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070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利用纱线存放辊从纺
纱装置引出细纱的处理及用于该处理的构成。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4-12433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备纺纱装置、输送辊(delivery roller)、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和纱线存放装置(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纺纱机。在输送辊上 相向配置夹持辊(nip roller)。细纱被夹持于输送辊与夹持辊之间。通过驱动输送辊旋转 而向上述夹持的纱赋予向纱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的张力,由此从纺纱装置引出纱。纱线存 放装置被配置于输送辊的下游侧,具备能够将纱巻到其外周的纱线存放辊(纱线松弛消除 辊)。驱动该纱线存放辊被旋转,将从纺纱装置连续地输出的细纱巻到其外周并一时存放。 这样,纱线存放辊防止接头时发生的细纱的松弛。纱线缺陷检测装置被配置于输送辊与纱 线存放装置之间,通过监视细纱的粗细来检测细纱的缺陷。 在如上所述的纺纱机中,在没有足够长度的细纱巻到纱线存放辊上的情况下,纱 线存放辊与细纱之间的接触面积不足。其结果是,在该纱线存放辊与细纱之间发生打滑 (slip),从而比纱线存放装置靠近上游侧的纱线张力降低。因此,最好在始终在纱线存放辊 上存放一定量以上的纱的状态下驱动该纱线存放辊旋转。但是,在接头时处于向空状态的 纱线存放辊巻细纱,因此不能避免纱线存放量不充分的状态。因此,在接头时(尤其在接头 开始时)在纱线存放辊的上游侧发生纱线张力的降低。 如果纱线张力如上所述降低,则存在利用纱线缺陷检测装置进行的纱线缺陷的检 测精密度降低的问题。即,由于纱线缺陷检测器通过监视纱线的粗细来检测纱线缺陷,所以 如果纱线张力降低的细纱的表观粗细变粗,则有时通常允许的粗细不均被作为纱线缺陷检 测出。其结果是,纺纱单元操作频繁地停止。此外,为了防止该现象考虑在接头开始时临时 地比通常放宽纱线缺陷检测的条件。但是,在该方法中有时会变不能检测出本来应除去的 纱线缺陷从而使纱线质量降低。这样,在具备纱线存放辊的纺纱机中不能在接头时精密地 良好地进行纱线缺陷的检测。 但是,上述夹持辊在从纺纱装置引出纱时容易发生因夹持力不足导致的纱的打滑 等。另一方面,上述纱线存放辊只要在外周面巻足够长度的细纱的状态下旋转驱动,就能够 稳定并牵拉纱。着眼于该点考虑省略上述输送辊而形成利用上述纱线存放装置从纺纱装置 直接引出纱的构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具备这样的特征的纺纱机称为无输送辊纺纱 机。 该无输送辊纺纱机能够以比使用输送辊的纺纱机更稳定的张力从纺纱装置引出 细纱,因此认为能够形成均一质量的巻装。但是,即使在无输送辊的纺纱机中接头时也会发 生纱线存放辊的纱线存放量不充分的状况,此时,除了如上所述的纱线缺陷检测的精密度 不足的问题以外,还发生如下所述的问题。即,无输送辊的纺纱机为利用纱线存放装置从纺 纱装置直接引出细纱的构成,所以在该纱线存放装置牵拉细纱的力变动的情况下,会极大
4地影响纺纱单元的纱线的质量。因而,如果像接头开始时那样纱线存放量变得不充分而纱 线张力降低,则纱的质量变得不稳定。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纺纱装置中的细纱的 纺纱单元质量稳定或不稳定简单地称为"稳定"、"不稳定"。 如上所述,在无输送辊的纺纱机中存在接头时纱线缺陷的检测精密度变得不充分 而且质量不稳定的细纱被巻绕至巻装上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省略输 送辊的纺纱机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在接头时纱线质量不稳定的部分混入巻装的纺纱机。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纱线处理方法包括纱线捕捉工序、导纱工序、存放量增加 工序和纱线废弃工序。在上述纱线捕捉工序中,在开始将从纺纱装置输出的细纱巻到纱线 存放辊上时纱线捕捉部通过吸引来捕捉该细纱。在上述导纱工序中,通过使与上述纺纱装 置和上述纱线捕捉部相连的上述细纱相对于与上述纱线存放辊一体旋转的导纱部卡合,来 向上述纱线存放辊的外周面引导该细纱。在上述存放量增加工序中,通过向上述纱线存放 辊的外周面巻绕上述细纱而从上述纺纱装置引出上述细纱,并同时使在该纱线存放辊上存 放的上述细纱的存放量增加。在上述纱线废弃工序中,在上述存放量成为规定量以上之后, 将该存放量保持在上述规定量以上,并同时废弃在上述纱线存放辊上存放的上述细纱。接 着,在上述纱线废弃工序之后移至下一处理动作。 这样,能够通过在纱线存放辊上巻一定量以上的细纱来使引出张力稳定进而从纺 纱装置稳定并引出细纱。另外,在纱线存放辊上的纱线的量不充分时,有时不能从纺纱装置 稳定并引出细纱从而纱线的质量变得不稳定,而在本发明中,即使对于这样的不稳定的纱 线的发生也可适当地应对。即,如果利用上述的纱线处理方法,则可在临时将纱线的质量不 稳定的部分巻绕至纱线存放辊上从而保证充分的存放量之后,一边巻绕质量稳定的纱线一 边废弃上述不稳定的部分。这样,在移至下一处理动作时,能够形成为只存放在纱线存放辊 上稳定的纱线的状态。 上述的纱线处理方法优选采取以下的方法。即,在上述纱线废弃工序中,通过从上
述导纱部解开上述纱线,将在上述纱线存放辊上存放的上述纱线吸引废除至上述纱线捕捉
部上。这样,能够通过从导纱部解开纱线的简单的操作,来利用纱线捕捉部吸引废除纱线。 在上述的纱线处理方法中,上述导纱部被构成为如果因巻上述规定量以上与该导
纱部卡合的上述纱线而张力稳定,则从上述纱线存放辊上解舒该纱线。接着,在上述纱线废
弃工序中,通过增大上述纱线捕捉部的吸引力来使该纱线捕捉部与上述导纱部之间的上述
纱线的张力增大,从而吸引废除在上述纱线存放辊上存放的上述纱线。这样,能够只通过增
加纱线捕捉部的吸引力来利用该纱线捕捉部吸引废除纱线,所以不需具备用于纱线的废除
的特别的可动部件等,从而可削减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第2观点,纺纱机具备纺纱装置、巻绕装置、纱线存放辊、导纱部和 存放纱线废弃部。上述纺纱装置向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细纱。上述巻绕装置巻绕从上述纺纱 装置输出的上述细纱从而形成巻装。上述纱线存放辊通过向外周面巻上述细纱并旋转来向 该纱线赋予张力并同时从上述纺纱装置引出。上述导纱部能够与上述细纱卡合,通过在与 该细纱卡合的状态下与上述纱线存放辊一体旋转来向上述纱线存放辊的外周面巻上述细纱。上述存放纱线废弃部废弃已巻绕至上述纱线存放辊上的上述细纱。 这样,通过向纱线存放辊上巻一定量以上的细纱来弓I出细纱,张力稳定,从而能够 从纺纱装置稳定引出细纱。另外,在纱线存放辊上的细纱的量不充分时,有时不能从纺纱 装置稳定引出细纱从而细纱的质量变得不稳定。但是,在本发明中即使对于这样的不稳定 的纺纱单元的发生而言,也可适当地应对。即,如果利用本发明的构成,则能够在临时将纱 线的质量不稳定的部分巻绕至纱线存放辊上从而保证充分的存放量之后,一边巻绕质量稳 定的细纱,一边废弃上述不稳定的部分。这样,成为只存放在纱线存放辊上稳定的细纱的状 态。因而,可防止向巻装混入细纱的不稳定的部分,所以可制作质量好的巻装。
