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纸张容纳盒和使用该盒的打印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673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纸张容纳盒和使用该盒的打印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装置,该打印机装置根据图像信息而在记录材料(例如记录纸张)上打印图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盒或盒子,其作为这种打印机装置的消耗品。
背景技术
作为计算机输出装置和数字视频输出装置的打印机装置能够根据记录系统而分类成热转印打印机装置、喷墨打印机装置、激光打印机装置和针点打印机装置。在这些打印机装置中,行式(line)热转印打印机装置使用墨片(ink sheet)和记录纸张,选择地驱动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加热元件,并因此沿子扫描方向传送墨片和记录纸张,从而将图像以点线形式打印于记录纸张上。近年来,随着处理图像的输入装置的发展(例如作为输入侧装置的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和扫描仪),热转印打印机装置越来越受关注。热转印打印机装置适于通过计算机或记录介质而打印和输出由静止照相机(记录静态图像)和摄像机捕获的电子图像信息。
其它类型的打印机装置(例如喷墨打印机装置)只能选择二进制值来表示是否形成点,因此当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微小点时通过例如误差扩散方法的方法来获得明显的分辨率和明显的灰度。相反,热转印打印机装置能够很容易地改变热值,从而能够控制一个像素,且因此能够使一个像素采取多种灰度。因此,热转印打印机装置的优点是,与其它类型的打印机装置(例如喷墨打印机装置)相比,它能够获得更平滑和更高质量的图像。热转印打印机装置提高了用作记录单元的热头的性能,还提高了记录纸张的材料性能,因此能够获得最终质量水平不次于卤化银照片(印刷品)的图像印刷品。因此,热转印打印机装置特别用作自然图像的打印机,以便使它的发展与近年来数字照相机的进步相匹配。
目前出现了这样的系统,该系统在不使热转印打印机装置与成像装置(例如数字照相机和摄像机)连接的情况下执行直接打印和直接输出。另一系统是热转印打印机装置和成像装置构成一体,且捕获的图像信息直接打印和输出,而没有中间图像信息处理装置例如计算机。这种系统能够很容易地对来自数字照相机和数字摄像机的图像信息进行照片打印输出,且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热转印打印机装置上。不过,热转印类型需要重复地叠加转印多种颜色的墨,以便进行全色打印。下面将介绍用于实现该全色打印的普通结构。
图33A和33B表示了普通热转印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第一实例。如图33A所示,只有在堆垛于记录纸张盒107内的记录纸张P中的最上侧记录纸张P才通过纸张供给辊108和分离部件109而被分离和供给,并传送至热头104和压板辊105之间。墨片106布置在热头104和记录纸张P之间。记录纸张P沿压板辊105的周边缠绕,该压板辊105的外周边比记录纸张P的整个长度略微更长。墨片106和记录纸张P通过热头104和压板辊105而彼此按压接触。在墨片106上的墨通过由热头104发出的热量而热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同时压板辊105进行旋转,从而执行打印操作。为了在完成第一颜色打印后进行下一颜色打印,如图33B所示,由热头104施加的接触压力消除。通过使压板辊105进一步旋转而使得记录纸张P向前运动至打印开始位置。第二和随后的颜色的打印通过与第一颜色相同的操作来进行。因此,全色打印以三种颜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叠加的方式来进行。
图34A和34B表示了普通热转印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第二实例。如图34A中所示,只有在堆垛于纸张盒201内的记录纸张P中的最上侧记录纸张P才通过纸张供给辊202和分离部件203而被分离和供给,并传送给热头204和压板辊205。墨片206和记录纸张P通过热头204和压板辊205而彼此按压接触。在墨片206上的墨通过由热头204发出的热量而热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同时记录纸张P通过沿打印方向布置在下游的一对辊(即主导轮辊207和压紧辊208)来传送,从而执行打印操作。当第一颜色的打印结束时,如图34B所示,由热头单元204施加的压接触消除,以便执行下一颜色的打印。通过使主导轮辊207和压紧辊208沿与当执行打印操作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记录纸张P退回至打印开始位置。然后,记录纸张P通过与第一颜色相同的操作来进行第二和随后颜色的打印。因此,全色打印以三种颜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叠加的方式来进行。
在图33A、33B、34A和34B的实例中,在纸张盒内的记录纸张和墨片是消耗品,并需要根据消耗了多少纸张来进行更换和补充。其中,对于墨片,实际上用户供给这样形式的盒,其中,墨片的两边缘缠绕在两个线轴上,且两个线轴和墨片装入框架体中。图33A、33B、34A和34B表示了盒的框架体110和210。盒有气隙区域110a和210a,如图33A、33B、34A和34B所示。当将盒装入打印机中时,盒被引导和安装至预定位置,这样,布置在打印机本体中的热头104、204装配至气隙区域110a、210a中。
上述两种类型是普通类型。第一实例有多个缺点。一个缺点是装置尺寸较大,因为需要使压板辊外周边比记录纸张P的整个长度稍微长一些。另一缺点是装置较复杂,因为需要一机构用于使记录纸张沿压板辊的周边进行缠绕从而保持缠绕了纸张的辊(图33A和33B中未示出)。不过,第一实例的优点是能够加速打印时间,因为不需要如第二实例那样使记录纸张返回的时间,这是因为,当第一颜色打印结束时第二颜色的打印开始部分恰好存在于第一颜色打印部分的后面。换句话说,第二实例尽管有打印时间延长的缺点,但是它有便于减小尺寸和简化装置的优点。
不过,上述热转印打印机装置涉及到使用专用纸张(作为记录纸张),该专用纸张有易于转印墨的表面,以便获得更好的印刷品。因此,市场上可购得一套装有用于例如50张记录纸张的墨片的墨盒和这些记录纸张。因此,用户将麻烦地打开记录纸张和墨盒的包装(它们作为成套的纸张-盒而投放市场),并通过分别将墨盒装入打印机本体中和将记录纸张装入纸盒中而使用打印机装置。
