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热水瓶瓶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178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热水瓶瓶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热水瓶瓶塞。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热水瓶瓶塞,一般包括有一个瓶塞主体,其可拆卸堵塞于热水瓶的瓶口;一个罩盖,其盖设于热水瓶;其中,热水瓶瓶口和瓶塞主体位于罩盖内。该热水瓶瓶塞还存在有如下的缺点其一,使用不方便,需要先取下罩盖,接着拔出瓶塞主体,然后才可以倒水;其二,热水瓶内的水温度过高时,瓶塞主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会跳出热水瓶的瓶口,且跳起后瓶塞主体很难自动再次堵塞于热水瓶的瓶口,而这将使热水瓶的保温效果减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热水瓶瓶塞所存在的使用不方便、使热水瓶的保温效果减弱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使用方便,而且不会减弱热水瓶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包括一个罩盖,其具有基壁及基壁周缘向下延伸而成的侧周壁;一个固定于罩盖内的联接板,其上开设有一个滑动通孔;一个适配于热水瓶的瓶口的瓶塞主体,其具有一个位于联接板和基壁之间的上联接部及一个穿过联接板的通孔的下联接部;一个弹性体,其夹设于上联接部上表面和基壁下底面之间。
所述瓶塞主体为上大下下的圆台;滑动通孔的直径小于上联接部上表面的直径,但大于下联接部下底面的直径。
所述联接板可拆卸地固定联接于罩盖内。
所述侧周壁内周面上至少固设有两个卡接件;所述联接板的直径适配于侧周壁内周面直径,且联接板周面边缘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配合槽;各个卡接件可穿过对应的配合槽,且各个配合槽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各个卡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配。
所述侧周壁内周面上均匀间隔地固设有三个卡接件,联接板周面边缘上均匀间隔地开设有三个配合槽。
所述联接板具有一个基板,基板上开设有一个贯通孔,贯通孔的下周缘向下延伸成一个下小上大的圆台套,贯通孔和圆台套构成滑动通孔,滑动通孔的最下部直径小于上联接部上表面的直径,但大于下联接部下底面的直径。
所述贯通孔的直径大于上联接部上表面的直径;所述瓶塞主体上具有一个配合部,其直径等于滑动通孔的最下部直径;配合部和瓶塞主体上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圆台套的轴向距离。
所述联接板具有一个基板,基板上开设有一个贯通孔,贯通孔的下周缘向下延伸成一个圆筒套,圆筒套的下端部周缘向内延伸成一个卡接环;贯通孔、圆台套和卡接环构成滑动通孔,卡接环直径小于上联接部上表面的直径,但大于下联接部下底面的直径。
所述基壁的下底面上设有一个定位座;弹性体夹设于上联接部上表面和基壁的定位座之间。
所述瓶塞主体的上联接部的上表面固定有一个卡接片,其直径大于上联接部的上表面直径。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方案的瓶塞,在瓶塞主体和罩盖之间设有弹性体,在弹性体弹力的作用下,瓶塞主体可以始终紧堵塞于热水瓶的瓶口;即使热水瓶内的水温度过高时,瓶塞主体在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向上推起,但在气压力的作用消失后,在弹性体弹力的作用下,瓶塞主体会再次紧堵塞于热水瓶的瓶口,不会减弱热水瓶的保温效果;其二,瓶塞主体的上联接部位于联接板和基壁之间,使用者只需要取下罩盖即可同时取下瓶塞主体,可一次性取下罩盖和瓶塞主体,使用方便;其三,联接板可拆卸地固定联接于罩盖内,加工方便,装配方便;其四,贯通孔和圆台套构成滑动通孔,则确保瓶塞主体的轴线、瓶塞主体的移动方向和热水瓶瓶口轴线重合;其五,贯通孔、圆台套和卡接环构成滑动通孔,则确保瓶塞主体的轴线、瓶塞主体的移动方向和热水瓶瓶口轴线重合;其六,弹性体夹设于上联接部上表面和基壁的定位座之间,则可防止弹性体的轴线歪离于瓶塞主体的轴线;其七,配合部和瓶塞主体上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圆台套的轴向距离,弹性体的下部可位于弹性体的内,则可防止弹性体的轴线歪离于瓶塞主体的轴线;其八,卡接片直径大于上联接部的上表面直径,可确保使用者只需要取下罩盖即可同时取下瓶塞主体,使用方便;其九,本技术方案的瓶塞不影响热水瓶外壳的形状、比例和功能,其与现有的热水瓶可完全相匹配。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水瓶瓶塞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水瓶瓶塞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如
图1、2所示,包括一个罩盖1、一个联接板2、一个瓶塞主体3及一个复位弹簧4。
罩盖1具有基壁11及基壁11周缘向下延伸而成的侧周壁12。侧周壁12的内周缘下部可设有与热水瓶瓶口配合的内螺纹。侧周壁12内周面上均匀间隔地固设有三个下卡接件121和三个上卡接件122;三个下卡接件1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三个上卡接件122位于同一水平面。基壁11的下底面上设有一个定位座111。
