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848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药品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包括胶囊的药片、散药等药品的药品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将药片、散药等药品根据处方按一次服用量(1包量)分别包装做成连续的药包的 药品包装装置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使用其上卷绕有预先在长度方向上叠成两折的细长 包装薄纸的卷筒的装置。一般在这种药品包装装置的包装部中,在从卷筒供给包装薄纸,在 印刷部印刷完必要的信息后,将包装薄纸从叠成两折的状态展开使其开口,从插入该开口 的料斗的喷嘴部导入1包量的药品。然后,为封入药品而在热封部将包装薄纸封闭(热熔 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4)。在药品包装装置的最初起动时或卷筒更换时,在将从卷筒卷出的包装薄纸通过料 斗的喷嘴部及印刷部配送到热封部后,需要开始药品的包装动作。换言之,在更换卷筒等 时,从印刷部到热封部的长度(通常相当于5 6包的长度)的包装薄纸只用于配送,不能 在包装药品时使用所以不得不废弃,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不优选。另外,若从印刷部到热封部 的包装薄纸的路径长,则不能实现药品包装装置的小型化。因此,若可以缩短从印刷部到热 封部的路径的长度,则可以消除伴随卷筒更换等的包装薄纸的浪费,且可以实现装置的小 型化。但是,若只缩短该路径,则在热封部的部分不能防止包装薄纸上产生的褶皱。该褶皱 的产生在热封部采用使包装薄纸在一对加热滚筒间通过而使其热熔敷的方式的情况下,由 为明显。参照图45以及图46,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1100在展开导向件1106呈V字型被张 开,通过料斗的喷嘴部1101到达热封部的加热滚筒1102。加热滚筒1102在包装薄纸1100 的开口边缘进行在长度方向上密封的横向密封1103,并为了横向切断包装薄纸1100而进 行从开口边缘密封到折线处的纵向密封1104,但是在进行纵向密封1104时,若分别作用于 叠成两折的薄纸1100上的张力产生不均勻,则叠成两折的薄纸1100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 方发生弯曲,由于该弯曲在横向密封1103的附近容易产生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褶皱1105。 该褶皱1105产生的原因可以认为是在导入药品时包装薄纸1100产生的膨胀,及包装薄纸 1100的形成横向密封1103的部分与形成纵向密封1104的部分间的拉力不相同等引起的。 若产生这样的褶皱1105,则由于密封不良而使气密性下降,成为在相邻的处方间混入(污 染)药品的原因。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厚度一定的三角形板状的展开导向件1106及由多个平 面构成的具有大致成三角锥状的外形的展开导向件1106。但是,在采用这些形状的展开导 向件1106的情况下,若为了缩短从印刷部到热封部的路径的长度而靠近印刷部配置,则在 包装薄纸1100上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所述的褶皱1105。
另外,在这种药品包装装置中,存在从散药供给单元或药片供给单元向包装单元 供给的药品(特别是散药)附着在料斗上残留下来,成为污染的原因的问题。为防止这种 药品残留,公知的是利用螺线管驱动的机构间歇地打击料斗从而施加冲击,使在料斗内的 药品的移动顺利进行。但是,即使是间歇地打击料斗也未必能有效地防止料斗上药品的附 着。另外,打击机构在打击料斗时发出的声音使操作者感到不快,存在操作者将打击声误认 为是装置故障的原因的问题。例如,在小规模的配药药房等里,料斗的打击声将影响整个屋 子,不仅是操作者,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快。考虑到给患者带来的不快,为了尽量缩短料斗的 打击时间,一般只在药品从料斗下部的喷嘴部排出后的短时间内由螺线管机构执行打击。 但是,这样的极短时间的打击,在有效防止药品残留这一点上不优选。如上所述,在现有的 公知的这种药品装置中,不能实现一边减少对操作者及患者带来的不快感,一边有效地防 止料斗内的药品残留。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8933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28466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4-238026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2-197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药品包装装置中,不使包装薄纸上产生褶皱,而缩短从印刷 部到热封部的距离。并且,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不引起不快感及误认为产生故障,而可以可 靠地防止料斗内的药品的残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品包装装置,其具备薄纸供给部,其从卷绕有预先沿长度方向叠成两折的细长的包装薄纸的卷筒卷绕 出所述包装薄纸来进行供给;展开导向件,其将由该薄纸供给部供给的所述包装薄纸展开 并开口 ;药品导入部,其从所述包装薄纸的开口导入药品;热封部,其密封所述包装薄纸以 封入所述导入的药品,以及印刷部,其配置在所述包装薄纸的路径中的所述薄纸供给部和 所述展开导向件之间,对所述包装薄纸实施印刷,该药品包装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展开导 向件具备沿所述包装薄纸的折线延伸的主棱线及一对展开导向面,所述一对展开导向面是 从所述主棱线扩展的凸状的曲面,且至少相对于所述主棱线的后端附近互相对称。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品包装装置,其具备薄纸供给部,其从卷绕有预先沿 长度方向叠成两折的细长的包装薄纸的卷筒上卷绕出所述包装薄纸来进行供给;展开导向 件,其将由该薄纸供给部供给的所述包装薄纸展开并开口 ;药品导入部,其从所述包装薄纸 的开口导入药品;热封部,其密封所述包装薄纸以封入所述导入的药品,以及印刷部,其配 置在所述包装薄纸的路径中的所述薄纸供给部和所述展开导向件之间,对所述包装薄纸实 施印刷,该药品包装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展开导向件具备沿所述包装薄纸的折线延伸的 主棱线及一对展开导向面,所述一对展开导向面是从所述主棱线扩展的凸状的曲面,且相 对于所述主棱线互相对称。由于展开导向件具有一对由凸状曲面构成的展开导向面,所以通过由曲面引导叠 成两折的包装薄纸,可以缓慢地变形至展开,形成开口。所以,即使将印刷部配置在展开导 向件及热封部的附近,也可以可靠地防止在热封部在包装薄纸上产生褶皱。换言之,通过展开导向件的形状,可以不使包装薄纸上产生褶皱,而能够缩短从印刷部到热封部的距离。结 果是在药品包装装置最初的起动时或卷筒更换时,可以将只用于配送而不能用于药品的包 装的无用的包装薄纸(从印刷部到热封部的包装薄纸)的长度缩短至最短,可以谋求设备 运转费的降低。另外,通过缩短从印刷部到热封部的距离,可以谋求装置的小型化。具体的,在从所述包装薄纸的搬运方向观察时,所述展开导向面的外形是凸状的 曲线,从所述主棱线越离开,所述一对展开导向面间的间隔越宽,在从与所述包装薄纸的搬 运方向正交并且与所述主棱线正对的方向观察时,所述一对展开导向面的外形是直线状, 从所述包装薄纸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所述展开导向面间的间隔变窄。优选的是所述展开导向件的所述展开导向面具备从所述主棱线的所述包装薄纸 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延伸的后端缘,所述后端缘在与所述主棱线的连接位置相对于所 述主棱线呈锐角的第一角度,在与所述主棱线的连接位置以外的部位,相对于所述主棱线 呈比所述第一角度大的第二角度。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同时可靠地防止药品的滞留和包装薄纸的褶皱的产生。通 过在后端边缘与主棱线的连接位置尽量小地设定由两者形成的第一角度,在展开导向面的 包装薄纸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可以防止从药品导入部导入的药品(特别是散药)的 滞留。另一方面,在后端边缘与主棱线的连接位置以外的位置,因为两者形成的角度是比第 一角度大的第二角度,所以可以将展开导向面的面积设定成足够大以至可以防止包装薄纸 产生褶皱的程度。优选的是所述展开导向件的所述包装薄纸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具备与所述 主棱线连续延伸的副棱线;以及一对顶部面,该一对顶部面是相对于该副棱线对称扩展的 凸状的曲面、且与所述展开导向面连接,连接所述展开导向面与所述顶部面的一对肩部,由 与所述展开导向面及所述顶部面连续的曲面构成。