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容器及其上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023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输送容器及其上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容器及其上盖,特别是涉及周转运输的托盘箱及其上盖。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可拆分输送容器,例如CN200320104927.7中所公开的可折叠拆解式托盘箱,其中上盖与侧壁(或端壁)的锁紧机构比较复杂,必须借助额外的挂锁或铅封才能将托盘箱的上盖和侧壁及端壁锁死。该锁紧机构复杂、重量多、而且超出侧壁及端壁的外轮廓,叉运过程中容易损坏。
传统的可拆分输送容器,例如JP08-072908和JP08-1433035中所公开的技术,此上盖锁紧结构简单,密闭、防水,锁紧装置简单,JP08-143035中所描述的上盖,上盖为单张薄板结构,利用上盖边沿的突起、或开口与端壁(或侧壁)的开口或突起配合,咬合连接,这种结构开启困难,效率低,并且与上盖为一体的结构,反复开启多次后容易损坏上盖,造成浪费。同样,如上所述,在空箱折叠状态下,上盖与底盘、侧壁、端壁等只是简单的堆放。没有锁紧功能,上盖容易因运输震动或叉举颠簸而滑脱。不利于整体的运输管理。
传统的可拆分输送容器,例如JP09-104495中所公开的技术,上盖与端壁(或侧壁)的锁死功能,需要额外的零件(例如卡扣或夹扣)来实现,在拆解过程中容易丢失。在空箱折叠状态下,该零件需要额外的存放、运输空间,不利于集中管理和运输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容器及其上盖,实现未拆分状态下上盖与容器的快速可靠的锁紧和拆分状态下上盖与底盘的快速可靠的锁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容器用上盖,该输送容器由底盘、两个端壁、两个侧壁、及该上盖构成,其特点在于,该上盖包括一盖板,具有分别与该端壁和侧壁接触的端部和侧部;一框架,至少包含有两侧梁,可安装在该盖板的两个侧部上;两端梁,可安装在该盖板的两个端部上;第一弹性舌片,该第一弹性舌片固定在侧梁和/或端梁预定位置上,且该第一弹性舌片可与对应设置在该侧壁和/或端壁预定位置上的第一插口卡接。
上述的输送容器用上盖,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舌片至少为四个,且每个弹性舌片设置在一卡扣上,该卡扣固定在所述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预定位置上。
上述的输送容器用上盖,其特点在于,该上盖还包括堆码板,分别设置在该盖板的四个角部,且该堆码板上设有第二弹性舌片,该第二弹性舌片可与对应设置在该底盘角部上的第二插口卡接,或者与对应设置于该底盘角部上的卡位部卡接。
上述的输送容器用上盖,其特点在于,该堆码板包括第一板体,连接在该盖板角部位置处的侧梁或端梁的外表面上,该第一板体的内侧表面上设有该第二弹性舌片。
上述的输送容器用上盖,其特点在于,该堆码板还包括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垂直连接,并连接在该盖板角部位置处的端梁或侧梁的外表面上。
上述的输送容器用上盖,其特点在于,该卡位部由该底盘的下垫板的边缘形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容器,该输送容器由底盘、两个端壁、两个侧壁、及该上盖构成,该端壁设置在该底盘的两个端部,该侧壁设置在该底盘的两个侧部,该上盖覆盖在该端壁和侧壁的上方,其特点在于,该上盖包括一盖板,具有分别与该端壁和侧壁接触的端部和侧部;一框架,至少包含有两侧梁,可安装在该盖板的两个侧部上;两端梁,可安装在该盖板的两个端部上;
第一弹性舌片,该第一弹性舌片固定在侧梁或端梁预定位置上,且该第一弹性舌片可与对应设置在该侧壁和/或端壁预定位置上的第一插口卡接。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舌片至少为四个,且每个弹性舌片设置在一卡扣上,该卡扣固定在所述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预定位置上。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该第一插口设置在该侧壁的上梁和/或端壁的上梁的预定位置上。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该输送容器为可拆分的输送容器,该端壁、侧壁可拆分叠放在该上盖与该底盘之间形成叠放状态,且该上盖还包括堆码板,分别设置在该盖板的四个角部,且该堆码板上设有第二弹性舌片,该第二弹性舌片在叠放状态下可与对应设置在该底盘角部上的第二插口卡接,或者与对应设置于该底盘角部上的卡位部卡接。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该堆码板包括第一板体,连接在该盖板角部位置处的侧梁或端梁的外表面上,该第一板体的内侧表面上设有该第二弹性舌片。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该堆码板还包括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垂直连接,并连接在该盖板角部位置处的端梁或侧梁的外表面上。