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1569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包装盒需要对其所包装的物品(如食品或礼品等)具有支撑效果,以保 证其存储及运输需要,现有的包装盒一股均包括侧片及底片,侧片形成包装盒的侧部,底片 形成包装盒的底部,现有包装盒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包装盒的底部过于单薄,无法对所包装 的物品形成缓冲,甚至无法形成有效的支撑,在多次挪运后,可能出现包装盒的底部向下凹 陷,甚至所包装的食品或礼品从底部漏出,在搁放时,如果下落速度过大,由于底部缺少缓 冲,还可能对所包装的物品造成损坏。针对上述缺陷,如果在包装盒内部设置内托或泡沫,虽然对增加缓冲、提高强度起 到一定作用,但无疑会大幅增加生产成本,增加包装盒的重量。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包装盒,本实用新型可以 有效的提高包装盒的强度,并在包装盒的底部增加缓冲,避免对所包装的物品造成损坏,并 且结构简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包装盒,包括侧片及底片,侧片形成包装盒的侧壁,底片形 成包装盒的底部,在底片的上方还设有内衬片,内衬片相对于底片向上拱起并在内衬片与 底片之间形成间隔距离。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所述侧片的上端还连接有顶片,顶片也与所述侧片一体成型,在顶片与侧片之 间也设有弯折线。所述底片、内衬片及侧片均一体成型,内衬片及底片均位于所述侧片的下端,在内 衬片与侧片之间、底片与内衬片之间均设有弯折线。所述侧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片、第二侧片、第三侧片及第四侧片,第一侧片与 第二侧片之间、第二侧片与第三侧片之间、第三侧片与第四侧片之间均设有弯折线;所述底 片连接在第一侧片的下端,所述内衬片连接在第三侧片的下端。所述内衬片两端相对中部更宽。所述内衬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内衬片、第二内衬片及第三内衬片,第一内衬片 与所述第三侧片的下端连接,在第一内衬片与第二内衬片之间、第二内衬片与第三内衬片 之间均设有弯折线。所述第一内衬片及第三内衬片均为等腰梯形,第一内衬片、第三内衬片的等腰梯 形短边与第二内衬片连接。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由于底片的上方设有内衬片且内衬片相对于底片上拱,内衬片对所包装的物品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包装盒底部的强度;更进一步,由于内衬片与底片之间存在一定间 距,对所包装的物品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对所包装的物品造成损坏。2、包装盒底部只加设有内衬片,不会过多的增加包装盒抽生产成本,也不会过多 的增加包装盒的重量。3、内衬片与侧片、底片为一休成型,进一步降低包装盒的生产成本。4、内衬片包括第一内衬片、第二内衬片及第三内衬片,第一内衬片及第三内衬片 对第二内衬片进行支撑,而使第二内衬片形成支撑平台,进而对所包装的物品起到支撑。5、第一内衬片与第三侧片连接,底片与第一侧片连接,且第三内衬片支撑在底片 与第一侧片的连接处,该结构可以保证第一内衬片、第三内衬片的可靠支撑,减少了所包装 物品掉落的可能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包装盒的结构图。图2是包装盒的展开图。附图标记说明1、顶片,2、底片,3、第一侧片,4、第二侧片,5、第三侧片,6、第四侧 片,7、第一内衬片,8、第二内衬片,9、第三内衬片,10、弯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包装盒,包括侧片及底片2,侧片形成包装盒的侧壁,底片2 形成包装盒的底部,在底片2的上方还设有内衬片,内衬片相对于底片2向上拱起并在内衬 片与底片2之间形成间隔距离。其中,在包装侧片的上端还连接有顶片1,顶片1也与包装侧片一体成型,在顶片1 与侧片之间也设有弯折线10 ;包装底片2、内衬片及侧片均一体成型,内衬片及底片2均位 于包装侧片的下端,在内衬片与侧片之间、底片2与内衬片之间均设有弯折线10。所述侧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片3、第二侧片4、第三侧片5及第四侧片6,第一 侧片3与第二侧片4之间、第二侧片4与第三侧片5之间、第三侧片5与第四侧片6之间均 设有弯折线10 ;包装底片2连接在第一侧片3的下端,包装内衬片连接在第三侧片5的下 端。包装内衬片两端相对中部更宽,所述内衬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内衬片7、第二内衬片 8及第三内衬片9,第一内衬片7与包装第三侧片5的下端连接,在第一内衬片7与第二内 衬片8之间、第二内衬片8与第三内衬片9之间均设有弯折线10。包装第一内衬片7及第 三内衬片9均为等腰梯形,第一内衬片7、第三内衬片9的等腰梯形短边与第二内衬片8连 接。本实施例的优点如下。1、由于底片2的上方设有内衬片且内衬片相对于底片2上拱,内衬片对所包装的 物品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包装盒底部的强度;更进一步,由于内衬片与底片2之间存在一 定间距,对所包装的物品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对所包装的物品造成损坏。2、包装盒底部只加设有内衬片,不会过多的增加包装盒抽生产成本,也不会过多 的增加包装盒的重量。[0029]3、内衬片与侧片、底片2为一休成型,进一步降低包装盒的生产成本。4、内衬片包括第一内衬片7、第二内衬片8及第三内衬片9,第一内衬片7及第三 内衬片9对第二内衬片8进行支撑,而使第二内衬片8形成支撑平台,进而对所包装的物品 起到支撑。5、第一内衬片7与第三侧片5连接,底片2与第一侧片3连接,且第三内衬片9支 撑在底片2与第一侧片3的连接处,该结构可以保证第一内衬片7、第三内衬片9的可靠支 撑,减少了所包装物品掉落的可能性。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 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包装盒,包括侧片及底片,侧片形成包装盒的侧壁,底片形成包装盒的底部,其 特征在于,在底片的上方还设有内衬片,内衬片相对于底片向上拱起并在内衬片与底片之 间形成间隔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片的上端还连接有顶片,顶片也与 所述侧片一体成型,在顶片与侧片之间也设有弯折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内衬片及侧片均一体成型,内 衬片及底片均位于所述侧片的下端,在内衬片与侧片之间、底片与内衬片之间均设有弯折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片、第二侧 片、第三侧片及第四侧片,第一侧片与第二侧片之间、第二侧片与第三侧片之间、第三侧片 与第四侧片之间均设有弯折线;所述底片连接在第一侧片的下端,所述内衬片连接在第三 侧片的下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片两端相对中部更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内衬片、第 二内衬片及第三内衬片,第一内衬片与所述第三侧片的下端连接,在第一内衬片与第二内 衬片之间、第二内衬片与第三内衬片之间均设有弯折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片及第三内衬片均为等腰梯 形,第一内衬片、第三内衬片的等腰梯形短边与第二内衬片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盒,包括侧片及底片,侧片形成包装盒的侧壁,底片形成包装盒的底部,在底片的上方还设有内衬片,内衬片相对于底片向上拱起并在内衬片与底片之间形成间隔距离。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提高包装盒的强度,并在包装盒的底部增加缓冲,避免对所包装的物品造成损坏,并且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B65D5/50GK201834281SQ20102058071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李河水 申请人:广州市亚华印刷厂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