即使从药品导入部导入的药品(特别是散药)被向上吹等而下降到展开导向件的 顶部,因为顶部面是曲面,所以药品也不会积压在顶部面而会落向包装薄纸。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薄纸供给部具备在所述展开导向件的正前面使所述包装薄纸 的所述搬运方向弯曲的弯曲导向件,所述展开导向件具有如下形状相对于所述主棱线向 所述搬运方向弯曲的内侧的肩部,相比于相对于所述主棱线位于所述弯曲的外侧的肩部, 相对于主棱线鼓出。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相对于包装薄纸施加均允的张力,能够在不产生 褶皱的状态下更可靠地展开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所述热封部,例如,是在可以旋转的一对加热滚子间使包装薄纸通过而施加密封 的滚子式。作为代替方案,所述热封部也可以是具备在夹入包装薄纸来实施密封的位置与 从所述包装薄纸离开的位置间间歇地移动的一对加热板的包装(pack)式。所述药品导入部优选的是具备料斗,所述料斗在上部具有投入药品的投入开口, 在下部具有喷嘴部,所述喷嘴部插入所述叠成两折的所述包装薄纸的开口中并将所述药品 导入所述包装薄纸内,还具备对所述料斗施加振动的第一振动施加机构。通过由第一振动施加机构对料斗施加振动,可以有效地防止药品(特别是散药) 附着在料斗上而残留,且可以防止药品的污染。与对料斗施加打击的情况产生的声音相比, 由施加振动产生的声音音量小,不会给操作者带来不快感,操作者也不会误认为是产生了 故障。
具体地说所述第一振动施加机构具备第一振动产生源、保持所述第一振动产生源 及所述料斗的保持构造。所述料斗优选的是至少具备一个倾斜面,其从所述投入开口向所述喷嘴部朝斜下 方延伸,所述保持构造优选的是在包含所述散药在重力作用下在所述倾斜面上移动的移动 方向和重力方向的平面内,所述料斗的振动的椭圆状的轨道的长轴与所述散药由于自重而 在所述倾斜面上移动的所述移动方向所成的角度为锐角通过向这样的轨道施加振动,可以可靠地防止附着的药品的残留,还可以提高药 品在料斗的倾斜面上的移动速度,可以更高效地将药品从喷嘴部导入包装薄纸部内的开口 中。为实现这种轨道,例如,所述保持构造具备料斗保持部,其保持所述料斗;振动 源保持部,其保持在所述料斗保持部的一端侧设置的所述第一振动发生源;以及板簧部,其 上端侧与所述料斗保持部连结,下端侧被固定,且以越到下端侧越接近于所述振动源保持 部的方式从所述料斗保持部向斜下方延伸。优选的是还具备对所述展开导向件施加振动的第二振动施加机构。具体地说所述 第二振动施加机构具备被固定在所述展开导向件内部的第二振动发生源。因为通过由第二振动施加机构向展开导向件施加振动,在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内 的药品(特别是散药)的移动至流动变得流畅,所以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料斗上药品的 附着残留。优选的是所述热封部具备夹入所述包装薄纸的热封部件,还具备控制器,其在所 述热封部成为预先确定的状态时,在规定时间的期间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动发生源动作。特别是所述控制器根据输入的处方信息对制作中的药包的所述药品是散药还是 药片进行判断,设定为在所述制作中的药包是所述散药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动 发生源动作的时间长于在其是所述药片的情况下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可靠地将比药片更容易附着在料斗上的散药导入包装薄纸 内。所述控制器根据输入的处方信息,对同一处方中是否有包装所述散药的药包,之 后有只包装所述药片的药包进行判断,在只是所述药片的药包的制作中,将所述第一及第 二振动发生源维持在停止状态。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可靠地防止由残留在料斗内的散药引起的药品污染。在所谓的废弃袋中混入药品时,在热封部的下游侧被切断时,药品流出到装置内 而产生污染。因此,所述控制器优选的是当根据输入的处方信息,判断为是正在制作没有包 装所述药品的空的药包时,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振动发生源维持在停止状态。优选的是还具备保持框架,所述保持框架配置于装置主体内的容纳室,并具有向 所述装置主体的正面侧扩展的正面侧保持部、从该正面侧保持部的一方的侧端侧向背面侧 延伸的侧面侧保持部、以及将所述正面侧保持部的另一方侧端侧与所述装置主体可以转动 地连结的转动连结部,所述薄纸供给部具备引导从所述卷筒卷出的所述包装薄纸的薄纸导 向机构,所述卷筒、所述印刷部、以及所述薄纸导向机构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保持框架的所 述侧面侧保持部,所述薄纸导向机构的剩余部分、所述展开导向件、所述药品导入部、以及 所述热封部配置在所述保持框架的所述正面侧保持部。
6
保持框架因为具备正面侧保持部及从正面侧保持向背面侧延伸的侧面侧保持部, 所以可以将薄纸供给部、展开导向件、热封部及印刷部紧凑地配置,有效地利用容纳室内的 空间。换言之,可以谋求装置的小型化。另一方面,因为若使保持框架围绕转动连结部转动, 便可以使包装薄纸的卷筒及印刷部向装置主体的正面侧移动,而能够从装置主体外部简单 的进行存取,所以提高了更换卷筒、保养印刷部等各种作业的操作性。发明效果本发明的药品包装装置,因为通过使展开导向件具有一对由凸状的曲面构成的展 开导向面,所以可以不使包装薄纸产生褶皱而缩短从印刷部到热封部的距离,所以通过消 除伴随卷筒更换而产生的包装薄纸的浪费,可以谋求降低设备运转费,同时也可以谋求装 置的小型化。另外,通过设置向料斗、展开导向件施加振动的振动施加机构,可以不引起操 作者的不快感及误认为产生故障,而防止料斗内的药品残留。


图1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品包装装置的外观的从前面一侧看 去的立体图(封闭罩位于闭锁位置与开放位置的中间位置);图2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品包装装置的外观的从前面一侧看 去的立体图(封闭罩位于闭锁位置);图3是控制面板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品包装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5A是开闭器处于封闭状态下的药片供给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图5B是开闭器在开放中的药片供给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图5C是开闭器处于开放状态下的药片供给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表示药片容纳部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A是封闭罩及保护罩处于闭锁状态的药片供给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图8B是封闭罩处于开放状态的药片供给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图8C是封闭罩处于闭锁状态的药片供给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图8D是封闭罩处于半开放状态的药片供给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图9A是表示封闭罩处于开放状态的药片供给单元的俯视图;图9B是表示封闭罩处于闭锁状态的药片供给单元的俯视图;图10是药片分配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用于说明药片供给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2是从侧面上方看去的包装单元的立体图;图13是从前面上方看去的包装单元的立体图;图14是包装单元的主视图;图15是包装单元的侧视图;图16是包装单元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包装单元处于容纳位置的状态下的药品包装装置的截面图;图18是表示包装单元处于卸下位置的状态下的药品包装装置的截面7
