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0079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塑料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袋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V状开口的塑料袋,使得有利于使用者捆绑该开口,适用于制造生产单张式或卷筒式塑料袋。
背景技术
塑料袋的使用已有许多年,尤其因其价格低廉,取得容易,故广泛受到商家的欢迎。塑料袋的使用范围也很多种,凡物品的收容、食物的包装、甚致较大的塑料袋也用来收集垃圾。
传统用来收集垃圾的塑料袋通常有二种包装的形式,第一种是袋装,亦即将复数个塑料袋单元整齐地折迭起来,并放置于同一个包装袋内。另一种是卷筒式的包装,其包括有复数个塑料袋单元彼此头尾相连而可卷绕成卷筒式的包装。在该种卷筒式的包装中,每二相邻的塑料袋单元会设有一撕裂线,以供使用者顺利的撕下每一塑料袋单元。不论那一种的包装形式,其提供的塑料袋外观上通常是一个矩形的、扁平的塑料袋10,如图3所示。该塑料袋10包括了二片的塑塑面14沿其二侧一体成型地结合起来,并于底缘上方会设有一水平的封底线11,使塑料袋10摊开后成为有一开口12的容纳空间。但是这种塑料袋10有以下的缺点第一,塑料袋10摊开后,会在二侧下方13、13’形成死角,以致于无法完全的利用该塑料袋10的容纳空间,而且根据统计,二侧下方13、13’死角有时甚致会减少该塑料袋的容量达15~20%。
第二,欲将该塑料袋10的开口12捆绑时,直线式的开口也不利于塑料袋10的捆绑,使用者通常必须将其顶缘折迭后,再使二侧顶端121彼此打结,才能将塑料袋10的开口12完全封住,以避免塑料袋10内的垃圾在运送的过程中掉落出来。
第三,如上所述的顶缘折迭也直接减损了塑料袋10的容纳空间。
第四,具有水平封底线11的塑料袋在打包时,其内容物往塑料袋最左右的两侧方向移动,据此容易导致塑料袋10在封底线11最左右两侧的地方破裂。
据此,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曾提出一种具有弧形开口以及弧形封底线的塑料袋结构(参见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325038),其不但可利于使用者捆绑该开口,也可解决塑料袋二侧底端的容纳死角问题。
然而,该种设计在实际上在实施时,却发现弧形开口以及弧形封底线的塑料袋结构只适合用于生产单张式的塑料袋(即袋装式塑料袋),并不适合用于生产卷筒式的塑料袋。这是因为卷筒式的塑料袋在吹袋成形后,必须增设一台具有弧形切刀的机具,作为切割该吹袋的撕裂线。而弧形的切刀制作难度高,且在切割的过程中容易磨损,故大大地增加了生产的制造成本,而不适合大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提供一种塑料袋结构,其同样具有前述的弧形开口以及弧形封底线塑料袋的优点,该结构主要将塑料袋顶缘开口设为V状,其可应用在生产袋装的单张式的塑料袋,也可应用在生产卷筒式的塑料袋,使减少制造上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塑料袋结构,其是将该塑料袋的封底线设为弧状,使该塑料袋可承受较大重力,并可增加收纳的容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塑料袋结构,其包括有二片塑料面沿其二侧缘一体成型地结合在一起,并于该二片塑料面底缘上设有一封底线,以形成一具有开口而可供容纳物品的塑料袋;其中,该二片塑料面顶缘是设为呈一V状,使塑料袋开口亦呈一V状,以利于使用者对该开口的捆绑。
该结构进一步可应用在生产卷筒式塑料袋上,该卷筒式塑料袋包括有复数个塑料袋单元彼此头尾相连在一起,并可卷绕成卷筒状,而每二相邻的塑料袋单元之间是设有一撕裂线,沿该撕裂线可将相邻的塑料袋单元撕下分开;每一撕裂线上方设有一封底线,使每一撕下的塑料袋单元具有一开口,其中,该撕裂线是设为呈一V状,使撕下后的塑料袋单元具有一V状开口,而可利于对开口的捆绑,并可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较佳的实施例是将所述封底线设为弧状,使塑料袋可增加容纳的空间,并增强塑料袋承受重量的强度。
较佳的实施例是依据不同的塑料袋大小,所述V状开口的高度约为7~25公分。
较佳的实施例是依据不同的塑料袋大小,所述V状开口的高度的计算方式是,将塑料袋开口摊开后,使该开口形成一个圆,该圆具有一半径,则该高度等于该半径,或等于该半径的60%。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举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成内容及其所达到的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显示一具有V状开口的塑料袋结构;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于卷筒塑料袋时,复数塑料袋单元之间的撕裂线以及封底线的情形;图3为习用塑料袋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习知塑料袋10;封底线11;开口12;二侧下方13;本实用新型塑料袋20;塑料面21;封底线22;开口23;二侧顶端211;塑料袋总高度H;塑料袋总寬度W;V状部份的无效装载体积X1及其高度H1;平底封口塑料袋有效装载体积X2及其高度H2;弧形封底线有效装载体积X3及其高度H3;卷筒状塑料袋30;塑料袋单元31;撕裂线32;封底线3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示内容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塑料袋20的立体示意图,其包括有二片塑料面21沿其二侧缘结合在一起,其结合形式可以是一体成型。另外二片塑料面21下缘上方设有一封底线22,使封住该塑料袋20的下方,因此,该塑料袋20仅会在其上方具有一开口23,而形成可收容物品的容纳空间。
