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气道与防溢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231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曲径气道与防溢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曲径气道与防溢流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粪便的取运便装置,特别涉及取运便槽车的取便系统保护。
背景技术
针对贮便的取运,现行普遍使用的取运便装置为真空吸粪车。真空吸粪车在取便时,真空取便系统需要连通载运槽体与真空取便系统的气体通道支持将载运槽体中的气体抽出形成真空后,贮便体中的贮便受大气压力作用,由贮便体转移到载运槽体中,实现贮便的真空抽取,如果载运槽体被粪便污水满贮前不能及时终止取便操作,则载运槽体中的粪便污水有可能经连通载运槽体与真空取便系统的气体通道进入到真空取便系统中,损坏真空取便系统。真空吸粪车在用于非吸粪的其它吸污作业情况,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真空吸粪车对此采取的解决办法为在连通载运槽体与真空取便系统的气体通道的与载运槽体相接的通道前端设置溢流阀。溢流阀属于一个带有浮子单向阀的装置,其作用是当被吸粪便污水快满罐时,由于浮子的作用将单向阀顶向装置的吸气口,在浮子及真空吸力的共同作用下,关闭吸气口.有效防止载运槽体内的粪便污水吸入真空泵管路及真空泵。该结构的弱点在于,在崎岖道路及所取粪便污水满槽情况下行驶中的槽内所存粪便污水是容易产生波动的,而波动的粪汁对溢流阀中的浮子单向阀的作用无法恒定,而且行驶过程并无真空吸力对浮子单向阀的作用,故此情况,粪便污水有可能进入溢流阀内部, 或者说溢流阀的单向阻断失效,这部分粪便污水虽说不能直接流入真空取便系统,但留存于溢流阀内的哪怕是少量粪便污水物质,也会在下一次吸粪时被吸入气流带进真空取便系统。此外,连通载运槽体与真空取便系统的气体通道于载运槽体上的装置位置也容易促成上述粪便污水有可能进入溢流阀内部,或者说导致溢流阀的单向阻断失效情况发生。 原因在于,连通载运槽体与真空取便系统的气体通道均设于载运槽体顶部的近前端,当吸粪车行驶于下坡状态,即使载运槽体所取粪便污水并未满槽,但由于处于下坡状态,槽内粪便污水会涌向载运槽体的前部,使载运槽体前部处在满槽状态,再加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引发粪水激荡,粪便污水也很有可能进入溢流阀内部。还有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吸粪时,进入载运槽体中的粪便污水是有溅射现象的, 因溅射而飞起的粪滴有可能被抽气时的高速气流裹挟带入溢流阀,进而进到真空取便系统,此时由于粪便污水并未满槽,溢流阀中的浮子单向阀无法发挥阻断作用。此外,中国在先专利申请,申请号00113^6. 0,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其中公开了正压取便和以正压取便为基础的双压取便系统装置。基本原理在于将压力空气充注到封闭贮便体内,通过压力空气作用将贮便送入载运槽体,实现取便,装备有这类取便系统的取便车可称之为压力空气取便车。针对压力空气取便车同样存在满槽、颠簸行驶、下坡以及溅射飞起粪滴各种情况下对压力空气取便系统保护的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发明一项装置取代传统溢流阀,并改变其装置位置,使针对真空吸粪车包括压力空气取便车,无论其在满槽、颠簸行驶、下坡以及取便时溅射飞起粪滴各种情况下对压力空气取便系统都能实现对其取便系统的保护。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曲径气道与防溢流结构,包括载运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运槽体顶部外部设置曲径气道装置,载运槽体内部经曲径气道装置实施与取便系统的气体联系;所述曲径气道的结构取为竖置中空管状体,管状体内部由管道下端管口构成的气道口以上部位设置有两片或两片以上与竖直方向交角呈非直角状的交替互设气道挡板,且所设气道挡板的悬置端与所面对的管道内壁以及与相邻气道挡板为非接触, 经气道挡板将管状体内部空间分隔成曲折气道;管状体上端端口设封口体,于封口体上设置与真空吸粪车的真空取便系统或压力空气取便车的压力空气取便系统连通的管道。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在于所述曲径气道设于载运槽体顶部外部的中部或近中部。