如图35A和35B所示,热转印打印机能够通过制备与记录纸张预定尺寸相对应的不同尺寸的墨片来减小墨片的浪费。因此,市场上可获得的成套纸张-盒例如是一套A6规格记录纸张和装有用于A6规格的墨片的墨盒以及一套A7规格记录纸张和装有用于A7规格的墨片的墨盒。用户购买与各用途相对应的一套纸张-盒。当在执行A6规格打印后进行A7规格打印时,用户取出A6规格记录纸张和用于A6规格的墨盒,并装入A7规格记录纸张和用于A7规格的墨盒来代替该套纸张-盒。其中,取出的A6规格记录纸张和用于A6规格的墨盒需要保留以便以后使用。这时的麻烦是墨盒和记录纸张单独准备,并必须进行保护以防止暴露于灰尘中和直接日光照射,并将其装入储存袋中。
日本专利No.2523355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08442介绍了装有墨片和记录纸张的盒(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0-108442中称为盒),该盒作为整体类型,用于解决这些麻烦。
不过,在日本专利No.2523355中所述的热转印打印机的构造是这样尽管墨片容纳部分和记录纸张容纳部分形成一体,但是打印操作不能在墨片保持装在盒中的状态下进行。因此,为了进行打印操作,该热转印打印机需要用于将墨片从盒中取出和将墨片装入打印位置的机构。因此产生了问题,即由于该机构而使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变复杂,且可靠性降低。解决该问题的打印机是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08442中所述的热转印打印机。它的方案是,在将整体类型的盒装入打印机本体内之后不需要将墨片装入打印位置,且打印操作能够在装入时的状态下进行。该结构使得用户没有将墨片和记录纸张分别装入打印机装置内的麻烦和在使用不同类型记录纸张时分别将墨片和记录纸张取出的麻烦。不过,当主要目的是打印照片时,使用的纸张需要预定厚度,以便保证保持质量、耐久性或打印质量。因此,当在用于打印的传送过程中极度弯曲时,打印表面可能受损或起皱。当记录纸张的厚度较大且在分离记录纸张的过程中没有空间区域来使记录纸张充分弯曲时,根据从盒中分离单个记录纸张的分离方法而使得可靠性降低。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08442中所述的盒具有使得盒的外部形状形成有稍大半径“R”的措施,因此尽管纸张传送路线由盒的外周边表面形成,也不会引起过度弯曲,以便防止纸张受损且增加在传送时的可靠性。不过,用于形成传送路线的圆弧内部变成无用空间。盒需要一定或更大程度的厚度空间,以便使传送路线平滑地弯曲,且它的尺寸减小情况到达了其极限。盒的尺寸毕竟大于装记录纸张和墨片的最小所需,从而导致较大尺寸的打印机本体。
应当知道,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平08-319036公开了一种结构,用于在即使纸张尺寸不同时也提高爪分离系统的分离可靠性并使得分离爪和拾取辊之间保持恒定距离。根据该系统,在分离爪和纸张之间的接合量总是固定,并保证分离的可靠性。该系统的机构复杂,并导致较大尺寸的装置,从而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对于在包括分离爪的盒中的记录纸张具有很高的分离可靠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解决这样的问题,即在通过爪分离系统供给纸张时,由于在纸张两侧边缘处两个分离爪与记录纸张接触的区域的宽度之间的差异(由于纸张尺寸偏差的影响)而引起爪分离的可靠性降低且在分离时产生褶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盒包括记录纸张容纳部分,该记录纸张容纳部分装有记录纸张;第一和第二分离爪,该第一和第二分离爪布置成与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的、沿纸张供给方向的前边缘的两拐角接合,并分离记录纸张;调节部件,该调节部件调节装于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的一个边缘的位置;以及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推压记录纸张,以便抵靠在调节部件上,其中,第一和第二分离爪中的、更靠近调节部件的第一分离爪小于第二分离爪。
根据本发明,当通过爪分离系统来供给纸张时,即使记录纸张产生制造误差,分离可靠性也能够通过减小在分离爪与记录纸张接触的区域的宽度之间的差异而提高。
通过下面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并参考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解释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部件和装配方法的解释图。
图4A和4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部件和装配方法的解释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部件和装配方法的解释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部件和装配方法的解释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打印机和装配方法的解释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打印机和装配方法的解释图。
图9是布置在图7和8所示的打印机本体中的热头单元的解释图。
图10是装配热头单元的光反射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整体类型盒怎样相对于热头单元装入打印机本体内的状态的视图;图12是表示当整体类型盒相对于热头单元装入打印机本体内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13是表示当整体类型盒相对于热头单元装入打印机本体内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14是表示当整体类型盒相对于热头单元装入打印机本体内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15A、15B和15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与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相对应的三种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视图。
图16A、16B和16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与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相对应的三种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视图。