在上述的纺纱装置中,上述存放纱线废弃部为解线部件。上述解线部件被配置于 上述导纱部的纱线输送方向下游侧,被构成为能够在不与上述细纱接触的第1位置和与上 述细纱接触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该解线部件被构成为在上述解线部件位于上述第2位置 时从上述导纱部解开上述细纱。这样,能够利用使解线部件移动的简单的构成,来从导纱部 解开细纱,从而从纱线存放辊解舒纱线的不稳定的部分。 在上述的纺纱机中,纺纱装置具备驱动上述解线部件的解线驱动部。上述解线驱 动部在巻到上述纱线存放辊上的上述细纱不到规定量的情况下,使上述解线部件成为上述 第1位置。上述解线驱动部在巻到上述纱线存放辊上的上述细纱成为上述规定量以上之 后,使上述解线部件成为上述第2位置。 S卩,如果在没有足够量的纱线巻绕至纱线存放辊上的状态下开始从该纱线存放辊 解舒细纱,则纱线的质量不稳定的部分被连续不断地巻绕至纱线存放辊上,所以不能在纱 线存放辊上存放稳定的质量的纱线。基于该点,如果利用本发明的构成,则能够在将细纱充 分地巻到纱线存放辊上从而成为从纺纱装置稳定且引出细纱的状态之后,解舒纱线存放辊 上的细纱。因而,在纱线存放辊上的细纱的不稳定的部分被依次置换成质量稳定的部分从 而全部解舒上述不稳定的部分之后,只有从纺纱装置稳定且引出的细纱成为巻绕至纱线存 放辊上的状态。 上述的纺纱机具备监视上述细纱的纱线缺陷的有无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上述纱 线缺陷检测装置在巻到上述纱线存放辊上的上述细纱不到规定量的情况下,中断上述纱线 缺陷的监视。上述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在巻到上述纱线存放辊上的上述细纱成为上述规定量 之后,重新开始上述纱线缺陷的监视。 S卩,如果在没有足够量的纱线巻绕至纱线存放辊上的状态下开始纱线缺陷的监 视,则由于纱线张力不稳定而不能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基于该点,如果利用本发明的构 成,则在纱线存放辊上的纱线的量不充分的情况下,能够中断纱线缺陷的监视,在将细纱充 分地巻到纱线存放辊上并从纺纱装置稳定引出细纱的状态之后,重新开始纱线缺陷的监 视。因而,在解舒上述不稳定的部分之后,形成只有已被正常地判断纱线缺陷的有无的细纱 被巻绕至纱线存放辊上的状态。另外,由于只要只从纱线张力稳定的时刻开始进行缺陷的 监视即可,所以不需在纱线质量不稳定时为此而变更纱线缺陷检测的设定,从而可简化控 制。 在上述的纺纱机中,上述解线驱动部优选地在使上述解线部件成为第2位置后经 过规定时间之后,使该解线部件回到上述第l位置。这样,能够在从纱线存放辊上完全解舒 细纱的不稳定的部分之后,中止细纱的解舒,只将从纺纱装置稳定且引出的细纱存放于纱
6线存放辊上。 上述的纺纱机具备接头装置和可利用吸引流捕捉来自上述纺纱装置的细纱并向 上述接头装置引导的纱线捕捉部。上述解线驱动部在细纱被上述纱线捕捉部引导至上述接 头装置且巻到上述纱线存放辊上的细纱成为规定量之后而在开始利用上述接头装置进行 接头之前,使上述解线部件成为上述第2位置。 这样,能够在直至已从纺纱装置稳定且引出细纱的状态为止在纱线存放辊上巻绕 细纱之后且在进行接头之前,从纱线存放辊上解舒细纱。可通过纱线捕捉部吸住该已被解 舒的细纱,来废弃细纱的不稳定的部分。因而,在解舒上述不稳定的部分并废弃之后,形成 只有已从纺纱装置稳定且引出的细纱被巻绕至纱线存放辊上的状态,所以能够通过在该状 态下进行接头,来防止不稳定的细纱从纱线存放辊上向巻装中混入。 上述的纺纱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和操作台车。上述纺纱单元具备上述纺纱装置、 上述巻绕装置、上述纱线存放辊、上述导纱部及上述解线部件。上述操作台车被构成为能够 在上述多个纺纱单元间行进,具备上述解线驱动部。这样,由于不需将解线驱动部设置于多 个纺纱单元的每个上,所以能够削减成本。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精纺机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精纺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纱线存放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纱线存放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表示利用吸管(suction pipe)及吸嘴(suction mouth)捕捉上纱线及下 纱线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结束向接头器(splicer)引导上纱线及下纱线之后的状态的纵剖视 图。 图7是表示开始用纱线存放辊巻绕细纱之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纱线存放辊上存放细纱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从纱线存放辊解舒纱线的不稳定部分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0是从概念上表示从纺纱装置的细纱的引出张力及在纱线存放辊上的纱线的
存放量的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精纺机(纺纱机)。其中,在本
说明书中"上游"及"下游"是指纺纱时的纱线的行进方向中的上游及下游。 作为图1所示的纺纱机的精纺机1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纱锭(纺纱单元2)。该精
纺机1具备接头台车3、吸气装置(blower box)80和原动机箱5。 如图l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具备牵引装置7、纺纱装置9、纱线存 放装置12和巻绕装置13作为主要的构成。牵引装置7设置于精纺机1具备的机架6的上 端附近。纺纱装置9对从该牵引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进行纺纱。在从纺纱装置9输出的 细纱10通过后述的清纱器52之后,进一步通过纱线存放装置12输送,利用巻绕装置13巻
7绕而形成巻装45(巻绕工序)。 牵引装置7拉伸棉条(sliver)15而形成纤维束。如图2所示,这样,该牵引装置 7具备后辊16、第三辊17、装架有龙带18的中辊19及前辊20的4个辊。
