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容器及其储水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180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鲜容器及其储水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鲜花保鲜的保鲜容器及其水吸收袋。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对切花、盆栽花卉进行保鲜的容器,使用了不波纹纸、塑料以及组合这些材料的各种容器。在保鲜的状态下从生产地运送至市场等处时,使鲜花在直立的状态下进行运输是最适合的。例如,如实开平7-6173号公报所示,提出了利用泡沫塑料构成的适于输送的容器。
专利文献1实开平7-6173号公报但是,利用泡沫塑料会提高成本,同时,除了在接收容器的地方进行再利用以外,在对使用后的容器进行废弃处理时,并不适于处理。虽然希望这种容器在使用之前的状态下,具有不是膨胀的结构以便于运输,但是,实开平7-6173号公报的容器是膨胀的,从而存在会占据空间的问题。
基于以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易于再次使用且能够在少占空间的情况下有效地保存、输送,同时,在输送中能够稳定地保持鲜花的保鲜容器及其储水袋。
发明概述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保鲜容器用于容纳鲜花并设置在可运输的外箱内,并能对鲜花进行保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容器设有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具有兼用作容纳所述鲜花茎部的容纳口的注水口部分的盖部以及从所述盖部的两个端部向下延伸并可以将所述容器安置在所述外箱内的两侧支承脚部由1张厚纸以门形形状弯曲形成,并且,所述容器主体沿与这些支承脚部相对的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具有空间;由可容纳水的非透水性片材形成的具有挠性的袋部,其具有与所述盖部的注水口连通的注水口并固定在所述盖部的里面;在处于所述盖部以及支承脚部以平面状展开状态下的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盖部的里面,从以扁平状保持具有所述挠性的袋部的非使用状态,形成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盖部两侧的支承脚部分别向内侧弯曲并以门形竖起的使用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从所述盖部以及袋部的注水口部分向袋部内注水,袋部在所述空间中展开,并且,所述鲜花的切茎端部经所述盖部以及袋部的注水口部分插入所述袋部的储水部内,所述鲜花的茎部由所述盖部的注水口保持,由所述支承脚部支承所述盖部并以竖立的状态保持所述鲜花。
作为使用形式的一个例子,上述本发明的保鲜容器可以易于采用安置在外箱(例如,货运箱)内并通过支承脚部不移动的结构,从而即使在输送中,仍能以直立状态稳定地保持鲜花。另外,通过以厚纸(例如,瓦楞纸板)和非透水性片材(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制成的片材)形成的袋部构成保鲜容器,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若将使用后的容器分离为厚纸和袋,则能够易于再次使用,从而将厚纸作为资源进行再利用。
具体来说,通过折叠厚纸,在盖部的两侧形成一对所述支承脚部,使所述盖部呈大致水平状态,例如将容器主体安置在货运用外箱中,在一对所述支承脚部之间,以从所述盖部垂下的状态设置所述袋部。这样,通过折叠厚纸,能够形成支承脚部,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通过一对支承脚部稳定地支承容纳有水的袋部,即使在输送中产生振动,仍能够稳定支承。
盖部在从盖部相对的侧边分别偏向中央的位置处形成划分线,以沿所述划分线形成开口的方式构成盖部侧注水口。这样,在盖部形成划分线(例如,缝制线或狭缝),从而构成在中央开口的盖部侧注水口部分,在容器横倒的状态下,从盖部的侧边至开口位置分离的部分形成壁,由此能够阻止袋部内的水从盖的开口部分向外移动,从而水难以流出。另外,在沿划分线开口时,例如通过在盖部形成舌片,由所述舌片形成防止壁,则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水流出的效果。
可以设置以厚纸形成并连接一对支承脚部的连接部件。在所述容器横倒的状态下,连接部件与袋部的腹部接触以抑制水向袋部注水口侧移动。这样,通过设置连接部件,在加强支承脚部的同时,即使出现横倒的状态,连接部件能够形成防水壁,并与由所述盖部形成的防水壁一起形成双重壁,从而能够实现水更难流出的效果。
另外,在一对支承脚部上分别形成切口部,在所述切口部上固定形成于连接部件上的切口部,支承脚部的下端能够以相互接近地倾斜状态连接。这样,通过形成使支承脚部倾斜的状态下,形成袋部的底部缩小的状态,从而能够实现没有水浪费的效果。
在厚纸上形成切口,通过折叠厚纸形成一对所述支承脚部,此时,形成具有在上述盖两侧突出的突出部的第1切出腰部,该第1切出腰部的突出部可以与货运箱的两侧壁接触。这样,通过形成第1切出腰部的突出部,例如在货运用外箱较大的情况下,能够节约厚纸。
在厚纸上形成切口,通过折叠厚纸形成一对支承脚部,此时,在与第1切出腰部的相对侧的盖部上,形成具有在盖部两侧突出的突出部的第2切出腰部,通过使第2切出腰部向支承脚部侧折叠,形成于第2切出腰部上的切口部分别紧固在支承脚部的各个端面上,连接一对支承脚部。这样,通过在第2切出腰部形成突出部,能够加强支承脚部,从而适于较大类型的货运箱。
另一方面,通过在片材的两个端部接合而装订袋部,在重合的上侧片材部分形成划分线,以沿该划分线形成开口的方式构成盖部侧注水口,在水容纳底部上没有接合部分。
在袋部中,使相对的腹部凹折,具有形成上述袋侧注水口的划分线的上侧片材部分固定在盖部上,在容纳水时,凹折部分能够形成打开的容纳空间。
