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815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瓶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瓶子,特别涉及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瓶子。即本发明涉及ー种可压缩变形的瓶子,一体成形并包括瓶体部和经由跟部连接于该瓶体部的底部,通过使自身的一部分压缩变形而吸收伴随着内压减少的变形。本申请基于2008年12月26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332491号、2008年11月28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305227号、以及2008年8月12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208191号主张优先权,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瓶子(PET Bottle)为代表的合成树脂制瓶子由于重量轻易使用、确保透明性的同时呈现不逊色于玻璃制容器的外观,加之成本低廉,因此主要多用作饮料用容器。可是,这种瓶子由于瓶体部的壁厚薄,当瓶内处于减压状态时存在瓶体部变形为椭圆形或三角形等的扭曲形状等的不良情況。瓶体部出现这种变形时,不仅损害外观上的美观,还存在操作性劣化的问题。特别是使壁厚变薄来实现瓶子的轻量化时更为显著。因此,为了抑制因容器内压下降(减压)而产生的瓶体部的不当变形,开发了ー种在该瓶体部设置减压吸收壁板的瓶子。但是,这种类型的瓶子在外观设计时,无论如何也会受到减压吸收壁板的制約,因此无法自由设计,在外观性方面留有问题。与此相对,近年来提供了ー种不在瓶体部设置减压吸收壁板,就能够抑制减压时的瓶体部的不当变形的无壁板的瓶子(參考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这种瓶子为在瓶体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槽,瓶体部以环状槽为中心可沿轴向(纵向)收缩变形。也就是,这种瓶子被设计为通过使瓶体部沿轴向收缩变形,从而能够吸收减压时的压カ变化。另外,作为可压缩变形的瓶子例如有热填充瓶子,一体成形有ロ部、经由设置在该ロ部的颈环连接于该ロ部的圆筒状的颈筒部、从该颈筒部一体扩径的肩部、连接于该肩部的瓶体部、以及经由跟部连接于该瓶体部的底部,使瓶体部的一部分围绕轴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将该瓶体部分割为上侧部分与下侧部分的环状凹部,可将连接于上侧部分的环状凹部的上面向连接于下侧部分的环状凹部的下面折叠,从而吸收伴随着冷却后的减压效果的变形(例如,參考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I :特开2005-280755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4-262500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表2004-507405号公报但是,根据瓶子内部处于减压状态时的收缩变形的程度,有可能引起瓶子的ロ部侧弯曲的弯颈等不当变形从而导致外观劣化。或者,当瓶子内部实际处于减压状态时,瓶子不仅仅沿轴向收缩变形,沿径向也进行较大地收缩变形。即沿轴向收缩的压カ与沿径向收缩的压カ同时作用于瓶子。其中,沿轴向收缩的压力能够通过瓶子以环状槽为中心收缩变形而吸收,但是沿径向收缩的压力有时无法被环状槽部分完全吸收。因此,环状槽上有可能产生折皱。假如产生这种折皱时,这种折皱成为塑性变形,有可能产生外观劣化和瓶子的复原力(瓶盖开封时等)下降。另外,在如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热填充瓶子中,实际上也会因环状凹部的上面无法向下面均匀地折叠,瓶体部的上侧部分以相对轴线倾斜的状态下发生变形。由于这种变形被认为是外观不良,因此还有进ー步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这些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沿轴向收缩变形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减压时产生的压カ变化,并且能够抑制收缩变形时产生弯颈等不当变形的瓶子。进ー步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减压时产生折皱的同时使瓶子沿轴向收缩变形,能够确实地吸收减压时产生的内压变化的瓶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为形成有底筒状的瓶子,包括环状槽,该环状槽以瓶轴为中心沿着瓶体部的外周面围绕一周且向径向内方凹陷形成,并且在内压减压时使瓶体部沿瓶轴的轴向收缩变形,所述环状槽由配置在ロ部侧的第一壁面与配置在底部侧的第二壁面凹陷形成,所述瓶体部形成为夹着所述环状槽且底部侧的外径大于ロ部侧的外径。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中,由于由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凹陷形成的环状槽沿瓶体部的外周面围绕一周形成,因此在内压减压时,瓶体部以该环状槽为中心沿轴向收缩变形。据此,能够通过瓶子在轴向上的收缩来吸收减压时的压カ变化。而且,瓶体部形成为夹着环状槽而外径不同。即,形成为底部侧的外径大于ロ部侧的外径。因此,因减压造成瓶体部沿轴向收缩致使环状槽崩溃的程度吋,以环状槽为分界位于ロ部侧的瓶体部变为乘在位于底部侧的瓶体部上而被支撑的状态,姿势稳定。特别是ロ部侧的瓶体部并不是被底部侧的瓶体部部分支撑,而是在全周上支撑,因此姿势非常稳定。因此,在轴向上的收缩变形中,难以产生瓶体部的ロ部侧弯曲的弯颈等不当变形。所以,能够抑制产生外观劣化。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瓶子中,也可以所述第一壁面从所述瓶体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内方形成为平面状,所述第二壁面从径向内方向所述瓶体部的外周面形成为曲面状。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中,构成环状槽的两个壁面之中,位于ロ部侧的第一壁面形成为平面状,位于底部侧的第二壁面形成为曲面状。特别是第二壁面形成为从径向内方向瓶体部的外周面弯曲的曲面状(向瓶子内方凸出的曲面状),因此随着趋向连接于第一壁面的径向内方,以相对于瓶轴变为平行的方式缓缓改变方向。