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恒温分液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1565阅读:8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恒温分液漏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恒温分液漏斗。
背景技术
随着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如何快速、简单、精细的分离提纯物质成为实验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如何才能实现精确分离,不仅需要娴熟的操作技巧,合理的分离结构也是重要的因素。例如微量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分离、高温液体的分离和聚合物不同分子量级分的分离等,这些分离不仅需要娴熟的操作,而且为了达到精细的分离目的需要在恒定的特定温度下进行操作。然而普通的分液漏斗不能加热,只能在室温下进行分离操作,对于要求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的分离操作,用普通的分液漏斗就很难实现。如果需要在恒温下进行分离与提纯,市售的一些特殊分离设备造价昂贵,且操作过程复杂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可在设定温度并恒温状态下分离和提纯物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的外侧设置一保温机构使漏斗本体处于恒温状态下。优选的,所述保温机构包括恒温单元和控温单元,所述恒温单元设置在漏斗本体外侧,恒温单元连接控温单元。优选的,所述漏斗本体的外侧设置一保温壳,所述恒温单元为该保温壳与漏斗本体的外壳共同形成的保温腔;该保温腔连接控温单元。优选的,所述控温单元为外设的控温槽,所述保温腔上设置传热工质入口和传热工质出口,该传热工质入口和传热工质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控温槽连接。优选的,所述传热工质入口与控温槽之间还设有泵单元,该泵单元设置在管道上并使控温槽内的传热工质依次经过传热工质入口和传热工质出口后回到控温槽。优选的,所述传热工质入口设置在保温腔下部,所述传热工质出口设置在保温腔上部。优选的,所述控温槽具有控温装置调节并保持控温槽内的温度。优选的,所述漏斗本体包括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上盖,斗体的下口连接漏斗颈, 漏斗颈的上部设置活塞腔,活塞插入活塞腔内;所述保温壳设置于斗体外侧并连接至斗体的上口和下口。优选的,所述漏斗本体为梨型、椭球型或球型,所述保温壳的外形结构与漏斗本体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温度可控,不仅具有传统分液漏斗室温下分离的功能,同时可以实现在设定温度并恒温状态下进行体系的有效分离和物质提纯操作,能够满足不同温度下的分离和分子级的微相分离等。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产品制备工艺简便,易于安装和拆卸。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漏斗本体的外侧设置一保温机构使漏斗本体处于恒温状态下。该保温机构包括恒温单元和控温单元,恒温单元设置在漏斗本体外侧,恒温单元外接控温单元。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新型恒温分液漏斗的漏斗本体为常规的分液漏斗,包括斗体4,盖在斗体4上口的上盖9,斗体4的下口连接漏斗颈6,漏斗颈6的上部设置活塞腔,活塞5插入活塞腔内。在斗体4的外侧设置一保温壳1并且保温壳1连接至斗体4的上口和下口,斗体4可为梨型、椭球型或球型等常见形状,保温壳1 的外形结构与斗体4相匹配,材质为玻璃或塑料等。该保温壳1与斗体4的外壳共同形成的保温腔即为设置在漏斗本体外侧的恒温单元,该保温腔连接控温单元。控温单元为外设的控温槽10,控温槽10内置有传热工质如水或导热油等,控温槽10还具有控温装置可调节并保持控温槽内传热工质的温度。在保温腔下部设置传热工质入口 8,在保温腔上部相对侧面设置传热工质出口 2,该传热工质入口 8和传热工质出口 2分别通过管道3与控温槽10 连接。在传热工质入口 8与控温槽10之间还设有泵单元7,该泵单元7设置在管道上,在泵单元的作用下,控温槽10内的传热工质依次经过传热工质入口 8流入保温腔并经传热工质出口 2流出后返回到控温槽10中并循环,通过传热工质在保温腔中的循环流动,实现对漏斗本体的加热和控温,并保证整个分离和提纯过程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单元使分离过程在可控的恒定温度下进行,控温单元通过调控循环的传热工质的温度实现对整个装置的温度精确调控。控温单元可以是恒温水浴或恒温油浴,根据分液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灵活的选择传热工质。对于温度低于100°c的控温过程,只需循环水浴即可实现体系的控温,如果需要更高的温度,只需更换循环传热工质为高温导热油等即可。控温单元与恒温单元通过橡皮管等软管连接,易于拆卸和组装,同时可以和普通分液漏斗三角支架匹配使用,便于使用和存放。本实用新型结合传统的分液漏斗的分离原理,融合恒温水/油浴的控温手段,最终设计构建了结构简单的恒温分液漏斗。漏斗本体是分液操作主要进行的部位,待分离或提纯的混合体系,经斗体上口加入到斗体4中,经过静置分层以后,进行液液分离,将下层液体由漏斗颈6流出,上层液体由斗体上口倒出。