图19是展开导向件从上方看去的立体图;图20是展开导向件从背面侧看去的立体图;图21是展开导向件的俯视图;图22是展开导向件的主视图;图23是表示展开导向件与包装薄纸的关系的侧视图;图M是表示展开导向件与包装薄纸的关系的侧视图;图25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有关的药品包装装置的包装单元的局部立 体图;图沈是表示卸下了料斗的状态下的包装单元的局部立体图;图27是表示卸下了料斗的状态下的包装单元的局部主视图;图观是表示料斗侧振动施加机构的模式的主视图;图四是表示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的局部立体图;图30是表示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的局部截面侧视图;图31是表示每个药包有无振动施加机构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图32是说明在有两个废弃袋的情况下有无振动施加机构的动作的模式图;图33是说明在有三个废弃袋的情况下有无振动施加机构的动作的模式图;图34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药品包装装置的包装单元的局部立体 图(安装了料斗的状态);图35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药品包装装置的包装单元的局部立体 图(卸下料斗的状态);图36是表示卸下了料斗的状态下的包装单元的俯视图;图37是表示卸下了料斗的状态下的包装单元的右视图;图38是图36的XXXV III -XXXV III线的截面图;图39是表示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的局部立体图;图4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药品包装装置具备的包装单元的右视图;图41是从上方看去的展开导向件的立体图;图42是展开导向件的俯视图;图43是展开导向件的主视图;图44是展开导向件的侧视图;图45是表示在现有的药品包装装置中展开导向件周围的构造的模式图;图46是表示在现有的药品包装装置中料斗的喷嘴部周围的构造的模式的俯视 图;图中1-药品包装装置;2-药片供给单元;3-散药供给单元;4-包装单元;5-药品排 出部;6-壳体;7-容纳室;8-罩;9-控制面板;9a-药片按钮;9b_LED ;9c-包数显示部; 9d-开始按钮;11、12、13_控制器;21-药片容纳室;21a-药片投入开口 ;21b-药片通过 开口 ;22-药片容纳部;23-药片分配部;2^、24b-隔板;25-封闭罩;26-保护罩;27、28、 29,30-传感器;27a,28a-磁性体;27b,28b-传感器主体;32-显示件;34-上侧开闭器板; 34a-卡合部;35-下侧开闭器板;3 -卡合部;36-分配部件;37-固定板;38、39_分隔部;41-药片通过孔;42-药片分配室;43-底板;44-销;45-锤;48-落下口;51-V形箱斗; 61-包装薄纸;62-卷筒;63-薄纸供给部;65-展开导向件;67-料斗;67a_喷嘴部;67b_投 入开口 ;67c 67f-内侧倾斜壁面;67g-分隔板部;67h-被保持部;67i-凹部;67j-被保 持面;67k-突起;67m-把持部;68-热封部;69-印刷部;71-保持框架;71a_正面侧保持部; 71b-侧面侧保持部;72-铰链机构;73a、73b-导向滚子;75-墨带;76-墨盒;77-施力滚子; 78-热转印头;79-备用滚子;81-导向杆;82a、82b-进给滚子;83a、83b_加热滚子;84-进 给热封部件;85-滚子部件;86-纵热封部件;90a、90b-展开导向面;91-导向主体;92-托 架;93-安装部;93a、93b-贯通孔;94-主棱线;95-副棱线;96a、96b_顶面部;97a、97b_后 端边缘;98-闭锁板;99a、99b-肩部;100A、100B-销机构;101、102-包数显示部;201-切断 机构;202-料斗侧振动施加机构;203-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204-托架;205-保持 构造;206-料斗保持部;206a、306a、306b-钩部;206b_锁定机构;206c_操作杆;206d_锁 定杆;206e-被固定部;206f-固定部;206g-保持面;206h_把持部;207-振动电动机保持 部;207a-主体;207b-连结部;208-振动电动机;209a、209b_板簧部;211-振动电动机; 212-肋;215-药包;216-废弃袋;308a、308b_ 板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及图2表示了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有关的药品包装装置1。(整体结构)该药品包装装置1具备药片供给单元2、散药供给单元3、包装单元4、排出包装完 药品的药品排出部5。药片供给单元2和散药供给单元3设置在壳体6的上面侧。另一方 面,包装单元4配置在壳体6内的容纳室7中。壳体6的前面开口除药品排出部5以外都 由单开门形的可以开闭的罩8覆盖成可以开闭。若打开该罩8,则操作者可以操作容纳室7 内的包装单元4。罩8的形态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双开门等其它形式。在壳体6的上面,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控制面板9。同时参照图4,可知药片供给 单元2、散药供给单元3及包装单元4的动作,根据控制面板9的输入、后述的封闭罩(手 动支援部件)25的传感器27J8及其它传感器四、30的输入,以及从外部输入的处方信息, 通过控制器11、12、13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药片供给单元2由控制器11控制,散药 供给单元3由控制器12控制,包装单元4由控制器13控制。但是,也可以是药片供给单元 2、散药供给单元3、包装单元4中的两个以上的单元由共同的控制器进行控制。(药片供给单元)以下,参照图1 图11对药片供给单元2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5A 图5C,药 片供给单元2具备以矩阵形状设置有多个药片容纳箱斗21的固定的药片容纳部22(在本 实施方式中,构成壳体6的上面侧的一部分),及将由手动供给到各个药片容纳箱斗21的一 包量的药片自动地顺次取出并供给给包装单元4的药片分配部23。参照图1、图2、图6及图7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药片容纳部22上,以前后方向 (列方向)四列,横方向(行方向)七行的方式设置有共观个同一形状的药片容纳箱斗21。 药片容纳部22具备多个在行方向上邻接的药片容纳箱斗21之间进行分隔的第一隔板Ma、 以及多个分隔在列方向上邻接的药片容纳箱斗21的第二隔板Mb,通过这些第一及第二隔板Ma、24b将各个药片容纳箱斗21区分开。各个药片容纳箱斗21的上下两端开口。上端 开口 21a是作为操作者手动向药片容纳箱斗21中投入药片的开口而起作用。位于上端开 口 21a的相反侧的下端开口 21b是作为将容纳在药片容纳箱斗21内的药片送到药片分配 部23时通过的开口而起作用。参照图1、图2、图6,药片容纳部22具备大致呈片状至板状的封闭罩25、以及同 样大致呈片状至板状的保护罩26。封闭罩25及保护罩沈可以旋转地安装在药片容纳部 22的上面。具体地说,在比最后侧的药片容纳箱斗21的列更靠后一侧设置有两个销机构 (转动支承机构)100A、100B,通过该销机构100A、100B,封闭罩25及保护罩沈的基端侧被 支承为可以转动。封闭罩25设置在保护罩沈更靠前一侧,在将封闭罩25及保护罩沈双 方进行闭锁时,封闭罩25位于保护罩沈的下侧(参照图8A)。在保护罩沈位于开放位置时,通过手动操作使其绕销机构100AU00B转动,封闭 罩25可以向从药片容纳部22后退了的开放位置(图8B、图9A)、以及载置于药片容纳部22 上的闭锁位置(图8C、图9B)移动。如图8B及图9A所示,若封闭罩25位于开放位置,则 所有的观个药片容纳箱斗21的上端开口 21a开放,可以向所有的药片容纳箱斗21中投入 药片。另一方面,如图8C及图9B所示,若封闭罩25位于闭锁位置,则在四列七行的药片容 纳箱斗21中构成最后侧的一列的七个药片容纳箱斗21的上端开口 21a被封闭罩25封闭。 结果是只能向三列七行共21个药片容纳箱斗21中投入药片。换言之,封闭罩25的宽度被 设置成可以封闭在闭锁位置最后侧的一列的药片容纳箱斗21。若封闭罩25位于闭锁位置(图8C、图9B),因为可以向三列七行Ql个)药片容 纳箱斗21中容纳药片,所以在服用时间是3的倍数即分3(早、中、晚)的情况下,可以确保 向各个药片容纳箱斗21中手动投入药片的操作高效地且不引起投入错误地可靠执行。另 一方面,若将封闭罩25设定在开放位置(图8B、图9A),则因为可以向四列七行( 个)药 片容纳箱斗21中容纳药片,所以在服用时间是2的倍数即分2(早、晚)或分4(早、中、晚、 就寝前)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手动地向各个药片容纳箱斗21中投入药品的操作高效地且无 投入错误地可靠执行。参照图9A,在药片容纳部22的上面,在最后侧的药片容纳箱斗21的列更靠后的一 侧(比销机构100A、100B靠前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包数显示部101。另外,参照图9B,在封 闭罩25的上面,在前端附近设置有第二包数显示部102。在图9A及图9B中,如由双点划线 概念性表示的那样,在对药片进行手动操作时,一般从最右侧的行的最前侧(前面一侧)的 列的药片容纳箱斗21开始向列方向及后侧(内侧)顺次投入药片。在包数显示部101、102 中,在由该顺序向药片容纳箱斗21中投入药片的情况下,表示在向构成各行的所有药片容 纳箱斗21(在图9A中有4个,在图9B中有三个)中投入药片的情况下的包数。具体的说, 在药片容纳部22的上面的包数显示部101中,显示从4到观的4的倍数,在封闭罩25的 上面的包数显示部102中,显示从3到21的3的倍数。