这样,通过形成袋部,由于在容纳水的底部没有接合部分,因此,不会担心水从底部漏出。另外,通过形成凹折的袋形状,在折叠的状态下,紧凑而不占据空间,并且在打开时能够确保充分的储水空间。
在沿形成盖部侧注水口部分的划分线开口的同时,使形成袋部侧注水口部分的划分线断开,在盖部侧注水口部分形成舌片。这样,与打开盖部侧注水口部分联动,以切断形成袋部侧注水口部分的划分线,从而操作性良好。在形成于盖部侧注水口部分的舌片形成防水壁的同时,舌片能够保持固定插入盖部侧注水口部分的鲜花的茎部。
袋部侧注水口的开口边缘的纵向和横向的宽度大于盖部侧注水口部分的开口边缘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宽度。
袋部中重合的上侧片材具有环状接合面并固定在所述盖下面的所述盖部侧注水口部分的开口周缘的外侧。
这样,由于构成了盖部侧注水口的开口边缘和袋部侧注水口的开口边缘并且袋部侧的开口边缘较大(盖部侧注水口的开口边缘较小),因此,即使在鲜花的切茎端部刺破袋或者容纳的鲜花例如具有刺的情况下,仍不会担心刺会刺破袋。
另外,本发明的保鲜容器用于储水袋,其在包括形成有使鲜花的茎穿过的插入口的盖部和以大致水平状态支承该盖部的支承脚部的保鲜容器中,固定在盖部的下面并容纳水,并在浸渍在水中的状态下接收从茎部插入口插入的鲜花的茎端部,所述储水袋的特征在于,其设有以筒状非透水性片材中相对的筒面彼此接近的方式折入形成该筒面的凹折部,以及在该凹折形态下装订筒状非透水性片材的两个端部的袋装订部;通过形成凹折部和袋装订部,使凹折部在中间且以层叠状态形成片材顶部和片材底部,在该片材顶部中形成注水口,对于用于对鲜花保鲜的容器而言,为了对鲜花补给水,以与所述容器的插入口连通的方式固定注水口;在从注水口收存水时,凹折部形成打开的容纳空间,同时,片材底部形成储水底部,作为袋装订部的接合部分呈位于容纳空间高度方向的中间而不位于储水底部的形式。
对于上述本发明的储水袋而言,通过凹折的形状,在折叠的状态下紧凑而不占据空间,并且在打开时,能够确保充分的储水空间。另外,由于在水容纳底部没有装订部分(例如,通过热熔敷形成的袋装订部),因此,不必担心水从底部漏出。作为形成袋的非透水性片材,可采用例如聚乙烯片材等树脂材料,从而可以将使用后的袋用作再生材料。因此,可以提供在适用于袋内容纳有水以对鲜花保鲜的同时,适用于与保鲜输送的容器组合使用的保鲜容器用于储水袋。
此时,在片材顶部上形成缝制线,可以沿该缝制线形成开口,通过开口形成注水口。这样,由于形成了缝制线,从外施加力时开口,因此,在此之前均是闭合的,与起初就通过缝隙口的情况相比,空气不会进入袋内,从而不会发生膨胀。若在袋的加工时,在工艺生产线上输送时,空气进入袋内,则难以加工,而空气不进入袋内则易于加工,同时,袋不会膨胀,并能够有效地折叠输送和保存。
此时,所述袋以使所述凹折部位于中间并以层叠状态下形成片材顶部和片材底部的形式,在平面视图中形成矩形,在从片材顶部的一个边偏向中央的位置处,与该边平行形成第一缝制线,同时,在该第一缝制线的两端形成与第一缝制线正交的第二缝制线。这样,形成了第一缝制线和第二缝制线,在由外施加力时,能够简单地开口,从而能够在注水时形成充分的注水口。
另外,接近所述第一缝制线,以规定的间隔,采用与所述第一缝制线大致相同的长度并平行于第一缝制线至少形成1条以上的第三缝制线。这样,通过形成第三缝制线,在由外施加力时,第一缝制线和第三缝制线中的任意一条必然会打开并形成注水口。例如,在由厚纸等制成的容器的盖部,以与盖部侧的注水口连通的方式安装该袋的注水口时,通过袋的安装部分的接合位置等,即使在施加力的位置发生一定偏移的情况下,仅仅第一缝制线延伸不会引起切断,以规定的间隔接近设置第三缝制线,均能够确保切断这些缝制线中的任意一个。
在盖部下面的盖部侧注水口的开口边缘的外侧,袋的片材顶部具有环状接合面并被固定,通过从盖部侧注水口部分施加力,从而切断形成于袋部侧注水口部分上的缝制线。这样,通过将袋固定在盖部,能够简单地切断袋的缝制线,从而操作性良好。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保鲜容器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保鲜容器的展开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图。
图4为保鲜容器的上视图。
图5为保鲜容器的一个使用例的侧面剖面图。
图6A为显示袋部展开状态的前后方向的侧面剖面图。
图6B为显示袋部展开状态的左右方向的侧面剖面图。
图7为侧面剖面图,其显示了装有保鲜容器的货运箱横倒时的状态。
图8为第2实施例的保鲜容器的透视图。
图9为图8的保鲜容器的展开图。
图10为显示保鲜容器的一个使用例的侧面剖面图。
图11为侧面剖面图,其显示了装有保鲜容器的货运箱横倒时的状态。
图12为显示保鲜容器的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13为图12的B-B剖面图。
图14为显示保鲜容器的其它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15为图14的保鲜容器的展开图。
图16为显示保鲜容器的另一种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17为实施例3的保鲜容器的透视图。
图18为图17的保鲜容器的展开图。
图19为本发明中保鲜容器用储水袋的平面图。
图20为图19中C-C的剖面图。
图21为显示保鲜容器储水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22为显示在保鲜容器储水袋中容纳有水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3为显示保鲜容器储水袋的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24为透视图,其显示了使用了保鲜容器储水袋的保鲜容器的一个图25为图24的保鲜容器的展开图。
图26为图24的保鲜容器的平面图。
图27为显示保鲜容器的一个使用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28为图24的D-D剖面图。
图29为图28的E-E剖面图。
图30为侧面剖视图,其显示了设有图24的保鲜容器的货运箱横倒时的状态。
