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肩胛角包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040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肩胛角包装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的盖体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肩胛角的包装盖结构。
背景技术
在包装行业中,罐头食品、饮料等罐体类包装,大量的使用底盖 、顶盖或易开盖等 密封包装盖,随着技术的进步,竞争的加剧,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其封罐速度都已高 速化,对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罐身与包装盖配合高速封罐时, 对封罐压头与包装盖肩胛角度的配合松紧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盖体的肩胛角偏大时, 封罐压头与肩胛斜面之间的静摩擦力过小,封罐压头无法提起盖体或盖体与封罐压头之间 产生相对滑动而出现擦伤;而盖体的肩胛角偏小时,封罐压头与肩胛斜面之间的静摩擦力 过大,封罐压头提起后盖体无法落下,压头不能定位包装盖产生卷封尺寸不稳定而出现废 次品,造成生产线工序的停顿或产品的报废,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流水线的正常运行。理想的配合是封罐压头与包装盖肩胛配合松紧适宜,因封罐压头的配合角一旦制 成就不再有变化,这就要求与之配合的包装盖肩胛角保持不变,才能保证这种配合松紧,这 是传统包装盖所不能满足的。传统的包装盖结构及成型结构例如图4、图5所示,其中肩胛角θ= arctg b/h从中可知,b由上、下模芯之间的间隙与材料厚度决定,上、下模芯之间的间隙b值 为一常数,而材料厚度的波动会对b值产生影响。高度h则由其机床上下运动的重复精度所决定为一变量。1.机床滑块与上模上下运动时的重复精度造成的肩胛角θ变化目前高精度的冲床其滑块下死点重复精度也在0. 05左右,以H = 4. 75,材料厚度 为0.23为例,H变化0.01时,肩胛角θ变化0.04度;H变化0.05时,肩胛角θ变化0. 2 度,配合锥度双面就是0. 4度.2.材料厚度的波动引起的肩胛角度θ变化如图4虚线所示,当材料厚度从实线波动到虚线时,肩胛角度从θ变为θ 1 ;以H =4. 75保持常数,材料厚度变化0.01,肩胛角θ变化0.22度,配合锥度双面就是0.44度.材料的厚度变化、机床下死点的高度变化以及材料的机械性能差异均可对肩胛角 产生很大的影响,实验表明,现有技术生产的包装盖的肩胛角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造成了 不同机床或不同批次材料所生产的包装盖其肩胛角的大小不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 线上需有专人处理这些因肩胛角过大或过小所引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
公开日为2002年5月29日、公告号为CN2493527Y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台阶 式易开盖,该台阶式易开盖包括盖体和拉环,其特征在于易开盖的周边肩胛内侧设有一向 下凹陷的台阶,该台阶高度大于拉环高度,这样在叠罐时上层罐头位于下层罐头的台阶上 方,不会压迫到易开盖上的拉环并进而损坏刻线。
公开日为2002年6月19日、公告号为CN2495566Y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埋头筋式椭圆罐易开盖,该埋头筋式椭圆罐易开盖包括 盖体和拉环,其特征在于椭圆盖的周边肩胛内侧设有一道起增强作用的埋头筋结构。由于 埋头筋结构能够起到增强筋的作用,所以带埋头筋结构的椭圆罐易开盖的抗变形强度明显 提高,这样就能适应更多生产厂家的生产条件,保证罐头的外观和内在质量。上述两个专利 从罐面的保护及包装盖结构强度方面考虑,对盖体的肩胛部分作了一定的改进,但未涉及 盖体肩胛角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等长时间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生产的包装盖的肩胛角受外界因素影响偏差较大,导致生 产效率低下及产品报废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与封罐压头配合的肩胛角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精 度高且一致性好,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双肩胛角包装
至盖本发明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肩胛角包装盖,包 括盖体,所述盖体的肩胛斜面上设有折弯线,折弯线的上方形成上肩胛,折弯线的下方形成 下肩胛,上肩胛所构成的上肩胛角小于下肩胛所构成的下肩胛角,且所述的下肩胛角一经 选定即为固定值。将包装盖盖体上的肩胛斜面分成具有不同肩胛角的上肩胛与下肩胛,同 时将下肩胛角的角度锁定在一定值,这样材料的厚度变化、机床下死点的高度变化以及材 料的机械性能差异等所引起的肩胛角的角度变化则全部集中体现在上肩胛角上,而生产流 水线上用于定位、拾放包装盖或盖体时,封罐压头仅与下肩胛接触,因此,上肩胛角的角度 变化不会影响包装盖或盖体的定位与拾放,而包装盖的下肩胛角为固定结构,精度高且一 致性好,因此,利用封罐压头定位与拾放包装盖或盖体时,不会出现现有技术因肩胛角大小 变化所带来的工序停顿或产品报废的问题,从而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了 工人的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另外,虽然封罐压头仅与下肩胛接触,与上肩胛角的关系不 大,但如果上肩胛角大于下肩胛角,则盖体叠放时容易发生上下盖体之间除盖体边缘外的 其余位置相互接触而不能堆放,给高速生产的稳定性带来问题,而采用下肩胛角大于上肩 胛角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作为优选,下肩胛角的选值范围为8至12度,上肩胛角为4至7度。