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596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层叠好的多个光学片合而为一后夹住其正反面来进行把持、移 送的把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于对液晶显示元件进行照明的面状发光装置中,对具有聚光功能的棱镜片和 使射出后光均勻扩散的扩散片分别组装有至少一个以上。棱镜片和扩散片这样的光学片以 分别被贴合于搬运用片材的状态,通过只将光学片冲裁成规定形状而制成得到。用手将冲 裁好的光学片一片片取出,组装于面状发光装置中。当自动化进行取出冲裁好的光学片的 工序时,采用吸住光学片的表面来一片片取出光学片的工序的方法。在日本专利特开2007-15601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以层叠的状态将多个光学 片裁切成规定形状、并对多个光学片以层叠的状态进行操作的方法。根据日本专利特开 2007-156014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以前需要有与所需组装在面状发光装置中的光学片的 个数相对应光学片的裁切工序,但上述方法则相对于各面状发光装置以一个工序一个工序 地完成,因此效率高,此外,由于以层叠的状态对多个光学片进行操作,因此,具有能使在光 学片彼此之间进入碎屑(日文r )的可能性低、且能期待产品的成品率提高等效果。当将层叠好的片材合而为一后进行操作时,用手很难使片材彼此不偏移地对片材 进行操作,且可能会施加比所能承受的负载大的负载从而损伤片材。此外,在自动化地吸住 片材表面的方法中,只能对位于最上面的片材进行操作,影响了以层叠的状态进行操作的 有利性。为了以层叠的状态对多个光学片进行处理,在上述日本专利特开2007-156014号 公报所公开的方法中,将光学片的层叠体的周缘接合。作为不进行接合地将层叠好的片材合而为一进行操作的装置,为了防止片材彼此 偏移,采用对层叠好的片材进行把持的装置。对无法特别用力按压把持的片材进行操作的 装置公开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3-20135号公报中。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20135号公报 所公开的装置中,利用夹持板以较小的力按压层叠有多个片材的片材体,并且为了利用当 回旋移动夹持板时所产生的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来防止片材彼此偏移,使夹持板倾斜。在日本专利特开2007-156014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中,为了将层叠好的光学片合 而为一进行操作,需要如上所述将光学片的层叠体的周缘接合。在上述接合好的区域(以 下称为“接合区域”)中,在光学片上会出现歪斜从而影响光学片层叠体的平坦性,尤其在接 合区域附近,会无法得到所要求的光学特性。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20135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中,能防止层叠好的片材彼此 偏移,此外,能控制对片材的负载,但作为日本专利特开2003-20135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 的操作对象的片材体是X射线胶片这样的表面为平面状的片材层叠而成的片材体。在日本 专利特开2003-20135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并未设想过对包括形成有棱镜脊(日文
U夂A山)的棱镜片和隔着棱镜脊而被层叠于上述棱镜片的其他的光学片的光学片层叠 体进行操作的情况,例如未设想过对将第一扩散片、第一棱镜片、第二棱镜片和第二扩散片这四个片材以上述顺序层叠而成的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操作的情况。当如上所述对在棱镜片 上层叠有其他光学片的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把持的情况下,利用把持压力会使棱镜脊切入到 其他的光学片内从而使其他的光学片受到损伤。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20135号公报所公 开的技术中,没有求出能不损伤光学片地进行把持的把持压力。此外,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20135号公报中,也公开了一种不对片材体进行把 持、只是将对片材体予以支承的支承板倾斜来进行操作的方法,但若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光 学片层叠体上,则当光学片上出现翘曲时,便无法在不使光学片彼此产生偏移的情况下进 行移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持装置,该把持装置能在不对光学片造成损伤、且 不通过接合等将光学片彼此一体化的情况下将层叠有多个光学片的光学片层叠体合而为 一进行把持。本发明的把持装置将光学片层叠体从厚度方向两侧进行把持,其中,上述光学片 层叠体包括第一光学片,该第一光学片形成有朝厚度方向一方侧突出的突起部;以及第 二光学片,该第二光学片隔着形成于第一光学片的突起部被层叠于第一光学片的厚度方向 一方侧的表面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把持构件,这一对把持构件被设置成可在预先确定的位移方向上彼此接近和 背离地移位,且对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把持;以及支承部,该支承部将一对把持构件支承成可在位移方向上彼此接近和背离地移 位,各把持构件的与光学片层叠体抵接的抵接表面部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日本工业规 格K6253 2006所规定的肖氏硬度为A50以下。根据本发明,在第一光学片的厚度方向一方侧的表面部隔着突起部层叠有第二光 学片的光学片层叠体从厚度方向两侧被利用支承部在位移方向上彼此接近和背离地移位 的一对把持构件把持。藉此,能在不通过接合等将构成光学片层叠体的光学片彼此一体化 的情况下对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把持。此外,各把持构件的与光学片层叠体抵接的抵接表面 部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日本工业规格K6253 :2006所规定的肖氏硬度为A50以下。藉此,能 防止由把持构件对光学片层叠体的与把持构件抵接的表面部、即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部造 成损伤。此外,由于能防止一对把持构件在对光学片层叠体把持时的把持压力集中施加至 形成于第一光学片的突起部上,因此,能防止由第一光学片的突起部对第二光学片的厚度 方向另一方侧的表面部产生损伤,此外,能防止突起部变形。因此,能在不损伤构成光学片 层叠体的各光学片的情况下将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把持。此外,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各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部由丁腈橡胶构成,且 日本工业规格K6253 :2006所规定的肖氏硬度为A30以上、A50以下。根据本发明,各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部由丁腈橡胶构成,且日本工业规格K6253 2006所规定的肖氏硬度为A30以上、A50以下。藉此,不仅能防止构成光学片层叠体的各光 学片的损伤,还能防止光学片向把持构件的黏附和把持构件向光学片的转印。因此,能进一 步稳定地进行光学片层叠体的把持动作。