其中,该二片塑料面21顶缘设为呈一V状,使摊开后的塑料袋亦具有一V状的开口,以利用其二侧顶端211的突出,使其便于打彼此打结,而将塑料袋20的开口23封密起来。
该封底线22可设为呈V状或者较佳为一弧状,使该塑料袋20在收容物品时,不会浪费了二侧底端的空间,而可增加其容纳空间的容量。此外,弧状的封底线22在承受重物时,重物与弧状封底线22之间为多点受力,故较能增加该塑料袋20的受力强度,使塑料袋20不易在封底线22的地方破裂。
如图1A所示,图示内容为该塑料袋20的前视图。其中该塑料袋20有一总高度H以及一寬度W。该塑料袋20包括三个部份(1)塑料面21顶缘呈V状的部份,其具有一高度H1,V状部份的缺口形成一无效装载体积X1;(2)平底封口塑料袋有效装载部份,其具有一高度H2,并形成一有效装载体积X2;以及(3)塑料袋底缘弧形封底线的部份,其具有一高度H3,且弧形的封底线22增加一有效装载体积X3。该塑料袋20的总高度H即为前述三个部份的高度H1、H2、H3的总和。
依据不同大小的塑料袋,V状高度H1亦不相同。但弧形封底线的高度H3约等于V状高度H1,使弧形封底线所增加的有效装载体积X3可作为弥补该V状开口所失去的装载体积X1(即X1约略等于X3)。
一般而言,V状的高度H1约为7~25公分之间。较佳的V状高度H1约为10公分。但不同大小塑料袋的V状高度H1的计算方式为H1=W/π(π=3.14)。另一种计算塑料袋的V状高度H1的方式为该塑料袋摊开后,使塑料袋开口形成一个圆,并具有一半径r,则H1=r,或H1=60%r。
本新型结构还可以适用于制造卷筒状塑料袋,请参阅图2,该卷筒状的塑料袋30是由复数个塑料袋单元31彼此头尾相互连接在一起,并可卷绕成卷筒状,以便收藏。其中每二相邻塑料袋单元31之间设有一撕裂线32,沿该撕裂线32可将相邻的塑料袋单元31撕下分开。另外,每一撕裂线32上方还设有一封底线33,该封底线33可设为呈V状或者如前所述,较佳为一弧状,使该塑料袋30在收容物品时,不会浪费了二侧底端的空间,而可增加其容纳空间的容量。
制造该卷筒状塑料袋30时,先利用塑料押出机(或押出吹袋成型机等)制造出一长条的吹袋,然后热封压制封底线,最后利用具有V状的切刀切割吹袋的撕裂线32。使每一塑料袋单元31沿撕裂线32分别撕下后,即成为如图2所述的塑料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具有V状顶缘的塑料袋,其可适用在单张式塑料袋的生产制程,也可适用在卷筒式塑料袋的生产制程,并有助于降低卷筒式塑料袋的制造成本,而可适合大量生产单张式或卷筒式塑料袋。
2、V状顶缘开口的塑料袋,方便使用者捆绑该开口。
3、塑料袋的封底线设为V状或较佳为弧状,使承受重物时,重物与封底线间为多点受力,可增加该塑料袋承受重量的强度。
4、塑料袋底缘V状或弧状封底线所增加额外的容纳体积X3约略等于顶缘所失去的体积X1,故本实用新型不会增外额的材料用量,符合环境保护及节约资源的经济效率原则。
综上所述,根据所揭示的说明与附图,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创作的预期目的,提供一种可利于捆绑塑料袋开口以及可同时缩短塑料袋制造时间的塑料袋结构,在经由本说明书的详细揭露下,足以使熟于本业的人士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则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的作用则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袋结构,其包括有二片塑料面,该二片塑料面是沿二侧缘结合在一起,并于该二片塑料面底缘上设有一封底线,以形成一具有开口而可供容纳物品的塑料袋,其特征在于该二片塑料面的顶缘设为呈一V状,该V状顶缘二侧可利于对该开口的捆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封底线为呈一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封底线是呈一V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片塑料面是一体成型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片塑料面的顶缘的V状具有一高度,该高度为7~25公分。
6.一种塑料袋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塑料袋单元,每一塑料袋单元具有一顶端与一底端,其中一塑料袋单元的顶端是与另一塑料袋的底端相连在一起,并可卷绕成卷筒状;每二相邻的塑料袋单元之间设有一撕裂线,沿该撕裂线可将相邻的塑料袋单元撕下分开;每一撕裂线上方设有一封底线,使每一撕下的胶袋单元具有一开口,而形成可供容纳物品的塑料袋,其特征在于该撕裂线设为呈一V状,使撕下后的塑料袋单元具有一V状开口,而V状开口二侧顶端可利于对开口的捆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封底线为呈一弧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封底线是呈一V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塑料袋结构,其包括有二片塑料面沿其二侧缘一体成型地结合在一起,并在该二片塑料面底缘上设有一封底线,以形成具有一开口而可供容纳物品的塑料袋,其中该二片塑料面顶缘设为一V状,使得使用者可便于对该开口的捆绑。该结构可适用于制造生产卷筒式塑料袋,并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B65D30/10GK2818358SQ20052001914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7日
发明者洪老典 申请人:脱普聚益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