所述曲径气道位于载运槽体内部的气道口的下方设置防溢流结构,所述防溢流结构取为,在曲径气道位于载运槽体内部的气道口下方设置由栅栏和笼底构成的栅笼,栅笼内安置由中空结构浮体构成的浮塞,自由状态的浮塞受自身重力作用落于笼底,曲径气道气道口呈开放状态;当载运槽体因所取粪便污水充满时,浮塞受粪便污水浮力和栅栏约束作用将曲径气道装置位于载运槽体内部的气道口堵塞。本发明和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设于载运槽体顶部外部,特别是设于载运槽体顶部外部的中部或近中部的曲径气道装置或者还包括防溢流结构装置,使正常载运条件下,无论槽车载运过程的上坡或下坡,所载运粪汁都难以淹没曲径气道的进气口 ;其曲径气道的结构设计,使取便过程可能出现的溅射飞起粪滴与载运过程激荡的粪便污水难以进入曲径气道,或进入曲径气道后受气道挡板阻挡,并因为气道挡板的有倾斜角度结构,使其不能在气道中形成潴积,会自动流回载运槽体内部;其结合浮塞的双重作用,可有效阻止载运槽体的中的载运粪便污水,在任何工况下都难以进入取便系统,确保取便系统的安全运行。


图1、空气压力取便槽车装置的曲径气道装置剖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介绍空气压力取便槽车装置的曲径气道装置结构。图1所示空气压力取便槽车装置的曲径气道装置结构为包括管状体O),挡板 (3),气道口(6),封口体(4),外联管道(5),栅笼(7),栅笼笼底(9),浮塞(S)0所述管状体 (2)装置于载运槽体顶部板体(1)外表,属于管状体( 的气道口(6)位于载运槽体顶部板体(1)的里表;两片以上的挡板(3)交替互设于管状体(2)气道口(6)以上内部空间,所设挡板(3)的悬置端与所面对的管状体O)内壁以及与相邻挡板为非接触,经挡板C3)将管状体内部空间分隔成曲折气道;管状体⑵上端端口设封口体0),于封口体⑷上设置外联管道(5);外联管道(5)与真空吸粪车的真空取便系统槽车,或与空气压力取便槽车的压力空气取便系统相连通。于载运槽体顶部板体⑴内壁对应气道口(6)的位置设置两根根或两根以上的栅栏(7),栅栏(7)下端部设置笼底(9)构成栅笼,中空结构的浮塞(8)置于栅笼内,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以及栅栏(7)的约束在栅笼内可作上下移动,自由状态的浮塞(8)受自身重力作用落于栅笼笼底(9),当取便满槽时,浮塞( 受粪便污水浮力作用和栅栏(7)约束将曲径气道装置位于载运槽体内部的气道口(6)堵塞。
权利要求1.曲径气道与防溢流结构,包括载运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运槽体(1)顶部外部设置曲径气道装置,载运槽体(1)内部经曲径气道装置实施与取便系统的气体联系;所述曲径气道的结构取为竖置中空管状体0),管状体O)内部由管道下端管口构成的气道口(6)以上部位设置有两片或两片以上与竖直方向交角呈非直角状的交替互设气道挡板 (3),且所设气道挡板(3)的悬置端与所面对的管道内壁以及与相邻气道挡板为非接触,经气道挡板⑶将管状体⑵内部空间分隔成曲折气道;管状体⑵上端端口设封口体G), 于封口体(4)上设置与真空吸粪车的真空取便系统或压力空气取便车的压力空气取便系统连通的管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曲径气道与防溢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径气道设于载运槽体(1)顶部外部的中部或近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曲径气道与防溢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径气道位于载运槽体(1)内部的气道口(6)的下方设置防溢流结构,所述防溢流结构取为,在曲径气道位于载运槽体(1)内部的气道口(6)下方设置由栅栏(7)和笼底(9)构成的栅笼,栅笼内安置由中空结构浮体构成的浮塞(8),自由状态的浮塞(8)受自身重力作用落于笼底(9),曲径气道气道口(6)呈开放状态;当载运槽体(1)因所取粪便污水充满时,浮塞(8)受粪便污水浮力和栅栏(7)约束作用将曲径气道装置位于载运槽体(1)内部的气道口(6)堵塞。
专利摘要曲径气道与防溢流结构,涉及取运便槽车的取便系统保护。曲径气道结构包括管状体,气道挡板,封口体以及与取便系统连通管道,设于载运槽体顶部外部的中部或近中部;防溢流结构包括栅笼和浮塞,设于曲径气道位于载运槽体内部的气道口的下方;其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可有效阻止载运槽体中的载运粪便污水,在任何工况下都难以进入取便系统,确保取便系统的安全运行。
文档编号B65D90/26GK202030233SQ20112014561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曾德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