图17是表示在整体类型盒装入打印机本体内时除去保护片的状态的视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推压部件(一侧对齐部件)、盒和记录纸张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19A、19B和19C是表示当采用本发明的推压部件(一侧对齐部件)时在盒实例中的分离爪和记录纸张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20A和20B是表示当不采用本发明的推压部件(一侧对齐部件)时在盒实例中的分离爪和记录纸张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操作的解释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操作的解释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操作的解释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操作的解释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操作的解释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操作的解释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操作的解释图。
图28A和28B是检测在盒中存在或不存在记录纸张的方法的解释图。
图29是检测在盒中存在或不存在记录纸张的方法的解释图。
图30是在打印时墨片怎样稳定运行的解释图。
图31是在打印时墨片怎样稳定运行的解释图。
图32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右侧和左侧分离爪的尺寸之间的比较的视图。
图33A和33B是表示普通热转印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第一实例的剖视图。
图34A和34B是表示普通热转印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第二实例的剖视图。
图35A和35B是表示用于普通热转印打印机的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和墨片盒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和2介绍本发明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应当知道,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表示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上的盒,该盒构成为这样使得用于装记录纸张的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与用于装墨片的墨片容纳部分形成一体。
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1主要包括上部壳体10,该上部壳体10构成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主要用于堆垛记录纸张并因此容纳记录纸张。盒1还包括下部壳体11,该下部壳体11构成在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自身之间的墨片容纳部分。墨片容纳部分构成容纳打印前的墨片的供给侧容纳部分20(第一容纳部分)。墨片容纳部分还构成容纳打印后的墨片的卷绕(wind-up)侧容纳部分21(第二容纳部分)。
盒1的底表面形成有供给口30,记录纸张通过该供给口30而一张张地从盒中取出。供给口30有邻近供给侧容纳部分20的孔。基本为矩形形状的该孔在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边缘部分处沿记录纸张的纵向方向在整个区域上延伸。用于一张张地分离记录纸张的分离爪31、32布置在供给口30的两边缘部分处。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通过塑料的注射模制而形成,从而用于降低成本。
图2是当沿与墨片卷绕轴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看时的剖视图。
图2表示了带形墨片12怎样装入形成于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之间的墨片容纳部分中。第一线轴12a布置在墨片容纳部分的供给侧容纳部分20中。第二线轴12b装入卷绕侧容纳部分21中。墨片12缠绕在第一线轴12a上,同时该片的末端通过粘接而固定在用于卷绕该片的第二线轴12b上。
与墨片12的可打印次数相同数目的记录纸张13堆垛并因此装入上部壳体10的记录纸张容纳部分22中。例如,当用于50个图的墨片12进行卷绕时,也装有50张记录纸张13。即,在本发明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中,当完成例如50个图的打印时,记录纸张和墨片同时消耗完。在本发明的盒中不会出现只有记录纸张或墨片更早耗完的情况。因此,用户可以每次在记录纸张和墨片消耗完时简单地更换盒,这样,不会只补充或更换记录纸张和墨片中的一种。这种措施将节省用于更换的人工。
盒1有上表面孔200,记录纸张13和保护片14通过该上表面孔200而放入上部壳体10中。当将盒1装入打印机中并进行打印操作时,将从该上表面孔200按压纸张。
保护片14防止记录纸张13受到污染和损坏。保护片14的外部形状基本与记录纸张13的外部尺寸相同。保护片14在叠置于记录纸张13的最上侧表面上的状态下装入记录纸张容纳部分22中。如图2所示,空间区域33形成于墨片供给侧容纳部分20和卷绕侧容纳部分21之间以及墨片12和记录纸张13之间。空间区域33是这样一种空间区域当本盒装入打印机中时头单元(该头单元将在后面介绍)位于该处。孔34(第二孔部分)形成于上部壳体10的供给侧容纳部分20和卷绕侧容纳部分21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孔34沿记录纸张容纳部分22的纵向方向在几乎所有区域上延伸。如图1所示,孔34与形成于上部壳体10的两个侧表面之一中的侧表面孔34a(第一孔部分)连通。当盒1装入打印机中时,侧表面孔34a布置在前侧。
如图1所示,第一定位孔35形成于墨片的供给侧容纳部分20的边缘表面处。类似的,第二定位孔36形成于卷绕侧容纳部分21的边缘表面附近。当盒1装入打印机中时,这些定位孔35、36装配在打印机本体的定位轴上。定位孔35、36用于通过调节墨片的卷绕轴附近的位置来使得墨片稳定地运行和卷绕。
根据盒的类型而采取不同形状的盒区别凸起37形成于卷绕侧容纳部分21的边缘表面附近。盒区别凸起37区分与记录纸张之间的尺寸差异或墨片之间的类型差异相对应的凸起形状。打印机本体在尺寸或类型之间进行区别,从而根据记录纸张的尺寸或墨片的类型来控制记录纸张的传送和打印。