因此,在内压减压时,能够易于向下方牵引ロ部侧的瓶体部,更易于产生轴向上的收缩变形。通常,沿轴向收缩变形吋,ロ部侧的瓶体部向下方移动是自然的形态。由于这点通过第二壁面易于向下方牵引ロ部侧的瓶体部,因此能够更易于以接近自然的形态产生收缩、变形。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减压时的压カ变化。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瓶子中,所述第一壁面也可以为相对于所述瓶轴正交的水平面。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中,由于位于ロ部侧的第一壁面为相对于瓶轴正交的水平面,因此不存在相对于瓶轴平行的面。所以,能够通过第二壁面更积极地向下方牵引ロ部侧的瓶体部。因此,能够更积极地促成收缩变形,能够进ー步有效地吸收减压时的压カ变化。另外,当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崩溃的程度时,由于第一壁面为水平面,因此ロ部侧的瓶体部易于在更稳定的状态下乘在底部侧的瓶体部上,姿势更加稳定。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弯颈等不当变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进ー步提供以下方案。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为形成有底筒状的瓶子,包括环状槽,该环状槽以瓶轴为中心沿着瓶体部的外周面围绕一周且向径向内方凹陷,并且在内压减压时使瓶体部沿瓶轴的轴向收缩变形,所述环状槽由对置的两个壁面形成V字形,在所述壁面中的至少ー个壁面上形成有凸部。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中,由于在瓶体部上围绕一周凹陷形成有的环状槽,因此在内压减压时,瓶体部以环状槽为中心沿轴向收缩变形。据此,能够通过瓶子在轴向上的收缩来吸收减压时的压カ变化。而且,由于环状槽由两个壁面形成V字形,因此瓶体部易于夹着环状槽沿轴向收缩变形。所以,能够反应良好地立即吸收上述压カ变化。而且,减压时由于除了使瓶子沿轴向收缩的压力之外,作用有沿径向收缩的压力,因此环状槽的部分被向径向内方牵引。但是,在构成环状槽的两个壁面之中的至少任ー个的壁面上形成有凸部。因此,可以认为形成了易于在局部产生以所述凸部为基点的弹性变形的状态。所以,可以认为能够通过所述弹性变形来吸收使瓶子沿径向收缩的压力。据此,能够确实地吸收减压时产生的内压变化。因此,能够抑制环状槽产生折皱。因此,能够抑制减压时引起瓶子表面的一部分弯折这样的塑性变形的可能性。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瓶子中,所述凸部也可以在周向上空开固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中,由于在构成环状槽的两个壁面之中的至少任ー个壁面上形成有多个凸部,因此在周向上空开固定间隔形成的凸部以良好的平衡均匀地应对压カ变化。因此,能够进一歩降低环状槽产生折皱的可能性。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瓶子中,所述凸部也可以形成为相比所述瓶体部的外周面更进入所述环状槽侧。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中,凸部形成为完全收纳在壁面内的状态。因此,设计为凸部的一部分不露出于瓶体部的外周面侧。所以,凸部难以直接接触其他瓶子等。因此,能够事先防止凸部的误凹陷。另外,由于凸部不会与作为瓶子外表面(瓶体部的外周面)与壁面的分界线的连结角部接触,因此能够事先防止在该连结角部诱发产生折皱。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瓶子中,也可以在两个所述壁面之中的至少另ー个壁面上,在与凸部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当两壁面沿所述瓶轴的轴向相互接近时收容所述凸部的凹部。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中,由于在与凸部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收容该凸部的凹部,因此即使瓶体部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崩溃的程度,也能够防止凸部干渉壁面。在内压减压时,瓶体部以环状槽为中心沿轴向收缩变形,从而吸收瓶子的内压变化,但当该压カ变化较大时,瓶体部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崩溃的程度。这种情况下,凸部有可能干渉壁面并阻碍瓶体部的收缩变形。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形成有收容凸部的凹部,因此能够消除凸部干渉壁面以致阻碍瓶体部的收缩变形的可能性。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瓶子中,所述凹部也可以形成为相比所述瓶体部的外周面更进入所述环状槽侧。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中,凹部形成为完全收纳在壁面内的状态。因此,设计为凹部的一部分不露出于瓶体部的外周面侧。所以,凹部难以直接接触其他瓶子等。据此,能够事先防止凹部与其他瓶子等接触时有可能产生的局部变形。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瓶子中,所述凸部也可以具有当俯视形成有凸部的所述壁面时正交于该壁面的圆周方向并向所述瓶体部的外周面延伸的棱线部。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中,以具有一个棱线部的形状形成有凸部。而且,俯视壁面吋,该棱线部在正交于该壁面的圆周方向的状态下向瓶体部的外周面延伸。即从瓶轴的轴向来看瓶体部吋,以向径向外方延长的方式延伸。因此,凸部处于易于以该棱线部为基点变形的状态。因此,可以认为更顺利地产生以该凸部为基点的弹性变形。所以,易于更确实地吸收减压时产生的内压变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进ー步提供以下方案。本发明涉及ー种瓶子,为一体成形瓶体部以及经由跟部连接于该瓶体部的底部而构成的可压缩变形的瓶子,所述瓶体部包括作为所述瓶体部的下侧部分的小径部、作为比所述小径部扩径的所述瓶体部的上侧部分的大径部、使所述大径部的一部分围绕轴线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环状凹部、以及使所述小径部的一部分围绕轴线径向向内凹陷以与所述大径部相接的第二环状凹部,所述第二环状凹部中距离所述大径部的最大深度深于所述第一环状凹部中距离所述大径部的最大深度且为所述第一环状凹部与所述第二环状凹部之间的轴线方向尺寸以下。