在斗体上口盖上上盖9可以保证待分离体系在密闭的环境中,当旋开上盖时可以和大气相通,保证下层液体顺利流出。活塞5用于调控待分离液体的流出和停止,并调节液体的流出速度,从而实现液液的分离提纯。控温槽可以使用市售控温槽,通过控温槽的控温装置,保持传热工质的恒定温度,从而保持整个装置的恒温。泵单元7将控温槽10中的传热工质抽取出来,经过管道3由传热工质入口 8打入保温腔中,传热工质由传热工质入口 8流入后,逐渐将上层传热工质由传热工质出口 2赶出,由传热工质出口 2流出的传热工质回到控温槽10中,实现流出传热工质热量的补充,从而实现待分离体系与传热工质的热量对流。泵单元7维持传热工质的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分液漏斗的控温,管道3可用塑料或橡胶软管等制造。实施例1漏斗本体的容积为500 ml,保温腔的容积为800 ml,控温槽选择恒温水浴槽。设定恒温水浴温度为80°C,恒温2小时后,用蒸馏水清洗漏斗本体,用分液漏斗架固定分液漏斗,然后用橡胶管将恒温水浴槽与泵和分液漏斗相连接。旋开泵的开关,80°C恒温水由传热工质入口进入保温腔,待恒温水充满梨型保温腔后,继续通循环水20 min,将事先配制好的 20 ml PBS/二氯乙烷溶液(1:1 m/m)由斗体上口加入漏斗本体中,然后再由斗体上口加入 10 ml乙醇,静置1 min后,将溶液由漏斗颈放出,将析出的PBS由斗体上口取出;再将流出的溶液由斗体上口加入,再次加入10 ml乙醇,静置1 min后,将溶液由漏斗颈放出,再将析出的PBS由斗体上口取出;最后,将再次流出的溶液由斗体上口加入,继续滴入10 ml乙醇, 静置1 min后,将溶液由漏斗颈放出,再将析出的PBS由斗体上口取出,从而实现PBS不同级分的微相分离。实施例2漏斗本体容积为100 ml,保温腔容积为200 ml,控温槽选择恒温水浴槽。设定恒温水浴温度为45°C,恒温2小时后,用蒸馏水清洗漏斗本体,用分液漏斗架固定分液漏斗, 然后用橡胶管将恒温水浴槽与泵和梨型分液漏斗相连接。旋开泵的开关。45°C恒温水由传热工质入口进入保温腔,待恒温水充满保温腔后,继续通循环水20 min,将事先配制好的 20 ml ABS/氯仿溶液(1:1 m/m)由斗体上口加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再由斗体上口滴入100 ml乙醇,震荡静置1 min后,将溶液由漏斗颈放出,将析出的ABS由斗体上口取出;再将取出的ABS由斗体上口加入,再次滴入10 ml氯仿,充分溶解后,将100 ml氯仿由斗体上口加入,再将析出的ABS由斗体上口取出,从而实现ABS的提纯。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的外侧设置一保温机构使漏斗本体处于恒温状态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机构包括恒温单元和控温单元,所述恒温单元设置在漏斗本体外侧,恒温单元连接控温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的外侧设置一保温壳,所述恒温单元为该保温壳与漏斗本体的外壳共同形成的保温腔;该保温腔连接控温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单元为外设的控温槽,所述保温腔上设置传热工质入口和传热工质出口,该传热工质入口和传热工质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控温槽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工质入口与控温槽之间还设有泵单元,该泵单元设置在管道上并使控温槽内的传热工质依次经过传热工质入口和传热工质出口后回到控温槽。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工质入口设置在保温腔下部,所述传热工质出口设置在保温腔上部。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槽具有控温装置调节并保持控温槽内的温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包括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上盖,斗体的下口连接漏斗颈,漏斗颈的上部设置活塞腔,活塞插入活塞腔内;所述保温壳设置于斗体外侧并连接至斗体的上口和下口。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为椭球型或球型,所述保温壳的外形结构与漏斗本体适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恒温分液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的外侧设置一保温机构使漏斗本体处于恒温状态下。所述保温机构包括恒温单元和控温单元,所述恒温单元设置在漏斗本体外侧,恒温单元连接控温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恒温分液漏斗温度可控,不仅具有传统分液漏斗室温下分离的功能,同时可以实现在设定温度并恒温状态下进行体系的有效分离和物质提纯操作,能够满足不同温度下的分离和分子级的微相分离等。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产品制备工艺简便,易于安装和拆卸。
文档编号B67C11/04GK202322338SQ2011204014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汪海 申请人: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