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口封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9882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试管口封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管热封膜领域,确切地说是指一种试管口封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电磁感应封口技术具备以下几个特点I、电磁感应线圈采用盘式平面线圈,为确保获取足够的磁通量通常要求铝箔感应膜面积不能过小。目前市面电磁感应封口仪按封口铝箔为圆形计算,对封口圆铝箔直径要 求最小不小于15mm。2、电磁感应封口要求在感应加热时要求对铝箔有一定的压力,所以目前的电磁感应封口仪均为先人工加盖后封口。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试管口封膜装置,使得13_甚至更小直径圆形封口膜也可获得足够磁通量,使用范围更广;实现无盖电磁感应封口,从而实现真正全自动封口。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口封膜装置,包括支柱和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包括连接体和锥形导筒,所述支柱内中空,所述支柱一端为真空吸气口,另一端为真空吸头;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连接,所述锥形导筒设置有锥形线圈;所述支柱套接在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内,所述支柱可在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锥形导筒内部设置有限位口。优选地,所述锥形线圈设置在所述锥形导筒的外壁上。优选地,所述锥形导筒的外壁和内壁之间设置有中空部,所述锥形线圈设置在所述锥形导筒的中空部。优选地,所述锥形线圈为漆包线呈锥形绕制。 优选地,所述真空吸气口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口封膜装置,包括支柱和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包括连接体和锥形导筒,所述支柱内中空,所述支柱一端为真空吸气口,另一端为真空吸头;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连接,所述锥形导筒设置有锥形线圈;所述支柱套接在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内,所述支柱可在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上下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口封膜装置,锥形导筒的内壁可以在试管与真空吸头不对应时,仍然正确将试管导向到与封口膜对应,使用范围更广;实现无盖电磁感应封口,从而实现真正全自动封口。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吸膜时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封膜时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封膜后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与机械臂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请参见图I-图6,图I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吸膜时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封膜时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封膜后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口封膜装置与机械臂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口封膜装置,包括支柱I和加热体,加热体包括连接体2和锥形导筒3,支柱I内中空,支柱I 一端为真空吸气口 4,真空吸气口 4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另一端为真空吸头5 ;连接体2和锥形导筒3连接,锥形导筒3设置有锥形线圈;支柱I套接在连接体2和锥形导筒3内,支柱I可在连接体2和锥形导筒3上下移动。支柱I与机械臂9连接,支柱I和机械臂9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10,回复弹簧10的作用是使得支柱I伸缩后可以回复。锥形导筒3内部设置有限位口 6,试管8封膜时,试管8沿着锥形导筒3的内壁可以卡在限位口 6上,此时,封口膜正好正对试管口。锥形线圈11缠绕在锥形导筒3的外壁上。锥形线圈11为漆包线呈锥形绕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口封膜装置的动作过程如下第一步,从封口膜膜筒7中将封口膜吸出,支柱I处于下伸状态,由于真空吸头5与真空吸气口 4连接,真空吸头5产生负压将封口膜吸附;第二步,支柱I上升,因为真空持续保持,因此封口膜也会随着真空吸头5 —起上升,封口膜脱离封口膜膜筒7 ;第三步,当试管口封膜装置移动到试管8上方时,锥形导筒3内壁可以在试管8与真空吸头5不同心时自动导正确保封口膜完全对准试管口,此时锥形线圈的热封电路工作产生高频交流电,锥形线圈因此产生磁场,而封口膜因为感应到对应的磁场而产生高热,封口膜膜表面胶水因为高热溶解于试管8粘合;第四步,关闭真空吸头,支柱I上升,由于封口膜与试管8已经粘合所以封口膜不会随着支柱I上升,封膜工作结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口封膜装置,锥形导筒的内壁可以在试管与真空吸头不对应时,仍然正确将试管导向到与封口膜对应,使用范围更广;实现无盖电磁感应封口,从而实现真正全自动封口。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 围。
权利要求1.一种试管口封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柱和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包括连接体和锥形导筒,所述支柱内中空,所述支柱一端为真空吸气口,另一端为真空吸头;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连接,所述锥形导筒设置有锥形线圈;所述支柱套接在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管口封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导筒内部设置有限位口。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管口封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线圈设置在所述锥形导筒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管口封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导筒的外壁和内壁之间设置有中空部,所述锥形线圈设置在所述锥形导筒的中空部。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任一项所述的试管口封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线圈为漆包线呈锥形绕制。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管口封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气口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试管口封膜装置,包括支柱和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包括连接体和锥形导筒,所述支柱内中空,所述支柱一端为真空吸气口,另一端为真空吸头;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连接,所述锥形导筒设置有锥形线圈;所述支柱套接在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内,所述支柱可在所述连接体和所述锥形导筒上下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口封膜装置,锥形导筒的内壁可以在试管与真空吸头不对应时,仍然正确将试管导向到与封口膜对应,使用范围更广;实现无盖电磁感应封口,从而实现真正全自动封口。
文档编号B67B5/03GK202379699SQ20112045537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朱建卫, 邓冠华 申请人: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