可以举出在第一环状凹部中,其最内径部分形成环状的平坦面,该平坦面与被第一环状凹部分割的大径部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相连。这种情况下,上侧部分与最内径部分之间可以由向着上侧部分径向向外倾斜延伸、向着上侧部分径向向外水平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面、向凹部内侧或者外侧膨出的环状的弯曲面相连。另外,上侧部分与最内径部分之间也可以由向着下侧部分径向向外倾斜延伸、向着下侧部分径向向外水平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面、沿凹部内侧或者外侧膨出的环状的弯曲面相连。另外,也可以将第一环状凹部构成作为连接被该第一环状凹部分割的大径部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的环状的弯曲面,将其拐点作为最内径部分。即,只要是能够相对于挫屈发挥高強度(难以产生变形的高刚性)的形状,则可以采用各种剖面形状作为第一环状凹部。与此相对,第二环状凹部只要连接于大径部的环状的上面能够向连接于小径部的 环状的下面折叠,则其最内径部分可以是环状的弯曲面也可以是环状的平坦面。另外,作为第二环状凹部的上面为向下面折叠时难以产生变形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举出使大径部与最内径部分之间向凹部内侧或外侧膨出的环状的弯曲面、向着大径部径向向外水平延伸、或者径向向外倾斜延伸的平坦面等。另外与此相应,大径部之中与第二环状凹部相接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向凹部内侧或外侧膨出的弯曲面、向着大径部径向向外水平延伸、或者径向向外倾斜延伸的平坦面等。作为第二环状凹部的下面为上面折叠时难以产生变形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举出使小径部与最内径部分之间向着小径部径向向外水平延伸,或径向向外倾斜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面、向凹部内侧或外侧膨出的环状的弯曲面等。另外与此相应,小径部与第二环状凹部的下面相接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向凹部内侧膨出的弯曲面。进ー步,第二环状凹部以与大径部的下端相接的方式形成小径部即可。这种情况下,第二环状凹部的上面也可以以其最外径尺寸与小径部的外径尺寸相等的方式连结于大径部即可,第二环状凹部的上面也可以使其最外径尺寸长于小径部的最外径尺寸,或者短于所述小径部的最外径尺寸。
即只要是连接于大径部的环状的上面易于向连接于小径部的环状的下面折叠的形状(难以引起变形的形状),则可以采用各种剖面形状作为第二环状凹部。再加上将第二环状凹部中距离大径部的最大深度设为深于第一环状凹部中距离大径部的最大深度、且设为所述第一环状凹部与第二环状凹部之间的轴线方向尺寸以下。据此,第二环状凹部的环状的上面更易于向环状的下面折叠。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第一环状凹部中距离大径部的最大深度设为第二环状凹部中距离大径部的最大深度的一半以下。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连接于所述大径部的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上面向连接于所述小径部的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下面折叠。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通过沿轴向收缩变形能够吸收减压时产生的压カ变化。此外,即使在产生收缩变形以致环状槽崩溃的程度吋,ロ部侧的瓶体部被底部侧的瓶体部稳定地支撑,因此能够抑制弯颈等不当变形。进ー步,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能够在抑制减压时产生折皱的同时使瓶子沿轴向收缩变形,能够确实地吸收减压时产生的压カ变化。进一歩,在本发明中,通过减少瓶子的内压或者通过对瓶子沿其轴线方向施加外力,从而能够使所述瓶子在其轴线方向上容易地压缩变形。而且,根据本发明,将第二环状凹部的上面向下面折叠之后,还能够維持该折叠状态。由于折叠状态与瓶子是否处于减压状态无关,因此还能够在预先折叠瓶子并压缩的状态下填充内容物。因此,本发明的瓶子由于即使瓶子的内压减少,瓶子的瓶体部也能够沿轴线方向均匀地折叠,而且维持该折叠状态,因此能够作为外观形状极富美感的物品提供给市场等。此外,第二环状凹部处的折叠变得容易的理由可以考虑是由于形成在第二环状凹部的上侧的第一环状凹部处的刚性高,第一环状凹部不会挫屈,大径部沿径向向外扩展,从而第二环状凹部易于径向向内弯折。与此相対,維持第二环状凹部处的折叠状态的理由可以考虑是由于大径部沿径向向外扩展将第二环状凹部弯折一次吋,刚性高的第一环状凹部阻止其复原。
因此在本发明中,如果将第一环状凹部的最大深度设为第二环状凹部中距离大径部的最大深度的一半以下,则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环状凹部的刚性,因此第二环状凹部中的折叠变得更为容易,并且还能够更牢固地維持该折叠状态。


图I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I所示的瓶子的环状槽周边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瓶体部从图I所示的状态沿瓶轴的轴向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崩溃的程度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5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瓶子的侧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剖面向视B-B图;图7是表示瓶体部从图4所示的状态沿瓶轴的轴向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崩溃的程度的状态的图;图8是图4所述的瓶子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填充用瓶子的填充前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同上瓶子的减压吸收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图9所示的区域X的要部放大图;图12是图10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考图I至图3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以剖面形成圆形状的圆形瓶子为例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瓶子I为沿着瓶轴L 一体连续形成有ロ部2、肩部3、瓶体部4和底部5的有底筒状的瓶子I。