未图示纺纱装置9的详细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其采用利用旋转气流向纤维束8 加捻从而生成细纱10的气流式的构成。 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存放装置12。纱线存放装置12具有向细纱10提 供固定的张力并从纺纱装置9将其引出的功能。纱线存放装置12还具有在利用接头台车 3(后述)进行接头时等情况下使从纺纱装置9输出的细纱IO滞留来防止纱线的松弛的功 能。纱线存放装置12还具有调节张力的功能,以便不向纺纱装置9侧传递巻绕装置13 (后 述)侧的张力的变动。如图2所示,纱线存放装置12具备纱线存放辊21、导纱部件(导纱 部)22、上游侧导轨23、电动机(motor) 25、下游侧导轨26、纱线存放量传感器(sensor)(存 放量检测部)27和解线杆(解线部件)28。 导纱部件22被构成为能够与细纱10卡合在一起(钩挂)。导纱部件22通过在与 细纱10卡合的状态下与纱线存放辊21 —体旋转而向该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引导细纱 10。 纱线存放辊21能够将细纱10巻在其外周面来存放。纱线存放辊21被电动机25 以一定的旋转速度驱动旋转。被导纱部件22引导至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的细纱10通 过纱线存放辊21旋转而巻在并系紧该纱线存放辊21,从而牵拉比纱线存放装置12靠近上 游侧的细纱10。这样能够从纺纱装置9连续地引出细纱10。 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的细纱10的量越多,则从纺纱装置9牵拉细纱10的力越 稳定。这是因为在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上巻的细纱10的量越多,则纱线存放辊21与细 纱IO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变大从而变得难以发生打滑等。只要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成 为一定量以上,则变得几乎不发生上述打滑。因而,通过在上述一定量以上的细纱10被巻 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下旋转驱动该纱线存放辊21,则不会使打滑发生,从而能够稳定 的速度从纺纱装置9引出细纱10。这样,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l,则能够利用纱线存 放装置12以稳定的张力及速度引出细纱IO,因此能够生产均一质量的细纱10。此外,在以 下的说明中将上述一定量(成为不发生打滑从而牵拉细纱10的力稳定的纱线存放量)称 为必要最低存放量。 纱线存放量传感器27被构成为利用非接触式检测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的细纱
10的存放量并向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unit controller)(控制部)发送信号。 上游侧导轨23被配置于纱线存放辊21的略上游侧。该上游侧导轨23构成为相
对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适当地引导纱线的引导部件。上游侧导轨23同时具有防止从纺
纱装置9传播的细纱10的捻向该上游侧导轨23的下游侧传递的止捻的作用。 下游侧导轨26被配置于纱线存放辊21的略下游侧。该下游侧导轨26被构成为
通过限制被旋转的导纱部件22悬摆的细纱10的轨道来稳定下游侧的纱线的行进路径、引
导细纱10的引导部件。 解线杆28在纱线存放辊21的下游侧端部附近被配置于下游侧导轨26的上游侧。 解线杆28被构成为能够以摇动轴28b为中心进行摇动。 在作为精纺机1的机架6的前面侧且在上述纺纱装置9与上述纱线存放装置12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清纱器(纱线缺陷检测部)52。纺纱装置9纺出的细纱10能够在被纱线 存放装置12巻绕之前通过上述清纱器52。清纱器52被构成为在监视行进的细纱10的粗 细而检测出细纱10的纱线缺陷的情况下,能够向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线缺陷检出信号。 如图l及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接头器(接头装置)43、吸管(存放纱线废弃 部)44、吸嘴46、提升臂47和气动缸(解线驱动部)49。如果在某纺纱单元2发生断线或纱 线切断,则接头台车3在固定于上述机架6的轨(rail) 41上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并停止, 进行接头动作(接头工序)。 上述吸管44能够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吸管44一边吸入一边捕捉并向 接头器43引导从纺纱装置9输出的纱线端(上纱线)。吸嘴46能够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 向上转动。吸嘴46从被支持于上述巻绕装置13上的巻装45 —边吸引一边捕捉并向接头 器43引导纱线端(下纱线)。省略说明接头器43的详细构成,其构成为通过旋转空气流捻 合纱线端之间来将上纱线与下纱线接在一起。 提升臂47被配置于作为致动器的气动缸49的顶端部分。在该气动缸49的驱动 下,使提升臂47移动至上方的进出位置,推解线杆28从而使该解线杆28驱动至上升位置 (参照图9)。 巻绕装置13具备能够在支轴70周围被摇动地支持的吊臂(cradlearm) 71。吊臂 71可旋转地支持用于巻细纱10的筒管(bobbin) 48。 上述巻绕装置13具备巻筒72和横动装置(traverse) 75。巻筒72被构成为能够 与上述筒管48或在其上巻细纱10形成的巻装45的外周面接触驱动。横动装置75具备能 够与细纱10卡合的横动导轨76。利用该构成通过边利用图略的驱动部使横动导轨76往复 运动一边利用图略的电动机驱动巻筒72来使与巻筒72接触的巻装45旋转,从而横动巻绕 细纱10。 接着,参照图3及图4对纱线存放装置12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纱线存放辊21是 由具有耐磨性的材料构成的辊部件。纱线存放辊21被固定于电动机25的马达轴25a上。 如果将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21a的具有导纱部件22的一侧作为顶端,将配置有电动机 25的一侧作为基端,则从基端向顶端依次具备基端侧圆锥部21b、圆筒部21c和顶端侧圆锥 部21d。 圆筒部21c构成为顶端侧略细的形状,同时为相对两侧的圆锥部21b、21d没有阶 梯差地连续的形状。圆筒部21c的尺寸被适当地定为能够至少积存上述必要最低存放量以 上的细纱10。上述纱线存放量传感器27与该圆筒部21c相向。纱线存放量传感器27检测 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的存放量,并将检测到的纱线存放量的发送到单元控制器。
基端侧圆锥部21b及顶端侧圆锥部21d分别被构成为端面侧为大直径侧的平缓的 圆锥状。在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21a中,基端侧圆锥部21b被构成为通过使已供给的细 纱10从大直径部分向小直径部分顺利地移动并使其到达中间的圆筒部21c来将细纱10整 齐地巻到圆筒部21c的表面。另外,顶端侧圆锥部21d具有在解舒时防止巻上的细纱10 — 时脱落的钻圈现象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为了从小直径部分向端面侧的大直径部分依次输送 且反巻细纱10从而保证细纱10的顺利引出的功能。 如图3及图4所示,在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侧配置的导纱部件22被配置成与上述纱线存放辊21同心。导纱部件22具备锭轴(flyer axis) 33和固定于其顶端的锭翼38。
