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264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缩通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依据权利要求1和13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收缩围绕物品组合的包装介质的收缩通道。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公知用于包装物品的方法和装置,它们使用收缩膜作为物品的外包装。收缩膜通常作为膜下料借助回转系统围绕物品组合进行缠绕。这种所谓的集束件通过收缩通道运输。在收缩通道中用收缩介质例如暖空气或热空气加载被包封的物品,由此收紧收缩膜,从而使得收缩膜紧贴到物品上并且产生制成的收缩集束件。集束件通常依赖于其大小在收缩通道中在多个平行引导的轨道上处理。为了能用暖空气从所有侧面加载所有的集束件,还必须设置用于引入暖空气的机构,所述机构将收缩介质喷入平行引导的物品之间。例如为了多轨道处理而使用带有至少一个中间井壁的收缩通道。这个内井壁在两个侧壁上,也就是在所谓的流出面上具有喷嘴口,从而使得热空气向两侧喷入收缩通道的内部。公知的井壁是这样的壁,其带有垂直于运输平面且垂直于运输方向的矩形横截面和内部的空腔,热空气吹入该空腔。为此,井壁至少各具有一个优选布置在上部区域中的空气入口,热空气通过该空气入口从上面吹入井壁并且随后通过流出面的喷嘴口流入收缩通道的内部。井壁分别以很小的距离布置在用于集束件的运输平面的上方。热空气在向下指向的射束中从流出面的各喷嘴口排出。在运输平面下方通常同样设置有热空气产生器或类似物。在此产生的热空气垂直向上地指向集束件的下侧。这股热空气在井壁的下侧上尽可能地转向90°,由此产生尽可能水平取向的热空气流。因此人们在井壁的下部区域中发现了三个指向不同方向的热空气流,即由井壁流出的尽可能向下指向的热空气、在运输方向下方产生的并且向上指向的热空气和转向的尽可能水平流动的热空气。如果现在带有向上指向的下部膜覆片的集束件通过收缩通道运输,那么这虽然有利地得到了穿过运输平面向上指向的热空气流的支持,但向下指向的来自流出面的热空气流和水平转向的热空气流抵消了这种所期望的效果。如果向上指向的膜覆片通过向下指向的热空气流或通过水平转向的热空气流被向下压,那么因此就形成了错误的包装。DE 102007049441A1公开了一种带有多个气体输入装置的收缩通道,这些气体输入装置为了包装的缩套而供应热空气。气体输入装置尤其构造为带有相应不透气的内隔板的井壁。每个气体输入装置的两个由此产生的井道分别具有各自的用于气态介质的输入接口。隔板对角地布置,由此使得两个流体室彼此对称地布置。井壁在其各个外侧面上具有喷嘴口,热空气通过所述喷嘴口以同样方式地并且优选尽可能水平地,也就是说平行于运输平面地流入收缩通道的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尤其在集束件的底部区域中生成收缩介质的有利的流动方向,以便避免公知设施的上述缺点。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包含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的装置解决。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说明。本发明涉及用于收缩围绕物品组合的包装介质的收缩通道。尤其使用这种收缩通道,以便缩套围绕灌装好的饮料容器尤其是围绕瓶或类似物的收缩膜。这种用收缩膜包封的物品组合也称为集束件。此外使用收缩通道,以便例如将组合在托盘上的集束件层聚成更大的包装单元,将标签缩套到物品上或类似用途。收缩通道包括至少一条运输段,尤其是用于以包装介质包封的物品的传送带或类似物。此外,收缩通道还包括至少两个布置在运输段两侧的井壁,收缩介质经由井壁引导到包封物品的收缩膜上。井壁布置在运输平面上或上方。收缩介质借助风扇或类似物,例如借助热空气风扇产生并且从上面导入井壁。井壁具有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侧面。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成流出面并且包括空气出口或喷嘴口,收缩介质通过空气出口或喷嘴口导入收缩通道的内部。