编织工艺品套圈折叠活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581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编织工艺品套圈折叠活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编织工艺品套圈,特别是一种编织工艺品套圈折叠活动件。
背景技术
编织工艺品行业现生产的箱、盆均是固定式的不能折叠起来。这样体积大,包装、运输、仓储费用高,尤其是装船、装车、仓储、外运出口更增加成本。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全新可折叠的,体积小、减少包装、运输、仓储费用的,而且工艺简单合理的,造价低的、安装使用方便的套圈折叠活动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包括由前后、左右壁板块,底板块,边框柱条。前后壁板块与左右壁板块之间有套圈相连接,底板块按打开箱或需折叠箱不同情况分别与前壁板块和/或后壁板块相连接,套圈有固定套圈和活动套圈,固定套圈先固于一个壁板块,然后把另一壁板块的边框柱条套入活动套圈,之后把活动套圈钳实封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套圈式折叠活动件的优点是,整个箱体的前、后、左、右、底5块壁板用套圈式折叠活动件连接成箱体,包装、运输时可以将箱体折叠成一板块,减少体积,降低包装、运输、仓储费用。当需要使用此箱时,亦可折叠成一板块,减少存放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构成是这样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安装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图1中A向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安装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安装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安装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安装折叠状态图。
图1-图6中。前后壁板块(1)、左右壁板块(2)、折叠交接套圈体(3)、套圈(4)、套圈(5)、加强框筋(6)、拉手口(7)、边框柱条(8)、底板块(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是这样的。包括由前后、左右壁板块,底板块、边框柱条加强筋。用芒、竹、草、藤类编织成单块前、后、左、右板块(1、2)和底板块(9),各板块有边框柱条(8),边框柱条(8)用藤芯、木料、竹料或金属条做成。套圈(4)、套圈(5)其中一个为固定套圈(5),另一个为活动套圈(4),套圈用金属材料做成圆环圈即可,套圈(4)或套圈(5)可以互换,一个固定或一个活动圈。也可相对固定使用,全是一用固定,一用活动。把一个套圈套上另一个套圈,套圈分别钩挂紧壁板块(1、2)、底板块(9)即可。这里是前后壁板块(1)两侧边与左右两壁板块(2)的边框柱条装上套圈(4)、套圈(5),其中先装一个固定圈(4)或(5)在边框柱上(8),另一个活动套入另一个板块(4)或(5)的边框柱(8)上,然后钳压封口活动圈(4)或(5),左右、前后,或前后底板的套圈都是这样安装。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是这样的,套圈式折叠活动件共有大、小16个用金属材料制造的套圈(4、5)组成。将此活动件套圈焊接在①箱体左、右、前、后壁板(1、2)的金属材料边框柱条(8)上,使前、后两块壁板块(1)与左、右两块壁板块(2)连接起来,相互左右转动折叠为一板块状。②焊接在前、后两块壁板块(1)和底壁板块(9)上的金属材料边框上,使底壁板(9)与后壁板块(1)连接起来,折叠成为一板块状。箱体打开后,放下底壁板块(9),底壁板块(9)下面与焊接在前壁板块(1)金属材料边框柱(8)上的套圈(4、5)重叠在一起,使底壁板块(1)固定,不能再放下,这样箱体就能固定下来,不能前、后、左、右摆动。
权利要求1.一种编织工艺品套圈折叠活动件,包括由前后、左右壁板块、底板块、边框柱条,其特征在于前后壁板块(1)与左右壁板块(2)之间有套圈(4)、套圈(5)相连接,底板块(9)分别与后壁板块和/或前壁板块(1)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工艺品套圈折叠活动件,其特征在于套圈(4)、套圈(5)相连接,是一个活动圈和/或一个固定圈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编织工艺品套圈折叠活动件,包括由前后、左右面板块。特征是面板块用芒、竹、草、藤类编织而成单独的面板块,每单独面板块周边是用较硬质的木棍、藤芯、金属条做成边框柱条,在前后左右边框柱条上套入折叠套圈体的活动圈和固定圈,前面板块柱向左或右,则左右面板块也相应左右摆形成折叠。优点是减少占地面积,增加装车船货运量,降低运输成本,可用于芒、竹、草、藤类编织工艺品上,是一种理想的编织工艺品套圈折叠活动件。
文档编号B65D6/16GK2716149SQ200420087208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7日
发明者莫承振 申请人:莫承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