能够相对纱线存放辊21相对旋转地支持锭轴33。另一方面,在锭轴33或纱线存 放辊21的任意一方上安装永久磁铁,而在另一方上安装磁滞件(hysteresis)。在这些磁机 构的作用下,发生对抗导纱部件22相对纱线存放辊21旋转的阻力力矩。在该阻力力矩的 作用下,导纱部件22追踪纱线存放辊21的旋转而旋转,其结果是二者可一体旋转。另一方 面,在向导纱部件22施加克服该阻力力矩的力的情况下,导纱部件22相对纱线存放辊21 相对地旋转。 上述锭翼38构成为适当地向上述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21a弯曲进而能够与细 纱10卡合(钩挂细纱10)的形状。在没有将纱线巻在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下,如果锭 翼38与纱线存放辊21 —体旋转,则该锭翼38与细纱10卡合。与该旋转的锭翼38卡合的 细纱10被该锭翼38悬摆进而向旋转的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引导、巻绕。
以下对巻在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的情况进行说明。即,从基端侧向外周面 21a引导通过上游侧导轨23的细纱IO,在圆筒部21c上被巻绕多回。接着,从外周面21a 的顶端侧引出的细纱10在通过锭翼38之后,通过下游侧导轨26而被送至下游。
如图4所示,在将细纱10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下,如果施加向下游侧牵拉 与锭翼38卡合的细纱10的力,则向锭翼38施加用于从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部解舒细纱 10的使导纱部件22旋转的力。因而,纱线存放装置12的下游侧的纱线张力(纱线存放装 置12与巻绕装置13之间的纱线张力)是能够克服上述阻力力矩的大小,则导纱部件22与 纱线存放辊21越能独立地旋转,从而细纱10缓慢地从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侧借助锭翼38 解舒。相反,在纱线存放装置12的下游侧的纱线张力不足以克服上述阻力力矩的情况 下,导纱部件22与纱线存放辊21 —体旋转。这种情况下,导纱部件22起到阻止细纱10从 旋转的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侧解舒的作用。 这样,纱线存放装置12能够利用在下游侧的纱线的张力提高时解舒纱线而在纱 线的张力降低(纱线将变得松弛)时阻止纱线的解舒的动作,来消除纱线的松弛且赋予适 当的张力。另外,导纱部件22还能够利用如上上述地吸收向纱线存放装置12与巻绕装置 13之间的细纱10施加的张力的变动的动作,来防止该张力的变动影响到从纺纱装置9到纱 线存放装置12之间的细纱10。能够利用以上构成的纱线存放装置12以更稳定的速度从纺 纱装置9引出细纱10。 此外,由于纱线存放辊21被以规定的速度驱动旋转,所以细纱10以规定速度巻到 该纱线存放辊21的基端侧。因而,在细纱10从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侧解舒的速度比巻到 基端侧的速度快的情况下,纱线存放量减少,在细纱10没有从顶端侧解舒的情况下,纱线 存放量缓慢地增加。 另外,如上所述纱线存放装置12具备解线杆28。如图4所示,该解线杆28被形成 为具有水平配置的细长部分(作用部28a)的近似L字型的部件。解线杆28的基部被摇动 轴28b支持,该解线杆28被构成为能够上述摇动轴28b为中心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 上下摇动。在解线杆28位于下降位置(第1位置、转移位置,例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解 线杆28被构成为不与细纱10的纱道接触。相反,在解线杆28位于上升位置(第2位置、 进入位置,例如图5所示的位置)时,上述作用部28a提升细纱10的纱道从而从锭翼38解开细纱IO。该解线杆28通过利用图略的弹簧部件加力而在通常时被保持在下降位置。由 于接头台车3具备的气动缸49摇动,解线杆28被提升臂47推动且移动至上升位置。
在以上的构成中,能够通过使解线杆28移动至上升位置来从解线部件22解开细 纱10。这样,从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侧解舒细纱10时的阻力(向导纱部件22施加的阻 力力矩)没有作用于纱线。其结果是,即使在纱线存放辊21的下游侧的纱线张力弱的情况 下,也能够从该纱线存放辊21解舒纱线。如果在纱线没有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下 使解线杆28上升,则能够阻止锭翼38与细纱10卡合,所以可控制成细纱10没有被巻绕至 纱线存放辊21上。 但是,为了稳定进行利用上述的纱线存放辊21的细纱10的运输(从纺纱装置9 的引出),必需经常维持在纱线存放辊21上巻一定量以上(即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细纱 IO的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来自纱线存放量传感器27的信号反馈控制吊臂71。 具体如下所述。 首先,向挂在导纱部件22上的纱线(纱线存放装置12与巻绕装置13之间的细纱 10)施加的张力,基本上由纱线存放辊21的送线速度(从纺纱装置9的纺出速度)及巻绕 装置13的巻绕速度决定。即,巻绕速度越比送线速度快,则向纱线施加的张力变得越大,从 而纱线被缓慢地从纱线存放辊21解舒。相反,巻绕速度越比送线速度慢,则向纱线施加的 张力变得越小,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的存放量缓慢地增加。由于纱线存放辊21的旋转 速度(纺出速度)通常为一定,所以挂在导纱部件22上的纱线的张力主要因巻绕装置13 的巻绕速度变化而变化。 在通常巻绕时,为了向细纱10赋予适当的巻绕张力,将巻筒72的旋转速度设定成 巻绕速度比纱线存放辊21的送线速度(纺纱装置9的纺出速度)快若干。因而,巻绕至纱 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被缓慢地解舒,从而纱线的存放量减少。 如果纱线存放量传感器27检测到纱线的存放量变得不到必要最低存放量,则该 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驱动图略的移动气缸(shiftcylinder)从而控制成使吊臂71向 图2的左侧转动,进而从巻筒72分离巻装45。这样,由于巻装45失去驱动力所以尽管继续 惯性旋转,但其巻绕速度缓慢地减少。因而,纱线存放辊21的纱线的存放量缓慢地增加。
但是,如果超过能够向圆筒部21c存放的量的细纱10被巻绕至纱线存放辊21上, 则该细纱10巻到纱线存放辊21的位置通过升至基端侧圆锥部21b而巻径极大地变动,从 而不能以正确的速度从纺纱装置9引出细纱10。因此,纱线存放装置12为利用纱线存放量 传感器27检测出细纱10的存放量已变成规定值以上。如果检测到细纱10的存放量成为 规定值以上,则上述单元控制器使吊臂71向图2的右侧转动,从而使巻装45与巻筒72接 触。这样,由于巻绕速度恢复,因此如上所述细纱10被从纱线存放辊21解舒。