具体而言,例如通过双向拉伸吹塑成形,由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PET)等合成树脂一体形成。瓶体部4为连接于底部5的上方并以瓶轴L为中心形成为筒状的部分。后述将详细说明该瓶体部4。肩部3为从瓶体部4的上端向上方逐渐缩径而连设的部分。ロ部2为从肩部3的上端向上方延伸连设,并作为注入未图示的填充在瓶子I内的内容物时的注入ロ的部分。此外,在该ロ部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合未图示的瓶盖的螺纹部2a。如图I和图2所示,上述瓶体部4以瓶轴L为中心形成为剖面圆形状。在该瓶体部4上形成有在内压减压时用于使瓶体部4沿着瓶轴L的轴向收缩变形的环状槽10 ;提高瓶子I的刚性并辅助性地吸收减压时的压力变化的四个环状肋11、12、13、14 ;以及提高瓶子I的刚性的一个环状加强肋15。环状槽10为在靠近肩部3的瓶体部4的上部侧,以瓶轴L为中心沿着瓶体部4的外周面围绕一周且向径向内方凹陷形成的槽。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环状槽10由配置在ロ部2侧的第一壁面IOa与配置在底部5侧的第二壁面IOb凹陷形成。这两个壁面10a、IOb之中,第一壁面IOa为从瓶体部4的外周面向径向内方延伸的平坦(平面状)的壁面。更详细而言,是相对于瓶轴L正交延伸的水平面。另一方面,第二壁面IOb为连接第一壁面IOa与瓶体部4的外周面的壁面,形成从径向内方向瓶体部4的外周面平滑弯曲的曲面状(向瓶子内方凸出的曲面状)。特别是该第二壁面IOb随着接近连接于第一壁面IOa的径向内方侧,以相对于瓶轴L变为平行的方式缓缓改变方向。由于这样环状槽10在瓶体部4上围绕一周凹陷形成,因此在内压减压时,瓶体部4能够以环状槽10为中心沿瓶轴L的轴向收缩变形。此时,如图3所示,能够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10崩溃的程度、即第一壁面IOa与第二壁面IOb几乎接近到近于抵接的位置的程
度。 而且,如图I和图2所示,瓶体部4形成为口部2侧的外径0 I与底部5侧的外径¢2大小不同并将环状槽10夹于之间。详细而言,设计为底部5侧的外径¢2大于口部2侦_外径$1。据此,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10崩溃的程度时,如图3所示,以环状槽10为分界位于口部2侧的瓶体部4处于乘在位于底部5侧的瓶体部4上而支撑的状态,姿势稳定。后述将详细说明这点。四个环状肋11、12、13、14均为沿着瓶体部4的外周面围绕一周且向径向内方凹陷形成的槽,主要承担提高瓶子I整体的刚性,抑制减压时瓶体部4沿径向不当变形(例如变形为剖面椭圆形或剖面三角形),抑制因把持瓶体部4时的把持力或生产和流通时施加的外力等导致瓶体部4变形的作用。另外,除了上述主要目的以外,无法由上述环状槽10完全吸收减压时产生的压力变化时,这些环状肋11、12、13、14还承担使瓶子I沿轴向收缩变形并吸收剩余的压力变化的辅助性作用。因此,这些环状肋11、12、13、14相比环状槽10形成较浅的凹陷。特别是四个环状肋11、12、13、14之中的两个环状肋11、12相比剩余的两个环状肋
13、14更深地形成。即这两个环状肋11、12为相比提高刚性更在于促进向轴向的收缩变形的肋。另一方面,剩余两个环状肋13、14与此相反为相比向轴向的收缩变形更在于提高刚性的肋。这样作用稍许不同的两种环状肋11、12、13、14从底部5侧交替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部5侧先配置了环状肋11,但与此相反也可以先配置环状肋13。另外,也可以不交替,而是按照瓶子I的尺寸和形状等适当变更配置的平衡。另夕卜,并不限定于四个,也可以适当变更数量。环状加强肋15在比环状槽10更接近肩部3的位置沿着瓶体部4的外周面贯围绕一周且向径向内方凹陷形成。该环状加强肋15承担抑制减压时瓶体部4沿径向不当变形、把持瓶体部4时因把持力导致瓶体部4变形的作用。因此,该环状加强肋15也相比环状槽10形成较浅的凹陷,被设计为使瓶体部4实际上不会以环状加强肋15为中心沿轴向收缩变形。接着,下面对如此构成的瓶子I的内压由于内容物的加热填充后的冷却等原因而减压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内压减压时,沿瓶轴L的轴向收缩的压力主要作用于瓶子I整体。此时,由于环状槽10在瓶体部4上围绕一周凹陷形成,因此瓶体部4以该环状槽10为中心沿轴向收缩变形。据此,能够通过瓶子I轴向上的收缩来吸收减压时的上述压力变化。
而且,该瓶子I的瓶体部4被设计为底部5侧的外径0 2大于口部2侧的外径小I。因此,如图3所示,因减压瓶体部4沿轴向收缩致使环状槽10崩溃的程度时,口部2侧的瓶体部4变为乘在底部5侧的瓶体部4上而被支撑的状态,姿势稳定。特别是口部2侧的瓶体部4并不是被底部5侧的瓶体部4部分支撑,而是围绕全周支撑,因此姿势非常稳定。所以,即使环状槽10产生收缩变形,也难以产生瓶体部4的口部2侧弯曲的弯颈等不当变形。所以,能够抑制外观劣化发生。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瓶子1,通过使瓶体部4沿轴向收缩变形能够吸收减压时产生的压力变化,而且能够抑制在该收缩变形中发生弯颈等不当变形。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瓶子11由于在瓶体部4具备与环状槽10不同的四个环状肋11、12、13、14,因此能够通过以四个环状肋11、12、13、14为中心的收缩变形来吸收无法被 环状槽10完全吸收的压力变化。进一步,由于通过这四个环状肋11、12、13、14与一个环状加强肋15整体的刚性提高,因此不仅减压时瓶体部4难以不当变形,而且把持瓶子I时等径向的刚性也优异。再加上由于该瓶子I为未在瓶体部4设置普通的减压吸收壁板的无壁板型瓶子,因此不会受到减压吸收壁板的制约而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外观设计。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瓶子I在上述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即构成环状槽10的两个壁面之中位于底部5侧的第二壁面IOb形成从径向内方向瓶体部4的外周面弯曲的曲面状,随着接近连接于第一壁面IOa的径向内方侧以相对于瓶轴L变为平行的方式方向缓缓改变。