此外,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用各把持构件对光学片层叠体的表面部进行把 持的把持压力为lN/cm2以上、3N/cm2以下。根据本发明,光学片层叠体是以lN/cm2以上、3N/cm2以下的把持压力被把持构件 把持的。藉此,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由把持构件对光学片层叠体的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部 造成损伤。此外,当在将光学片层叠体把持后进行移送的情况下,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构成 光学片层叠体的光学片彼此的偏移,从而能进一步稳定地移送光学片层叠体。此外,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各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部的表面的面积形成为 上述把持构件所抵接的光学片层叠体的表面部的表面的全部面积的5%以上、不足50%。根据本发明,各把持构件的对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把持的部分、即抵接表面部的表 面的面积形成为上述把持构件所抵接的光学片层叠体的表面部的表面的全部面积的5%以 上、不足50%。藉此,能将由各把持构件对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把持时的把持面积、即各把持 构件相对于光学片层叠体的把持面积控制为光学片层叠体的与把持构件抵接侧的表面部 的表面的全部面积的5%以上、不足50%。藉此,当利用把持构件对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把持 时,能防止构成光学片层叠体的光学片彼此偏移。例如,当在将光学片层叠体用搬运用片材 搬运并以从搬运用片材的折返部分朝把持装置侧突出的状态供应至把持装置从而用把持 装置进行把持的情况下,由于在不将光学片层叠体向把持装置侧的突出量控制为光学片层 叠体的与把持构件抵接侧的表面部的表面的全部面积的50%以上就能在把持装置中进行 把持,因此,能防止因重力影响而使光学片彼此偏移。此外,当用把持装置对光学片层叠体 进行把持以在工序间运送时,能容易进行向下一工序的装置的交接。此外,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一对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部关于与位移方向垂 直的一个假想平面对称形成。根据本发明,由于一对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部关于与位移方向垂直的一个假想平 面对称形成,因此,能对光学片层叠体的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部均勻地施加用把持构件进 行把持的把持压力。藉此,由于能防止对光学片层叠体局部施加把持压力,因此,能防止光 学片层叠体的变形和弯曲。此外,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各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部的外周缘部形成为曲 面状。根据本发明,各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部的外周缘部形成为曲面状。藉此,由于在利 用把持构件对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把持时,光学片层叠体和构成光学片层叠体的各光学片会 沿把持构件的曲面状的外周缘部变形成曲面状,因此,能防止对光学片造成折痕这样的损 伤。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以及优点应该能根据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中得到进一步明确。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将光学片层叠体分解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的把持动作的图。图4A是用于说明由棱镜脊对光学片背面造成损伤的机构的图。
图4B是用于说明由棱镜脊对光学片背面造成损伤的机构的图。图5A是用于说明把持构件的配置的图。图5B是用于说明把持构件的配置的图。图6是表示搬运侧按压机构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供应侧按压机构的侧视图。图8A是用于说明把持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图。图8B是用于说明把持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1的侧视图。把持装置1包括一对把 持构件、即第一把持构件11和第二把持构件12 ;以及对一对把持构件11、12予以支承的支 承部13。把持装置1是对光学片层叠体20进行把持的光学片层叠体把持装置。把持装置 1从厚度方向两侧对光学片层叠体20进行把持。光学片层叠体20是将多个光学片21 24在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一对把持构件11、12被设置成可在预先确定的位移方向Z上彼此接近和背离地 移位。光学片层叠体20以其厚度方向与位移方向Z平行的形态被一对把持构件11、12把 持。在光学片层叠体20被一对把持构件11、12把持的状态下,第一把持构件11从相对于 光学片层叠体20的位移方向Z的一方Zl侧与光学片层叠体20的厚度方向一方侧的表面 部(以下称为“一方侧抵接表面部”)20a抵接,第二把持构件12从相对于光学片层叠体20 的位移方向Z的另一方Z2侧与光学片层叠体20的厚度方向另一方侧的表面部(以下称为 “另一方侧抵接表面部”)20b抵接。以下,也有将光学片层叠体的一方侧抵接表面部和另一 方侧抵接表面部合起来并称“抵接表面部”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移方向Z的另一方 Z2与铅垂方向一致,位移方向Z的一方Zl与铅垂方向的相反方向一致。