这样,能够通过利用移动气缸使吊臂71摇动从而使巻装45相对巻筒72接触或离 间来调节巻绕装置13的巻绕速度。能够通过检测到纱线存放辊21的纱线存放量进行反馈 并同时进行巻绕装置13的巻绕速度的控制,来经常维持将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的细纱10 存放于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5 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的接头时的纱线处理方法进行 说明。其中,图10的曲线图中纵轴为从纺纱装置9的纱线的引出张力及纱线存放辊上的纱 线的存放量,图中标记成纱线张力和纱线存放量。另外,横轴为时间。进而,在图10的曲线图中,用实线表示的是纱线存放辊上的纱线的存放量(纱线存放量),用虚线表示的是从纺 纱装置的纱线的引出张力(纱线张力)。 首先,如果清纱器52在细纱10的巻绕中检测出纱线缺陷,则该清纱器52向单元 控制器发送纱线缺陷检出信号。如果接收到上述纱线缺陷检出信号,则上述单元控制器立 即用切断器(cutter)57切断细纱10,进而使牵引装置7或纺纱装置9等停止。此时,上述 切断位置的下游侧的纱线被巻绕装置13暂时巻绕至巻装45上。这样,巻到纱线存放辊21 上的细纱10也被巻绕至巻装45上,该纱线存放辊21上没有纱线。此外,含有上述纱线缺 陷的部分也被暂时巻绕至巻装45上。 另外,如果接收到上述纱线缺陷检出信号,则单元控制器切换成临时中断清纱器 52的纱线缺陷的监视。 接着,单元控制器向接头台车3输送控制信号使其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之前,使接 头动作开始。首先,单元控制器使吸嘴46转动至巻装45的表面附近(参照图5),使吸引流 发生同时利用巻绕装置13反向旋转巻装45。这样,从巻装45的外周面引出纱线端(下纱 线),被吸嘴46吸引捕捉。此外,此时能够通过从巻装45引出含有上述纱线缺陷的纱线进 而被吸嘴46吸住,来从巻装45除去含有上述纱线缺陷的纱线。 接着,在边使巻装45反向旋转边吸引下纱线的状态下,使吸嘴46向上方转动,进 而向接头器43引导该下纱线(参照图6)。如果下纱线被引导至接头器43,则使巻装45的 旋转停止。 另外,在上述吸嘴46的转动动作前后,单元控制器使吸管44转动至纺纱装置9的 下游侧附近(参照图5)。接着,单元控制器再次驱动纺纱装置9等从而重新开始纺纱单元, 同时在吸管44中吸引流发生从而捕捉纺纱装置9侧的纱线端(上纱线)(纱线捕捉工序)。 此时的纱线张力及纱线存放量用图10的曲线图的A时刻表示。如图IO所示,在该A时刻 只有在吸管44的吸引力的作用下吸引纱线,所以纱线张力低,另外纱线存放量为零。
接着,通过继续进行吸引并同时使吸管44向下方转动来一边从纺纱装置9引出细 纱10 —边向接头器43引导。此时,如图6所示,单元控制器向进入侧驱动气动缸49使解 线杆28移动至上升位置。由此,细纱10不会与旋转的锭翼38卡合,纱线端被引导至接头 器43。 使解线杆28上升的原因如下。S卩,吸管44的吸引力没有强到能够克服导纱部件 22的阻力力矩。因而,不能利用吸管44的吸引力从纱线存放辊21借助导纱部件22解舒细 纱IO。因此,假如在结束向接头器43引导纱线端之前开始向纱线存放辊21巻绕纱线,则吸 管44不能比其更大地牵拉上纱线,所以不能将上纱线引导至接头器43,从而接头失败。因 此,通过在结束向接头器43引导吸管44之前使解线杆28上升来防止细纱10开始向纱线 存放辊21巻绕。 图5及图6描绘了吸管44与吸嘴46同时进行转动动作,转动动作可以为之前,也 可以为之后。 如果上纱线向接头器43的引导结束,则进行使解线杆28快速地下降的控制。这 样,纺纱装置9与吸管44之间连接的细纱10与锭翼38卡合,细纱10开始巻到纱线存放辊 21上(图7的状态,导纱工序(纱线引导工序))。即,接头动作中虽然巻绕装置13的巻绕 停止,但在此期间,细纱10从纺纱装置9连续地被输出,所以如果细纱10处于该状态不变,
12则会发生纱线的松弛。因此,通过将细纱10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能够防止细纱10的松 弛。这样,纱线存放装置12起到接头时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作用。在图10的曲线图中 用B时刻表示该解线杆28下降的时刻。如图10所示,该时刻之后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 存放量增加,随之来自纺纱装置9的细纱10的引出张力增加(存放量增加工序)
但是,如上所述,直至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的细纱10为止 的期间,在纱线存放辊21与细纱10之间容易发生打滑,从而来自纺纱装置9的纱线的引出 张力不稳定。因而,可以说在直至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足够量(必要最低存放量)的纱 线为止的期间(图10的BC间),从纺纱装置9引出的细纱10为纱线质量的不稳定的部分。
如果是以往的纺纱机,则在利用吸管44向接头器43引导纱线端时,此后立即开始 接头器43的纱线端之间的接头。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在不稳定的纱 线部分,所以如果在该状态下进行接头,则该不稳定的纱线部分被巻绕至巻装45上。
因此,为了防止该不稳定的部分混入到巻装45中,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被如下 所述地构成。 首先,单元控制器即使在上纱线被吸管44引导至接头器43也不会立即开始接头, 而是利用纱线存放量传感器27监视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存放量来判断是否已达到必要 最低存放量。在纱线存放量不到必要最低存放量的情况下,通过使解线杆28处于下降状态 保持不变来巻绕细纱10。如果利用纱线存放量传感器27检测到纱线存放量成为必要最低 存放量以上(图10的C时刻),则单元控制器利用气动缸49使解线杆28移动至上升位置, 从而从锭翼38解开细纱IO(图9)。此外,如图10的C时刻以后的部分所示,在纱线存放量 成为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之后,来自纺纱装置9的细纱10的引出张力稳定而形成为大致一 定。 如果在纱线存放辊21旋转的状态下从锭翼38解开细纱IO,则由于阻止从纱线存 放辊21的顶端部解舒细纱10的阻力消失,所以变成即使在吸管44的弱的吸引力的作用 下,也可解舒细纱10。因而,在如图9所示的状态下,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被解舒从而被 吸管44吸住。这样,能够通过吸管44舍弃掉纱线存放辊21上的不稳定的纱线(纱线废弃 工序)。此外,在解线杆28的上升时,在该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部只发生与纱线存放辊21 旋转的量相当的细纱10的松弛,从而吸管44只吸住该松弛部分。另一方面,在纱线存放辊 21的基端侧,在纱线存放辊21的旋转的作用下,细纱10被重新巻绕。S卩,由于只以被吸管 44吸引的量重新巻绕细纱IO,所以如图10的CD间的部分所示,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存 放量被保持为大致一定。 