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沉浸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973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泥水沉浸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冶金生产线上的沉浸装置。
背景技术
冶金生产领域,产品的来料表面往往覆盖有粉尘,这些粉尘在后续的生产工艺开始之前需要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带有泥浆的泥水需要进行沉降处理后才能排放。现有的泥水沉浸分离过程如


图1所示泥水沉浸循环系统进行泥浆沉降,然后经过泥水分离系统将泥水分离为淤泥和清水,淤泥出泥后进行进一步处理,清水流入清水槽进而进行循环利用, 对冶金制品进行在线清洗,用过的水再度进入脏水回流槽,进而进入泥水沉浸循环系统进行处理。现有的泥水沉浸循环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是泥水沉浸槽,其如图2所示日常生产过程中,泥水1流入沉浸槽的中腔2A和2B中,然后从中腔2A溢流进沉浸腔3A和3C,从中腔2B溢流进沉浸腔:3B和3D中,再通过倾斜设置的沉浸渗透板5再流入位于泥水沉浸槽最外侧的清水积水池4中,最后通过清水积水池的回流管6流入机组循环清水槽。上述泥水沉浸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中腔底部淤泥堆积速度较快,连续生产3—4天,该腔内的淤泥必须进行人工处理。2.由于泥水回流至中腔的方向没有选择控制,因此,清理中腔淤泥时只能停止泥水沉浸槽的使用,造成机组的停机。3.沉浸腔的底部会出现淤泥堆积,从而使其底部的混浊泥水无法流向泥水分离系统。如果4个沉浸腔中有2个或2个以上发生堵塞时,该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必须进行检修处理。4.现有沉浸腔底部的管道采用手动截止阀,因此,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处于常开状态,四个沉浸腔的混浊泥水均合并于同一管路流向泥水分离系统。如果发生堵塞,作业人员无法及时发现是哪一个沉浸腔底部出现了堵塞。5.泥水沉浸槽没有起到将污水沉浸的效果,经过沉浸腔的水回流到清水槽时没有达到清澈的效果。6.泥水沉浸槽无法起到内循环的效果,槽底淤泥堆积容易影响抽排循环。从沉浸腔至泥水分离系统的管道始终出现堵塞现象,无法去除管道中的淤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泥水沉浸槽,其能够保证保持泥水沉浸系统的正常循环,并将沉浸后的干净水质提供给机组清洗使用。其能够解决现有的泥水沉浸槽中的中腔、沉浸腔底部以及抽排管道出现堵塞而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其能够减少处理淤泥堵塞而造成的停机损失,提高机组的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水沉浸槽,其与泥水分离系统连接,所述泥水沉浸槽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中腔;至少一泥水进水管与所述中腔对应导通; 所述各中腔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沉浸腔,所述中腔与沉浸腔通过第一隔板分隔开,沉浸腔内设有沉浸渗透板;所述各沉浸腔的外侧均设有一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与沉浸腔之间通过第二隔板分隔开;所述清水池与一清水回流管道导通;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沿低于泥水沉浸槽外围壁板的上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沿低于第一隔板的上沿,所述各沉浸腔分别通过一废水管道与所述泥水分离系统连接,所述各废水管道上均设有一手动阀;所述泥水沉浸槽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电磁阀,对应设于各泥水进水管上;至少一搅拌器,对应设于各中腔内;至少两冲洗管道,分别对应设于各沉浸腔的底部;所述各废水管道上还分别对应设有一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沿对应设置有一可升降的挡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泥水沉浸槽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关状态,使泥水流入中腔,并启动搅拌器避免中腔中出现淤泥堆积。根据循环需求,可以通过控制挡板的高度选择性的控制泥水从中腔流向沉浸腔。沉浸腔内的泥水通过沉浸渗透板进行水质渗透过滤,相对混浊的脏水将沉淀于沉浸腔的底部,而干净的水将从第二隔板的上沿溢流到清水池内,然后清水通过清水回流管道供给清洗工序进行使用。将各废水管道上的第二电磁阀设定为程序控制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各个第二电磁阀依次打开一定的时间,从而实现轮流将沉浸腔底部相对混浊的泥水抽排至泥水分离系统。当某一个沉浸腔的底部发生堵塞后,打开冲洗管道上的阀门,对发生堵塞的沉浸腔底部进行冲洗疏通。优选地,所述泥水沉浸槽还包括一废水总管,其一端与所述泥水分离系统连接,其另一端与各废水管道连接,所述废水总管上设有一低流量报警器。在泥水分离系统运行过程中,当低流量报警器做出报警动作时,则马上查看当时正在启用的第二电磁控制阀是哪一个,则可以知道具体的淤泥堵塞发生在哪一个沉浸腔。优选地,所述各废水管道上还均设有一检修阀。如果沉浸腔在经过冲洗后,仍然处于堵塞状态,那么可以马上打开相对应位置的检修阀进行疏通。优选地,所述泥水沉浸槽中部设有两个紧邻设置的中腔,两根泥水进水管与两中腔对应导通。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泥水沉浸槽,可对其中的任何一个中腔或沉浸腔进行检修维护,而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循环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泥水沉浸槽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泥水沉浸循环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现有泥水沉浸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泥水沉浸槽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泥水沉浸槽的结构主视图。