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6626阅读:20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注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注油机,尤其是一种减振器生产和维修用的注油装置, 属于机车车辆减振器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车车辆液压减振器是机车车辆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机车 车辆在线路上运行状态的好坏。据申请人了解,目前大部分机车车辆减振器生产商和维修 商使用的注油装置是手动操作形式的注油机,手动注油机效率低下,更保证不了注油点的 准确位置和注油量,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减振器的品质,对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 带了较大风险。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0920089836. 8,200920082831. 2的中国专利分别公开了注
油装置,但由于不具有减振器到位判断功能,因此并不适合用于机车车辆的减振器。此外, 申请号为200910167737. 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减振器用注油机,该装置由注油机 主体、油箱、油缸、油泵、出油管、减振器定位装置与电器设备控制箱组成,注油机主体分为 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内部为油箱,主体上部内的油泵安装在油箱上方,油缸固定在注油 机主体顶部,出油管安装在油缸上并与其连通,同时注油机工作时左油缸与右油缸同时运 转,并可相互对换注油,减少了注油作业的时间间隙,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注油机虽然可以 在判断减振器安装到位后自动注油,但仍存在以下主要缺点1)加油位置固定,不能根据 需要灵活就位,无法适应不同规格减振器;2)出油管残油防漏采取在出油管加装油路开关 控制器的措施,结构复杂,维护不便。此外,3)依靠油缸之间的油量调节块调控油量,精度不 够高;4)完全依靠机器自身的检测判断,存在注油机误动作造成伤害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缺点之一,提出一种 可以满足不同规格减振器加油需要的自动注油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缺点之二,提出一 种防漏油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自动注油机。为了达到以上首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注油机包括用于固定减速器的定位工 装,所述定位工装上方的油箱架上安置油箱以及由相应伺服电机分别驱动的三维注油臂, 所述三维注油臂装有终端注油管(构成三轴机器手);所述各伺服电机的受控端分别与控 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过受控于控制电路的电磁阀接终端注油管。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电磁阀为三通电磁阀,其出口之一接终端注油 管,另一接计量油泵。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接触摸屏(人机界面显示 器)O[0009]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人机界面输入指令,三维注油臂协调 动作,供油系统相互配合,使注油机按需准确定位,将液压油精确注入不同规格的减振器 中,免去了修改程序、更换定位底座、调整注油位置等一系列麻烦,真正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注油品质。
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自动注油机的终端注油管出口段填充有滤油 棉,出口端装有蜂窝状珊管。工作时,滤油棉不仅可以过滤液压油,同时起注油缓冲作用,防 止液压油在注油过程中飞溅;而蜂窝状珊管利用油液毛细作用设计,其截面上的空隙大小 使得形成的油膜张力可以克服油滴的重力,从而有效防止液压油的滴落。其结构简单,维护 十分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简图图。图2为
图1的侧视图。图3为
图1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
图1实施例的终端注油管剖面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中1油箱;2电气控制箱;3三维注油臂;4终端注油管;5油箱架;6三通电磁 阀;7计量油泵;8伺服电机;9系统用电气接口周转箱;10触摸屏;11接近开关;12输油泵; 13油桶;14减速器;15蜂窝状珊管;16滤油棉;17定位工装;18工件架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自动注油机基本结构如
图1至图4所示,定位工装17用于固定减速器 14,该定位工装17上方的油箱架5上安置油箱1以及由相应的伺服电机8分别通过传动机 构驱动的三维注油臂3,三维注油臂3装有终端注油管4,从而构成三轴机器手。油箱1的 出油口通过受控于电气控制电路的三通电磁阀6接终端注油管4。该三通电磁阀的出口之 一接终端注油管4,另一接计量油泵7。各伺服电机8的受控端分别与电气控制箱2内的 PLC控制电路箱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接触摸屏10(人机界面显示器)。因 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借助计量油泵配套伺服马达,方便地实现由PLC控制进行注油 计量,并在人机界面处进行选择设定,通过人机界面对PLC编程。工作时,可以针对特定空 间的任意三维坐标进行注油定位,减振器已安装到位作为启动注油机的必要条件,接着通 过人机界面的手动按钮启动注油。终端注油管4如图5和图6所示,出口段填充有滤油棉16,出口端装有蜂窝状珊管 15。前者可以过滤液压油,起注油缓冲作用;后者则利用油液毛细作用,使得形成的油膜张 力可以克服油滴的重力,有效防止液压油的滴落。本实施例的油桶13为标准200L液压油用油桶,油桶口配备油管通往输油泵12的 入口,输油泵12的出口配备油管至油箱1的入口,油箱1内部设有液位感应器,其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电路接油泵的受控端,可将油面信息传递到电气控制箱2的PLC,从而输出信号给输油泵12,控制输油泵12的启动与停止,这样进一步实现了自动控制。油箱1有一个废油出口,用来清洗油箱1。三通电磁阀6内部有单通道实现两点相 通一点关闭。在注油机中,三通电磁阀6保证计量油泵7侧常通状态,另两次只能有一侧保 持畅通,通过这种方式,三通电磁阀6便能够实现由油箱1向计量油泵7注油,实现由计量 油泵7向终端注油管4注油。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自动注油机,其特征是包括用于固定减速器的定位工装,所述定位工装上方的油箱架上安置油箱以及由相应伺服电机分别驱动的三维注油臂,所述三维注油臂装有终端注油管;所述各伺服电机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过受控于控制电路的电磁阀接终端注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为三通电磁阀,其出口 之一接终端注油管,另一接计量油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接触摸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注油管出口段填充有滤 油棉,出口端装有蜂窝状珊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内部设有液位感应器,所 述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电路接输油泵的受控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注油机,属于机车车辆减振器技术领域。该机包括用于固定减速器的定位工装,所述定位工装上方的油箱架上安置油箱以及由相应伺服电机分别驱动的三维注油臂,所述三维注油臂装有终端注油管;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过三通电磁阀接注油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人机界面输入指令,三维注油臂协调动作,供油系统相互配合,使注油机按需准确定位,将液压油精确注入不同规格的减振器中,免去了修改程序、更换定位底座、调整注油位置等一系列麻烦,真正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注油品质。
文档编号B67C3/00GK201737678SQ20102027927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日
发明者刘晓兵, 姜光华, 陈广 申请人:常州朗锐凯迩必减振技术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