图31为显示保鲜容器的其它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2为图31的保鲜容器的展开图。
图33为图31的F-F剖面图。
图34为图33的G-G的剖面图
(实施例1)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保鲜容器1的透视图,图2为图1的保鲜容器的展开图,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图。保鲜容器1设有由楞纸板(厚纸)形成的容器主体10和固定在该容器主体10中的袋部20。
容器主体10设有具有注水口11(其兼用作容纳切花等鲜花的容纳口)的盖部12以及形成于该盖12两端的一对支承脚部13,13。袋部20由具有柔性且可容纳水的非透水性片材(例如,聚乙烯片材)形成。
如图2所示,通过沿设置在瓦楞纸板上的折痕线14,14弯折容器主体10,在盖部12的两侧形成一对支承脚部13,13。在盖部12上,在从相对的长边15,15偏向中央的位置处,设有与长边15,15平行的缝制线16(划分线)。在所述缝制线16的两端分别设有人字形(或梯形)缝制线17,17(划分线)。缝制线17,17分别在顶部区域中与缝制线16相连。
通过压入这些缝制线16和17,17部分,能够使缝制线16和17,17断开并形成开口,从而形成注水口11。通过使缝制线16和17,17断开,从而能够在盖部侧注水口11部分形成长舌片18,18(舌片)和短舌片19,19(舌片)。缝制线16和17,17也可以是狭缝(切入线)。
如图2和3所示,以装订片材的两个端部(装订部21,21),片材纵向上相对的腹部形成凹折(凹折部21,21),使片材(上侧片材23,下侧片材24)上下重合的状态形成袋部20。在上侧片材23上,在从长边25,25偏向中央附近的位置处,设有与长边25,25平行的缝制线26,26(划分线)。在所述缝制线26的两端设有与缝制线26正交的缝制线27,27(划分线)。通过压入这些缝制线26和27,27部分,使缝制线26和27,27断开并形成开口,从而形成袋部侧注水口28。
袋部侧注水口28的开口边缘的纵向和横向的宽度大于盖侧注水口11的开口边缘的纵向和横向的宽度。即,袋部20的缝制线26和27,27的长度大于缝制线16和17,17的长度。
如图4所示,在盖部12下面的盖侧注水口11的开口边缘的外侧,在盖侧注水口11和袋部侧注水口28连通的状态下,通过接合部件(例如,粘结剂)固定袋部20中重合的上侧片材23。即,盖部12和袋部20具有环状粘结面30并被固定。
下面,对本发明的保鲜容器1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图5为将保鲜容器1设置在货运箱40(外箱的一侧)上的状态下的侧面剖面图,图6A,6B显示了在盖侧注水口11且袋部20容纳有水的状态下展开的状态。货运箱40形成使长方体竖立的形式并在前面具有开闭的盖。从货运箱40的前面收存保鲜容器1并且其以通过支承脚部13,13安置在货运箱40内的状态设置。即,使盖部12形成大致水平的状态并将保鲜容器1安置在货运箱40内,在一对支承脚部13,13之间,以从盖部12垂下的状态设置袋部20。
通过压入形成盖侧注水口11部分的缝制线16以及17,17部分,使缝制线16以及17,17断开而形成开口,从而形成注水口11。与此同时,使形成袋部侧注水口28的缝制线26以及27,27断开而形成开口,从而形成注水口28。通过使缝制线16以及17,17断开,在盖侧注水口11部分形成长舌片18,18和短舌片19,19。同时,通过使缝制线26以及27,27断开,在袋部侧注水口28部分形成舌片(任意一个均未在图中示出)。
若从打开的注水口28将水注入袋部20内,则袋部20的凹折部22,22形成打开的容纳空间。从注水口11(28)插入多个鲜花41,将鲜花41的切茎端部插入袋部20内的水部分42中。鲜花41的茎部由盖部12的注水口11部分的长舌片18,18和短舌片19,19保持。通过保鲜容器1,能够以竖立的状态将鲜花41保持在货运箱40内。希望注入的水量能够达到在货运箱40(保鲜容器1)倾倒的情况下也不会溢出的程度。
如图6所示,袋部20在展开状态下的纵向(与袋部20的长边25正交的方向(参见图2))的宽度db1与盖侧注水口11的开口边缘的(与盖部12的长边15正交的方向(参见图2))的宽度da1保持db1>da1的关系。另外,袋部20在展开状态下的横向(与袋部20的长边25平行的方向)的宽度db2与盖侧注水口11的开口边缘的横向(与盖部12的长边15平行的方向)的宽度da2保持db2>da2的关系。因此,在插入鲜花41时,即使在花茎的端部刺破袋部或容纳的鲜花41例如为带有刺的鲜花时,也不会由刺刺破袋。
图7显示了在输送时货运箱40横倒时的状态。在保鲜容器1处于横倒的状态下,袋部20内的水也不会从盖部20的注水口11流至外部。即,将盖部12的注水口11设置在从盖部12的侧边偏向中央的位置处,分离至开口位置的部分形成壁,从而阻止袋部20内的水从盖部20的开口向外流动,保存在袋部20内的水不会流出。另外,在实现机械化的市场中,在由售货机选择货运箱并输送时也会存在货运箱横倒的状态,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能阻止水流至外部。
这样,由于保鲜容器1采用了安置在货运箱40内并通过支承脚部13不运动的结构,因此,即使在输送中,仍能在竖立的状态下稳定地保持鲜花41。并且,能够时常供给水,从而达到保鲜良好的状态。通过由瓦楞纸板形成的容器主体10和由非透水性片材(聚乙烯片材)形成的袋部20构成保鲜容器1,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若将使用后的容器分离为瓦楞纸板和袋,则易于重复使用,从而也可以作为资源再利用瓦楞纸板。
在保鲜容器1中,通过折叠瓦楞纸板形成支承脚部13,13,从而能够降低造价,另外,由于通过一对支承脚部13,13支承了容纳有水的袋部20,袋部20不会以收缩方向运动,因此,即使在输送中发生振动等情况,仍能够保持稳定状态。另外,由于在组装之前,呈现出板状并袋部20也折叠的状态,从而不会膨胀而节约了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保存、输送。
另外,在输送中货运箱40倒下等保鲜容器1处于横倒状态下时,从盖部12的侧边至注水口11的开口位置处的分离部分形成壁,袋部20内的水不会向外流出。另外,通过注水口11部分的舌片18(或19)形成防止壁,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水流出的效果。