因而,由于一边保持存放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的纱线的状态,一边从纺纱装置9 进行细纱10的引出,所以可以使重新巻到纱线存放辊21的基端侧的细纱10的质量稳定。 接着,由于从基端侧巻稳定的细纱10而相反在顶端侧解舒不稳定的细纱IO,所以纱线存放 辊21上的纱线依次置换成稳定质量的细纱10。 如果通过使解线杆28上升来开始不稳定的纱线的解舒,然后经过纱线存放辊21 上的细纱10全部置换成稳定质量的纱所必需的规定时间(换言之,从纱线存放辊21上全 部舍弃质量不稳定的细纱IO所必需的时间),则单元控制器利用接头器进行接头(图10的 D时刻)。这样能够不在接头结束后的细纱10中残留不稳定质量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从锭翼38解开细纱10来解舒该细纱IO,只要吸管44的吸引力足够强力到克服导纱部件22的阻力力矩,则即使不从锭翼38解开细纱10,也能够从 纱线存放辊21解舒细纱10。不过,如果经常发生克服导纱部件22的阻力力矩的吸引力,则 能量的损失大。考虑到以上的点,只有在从纱线存放辊21解舒细纱10时(在上述实施方 式中是只有在使解线杆28移动至上升位置期间),也可构成为通过使在吸管44中发生的吸 引力临时地增大从而用该吸管44吸引细纱10来废弃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如果利 用该构成,则能够省略解线杆28及气动缸49等。 此外,在利用接头器43的接头动作中,由于利用该接头器43来夹紧纱线端,所以 没有利用吸管44进行吸引。因此,如果为已使解线杆28上升的状态,则由于从纱线存放辊 21的顶端侧解舒的细纱10而发生松弛。为了防止该情况,在接头器43的动作中使解线杆 下降(图10的D时刻)。这样,由于锭翼38与细纱10卡合,所以细纱10不从纱线存放辊 21的顶端侧解舒,则如图10所示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存放量缓慢地增加。
如果接头结束,则单元控制器重新开始利用巻绕装置13的细纱10的巻绕。图10 的E时刻对应接头结束的时刻。在该时刻以后,由于利用巻绕装置13向细纱10施加纱线 张力,所以细纱10被从纱线存放辊21解舒,从而存放量缓慢地减少。 在此之后,单元控制器基于纱线存放辊21的检测结果来进行上述说明的纱线存 放量的反馈控制。例如,在纱线存放辊21上的存放量变得不到必要最低存放量的情况下 (图10的F时刻),驱动图略的移动气缸从巻筒72离间巻装45,从而使纱线存放量恢复。 在纱线存放量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图10的G时刻),驱动图略的移动气缸使巻装45 与巻筒72接触,从而减少纱线存放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如果在纱线存放辊21的纱线的存放量成为必要最低 存放量以上(成为图10的C时刻以后),则单元控制器切换成利用清纱器52进行纱线缺
陷的监视的模式。即,如图io所示,由于在c时刻以后纱线张力稳定,所以能够利用清纱
器52进行正确的纱线缺陷的检测。从图10的A时刻到C时刻为止,通过清纱器52的细纱 IO(质量不稳定的纱线)成为利用吸管44吸住并舍弃,所以不需进行纱线缺陷的监视。另 一方面,在C时刻以后通过清纱器52的细纱10在接头中被存放于纱线存放装置12中且最 终被巻绕至巻装上,所以优选进行纱线缺陷的监视。由于如上所述的原因,在纱线存放辊21 上的细纱10的存放量成为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之后(C时刻以后)重新开始纱线缺陷的监 视。 在以往的纺纱机中,由于不能舍弃纱线存放辊21上的不稳定质量的纱线而不得 不巻绕至巻装上,所以还进行了该不稳定的纱线的缺陷的监视。在此,由于纱线质量不稳定 的纱线被以较低的张力从纺纱装置9引出,所以通过清纱器52时的纱线张力也低。这样, 由于清纱器52监视的纱线的表观的粗细变粗而频发纱线缺陷的检测动作,为了防止该情 况而不得不从通常时开始变更纱线缺陷检测的条件设定。基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 能够舍弃质量不稳定的纱线,所以对于该不稳定的纱线而言不需监视缺陷。因而,也可省略 为了不稳定的纱线用而特别地缓和纱线缺陷检测条件的控制,所以能够简化控制。
补充说明之所以能够如上所述地在接头时舍弃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这是因 为作为解线部件的解线杆28被配置于导纱部件22的下游侧。过去,在具备可相对纱线存放 辊21相对旋转的导纱部件22的纺纱机中,采用的是通过将上游侧导轨23构成为可前后进 退且使该上游侧导轨23在前进位置上移动,来将细纱10控制成不与锭翼38卡合的构成。
如果为该构成,只要在完全没有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纱线的状态下,即可控制 是否将细纱10挂在导纱部件22上,但一旦开始在纱线存放辊21上巻纱线,则不能从锭翼 38解开细纱10。因而,如果是在导纱部件22的上游侧设置解线部件的构成,则在接头时不 能利用吸管44的吸引舍弃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不稳定的纱线。这样,本实施方式通过 在导纱部件22的下游侧设置解线杆28,从而舍弃纱线存放辊21上的不稳定的纱线成为可 能。 如以上所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进行的纱线处理方法包括纱线捕捉工 序、导纱工序、存放量增加工序和纱线废弃工序。在纱线捕捉工序中,在开始将从纺纱装置9 输出的细纱10巻到纱线存放辊21时,吸管44通过吸引来捕捉该细纱10。在导纱工序中, 通过使与上述纺纱装置9和吸管44相连的细纱10相对于与纱线存放辊21 —体旋转的导 纱部件22卡合,来向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引导该细纱IO。在存放量增加工序中,通过向 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巻绕细纱10来从纺纱装置9引出细纱IO,并同时增加在纱线存放 辊21上存放的细纱10的存放量。在纱线废弃工序中,在存放量成为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 之后,将该存放量保持为上述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并同时废弃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的 细纱10。接着,在上述纱线废弃工序之后移至接头动作。 这样,能够通过将一定量以上的细纱10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使引出张力稳定, 从而能够从纺纱装置9稳定引出细纱10。在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的量不充分时,有时不 能从纺纱装置9稳定且引出细纱10而且纱线的质量变得不稳定,如果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纱 线处理方法,则也可适当地应对如上所述的不稳定的纱线的发生。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 够在将细纱10的质量不稳定的部分临时巻绕至纱线存放辊21上并保证为必要最低存放量 以上的存放量之后,一边巻绕质量稳定的细纱IO—边废弃上述不稳定的部分。