这里的下肩 胛角是包装盖设计时的选定值,一经选定在生产过程中的各只盖将保持不变,而上肩胛角 是指包装盖设计时的理论值选定值,包装盖的实际值可能因为材料的厚度变化、机床下死 点的高度变化以及材料的机械性能差异等引起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作为优选,下肩胛的高度为1. 5至3. 5毫米。鉴于现有技术的包装盖其总高度通 常在4至6毫米,因此,可以将下肩胛的高度控制在1. 5至3. 5毫米之间,包装盖的总高度 越大,其下肩胛的高度也可以高一些,反之亦然,在满足产品要求的情况下,下肩胛的高度 尽可能取大值,以提高定位与增加配合面,防止擦伤与掉盖。这种双肩胛角包装盖既适合圆形结构的包装盖,也适合矩形、椭圆形等非圆形结 构的包装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生产的包装盖的肩胛角受外界因素 影响偏差较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及产品报废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在不增 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了生产罐头食品、饮料等罐体类包装产品的企业长期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图1是本发明双肩胛角包装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双肩胛角包装盖的一种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双肩胛角包装盖的一种成型上模芯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包装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包装盖的一种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 明。实施例1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双肩胛角包装盖,包括圆形结构的盖体1,盖体1 的总高度为5毫米,所述盖体1的肩胛斜面2上设有折弯线3,折弯线3的上方形成上肩胛 4,折弯线3的下方形成下肩胛5,下肩胛的高度为2. 5毫米,上肩胛4所构成的上肩胛角α 的理论值为6度,下肩胛5所构成的下肩胛角β为固定值9度。双肩胛角包装盖的成型制 作过程如图2所示,其上模芯结构如图3。实施例2实施例2的包装盖为矩形盖体,盖体的总高度为4毫米,下肩胛的高度为1.5毫米,上肩胛所构成的上肩胛角α的理论值为5度,下肩胛所构成的下肩胛角β为固定值8 度,其余和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实施例3的包装盖为椭圆形盖体,盖体的总高度为6毫米,下肩胛的高度为3.5毫米,上肩胛所构成的上肩胛角α的理论值为7度,下肩胛所构成的下肩胛角β为固定值10 度,其余和实施例1相同。双肩胛角包装盖冲压时,由于上模芯6的下端设有倒角8(见图3),而倒角的角度 以冲压成型后的包装盖具有达到设计要求的下肩胛角为标准,因此上模芯6与下模芯7合 模冲压后(见图2)的包装盖具有一个精度、一致性很高的下肩胛角,生产时可以利用下肩 胛来拾取包装盖,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生产的包装盖的肩胛角受外界因素影响 偏差较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及产品报废的问题。
权利要求
一种双肩胛角包装盖,包括盖体,其特征是所述盖体(1)的肩胛斜面(2)上设有折弯线(3),折弯线(3)的上方形成上肩胛(4),折弯线(3)的下方形成下肩胛(5),上肩胛所构成的上肩胛角(α)小于下肩胛所构成的下肩胛角(β),且所述的下肩胛角(β)一经选定具体角度后即为固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肩胛角包装盖,其特征在于下肩胛角(β)的选值范围为8 至12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肩胛角包装盖,其特征在于上肩胛角(α)的选值范围为4 至7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肩胛角包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肩胛的高度为1.5至 3. 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肩胛角包装盖,其特征在于双肩胛角包装盖 为圆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肩胛角包装盖,其特征在于双肩胛角包装盖 为非圆盖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肩胛角包装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的肩胛斜面上设有折弯线,折弯线的上方形成上肩胛,折弯线的下方形成下肩胛,上肩胛所构成的上肩胛角小于下肩胛所构成的下肩胛角,且所述的下肩胛角一经选定即为固定值不随其它因素的变化。它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生产的包装盖的肩胛角受外界因素影响偏差较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及产品报废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了生产罐头食品、饮料等罐体类包装产品的企业长期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65D43/02GK101817420SQ20101030053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1日
发明者李恒山, 赵永兵, 骆江波 申请人: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