通过参照这些包数显示部101、102, 可以进一步提高手动操作的效率,且进一步降低错误投入的可能性。也可以与包数显示部101、102 —起,或者代替包数显示部101、102,显示在药片容 纳部22的上面与各个药片容纳箱斗21邻接并对应于药片的投入顺序的连续序号。参照图1及图8A 图8C,设置有两个检测封闭罩25的开闭的传感器27、28。各 传感器27J8具备配置在封闭罩25的基端并与封闭罩25 —起绕销机构100A、100B转动的磁性体27aJ8b ;及由检测磁性体27a 的磁性的霍尔元件等构成的固定的传感器主 体27b J8b。两个传感器27J8具备的磁性体27aJ8a以不同的角度位置配置在销机构 100AU00B的销轴中。另一方面,两个传感器27J8的传感器主体27b、28b与对应的磁性体 27a、28b相对,且相对于销机构100AU00B的销轴配置在同一角度位置。如后所述,通过设 置两个传感器27、28,可以检测出封闭罩25是否正确设置在了闭锁位置或开放位置的哪一 个上,并且在传感器27、28中的至少一方产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以防止错误判断是闭锁位 置和开放位置的哪一个。一个传感器27如图8C所示,当封闭罩25位于闭锁位置时,磁性体27a和传感器 主体27b达到最接近的位置而变成开启状态,如图8B所示当封锁罩25位于开放位置时,磁 性体27a和传感器主体27b隔离开而变为关闭状态。相反地,另一个传感器^a,如图8B所 示当封闭罩25位于开放位置时,磁性体28a和传感器主体28b达到最接近的位置而变为开 启状态,如图8C所示当封闭罩25位于闭锁位置时,磁性体28a和传感器主体28b隔离开而 变为关闭状态。传感器27、28的构成不仅限于该例,也可以是一方的传感器在封闭罩25处 于闭锁位置时则变为开启状态,若处于开放位置时则变为关闭状态,另一方的传感器在封 闭罩处于闭锁位置时则变为关闭状态,若处于开放位置时则变为开启状态。参照图8A、图8C,保护罩沈在封闭罩25位于闭锁位置时,通过使其绕销机构 100AU00B转动,可以将其设定在开放位置(图8B及图8C)和闭锁位置(图8A)。当保护 罩沈处于闭锁位置时,所有的药片容纳箱斗21的上端开口 21a都被保护罩沈覆盖。因此, 在不使用药片供给单元2时,通过预先将保护罩沈设定在闭锁位置,可以可靠地防止灰尘 等进入药片容纳箱斗21中。参照图1、图2、图9A及图9B,在保护罩沈的内表面设置有显示件32,其在封闭罩 25位于开放位置(图9A)时隐藏在封闭罩25的背后,在封闭罩25位于闭锁位置(图9B) 时露出而在可以看见的位置显示四列药片容纳箱斗21均被使用这一情况。因此,操作者可 以容易地看出药片供给单元2的药片容纳箱斗21是处于对应于“分3”的状态,还是处于对 应“分2”或“分4”的状态。参照图5A 图5C及图10,药片供给单元2的药片分配部23具备配置在药片容 纳部22的下方的上侧开闭器板34 ;在该上侧开闭器板34的下方以互相重叠的状态配置的 下侧开闭器板35 ;在下侧开闭器板35的下方配置的可动的分配部件36 ;以及配置在分配 部件36的下方的固定板37。上侧及下侧开闭器板34、35可以维持互相重叠的状态,并且在药片容纳箱斗21的 配置的行方向上能够移动。在上侧及下侧开闭器板34、35上,由在药片容纳箱斗21的配置 的列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分隔部38和在药片容纳箱斗21的配置的行方向延伸的第二分隔部 38划分,且形成有分别与药片容纳箱斗21对应的四列七行共观个药片通过孔41。另外, 在图5A 图5C的上侧及下侧开闭器板34、35的左侧的端部设置有向下弯曲的卡合部34a、 35a。并且,上侧开闭器板34相对于药片容纳部22由未图示的弹簧连结,在图5A 图5C 中被朝向右侧弹性地施加作用力。并且,下侧开闭器板35相对于上侧开闭器板34由未图 示的弹簧连结,在图5A 图5C中朝向右侧被弹性地施加作用力。在上侧及下侧开闭器板 34,35不受外力作用的初始状态下,上侧及下侧开闭器板34、35位于图5A所示的位置。分配部件36在包含齿轮齿条机构及电动机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以在药片容纳箱斗21的配置的行方向上往复移动。在分配部件36上,对应于药片容纳部22的药片容纳 箱斗21设置有四列七行共观个药片分配箱斗42。药片分配箱斗42的上下两端开口。各 个药片分配箱斗42的下端侧的开口配置有能够开闭的底板43。底板43的一端通过销44 相对于分配部件36可以自由摇动地被支承,另一端侧内置有开放用的锤45。在固定板37的上面载有药片分配箱斗42的底板43,由此可以使底板43保持在闭 锁位置。另外,在固定板37的图5A 图5C及图10中的右侧的端部上,设置有与药片容纳 箱斗21及药片分配箱斗42的列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四列)相同数量的台阶37a 37d。 相邻的台阶37a 37d间台阶差与药片容纳箱斗21及药片分配箱斗42的行方向上的形成 间距除以药片容纳箱斗21及药片分配箱斗42的列数所得的值相当。下面,参照图11的流程图对药片供给单元2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l中 选择控制面板9的药片按钮9a (以下,关于按钮、LED等参照图3),在步骤S2中使对应药片 按钮9a的LED亮灯。然后,在步骤S3中选择“分3”、“分4”中的任一个。具体的说,在选 择“分3”的情况下,在步骤S4中封闭罩25由手动操作被设定在闭锁位置(图8C及图9B), 在步骤S5中,使表示使用四列药片容纳箱斗21这一情况的LED9b熄灭。另外,在选择“分 4”的情况下,在步骤S6中将封闭罩25通过手动操作设定在开放位置(图8B及图9A),在 步骤S6中使LED9b亮灯。然后,在步骤S8中进行包数的设定,在步骤S9中若设定的包数在21包以下,则将 后述的V型箱斗51的分隔板52移动到与设定的包数对应的位置。分隔板52的位置由传 感器检测出并输出给药片供给单元2的控制器11。被指定的包数在步骤S21中在控制面 板9的包数显示部9c表示。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9中设定的包数在21包以上,则将V型 箱斗51的分隔板52的包数设定成最大值即21包,在步骤S13中,在控制面板9的包数显 示部9c中将包数显示为“21”。在步骤S14中,每按下控制面板9的药片按钮9c,则在包数 显示部9c中顺次显示包数从“22”依次增大到药片供给单元2的最大包数即“观”。下面,在步骤S15中,通过手动操作从上端开口 21a投入药片并使其容纳在各个药 片容纳箱斗21中。此时,从最右侧的一行的最前侧(跟前一侧)的列的药片容纳箱斗21 开始沿列方向向后侧(里侧)顺次投入药片。在手动操作结束后,在步骤S16中若选择控制面板9的开始按钮9d,则在步骤S17 中药片分配部23动作,通过未图示的搬运路径将由药片容纳部22供给的药片按一包量一 包一包地依次送到包装单元4的料斗67,在包装单元4中执行分包处理。在步骤S16中在选择了开始按钮9d时,控制器11检测到封闭罩25处于不稳定的 状态时,发出错误警告声并且禁止药片分配部23的动作的开始,不向包装单元4供给药片。 具体的说,控制器11当一方的传感器27处于开启状态而另一方的传感器观处于关闭状态 时,则判断出封闭罩25被正确设定在闭锁位置(图8C)上,使药片分配部23动作。另外, 控制器11当一方的传感器27处于关闭状态而另一方的传感器W处于开启状态时,判断出 封闭罩25被正确设定在开放位置(图8B)上,使药片分配部23动作。但是,控制器11当 两个传感器27J8同时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时,则判断出封闭罩25无论在 闭锁位置上还是在开放位置上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图8D)或者传感器27、观中至少有一 个发生了故障,禁止药片分配部23的动作的开始。通过在封闭罩25处于不稳定的姿势时 禁止药片分配部23的动作的开始,可以可靠防止以不正确的方式将各个药片容纳箱斗21中容纳的药片错误地在包装单元4中进行包装。以下,对在步骤S17的分包处理中的药片分配部23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选 择开始按钮9d前,即非动作时,药片分配部23处于图5A所示的状态。即,上侧及下侧开闭 器板34、35处于通过上侧开闭器板34的第一分隔部38和下侧开闭器板35的第一分隔部 38使各个药片容纳箱斗21的下端开口 21b封闭的保持位置。若选择开始按钮9d,且封闭罩25被正确设定在闭锁位置或者开放位置,只要不是 处于不稳定状态,且传感器27J8也没有产生故障,则如图5B所示,分配部件36向图中的 左方向(行方向)移动。分配部件36的一端挂在下侧开闭器板35的卡合部3 上,结果 是下侧开闭器板35也与分配部件36 —同向左方向移动。若分配部件36进一步向图中左 方向移动,则通过下侧开闭器板35的卡合部35a,分配部件36的一端挂在上侧开闭器板34 的卡合部3 上,结果是上侧开闭器板34也随分配部件36 —起向左方向移动。通过上侧及下侧开闭器板34、35随分配部件36 —起移动,药片分配部23变为图 5C所示的状态。即,对于上侧及下侧开闭器板34、35,上侧开闭器板34的第一分隔部38退 到药片容纳部22的第一隔板2 的下面侧,且下侧开闭器板35的第一分隔部38退到上侧 开闭器板34的第一分隔部38的下面侧,上侧及下侧开闭器板34、35的药片通过孔41、42 变为与各个药片容纳箱斗21的下端开口 21b分别相对的开放位置。