这样,在移 至接头动作时,能够形成只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稳定的细纱10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处理方法中,在纱线废弃工序中,通过从导纱部件22解开细 纱IO,在吸管44上吸引废除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的纱。这样,能够利用从导纱部件22 解开纱线的简单的操作,来利用吸管44吸引废除细纱10。 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处理方法中,如果由于巻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的与该导纱部 件22卡合的细纱10而张力稳定,则导纱部件22从纱线存放辊21上解舒该细纱10。在上 述纱线废弃工序中,通过增大吸管44的吸引力使该吸管44与导纱部件22之间的细纱10 的张力增大,从而吸引废除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的细纱10。这样,由于可利用该吸管44 吸引废除与增大吸管44的吸引力相当的细纱IO,所以不需具备用于细纱10的废弃的特别 的可动部件等,从而可削减成本。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备纺纱装置9、巻绕装置13、纱线存放辊21、导纱部件22 和作为纱线废弃部的解线杆28。纺纱装置9向纤维束8加捻从而生成细纱10。巻绕装置 13巻绕从纺纱装置9输出的细纱10从而形成巻装45。纱线存放辊21通过在外周面巻绕 细纱10并且旋转,来一边向该细纱10赋予张力一边从纺纱装置9引出。导纱部件22能够 与细纱10卡合,通过在与该细纱10卡合的状态下与纱线存放辊21 —体旋转,来阻止细纱 10从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解舒。解线杆28被配置于导纱部件22的纱线输送方向下游 侧,被构成为能够在不与细纱10接触的下降位置和与细纱10接触的上升位置之间移动。接 着,该解线杆28被构成为在解线杆28位于上述上升位置时从解线部件22解开细纱10。
这样,能够通过将一定量以上的细纱10巻到纱线存放辊21,使引出张力稳定,从 而能够从纺纱装置9稳定引出细纱10。在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的量不充分时,有时不能 从纺纱装置9稳定引出细纱10而且纱线的质量变得不稳定,如果为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则 也可适当地应对如上所述的不稳定的纱线的发生。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将细纱10 的质量不稳定的部分临时巻绕至纱线存放辊21上之后, 一边巻绕质量稳定的纱线一边废 弃上述不稳定的部分。这样,在移至接头动作时,能够形成只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稳定 的细纱10的状态。因而,能够防止向巻装45中混入纱线的不稳定的部分,所以能够制作质 量好的巻装45。另外,还能够利用使解线杆28移动之类的简单的构成,从解线部件22解开 细纱IO,从而从纱线存放辊21解舒该不稳定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备借助提升臂47驱动解线杆28的气动缸49。气动缸 49在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不到必要最低存放量的情况下,使解线杆28成为下降 位置。气动缸49在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IO成为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之后,使解线 杆28成为上升位置。 S卩,如果在没有足够量的纱线巻绕至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下开始从该纱线存 放辊21解舒细纱IO,则纱线的质量不稳定的部分被连续不断地巻绕至纱线存放辊21上, 所以不能在纱线存放辊21上存放稳定的质量的纱线。基于该点,如果利用本发明的构成, 则可在将纱充分地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从而成为从纺纱装置9稳定引出细纱10的状态之 后,解舒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因而,在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的不稳定的部分 被依次置换成质量稳定的部分从而全部解舒上述不稳定的部分之后,只有从纺纱装置9稳 定引出的细纱10成为巻绕至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备监视细纱10的纱线缺陷的有无的清纱器52。接着,清 纱器52在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不到必要最低存放量的情况下中断纱线缺陷的 监视。清纱器52在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成为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之后重新开 始纱线缺陷的监视。 S卩,如果在没有足够量的纱线巻绕至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下开始纱线缺陷的 监视,则由于纱线张力不稳定而不能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从基于该点,如果利用本发明的 构成,则在纱线存放辊21上的纱线的量不充分的情况下,能够中断纱线缺陷的监视,在将 纱充分地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并从纺纱装置9稳定引出细纱10的状态之后,重新开始纱 线缺陷的监视。因而,在解舒上述不稳定的部分之后,形成为只有已被正常地判断纱线缺陷 的有无的纱被巻绕至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另外,由于只要只从纱线张力稳定的时刻开 始进行纱线缺陷的监视即可,所以不需在纱线质量不稳定时为此而变更纱线缺陷检测的设 定,从而可简化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气动缸49在使解线杆28成为上升位置后经过规定 时间之后,使该解线杆28回到下降位置。这样,能够在从纱线存放辊21上完全解舒细纱10 的不稳定的部分之后,中止细纱10的解舒,只将从纺纱装置9稳定且引出的细纱IO存放于 纱线存放辊21上。 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具备接头器43和能够利用吸引流捕捉来自纺纱装置9的 细纱10并向接头器43引导的吸管44。气动缸49在细纱10被吸管44引导至接头器43且 巻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成为必要最低存放量以上之后而在开始利用接头器43进行接头之前,使解线杆28成为上升位置。 