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该卡位部由该底盘的下垫板的边缘形成。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该上盖与该侧壁和/或端壁之间还通过一螺接装置锁紧固定,该螺接装置包括螺栓;螺母,设置在该侧壁和/或端壁的上梁的预定位置上;安装孔,对应于该螺母铆接的预定位置设置在该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上,该螺栓通过该安装孔与该螺母适配安装。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在叠放状态下,该堆码板与该底盘角部之间也设置有一螺接装置,该螺接装置包括螺栓;螺母,设置在该底盘角部的预定位置上;安装孔,对应于该螺母铆接的预定位置设置在该堆码板上,该螺栓通过该安装孔与该螺母适配安装。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该上盖与该侧壁和/或端壁之间还通过一带扣连接装置锁紧固定,该带扣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织带,其一端连接在该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上,另一端与一压扣座板连接;第二织带,其一端连接在该侧壁和/或端壁上,另一端穿进该压扣座板后通过一压扣头使该第二织带与压扣座板依靠摩擦力锁紧连接到一起。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在叠放状态下,该上盖与该底盘之间也设置有该带扣连接装置锁紧固定,该带扣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织带,其一端连接在该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上,另一端与一压扣座板连接;第二织带,其一端连接在该底盘上,另一端穿进该压扣座板后通过一压扣头使该第二织带与压扣座板依靠摩擦力锁紧连接到一起。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该上盖与该侧壁和/或端壁之间还通过一可重复闭合扣件装置锁紧固定,该可重复闭合扣件装置包括第一扣件,具有一第一咬合面,该第一扣件一端连接在该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上;第二扣件,具有一第二咬合面,该第二扣件一端连接在该侧壁和/或端壁上,该第二咬合面与该第一咬合面相对咬合设置。
上述的输送容器,其特点在于,在叠放状态下,该上盖与该侧壁和/或端壁之间还通过一可重复闭合扣件装置锁紧固定,该可重复闭合扣件装置包括第一扣件,具有一第一咬合面,该第一扣件一端连接在该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上;第二扣件,具有一第二咬合面,该第二扣件一端连接在该底盘上,该第二咬合面与该第一咬合面相对咬合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主体为薄板、加框架复合的结构,通过卡接,螺纹连接,带扣连接,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中任一种连接方式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未拆分状态下上盖与容器的锁紧和拆分状态下上盖与底盘的锁紧。此上盖结构简单,密闭、防水、锁紧快速、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为上盖与容器、上盖与底盘分别提供了四种联接方式,第一种卡接方式,上盖盖上时只需轻轻一压即锁死,开启时只需一螺丝刀或其它工具一撬即可开启,方便简单。第二种螺纹连接方式,简单牢固。第三种是一种压扣连接,连接时只需轻轻压住压扣头,拆分时拉开即可,使用方便牢靠。第四种是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方式,连接时将两片可咬合面对接压平,拆分时拉开即可,使用方便牢靠。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容器在拆分后叠放时,所有部件都放于上盖与底盘之间,并且上盖与底盘连接牢固,无需另行捆扎也不会出现有部件丢失的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拆分的输送容器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盖与侧壁连接方式为卡接;图2是图1中可拆分的输送容器拆分叠放示意图;图3是图2中可拆分的输送容器叠放好后的叠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图1中输送容器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图4A中C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A中堆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上盖与侧壁卡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叠放过程中上盖与底盘卡接、螺纹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