[0030]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泥水沉浸槽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泥水沉浸槽设有2A、2B两个中腔,泥水通过一根分为两个支管的泥水进水管1进入中腔2A、2B,各支管上分别设有一个电磁截止阀12。 中腔2A和2B中均设有一个搅拌器13中腔2A的两侧是沉浸腔3A和3C,中腔2B的两侧是沉浸腔3B和3D,沉浸腔3A、3B、3C和3D内均设有沉浸渗透板5。沉浸腔3A和3C的外侧是清水池4,沉浸腔;3B和3D的外侧也设有一个清水池4,清水池4与清水回流管6导通。四块可升降的挡板14A、14B、14C和14D分别对应设于四个沉浸腔与中腔之间,通过控制挡板 14的高度可以有选择的控制泥水从中腔到沉浸腔的溢流。四个沉浸腔的底部分别通过四根废水管道与废水总管连接,废水总管与泥水分离系统10连接,废水总管上设有低流量警报器16,四根废水管道上均分别设有手动阀7、电磁阀9和检修阀17。沉浸腔的底部还设有冲洗管道15,其上对应设有阀门8。上述泥水沉浸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对沉浸腔3A和3C进行检修,那么将与中腔2A导通的泥水进水管上的电磁截止阀12关闭,使全部泥水通过另一个电磁截止阀流入中腔2B。将沉浸腔:3B和3D底部的电磁阀9关闭。此时泥水分离系统10 将直接抽排沉浸腔3A和3C的泥水,直至抽排完再将沉浸腔3A和3C底部的电磁阀9关闭。 然后将沉浸腔3B和3D底部的电池阀打开,使这沉浸腔:3B和3D处于正常循环工作中。此时沉浸腔3A和3C内已经没有污水,可以进入检修维护状态。如果需要对沉浸腔3A进行单独检修维护,那么将中腔2A与沉浸腔3A之间的挡板14A的高度提升,使中腔2A中的泥水全部通过挡板14C溢流到沉浸腔3C中。将沉浸腔:3B、3C和3D底部的电磁阀9全部关闭。然后将沉浸腔3A底部的电磁阀9选择常开状态,通过泥水分离的系统10直接抽排沉浸腔3A中的泥水,直至抽排完再将与沉浸腔3A对应的电池阀9关闭。然后将将沉浸腔:3B、3C和3D底部的电磁阀9打开,使沉浸腔3B、3C和3D处于正常循环工作中。此时沉浸腔3A的腔内已经没有泥水,可以进入检修维护状态。如果需要保持泥水沉浸槽正常运转将两个电磁阀12全部打开,使泥水正常流向中腔2A和2B中。启动中腔内的搅拌器13。将挡板14A、14B、14C和14D的高度调整一致,使中腔2A和2B中的泥水通过四个挡板14A、14B、14C和14D均勻的溢流到四个沉浸腔3A、3B、3C和3D中。使沉浸腔3A、3B、3C 和3D底部的四个手动阀7全部处于打开状态,然后使四个电磁阀9全部处于自动状态,并设定好四个电磁阀9的打开时间周期。启动泥水分离系统10,并通过低流量报警器16实时监测泥水沉浸槽的工作状态。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泥水沉浸槽,其与泥水分离系统连接,所述泥水沉浸槽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中腔; 至少一泥水进水管与所述中腔对应导通;所述各中腔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沉浸腔,所述中腔与沉浸腔通过第一隔板分隔开,沉浸腔内设有沉浸渗透板;所述各沉浸腔的外侧均设有一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与沉浸腔之间通过第二隔板分隔开;所述清水池与一清水回流管道导通;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沿低于泥水沉浸槽外围壁板的上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沿低于第一隔板的上沿,所述各沉浸腔分别通过一废水管道与所述泥水分离系统连接,所述各废水管道上均设有一手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沉浸槽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电磁阀,对应设于各泥水进水管上; 至少一搅拌器,对应设于各中腔内; 至少两冲洗管道,分别对应设于各沉浸腔的底部; 所述各废水管道上还分别对应设有一第二电磁阀; 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沿对应设置有一可升降的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沉浸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废水总管,其一端与所述泥水分离系统连接,其另一端与各废水管道连接,所述废水总管上设有一低流量报警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沉浸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废水管道上还均设有一检修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沉浸槽,其特征在于,其中部设有两个紧邻设置的中腔,两根泥水进水管与两中腔对应导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水沉浸槽,其中部设有至少一中腔,其中设有一搅拌器;至少一泥水进水管与所述中腔对应导通,所述各泥水进水管上设有一第一电磁阀;所述各中腔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沉浸腔,所述各沉浸腔底部均设有一冲洗管道,所述中腔与沉浸腔之间通过一可升降的挡板分隔开,沉浸腔内设有沉浸渗透板;所述各沉浸腔的外侧均设有一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与沉浸腔之间通过第二隔板分隔开;所述清水池与一清水回流管道导通;所述各沉浸腔分别通过一废水管道与所述泥水分离系统连接,所述各废水管道上均设有一手动阀以及一第二电磁阀。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2006046SQ20112006979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6日
发明者卢纪平, 向邦林, 吴伟康, 郭万青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