另外,通过在片材两端由热熔合装订形成袋部20,由于在水容纳底部没有熔合部分,因此,水不会从底部漏出。另外,通过凹折的袋形状,在折叠的状态下,能够实现紧凑的结构,从而不会占据空间,并且,在打开时能够确保足够的储水空间。
(实施例2)图8为实施例2的透视图,图9为图2的保鲜容器50的展开图。保鲜容器50设有由瓦楞纸板(厚纸)形成的容器主体60,固定在该容器主体60上的袋部20,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容器主体60上的框架70(连接部件)。
如图9所示,框架70由瓦楞纸板(厚纸)形成并且整体为大致矩形,并且长边71,71的长度与盖部12的长边15的长度相同,在长边71中的一个边上,在与短边72,72分离的位置处形成与短边72,72平行的一对槽部73,73(切口部)。在一对槽部73,73之间形成梯形切口部74,在该切口部与槽部73,73相连的部分处形成由长边71突出的突起部75,75。
另一方面,在容器主体60中,在与折痕线正交的支承脚部13,13的边13a,13a上,在离开折痕线14,14的位置处,形成与折痕线14,14平行的槽部13b,13b(切口部)。容器主体60的槽部13b,13b的结构应确保在组装时能够与框架70的槽部73,73(切口部)结合。
下面,对本发明的保鲜容器5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图10为将保鲜容器50安装在货运箱40上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沿容器主体60的折痕线14,14折叠,在盖部12的两侧形成支承脚部13,13,之后,将框架70的槽部73,73结合·紧固在所述支承脚部13,13的槽部13b,13b中,通过框架70,以相互接近倾斜的状态连接支承脚部13,13的下端。
组装而成的保鲜容器50以框架部分70部分位于货运箱40内部(后部)的方式设置,并处于通过支承脚部13,13和框架70安置在货运箱40内的状态。即,使盖部12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并将保鲜容器50安置在货运箱40内,在一对支承脚部13,13倾斜的脚部之间,以从盖部12垂下的状态设置袋部20。框架70与盖部12平行并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并且设置在容纳有水的袋部29的腹部位置处。在图10中,袋部20的水部分42的水位低于框架70的位置。
图11显示了在输送等时货运箱40横倒时的状态。在保鲜容器50处于横倒状态下,框架70(框架70的切口部74)接触袋部20的腹部,框架70形成壁,从而阻止袋部20的水向盖部12的注水口11方向移动。因此,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具有在横倒时通过框架70防止水流出以及与实施例1相同的通过盖部12的壁防止水流出的两级防止水流出的功能。在图8~11中,具有与实施例1(图1,2,5以及7)相同功能的部分采用了相同的标号,故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
这样,通过设置框架70,能够加强支承脚部13,13,从而能够使保鲜容器50处于稳定的状态(竖立状态),由于保鲜容器50形成竖立状态,因此,容易注入水,并且可以置于货运箱40中。由于框架70的两端接触货运箱40而不会移动,因此,保鲜容器50稳定。
即使处于横倒的状态,框架70仍能形成防水壁,并与由上述盖部12形成的防水壁形成双重壁,从而能够实现水难以进一步流出的效果。另外,在支承脚部13,13中倾斜的脚部之间,袋部20处于从盖部20垂下的状态,由于具有柔性的袋部20的底部形成狭窄的状态且水集中在中央附近(水不会停留在会形成损失的角落部),因此,以较少的水就能保持有效的水的深度,从而不会造成水的浪费。
(变形例1)图12显示了保鲜容器的变形例。图13为图12中B-B的剖面图。在实施例1以及2(以代表实施例2的图8为例)中增加了以下的变形。在该保鲜容器80中,在容器主体90的盖部12下面的盖部侧注水口11的开口周缘的外侧,通过接合部件以环状固定由瓦楞纸板形成的加强部件91。在盖部侧注水口11与袋侧注水口28在所述加强部件91的下面连通的状态下,通过接合部件固定袋部20中重合的上侧片材23。即,该加强部件91的一部分即形成盖部12与袋部20的接合面。在图12以及13中,具有与实施例2(图8)相同功能的部分采用了相同的标号,故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
这样,通过设置加强部件91,加强了盖部12,在袋部20中容纳有水的情况下,通过其重量能够阻止盖部12的挠曲。
(变形例2)图14显示了保鲜容器的其它变形例。图15为图14的保鲜容器的展开图。在实施例1以及2(以代表实施例2的图8和9为例)中增加了以下变形。在该保鲜容器100中,显示了加大形成盖部12的注水口11a时的例子。缝制线16a,17a,17a的形成方式应确保在切断时能增大开口。与容器主体110的盖部12的一个长边15a相连设置长度与长边15a相同且具有规定宽度的加强用折叠片111。从折痕线112向盖部12的侧面弯折,通过接合部件将该弯折片111固定在盖部12的下表面。通过接合部件将袋部20上的片材23固定在含有部分所述折叠片111的盖部12的下表面上。即,在含有部分所述折叠片111的情况下,形成盖部12与袋20的接合面。
这样,在加大形成盖部12的注水口11的开口的情况下,虽然盖部12与袋部20的接合部分变弱,但是,通过设置折叠片111,能够加强盖部12,从而能够抑止挠曲。另外,使折叠片与容器主体110一体形成,与通过其它模具冲裁加强部件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与注水口11的开口边缘相比,虽然在距离盖部12的长边较短的边侧(长边侧15a)形成了折叠片111,但是,根据注水口11的开口尺寸,也可以在相反侧的长边15b侧部分形成同样的折叠片。
注水口11的形状不应局限于矩形(实施例1以及2中的长方形),也可以采用椭圆形、圆形。