第一把持构件11、第二把持构件12的与光学片层叠体20抵接的表面部、即抵接 表面部11a、12a均由弹性材料构成,日本工业规格(简称JIS)K6253 :2006所规定的肖氏硬 度(日文〒-口 > 一夕硬 )(以下仅称为“肖氏硬度”)为Α50以下。具体而言,第一把 持构件11、第二把持构件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均由丁腈橡胶构成,肖氏硬度为A30以 上、A5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把持构件11、第二把持构件12其包括抵接表面部lla、12a 的整体均是由相同材料一体形成的。也就是说,第一把持构件11、第二把持构件12均为整 体由弹性材料构成、具体而言是由丁腈橡胶构成,其与光学片层叠体20抵接的表面部、即 抵接表面部11a、12a的肖氏硬度为A50以下、更详细而言为A30以上、A50以下。肖氏硬度是按如下所述测定的。将试验片放置在平坦的铁板上,将硬度计(日文〒^ 口 ^ 一夕)的加压板维持成 与试验片的表面平行,同时将硬度计的探针的轴保持成相对于试验片的表面呈直角,在上 述加压板与试验片的表面接触为止轻轻地按压着。此时,增加砝码以使包括硬度计在内的 质量为1kg。试验片的尺寸设为纵30mm、横30mm,当厚度为Imm的片材、橡胶材料时将橡胶 片材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六个制成试验片。探针的前端位于离试验片的端部12mm以上的位置,读取硬度计所表示的刻度。硬度计采用A型硬度计。各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为平面状,各把持构件11、12用抵接表 面部11a、12a整体来对光学片层叠体20进行把持。因此,各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 llaU2a的表面的面积为用上述把持构件11、12进行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把持的把持面积。 各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1a、12a的表面的面积可根据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 面部20a、20b的表面的面积加以选择。具体而言,各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 的表面的面积、即用各把持构件11、12进行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把持的把持面积被选择成光 学片层叠体20的与把持构件11、12抵接侧的表面部、即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部 面积的不足50%、更详细而言为5%以上、不足5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各把持构件 11、12进行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把持的把持面积为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 的表面的全部面积的不足50%、更详细而言为5%以上、不足50%。第一把持构件11的抵接表面部Ila与第二把持构件12的抵接表面部12a是关于 垂直于位移方向Z的一个假想平面对称形成的、即是关于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平行 的一个假想平面对称形成,其中,第一方向X垂直于位移方向Z,第二方向Y垂直于位移方向 Z及第一方向X。更详细而言,第一把持构件11、第二把持构件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的 各尺寸彼此相同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把持构件11、第二把持构件12均是沿与位 移方向Z垂直的一个方向、即第一方向X延伸的带状的板状形状,与位移方向Z平行的厚度 方向上的一个表面部为抵接表面部11a、12a。各把持构件11、12的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以下称为“宽度方向尺寸”)W1、W2可 根据把持对象的光学片层叠体20的宽度方向尺寸W3加以选择。具体而言,各把持构件11、 12的宽度方向尺寸Wl、W2选定为把持对象的光学片层叠体20的宽度方向尺寸W3的不足 50%、更具体而言选定为5%以上、不足50%。支承部13将一对把持构件11、12支承成可在位移方向Z上彼此接近和背离地移 位。支承部13包括第一支承部14,该第一支承部14对第一把持构件11予以支承;第二 支承部15,该第二支承部15对第二把持构件12予以支承;以及连结部16,该连结部16将 第一支承部14和第二支承部15连结。第一支承部14、第二支承部15形成为大致平板状。 第一把持构件11被设于第一支承部14的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部中的面向第二支承部15 的表面部。第二把持构件12被设于第二支承部15的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部中的面向第一 支承部14的表面部。第一支承部14、第二支承部15包括连结部分,该连结部分与连结部16连接,且 形成为相同的厚度尺寸;支承部分,该支承部分以厚度比连结部分小的尺寸形成为相同的 厚度尺寸,且在表面部设有把持构件11、12 ;以及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夹在连结部分与支 承部分之间,且从连结部分侧越朝向支承部分侧、厚度尺寸形成得越小。第一支承部14、第 二支承部15的与设有把持构件11、12侧相反侧的表面部形成为平面状、设有把持构件11、 12侧的表面部形成为台阶状、更详细而言形成为中间部形成斜面状的台阶状。第一支承部14、第二支承部15被连结部16以可在位移方向Z上接近和背离地移 位的方式连结。通过利用连结部16使第一支承部14、第二支承部15在位移方向Z上接近 或背离地移位,从而使一对把持构件11、12在位移方向Z上接近或背离地位移。支承部13 被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
用各把持构件11、12进行向光学片层叠体20的表面部20a、20b的把持的把持压 力为lN/cm2以上、3N/cm2以下。用各把持构件11、12进行把持的把持压力不限定于上述范 围,但较为理想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为lN/cm2以上、3N/cm2以下。用各把持构件11、12 进行把持的把持压力经由支承部13被控制部控制。光学片层叠体2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层叠有四个光学片21 24、即第一扩散片
21、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和第二扩散片24的四层结构。四个光学片21 24在被 把持装置1把持的状态下以第一扩散片21、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第二扩散片24 的顺序从位移方向Z的一方Zl侧朝向另一方Z2侧层叠。即、第一扩散片21、第一棱镜片