这样,能够在直至已从纺纱装置9稳定引出细纱10的状态为止在纱线存放辊21 上巻绕细纱10之后且在进行接头之前,从纱线存放辊21上解舒细纱10。能够通过吸管44 吸住该已被解舒的细纱10来废弃细纱10的不稳定的部分。因而,在解舒上述不稳定的部 分并废弃之后,形成只有已从纺纱装置9稳定且引出的细纱10被巻绕至纱线存放辊21上 的状态,所以能够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接头来防止不稳定的细纱10从纱线存放辊21上向 巻装45中混入。 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和接头台车3。纺纱单元2具备纺纱 装置9、巻绕装置13、纱线存放辊21、导纱部件22及解线杆28。接头台车3被构成为能够 在多个纺纱单元2间行进,具备气动缸49。这样,由于不需将气动缸49设置于多个纺纱单 元2的每个上,所以可削减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构成也可例如如下所述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纱线缺陷检测时的接头动作时的纱线处理方法进行了说 明,但本发明的纱线处理方法不限于接头时,能够在开始向纱线存放辊21巻纱时使用。例 如,即使在巻装45成为满管从而交换筒管48的落纱动作时,也可利用本发明的纱线处理方 法从纱线存放辊21上废弃不稳定的纱线。 作为解线部件的解线杆28构成为以轴为中心摇动,但不限于此,也可为例如通过 前后地进行平行移动而从导纱部件22解开纱的构成。 另外,也可代替设置专用的部件作为解线部件的构成而例如成为可进退地构成下
游侧导轨26并通过使该下游侧导轨26前进来从导纱部件22解开纱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解线杆28的机构,在接头台车3上设置了提升臂47
及气动缸49,但例如也可为各纺纱单元2分别具备用于驱动解线杆28的构成。另外,也可
代替气动缸49而成为例如利用齿条齿轮机构或凸轮机构等适当的构成来使解线杆28移动
的构成。 也可代替利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的构成而各纺纱单元2分别具备用于接头的构 成。 向导纱部件22与纱线存放辊21之间施加转矩的方法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磁机构, 例如可为摩擦力,也可为电磁机构。 另外,导纱部件22与纱线存放辊21也可不相对旋转,例如像特开2004-124333号 公报所公开的去松弛装置那样,可使在去松弛辊上形成的缺口部发挥作为导纱部的功能。
1权利要求
一种纱线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线引导工序,其向纱线存放辊的外周面引导从纺纱装置输出的细纱;存放量增加工序,其通过向所述纱线存放辊的外周面卷绕所述细纱来从所述纺纱装置引出所述细纱并同时使在该纱线存放辊上存放的所述细纱的存放量增加;纱线废弃工序,其在所述存放量增加工序之后并移至下一处理动作之前废弃在所述纱线存放辊上存放的所述细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存放量检测工序,其检测所述细纱在所述纱线存放辊上的存放量, 在所述存放量检测工序中检测出所述存放量为规定量以上之后,在所述纱线废弃工序中,将该存放量保持在所述规定量以上并同时废弃在所述纱线存放辊上存放的所述细纱。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纱线引导工序中,利用吸引流捕捉所述细纱的纱线捕捉部向所述纱线存放辊的 外周面引导所述细纱。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纱线废弃工序中利用所述纱线捕捉部废弃所述细纱。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纱线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纱线处理废弃工序之后,还包括从所述纱线存放辊解舒的细纱与巻绕所述细纱的巻装的细纱进行接头的接头工序。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头工序之后还包括向巻装巻绕所述细纱的巻绕工序。
7. —种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纺纱装置,其对纤维束加捻从而生成细纱;巻绕装置,其巻绕从所述纺纱装置输出的所述细纱从而形成巻装; 纱线存放辊,其通过将所述细纱于外周面巻绕并进行旋转,从而一边对该细纱赋予张 力一边将该细纱从所述纺纱装置引出;存放纱线废弃部,其废弃巻绕于所述纱线存放辊上的所述细纱。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巻绕于所述纱线存放辊上的所述细纱的存放量的存积量检测部, 在所述存放量检测部检测出已存放规定量以上的细纱之后,所述存放纱线废弃部将所 述存放量保持在所述规定量以上并同时废弃在所述纱线存放辊上存放的所述细纱。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纱线废弃部利用吸引流捕捉所述细纱并向所述纱线存放辊引导。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接头装置,其将从所述纱线存放辊解舒的所述细纱与利用所述巻绕装置形成的巻装的 细纱进行接头,控制部,其控制成在所述存放废弃部废弃所述细纱之前所述接头装置进行所述接头。
11. 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监视所述细纱有无纱线缺陷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所述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在所述存放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存放量不到规定量的情况下中断所述纱线缺陷的监视,所述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在所述存放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存放量为所述规定量以上之后 重新开始所述纱线缺陷的监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其具备纺纱装置、卷绕装置、纱线存放辊、导纱部件和解线杆。纱线存放辊通过将纱卷到外周面并旋转来向该纱赋予张力并同时从纺纱装置引出。导纱部件通过在与纱卡合的状态下与纱线存放辊一起旋转来阻止纱被从纱线存放辊的外周面解舒。解线杆被配置于导纱部件的纱线输送方向下游侧,能够在不与纱接触的下降位置和与纱接触的上升位置之间移动。在解线杆位于上升位置时,该解线杆从导纱部件解开纱。
文档编号B65H51/22GK101792076SQ200910261150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4日
发明者冈正毅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