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627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盖和盒本体,盒盖可合盖在盒本体的上表面;盒本体上开设有设定宽度和设定深度的凹槽,凹槽为第一设定形状,凹槽沿着盒本体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盒本体的上表面的第一竖向支撑板和第二竖向支撑板,第一竖向支撑板和第二竖向支撑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在凹槽的边角上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三卡位部;凹槽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托,在支撑托上靠近盒本体的第一边缘设置有卡孔,卡孔为第二设定形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置的三个卡位部,将智能手环腕带卡在凹槽中,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颠簸而使智能手环腕带变形,确保用户在打开包装盒后,智能手环腕带的摆放仍具视觉美感。
【专利说明】
包装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包装盒作为包装智能手环的附带产品,可以使智能手环在运输、携带和传递过程中更加安全和方便,并且也可以向人们展示手环的美观性。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环的包装盒通常只是将智能手环卡合在包装盒中,由于智能手环在运输过程中会被颠簸或者发生碰撞,进而导致智能手环被损坏,或者,会导致智能手环在包装盒中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利于运输、携带和传递的包装盒。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盒盖和盒本体,所述盒盖可合盖在所述盒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盒本体上开设有设定宽度和设定深度的凹槽,所述凹槽为第一设定形状,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盒本体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盒本体的上表面的第一竖向支撑板和第二竖向支撑板,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板和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在所述凹槽的边角上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三卡位部;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托,在所述支撑托上靠近所述盒本体的第一边缘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为第二设定形状。
[0005]可选的,在所述支撑托上还对称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其中,与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板连接的第一插接部可插入所述第一插孔中,与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板连接的第二插接部可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中。
[0006]可选的,所述盒盖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个侧面粘接在一起。
[0007]可选的,所述盒本体包括:第一折叠板、第三连接板、第二折叠板、第四连接板、第一粘接板;
[0008]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折叠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折为一体结构,并可折叠形成所述盒本体的腔体,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撑托通过所述第一粘结板粘结到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内表面。
[0009]可选的,所述盒本体还包括第二粘结板,所述支撑托通过所述第二粘结板粘结到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内表面。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板、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均开设在所述第四连接板上。
[0011]可选的,所述盒本体还包括:第三折叠板、与所述第三折叠板连接的第一插接板、第四折叠板、与所述第四折叠板连接的第二插接板;其中,所述第一插接板可沿着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内部,所述第二插接板可沿着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内部。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对称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对称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插接部、第六插接部;其中,所述第三插接部与所述第六插接部均可沿着所述第三折叠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内部,所述第四插接部和所述第五插接部均可沿着所述第四折叠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的内部。
[0013]可选的,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封口贴,所述封口贴粘接在所述盒盖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外表面上。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5]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所述盒本体上开设有盛放智能手环腕带的凹槽,在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所述盒本体的上表面的第一竖向支撑板和第二竖向支撑板,可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此外,在第一竖向支撑板和第二竖向支撑板上分别开设的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在凹槽的边角上设置的一组第三卡位部,可以将智能手环腕带完全固定在凹槽中,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颠簸和碰撞而损坏智能手环腕带或者使智能手环腕带变形。同时,在凹槽的底部还设有支撑托,在所述支撑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智能手环腕带上固定手环主体的表托的卡孔,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颠簸和碰撞而损坏固定手环主体的表托。从而确保了包装盒在被用户打开之后,智能手环腕带的摆放仍具视觉美感。
【附图说明】