3中A部分叠放卡接的放大外观示意图;图9是沿图8中B-B截面的叠放卡接细节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可拆分的输送容器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盖与侧壁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图11是图10中上盖与侧壁通过螺蚊连接装置锁紧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上盖与侧壁锁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0中可拆分的输送容器叠放好后的叠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上盖与底盘锁紧固定时螺纹连接外观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螺纹连接细节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可拆分的输送容器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盖与侧壁连接方式为带扣连接;
图17是图16中上盖与侧壁通过带扣连接装置锁紧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6中可拆分的输送容器叠放好后的叠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上盖与底盘锁紧固定时带扣连接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0是图19中带扣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可拆分的输送容器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盖与侧壁连接方式为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图22是图21中上盖与侧壁通过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装置锁紧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1中可拆分的输送容器叠放好后的叠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3中上盖与底盘锁紧固定时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5是图24中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容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该输送容器由底盘10、两个侧壁20、两个端壁30、上盖40构成密闭的箱体,该侧壁20可安装在该底盘10的两个侧部(如图中长边)上,该端壁30可安装在底盘10的两个端部(如图中短边)上,该上盖40覆盖在侧壁20、端壁30上,并通过设置一卡接装置100锁紧上盖40与侧壁20。当然,该卡接装置100也可通过锁紧上盖40与端壁30,或者同时锁紧上盖40与侧壁20、端壁30而实现上盖40的锁紧。并且,该输送容器可为可拆分的输送容器,以下均以可拆分的输送容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可以理解的是,该输送容器也可为固定的输送容器,此时其结构与该可拆分的输送容器在组装状态时的结构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上盖40主体为薄板,加框架复合的结构,其可通过卡接、螺栓螺母连接、带扣连接、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中任意一种连接方式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未拆分状态下上盖40与容器的锁紧和拆分状态下上盖40与底盘10的锁紧。
如图2、3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分的输送容器拆分时候的状态,及叠放好后的叠放状态。在叠放的时候,可将侧壁20、端壁30叠放在上盖40与底盘之间。在叠放状态下,可通过在上盖40四个角部上设置具有弹性舌片的堆码板,并在该底盘10的角部对应该弹性舌片的安装位置设置一卡位部(或者设置与该弹性舌片适配的插口),使之与该弹性舌片卡接。当上盖40盖上时,只需轻轻一压即锁死,开启时只需一螺丝刀或其他工具一撬即可开启,方便简单。因此,当此输送容器叠放时,所有部件都放在上盖40与底盘10之间,并且上盖40与底盘10连接牢固,无需另行捆扎也不会出现有部件丢失的现象。
