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快速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9859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水快速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泥水快速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泥水分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离心脱水机等装置对污水实施脱水、污泥压制;另一种是利用气浮池、沉淀池、过滤器等装置将泥水进行初步有效的分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袋式过滤器、介质过滤器等各种效果良好的设备。

但是,现有用于泥水分离的污水处理装置都存在着处理速度慢的缺陷,而且都采用填料过滤水体,需要定期更换填料,运行成本较高,维护也很不方便。

此外,专利号为cn105688487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压泥水分离装置及泥水分离方法,包括动力装置和泥水分离单元,虽然采用此专利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水快速分离装置,通过在水箱下设置一个旋转辊,该旋转辊的表面与水箱的一侧内壁形成储泥空间,旋转辊转动将附着在其表面的污泥带出,剩余污泥在储泥空间内沉积,慢慢被旋转辊带入污泥箱,实现泥水分离,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容易发生堵塞的技术问题,且能耗低,节省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泥水快速分离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

水箱,所述水箱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部,所述进水管的进水龙头设置于该水箱内;

筛泥组件,所述筛泥组件设置于所述水箱的下端口处;

污泥箱,所述污泥箱设置于所述所述筛泥组件的下方。

作为改进,所述进水龙头为扁嘴状,其端部设置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的出水口,且其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件,该固定件均与所述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水箱的箱体为倾斜斗结构,其在两侧竖直外壁的上端固定对称设置有若干连接件,其下端口为圆弧结构,且其第一斜面上连通有第一出水管,靠近第二斜面的内壁侧固定设置有缓冲板。

作为改进,所述筛泥组件包括:

旋转辊,所述旋转辊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其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皮带轮,且其于所述水箱圆弧结构的下端口相适配;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部一侧,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皮带轮;

皮带,所述皮带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

作为改进,所述旋转辊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的底部形成储泥空间。

作为改进,所述旋转辊与所述机架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轴承。

作为改进,所述污泥箱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刮泥板,所述刮泥板倾斜设置于所述主体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固定连接;

第一挡泥板,所述第一挡泥板沿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方向倾斜固定设置于该第一侧面的顶部;

第二挡泥板,所述第二挡泥板沿所述第二侧面的长度方向倾斜固定设置于该第二侧面的顶部;

垃圾输出门,所述垃圾输出门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

沥水斗,所述沥水斗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其下端口处连通设置有第二出水管。

作为改进,所述污泥箱的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的顶部均为凹设的弧形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挡泥板与第二挡泥板分别在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防漏板和第二防漏板。

作为改进,所述沥水斗的上端面均匀铺设有若干沥水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在水箱弧形结构的下端口处设置相适配的旋转辊,旋转辊的表面与水箱内壁的一侧形成储泥空间,随着旋转辊的不断转动,粘附在旋转辊表面的污泥被带出水箱,并经刮泥板接触落入污泥箱内,与污水分离,剩余污泥在储泥空间沉降,随着旋转辊的转动逐渐被分离带入污泥箱,结构简单且不会发生堵塞,维修方便;

(2)本发明通过将进水龙头设置成扁嘴状,并将出水端设置为多个等距分布的出水口,减缓了污水流出的速度,使污泥的沉积速度与污泥的分离速度有一定的平衡,同时多个进水口分散了水流,多注水流流下加强了对水箱内污水的冲击搅拌作用,防止污泥堵塞;

(3)本发明通过在污泥箱的顶部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泥板和第二挡泥板,防止粘附在旋转辊上的污泥因离心力过大而甩出,造成污染,第一挡泥板和第二挡泥板拦下污泥,由于板体倾斜,其上的污泥因重力作用会滑入污泥箱内,提高了污泥的回收利用率;

(4)本发明在污泥箱底部设置沥水斗,通过沥水斗顶部铺设的沥水孔,将污泥箱内收集的污泥中的水分沥出,污水经第二出水管排出,提高了污水的回收利用率,再打开垃圾输出门将沥过水后的污泥进行清运。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不会造成污泥堵塞、效率高、节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进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水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污泥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污泥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泥水快速分离装置,包括机架1,还包括:

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

水箱3,所述水箱3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上部,所述进水管2的进水龙头21设置于该水箱3内;

筛泥组件4,所述筛泥组件4设置于所述水箱3的下端口处;

污泥箱2,所述污泥箱5设置于所述所述筛泥组件4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若干连接件30上均配合设置螺丝与螺母将水箱3紧固在支架1的上部,需要维修时,松开螺母即可对水箱3进行拆卸,维修方便。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龙头21为扁嘴状,其端部设置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的出水口22,且其两端定设置有固定件22,该固定件22均与所述水箱3的内壁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进水龙头21通过固定件22固定设置在水箱3内,并与水箱3的内壁之间有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污水流出后因冲击力过大而溅射出水箱33外。