[00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包装盒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包装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盒本体的俯视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盒本体一侧的截面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包装盒的截面层状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包装盒的立体图。
[0023]附图中的标记为:1_盒盖、2-盒本体、3-凹槽、4-第一竖向支撑板、5-第一卡位部、6-第一插接部、7-第二竖向支撑板、8-第二卡位部、9-第二插接部、10-卡孔、11-第一插孔、12-第二插孔、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第一折叠板、16-第三连接板、17-第二折叠板、18-第四连接板、19-第一粘接板、20-支撑托、21-第二粘接板、22-第三折叠板、23-第一插接板、24-第四折叠板、25-第二插接板、26-第三插接部、27-第四插接部、28-第五插接部、29-第六插接部、301至304-第三卡位部、31 -封口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0025]参考图1和图2所示,包装盒可以包括盒盖I和盒本体2。
[0026]其中,盒盖I可合盖在盒本体2的上表面,盒本体2上开设有设定宽度和设定深度的凹槽3,凹槽3为第一设定形状,凹槽3沿着盒本体2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盒本体2的上表面的第一竖向支撑板4和第二竖向支撑板7,并且在第一竖向支撑板4和第二竖向支撑板7上还分别开设有第一卡位部5和第二卡位部8,在凹槽3的边角上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三卡位部,如图3所示的第三卡位部301、第三卡位部302、第三卡位部303、第三卡位部304,此外,在凹槽3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托20,在支撑托20上靠近所述盒本体的第一边缘还设置有卡孔10,卡孔10为第二设定形状。
[0027]在一实施例中,凹槽3的第一设定形状和卡孔10的第二设定形状可以与被盛放的产品形状相匹配。以需要盛放的产品为智能手环腕带进行示例性说明,当智能手环腕带为圆形,并且固定手环主体的表托为圆形的情形下,凹槽3的第一设定形状可以为圆形,卡孔10的第二设定形状可以为椭圆形,此外,第二设定形状的宽度与固定手环主体的表托的厚度可以相匹配。此外,当凹槽3盛放智能手环腕带时,设定宽度与智能手环腕带的宽度相匹配,设定深度与智能手环腕带的厚度相匹配。在一实施例中,该包装盒的盒盖I和盒本体2可以由一张基板弯折组装而成,该基板可以但不限于硬纸片等能够弯折的片状材质。
[0028]例如,智能手环腕带盛放在包装盒中,当智能手环腕带的第一设定形状为圆形的情形下,智能手环腕带的直径为6厘米,厚度为0.6厘米,则凹槽3的设定宽度可以为6厘米,设定深度可以为0.6厘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6厘米的设定宽度和0.6厘米的设定深度并不能形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的凹槽3的设定宽度与设定深度可以由需要盛放的产品(例如智能手环腕带)的具体尺寸而定。
[0029]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由于可以通过一张基板形成,因此结构简单,成本低。由于凹槽3的两侧设置的第一竖向支撑板4和第二竖向支撑板7,可以固定盒本体2的上表面,因此可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此外,在第一竖向支撑板4和第二竖向支撑板7上分别开设的第一卡位部5和第二卡位部8、以及在凹槽3的边角上设置的一组第三卡位部301至304,可以将智能手环腕带完全固定在凹槽3中,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颠簸和碰撞而损坏智能手环腕带或者使智能手环腕带变形。同时,在凹槽3的底部还设有支撑托20,在支撑托2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智能手环腕带上固定手环主体的表托的卡孔10,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颠簸和碰撞而损坏固定手环主体的表托。从而确保了包装盒在被用户打开之后,智能手环腕带的摆放仍具视觉美感。
[0030]参见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再如图2所示,在支撑托20上还对称设置有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其中,与第一竖向支撑板4连接的第一插接部6可插入第一插孔11中,与第二竖向支撑板7连接的第二插接部9可插入第二插孔12中。由于将第一插接部6和第二插接部9分别插入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中,可以将第一竖向支撑板4和第二竖向支撑板7固定在支撑托20上,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
[0031]其中,所述“对称设置有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可以理解为:以与盒盖I与盒本体2的交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基准线的对称位置设置有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
[0032]在一实施例中,盒盖I由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14的一个侧面粘接在一起组成。
[0033]在一实施例中,再如图4所示,盒本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板15、第三连接板16、第二折叠板17、第四连接板18、第一粘接板19;其中,第一折叠板15、第三连接板16、第二折叠板17和第四连接板18折为一体结构,并可折叠形成盒本体2的腔体,凹槽3位于盒本体2的腔体内,并且支撑托20通过第一粘结板19粘结到第一折叠板15的内表面。从而支撑托20被固定在腔体内,进而可固定凹槽3在腔体内的设定深度。
[0034]在一实施例中,再如图4所示,盒本体2还包括第二粘结板21,支撑托20通过第二粘结板21粘结到第二折叠板17的内表面。由于第二粘结板21向下弯折被粘结到第二折叠板17的内表面,可以与第二折叠板17—起固定支撑托20,从而可确保支撑托20不会因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和碰撞而在腔体内上下晃动。
[0035]其中,图4中所示的第二粘结板21位于支撑托20的下侧,可替换地,第二粘结板21也可以位于支撑托20的上侧,对第二粘结板21在第二折叠板17的粘接位置并不做限定。
[0036]在一实施例中,再如图2所示,第四连接板18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三折叠板22和第四折叠板24,并且第三折叠板22远离第四连接板18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插接板23,第四折叠板24远离第四连接板1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接板25,其中,第一插接板23可沿着第三连接板16的内表面插入盒本体2内部,第二插接板25可沿着第三连接板16的内表面插入盒本体2内部。由于第一插接板23和第二插接板25可支撑盒本体2的下表面,因此可以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并且,第一竖向支撑板4、第二竖向支撑板7、第一插接部6和第二插接部9均可以在第四连接板18上开设而成,以降低包装盒的成本。