下面将参考图15A、15B、15C、16A、16B和16C来介绍盒的类型。图15A、15B、15C、16A、16B和16C表示了用于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的三种盒。图15A、15B、15C、16A、16B和16C顺序表示了邮件尺寸(P尺寸)盒、L尺寸盒和卡片尺寸(C尺寸)盒。图16A、16B和16C是从图1中的供给口30看时供给侧容纳部分20的剖视图。如图15A、15B、15C、16A、16B和16C中所示,上部壳体10的记录纸张容纳部分22的尺寸沿墨片卷绕轴的方向设置得不同,以便与记录纸张13的尺寸相对应,但是沿与墨片卷绕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为相同。用于装墨片12的部分(该部分主要由下部壳体11构成)沿墨片卷绕轴的方向有相同尺寸D(不管记录纸张的尺寸如何),且沿与墨片卷绕轴垂直的方向也有相同尺寸。定位孔35、36布置在墨片容纳部分的边缘表面中。盒区别凸起37也布置在墨片容纳部分的边缘表面上。如图16A、16B和16C所示,墨片12的宽度尺寸根据记录纸张的尺寸而不同,不过,用于卷绕墨片12的轴的整个长度设置为相同。
下面将参考图3、4A、4B、5和6介绍装配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1的方法。
如图3所示,上部壳体10的记录纸张容纳部分22设置在下面。在这种状态下,用于墨片12的第一线轴12a和第二线轴12b分别向下放入上部壳体10的半圆形凹槽10b和U形凹槽10c中。下部壳体11从上面装配在上部壳体10上。上部壳体10的爪10a与下部壳体11的孔11b接合,而下部壳体11的爪11a与上部壳体10的孔10d接合。因此,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连接在一起。尽管图3中未示出,但类似的爪和孔布置在图3中的后侧,因此,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的主要部分相互固定。在本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中,布置在上部壳体10上的焊接轴80和形成于下部壳体11中的焊接孔81通过热焊接而连接。下面将参考图4A和4B详细说明。图4A表示了当图3中所示的墨片12和下部壳体11装配在上部壳体10上时的状态,在该状态中,上部壳体10的焊接轴80穿过下部壳体11的焊接孔81而插入。在该状态下,通过以预定负载将焊接工具端子82压靠在焊接轴80的末端,焊接轴80的末端将改变形状。通过该操作,如图4B中的80a所示,焊接轴80的外径大于焊接孔81。通过从图中上部紧密连接在下部壳体11上,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确实地连接在一起。图4A和4B中所示的焊接工具端子82的末端为球形凹面,因此,焊接轴80在变化后的形状80a为球形凸面。当端子82的末端扁平时,焊接轴80的形状变成扁平,这能够获得相同效果。端子82可以是包括加热器的端子或通过超声波振动使焊接轴80振动而发出热量的端子。这时,在改变形状之前焊接轴80的末端为锥形形状,因此,焊接轴80在任何情况下都很容易地从锥形末端改变它的形状。
下面将参考图5和6介绍怎样装入记录纸张13和保护片14。在墨片12和下部壳体11装配在上部壳体10上之后,50张记录纸张13与叠加在它们上面的保护片14一起通过在拐角的两个按压器部分10e的背侧从上表面孔200而插入上部壳体10的记录纸张容纳部分22中。这时,通过布置在供给口30拐角处的两个分离爪31、32而防止记录纸张13跌落到供给口30外。在记录纸张13和保护片14放入上部壳体10中之后,如图6所示,装配按压器部件15、16,以便保持上部壳体10的两个拐角部分。该方案防止记录纸张13从记录纸张容纳部分22中跌落,这是因为保持了四个拐角部分。按压器部件15、16由树脂制成,并利用树脂的弹性变形而通过爪装配在上部壳体10上。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中,主要是两个部件(即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容纳记录纸张和墨片,且在不需要任何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它的尺寸。
下面将参考图7介绍使用本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1的打印机。图7表示了当打印机本体40的侧表面的门41打开时的状态,其中,盒插入口42露出。盒插入口42是这样的其形状与盒1的截面形状基本相同且尺寸比该盒1的截面形状大一号。头单元45的边缘在盒插入口42中可见。图8表示了盒1怎样插入盒插入口42中的状态。如图8中所示,当盒1插入打印机本体中时,头单元45的前边缘稍微从盒1的孔15暴露。这时,布置在头单元45的前边缘处的轴46从盒1中凸出预定量。在该状态下,当门41关闭时,形成于门41的内表面中的接合孔41a装配在轴46上,从而调节头单元45的前边缘的位置并使得打印机能够使用。
图9是使用本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1的打印机的热头单元45的透视图。热头47与打印机本体中的印刷控制板(未示出)电连接。纸张供给辊48有轴48a,该轴48a的两端可轴向旋转地支承在头单元45上。轴48a的一端装配有齿轮49,该齿轮49与轴48a成一体旋转,且纸张供给辊48由未示出的互锁齿轮来旋转驱动。
推压部件50用于沿图中的箭头方向推压盒中的记录纸张。推压部件50的前边缘装配在轴48a上,它的另一边缘可沿盒的安装/拆卸方向滑动地保持在导轨51上,该导轨51固定在头框架55上。这样,推压部件50通过弹簧52而被推向盒插入口42。
头单元45有光反射器53,该光反射器53由保持器54来固定,用于检测在盒中是否存在记录纸张。图10表示了光反射器53怎样固定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0中所示,光反射器53在它的光投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朝上的情况下固定在头单元45上。从上面覆盖保持器54,因此固定光反射器53。
再参考图9,第一定位轴56和第二定位轴57用于在盒1装入打印机本体中时定位该盒1。当盒1装入打印机本体中时,第一定位轴56和第二定位轴57装配至形成于盒1中的第一定位孔35和第二定位孔36(图1)内,从而调节盒1在打印机本体中的位置。
盒区别开关58用于区别盒的类型。当盒1装入打印机本体内时,盒区别开关58根据布置在盒1上的凸起形状37(图1、15A、15B和15C)来区别盒的类型。
当盒1装入打印机本体中时,卷绕轴59与盒1的第二线轴12b接合(图2和3),并在打印时卷绕墨片12。卷绕轴59与齿轮59a、59b连接,并当进行打印操作时被控制而以预定速度旋转。当墨片12进行卷绕时,从动轴60旋转。从动轴60用于检测例如旋转操作,并检查是否确实供给了墨片12。