另外,在上侧及下侧开 闭器板34、35处于开放位置时,在分配部件36的药片分配箱斗42,上端侧的开口变为分别 与各个下端开口 21b相对的状态。因此,各个药片容纳箱斗21中容纳的一包量的药片通过 下端开口 21b及药片通过孔41、41,被容纳在分配部件36的药片分配箱斗42中。接着,若分配部件36在图中向右方向移动,则药片分配箱斗42的底板43从移动 方向前侧依次到达台阶37a 37d的前方的落下口 48,由于下方变得没有支持而被放开。 结果是各个药片分配箱斗42内的药片顺次供给到料斗67内。并且,在“分4”的情况下,分 配部件36 —般是以所述的台阶差的对应量间歇地向右方移动,在“分3”的情况下,因为对 应于最上侧的列的药片分配箱斗42内没有容纳药片,所以在第3个、第6个、第9个、第12 个、第15个……的药片分配箱斗42到达落下口 48后的下一次的间歇移动中,分配部件36 的移动量被设定为台阶差的两倍。如前所述,在两枚开闭器板即上侧及下侧开闭器板34、35的第一分隔部38处因为 下端开口 21b被封闭,所以可以将各个上侧及下侧开闭器板34、35的第一分隔部38的宽度 设定得小些。因此,在开放位置第一分隔部38退让的药片容纳部22的第一隔板Ma的宽 度可以设定得小,可以实现药片供给单元2的小型化。通过使药片供给单元2小型化,可以 谋求药品包装装置1整体的小型化。(散药供给单元)散药供给单元3是通过手动操作供给散药,将该散药自动地分成一包量并顺次供 给给包装单元4的机构。参照图1及图2,散药供给单元3具备在壳体5的上面开口的断面大致呈V字状的 细长箱斗(V箱斗51)。V箱斗51的底部可以开闭。另外,在V箱斗51的下侧配置有多个 分割容器(未图示)。在底部开放时,投入V箱斗51内的散药向分割容器落下并被分割成 规定量。分割容器的底部也可以开闭。通过顺次开放分割容器的底部,各个分割容器内的 散药向料斗67落下,一包一包地供给给包装单元4。另外,在V箱斗51内配置有用于调整
13散药的分割数的可动的分隔板52。散药供给单元3的构成只要可以将散药一包一包地供给给包装单元4,则就没有 特别限定。例如,散药供给单元3也可以是将投入料斗中的散药供给给分配皿的外周环状 槽,将利用淘出装置从外周环状槽一包一包地淘出的散药顺次供给给包装单元4。(包装单元)以下,参照图12 图M对包装单元4进行说明。包装单元4在保持框架71上具 备薄纸供给部63、展开导向件65、料斗67、热封部68及印刷部69。薄纸供给部63从卷绕 有预先沿长度方向叠成两折的细长包装薄纸61的卷筒62卷出包装薄纸61进行供给。展 开导向件65将由薄纸供给部63供给的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61展开并开口。料斗67在上 端具备从药片供给单元2及散药供给单元3将药品投入的投入开口 67b,在下端具备作为向 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61的开口导入药品的导入口而起作用的喷嘴部67a。热封部68为将 导入的药品封闭而将包装薄纸61密封,由此制成连续的药包。由热封部68制成的连续的 药包,通过仅由图32及图33模式地表示的切断机构201切断,每个处方被分离开。印刷部 69被配置在包装薄纸61的路径中的薄纸供给部63与展开导向件65之间,在包装薄纸61 上印刷有患者名、药品名、用法等信息。如前所述,包装单元13的动作由控制器13控制。参照图12 图16,包装单元4被设置在配置于壳体6的容纳室7中的保持框架71 上。保持框架71具备正面侧保持部71a,其在壳体6的正面侧上展开;侧面侧保持部71b, 其从该正面侧保持部71a的正面侧看去从右侧向背面侧延伸;铰链机构72(参照图17及图 18),其从正面侧保持部71a的正面侧看去将左侧的侧端侧相对于壳体6以可以转动的方式 连接。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将包装单元4紧凑地容纳在壳体6内,同时可以确保如后所述 的良好的操作性。在保持框架71的上端(参照图14)的正上方的位置有未图示的基板,在 该基板上配置有药片供给单元2及散药供给单元3。如此,在通过设置于保持框架71而限 定了上下方向的空间的壳体6内,包装单元4可以被紧凑地容纳。在保持框架71的侧面侧保持部71b的下方侧的部位,配置有包装薄纸61的卷筒 62。另外,在保持框架71的侧面侧保持部71b上设置有构成薄纸供给部63的一部的两个 导向滚子73a、73b。卷筒62、导向滚子73a、73b的旋转中心相对于侧面侧保持部71b向实 质正交的方向(正面侧保持部71a扩展的方向)延伸。并且,在保持框架71的侧面侧保持 部71b的导向滚子73a、73b的上方,配置有印刷部69。包装薄纸61从卷筒62向背面侧卷 出,通过一方的导向滚子73a向前面侧在水平方向折回,并且通过另一方的导向滚子73b向 上转换方向,被引导至印刷部69。在导向滚子73a、7!3b的前端,也可以设有用于防止包装薄 纸61的蛇形或脱落的锷状部。印刷部69具备可以更换的墨盒76,其具有热转印用的墨带75的卷出滚子和卷 入滚子;施力滚子77,其相对于墨带75施加拉力;热转印头78 ;备用滚子79,其用于在热转 印头78的部分使包装薄纸61与墨带75紧密接触。在保持框架71的正面侧保持部71a的上方侧且从正面看去的右端侧的部位上,配 置有固定的导向杆81 (构成薄纸供给部63的一部分的弯曲导向件),其使通过了印刷部69 的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在展开导向件65的跟面弯曲(特别参照图12)。具体的说,导 向杆81使沿侧面侧保持部71b从后方朝向前方的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向正面侧保持部 71a的前面侧弯曲,且将包装薄纸61向从正面侧保持部71a的前面侧看去向斜下方引导。该导向杆81从正面侧保持部71a向正面侧保持部71a的展开方向且向下倾斜延伸。如图 12最明确地表示的那样,导向杆81中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的侧边缘延伸的方向, 与后述的展开导向件65的主棱线94延伸的方向一致。在保持框架71的正面侧保持部71a上,在从正面看去导向杆81的左斜下方(包 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下游侧)配置有展开导向件65。关于展开导向件65将在后面详述。 另外,在保持框架71的正面侧保持部71a上保持有料斗67,该料斗67的下端的喷嘴部67a 从正面看去位于展开导向件65的左斜下方。并且,在保持框架71的正面侧保持部71a上, 在从正面看去料斗67的喷嘴部67a的斜下方的位置配置有热封部68。参照图12及图15,热封部68具备一对进给滚子82a、82b,它们由包含电动机、直 动齿轮、间歇齿轮等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间歇旋转驱动。包装薄纸61被夹持在进给滚子 82a、82b之间,通过进给滚子82a、82b的间歇旋转被搬运。另外,相对于进给滚子82a、82b 在包装薄纸61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具备一对加热滚子83a、83b。各个加热滚子83a、8;3b具备 圆板状的进给热封部件84 ;在下端一体形成有直径和进给热封部件84相同的滚子部件85 的薄的矩形板状的纵向热封部件86。进给热封部件84、84由与进给滚子82a、82b共用的 包含电动机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来旋转驱动。纵向热封部件86、86由与进给热封部84、84 不同的驱动机构旋转驱动。在两加热滚子83a、8;3b的进给热封部件84、84之间在包装薄纸 61的侧边缘形成有长度方向的密封(横向密封)。由两加热滚子83a、8;3b的纵向热封部件 86,86形成有横截包装薄纸61的密封(纵向密封)。参照图19 图M对展开导向件65进行详细说明。展开导向件65具备导向主 体91,其作用是形成有用于将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61展开并插入料斗67的喷嘴部67a的 开口 ;细长的板状的安装部93,其通过托架92将该导向主体91固定在保持框架71的正面 侧保持部71a上。通过分别插通安装部93的贯通孔93a、93b中的螺丝(未图示),将展开 导向件65用螺丝固定在托架92上。展开导向件65的导向主体91具备沿包装薄纸61的折线延伸的主棱线94 ;从主 棱线94扩展的从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参照图23及图M的箭头A)看去呈凸状的曲 面、且相对于主棱线94对称的一对展开导向面90a、90b ;从主棱线94的包装薄纸61的搬 运方向A的上游侧的端部开始与主棱线94连续延伸的副棱线95 ;从副棱线95扩展的从包 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A的上游侧看去呈凸状的曲面、且相对于副棱线95对称的一对顶部 面96a、96b ;以及从主棱线94的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扩展的展开导向面 90a、90b的后端边缘97a、97b。从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A的上游侧看去时,导向主体91 是朝向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A的下游侧变窄(向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A的上游侧扩 展)的大致光滑的曲面形状。另一方面,从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A的下游侧看去时,导 向主体91是凹状至洼下的形状,该凹陷只由图20模式所示的闭锁板98封闭,从而使药品 (特别是散药)不会滞留在该凹陷内。从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A看去时,展开导向面90a、90b的外形是凸状的曲线, 从主棱线94分离的一对展开导向面90a、90b间的间隔扩展(参照图21)。另外,从与包装 薄纸的搬运方向A正交且正对主棱线94的方向(参照图23及图M的箭头B)看去时,展 开导向面90a、90b的外形是直线状,展开导向面90a、90b间的间隔从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 向A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变窄(参照图22)。