22、第二棱镜片23和第二扩散片24被沿以上顺序从铅垂上方朝向下方配置。第一扩散片 21的厚度方向一方Zl侧的表面部构成光学片层叠体20的厚度方向一方Zl侧的表面部、即 一方侧抵接表面部20a,第二扩散片24的厚度方向另一方Z2侧的表面部构成光学片层叠体 20的厚度方向另一方Z2侧的表面部、即另一方侧抵接表面部20b。光学片的种类、层叠顺序和层叠个数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扩散片 24而为第一扩散片21、第一棱镜片22和第二棱镜片23的三层结构,且第二棱镜片23构成 为具有光扩散功能。此外,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棱镜片23而层叠有第一扩散片21、第一棱镜 片22和第二扩散片24的三层结构。图2是将光学片层叠体20分解表示的分解立体图。第一扩散片21和第二扩散 片24分别是在片状的底座基材21b、24b的单侧表面、具体而言在作为厚度方向一方的位移 方向一方Zl侧的表面上形成扩散层21a、24a而制成,上述第一扩散片21和第二扩散片24 是具有规定的光扩散功能的扩散片。在图1、图2中,对扩散层21a、24a标注阴影来加以表 示。底座基材21b、24b采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膜,作为树脂膜的材料,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脂(简称PET)和聚碳酸酯(PC)。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层21a、24a由粘接固定于底座基 材21b、24b的颗粒(日文e — < )构成,上述颗粒具有对光进行扩散的功能。颗粒例如采 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粒子。扩散层21a、24a不限定于此,只要具有对光进行扩散的功能即 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扩散片21、第二扩散片24是底座基材21b、24b为由PET构成的 PET膜的扩散片。第一棱镜片22和第二棱镜片23是在片状的底座基材22b、23b的单侧表面、具体 而言在作为厚度方向一方的位移方向一方Zl侧的表面形成棱镜层22a、23a而制成,具有向 正面方向、即向作为铅垂上方的位移方向Z的一方Zl的聚光功能。棱镜层22a、23a是包括 朝厚度方向一方侧突出的多个棱镜25、26而构成的。各棱镜25、26相当于突起部,朝光学 片层叠体20的厚度方向一方侧突出。在各棱镜25、26上形成有平面状的两个射出面。两 个射出面是从与底座基材22b、23b的单侧表面垂直的面开始倾斜的平面,以越远离底座基 材22b、23b的单侧表面、与底座基材22b、23b的单侧表面平行的截面积越小的形态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棱镜片22的棱镜25是将配置于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面上 的三角形沿第一方向X延长的三棱柱状,两个射出面的各尺寸彼此相同地形成,其中,上述 第一方向X是垂直于与光学片层叠体20的厚度方向平行的位移方向Z的方向。此外,第二 棱镜片23的棱镜26是将配置于与第二方向Y垂直的面上的三角形沿第二方向Y延长的三 棱柱状,两个射出面的各尺寸彼此相同地形成,其中,上述第二方向Y是垂直于与光学片层 叠体20的厚度方向平行的位移方向Z且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第一棱镜片22和第二棱镜片23以其棱镜25、26的方向、即构成棱镜25、26的三棱柱的顶部的方向彼此大致正交
的方向层叠。底座基材22b、23b与第一扩散片21和第二扩散片24 —样,采用具有透光性的树 脂膜,作为树脂膜的材料,优选PET。构成棱镜层22a、23a的材料也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优 选聚甲基丙烯酸甲脂(简称PMMA)树脂。作为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的制造方法, 可采用将棱镜层22a、23a的凹凸形状用转印筒形成在底座基材22b、23b上的方法等。在本 实施方式中,第一棱镜片22和第二棱镜片23是底座基材22b、23b为由PET构成的PET膜、 且棱镜层22a、23a是由PMMA构成的棱镜片。在光学片层叠体20中,第一扩散片21隔着形成于第一棱镜片22的棱镜25而层 叠在第一棱镜片22的厚度方向一方侧的表面部,第一棱镜片22隔着形成于第二棱镜片23 的棱镜26而层叠在第二棱镜片23的厚度方向一方侧的表面部。因此,第一扩散片21相当 于第二光学片,第一棱镜片22相当于第一光学片和第二光学片,第二棱镜片23相当于第一 光学片。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1的把持动作的图。上述光学片 层叠体20是通过将能冲裁出多个光学片层叠体20的尺寸的光学片21 24层叠并冲裁成 规定的形状而制成的。层叠好的光学片21 24、即光学片层叠体20在以层叠原来的状态 冲裁成规定的形状之后,保持固定于搬运用片材31的状态被搬运至光学片层叠体20的供 应位置、即把持装置1的位置。光学片层叠体20向搬运用片材31的固定可通过例如搬运用片材31的表面的粘 接力这样的轻微的力来进行。因此,在光学片层叠体20的供应位置上,当搬运用片材31和 层叠好的光学片21 24的冲裁渣被卷筒32卷绕时,冲裁好的光学片层叠体20不会模仿 搬运用片材31和冲裁渣的运动,而是处于从卷筒32部分朝把持装置1侧突出的状态。利 用把持装置1将该突出部分的光学片层叠体20的厚度方向Z上的两侧的表面部20a、20b 夹住并合而为一进行把持,进而向下一工序移送。根据如上所述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1,利用被支承部13在位移方向Z上 彼此接近和背离地移位的一对把持构件11、12将光学片层叠体20从厚度方向两侧进行把 持。藉此,能在不通过接合等将构成光学片层叠体20的光学片21 24彼此一体化的情况 下将光学片层叠体20合而为一进行把持。如上述图1所示,当在夹住光学片层叠体20的正反面、即夹住厚度方向两侧的表 面部20a、20b进行把持的情况下,由于各把持构件11、12与光学片层叠体20的正反面20a、 20b接触,因而会对光学片层叠体20的正反面20a、20b造成损伤。此外,由于光学片层叠体20包括第一棱镜片22和第二棱镜片23,因此,由棱镜 25,26的顶部即棱镜脊25A、26A对层叠于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的光学片21、22的 背面造成损伤,即对厚度方向另一方Z2侧的表面部造成损伤。图4A和图4B是用于说明由棱镜脊25A、26A对光学片背面造成损伤的机构的图。 在图4A和图4B中,简略表示把持装置1。图4A和图4B是从正面侧、即第二方向Y的一方 侧观察把持装置1的主视图。图4A是表示未发生棱镜脊25A、26A切入的状态的图,图4B 是发生棱镜脊25A、26A切入的状态的图。被施加于把持构件11、12的压力、即把持压力集中于棱镜脊25A、26A。