因此在内压减压时,能够易于向下方牵引口部2侧的瓶体部4,更易于产生轴向上的收缩变形。通常,沿轴向收缩变形时,口部2侧的瓶体部4向下方移动是自然的形态。由于这点通过第二壁面IOb易于向下方牵引口部2侧的瓶体部4,因此能够更易于以接近自然的形态产生收缩变形。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减压时的压力变化。而且,由于第一壁面IOa为相对于瓶轴L正交的水平面,因此不存在相对于瓶轴L平行的面。所以,能够通过第二壁面IOb更积极地向下方牵引口部2侧的瓶体部4,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吸收减压时的压力变化。再加上由于第一壁面IOa为水平面,口部2侧的瓶体部4更易于以稳定的状态乘在底部5侧的瓶体部4上。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弯颈等不当变形。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PET等合成树脂的双向拉伸吹塑成形一体形成瓶子1,但制造方法并不限于此方法。另外,举出瓶体部4为剖面圆形状的瓶子I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瓶体部4形成方形的方形瓶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面IOa设为正交于瓶轴L的水平面,但也可以设为相对于瓶轴L倾斜的平坦面。进而,也可以与第二壁面IOb同样设为形成曲面状的壁面。但优选设为水平面。另外,也可以经由连结壁连接第一壁面IOa与第二壁面10b。此时,环状槽10的剖面形状为大致梯形,能够按照作为目的的变形程度适当设定所述连结壁为平面状(平行或倾斜于瓶轴L)或曲面状等。下面参考图4至图8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以剖面形成圆形状的圆形瓶子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瓶体部4以瓶轴L为中心形成剖面圆形状。该 瓶体部4上分别形成有内压减压时用于使瓶体部4沿着瓶轴L的轴向收缩变形的环状槽20以及加强用的环状加强肋21。环状槽20为在靠近口部2的瓶体部4的上部侧,以瓶轴L为中心沿着瓶体部4的外周面围绕一周且向径向内方凹陷形成的V字形的槽。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环状槽20由对置的两个壁面即上侧倾斜面(口部侧倾斜面)20a与下侧倾斜面(底部侧倾斜面)20b构成。这两个倾斜面20a、20b为相对于瓶轴L分别逆向倾斜对置的壁面。即上侧倾斜面20a为面向底部5侧的倾斜面,下侧倾斜面20b为面向口部2侧的倾斜面。由于这样环状槽20在瓶体部4上围绕一周凹陷形成,因此在内压减压时,瓶体部4能够以环状槽20为中心沿瓶轴L的轴向收缩变形。此时,如图7所示,能够进行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20崩溃的程度、即上侧倾斜面20a与下侧倾斜面20b接近到几乎近于抵接的位置的程度。此外,如图6所示,该环状槽20以外径小I为相对于瓶体部4的外径小2大致80%左右的尺寸来调整深度。由于这样调整为适度的深度,因此被设计为如上所述瓶体部4以环状槽20为中心顺利地收缩变形。如图4和图5所示,环状加强肋21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三个。一个形成在接近底部5的瓶体部4的下部侧,剩余的两个将环状槽20夹在中间形成。这些环状加强肋21均为沿着瓶体部4的外周面围绕一周且向径向内方凹陷形成的槽,承担减压时抑制瓶体部4沿径向不当变形(例如变形为剖面椭圆形或剖面三角形)的辅助性作用。另外,把持瓶体部4时还承担抑制因把持力造成瓶体部4变形的作用。此外,这些环状加强肋21相比上述的环状槽20形成较浅的凹陷。因此,瓶体部4被设计为实际上不会以环状加强肋21为中心沿瓶轴L的轴向收缩变形。而且,如图4至图6和图8所示,作为构成环状槽20的上侧倾斜面20a与下侧倾斜面20b之中的一个倾斜面的下侧倾斜面20b上形成有多个凸部25。具体而言,在周向上空开固定间隔(以瓶轴L为中心每60度)形成六个。而且,各凸部25形成为相比下侧倾斜面20b与瓶体部4的外周面的分界线(连结角部)S更进入环状槽20侧,处于完全收纳在下侧倾斜面20b内的状态。这里,参考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凸部25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俯视下侧倾斜面20b时,该凸部25形成具有棱线部R的三角形状。此时,棱线部R设计为,俯视下侧倾斜面20b时,正交于下侧倾斜面20b的圆周方向并向瓶体部4的外周面延伸。即,被设计为从瓶轴L的轴向来看瓶体部4时,向径向外方延伸。而且,凸部25的一边与环状槽20的谷间线T重合,形成沿棱线部R向上述的分界线S逐渐变窄并突出的三角形状。另一方面,与形成有凸部25的下侧倾斜面20b相反侧的倾斜面即上侧倾斜面(另一个倾斜面)20a上,在与凸部25对置的位置形成有两倾斜面20a、20b相互接近时分别收容各凸部25的凹部26。即在周向上空开与凸部25相同的固定的间隔(每60度)形成在上侧倾斜面20a上。另外,这些各凹部26也与凸部25同样,形成为相比上侧倾斜面20a与瓶体部4的外周面的分界线S更进入环状槽20侧,处于完全收纳在上侧倾斜面20a内的状态。接着,下面对如此构成的瓶子50的内压由于内容物的加热填充后的冷却等原因而减压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内压减压时,沿瓶轴L的轴向收缩的压力与沿径向收缩的压力作用于瓶子50整体。此时,由于环状槽20在瓶体部4上围绕一周凹陷形成,因此瓶体部4以该环状槽20为中心沿轴向收缩变形。据此,能够吸收减压时的前述的压力变化。而且,由于环状槽20由上侧倾斜面20a与下侧倾斜面20b形成V字形,因此瓶体部4易于夹着环状槽20沿轴向收缩变形。因此,能够反应良好地立即吸收上述压力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瓶子50除了沿轴向收缩的压力之外同时受到沿径向收缩的压力,因此沿径向内方牵引的力也作用于环状槽20的部分。但是,由于在构成环状槽20的下侧倾斜面20b上形成有凸部25,因此可以认为瓶体部4通过以该凸部25为基点的弹性变形能 够抑制折皱产生的变形。特别是由于凸部25具有棱线部R,以棱线部R为基点易于变形。所以,可以认为易于在瓶体部4上诱发上述弹性变形。如上所述,能够抑制环状槽20产生折皱这样的塑性变形,并且能够通过瓶轴L向轴向的收缩来确实地吸收减压时产生的内压变化。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瓶子50具有三个环状加强肋21,因此不仅减压时瓶体部4难以不当变形,而且把持瓶子50时等的径向的刚性也优异。