所述头单元45装入打印机本体40中。下面将参考图11、12和13介绍盒1怎样逐渐装入头单元45中。盒1沿图11中的箭头方向装入打印机本体40中的头单元45内。这时,头单元45进入墨片12和记录纸张13之间的空间区域33(如图2中所示)内。图12是表示当从盒1的背面看时该操作的状态的视图。如图12中所示,头单元45进入该空间区域33并在高于墨片12但低于记录纸张13的位置处。图13表示了当盒1完成安装时的状态。图14是深入表示该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3和14中所示,第一定位轴56装配在第一定位孔35中,而第二定位轴57装配在第二定位孔36中。卷绕轴59装配在第二线轴12b中,而从动轴60装配在第一线轴12a中。盒区别开关58由盒区别凸起37按压。
即使当盒1的类型不同时,定位孔35、36和盒区别凸起37也位于彼此相同的位置。因此,并不需要在打印机本体40侧部提供定位轴56、57和多个盒区别开关58。也不需要使得卷绕轴59和从动轴60的整个长度和位置为可见,因为第一线轴12a和第二线轴12b的整个长度和结构都相同。因此,甚至具有多种尺寸的记录纸张的盒或具有多种尺寸的墨片12的盒都能够通过将外部形状设置成相同尺寸而使得打印机本体的内部结构简化。即,能够通过使得墨片容纳部分的外部形状、定位孔35、36和盒区别凸起37的位置以及第一线轴12a和第二线轴12b的整个长度都同样设置而简化打印机本体的内部结构。
图17表示了盒1完全装入打印机本体40中的状态,但是没有表示记录纸张13和保护片14,以便于理解。如图17所示,纸张供给辊48和光反射器53位于上部壳体10的孔34内。布置在头单元上的推压部件50位于侧表面孔34a的内部。
图18是表示在推压部件50、盒1和记录纸张1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在图18中,如上所述,通过弹簧52(图9)而沿图18中向右方向推压所述推压部件50,其中,它的抵靠表面50a从侧表面孔34a凸出至上部壳体10的内部,并抵靠在记录纸张13的边缘表面上。在该抵靠状态中,推压部件50在提供有间隙w且并不抵靠于上部壳体10外表面上的情况下使得记录纸张13在一侧沿图18中的向右方向(朝着盒插入口42)确实对齐。
形成于推压部件50上的斜表面50b用于将顺序地从图18中最下侧记录纸张供给的记录纸张13引导至抵靠表面50a,这样,记录纸张13从上向下平滑运动。
下面将介绍推压部件50的操作。
图20A和20B是简化视图,用于容易理解当不采用推压部件50时在盒实例中的分离爪和记录纸张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0A表示了上部壳体100、分离爪101、102和记录纸张103。记录纸张103沿供给方向的前边缘的两个拐角抵靠在分离爪101、102上。通常,记录纸张在切纸时产生误差,因此沿长度方向和沿横向方向有容许偏差。需要使上部壳体100的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内部尺寸L1相对于记录纸张沿纵向方向的尺寸的最大容许极限(Lmax)具有一定间隙。因此,当记录纸张沿与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L为最小容许极限时,间隙将增大。图20B表示了宽度尺寸L为最小尺寸容许极限(Lmin)的记录纸张,还表示了记录纸张向着图20B中的右侧在盒100内一侧对齐。这时,在右侧分离爪101和记录纸张103之间的接触区域的宽度方向的长度X1将与在左侧分离爪102和记录纸张103之间的接触区域的宽度方向的长度X2有很大差别。例如,如图20B所示,当记录纸张的纵向尺寸L的容许偏差为±0.5mm时,在具有最大尺寸容许极限(Lmax)的记录纸张和具有最小尺寸容许极限(Lmin)的记录纸张之间的尺寸差为大约1.0mm。假定盒100的内部尺寸余量设置成在每一侧为0.1mm,那么在记录纸张具有最小尺寸容许极限(Lmin)时产生1.2mm的间隙。因此,在分离爪101、102与记录纸张接触的区域的宽度X1和X2之间的差值为1.2mm。
当分离爪与记录纸张接触的区域的宽度足够大,以致于使得该差异可忽略时,将不会产生问题。不过,当使用的记录纸张具有用于打印照片的尺寸和质量时,考虑到用于分离的驱动负载和对记录纸张的损坏,不能使用相对较大的分离爪。因此,很难使用足够大的分离爪以便使得1.2mm的差异可忽略。在分离记录纸张时的分离时间之间的差异将增大,且在最坏情况下,将产生不能分离记录纸张的故障。
下面将参考图19A、19B和19C介绍适合本发明的盒1的推压部件50(一侧对齐部件)。图19A、19B和19C是同样简化以便容易理解在分离爪和记录纸张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图19A、19B和19C是当从盒1的供给口30看时的视图,表示在记录纸张13和分离爪31、32之间的关系,其中,记录纸张13沿纸张供给方向的前边缘的拐角由分离爪31、32抓住。图19A表示了当记录纸张的纵向尺寸L为最大容许极限(Lmax)时的情况。这时,上部壳体10的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纵向长度L1设置为这样即使当记录纸张13的纵向尺寸L是最大容许极限时也能够以一定余量装入记录纸张。本实例是这样的纵向尺寸L1设置得当记录纸张13的纵向尺寸L为最大容许极限时也能够有0.2mm的间隙,如图19A中所示。
图19B表示了当记录纸张的纵向尺寸L为标称尺寸时的情况。图19C表示了当记录纸张的纵向尺寸L为最小容许极限(Lmin)时的情况。在图19A、19B和19C中,在各图中所示的左侧方向为盒1的装入方向,图中所示的右侧方向是将盒1推出打印机本体的方向。因此,记录纸张13通过未示出的推压部件50(一侧对齐部件)而从左向右进行一侧对齐,如图19A、19B和19C所示,并抵靠在图中所示的上部壳体10右侧内壁10a上。
对于分离爪31、32的尺寸,当记录纸张13的纵向尺寸L为图19B中所示的标称尺寸时,分离爪31设置为大于分离爪32,以便使得分离爪与一侧对齐的记录纸张接触的区域的宽度X1和X2相等。分离爪31、32的尺寸这样设计,且记录纸张13在分离爪32侧进行一侧对齐。因此,当记录纸张13的纵向尺寸L分散于容许极限内时,在分离爪31、32与记录纸张13接触的区域的宽度X1和X2之间的差值将等于或小于该纵向尺寸L的容许偏差。
例如,如图19A所示,当记录纸张为最大容许极限(Lmax)时,分离爪31与记录纸张的接触区域的宽度X2max将比分离爪32的接触区域的宽度X1大该记录纸张13的纵向尺寸L的容许偏差。当纵向尺寸L的容许偏差设置为大约±0.5mm时,X2max比X1大0.5mm。
另一方面,当为最小容许极限(Lmin)时,分离爪31与记录纸张的接触区域的宽度X2min将比分离爪32与记录纸张的接触区域的宽度X1小该记录纸张13的纵向尺寸L的容许偏差。因此,分离爪31与记录纸张的接触区域的宽度X2min比分离爪32与记录纸张的接触区域的宽度X1小0.5mm。
当不使用推压部件50(一侧对齐部件)时,在右侧和左侧在分离爪与记录纸张的接触区域的宽度之间的差值为1.2mm。相反,当使用推压部件50时,分离爪与记录纸张的接触区域的宽度之间的差值可以限制为下至0.5mm,也就是记录纸张的尺寸容许偏差。在布置于右侧和左侧拐角处的分离爪与记录纸张接触的区域的宽度之间的差值能够减到最小。当记录纸张通过爪分离时的分离时间之间的差值能够减小,且能够限制故障发生(例如不能分离的状态)。
图32表示了左侧和右侧分离爪31、32的尺寸。记录纸张13通过推压部件50而压靠调节部件10a。在调节部件10a侧的第一分离爪32小于在相对侧的第二分离爪31。