(变形例3)图16显示了保鲜容器的另一种变形例。货运箱160也根据切花的种类、尺寸,设定多种箱子的尺寸。并显示了与货运箱160具有中等尺寸时对应的保鲜容器120的例子。在这种保鲜容器120中,容器主体130的盖部132为大致正方形,在盖部132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圆形注水口131。在盖部132下面的盖部侧注水口131的开口边缘的外侧,在盖部侧注水口131与袋侧注水口连通的状态下,通过接合部件固定袋部20中重合的上侧片材23。通过在盖部132的两侧使瓦楞纸板弯曲,由此形成一对支承脚部133,133。利用框架150连接所述支承脚部133,133。支承脚部133,133与框架150分别具有槽部(图中未示出),部接合·紧固槽,通过框架150在彼此接近倾斜的状态下连接支承脚部133,133的下端。
以通过支承脚部133,133和框架150安置在货运箱160内的状态设置组装而成的保鲜容器120,以盖部132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将保鲜容器120设置在货运箱160内,袋部140以从盖部132垂下的状态设置在支承脚部13,13中倾斜的脚部之间。注水口131部分形成多条分切线135,通过压入这些分切线135部分,形成舌边136。
以此方式构成保鲜容器120,通过支承脚部133,133和框架150能够保持容器处于稳定的状态。由于盖部132增大且与盖部132的尺寸相比注水口131的尺寸减小,因此,无需特别的加强,盖部132也不会挠曲,从而可以保持切花。因此,提供了适于中等程度尺寸的货运箱160的保鲜容器120。另外,也可以采用没有框架150的结构。
(实施例3)图17为实施例3的透视图,图18为图17的保鲜容器的展开图。在实施例3中,显示了与具有较大尺寸的货运箱160相适合的保鲜容器200的例子。在保鲜容器200中,设有由瓦楞纸板(厚纸)形成的容器主体210,固定在该容器主体210上的袋部220。
容器主体210设有盖部212以及形成于所述盖部212两端的一对支承脚部213,213,其中,所述盖部212具有兼用作容纳切花等鲜花的容纳口的注水口211。袋部220由具有柔性且可容纳水的非透水性片材(例如,聚乙烯片材)形成。
如图18所示,通过容器主体210沿设置在瓦楞纸板上的折痕线214,214弯折,在盖部212的两侧形成一对支承脚部213,213。与折痕线214,214相连形成缝制线215,215。在沿折痕线214,214弯曲时,形成在盖部212的两侧具有一对凸片216a,216a的第1切出腰部216。
与折痕线214,214相连,在缝制线215,215的相对侧形成缝制线217,217。在沿折痕线214,214弯曲时,在第1切出腰部216的相反侧形成在两侧具有一对凸片218a,218a的第2切出腰部218。在第2切出腰部218上,沿与折痕线214,214正交的方向形成折痕线219。在第2切出腰部218上,在与折痕线214,214一致的线上形成一对槽部218b,218b(切口部)。
通过沿折痕线219,使第2切出腰部218向支承脚部213,213弯折,从而槽部218b,218b紧固在支承脚部213,213的端面213a,213a,以便通过第2切出腰部218连接并加强支承脚部213,213。
在盖部212上,在从折痕线214,214偏向中央的位置处,设置与折痕线214,214平行的缝制线206。在该缝制线206的两端分别设置人字形(或梯形)缝制线207,207。缝制线207,207在各自的顶部区域与缝制线206相连。通过压入这些缝制线206以及207,207的部分,能够使缝制线206以及207,207断开并形成开口,从而形成注水口211。通过切断缝制线206以及207,207,在盖部侧注水口211部分形成舌片208,208和舌片209,209。另外,缝制线206以及207,207也可作为狭缝(切入线)。
以装订片材的两端(装订部221,221)并使片材纵向相对的腹部凹折,使片材上下重合的状态形成袋部220。在上侧片材上,在从长边225,225偏向中央附近的位置处,设置与长边225,225平行的折痕线226。在该折痕线226的两端设置与缝制线226正交的缝制线227,227。通过压入这些折痕线226以及227,227,能够切断折痕线226以及227,227并形成开口,从而形成袋部侧注水口。
另外,在盖部212下面的盖部侧注水口211的开口缘的外侧,在盖部侧注水口11与袋部侧注水口连通的状态下,通过接合部件固定袋部220中重合的上侧片材。
以此方式构成的保鲜容器220的设置方式应确保第1切出腰部216接触货运箱240的内部壁(后部壁),凸片216a,216a接触货运箱240的两侧壁。这样,通过形成第1切出腰部216的凸片216a,216a,能够节约瓦楞纸板的使用量。另外,通过弯折第2切出腰部218,能够加强支承脚部213,213,从而能够使保鲜容器200以稳定的状态直立。
在货运箱240横倒时,即使在保鲜容器200横倒的状态下,由于将注水口211设置在盖部212的中央,并且,从盖部212的边缘至开口位置的分离部分形成了壁,因此,袋部220内的水不会流至外部。盖部212较大,并且与盖部212的尺寸相比,注水口211的尺寸较小,因此,无需特殊的加强,盖部212也不会挠曲,因此,可以保持切花。这种保鲜容器200适用于较大的货运箱240。
(实施例4)图19为本发明中保鲜容器用储水袋的平面图,图20为图19中C-C的剖面图。保鲜容器用储水袋301(以下称为袋)由具有柔性且可容纳水的非透水性片材(例如,聚乙烯片材)形成。保鲜容器用储水袋301具有以相对的筒面彼此接近的方式折叠筒状非透水性片材的筒面所形成的凹折部302以及以凹折的形式装订筒状非透水性片材的两端所形成的袋装订部303,303。通过凹折并进行袋的装订,使凹折部302位于中间,从而以层叠状态形成片材304和片材底部305。
保鲜容器用袋301在使凹折部302位于中间从而以层叠状态形成片材顶部304和片材底部305的状态下,在平面视图中,形成矩形(在本实施例中为长方形)。在片材顶部304上,在从长边306,306偏向中央的位置处,设置与长边306,306平行的折痕线307(第一缝制线)。在该折痕线307的两端,设有与折痕线307正交的缝制线308,308(第二缝制线)。通过压入这些缝制线307以及308,308,使缝制线307以及308,308断开并形成开口,从而形成注水口309。
袋301的缝制线307形成于连接缝制线308,308的位置处,并且,缝制线307的长度大于缝制线308,308的长度,在开口时,形成横向较长的长方形注水口309。