另外,由于该瓶子50为未在瓶体部4设置普通的减压吸收壁板的无壁板型瓶子,因此不会受到减压吸收壁板的制约而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外观设计。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瓶子50在上述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首先,由于形成有多个凸部25,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圆周方向的全部区域中产生折皱。即由于以该凸部25为基点的弹性变形在瓶体部4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地产生,因此可以认为能够进一步降低环状槽20产生折皱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在构成环状槽20的上侧倾斜面20a上形成有凹部26,因此如图7所示,即使瓶体部4沿瓶轴L的轴向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20崩溃的程度,也能够防止凸部25干涉上侧倾斜面20a。在内压减压时,如上所述,瓶体部4以环状槽20为中心沿轴向收缩变形,从而吸收瓶子50内的压力变化,但当该压力变化较大时,瓶体部4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20完全崩溃(上侧倾斜面20a与下侧倾斜面20b抵接)的程度。此时,具有凸部25干涉上侧倾斜面20a以致阻碍瓶体部4的收缩变形的可能性,且具有因凸部25致使上侧倾斜面25a产生折皱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在上侧倾斜面20a上形成有收容凸部25的凹部26,因此能够消除凸部25干涉上侧倾斜面20a以致阻碍瓶体部4的收缩变形的可能性。进一步,凸部25形成为完全收纳在下侧倾斜面20b内的状态下,被设计为凸部25的一部分不会越过下侧倾斜面20b与瓶体部4的外周面的分界线露出于瓶体部4的外周面侦U。因此,能够事先防止凸部25与上述分界线S部分抵接,使瓶子外表面产生折皱的可能性。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PET等合成树脂的双向拉伸吹塑成形一体形成瓶子,但制造方法并不限于此方法。另外,举出瓶体部4为剖面圆形状的瓶子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瓶体部4形成方形的方形瓶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仅形成一个环状槽2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形成两个以上。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形成了三个环状加强肋21,但也可以自由设计形成位置、数量。可以按照瓶子的尺寸和形状等,适当变更这些环状槽20和环状加强肋2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构成环状槽20的下侧倾斜面20b上形成凸部25,在上侧倾斜面20a上形成凹部26,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在上侧倾斜面20a上形成凸部25,在下侧倾斜面20b上形成凹部26。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进一步,也可以在上侧倾斜面20a和下侧倾斜面20b双方上分别形成凸部25和凹部26。例如,也可以在上侧倾斜面20a和下侧倾斜面20b双方上交替沿圆周方向排列形成凸部25与凹部26。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构成环状槽20的两个壁面均由倾斜面(上侧倾斜面20a、下侧倾斜面20b)构成的情况为例,但也可以将任一个壁面设为水平面。进一步,分别在圆周方向上空开固定间隔形成六个凸部25和凹部26,但并不限定于此数量,可以自由设定。假设不设定多个凸部25和凹部26,仅形成一个也能够期待同样的作用效果。但是,对于更确实地吸收压力变化这点来说,优选形成多个(优选三个以上)凸部25并以均匀间隔配置。另外,形成多个凸部25时也可以不为固定间隔。但是,由于能够以良好的平衡均匀地吸收压力变化,因此优选在圆周方向上空开固定间隔均匀配置凸部25。下面参考图9至图1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图9和图10分别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填充用瓶子(以下称为“瓶子”)30的填充前的状态的主视图、以及同上瓶子30的减压吸收状态的主视图。另外,图11是图9所示的区域X的要部放大图,进一步图12是图10的A-A剖视图。瓶子30 —体成形有口部31、经由设置在该口部31上的颈环31a连接于该口部31的圆筒状的颈筒部32、从该颈筒部32 —体扩径的肩部33、连接于该肩部33的瓶体部34、以及经由跟部35连接于该瓶体部34的底部36,为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主成分的双向拉伸吹塑成形瓶子。在瓶体部34上形成有使瓶体部34的上侧部分34a相比下侧部分34b沿径向向外扩径,形成直径0 34a的筒状部的大径部34a、以及形成直径小于该大径部34a的直径^34b的筒状部的小径部34b。在大径部34a上形成有使其一部分沿着轴线0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的环状凹部(以下称为“第一环状凹部”)41。第一环状凹部41如图11所示,其最内径部分41a为环状的平坦面,该最内径部分41a连接于由第一环状凹部41分割的大径部的上侧部分(以下称为“大径上侧部分”)34&1和下侧部分(以下称为“大径下侧部分”)34a2。此时,如图11所示,连接大径上侧部分34 与最内径部分41a之间的环状的连结部分41b形成向着瓶子30的外侧膨出的环状的弯曲面,但也可以形成向着瓶子30的内侧膨出的环状的弯曲面、向着大径上侧部分34 径向向外倾斜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面、或者向着大径上侧部分34 径向向外水平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面。另外,如图11所示,连接大径下侧部分34a2与最内径部分41a之间的环状的连结部分41c也形成向着瓶子30的外侧膨出的环状的弯曲面,但也可以形成向着瓶子30的内侧膨出的环状的弯曲面、向着大径下侧部分34a2径向向外倾斜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面、或者向着大径下侧部分34a2径向向外水平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面。