展开导向件65具备由所述的凸状曲面构成的一对展开导向面90a、90b,且通过使 导向杆81中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的侧边缘延伸的方向与展开导向件65的主棱 线94延伸的方向一致,可以使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61由曲面引导而缓慢地变形至展开,在 使分别作用在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61上的张力均勻的同时,可以形成开口。因此,即使将 印刷部69配置在展开导向件65及热封部68的附近,也能够可靠防止在热封部68处在包 装薄纸61上产生褶皱。换言之,利用展开导向件65的形状,不会使包装薄纸61产生褶皱, 能够缩短印刷部69到热封部68的距离。结果是在药品包装装置1的最初的起动时及卷筒 62更换时,可以把只用于配送而在药品包装时不用的废弃的包装薄纸61 (从印刷部到热封 部的包装薄纸)的长度缩短到最小,可以谋求设备运转费的降低。另外,通过缩短从印刷部 69到热封部68的距离,可以谋求装置的小型化。如图23及图M中明确地表示那样,所述展开导向件65的后端边缘97a、97b在与 主棱线94的连续位置相对于主棱线94形成锐角即第一角度θ 1(例如50° ),在与主棱线 94的连续位置以外的部位相对于主棱线形成比所述第一角度θ 1大的第二角度Θ2(例如 60° )。通过这样的展开导向面90a、90b的后端边缘97a、97b的形状,可以同时可靠防止 药品的滞留和包装薄纸61的褶皱的产生。通过将在后端边缘97a、97b与主棱线94的连续 位置两者形成的第一角度θ 1尽可能设定得较小,在展开导向面90a、90b的包装薄纸61的 搬运方向A的下游侧的端部,可以可靠地防止从料斗67的喷嘴部67a导入的药品(特别是 散药)的滞留。另外,因为在后端边缘97a、97b与主棱线94的连接位置以外,两者所成角 度是比第一角度θ 1大的第二角度9 2,所以展开导向面9(^、9013的面积可以设定至足够大 以至可以防止包装薄纸61的褶皱的程度。展开导向件65的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A的上游侧的部分,如前所述,由与主棱 线94连续延伸的副棱线95、以及相对于该副棱线95对称扩展的凸状的曲面即一对顶部面 96a,96b构成。顶部面96a、96b分别与展开导向面90a、90b连接,在展开导向面90a、90b与 顶部面96a、96b的连接部分,形成有与展开导向面90a、90b及顶部面96a、96b连续的曲面 即肩部99a、99b。从料斗67的喷嘴部67a导入的药品(特别是散药)即使由于被向上吹等 而落到展开导向件的顶部面96a、96b,因为顶部面96a、96b是曲面,所以药品也不会滞留在 顶部面96a、96b,而是落向包装薄纸61内。在保持框架71的侧面侧保持部71b上配置有包装薄纸61的卷筒62、导向滚子 73a、导向滚子7 及印刷部69,另一方面,在正面侧保持部71a上配置有备用滚子79、导向 杆81、展开导向件65、料斗67及热封部68。因此,如图17所示,可以紧凑地配置包装薄纸 61的卷筒62,导向滚子73a,导向滚子73b,印刷部69,备用滚子79,导向杆81,展开导向件 65,料斗67及热封部68,有效地利用壳体6的容纳室7内的空间。换言之,可以谋求药品包 装装置1的小型化。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若由铰链机构72使保持框架71转动,则成为 将包装单元4的几乎整体从壳体6卸下的状态,且因为使包装薄纸61的卷筒62和印刷部 69移动向壳体6的正面侧,可以简单地从外部存取且可视,所以提高了包括更换卷筒62、更 换墨盒76的对印刷部69的保养等各种操作的操作性。(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25至图3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只有药品包装装置1中的包装单元4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药片供给单元2、散药供给单 元3及药品排出部5的构成及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的包装单元4具备防止从药片供给单元2供给至料斗67的药品、或 从散药供给单元3供给至料斗67的散药滞留在料斗67的壁面上等而不向包装薄纸61供 给却残留在料斗67的机构。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的包装单元4具备对料斗67施加振 动的料斗侧振动施加机构202和对展开导向件65施加振动的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 203。参照图25及图观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料斗67具备在俯视时大致呈长方形的投 入开口 67b,具备从该投入开口 67b向喷嘴部67a向斜下方延伸的四个内侧倾斜壁面67c、 67d、67e、67f。由该内侧倾斜壁面67c 67f包围的空间由分隔板部67g划分开。在图28 中,在该分隔板部67g的左侧的空间从药片供给单元2供给药片,在右侧的空间从散药供给 单元3供给散药。为较宽地确保从投入开口 67b中的散药供给单元3供给散药的部分的俯 视时的面积,在四个内侧倾斜壁面67c 67f中,如图观所示,分隔板部67g的右侧的内侧 倾斜壁面67c的倾斜角度设定得比其余三个内侧倾斜壁面67d 67f的角度小。具体的说, 相对于内侧倾斜壁面67d 67f的倾斜角度设定为75° 85°左右,内侧倾斜壁面67c的 倾斜角度设定为35° 40°左右。内侧倾斜壁面67e的倾斜角度设定为64°。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料斗67具备被保持部67h,其由后述的料斗侧振动施加机 构202的料斗保持部206保持。该被保持部6 被设置在内侧倾斜壁面67f的外侧的投入 开口 67b的附近。该被保持部Mh是在下端面形成有凹部67i的细长的块状,在一端侧(图 28中的左侧)形成有倾斜的被保持面67j,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突起67k。在与被保持部6 相对的内侧倾斜壁面67d的外侧的投入开口 67b附近,设置有供操作者手持料斗67的把持 部 67m。参照图25至图观可知,料斗侧振动施加机构202具备相对于保持框架71通过托 架204固定的树脂制的保持构造205。保持构造205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料斗保 持部206。在俯视时,料斗67以投入开口 67b的长度方向(内侧倾斜面67d、67f的上端边 缘延伸的方向)与料斗保持部206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姿势被保持于料斗保持部206。为了 可以拆卸地保持料斗67的被保持部67h,料斗保持部206具备如图观所示的相比于右端中 间稍稍向上突起的倒L字状的钩部206a,在左端附近的上部具备锁定机构206b。锁定机构 206b具备可绕水平方向的轴线旋转(参照箭头D)的操作杆206c。另外,锁定机构206b配 置在比操作用杆206c更靠料斗保持部206a的中央侧,同样具备可以绕水平方向的轴线旋 转(参照箭头E)的锁定杆206d。料斗67的被保持部67f被可以拆装地固定在料斗保持部206上。如图观所示, 在料斗67固定在料斗保持部206上的状态下,被保持部67f的突起6 嵌入在料斗保持部 206的钩部206a的下侧,被保持面67j被锁定杆206d的保持面206g压紧。通过将保持面 206g的相反侧的被固定部206e卡合在操作杆206c的固定部206f上,锁定杆206d被保持 在不可旋转的状态。在操作操作杆206c的把持部20 使其在图观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时,操作杆206c的固定部206f从锁定杆206d的被固定部206e上卸下。结果是因为锁定 杆206d变为旋转自如,基于保持面206g的被保持面67j的按压解除,所以料斗67的被保 持部6 相对于料斗保持部206变为可以拆装。将料斗67可以拆装地安装在料斗保持部206上的方式,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能使料斗67以一定的牢固程度相对于料斗保持 部206固定即可。