在运输段下方设置有其它用于输入收缩介质的机构。尤其是可以在运输段的下方设置至少一个热空气风扇,所述热空气扇将热空气向上吹并穿过传送带,尤其是吹到集束件等的下侧上。此外,井壁各包括两个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侧面,其中,至少一个侧面构造成流出面。收缩介质经由至少一个流出面导入收缩通道的内部空间。井壁的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侧面以及上侧面和下侧面形成了井壁垂直于运输平面且垂直于运输方向的横截面的边。按照本发明,这个横截面的宽度向下地,也就是说朝着运输平面的方向逐渐变小。井壁各包括至少一个流出面和/或封闭的侧面。这些面互成角度地安置。这些面优选互成0.5°到10°之间的角度地安置。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这个角度约为5°。按照优选的实施方式,楔形地构造井壁,其中,楔尖指向运输平面。在这种情况中“楔”理解为如下物体,在该物体中,两个侧面成锐角地相交。楔形的井壁尤其理解为这样一种井壁,在这种井壁中井壁的平行于运输方向延伸的侧面以及上侧面分别形成矩形的横截面。侧面彼此成锐角地布置,从而由运输方向观察的楔的在前方和后方的侧面分别具有三角形形状或梯形形状。在内井壁中,两个侧面构造成流出面并且楔形井壁的横截面构造成等腰三角形,其中,两个相等的腰之间的角的顶点指向运输平面地布置在运输平面上或上方。三角形的顶点尤其处在流出面的对称平面上,该对称平面垂直于运输平面并且平行于运输方向地取向。备选地,截去三角形的顶点,从而内井壁的横截面构造成等腰梯形,其中,内井壁的上棱边和下棱边是两个平行边,并且其中,梯形朝着运输平面的方向逐渐变细。较短的平行边直接位于运输平面上或上方,而较长的平行边则界定了井壁的上侧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涉及侧向布置的外井壁,其中,仅界定了收缩通道内部空间的侧面构造成流出面。在这种情况下,封闭面垂直地布置在运输平面上,而流出面则相对封闭面成锐角地倾斜。井壁的横截面因此形成了直角三角形,其中,横截面的上侧边和封闭面的侧棱边构成直角。备选地,这个横截面构造成直角梯形,其中,横截面的上侧边与封闭面的侧棱边以及横截面的下侧边与封闭面的侧棱边分别构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或梯形结合上下文也理解为这样的形状,在这些形状中,由井壁的侧面重叠汇合而形成的顶点或角被倒圆或在其形状上做出修正,这通常由于生产原因而有必要。井壁的流出面是这样的面,该面朝向收缩通道的内部空间并且因此朝向运输中的集束件。流出面和运输平面在收缩通道的内部空间中构成小于90°的角。流出面不垂直于运输平面地布置,而是与运输平面构成89. 5°到80°之间的角。如果井壁的两个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侧面分别构造成流出面,那么这两者分别向着运输平面倾斜。第一流出面尤其以89. 5°到80°之间的角度向着运输平面倾斜,而其它流出面则以90. 5°到100°之间的角度背着运输平面倾斜。两个流出面优选关于垂直布置在运输平面上的面对称地倾斜。井壁的向下逐渐变细的形状促成了发生改变的有利的空气引导。在运输平面下方产生的并且穿过运输平面向上指向集束件的热空气,与通常公知的现有技术相反,在井壁的下侧上不转向或仅轻微转向并且因此保持了其向上指向的流动方向。这一点特别有利,因为由此支持了下部膜覆片的上行运动,因此确保了外包装的正确的形成。此外,防止或减少了收缩介质的涡流形成,在传统使用的收缩通道中该涡流形成基于收缩介质来自底部区域和来自井壁的相反的流动方向而出现。在井壁内部的空气引导本身也基于井壁横截面的向下逐渐变小的宽度而发生改变。尤其实现了收缩介质从上向下,也就是说朝着运输平面方向流动的更好的均匀分布。这种所谓的楔形形状尤其带来如下效果,即,经由流出面流出的空气更好地,尤其是更均匀地分配。此外,流出方向会受到影响。空气在下面的逐渐变细的区域中以其它的流出角度通过喷嘴口排出。所排出的空气不再尽可能地向下指向,而是具有趋近水平的方向,这同样支持了外包装的正确制造。按照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选择井壁的侧壁中的适当指向的喷嘴口来有针对性地影响排气角度,收缩介质以该排气角度吹入收缩通道的内部。