[003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叠板15的对称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三插接部26和第四插接部27,第二折叠板17的对称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五插接部28、第六插接部29;其中,第三插接部26与第六插接部29均可沿着第三折叠板22的内表面插入盒本体2内部,第四插接部27和第五插接部28均可沿着第四折叠板24的内表面插入盒本体2的内部。由于第三插接部26、第四插接部27、第五插接部28以及第六插接部29可以支撑盒本体2的上下两个表面,因此可以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
[0038]参见图5所示,为包装盒的截面层状示意图,第一层为第二连接板14,第二层为第一连接板13,第三层为第四连接板18,第四层为支撑托20,第五层为第三连接板16。例如,以包装盒的整体厚度20毫米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第二连接板14、第一连接板13、第四连接板18、支撑托20、以及第三连接板16的厚度均为I毫米,并且支撑托与盒本体2的下表面距离为5毫米,则凹槽3的设定深度为6毫米。
[003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5所示的层状结构仅为了示意上述连接板、支撑托、以及凹槽之间的位置关系,其厚度的示意不能形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0]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包装盒的盒盖I和盒本体2可以由封口贴31进行封闭,封口贴31粘接在盒盖I的外表面和第二折叠板17的外表面上。在传输、携带、传递过程中,盒盖I和盒本体2不会处于打开状态。
[004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并且使用也方便。在盒本体2上开设有盛放智能手环腕带的凹槽3,在凹槽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盒本体2的上表面的第一竖向支撑板4和第二竖向支撑板7,可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此夕卜,在第一竖向支撑板4和第二竖向支撑板7上分别开设的第一卡位部5和第二卡位部8、以及在凹槽3的边角上设置的一组第三卡位部301至304,可以将智能手环腕带完全固定在凹槽3中,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颠簸和碰撞而损坏智能手环腕带或者使智能手环腕带变形。同时,在凹槽3的底部还设有支撑托20,在支撑托2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智能手环腕带上固定手环主体的表托的卡孔10,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颠簸和碰撞而损坏固定手环主体的表托。从而确保了包装盒在被用户打开之后,智能手环腕带的摆放仍具视觉美感。
[0042]以上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包装盒,包括盒盖和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可合盖在所述盒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盒本体上开设有设定宽度和设定深度的凹槽,所述凹槽为第一设定形状,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盒本体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盒本体的上表面的第一竖向支撑板和第二竖向支撑板,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板和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在所述凹槽的边角上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三卡位部;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托,在所述支撑托上靠近所述盒本体的第一边缘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为第二设定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托上还对称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其中,与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板连接的第一插接部可插入所述第一插孔中,与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板连接的第二插接部可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个侧面粘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包括:第一折叠板、第三连接板、第二折叠板、第四连接板、第一粘接板;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折叠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折为一体结构,并可折叠形成所述盒本体的腔体,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撑托通过所述第一粘结板粘结到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内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还包括第二粘结板,所述支撑托通过所述第二粘结板粘结到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内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板、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均开设在所述第四连接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还包括:第三折叠板、与所述第三折叠板连接的第一插接板、第四折叠板、与所述第四折叠板连接的第二插接板;其中,所述第一插接板可沿着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内部,所述第二插接板可沿着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对称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对称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插接部、第六插接部;其中,所述第三插接部与所述第六插接部均可沿着所述第三折叠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内部,所述第四插接部和所述第五插接部均可沿着所述第四折叠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的内部。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封口贴,所述封口贴粘接在所述盒盖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外表面上。
【文档编号】B65D5/50GK205499591SQ201620160775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日
【发明人】李媛, 罗菁菁, 王雨
【申请人】北京顺源开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