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车厢后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6812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车厢后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自身结构而完成的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车厢后门机构,主要应用于各种自卸式垃圾车中车厢与车厢后门的自动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环卫车辆后门开启方式大多为手动开启和自动提门两种,对于手动开启方式而言,在转运车间内不仅人的劳动强度增加,而且靠人为压紧,密封效果肯定比不上用液压油缸,特别是在卸垃圾时人必须下到很脏的垃圾堆中。对自动提门开启方式而言,由于是大门套小门,既增加了后重,密封效果也不好,同时车厢小门容易变形,导致提门和关门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两种形式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自身结构而完成自动开关门的一种车厢后门机构,该机构既能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又能有效的解决现在大多车辆都存在的后轴载荷过重而前轴载荷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车厢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液压油缸、水平导向槽、翻转支架、定位托板、车厢后门、车厢,液压油缸水平对称置于车厢的两侧,其一端与车厢铰接,另一端与翻转支架的一端铰接,翻转支架的另一端与车厢后门连接,翻转支架上有一滚轮,滚轮装在水平导向槽的圆形长孔内,定位托板固定在车厢外壁上,其上端支撑和定位着翻转支架,水平导向槽的两端与车厢上的矩形管焊接在一起。
此外,在车厢后门的口部还粘接着防止垃圾液从车厢与车厢后门的缝隙中流出的密封条。
水平导向槽由钢板制作而成,其形状为倒梯形,其倒梯形的下底开有圆形长孔。
翻转支架的形状为镰刀状,其长柄与车厢后门连接,其短柄与液压油缸的一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液压油缸作为动力源,在水平位移段,滚轮在水平导向槽的圆形长孔内滚动,产生先水平移动后绕其轴转动的顺序动作,带动车厢后门及翻转支架平移并翻转,完成整个开门动作过程。在翻转段,滚轮不动,翻转支架可绕滚轮的轴转动,水平导向槽在工作过程中起导向和限位作用,使在开启后门时,车厢后门及翻转支架首先有一段水平位移,以便在翻转车厢后门时不至于与车厢后边沿干涉。在翻转到位后,利用油缸的最大行程限位,使终了位置便于控制并平稳可靠。待车厢装满后,收回液压缸活塞,完成关门动作。在关门时,车厢后门的水平位移又可有效压紧密封条,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开关车厢后门,减少了人的劳动强度;车厢后门结构更加简单,自重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在大多车辆都存在的后轴载荷过重而前轴载荷不足的问题;用油缸作动力,压紧密封条,密封效果好,可有效防止垃圾液渗漏;对于现有形式,可省去提门机构,大大提高了整套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始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终了位置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导向槽结构主视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导向槽结构中的A-A剖视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支架结构主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支架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液压油缸1、水平导向槽3、翻转支架2、定位托板5、车厢后门6、车厢8,液压油缸1水平对称置于车厢8的两侧,其一端与车厢8铰接,另一端与翻转支架2的一端铰接,翻转支架2的另一端与车厢后门6连接,翻转支架2上有一滚轮4,滚轮4装在水平导向槽3的圆形长孔9内,定位托板5固定在车厢8外壁上,其上端支撑和定位着翻转支架2,水平导向槽3的两端与车厢8的矩形管焊接在一起。在车厢后门6的口部还粘接着防止垃圾液从车厢8与车厢后门6的缝隙中流出的密封条7。
如图4a和4b所示,水平导向槽3由钢板制作而成,其形状为倒梯形,在倒梯形的下底部加工出一圆形长孔9,该圆形长孔9可同时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
如图5a和图5b所示,翻转支架2的形状为镰刀状,其长柄与车厢后门6连接,其短柄与液压油缸1的一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在图1位置时,起动液压油缸1,在开启后门过程中,利用水平导向槽3上圆形长孔9的导向和限位作用使装于圆形长孔内9的滚轮4首先有一段水平位移,待水平位移到位后,即图2位置时,然后利用水平导向槽3上圆形长孔9的限位使翻转支架2绕滚轮4的轴旋转90度,把车厢后门6翻转到车厢8顶部,即图3所示位置。待装满车厢8及车和压装设备分离后,启动液压油缸1,把车厢后门6从车厢8顶部旋转落下,利用定位托板5对翻转支架2进行定位,使翻转支架2保持水平。然后再使其水平收回,使车厢后门6压紧密封条7,以防止垃圾液从车厢8与车厢后门6的缝隙中流出。
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车厢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液压油缸(1)、水平导向槽(3)、翻转支架(2)、定位托板(5)、车厢后门(6)、车厢(8),液压油缸(1)水平对称置于车厢(8)的两侧,其一端与车厢(8)铰接,另一端与翻转支架(2)的一端铰接,翻转支架(2)的另一端与车厢后门(6)连接,翻转支架(2)上有一滚轮(4),滚轮(4)装在水平导向槽(3)的圆形长孔(9)内,定位托板(5)固定在车厢(8)外壁上,其上支撑和定位着翻转支架(2),水平导向槽(3)的两端与车厢(8)的矩形管焊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车厢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车厢后门(6)的口部还粘接着防止垃圾液从车厢(8)与车厢后门(6)的缝隙中流出的密封条(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车厢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导向槽(3)的形状为倒梯形,其倒梯形的下底开有圆形长孔(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车厢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导向槽(3)由钢板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车厢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支架(2)的形状为镰刀状,其长柄与车厢后门(6)连接,其短柄与液压油缸(1)的一端铰接。
专利摘要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车厢后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水平导向槽、翻转支架、定位托板、车厢后门、车厢,液压油缸水平对称置于车厢的两侧,其一端与车厢铰接,另一端与翻转支架的一端铰接,翻转支架的另一端与车厢后门连接,翻转支架上有一滚轮,滚轮装在水平导向槽的圆形长孔内,定位托板固定在车厢外壁上,其上端支撑和定位着翻转支架,水平导向槽的两端与车厢上的矩形管焊接在一起。此外,在车厢后门的口部还粘接着密封条。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解决了现在大多车辆都存在的后轴载荷过重而前轴载荷不足的问题,并采用油缸作动力,压紧密封条,密封效果好,可有效防止垃圾液渗漏;省去了提门机构,提高了整套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B65F3/12GK2737737SQ20042011877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9日
发明者晋益坚, 徐贵平 申请人:长治清华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