如图4A、4B、5所示,为了实现卡接,本实施新型的上盖40包括薄盖板41,该盖板41具有分别与该端壁30和侧壁20接触的端部和侧部;以及设置在盖板41上的框架42,其包含有设置在该盖板41的两个侧部上的两侧梁421、设置在该盖板41的两个端部上两端梁422、以及设置在两侧梁421之间的辅助支撑梁423,以增强上盖40的强度。并且,可在该侧梁421和/或端梁422的内侧表面的预定位置上安装所述第一弹性舌片4211,如图4B所示,该第一弹性舌片4211设在一卡扣4212上,该卡扣4212固定在侧梁421和/或端梁422上。由于弹性舌片易损坏,若将弹性舌片直接设在上盖板或侧梁、端梁上,一旦损坏,将会无法修复,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该第一弹性舌片4211,该卡扣4212独立于其他不可更换零件,损坏后可以更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4B所示,仅示出了在侧梁421内侧表面上设置第一弹性舌片4211的结构,但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在端梁上同样也可以设置弹性舌片,从端部锁紧上盖与端壁。
并且,在该盖板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堆码板43,该堆码板43上设有第二弹性舌片433,该第二弹性舌片433可与对应设置在该底盘10角部上的第二插口卡接,或者与对应设置于该底盘10角部上的卡位部卡接。如图5所示,该堆码板43由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体431和第二板体432构成,该第一板体431连接在该盖板40角部位置处的侧梁421(或端梁422)的外表面上(如图6所示),且该第一板体的内侧表面上设有该第二弹性舌片433。该第二板体432连接在该盖板40角部位置处的端梁422(或侧梁421)的外表面上(如图6所示)。
如图6所示,清晰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上盖40与容器侧壁20卡接的结构,由图中可以清晰看出设置在上盖40的侧梁421的第一弹性舌片4211的结构,该第一弹性舌片4211与对应设置在侧壁20的上梁21上的插口211卡接,即可实现上盖40与容器的锁紧。安装时,将上盖40的第一弹性舌片4211压入所对应的侧壁20的插口211中,限制上盖40从输送容器中脱离。拆卸时,需要使用螺丝刀等工具撬起第一弹性舌片4211,将盖板40从输送容器上分离即可。
如图7所示,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上盖40向底盘10上叠放的状态,如图中箭头所示,在向下叠放的过程中,堆码板43上的第二弹性舌片433变形后通过底盘10对应位置上的卡位部,如由底盘10角部位置上的下垫板101的边缘1011形成,堆码板43与下垫板101的边缘1011锁死,从而将上盖40与底盘10整体锁死,如图8、图9所示。需要拆分时,撬动第二弹性舌片433,同时将堆码板43向外和向上施力,即可将上盖40从底盘10上分离。
如图10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盖40与侧壁20和/或端壁30之间的连接以及叠放状态下上盖40与底盘10之间的连接还使用了螺接装置200连接。
如图11所示,示出了该上盖40与侧壁20之间采用的螺栓螺母连接的结构。在上盖40的侧梁421上设置有安装孔4214,如为长圆孔,在侧壁20的上梁21上对应该安装孔4214铆接、焊接或镶嵌有螺母212,安装时,将上盖40上各个长圆孔对准相应的螺母212,并通过一六角法兰面螺栓4213穿过安装孔4214固定在螺母212上,从而实现上盖40与容器侧壁20的锁紧,如图12所示,示出了上盖40与容器侧壁20锁紧时的结构。拆卸时,拆除六角法兰面螺栓4213,即可将上盖40从输送容器上分离。
如图13所示,则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上盖40与底盘10叠放锁紧的状态。结合图5、7,并请参考图14、15,在本实施例中,在堆码板43第一板体431上还设置有一安装孔434,如为长圆孔,在底盘10角部对应该安装孔434位置铆接、焊接或镶嵌有螺母104,在叠放状态下,将上盖40上的堆码板43上的长圆孔对准底盘10上的螺母104,并用螺栓134连接,能使上盖40与底盘10更有效的固定,相对位置不会因为叉举和运输震动产生窜动,在中间的其他拆分件可以牢靠的存放,尤其适合运输、搬运过程。需要拆分时,将螺栓134旋下,向上提起上盖40,即可将上盖40从底盘10上分离。
如图16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盖40与侧壁20和/或端壁30之间的连接以及叠放状态下上盖40与底盘10之间的连接还使用了带扣连接装置300连接。
如图17所示,示出了该上盖40与侧壁20之间采用的带扣连接装置300的结构。带扣连接装置300包括第一织带301、第二织带302、压扣座板303、压扣头304,如图20所示,第一织带301的一端与压扣座板303连接,另一端连接到上盖40上;第二织带302一端连接到侧壁20和/或端壁30上,将另一端穿进压扣座板303后拉紧,顺时针下压压扣头304,使第二织带302与压扣座板303依靠摩擦力连接到一起。需要拆分时,将压扣头304向上扳转,向上提起上盖40,即可将上盖40从侧壁20和/或端壁30上分离。
如图18、19所示,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上盖40与底盘10通过带扣连接装置300锁紧连接的结构。在叠放状态下,将上盖40与底盘10用带扣连接装置300连接。带扣连接装置300包括第一织带301、第二织带302、压扣座板303、压扣头304,如图20所示。第一织带301的一端与压扣座板303连接,另一端连接到上盖40上。第二织带302一端连接到底盘10上,将另一端穿进压扣座板303后拉紧,顺时针下压压扣头304,使第二织带302与压扣座板303依靠摩擦力连接到一起。需要拆分时,将压扣头304向上扳转,向上提起上盖40,即可将上盖40从底盘10上分离。