在图4A和图4B中,通过箭头数量来表示把持压力的大小,箭头数量越多,意味着把持压力越大。若把 持压力适当,则如图4A所示,由于没有发生棱镜脊25A、26A切入,因此,在层叠于第一棱镜 片22、第二棱镜片23的光学片21、22的背面、即在第一扩散片21和第二棱镜片22的底座 基材21b、22b上不会出现损伤。与此相对的是,若把持压力不适当,则如图4B所示,发生棱镜脊25A、26A切入,从 而在层叠于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的光学片21、22的背面上会出现损伤。这样被施 加至把持构件11、12的压力集中到棱镜脊25A、26A,由于棱镜脊25A、26A切入层叠在棱镜脊 25A、26A侧的光学片21、22、即切入第一扩散片21和第一棱镜片22的底座基材2lb、22b而 出现损伤,从而会影响光学片21、22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各把持构件11、12的与光学片层叠体20抵接的抵接表面部 11a、12a由弹性材料构成,且JIS K6253 :2006所规定的肖氏硬度为A50以下,因此,能防止 光学片层叠体20的与把持构件11、12抵接的表面部、即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部20a、20b因 把持构件11、12而造成损伤。此外,由于能防止在一对的把持构件11、12把持光学片层叠 体20时的把持压力集中施加到棱镜脊25A、26A,因此,能防止由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 23的棱镜脊25A、26A对层叠于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的光学片21、22的背面造成 损伤,此外,能防止棱镜脊25A、26A变形。因此,能在不损伤构成光学片层叠体20的各光学 片21 24的情况下对光学片层叠体20进行把持。若各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 la、12a的肖氏硬度超过A50,则会容易产生光 学片21、24向把持构件11、12的粘贴和把持构件11、12向光学片21、24的转印。此外,由 于不易产生把持构件11的抵接表面部lla、12a的弹性变形,因此,当在出现冲裁时所产生 的棱镜片屑等异物夹在把持构件11、12与光学片层叠体20之间时,把持压力容易集中到棱 镜脊25A、26A。因此,容易由棱镜脊25A、26A对层叠于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的光 学片21、22的背面造成损伤,此外,棱镜脊25A、26A容易变形。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各把持 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的肖氏硬度为本实施方式这样的A50以下。各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1a、12a的肖氏硬度的下限值根据其抵接表面 部lla、12a材料的不同而不同。当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各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 llaU2a由丁腈橡胶构成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各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1a、 12a的肖氏硬度为A30以上、A50以下。若以肖氏硬度不足A30的丁腈橡胶来构成抵接表面 部11a、12a,则光学片21 24可能会粘贴在把持构件11、12上。通过用肖氏硬度为A30以 上、A50以下的丁腈橡胶来形成各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不仅能防止构成 光学片层叠体20的各光学片21 24的损伤,还能防止光学片21、24向把持构件11、12的 粘贴和把持构件11、12向光学片21、24的转印。因此,能进一步稳定地进行光学片层叠体 20的把持动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片层叠体20是以lN/cm2以上、3N/cm2以下的把持压 力被把持构件11、12把持的。藉此,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由把持构件11、12对光学片层叠 体20的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部20a、20b造成损伤。此外,当在将光学片层叠体20把持后 进行移送的情况下,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构成光学片层叠体20的光学片21 24彼此的偏 移,从而能进一步稳定地移送光学片层叠体20。若用把持构件11、12进行把持的把持压力不足lN/cm2,则对于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静摩擦力过小,从而可能无法稳定地保持光学片层叠体20。为了稳 定地保持光学片层叠体20,较为理想的是,把持构件11、12对于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 面部20a、20b的静摩擦力为1. 6N以上。S卩、较为理想的是,用把持构件11、12进行把持的把持压力选定为可使上述把持 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与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静摩擦力 为1. 6N以上。若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1a、12a与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 20a、20b的静摩擦力不足1. 6N,则可能无法稳定地把持光学片层叠体20。此外,当在将光 学片层叠体20把持后进行移送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光学片21 24彼此的偏移。通过将 把持压力选定为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与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 20a,20b的静摩擦力为1. 6N以上,从而能稳定地把持光学片层叠体20。此外,当在对光学 片层叠体20把持后进行移送的情况下,能在不出现构成光学片层叠体20的光学片21 24 彼此偏移的情况下稳定地移送光学片层叠体20。若用把持构件11、12进行把持的把持压力超过3N/cm2,则把持构件11、12可能会 对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造成损伤。此外,可能会由棱镜脊25A、26A对层 叠于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的光学片21、22的背面造成损伤和棱镜脊25A、26A的变 形。