另外,也可以将第一环状凹部41构成为连接被该第一环状凹部41分割的大径上侧部分34&1和大径下侧部分34a2的环状的弯曲面,将其拐点作为最内径部分。即,只要是能够相对于挫屈发挥高强度(难以发生变形的高刚性)的形状,则可以采用各种剖面形状作为第一环状凹部41。与此相对,符号42为使小径部34b的一部分围绕轴向0径向向内凹陷以与大径下侧部分34a2相接形成第二环状凹部(以下称为“第二环状凹部”)。第二环状凹部42具有连接于大径下侧部分34a2的环状的上面(以下称为“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以及连接于小径部34b的环状的下面(以下称为“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其相互间通过形成为环状的弯曲面的最内径部分42c连结。此外,根据本发明,只要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能够向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折叠,则最内径部分42c也可以是环状的平坦面。另外,作为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为向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折叠时难以产生变形的结构即可,在本方式中,如图11所示,以曲率半径A向瓶子30的外侧膨出形成的环状的弯曲面连接大径下侧部分34a2与最内径部分42c。但是,根据本发明,作为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也可以采用向瓶子30的内侧膨出形成的环状的弯曲面、向大径下侧部分34a2径向向外水平延伸、或者径向向外倾斜延伸的平坦面等。另外在此基础上,在本方式中,大径下侧部分34a2之中与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相接的部分34a2(e)也构成为以曲率半径r2向瓶子30的外侧膨出形成的环状的弯曲面。但是,根据本发明,与第二环状凹部42相接的部分34a2(e)也可以构成为以曲率半径r2向瓶子30的内侧膨出形成的环状的弯曲面、向大径下侧部分34a2径向向外水平延伸、或者径向向外倾斜延伸的平坦面等。作为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为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折叠时难以产生变形的结构即可,在本方式中,如图11所示,向小径部34b径向向外倾斜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面连接小径下侧部分34b与最内径部分42c之间。但是,根据本发明,作为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也可以采用向小径部34b径向向外水平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面、向瓶子30的外侧或者内侧膨出形成的环状的弯曲面。另外在此基础上,在本方式中,如图11所示,小径部34b与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相接的部分34b(e)也构成为向瓶子30的外侧膨出形成的弯曲面。进一步,第二环状凹部42以与大径部34a相接的方式形成在小径部34b上即可。此时,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也可以以其最外径尺寸0 42a与小径部34b的外径尺寸小34b相等的方式连结于大径部34a,但在本方式中,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通过使其最外径尺寸小42a比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的最外径尺寸0 42b更长,相对于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径向向外产生偏移A C1,并且通过使所述最外径尺寸0 42a比小径部34b的外径尺寸小34b更短,从而相对于小径部34b径向向内产生偏移A C2。即只要是连接于大径下侧部分34a2的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易于向连接于小径部34b的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折叠的形状(难以产生变形的形状),则可以采用各种剖面形状作为第二环状凹部42。再加上在本方式中,设定第二环状凹部42中距离大径部34a的最大深度D2深于第一环状凹部I中距离大径部34a的最大深度D1 (D^D1)0另外,最大深度D2设为第一环状凹部41与第二环状凹部42之间的轴线方向尺寸Lb以下(D2 ( Lb)。据此,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更易于向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折叠。
在本发明中,该瓶体部34的上侧部分与下侧部分分别作为大径部34a和小径部34b,使大径部34a的一部分围绕轴线0径向向内凹陷形成第一环状凹部41,并且使小径部34b的一部分围绕轴线0径向向内凹陷以与大径部34a相接形成第二环状凹部42,进而将第二环状凹部42中距离大径部34a的最大深度D2设为深于第一环状凹部41中距离大径部34a的最大深度D1、且为所述第一环状凹部41与第二环状凹部42之间的轴线方向尺寸LB以下,从而能够向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折叠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因而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在其全周上易于向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折叠。因此,通过减少瓶子30的内压或者通过对瓶子30沿其轴线0方向施加外力,能够使瓶子30易于在其轴线0方向上压缩变形。而且,根据本发明,将第二环状凹部上面42a向第二环状凹部下面42b折叠之后,还能够维持该折叠状态。由于折叠状态与瓶子30是否处于减压状态无关,因此还能够在预先折叠并压缩瓶子30的状态下填充内容物。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瓶子30由于即使瓶子30的内压减少,其瓶体部34也能够沿轴线0方向均匀地折叠,而且维持该折叠状态,因此能够作为外观形状极富美感的物品提供给市场等。