联接板2可拆卸固定于罩盖1内。联接板2具有一个基板21,基板21上开设有一个贯通孔211,贯通孔211的下周缘向下延伸成一个下小上大的圆台套212,圆台套212的下周缘向内形成一个缩口。贯通孔211和圆台套212构成滑动通孔。基板21的直径适配于侧周壁12内周面直径。基板21周面边缘上均匀间隔地开设有三个配合槽211。
联接板2的厚度等于下卡接件121和上卡接件122之间的轴线距离。各个配合槽211的大小结构适配于对应的下卡接件121的大小结构,且各个配合槽2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各个下卡接件1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各个上卡接件1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配。安装装配时,先对准,使得各个配合槽211位置对应于各个下卡接件121位置,接着把联接板2放进罩盖1内,当位于下卡接件121和上卡接件122之间后,旋转联接板2,使得联接板2卡接于下卡接件121和上卡接件122之间。
瓶塞主体3适配于热水瓶的瓶口。瓶塞主体3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其具有一个上联接部、一个穿过联接板的滑动通孔的下联接部及一个固定于瓶塞主体的上联接部的上表面的卡接片31。卡接片31的直径大于上联接部的上表面的直径。该圆台适配于圆台套212。
圆台套212的缩口的直径大于下联接部下底面的直径,但小于卡接片31的直径。
瓶塞主体3上具有一个配合部,其直径等于圆台套212的缩口的直径;配合部和瓶塞主体3上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圆台套212的轴向距离。
复位弹簧4为锥形弹簧,其夹设于卡接片31上表面和基壁11下底面之间。复位弹簧4的上端面抵靠于卡接片31上表面,并位于圆台套212内,下端部抵靠于基壁11下底面,且位于基壁11的定位座1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个罩盖,其具有基壁及基壁周缘向下延伸而成的侧周壁;一个固定于罩盖内的联接板,其上开设有一个滑动通孔;一个适配于热水瓶的瓶口的瓶塞主体,其具有一个位于联接板和基壁之间的上联接部及一个穿过联接板的通孔的下联接部;一个弹性体,其夹设于上联接部上表面和基壁下底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特征是所述瓶塞主体为上大下下的圆台;滑动通孔的直径小于上联接部上表面的直径,但大于下联接部下底面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特征是所述联接板可拆卸地固定联接于罩盖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特征是所述侧周壁内周面上至少固设有两个卡接件;所述联接板的直径适配于侧周壁内周面直径,且联接板周面边缘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配合槽;各个卡接件可穿过对应的配合槽,且各个配合槽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各个卡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特征是所述侧周壁内周面上均匀间隔地固设有三个卡接件,联接板周面边缘上均匀间隔地开设有三个配合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特征是所述联接板具有一个基板,基板上开设有一个贯通孔,贯通孔的下周缘向下延伸成一个下小上大的圆台套,贯通孔和圆台套构成滑动通孔,滑动通孔的最下部直径小于上联接部上表面的直径,但大于下联接部下底面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特征是所述贯通孔的直径大于上联接部上表面的直径;所述瓶塞主体上具有一个配合部,其直径等于滑动通孔的最下部直径;配合部和瓶塞主体上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圆台套的轴向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特征是所述联接板具有一个基板,基板上开设有一个贯通孔,贯通孔的下周缘向下延伸成一个圆筒套,圆筒套的下端部周缘向内延伸成一个卡接环;贯通孔、圆台套和卡接环构成滑动通孔,卡接环直径小于上联接部上表面的直径,但大于下联接部下底面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特征是所述基壁的下底面上设有一个定位座;弹性体夹设于上联接部上表面和基壁的定位座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特征是所述瓶塞主体的上联接部的上表面固定有一个卡接片,其直径大于上联接部的上表面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热水瓶瓶塞,其包括一个罩盖,其具有基壁及基壁周缘向下延伸而成的侧周壁;一个固定于罩盖内的联接板,其上开设有一个滑动通孔;一个适配于热水瓶的瓶口的瓶塞主体,其具有一个位于联接板和基壁之间的上联接部及一个穿过联接板的通孔的下联接部;一个弹性体,其夹设于上联接部上表面和基壁下底面之间。本技术方案的瓶塞,在瓶塞主体和罩盖之间设有弹性体,在弹性体弹力的作用下,瓶塞主体可以始终紧堵塞于热水瓶的瓶口;即使热水瓶内的水温度过高时,瓶塞主体在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向上推起,但在气压力的作用消失后,在弹性体弹力的作用下,瓶塞主体会再次紧堵塞于热水瓶的瓶口,不会减弱热水瓶的保温效果。
文档编号B65D39/00GK2808013SQ20052008540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5日
发明者林明峰 申请人:林明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