因此,较为理想的是,用把持构件11、12进行把持的把持压力为lN/cm2以上、3N/cm2以 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把持构件11、12的对于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把持面积形 成为光学片层叠体20的与把持构件11、12抵接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 的全部面积 的不足50%。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将多个光学片21 24以层叠的状态裁切成规定形状之后, 保持原来的层叠状态取出光学片21 24时,例如上述图3所示,用搬运用片材31将光学 片21 24保持层叠地运送,当将搬运用片材31以适当的曲率半径R和角度折返时,略微 粘接固定于搬运用片材31的光学片层叠体20会利用各光学片21 24的刚性而从搬运用 片材31上剥离,在搬运用片材31的折返部分、即弯曲部(以下称为“R部”)33成为突出的 状态。若光学片层叠体20的突出量为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 部面积的50%以上,则光学片层叠体20的重心位置到达R部33,会受到重力影响而使光学 片21 24彼此偏移。因上述重力影响而出现的光学片21 24彼此的偏移能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 将把持构件11、12的把持面积设为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部 面积的不足50%而得以防止。而且,通过将把持面积设为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 20a、20b的表面的全部面积的不足50%且在第一把持构件11与第二把持构件12相对的区 域内不包含光学片层叠体20的重心位置,藉此,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因重力影响而出现的 光学片21 24彼此的偏移。此外,通过如上述那样将把持构件11、12的把持面积设为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 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部面积的不足50%,藉此,当将冲裁后所取出的光学片层叠体 20把持而在工序之间移送时,能容易进行向下一工序的装置的交接。此外,当在下一工序进 行交接时,由于能将承接侧的把持装置的机构、把持构件以及把持压力等共用,因而较为理
术g
;ο
更为理想的是,用各把持构件11、12进行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把持的把持面积为光 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部面积的5%以上、不足50%。若把持面 积为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的表面的全部面积的不足5%,则可能会无法 稳定地把持光学片层叠体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1 la、12a关于与位移方 向Z垂直的一个假想平面对称形成。图5A和图5B是用于说明把持构件11、12的配置的图。 图5A和图5B是表示把持装置1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5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把持构件 11、12的配置状态、即一对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关于与位移方向Z垂直的 一个假想平面对称形成时的图,图5B是表示一对把持构件11、12关于上述一个假想平面不 对称形成时的图。如图5B所示,当一对把持构件11、12没有位于彼此相对的位置、即一对把持构件 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关于与位移方向Z垂直的一个假想平面不对称形成时,可能会 局部施加把持压力,使光学片层叠体20变形。若光学片层叠体20变形,则由于把持压力集 中到把持构件11、12的端部,可能会使对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或层叠于 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的光学片21、22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增高,因此不甚理想。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由层叠好多个光学片21 24构成的光学片层 叠体20的正反面抵接的一对把持构件11、12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与光学片层叠体20 接触的部分的形状和面积大致相同。也就是说,一对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lla、12a 关于与位移方向Z垂直的一个假想平面对称形成。藉此,由于能用把持构件11、12对光学 片层叠体20的抵接表面部20a、20b均勻地施加把持压力,因此,能防止对光学片层叠体20 局部施加把持压力。因此,能防止受到把持压力的光学片层叠体20在把持构件11、12的端 部受到局部的压力而变形或弯曲。图6是表示搬运侧按压机构40的侧视图。如上所述,层叠好的光学片21 24、即 光学片层叠体20在以层叠的状态冲裁成规定的形状之后,维持固定于搬运用片材31的状 态,被搬运至光学片层叠体20的供应位置、即把持装置1的位置。由于冲裁后的光学片层 叠体20处于其周围被冲裁渣围住的状态,因此,不容易发生构成光学片层叠体20的光学片 21 24彼此偏移。为了防止光学片21 24彼此偏移且可靠地搬运光学片层叠体20,较 为理想的是,如图6所示,设置将光学片层叠体20从搬运用片材31的相反侧、即从厚度方 向一方Zl侧按压的搬运侧按压机构40。搬运侧按压机构40包括辊状的按压构件(以下称为“按压辊”)41。按压辊41配 置在不会与把持装置1的动作干扰的位置上。按压辊41设有多个,例如设有四个。按压辊 41的个数不限定于四个,也可以是一个。按压辊41被未图示的支承部支承成可绕与第一方 向X平行且与卷筒32的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按压辊41以与光学片层叠体20的厚度方 向一方Zl侧的表面部、即一方侧抵接表面部20a接触的形态设置,并伴随驱动卷筒32旋转 而引起的光学片层叠体20的移动,朝向卷筒32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四个按压辊 41在第二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包括把持装置1和搬运侧按压机构40,从而构成把持机构30。