第一分离爪32沿与纸张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宽度方向)的长度A1小于第二分离爪31的宽度A2。
A1<A2第一分离爪32沿纸张供给方向的长度B1小于第二分离爪31沿纸张供给方向的长度B2。
B1<B2第一分离爪32的、对着记录纸张13的表面面积小于第二分离爪31的、对着记录纸张的表面面积。
(A1×B1)/2<(A2×B2)/2下面将参考图21至27介绍装有本实施例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1的打印机装置的操作。图21表示了当盒1装入打印机本体40内时的打印前准备状态。当供给纸张时,压板60将记录纸张13压向纸张供给辊48。图21中的状态是打印准备状态,因此,压板60位于离开记录纸张13的位置。压板60从图中的该状态向下运动,记录纸张13通过来自上表面孔200的预定压力而被压下。当纸张供给辊48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只有抵靠在纸张供给辊48上的一个记录纸张13沿图中向左的方向运动,并通过爪而被分离。然后,从供给口30供给记录纸张13。
图22示出了如此供给的记录纸张13如何以一预定量被送到盒1外的状态。
如图22中所示,记录纸张13沿用于墨片12的供给侧容纳部分(第一容纳部分)20而弯曲,并被送出供给口30。记录纸张13主要适用于打印照片。当极度弯曲时,打印表面可能受损和起皱。不过,如图22所示,记录纸张13能够在供给侧容纳部分20的左侧在供给口30下面的空间区域D中稍微弯曲。纸张供给辊48能够基本在记录纸张13的中心附近使得记录纸张13运动,因此能够保证记录纸张13有充分弯曲的长度。因此,分离的可靠性提高,且对记录纸张13的损坏能够减至最小,而不会使得记录纸张13极度弯曲。这是由于通过将墨片卷绕侧容纳部分(第二容纳部分)21布置在记录纸张容纳部分22的右侧(图22中所示)而保证空间区域D。
纸张供给辊48布置在头单元45中,因此能减小装置的尺寸。用于装入和按压记录纸张13的上表面孔200布置在与纸张供给辊48相对的一侧,因此能够充分施压。
如图23所示,在供给预定量后,记录纸张13通过辊板61而压靠第一辊62。当第一辊62旋转时,记录纸张13进一步从盒1中拉出。图24表示了当单个记录纸张13完全从盒1中拉出然后以预定量供给时的状态。记录纸张13从该状态绕沿与记录纸张13表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而进行旋转。图25表示了记录纸张13转动一半时的状态。通过使得两个第一辊62a、62b沿彼此相反方向旋转而转动记录纸张13。第一辊62a沿将记录纸张13拉入打印机本体41中的方向旋转,而第一辊62b沿将记录纸张13送出打印机本体40的方向旋转。图26表示了转动完成时的状态。记录纸张13通过第一辊62a、62b而送入打印机本体40中,然后转变成打印操作。
用于传送记录纸张13的辊板61和辊62a、62b优选是布置在参考图22所述的空间区域D中,从而保证打印机本体40的尺寸减小。记录纸张供给口30布置在墨片供给侧容纳部分20的外部并在传送路线(打印时)的上游侧,因此记录纸张13能够平滑转变成用于打印的传送,而不需要执行无用的传送。
图27表示了记录纸张的打印状态。打印操作包括首先通过使用热头单元45和压板辊64而使得墨片12和记录纸张13彼此按压接触。在墨片12上的墨通过由热头单元45发出的热量而热转印至记录纸张13上。然后,记录纸张13通过沿打印方向布置在下游的一对辊(即主导轮辊65和压紧辊66)来传送,从而进行打印。当第一颜色的打印结束时,消除通过热头单元45而进行的按压接触。通过使主导轮辊65和压紧辊66沿与执行打印操作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而将记录纸张13送回至打印开始位置。然后,记录纸张13通过与第一颜色相同的操作而进行第二和随后颜色的打印。这样,以使得三种颜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叠加的方式来进行全色打印。
当打印结束时,记录纸张13朝着打印机本体40的右侧向外排出。当用户执行打印操作时,重复执行上述操作,并能够这样进行打印,直到装于盒1中的记录纸张13和墨片12消耗完。装入的记录纸张13和墨片12的张数相同,因此,不会发生记录纸张13或墨片12更早消耗完的情况。本实施例的打印机采取这样的方案,即当检测到没有记录纸张13时不能进行打印操作。
下面将参考图28A、28B和29介绍检测是否存在记录纸张13的方法。图28A表示了在盒1中存在足够量记录纸张13时的状态。如图28B所示,光反射器53沿基本对着记录纸张13的方向安装。当进行打印操作时,压板60压靠记录纸张13,因此记录纸张13被推向光反射器53。由光反射器53投射的红外线光由记录纸张13的底表面13a反射,并检测到反射光。记录纸张13通常为白色,因此有相对较高的反射率,并容易检测。检测操作只有当压板60位于按压位置时才进行,因此能够进行具有很高可靠性的检测。
图28A表示了在只有保护片14且在盒1中没有记录纸张13的状态下进行的打印操作,以使得压板60处于按压位置的方式检测是否存在记录纸张13。如图29中所示,墨(例如黑色打印区域14a)(它降低了红外线光的反射率)施加在保护片14的、对着光反射器53的部分上。光反射器53不能检测到反射光,因此判断没有记录纸张1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具有较低反射率的印刷品,不过,即使当形成与打印区域相同尺寸的孔(以代替印刷品)时,也能够实现相同目的,因为同样不能检测到反射光。
下面将介绍在打印时墨片12的运行。图30是从打印机本体40的盒插入口的相对侧看时墨片12在打印时的运行路线的视图。缠绕在第一线轴12a上的墨片12首先通过第一引导件70而朝着热头47转动。在通过热头47打印之后,墨片12通过剥离板71而从记录纸张13上剥离。然后,墨片12再通过下部壳体11的第二引导件72和第三引导件73而进一步转动,并缠绕在第二线轴12b上。在打印过程中,墨片12需要给出预定拉伸力,因此,预定力矩通过摩擦弹簧(Spring)而施加在第一线轴12a上。当通过剥离板71剥离记录纸张13时也施加拉伸力。因此,负载沿箭头方向d施加在上部壳体10上,并沿箭头方向e施加在下部壳体11上。各负载作为绕第一线轴12a和第二线轴12b的力矩而施加,且扭转负载施加在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上。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是通过注射模制而形成的塑料产品。上部壳体10包括用于供给记录纸张13的供给口30、纸张供给辊48和用于光反射器53的孔34。因此,供给侧容纳部分20的周边刚性较低,足够引起变形。因此,由于拉伸力和卷绕力矩,较大负载也沿卷绕侧容纳部分21的周边而施加在下部壳体11的第二引导件72和第三引导件73上。图31表示了图30中的部分A的详细视图。如图31所示,由箭头g和f表示的负载施加在第二引导件72和第三引导件73上。也使第二引导件72和第三引导件73的周边部分运动,以便从下部壳体11的弯曲部分74的周边沿箭头方向h进行弯曲。