接近在连接缝制线308,308中央的位置处形成的缝制线307,以规定间隔,以与缝制线307大致相同的长度平行形成缝制线310(第三缝制线)。在从外施加力时,必然会断开缝制线307和缝制线310中的任意一条线而形成开口。虽然缝制线310在本实施例中为1条,但也可以形成多条。
下面,图21显示了袋的制造方法。根据图21(a)~(e),说明袋301的制造方法。
(a)使用断面为筒状(圆筒状)的聚乙烯片材的带状材料。
(b)在吹开状态下的片材303的筒面上,从两侧对接突棒313(或突板),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折入相对的筒面。
(c)形成凹入部302,302。暂且将形成了凹入部302,302的片材卷绕在卷绕装置上。
(d)从卷绕装置抽出处于预先形成了凹入部302,302状态下的片材,在片材顶部的下面设置形成具有规定尺寸的用于形成缝制线的下垫的垫板。以该垫板作为下垫,使刀具(切割器)接触下垫,从而仅在片材顶部上形成缝制线307以及308,308。
(e)接着,向制造工序的下游方向输送片材,利用具有规定宽度的熔敷材料熔敷片材的端部,之后,通过沿熔敷部的中心线翘曲实现切断,从而形成熔敷了下一个袋的端部(形成袋装订部303的状态)。之后,通过重复进行缝制线的形成、输送、熔敷、切断的工序,从而形成袋30。
以此方式形成的袋301具有在片材顶部304上形成缝制线307以及308,308以及310,同时,在容纳有水的底部没有熔敷部分的结构。
图22为透视图,其显示了在袋301中容纳有水的状态。在以此方式形成的袋301中,如图22所示,若从袋301的注水口309注入水,则凹折部302,302打开,在形成储水空间的同时,片材底部305形成水容纳底部。在打开的状态下,袋装订部303,303位于容纳空间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从而形成未位于水容纳底部的形式。
这样,通过形成凹折部302,302的形状,从折叠状态下,能够确保紧凑而不占有空间,而在打开时,能够确保充分的储水空间。另外,由于袋装订部303,303不位于水容纳底部,因此,不必担心水从底部泄漏。作为构成了袋301的非透水性片材,例如可采用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并可以再生利用使用后的袋。
在片材顶部304上形成缝制线307以及308,308以及310,从而可以沿这些缝制线形成开口,以便通过开口形成注水口309,由于在由外施加压力时会形成开口,因此,在此之前均是闭合的,从而空气不会进入袋内,以致不会膨胀。在加工袋301时,若在工序生产线上输送时,空气进入袋中,则难以加工,在空气不进入袋内的情况下易于加工,同时,袋不会膨胀,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输送、保存。
(袋的变形例1)图23显示了保鲜用袋的变形例。在实施例4(图20)中增加了以下变形。在保鲜用袋302中,形成多个凹折部(在该例子中为两个)。即,以两段方式形成相对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折入的凹折部322,322以及323,323,以两段折叠的形式装订筒状非透水性片材的两端,从而形成使凹折部322,322以及323,323位于中间并以层叠状态形成片材顶部304和片材底部305的袋320。在容纳水时,能够确保部凹折部322,322以及323,323打开的充分的储水空间。在图23中,具有与图20相同的功能的部分采用的相同的标号。
(实施例5)如图24所示,为了连接向下侧弯折的支承脚部334,334,作为两个连接部件,也可以例如采用框架340,350。这种保鲜容器330设有由瓦楞纸板(厚纸)形成的容器主体331,固定在该容器主体331上的袋330以及可装卸地安装在容器主体331上的一对框架350,350(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
这样,通过将框架350,350用作两个连接件,一对支承脚部334,334的连接强度较大,并且,通过含有这些框架350,350的构架结构,此件箱形容器的强度本身增大。进而,如图30所示,在保鲜容器330横倒的状态下,框架350,350(框架350,350的切口凹部354)接触袋301的中央部(腹部),框架350,350形成壁,从而阻止袋301中的水向盖部333的注水口332移动。框架350,350相对设置,即使在保鲜容器330向哪一侧横倒,框架350,350均形成壁而防止水流出。
框架350,350可以简单地以一对支承脚部334作为其前侧和后侧,并实现双重连接,框架350,350也可以局部重合,以便夹入袋301的一部分。例如,如下所述。
如图25所示,框架350,350以与瓦楞纸板(厚纸)相同的形状形成,整体大致为矩形(较长的带板状),长边351,351的长度与盖部333的长边336的长度相同,在长边351的一个边上,在与短边352,352分离的位置处,形成与短边352,352平行的一对槽部353,353(切口部)。在形成了一对槽部353,353的边的中央形成切口凹部354,在该切口凹部354的两侧,在与槽部353,353相连的部分上形成由长边351突出的突出部355,355。
另一方面,在容器主体331上,在与折痕线335,335正交的支承脚部334,334的边334a,334a上,在离开折痕线335,335的位置处形成与折痕线335,335平行的槽部334a,334b以及334c,334c(支承脚部侧的切口部)。容器主体331的槽部334a,334b以及334c,334c的结构应确保在组装时与框架350,350的槽部353,353结合。在框架350,350与容器主体331结合并且他们彼此相对以连接支承脚部334,334时,框架350,350中相对的突出部355,355以不会碰撞的方式重合(参见图28),容器主体331的槽部334a,334b以及334c,334c在与支承脚部334,334的短边334d,334d(在组装状态下形成底边)的距离(高度)上具有一定差异。即,槽部334a,334b与槽部334c,334c相比,与支承脚部334,334的短边334d,334d的距离更大。
如图26所示,在盖部333下面的盖部侧注水口332的开口边缘的外侧,通过接合部件(例如,粘结剂),在盖部侧注水口332与袋侧注水口309连通的状态下,固定袋301的片材顶部304。即,盖部333与袋301以环状具有接合面342并被固定。