根据把持机构30, 通过利用搬运侧按压机构40将光学片层叠体20从搬运用片材31的相反侧按压,藉此,能 防止光学片21 24从冲裁部分朝把持装置1侧弹出或朝冲裁渣侧、即冲裁好的光学片层叠体20彼此之间移动。也就是说,能防止光学片21 24彼此偏移。因此,能更可靠地用 把持装置1以将光学片层叠体20冲裁好的状态、即全部光学片21 24的端部对齐的状态 对光学片层叠体20进行把持。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按压构件41为辊状,但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是例如板状或绳状。图7是表示供应侧按压机构45的侧视图。如上所述,在光学片层叠体20的供应 位置、即把持装置1的位置上,冲裁好的光学片层叠体20为从卷筒32的部分朝把持装置1 突出的状态。此时,利用光学片21 24的翘曲或重力,会使光学片层叠体20的突出部分 翘曲或下垂。为了防止上述突出部分的翘曲或下垂,较为理想的是,如图7所示,在处于供 应位置的光学片层叠体20的上侧和下侧的位置上、即在光学片层叠体20的厚度方向两侧 的位置上配置对光学片层叠体20进行按压的供应侧按压机构45。供应侧按压机构45包括一对第一按压垫46,这一对第一按压垫46将光学片层 叠体20从厚度方向一方Zl侧按压;以及一对第二按压垫47,这一对第二按压垫47将光学 片层叠体20从厚度方向另一方Zl侧按压。第一按压垫46、第二按压垫47配置在不会与 把持装置1的动作干扰的位置上。具体而言,一对第一按压垫46关于第一方向X设置在第 一把持构件11的侧方、更详细而言,设置在第一支承部14的侧方。此外,一对第二按压垫 47关于第一方向X设置在第二把持构件12的侧方、更详细而言,设置在第二支承部15的侧 方。第一按压垫46、第二按压垫47被未图示的支承部支承。包括把持装置1和供应侧按压机构45,从而构成把持机构30A。根据把持机构30A, 通过利用供应侧按压机构45将光学片层叠体20从厚度方向两侧按压,藉此,能防止光学片 层叠体20的突出部分翘曲或下垂。藉此,能进一步可靠地对光学片层叠体20整体进行把 持。把持机构30A也可以在包括供应侧按压机构45的同时包括如上述图6所示的搬运侧 按压机构40。图8A和图8B是用于说明把持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图。图8A和图8B是表示把持装 置1、1A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在图8A和图8B中,只表示一对把持构件中的一个把持构件 11、110。另一方把持构件与一个把持构件11、110同样地形成。图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 把持构件11的图,图8B是表示外周缘部形成为曲面状的把持构件110的图。如图8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构件11的抵接表面部Ila的外周缘部为角 状、而不为曲面状。也就是说,在把持构件11的抵接表面部Ila的外周缘部未形成有曲面 状部分。因此,在与把持构件11的位移方向Z平行的一个假想平面的截面上,把持构件11 的外周缘部的至少与光学片层叠体20接触的部分的端部100不为曲面状,而为角状。此时, 在把持构件11的端部100上,可能会对光学片层叠体20或各光学片21 24造成折曲这 样的损伤。在如图8B所示的把持构件110中,把持构件110的外周缘部的至少与光学片层叠 体20接触的部分的端部形成为曲面状。也就是说,在把持构件110的端部形成有曲面状部 分111。因此,在相对于光学片层叠体20与把持构件110的接触面的垂直方向上的截面上、 即在与位移方向Z平行的一个假想平面的截面上,把持构件110的外周缘部的至少与光学 片层叠体20接触的部分的端部111为曲面状。藉此,由于受到把持压力的光学片层叠体20 或各光学片21 24仿照把持构件110的曲面形状变形,因此,能防止对各光学片21 24 造成折痕(日文折Λ目)这样的损伤。因此,较为理想的是,一对把持构件11、12的抵接表面部的外周缘部如图8B所示形成为曲面状。此外,较为理想的是,用把持装置1的把持构件11、12进行把持的把持位置为尽可 能远离光学片层叠体20的端部的部分。此外,裁切光学片层叠体20时所产生的裁切屑容 易黏附在光学片层叠体20的端部,越远离端部越不易黏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把持装置 1,即使在以黏附有冲裁屑的状态进行把持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光学片21 24造成损伤,因 此,若以黏附有冲裁屑的状态对光学片层叠体20进行把持,则冲裁屑会被转印至把持构件 11、12侧,在反复进行把持动作的过程中,被转印的异物可能会脱落。由于脱落的冲裁屑可 能会再次造成其他产品不良,因此不甚理想。因此,较为理想的是,用把持构件11、12进行 把持的把持位置为尽可能远离光学片层叠体20的端部的部分。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中,用把持构件11、12进行把持的把持位置为单个部位,但 不需要为单个部位,希望有多个部位。通过将把持位置定为多个部位,从而能进一步可靠地 防止构成光学片层叠体20的光学片21 24在以把持位置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向上偏移。此外,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把持构件11、12的弹性材料为丁腈橡胶。构成 把持构件11、12的弹性材料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弹性材料,例如丁基橡胶、三元乙 丙(简称EPDM)橡胶或是氯丁橡胶,但较为理想的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的丁腈橡胶。若用 丁腈橡胶以外的弹性材料构成把持构件11、12,则可能会发生光学片21、24向把持构件11、 12的粘贴和把持构件11、12向光学片21、24的转印。通过用丁腈橡胶构成把持构件11、12, 能防止光学片21、24向把持构件11、12的粘贴和把持构件11、12向光学片21、24的转印, 从而能进一步稳定地进行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把持动作。实施例(实施例1)准备包括由肖氏硬度为A30的丁腈橡胶构成的把持构件来作为把持构件11、12的 把持装置。(实施例2)除了采用肖氏硬度为A50的丁腈橡胶作为丁腈橡胶之外,与实施例1 一样准备包 括由丁腈橡胶构成的把持构件的把持装置。(实施例3)除了采用肖氏硬度为A20的丁腈橡胶作为丁腈橡胶之外,与实施例1 一样准备包 括由丁腈橡胶构成的把持构件的把持装置。(实施例4)除了采用肖氏硬度为A50的丁基橡胶来代替丁腈橡胶之外,与实施例1 一样准备 包括由丁基橡胶构成的把持构件的把持装置。(实施例5)除了采用肖氏硬度为A50的三元乙丙(简称EPDM)橡胶来代替丁腈橡胶之外,与 实施例1 一样准备包括由EPDM橡胶构成的把持构件的把持装置。(实施例6)除了采用肖氏硬度为A50的氯丁橡胶来代替丁腈橡胶之外,与实施例1 一样准备 包括由氯丁橡胶构成的把持构件的把持装置。(比较例1)
14