当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进行变形时,墨片12的运行路线可能变形,因此不能稳定运行。当希望稳定运行时,当缠绕在第二线轴12b上时产生曲折,或者出现褶皱。当褶皱伸展至打印路线上时,这导致打印机产生严重问题,例如在打印表面出现褶皱。因此,更重要的是使得墨带12的运行路线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盒1中,第一定位孔35形成于用于墨片的供给侧容纳部分20的边缘表面中,第二定位孔36布置在卷绕侧容纳部分21的边缘表面附近(图1)。当盒1装入打印机本体40中时,第一定位孔35、36分别装配在第一定位轴56和第二定位轴57(图12至14)上。因此,墨片12的运行路线能够稳定,而不会通过扭转负载而变形。布置在上部壳体10上的轴80和形成于下部壳体11中的孔81(图4A和4B)通过热焊接而连接在一起。上部壳体10与下部壳体11的第二引导件72和第三引导件73的周边部分的完整性程度提高,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刚性,且运行路线能够进一步稳定。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变化和等效的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包括记录纸张容纳部分,该记录纸张容纳部分通过堆垛记录纸张而容纳所述记录纸张;以及墨片容纳部分,该墨片容纳部分容纳墨片;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包括两个分离爪,这两个分离爪用于抓住记录纸张沿供给方向的前边缘的拐角,并分离该记录纸张;以及第一孔部分,该第一孔部分形成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沿与记录纸张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个侧表面中的一个内,并用于推压记录纸张;其中,所述两个分离爪中的、更靠近所述第一孔部分的一个分离爪大于另一分离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还包括供给口,该供给口形成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底表面中,在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通过该供给口来供给;以及所述两个分离爪布置在所述供给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其中所述墨片容纳部分构成为这样在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底表面处包括装有要供给的墨片的第一容纳部分以及卷绕所述墨片的第二容纳部分;以及所述供给口邻近所述第一容纳部分,并形成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边缘部分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其中第二孔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之间并在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底表面处,记录纸张通过该第二孔部分来供给;以及所述第二孔部分沿与记录纸张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孔部分连通。
5.一种装有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打印机装置,所述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包括记录纸张容纳部分,该记录纸张容纳部分通过堆垛记录纸张而容纳所述记录纸张;以及墨片容纳部分,该墨片容纳部分容纳墨片;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包括两个分离爪,这两个分离爪用于抓住记录纸张沿供给方向的前边缘的拐角,并分离该记录纸张;以及第一孔部分,该第一孔部分形成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沿与记录纸张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个侧表面中的一个内,并用于推压记录纸张;所述两个分离爪中的、更靠近所述第一孔部分的一个分离爪大于另一分离爪;其中,打印机本体包括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通过装入所述打印机本体内部的所述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所述第一孔部分来推压记录纸张,并使得记录纸张在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所述更小分离爪的一侧来进行一侧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中所述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还包括供给口,该供给口形成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底表面中,在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通过该供给口来供给;以及所述两个分离爪布置在所述供给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中所述墨片容纳部分构成为这样在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底表面处包括装有要供给的墨片的第一容纳部分以及卷绕所述墨片的第二容纳部分;以及所述供给口邻近所述第一容纳部分,并形成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边缘部分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中第二孔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之间并在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底表面处,记录纸张通过该第二孔部分来供给;以及所述第二孔部分沿与记录纸张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孔部分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中所述打印机本体包括热头单元,该热头单元布置在装入所述打印机本体内部的所述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所述第一容纳部分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之间的空间区域中;以及所述热头单元包括纸张供给辊,且还包括所述推压部件,所述纸张供给辊使得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通过所述第二孔部分来供给。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中所述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所述第一孔部分形成于沿将所述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装入所述打印机本体内的方向的前表面中。