下面,图28显示了图24的D-D的剖面图。以相对并夹持袋301的方式,框架350,350(框架的切口部353,353)与容器主体331(容器主体的槽部334a,334b以及334c,334c)结合,在连接支承脚部334,334时,框架350,350中相对的突出部355,355以不会碰撞的方式重合。
图29显示了图28的E-E的剖面图。在突出部355,355的重叠部分,形成在突出部355,355之间夹持袋301的状态。
如图29所示,在框架350,350中突出部355,355的重叠部分,形成在突出部355,355之间夹持袋301的状态,缩小袋的开口部分,水会集中在中附近,从而能够以较少的水维持有效的水深。图27为将保鲜容器330设置在货运用外箱360上的状态下的侧剖面图,其显示了袋301内部的两侧由上述两个框架350的突出部355,355夹持的状态。
(实施例6)在以两个连接部件夹持袋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如图31所示,使一个连接部件(框架350)形成平板状,使另一个连接部件(框架450)形成对厚纸进行2折而成的鸟嘴状,在该开口457中插入平板状框架350以便局部夹持袋301的两侧。
具体的说,如图32所示,第一框架350由瓦楞纸板(厚纸)形成,整体大致为矩形,长边351,351的长度与盖部333的长边336的长度相同,在长边351的一个边上,在与短边352,352分离的位置处,形成与短边352,352平行的一对槽部353,353(第一切口部)。在形成了一对槽部353,353的边的中央形成切口凹部354,在该切口凹部354的两侧,在与槽部353,353相连的部分上形成由长边351突出的突出部355,355。
第二框架450的形成方式为将瓦楞纸板(厚纸)对折且使其断面形成大致コ字形状,在组装时,该コ字部的开口457以与第一框架350相对的方式设置。如图32所示,第二框架450由瓦楞纸板(厚纸)形成,以对折的形式形成平面所示时整体大致矩形,长边451,451的长度与盖部333的长边336的长度相同,在长边451的一个边上,在与短边452,452分离的位置处,形成与短边452,452平行的一对槽部453,453(第二切口部)。在形成了一对槽部453,453的边的中央形成切口凹部454,在该切口凹部454的两侧,在与槽部453,453相连的部分上形成由长边451突出的突出部455,455。
即,如图32所示,第二框架450在展开状态下,以具有规定宽度的中央基部458为中心以左右对称的形状形成,在左右分别形成槽部453,453以及突出部455,455。就仅一侧的形状而言,在平面视图中,形成与第一框架350相同的形状。
另一方面,在容器主体431中,在与折痕线335,335正交的支承脚部334,334的一个边334a上,在与折痕线335,335分离的位置处形成与折痕线335,335平行的槽部334b,334b(支承脚部侧的切口部)以及在与支承脚部334,334的另一边434a(与形成所述槽部334b,334b的边相对侧的边)上,在与折痕线335,335分离的位置处形成与折痕线335,335大致平行的槽部434c,434c(支承脚部侧的切口部;第二连接部件用支承脚部侧的切口部)。容器主体431的槽部334b,334b以及434c,434c应确保在组装时与框架350的槽部353,353以及第二框架450的槽部453,453结合。容器主体431的槽部434c,434c具有对应的槽宽(槽宽大于实施例5中槽34c的槽宽)以便第二框架450的对折部分嵌合,并且,相对于内部434e,嘴形不明434以不缩小的形状形成。
图33显示了图31的F-F剖面图。图34显示了图33的G-G剖面图。连接第一框架350和插入的支承脚部334,334以便所述切口部353,353与容器主体431的槽部334a,334b结合。接着,与第一框架350相对夹持袋301之后,以切口部453,453与容器主体431的槽部434c,434c结合的方式连接第二框架450和插入的支承脚部334,334。此时,第一框架350中相对的突出部355,355嵌入第二框架450的突出部455,455中的コ字形开口部459内。在第一框架350的突出部355和第二框架450的上下突出部455,455之间夹持袋的状态。
这样,通过夹持袋301,从而使袋301合拢以便使其水位上升。
权利要求
1.保鲜容器,其用于容纳鲜花并设置在可输送的外箱内,并能对所述鲜花进行保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容器设有容器主体,其中,具有兼用作容纳所述鲜花茎部的容纳口的注水口部分的盖部以及从所述盖部的两个端部向下延伸并可以将所述容器安置在所述外箱内的两侧支承脚部由1张厚纸以门形形状弯曲形成,并且,所述容器主体沿与这些支承脚部相对的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具有空间;由可容纳水的非透水性片材形成的具有挠性的袋部,其具有与所述盖部的注水口连通的注水口并固定在所述盖部的里面;在处于所述盖部以及支承脚部以平面状展开状态下的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盖部的里面,从以扁平状保持具有所述挠性的袋部的非使用状态,形成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盖部两侧的支承脚部分别向内侧弯曲并以门形竖起的使用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从所述盖部以及袋部的注水口部分向袋部内注水,袋部在所述空间中展开,并且,所述鲜花的切茎端部经所述盖部以及袋部的注水口部分插入所述袋部内的储水部分内,所述鲜花的茎部由所述盖部的注水口保持,由所述支承脚部支承所述盖部并以竖立的状态保持所述鲜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折叠厚纸,在所述盖部的两侧形成一对所述支承脚部,使所述盖部呈大致水平状态,将所述容器主体安置在另外的外箱中,在一对所述支承脚部之间,以从所述盖部垂下的状态设置所述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在从盖部相对的侧边分别偏向中央的位置处形成划分线,以沿所述划分线形成开口的方式构成盖部侧注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以厚纸形成并连接一对所述支承脚部的连接部件,在所述容器横倒的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