可以设置空气导引装置,这些空气导引装置至少部分附着在流出面的面朝收缩通道内部空间的侧面上并且配属给相应的空气出口或喷嘴口。尤其可以如下规定,即,在井壁的下面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不设置空气导引装置。空气出口优选构造成喷嘴行,它们尤其平行于运输平面和平行于运输方向地取向。空气导引装置例如由扇形板形成,其中,各一个扇形板配属给各一个喷嘴行。空气导引装置与流出面形成了朝着运输平面的钝角。相应地,流出面在喷嘴口的区域中与空气导引装置构成锐角。从喷嘴口吹入收缩通道内部空间的热空气由此转向并且因此具有尽可能向上指向的流动方向。这个向上指向的流动方向支持上部膜覆片的向上指向的运动并且因此防止了 这些上部膜覆片较快地围绕物品收缩而阻止物品之间进一步的空气载入。按照另一种实施方式,空气导引装置不在收缩通道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空气导引装置优选仅安装在通过收缩通道的运输段的第一个半程直至80%上。在紧接着的端部区域中,至少没有给上面的喷嘴行配属空气导引装置,从而使得流出的热空气在这个区域中又显示出向下指向的流动方向。至此由于向上指向的热空气而尽可能保持敞开的上部膜覆片现在以所期望的方式被向下压,从而结束包装过程。井壁的依据本发明的横截面和空气导引装置因此单独地或相互结合地促成了收缩介质在集束件方向上的有利的指向引导。这种有利的空气引导通过结构上的相对简单的技术改变来实现,由此能够简单并且成本低廉地制造依据本发明的井壁。
收缩介质的依据本发明的任务所期望的有利的流动方向也可以仅通过使用附加的空气导引装置实现,而井壁不用具有上述朝着运输平面逐渐变细的横截面。本发明因此也涉及一种用于收缩围绕物品组合的包装介质的收缩通道,其中,收缩通道包括运输平面,在该运输平面上朝着运输方向运输用包装介质包封的物品。收缩通道包括至少两个在运输平面上和/或上方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井壁,所述井壁各包括两个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侧面,其中,至少一个侧面构造成流出面。收缩介质能够经由至少一个流出面导入收缩通道的内部空间。至少一个流出面具有在井壁的整个高度上以及整个长度上规律地布置的空气出口。按照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至少给部分空气出口配属空气导引装置。空气导引装置附着在面朝收缩通道内部空间的流出面上并且配属给相应的空气出口。空气出口优选构造成喷嘴行。使用所谓的扇形板作为空气导引装置,其中,各一个扇形板配属给各一个喷嘴行。带有常规的矩形横截面的现有井壁尤其可以通过之后将空气导引装置安装在流出面的面朝收缩通道内部空间的侧面上进行相应加装。在公知的井壁中,空气出口通常构造成喷嘴行,所述喷嘴行尤其平行于运输平面和平行于运输方向地取向。现在给喷嘴行各配属一个扇形板,使其与流出面形成朝向运输平面的钝角,也就是说,流出面在喷嘴口的区域中与空气导引装置或者说扇形板构成锐角。由此,热空气如前面所述那样转向并且因此具有尽可能向上指向的流动方向。这个向上指向的流动方向支持上部膜覆片的向上指向的运动并且因此防止了 上部膜覆片较快地围绕物品收缩而阻止物品之间进一步的空气载入。在不具有楔形的而是具有通常公知的尽可能是矩形的横截面的井壁中,这些空气导引装置也优选布置在井壁的下部区域中,以便在这个区域中也产生吹入收缩通道的空气的向上指向的方向。这是有利的,因为从井壁的下部区域流出的空气现在尽可能地具有与在运输平面下方产生的并且穿过运输平面向上指向集束件的热空气相同的向上指向的流动方向。由此,外包装的下部膜覆片的上行运动得到支持,因此确保了外包装的正确形成。此外,如前所述,防止或减少了收缩介质的涡流形成,该涡流形成在传统使用的收缩通道中基于收缩介质来自底部区域和来自井壁的相反的流动方向而出现。按照另一种实施方式,空气导引装置不在收缩通道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这尤其也涉及在井壁的上部区域中的空气导引装置。在井壁的上部区域中,空气导引装置优选仅安装在通过收缩通道的运输段的第一个半程直至80%上。在紧接着的端部区域中,至少没有给上面的喷嘴行配属空气导引装置,从而使得流出的热空气在这个区域中又显示出向下指向的流动方向。外包装的至此由于向上指向的热空气而尽可能保持敞开的上部膜覆片现在以所期望的方式被向下压,从而结束包装过程。此外,通过使用可调整的喷嘴能够达到与待处理的集束件的更好的适配。尤其可以使用能够运动的喷嘴,使用开口大小能够调整的喷嘴,使用能够完全关闭的喷嘴等。特别有利的是,单个的和/或关联成功能组的喷嘴能够有针对性地共同地或者说在时间上同步地关闭,从而在收缩通道的确定区域中不进行热空气输入。也可以设置如下,即,空气导引装置能够快速更换和/或安装,从而由此也能使热空气的输入与相应的产品达到最优适配。由此可以相应地调整,特别是减少收缩通道的能耗。