11.一种装有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打印机装置,所述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包括记录纸张容纳部分,该记录纸张容纳部分通过堆垛记录纸张而容纳所述记录纸张;以及墨片容纳部分,该墨片容纳部分容纳墨片;其中,所述打印机本体包括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沿所述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的取出方向被推压;以及孔部分,该孔部分形成于当将所述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装入所述打印机本体中时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在前侧的部分中,所述推压部件通过该孔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中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包括分离爪,该分离爪分离记录纸张;以及所述分离爪是当将所述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装入所述打印机本体中时位于前侧的第一分离爪以及位于它的后侧的第二分离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离爪大于所述第二分离爪。
14.一种记录纸张容纳盒,包括记录纸张容纳部分,该记录纸张容纳部分容纳记录纸张;第一和第二分离爪,该第一和第二分离爪用于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的、沿纸张供给方向的前边缘的两个拐角接合,并分离该记录纸张;以及调节部件,该调节部件调节装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的一个边缘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分离爪中的、更靠近所述调节部件的所述第一分离爪形成得小于所述第二分离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纸张容纳盒,其中所述第一分离爪沿与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分离爪沿与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更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纸张容纳盒,其中所述第一分离爪沿供给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分离爪沿供给方向的长度更短。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纸张容纳盒,其中所述第一分离爪的、对着记录纸张的表面面积比所述第二分离爪的、对着记录纸张的表面面积更小。
18.一种供给装置,包括记录纸张容纳部分,该记录纸张容纳部分容纳记录纸张;供给单元,该供给单元供给装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第一和第二分离爪,该第一和第二分离爪用于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的、沿纸张供给方向的前边缘的两个拐角接合,并将由所述供给单元供给的单张记录纸张与其它记录纸张分离;调节部件,该调节部件调节装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的一个边缘的位置;以及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将记录纸张推靠在所述调节部件上;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分离爪中的、更靠近所述调节部件的所述第一分离爪形成得小于所述第二分离爪。
19.一种记录装置,包括记录纸张容纳部分,该记录纸张容纳部分容纳记录纸张;供给单元,该供给单元供给装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第一和第二分离爪,该第一和第二分离爪用于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的、沿纸张供给方向的前边缘的两个拐角接合,并将由所述供给单元供给的单张记录纸张与其它记录纸张分离;调节部件,该调节部件调节装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中的记录纸张的一个边缘的位置;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将记录纸张推靠在所述调节部件上;以及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在由所述供给单元供给的记录纸张上进行记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分离爪中的、更靠近所述调节部件的所述第一分离爪形成得小于所述第二分离爪。
全文摘要
一种记录纸张/墨片整体类型盒包括记录纸张容纳部分,该记录纸张容纳部分通过堆垛记录纸张而容纳记录纸张;以及墨片容纳部分,该墨片容纳部分容纳墨片;记录纸张容纳部分包括两个分离爪,这两个分离爪用于抓住记录纸张的沿供给方向的前边缘的拐角,并分离该记录纸张;以及第一孔部分,该第一孔部分形成于所述记录纸张容纳部分的、沿与记录纸张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个侧表面中的一个内,并用于推压记录纸张;其中,所述两个分离爪的、更靠近所述第一孔部分的一个分离爪大于另一分离爪。
文档编号B65H1/04GK101024345SQ200710078939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0日
发明者田边稔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