除了采用作为硬质材料的、JIS B7730所规定的洛氏硬度(日文口 ^夕々- >硬 )为R120的铸型(日文^ ι— ^ ^卜)(简称MC)尼龙来代替丁腈橡胶之外,与实 施方式1 一样准备包括由MC尼龙构成的把持构件的把持装置。(比较例2)除了采用作为硬质材料的、JIS Β7730所规定的洛氏硬度为R56的超高分子量聚 乙烯(简称PE)来代替丁腈橡胶之外,与实施方式1 一样准备包括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构 成的把持构件的把持装置。(比较例3)除了采用肖氏硬度为Α70的丁腈橡胶作为丁腈橡胶之外,与实施例1 一样准备包 括由丁腈橡胶构成的把持构件的把持装置。〈评价1>对于实施例1 3和比较例1、3的把持装置而言,利用把持构件11、12夹住层叠 有第一扩散片21、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和第二扩散片24作为光学片的四层结构 的光学片层叠体20的正反面,使把持压力改变,从而来确认在移送时光学片是否偏移。结 果示于表1。在表1中,记号“〇”表示光学片没有偏移,记号“X”表示光学片有偏移。此 外,表1的各栏的数字表示在各把持压力下得到的把持构件11、12与光学片层叠体20的静 摩擦力。静摩擦力通过如下所述加以测定。〈静摩擦力的测定方法〉如图1所示,用一对把持构件11、12将光学片层叠体20从厚度方向两侧夹住进行 把持。用把持构件11、12进行把持的把持位置为使把持构件11、12关于光学片层叠体20的 第一方向X上的两端部之间的中心线对称。此时的把持面积为1cm2,把持压力可设定成任 意值。此外,采用其他把持夹具将与光学片层叠体20的被把持构件11、12把持的部分(以 下称为“把持部分”)相反侧的端部从厚度方向两侧夹住进行把持。用把持夹具进行把持的 把持压力虽未设定,但通过用螺栓螺母牢固地旋紧固定,藉此能使光学片层叠体20的各光 学片21 24不发生偏移。用把持夹具进行把持以覆盖光学片层叠体20的第一方向X的 整个宽度的方式进行。当在将光学片层叠体20的把持部分的把持压力设定为任意值的状 态下,将把持夹具朝与用把持构件11、12进行把持的把持面平行的方向且沿光学片层叠体 20的第一方向X上的中心线的方向轻轻地拉至与把持构件11、12相反一侧。用数字测力计 (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日文日本電産〉>#株式会社)制,型号FGP-I和FGP-10)测 定光学片层叠体20偏移时的拉力,将该值作为静摩擦力。表1把持构件把持压力(N/cid2〉0. 52345比较例1MC尼龙———XI. 2N01.6N〇2. IN比较例3丁腈橡胶(硬度A70)—XI. 2N02. 503. 5N—05. 8N实施例2丁腈橡胶(硬度A50)X0. 7N01.6N—〇4. 8N—〇8. IN实施例1丁腈橡胶(硬度A30)XI. ONΟΙ. 9N—05. 5N—09. 2N实施例3丁腈橡胶(硬度A20)ΟΙ. 6NO 3. ON-〇7. 8N一-从表1的结果可知,为了使光学片层叠体20不偏移且稳定地移送,较为理想的是, 用把持构件进行把持的静摩擦力为1. 6N以上。〈评价2>对于实施例1 6和比较例1 3的把持装置而言,利用把持构件11、12夹住层 叠有第一扩散片21、第一棱镜片22、第二棱镜片23和第二扩散片24的四层结构的光学片 层叠体20的正反面,藉此来评价是否在光学片层叠体20的正反面上产生损伤、层叠在棱镜 脊25A、26A侧的光学片21、22的背面是否有损伤。把持面积为1cm2,改变把持压力来反复 进行评价。以上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此外,对于实施例1 3和比较例1、3的把持装置而言,在作为被把持构件11、12 把持的部分的把持部分的光学片层叠体20上、即在光学片层叠体20的一方侧抵接表面部 20a上以配置有棱镜片屑的状态进行同样的实验。会出现在把持部分的光学片层叠体20上 黏附有异物的情况。作为代表性的异物,例如有冲裁时所产生的棱镜片屑。因此,将棱镜片 屑人为地配置在把持部分的光学片层叠体20上来进行上述实验。以上的评价结果示于表 3。在表2和表3中,记号“〇,,表示把持前后在光学片层叠体上没有变化,记号“ X,, 表示在层叠于棱镜脊侧的光学片21、22的背面有损伤,记号“Δ”表示棱镜脊有变形,记号 “·”表示有用把持构件11、12进行把持而引起的向光学片层叠体20的正反面的转印污染, 记号“■”表示光学片有向把持构件11、12的粘贴。表权利要求
一种把持装置,其将光学片层叠体从厚度方向两侧进行把持,其中,所述光学片层叠体包括第一光学片,该第一光学片形成有朝厚度方向一方侧突出的突起部;以及第二光学片,该第二光学片隔着形成于第一光学片的突起部被层叠于第一光学片的厚度方向一方侧的表面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把持构件,这一对把持构件被设置成可在预先确定的位移方向上彼此接近和背离地移位,且对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把持;以及支承部,该支承部将一对把持构件支承成可在位移方向上彼此接近和背离地移位,各把持构件的与光学片层叠体抵接的抵接表面部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日本工业规格K62532006所规定的肖氏硬度为A5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部由丁腈橡胶 构成,且日本工业规格K6253 :2006所规定的肖氏硬度为A30以上、A5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持构件,其特征在于,用各把持构件对光学片层叠体的表 面部进行把持的把持压力为lN/cm2以上、3N/cm2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持构件,其特征在于,各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部 的表面的面积形成为所述把持构件所抵接的光学片层叠体的表面部的表面的全部面积的 5%以上、不足50%。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持构件,其特征在于,一对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 部关于与位移方向垂直的一个假想平面对称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持构件,其特征在于,各把持构件的抵接表面部 的外周缘部形成为曲面状。
全文摘要
一种把持装置,其能在不对光学片造成损伤且不通过接合等将光学片彼此一体化的情况下对光学片层叠体进行把持。把持装置(1)包括一对把持构件(11、12);以及将一对把持构件(11、12)支承成在位移方向(Z)上彼此接近和背离地进行移位的支承部(13),利用一对把持构件(11、12)将光学片层叠体(20)从厚度方向两侧进行把持。各把持构件(11、12)的与光学片层叠体(20)抵接的抵接表面部(11a、12a)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日本工业规格K62532006所规定的肖氏硬度为A50以下。
文档编号B65H5/14GK101952089SQ20098010690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5日
发明者庄子裕史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