如图2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分的输送容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盖40与侧壁20和/或端壁30之间的连接以及叠放状态下上盖40与底盘10之间的连接还使用了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装置400连接。
如图22所示,示出了该上盖40与侧壁20之间采用的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装置400的结构。如图25所示,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装置400由第一扣件401、第二扣件402组成,它们的可咬合面4011(第一咬合面)、4021(第二咬合面)相对。第一扣件401的一端固定(可以是铆接、粘接或冲铆压合等连接方式)在上盖40上,第二扣件402的一端固定在侧壁和/或端壁30上,将它们的另一端拉紧、压平、可咬合面互相咬合,使上盖40与侧壁和/或端壁30连接起来。需要拆分时,将第一扣件401、第二扣件402相互拉开,向上提起上盖40,即可将上盖40从侧壁20和/或端壁30上分离。例如使用3M工业搭扣产品,Dual lock扣件。
如图23、24所示,示出了第四实施例中上盖40与底盘10通过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装置400锁紧连接的结构。在叠放状态下,将上盖40与底盘10用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装置400连接。可重复闭合扣件连接装置由第一扣件401、第二扣件402组成,它们的可咬合面4011、4021相对(例如图25),在可咬合面4011、4021上有密排的锥钉头或半圆钉头凸起4012,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咬合。第一扣件401的一端固定(可以是铆接、粘接或冲铆压合等连接方式)在上盖40上,第二扣件402的一端固定在底盘10上,将它们的另一端拉紧、压平、可咬合面互相咬合,使上盖40与底盘10连接起来。需要拆分时,将第一扣件401、第二扣件402相互拉开,向上提起上盖40,即可将上盖40从底盘10上分离。例如使用3M工业搭扣产品,Dual lock扣件。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输送容器用上盖,该输送容器由底盘、两个端壁、两个侧壁、及该上盖构成,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包括一盖板,具有分别与该端壁和侧壁接触的端部和侧部;一框架,至少包含有两侧梁,可安装在该盖板的两个侧部上;两端梁,可安装在该盖板的两个端部上;第一弹性舌片,该第一弹性舌片固定在侧梁和/或端梁预定位置上,且该第一弹性舌片可与对应设置在该侧壁和/或端壁预定位置上的第一插口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容器用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舌片至少为四个,且每个弹性舌片设置在一卡扣上,该卡扣固定在所述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预定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容器用上盖,其特征在于,该上盖还包括堆码板,分别设置在该盖板的四个角部,且该堆码板上设有第二弹性舌片,该第二弹性舌片可与对应设置在该底盘角部上的第二插口卡接,或者与对应设置于该底盘角部上的卡位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容器用上盖,其特征在于,该堆码板包括第一板体,连接在该盖板角部位置处的侧梁或端梁的外表面上,该第一板体的内侧表面上设有该第二弹性舌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容器用上盖,其特征在于,该堆码板还包括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垂直连接,并连接在该盖板角部位置处的端梁或侧梁的外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容器用上盖,其特征在于,该卡位部由该底盘的下垫板的边缘形成。
7.一种输送容器,该输送容器由底盘、两个端壁、两个侧壁、及该上盖构成,该端壁设置在该底盘的两个端部,该侧壁设置在该底盘的两个侧部,该上盖覆盖在该端壁和侧壁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包括一盖板,具有分别与该端壁和侧壁接触的端部和侧部;一框架,至少包含有两侧梁,可安装在该盖板的两个侧部上;两端梁,可安装在该盖板的两个端部上;第一弹性舌片,该第一弹性舌片固定在侧梁或端梁预定位置上,且该第一弹性舌片可与对应设置在该侧壁和/或端壁预定位置上的第一插口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舌片至少为四个,且每个弹性舌片设置在一卡扣上,该卡扣固定在所述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预定位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口设置在该侧壁的上梁和/或端壁的上梁的预定