下面应当借助附图详细阐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其优点。单个元件彼此间在图中的尺寸比例并非始终相应于真实的尺寸比例,因为简化了一些形状并且为了更为清楚的显示而相对于其它元件放大地示出了另一些形状。图1示出了依据公知的现有技术的收缩设备的示意性视图;图2示出了依据公知的现有技术的收缩通道的横截面;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依据公知的现有技术的内井壁的横截面以及收缩介质的流动方向;图5至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改进后的井壁的不同的实施方式;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内井壁的实施方式的横截面以及收缩介质的流动方向;图11和12示出了根据图9和图10的依据本发明的内井壁的其它视图;图13至图17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内井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视图。本发明的相同的或作用相同的元件使用一致的附图标记。此外,为了方便识图,在单个附图中仅示出那些对说明各个附图而言所必要的附图标记。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仅示出如何能够设计依据本发明的装置或依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示例并且不是最终限制。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依据公知的现有技术的收缩设备I的示意性视图。物品,尤其是饮料容器、瓶6、罐或类似物被成组地放在一起并且用收缩膜7包封。这些布置物也称为集束件
5。集束件5沿运输方向TR在传送带10上被输送给收缩通道2。在收缩通道2中布置有加热机构(未示出),所述加热机构例如用热空气加载集束件5,由此收缩围着瓶6的膜7。在集束件5离开收缩通道2之后,它们由布置在传送带10上方的风扇20以冷空气22冷却。图2示出了带有两个用于集束件(未示出)的运输轨道11的收缩通道2的横截面。经由所谓的井壁30、32,热空气40吹入收缩通道2的内部空间34。外井壁30仅在其指向收缩通道2的内部空间34的侧壁31上具有用于热空气40的喷嘴口 35。而内井壁32则在两个侧面33上具有用于热空气40的喷嘴口 35。此外,在运输段11下方布置有机构24,用这些机构从下方以热空气41额外地加载集束件。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穿过运输平面TE和依据现有技术的内井壁32的横截面并且示出了收缩介质的流动情况。在内井壁32中,两个沿着运输方向延伸的侧面构造成带有喷嘴口 35的流出面33。井壁32以很小的距离布置在运输平面TE或者说传送带10的上方。热空气40从上方通过上面的分配气道45吹入井壁32的内部空间34并且因此在向下指向的喷束中由各个喷嘴口 35流出。在运输平面TE的下方布置有用于产生向上指向的热空气流41的机构24。在井壁32的下侧面37和运输平面TE之间的区域中,垂直向上指向的热空气41在井壁32的下侧面37上尽可能90°地转向并且形成尽可能水平取向的热空气流42。因此,在井壁的下部区域中存在三个沿不同方向指向的热空气流40、41和42。如果现在通过收缩通道运输带有向上指向的下部膜覆片9的集束件5,那么这虽然有利地得到向上指向的热空气流41的支持,但向下指向的热空气流40和水平转向的热空气流42抵消了这种效果。如果向上指向的膜覆片9由向下指向的热空气流40或者由水平转向的热空气流42向下挤压,那么会因此造成错误的包装。