例如,也可以靠磁铁、螺纹等将料斗67可以拆装地安装在料斗保持部206上。在料斗保持部206的图28中在右侧端部的下侧设置有振动电动机保持部207。振 动电动机保持部207在内部具备保持振动电动机208的筒状的主体207a ;及连结该主体 207a和料斗保持部206的下面的连结部207b。可以说振动电动机208在所谓被悬架在料 斗保持部206的一端的下面侧的状态被保持。振动电动机208只要是至少能够通过电动控制开始动作和停止动作,则其形式就 不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的振动电动机208采用了在直流电动机的旋转轴上固定砝码并 将其内置于壳体内的形式。后述的振动电动机211也采用了和振动电动机208相同的方式。保持构造205具备上端侧与料斗保持部206连结,且下端侧由螺丝固定在托架上 的两个板簧部209a、209b。在俯视时,板簧209a、209b从料斗保持部206向正下方(竖直向 下)延伸。另外,在侧视时,板簧209a、209b,以越到下端侧越从振动电动机保持部207(振 动电动机208)离开的方式,从料斗保持部206向斜下方互相平行延伸,在料斗保持部206 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板簧部209a、209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θ例如设定在 80°左右。板簧部209a、209b以下端侧为固定端、上端侧为自由端的悬臂梁的方式弯曲,当 由于其弯曲而板簧部209a、209b的上端产生位移时,伴随于此,料斗保持部206也移位。振动电动机208动作产生的振动通过保持构造205传递给料斗67。通过该振动, 从药片供给单元2供给的药片、从散药供给单元3供给的散药不会附着在料斗67的内侧倾 斜壁面67c 67f上,从投入开口 67b快速地移动向喷嘴部67a,被导入通过展开导向件65 展开的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61的开口内。因此,通过这样有效地防止药品(特别是散药) 附着残留在料斗67内,可以防止药品污染。另外,与由螺线管等对料斗施加打击时产生的 声音相比,通过施加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小,不会给操作者带来不快,也不会使操作者误认为 是产生故障。所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构造205,如图观中箭头H所示,在包含药品在倾 斜最平缓的内侧倾斜壁面67c上移动的移动方向F和重力方向G的平面(图28中为纸面) 内,所述料斗67在越到上端侧越从内侧倾斜壁面67c离开的椭圆状轨道上振动,将振动电 动机208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料斗67。料斗67的振动的椭圆状的轨道H的长轴M相对于板 簧部209a、209b (倾斜角度Θ)正交,与在内侧倾斜壁面67c上散药由于自重而移动的方向 F所成的角度θ ,虽然不到90°但是是比较大的角度(在45度以上且不到90度的范围)。 通过向这样的椭圆状的轨道施加振动,可以使在缓缓倾斜的内侧倾斜壁面67c上的散药高 效地从投入开口 67b向喷嘴部67a移动,能够可靠地防止药品的附着残留。另外,因为振动 电动机208位于内侧倾斜壁面67c的上端附近,所以振动电动机208产生的振动高效地传 递到内侧倾斜壁面67c,促进内侧倾斜壁面67c上的药品的移动。参照图四及图30可知,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203具备内置于展开导向件 65内的振动电动机(第二振动源)211。在展开导向件6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放射状延伸的 肋212,通过这些肋212将振动电动机211固定在展开导向件65上。因此,振动电动机65 产生的振动直接地传递给展开导向件65。因为通过不仅向料斗67,向展开导向件65也由 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23施加振动,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61内的药品(特别是散药)的移动至流动变得流畅,所以可以更可靠地防止药品附着残留在料斗67内。以下,对通过控制器11对料斗侧振动施加机构202和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 203的控制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料斗侧振动施加机构202和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 机构203同步动作,总是料斗侧振动施加机构202和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203同时 动作同时停止。但是,料斗侧振动施加机构202和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203也可以 相互独立地动作。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区分的必要的情况下,将料斗侧振动施加机 构202和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203统称为振动施加机构202、203。首先,振动施加机构202、203在加热滚子83a、8 的纵向热封部86、86 (例如参照 图12、巧)的前端互相对顶夹入包装薄纸61的状态,即纵向热封部86、86变成形成纵向密 封的位置后,在规定时间后开始动作。另外,振动施加机构202、203的动作持续时间根据分 包速度而设定。根据进给滚子82a、82b (例如参照图12、1幻的对包装薄纸61的进给速度, 在药片分包中的速度比在散药分包中的速度快,因此纵向热封部86、86从变为形成纵向密 封的位置时开始到振动施加机构202、203开始动作为止的时间,在药片分包中的时间设定 得比在散药分包中的时间短。另外,不管在散药分包中还是在药片分包中,包装薄纸61的 进给速度越慢,直到振动施加机构202、203开始动作的时间就设定得越长。并且,在一个处 方中即包含散药又包含药片的情况下(药片散药同时分包),振动施加机构202、203的动作 时刻和动作持续时间设定成与散药分包中的一样。在一个处方内分包药片的药包和分包散药的药包混合的情况下(混合分包),控 制器11对于分包散药的药包,以与散药分包中一样的时刻和动作持续时间使振动施加机 构202、203动作,对于分包药片的药包,以与药片分包中一样的时刻和动作持续时间使振 动施加机构202、203动作。为了可靠地防止附着残留在料斗67上的散药混入分包药片的 药包中,控制器11 一旦在混合分包中形成了分包散药的药包后,在分包药片的药包的制作 中,控制器11不使振动施加机构202、203动作而使其维持在停止状态。图31模式表示了 混合分包中的振动施加机构202、203的动作。在该例中,分3是“早”、“中”服用药片,“晚” 服用散药。在模式地表示药包215的下侧表示的记号中,“〇”表示使振动施加机构202、 203动作,“ X,,表示使振动施加机构202、203维持在停止状态。虽然第一包及第二包的药 包215是药片,但是在同一处方内一次也没有包装散药。因此,即使第一包及第二包的药包 215是药片,也与散药的情况一样,使振动施加机构202、203动作。第三包的药包215是在 同一处方内最先分包散药的药袋,在第三包药包215的制作过程中,使振动施加机构202、 203动作。在制作第三包之后的分包药片的第四、五、七、八包的药包215时,使振动施加机 构202、203维持在停止状态,在制作分包散药的第六及第九包的药袋215中,使振动施加机 构202、203动作。参照图32及图33可知,为了按每个处方分离连续的药包而设置有不包装药品的 空的药包(废弃袋216),该废弃袋216由切断机构201切断。若该废弃袋216中混入了药品 (特别是散药),则在被切断机构201切断时混入的药品流出到装置内而产生污染。因此,控 制器11若根据输入的处方信息判断出是在制作废弃袋216之中,则振动施加机构202、203 维持在停止状态。因为在图32的例子中第一包的废弃袋216、在图33的例子中第二包的废 弃袋216是切断机构201的切断对象,所以在制作这些废弃袋216时,振动施加机构202、 203维持在停止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34至图39,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第三实施方式的 料斗67的被保持部67h、料斗侧振动施加机构202的构造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参照图39,本实施方式中的料斗67的被保持部67h由设置在内侧倾斜壁面67f的 外侧的投入开口 67b附近的各个块状的第一及第二部分67n、67p构成。在第一部分67η的 一端侧(图39中的左侧)形成倾斜的被保持面67q,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突起67r。在第二 部分67p的一端侧(图39中的右侧)还设置有突起67s。本实施方式的料斗保持机构202具有的保持构造205具备与料斗保持部206分 体的基部307。料斗保持部206和基部307通过上下两端由螺丝固定的分体的板簧308a、 308b互相连结。