值得说明的是,进水龙头21优选为设置成扁嘴状,其长度接近水箱3内壁的长度,且其出水端设置为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的多个出水口22,且进水龙头21的进水端端面优选为与所对的水箱3的侧面平行设置,污水在经由进水龙头21时,污水分为多注水流,加强了对水箱内污水的冲击搅拌作用,防止污泥沉积过快,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箱3的箱体31为倾斜斗结构,其在两侧竖直外壁的上端固定对称设置有若干连接件30,其下端口32为圆弧结构,且其第一斜面33上连通有第一出水管331,靠近第二斜面34的内壁侧固定设置有缓冲板341。

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旋转辊4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斜面33的底部形成储泥空间413。

需要说明的是,水箱3的箱体31优选为倾斜斗结构,且其下端口32为圆弧结构,旋转辊41的直径与该圆弧状的下端口32相适配,且旋转辊41的外表面与箱体31的第一斜面33形成储泥空间413,当污水中的污泥量太多,污泥沉降速度大于污泥去除速度时,剩余污泥就会在储泥空间413内沉降,并随着旋转辊41的不断转动,逐渐被除去带入到污泥箱5内,水箱3内的清水由第一出水管331排出。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缓冲板341的作用是对污水污泥进行进一步地缓冲和引导,其两端分别与水箱3的两侧竖直内壁固定连接。

如图1与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筛泥组件4包括:

旋转辊41,所述旋转辊41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其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皮带轮411,且其于所述水箱3圆弧结构的下端口32相适配;

电机42,所述电机42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底部一侧,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皮带轮421;

皮带43,所述皮带4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皮带轮411和第二皮带轮421上。

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旋转辊41与所述机架1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轴承41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皮带43进行传动,维修方便且节省成本,旋转辊41与机架1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轴承412,降低旋转辊41在转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对工件起到一定的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6与图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污泥箱5包括:

主体51,所述主体51设置有第一侧面511、第二侧面512、第三侧面513和第四侧面514;

刮泥板52,所述刮泥板52倾斜设置于所述主体51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面513、第四侧面514固定连接;

第一挡泥板53,所述第一挡泥板53沿所述第一侧面511的长度方向倾斜固定设置于该第一侧面511的顶部;

第二挡泥板54,所述第二挡泥板54沿所述第二侧面512的长度方向倾斜固定设置于该第二侧面512的顶部;

垃圾输出门55,所述垃圾输出门55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511上;

沥水斗56,所述沥水斗56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51的底部,其下端口处连通设置有第二出水管561。

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污泥箱5的第三侧面513与第四侧面514的顶部均为凹设的弧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污泥经筛泥组件4去除后进入污泥箱5内,堆积在沥水斗56的顶部,经过沥水斗56沥干后,沥出的污水由第二出水管561排出,打开污泥箱5上的垃圾输出门53可对污泥进行清运。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出水管561优选为从第一侧面511上向外延伸设置,设置于垃圾输出门55的下方,在实际生产中,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二出水管561的延伸方向和位置。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旋转辊41与第三侧面513和第四侧面514的顶部弧形结构相适配,刮泥板52与旋转辊41的表面抵触设置,且刮泥板52的顶部优选为尖锥形结构,增大与旋转辊41上污泥的接触面积,增加刮泥效率。

如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泥板53与第二挡泥板54分别在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防漏板531和第二防漏板541。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旋转辊41的转动,粘附在其表面上的污泥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飞出装置外,第一挡泥板53与第二挡泥板54的作用就是防止这部分污泥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并通过倾斜设置,使得被拦挡下的污泥随着重力作用滑入污泥箱内,提高污泥的回收利用率。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第一挡泥板53和第二挡泥板5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增设第一防漏板531和第二防漏板541,形成三包围空间,提升工作效率。

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沥水斗56的上端面均匀铺设有若干沥水孔56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沥水斗56上端面均匀铺设的沥水孔562优选为圆孔,成型简单且沥水效果好。

工作过程如下:

污水经进水管2导入后,从出水龙头21分为多注水流排出,污水进入水箱3内,部分污泥粘附在旋转辊41的外表面,并随着旋转辊41的转动与污水分离,剩余污泥暂时沉积在储泥空间413内,随着旋转,41不断转动被逐渐带出水箱3除去,旋转辊41上的污泥经刮泥板52刮除后落入污泥箱5内,污泥沥干后可经垃圾输出门55进行清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