此外,第二环状凹部42处的折叠容易的理由可以考虑是由于形成在第二环状凹部42的上侧的第一环状凹部41处的刚性高、该第一环状凹部41作为能够无挫屈地弯曲的肋A发挥功能,大径下侧部分34a2作为不能变形的肋B径向向外扩展,从而第二环状凹部42作为径向向内易于弯折的肋C发挥功能。与此相对,维持第二环状凹部42处的折叠状态的理由可以考虑是由于作为肋B的大径下侧部分34a2径向向外扩展将作为肋C的第二环状凹部42弯折一次时,作为刚性高的肋A的第一环状凹部41阻止其复原。因此,在本发明中,如果将第一环状凹部41中距离大径部34a的最大深度D1设为第二环状凹部42中距离大径部34a的最大深度D2的一半以下(D1 ( D2/2),则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环状凹部41的刚性,因此第二环状凹部42处的折叠变得更为容易,并且还能够更牢固地维持该折叠状态。此外,在本方式中,设定第一环状凹部41的轴线方向尺寸短于第二环状凹部42的轴线方向尺寸。另外,第一环状凹部41的最内径部分41a、连结部分41b和41c各自的轴线方向尺寸L41a、L41b和L41e具有2:1:1的关系,另外,第二环状凹部42的上面42a、下面42b和最内径部分42c各自的轴线方向尺寸L42a、L42b和L42。具有I: I: I的关系。进一步,曲率半径A、r2和r3分别具有!T1 > r3=r2的关系。上述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施加各种变更。例如,瓶子30为圆筒瓶子,但也可以采用方柱瓶子等。另外,本发明主要采用以热填充瓶子为主体的瓶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能够通过沿轴向收缩变形吸收减压时产生的压力变化。此外,即使在产生收缩变形致使环状槽崩溃的程度时,口部侧的瓶体部也被底部侧的瓶体部稳定地支撑,因此能够抑制弯颈等不当变形。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子,能够在抑制减压时产生折皱的同时使瓶子沿轴向收缩变形,能够确实地吸收减压时发生的压力变化。 另外,本发明的瓶子由于即使瓶子的内压减少,瓶子的瓶体部也能够沿轴线方向均匀地折叠,而且维持该折叠状态,因此能够作为外观形状极富美感的物品提供给市场等。符号说明L 瓶轴$ I 口部侧的瓶体部的外径(j5 2底部侧的瓶体部的外径I 瓶子2 口部3…肩部4瓶体部5 底部10环状槽IOa 第一壁面IOb 第二壁面R…凸部的棱线部20…环状槽20a…环状槽的上侧倾斜面(壁面)20b…环状槽的下侧倾斜面(壁面)25…凸部26…凹部30热填充瓶子(瓶子)31 口部31a 颈环32颈筒部33 肩部34瓶体部34a瓶体部上侧部分(大径部)
34 大径上侧部分(大径部的上侧部分)34a2大径下侧部分(大径部的下侧部分)34a2(e)大径下侧部分之中与第二环状凹2相接的部分34b瓶体部下侧部分(小径部)34b (e)小径部与第二环状凹部下面相接的部分35 跟部36 底部41第一环状凹部
41a第一环状凹部的最内径部分41b连接大径上侧部分与最内径部分之间的环状的连结部分41c连接大径下侧部分与最内径部分之间的环状的连结部分42第二环状凹部42a第二环状凹部上面(连接于大径下侧部分的第二环状凹部的上面)42b第二环状凹部下面(连接于小径部的第二环状凹部的下面)42c第二环状凹部的最内径部分A肋(第一环状凹部)B肋(大径下侧部分)C肋(第二环状凹部)D1第一环状凹部的最大深度D2第二环状凹部中距离大径部的最大深度Lb第一环状凹部与第二环状凹部之间的轴线方向尺寸巧第二环状凹部上面的曲率半径r2大径下侧部分之中与第二环状凹部上面相接的部分的曲率半径r3小径部与第二环状凹部下面相接的部分的曲率半径。
权利要求
1.一种瓶子,形成为有底筒状, 包括环状槽,该环状槽以瓶轴为中心沿着瓶体部的外周面围绕一周且向径向内方凹陷形成,并且在内压减压时使瓶体部沿瓶轴的轴向收缩变形, 所述环状槽由对置的两个壁面形成V字形, 在所述壁面中的至少ー个壁面上形成有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瓶子,所述凸部在圆周方向上空开固定间隔形成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瓶子,所述凸部形成为相比所述瓶体部的外周面更进入所述环状槽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瓶子,在两个所述壁面之中的至少另ー个壁面上,在与凸部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当两壁面沿所述瓶轴的轴向相互接近时收容所述凸部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子,所述凹部形成为相比所述瓶体部的外周面更进入所述环状槽侧。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瓶子,所述凸部具有当俯视形成有该凸部的所述壁面时正交于该壁面的圆周方向并向所述瓶体部的外周面延伸的棱线部。
7.ー种瓶子,为一体成形有瓶体部以及经由跟部连接于该瓶体部的底部而构成的能压缩变形的瓶子,所述瓶体部包括 作为所述瓶体部的下侧部分的小径部; 作为比所述小径部扩径的所述瓶体部的上侧部分的大径部; 使所述大径部的一部分围绕轴线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环状凹部;以及 使所述小径部的一部分围绕轴线径向向内凹陷以与所述大径部相接的第二环状凹部, 所述第二环状凹部中距离所述大径部的最大深度深于所述第一环状凹部中距离所述大径部的最大深度,且为所述第一环状凹部与所述第二环状凹部之间的轴线方向尺寸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子,将第一环状凹部中距大径部的最大深度设为第二环状凹部中距大径部的最大深度的一半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瓶子,连接于所述大径部的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上面向连接于所述小径部的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下面折叠。
全文摘要
一种形成有底筒状的瓶子,包括环状槽,该环状槽以瓶轴为中心沿着瓶体部的外周面围绕一周且向径向内方凹陷,并且在内压减压时使瓶体部沿瓶轴的轴向收缩变形,所述环状槽由配置在口部侧的第一壁面与配置在底部侧的第二壁面凹陷形成,所述瓶体部形成为夹着所述环状槽且底部侧的外径大于口部侧的外径。
文档编号B65D1/02GK102673854SQ20121013903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2日
发明者押野忠吉 申请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