在俯视时,板簧308a、308b从料斗保持部206向正下方(铅直方向朝下) 延伸。另外,在侧视时,板簧308a、308b,越到下端侧越接近振动电动机保持部207(振动电 动机208),从料斗保持部206向斜下方互相平行延伸,在料斗保持部206的长度方向上隔 开间隔配置。板簧308a、308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例如设定在80°左右。板簧 308a、308b以下端侧为固定端、上端侧为自由端的悬臂梁的方式弯曲,通过其弯曲,在板簧 308a、308b的上端变位时,伴随于此,料斗保持部206也变位。形成所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构造205,如图39中箭头H所示,在包含散药 在倾斜最平缓的内侧倾斜壁面67c上移动的移动方向F和重力方向G的平面(图39中是 纸面)内,所述料斗67在越到上端侧越从内侧倾斜壁面67c离开的椭圆状的轨道上振动, 将振动电动机208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料斗67。料斗67的振动的椭圆状的轨道H的长轴M 相对于板簧308a、308b (倾斜角度Θ)正交,与在内侧倾斜壁面67c上散药因自重而移动的 移动方向F所成的角度θ H是比45°小得多的锐角(约为5° 15° )。通过对这样的椭 圆状的轨道施加振动,可以使在缓缓倾斜的内侧倾斜壁面67c上的散药高效地从投入开口 67b向管嘴67a移动,可以可靠地防止药品的附着残留。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角度ΘΗ是钝 角的情况相比,通过将角度θ Η设定成足够小的锐角,可以使药品在内侧倾斜壁面67c上的 移动速度进一步提高。另外,因为振动电动机208位于内侧倾斜壁面67c的上端附近,所以 振动电动机208产生的振动高效地传递到内侧倾斜壁面67c,促进内侧倾斜壁面67c上的药 品的移动。本实施方式中的料斗保持部206具备向上突出的倒L字状的钩部306a、306b。另 外,在料斗保持部206上具备可以作为锁定机构306c而可以转动的杆306d。如图39所示, 在料斗67被固定在料斗保持部306上的状态下,被保持部67的突起67r、67s在下侧嵌入 钩部306a、306b,被保持面67q被杆306d的保持面306e压紧。当使杆306d如图39所示沿 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杆306d的保持面306e从被保持面67q脱离,料斗67相对于料斗保持 部206可以拆装。第三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及作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只要采用第二及第三实施 方式的料斗侧振动施加机构202和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203,则包装薄纸61的供给 方式不特别限定。具体的说,包装薄纸61也可以以没有叠成两折的状态卷绕到卷筒62上 被保持,从卷筒62卷出后再叠成两折。另外,虽然图25至图33没有表示,但是在展开导向 件65的内部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容纳有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构。(第四实施方式)
20
参照图40至图44,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药 品包装装置1的包装单元4具备的展开导向件65的构造与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另 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代替导向杆81而设置有三个导向滚子401a、401b、401c,通过这些 导向滚子401a 401c使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在展开导向件65的正前方弯曲。在三个 导向滚子401a 401c中在最靠近展开导向件65侧的导向滚子401a的前端上部设置有向 上突出的小直径圆柱状的突起410。该突起410具有防止包装薄纸61的蛇形或脱落的功 能。由于在导向滚子401a的部分,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向斜下方弯曲,所以通过设置突 起410,可以有效防止包装薄纸61的蛇形或脱落。另外,因为该突起410的小径圆柱状的圆 周面与包装薄纸61接触,所以相对于包装薄纸61的接触阻力特别小。如图42明确表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展开导向件65具有的一对肩部99a、 99b中,相对于主棱线94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弯曲的内侧(在从正面观察正面侧保持部 71的情况下是里侧)的肩部99b,相比于相对于主棱线94弯曲的外侧(在从正面观察正面 侧保持部71的情况下是跟前侧)的肩部99a,相对于主棱线94鼓出2 4mm左右(在本实 施方式中是3mm左右)。如此通过使肩部99b鼓出,与该肩部99b相连的里侧的展开导向面 90b和顶部面96b也相比于跟前侧的展开导向面90a及顶部面96b鼓出。另外,里侧的肩 部99b和展开导向面90b的连接位置40 位于比跟前侧的肩部99a和展开导向面90a的 连接位置40 更靠后端缘97a、97b—侧。但是,在后端缘97a、97b中,里侧的展开导向面 90b相对于主棱线94所成的角度与跟前侧的展开导向面90a相对于主棱线94所成的角度 基本相等。换言之,在主棱线94的后端附近,确保展开导向件91的形状的对称性。虽然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61的搬运方向在导向滚子401a 401b处弯曲,但是在 该弯曲部分的下游侧,作用在弯曲的内侧(在从正面观察正面侧保持部71的情况下是里 侧)的包装薄纸61 (叠成两折中的一方)上的张力,具有比作用在弯曲的外侧(在从正面 观察正面侧保持部71的情况下是跟前侧)的包装薄纸61 (叠成两折中的另一方)上的张 力变弱的倾向。由于在该内侧与外侧的拉力的不均勻,在弯曲的内侧的包装薄纸61上易产 生松弛,该松弛是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61的两侧边缘(所谓的“边”)不对齐的状态(所谓 “偏边”)的原因。展开导向件91以及导向滚子401a 401c的上游侧的印刷部69的热转 印头78等的接触阻力,也有助长内侧的包装薄纸61和外侧的包装薄纸61间的张力不均勻 的倾向。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展开导向件91因为是里侧的肩部99b、展开导向面90b及顶 部面90b比跟前侧的肩部99a、展开导向面90a及顶部面90a鼓出的形状,所以主棱线94、 两方的肩部99a、99b及两方的展开导向面90a、90b在与包装薄纸61接触的部分作用在包 装薄纸61上的张力均勻。特别是通过肩部99a、99b与主棱线94的后端附近的三处与包装 薄纸61接触,作用在包装薄纸61上的张力均勻。结果是在叠成两折的包装薄纸61的两方 上作用有均勻的张力,包装薄纸61以叠成两折的两侧缘对齐的状态(所谓的“齐边”状态) 靠展开导向件91将包装薄纸61展开时,可以可靠防止褶皱的产生。第四实施方式的其它的构成及作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虽然图40至图44没有 表示,但是在展开导向件65的内部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容纳有展开导向件侧振动施加机 构。
权利要求
1. 一种药品包装装置,其具备薄纸供给部,其从卷绕有预先沿长度方向叠成两折的细长的包装薄纸的卷筒卷绕出所 述包装薄纸来进行供给;展开导向件,其将由该薄纸供给部供给的所述包装薄纸展开并开口 ; 药品导入部,其从所述包装薄纸的开口导入药品; 热封部,其密封所述包装薄纸以封入所述导入的药品,以及印刷部,其配置在所述包装薄纸的路径中的所述薄纸供给部和所述展开导向件之间, 对所述包装薄纸实施印刷,该药品包装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展开导向件具备沿所述包装薄纸的折线延伸的主棱线及一对展开导向面,所述一 对展开导向面是从所述主棱线扩展的凸状的曲面,且至少相对于所述主棱线的后端附近互 相对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品包装装置,其不使包装薄纸产生褶皱,缩短从印刷部到热封部的距离。展开包装单元(4)具备的包装薄纸(61)并使其开口的展开导向件(65),具备沿包装薄纸(61)的折线延伸的主棱线(94);及一对展开导向面(90a、90b),该一对展开导向面(90a、90b)是从主棱线94扩展而成的凸状曲面,且相对于主棱线(94)互相对称。
文档编号B65B41/12GK102092492SQ20111004024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日
发明者汤山正二, 津田纮道, 竹田仲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