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片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5692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垫片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上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垫片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线由手工操作变为自动生产线,相应的生产线上用的工件上料方式也由手工方式变为自动上料。然而传统垫片上料多为手工上料。即操作人员每次将垫片一个一个放入打出装置的料筒中,这种上料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难以控制上料的数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功效且可准确控制上料数量的垫片上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垫片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紧固件套接的两个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下半部内套装有用于放置垫片的内套筒,所述外套筒顶部紧固有旋转柱塞,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下端部制有径向通孔,所述内套筒下端部内径为扩径结构,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内穿装有其上端与旋转柱塞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通过定位销固接有两个滑片,两滑片分别铰接位于径向通孔内的挡片,所述内套筒下端还制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嵌装有弹簧。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外套筒上半部直径大于下半部直径。所述连接杆下端制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平台。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为垫片自动退出装置上料时,操作人员只需按动旋转柱塞,带动连接杆同步下行,连接杆带动滑片向下运动,并压缩弹簧,定位销沿着连接杆上的长孔向内运动,挡片收缩到套筒内。 这样不仅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垫片的上料效率,同时还可准确控制垫片的上料数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原位置的内部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垫片打出位置剖视图。图中1、旋转柱塞;2、外套筒;3、连接杆;3-1、平台;4、挡片;5、弹簧; 6、滑片;7、定位销;8、螺钉;9、内套筒;10、径向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
3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3,垫片上料装置,包括通过紧固件套接的两个套筒,所述外套筒2 的下半部内套装有用于放置垫片的内套筒9,本实施例中,两个套筒通过螺钉8紧固。所述外套筒2上半部直径大于下半部直径,在所述外套筒顶部紧固有旋转柱塞1。所述外套筒2 和内套筒9下端的重叠部制有径向通孔10,所述内套筒下端部内径为扩径结构,在外套筒和内套筒内穿装有其上端与旋转柱塞连接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下端制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平台。在所述连接杆下端通过定位销7固接有两个滑片6,两滑片分别铰接位于径向通孔内的挡片4,当本上料装置处于原始位置时,所述挡片4伸出套筒。所述内套筒下端还制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嵌装有弹簧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需要为垫片自动退出装置上料时,操作人员按动旋转柱塞,带动连接杆同步下行, 连接杆带动滑片向下运动,并压缩弹簧,此时定位销在径向通孔中运动,两个挡片收缩至套筒内,由于垫片的内径大于套筒下部的直径,小于套筒上端的直径,所以垫片能够穿入套筒下部,操作人员按动旋转柱塞使其回到原位,挡片伸出套筒外,可使垫片保持在套筒内。
权利要求1.一种垫片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紧固件套接的两个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下半部内套装有用于放置垫片的内套筒,所述外套筒顶部紧固有旋转柱塞,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下端部制有径向通孔,所述内套筒下端部内径为扩径结构,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内穿装有其上端与旋转柱塞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通过定位销固接有两个滑片,两滑片分别铰接位于径向通孔内的挡片,所述内套筒下端还制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嵌装有弹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片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上半部直径大于下半部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片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下端制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平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片上料装置,特征是包括通过紧固件套接的两个套筒,在外套筒的下半部内套装有用于放置垫片的内套筒,外套筒顶部紧固有旋转柱塞,在外套筒和内套筒下端部制有径向通孔,外套筒和内套筒内穿装有其上端与旋转柱塞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下端通过定位销固接有两个滑片,两滑片分别铰接位于径向通孔内的挡片,内套筒下端嵌装有弹簧。优点是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垫片的上料效率,同时还可准确控制垫片的上料数量。
文档编号B65G47/74GK202163892SQ20112028289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于扬, 李淑苹 申请人:天津电装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