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容器为可拆分的输送容器,该端壁、侧壁可拆分叠放在该上盖与该底盘之间形成叠放状态,且该上盖还包括堆码板,分别设置在该盖板的四个角部,且该堆码板上设有第二弹性舌片,该第二弹性舌片在叠放状态下可与对应设置在该底盘角部上的第二插口卡接,或者与对应设置于该底盘角部上的卡位部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堆码板包括第一板体,连接在该盖板角部位置处的侧梁或端梁的外表面上,该第一板体的内侧表面上设有该第二弹性舌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堆码板还包括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垂直连接,并连接在该盖板角部位置处的端梁或侧梁的外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卡位部由该底盘的下垫板的边缘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与该侧壁和/或端壁之间还通过一螺接装置锁紧固定,该螺接装置包括螺栓;螺母,设置在该侧壁和/或端壁的上梁的预定位置上;安装孔,对应于该螺母铆接的预定位置设置在该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上,该螺栓通过该安装孔与该螺母适配安装。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叠放状态下,该堆码板与该底盘角部之间也设置有一螺接装置,该螺接装置包括螺栓;螺母,设置在该底盘角部的预定位置上;安装孔,对应于该螺母铆接的预定位置设置在该堆码板上,该螺栓通过该安装孔与该螺母适配安装。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4或15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与该侧壁和/或端壁之间还通过一带扣连接装置锁紧固定,该带扣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织带,其一端连接在该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上,另一端与一压扣座板连接;第二织带,其一端连接在该侧壁和/或端壁上,另一端穿进该压扣座板后通过一压扣头使该第二织带与压扣座板依靠摩擦力锁紧连接到一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4或15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叠放状态下,该上盖与该底盘之间也设置有该带扣连接装置锁紧固定,该带扣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织带,其一端连接在该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上,另一端与一压扣座板连接;第二织带,其一端连接在该底盘上,另一端穿进该压扣座板后通过一压扣头使该第二织带与压扣座板依靠摩擦力锁紧连接到一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4或15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与该侧壁和/或端壁之间还通过一可重复闭合扣件装置锁紧固定,该可重复闭合扣件装置包括第一扣件,具有一第一咬合面,该第一扣件一端连接在该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上;第二扣件,具有一第二咬合面,该第二扣件一端连接在该侧壁和/或端壁上,该第二咬合面与该第一咬合面相对咬合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14或15所述的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叠放状态下,该上盖与该侧壁和/或端壁之间还通过一可重复闭合扣件装置锁紧固定,该可重复闭合扣件装置包括第一扣件,具有一第一咬合面,该第一扣件一端连接在该上盖的侧梁和/或端梁上;第二扣件,具有一第二咬合面,该第二扣件一端连接在该底盘上,该第二咬合面与该第一咬合面相对咬合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容器及其上盖,该输送容器由底盘、两个端壁、两个侧壁、及该上盖构成,该端壁可安装在该底盘的两个端部,该侧壁可安装在该底盘的两个侧部,该上盖覆盖在该端壁和侧壁的上方,该上盖包括一盖板,具有分别与该端壁和侧壁接触的端部和侧部;一框架,至少包含有两侧梁,设置在该盖板的两个侧部上,和两端梁,设置在该盖板的两个端部上;以及第一弹性舌片,该第一弹性舌片固定在侧梁和/或端梁预定位置上,且该第一弹性舌片可与对应设置在该侧壁和/或端壁预定位置上的第一插口卡接。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未拆分状态下上盖与容器的快速可靠的锁紧和拆分状态下上盖与底盘的快速可靠的锁紧。
文档编号B65D19/38GK2820720SQ20052002316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9日
发明者宋剑海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