袋部的腹部接触以抑制水向注水口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一对所述支承脚部上形成切口部,在所述切口部上固定形成于上述连接部件上的切口部,所述支承脚部下端在相互接近地倾斜状态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厚纸上形成切口,在通过折叠厚纸形成一对所述支承脚部时,形成具有在上述盖两侧突出的突出部的第1切出腰部,该第1切出腰部的突出部可以与货运箱的两侧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厚纸上形成切口,在通过折叠厚纸形成一对所述支承脚部时,在所述第1切出腰部的相对侧的所述盖部上,形成具有在盖部两侧突出的突出部的第2切出腰部,通过使所述第2切出腰部向所述支承脚部侧折叠,形成于所述第2切出腰部上的切口部分别紧固在所述支承脚部的各个端面上,连接一对所述支承脚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片材的两个端部接合以装订所述袋部,在重合的上侧片材部分形成划分线,以沿所述划分线形成开口的方式构成袋部侧注水口,在水容纳底部上没有接合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袋部中,相对的腹部凹折,具有形成上述袋侧注水口的划分线的上侧片材部分固定在所述盖部上,在容纳水时,所述凹折部分形成打开的容纳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沿形成所述盖部侧注水口部分的划分线开口的同时,切断形成所述袋部侧注水口部分的划分线,在所述盖部侧注水口部分形成舌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袋部侧注水口的开口边缘的纵向和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盖部侧注水口部分的开口边缘的纵向以及横向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袋部中重合的上侧片材具有环状接合面并固定在所述盖下面的所述盖部侧注水口部分的开口周缘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容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盖部,所述两侧的支承脚部分别向内弯曲超过直角,一对支承脚部以越向下侧,间隔越小的锥形形状形成,并且,设置由厚纸制成的连接部件,这些连接部件连接所述锥形支承脚部的两者间的间隔以及角度是固定的,并且,所述连接部件的两个端部从各个支承脚部向外侧突出至所述盖部的两端的下方延伸线,在将该保鲜容器容纳在另一外箱内时,所述连接部件的两端与所述盖部的两端协动,以起到所述保鲜容器在所述外箱内的定位作用。
14.保鲜容器用于储水袋,其在包括形成插入鲜花的茎部的插入口的盖部和以大致水平状态支承该盖部的支承脚部的保鲜容器中,固定在盖部的下面并容纳水,并在浸入水中的状态下接收从所述茎部插入口插入的鲜花的茎端部,所述储水袋的特征在于,其设有以筒状非透水性片材中相对的筒面彼此接近的方式折入形成该筒面的凹折部,以及在该凹折形式下装订接合筒状非透水性片材的两个端部的袋装订部;通过形成上述凹折部和袋装订部,使凹折部在中间并以层叠状态形成片材顶部和片材底部,在该片材顶部中形成注水口,对于用于对鲜花保鲜的容器而言,为了对鲜花补水,以与所述容器的插入口连通的方式固定所述注水口;在从所述注水口容纳水时,所述凹折部形成打开的容纳空间,同时,所述片材底部形成储水底部,作为所述袋装订部的接合部分呈位于所述容纳空间高度方向的中间而不位于储水底部的形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保鲜容器用于储水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袋的片材项部形成缝制线,沿所述缝制线可形成开口,通过形成开口,从而形成上述注水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保鲜容器用于储水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使所述凹折部位于中间并以层叠状态下形成片材顶部和片材底部的形式,在平面视图中形成矩形,在从所述片材顶部的一个边偏向中央的位置处,与该边平行形成第一缝制线,同时,在该第一缝制线的两端形成与第一缝制线正交的第二缝制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保鲜容器用于储水袋,其特征在于接近所述第一缝制线,以规定的间隔,采用与所述第一缝制线大致相同的长度并平行于第一缝制线至少形成1条以上的第三缝制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保鲜容器用于储水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部下面的所述盖部侧注水口的开口边缘的外侧,所述袋的片材顶部具有环状接合面并被固定,通过从所述盖部侧注水口部分施加力,切断形成于所述袋部侧注水口部分上的缝制线。
全文摘要
保鲜容器10设有由瓦楞纸板(厚纸)形成的容器主体10和固定在该容器主体10中的袋部20。容器主体10设有具有注水口11(其兼用作容纳切花等鲜花的容纳口)的盖部12以及形成于所述盖部12两端的一对支承脚部13,13。在袋部20中,将片材两端装订在一起并接合盖部12和袋部20。将水注入袋部20内,将切花41的切茎端部插入袋部20内的水部分42。通过盖部12中注水口11部分的长舌片18,18和短舌片19,19保持切花41的茎部,从而其能够以直立的状态保持于货运箱40内。因此,提供的保鲜容器及其储水袋易于再次使用,并且能够在不膨胀的情况下有效地保存、输送,同时,在输送中能够稳定地保持鲜花。
文档编号B65D5/60GK1938203SQ20058001062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1日
发明者广本祐介 申请人:有限会社广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