图5和图6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不带分配气道的、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井壁50a、60a的实施方式。集束件(未示出)在运输平面TE上借助传送装置,尤其是借助传送带10沿运输方向TR运动并经过井壁50a、60a。图5示出了带有两个平行于运输方向TR布置的流出面52的内井壁50a。流出面52具有用于收缩介质的喷嘴口(未示出)。上侧面55和两个流出面52分别构造成矩形。两个流出面52互成角度地安置并且构成角a 10角α I的顶点指向运输平面TE。井壁50a的前侧面56和背侧面57或者说横截面相应地构造成等腰三角形。在这种情况下,限定垂直于运输平面以及垂直于运输方向而撑开的平面作为横截面平面。角α I优选在1°和10°之间。图6示出了带有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流出面52和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封闭的外表面61的外井壁60a。外表面61没有喷嘴口(未不出)。上侧面55、外表面61和流出面52分别构造成矩形。外表面61垂直于运输平面地布置,而流出面52则与其成角度地安置。外表面61和流出面52构成角α2,其中,角α 2的顶点指向运输平面TE。角α2优选在0.5°和5°之间。井壁60a的前侧 面56和背侧面57相应地构造成直角三角形,其中,上侧面55和外表面61构成直角Y。图7和图8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不带分配气道的、具有梯形横截面的井壁50b、60b的实施方式。图7示出了带有两个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流出面52的内井壁50b。井壁50b的上侧面55、下侧面54和两个流出面52分别构造成矩形。两个流出面52互成角度地安置并且构成角β I。角β I优选在1°和10°之间。井壁50b的前侧面56和背侧面57或者说横截面构造成等腰梯形,其中,上平行边Xtj比下平行边Xu长。图8示出了带有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流出面52和平行于运输方向布置的封闭的外表面61的外井壁60b。上侧面55、下侧面54、外表面61和流出面52分别构造成矩形。外表面61垂直于运输平面地布置,而流出面52则与其成角度地安置。外表面61和流出面52构成角β2,其中,角β 2的顶点指向运输平面TE。角β 2优选在0.5°和5°之间。井壁60b的前侧面56和背侧面57构造成直角梯形,其中,上平行边\比下平行边Xu长。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穿过运输平面TE和内井壁50a(参看图5)的横截面并且示出了收缩介质的流动情况。井壁50a悬挂地布置在运输平面TE或者说传送带10的上方。热空气40从上方经由上面的分配气道45吹入井壁50a的内部空间34并且在尽可能向下指向的射束中由流出面52的各个喷嘴口 35排出。基于井壁50a的朝着运输平面TE的方向逐渐变细的形状,热空气40的排气角ω发生变化。在井壁50a的下部区域中,排出的热空气40和流出面52之间的角ω 2大于井壁50a的上部区域中的排气角ω 。在运输平面TE的下方布置有用于产生向上指向的热空气流41的机构24。在井壁50a的顶点59和运输平面TE之间的区域中,垂直向上指向的热空气41在顶点59上沿着该顶点引导并且因此保持尽可能向上指向的流动方向。井壁50a的几何形状因此支持了收缩膜7的下部膜覆片9的上行运动。由此确保了围绕瓶6的收缩外包装7的正确制造。图11和图1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带有三角形横截面的井壁50a的不同的立体图。在井壁50a的上方布置有分配气道45,热空气40经由该分配气道吹入井壁50a的内部空间34。分配气道45尽可能地具有三角形的侧面84和正交的下侧面。分配气道45的上侧面由两个相同的、彼此镜像对称地相对放置的梯形面85和一个居中布置的矩形面86组成。
在居中布置的矩形面86的区域中布置有用于收缩介质(未示出)的馈送装置70。在这种情况中,例如涉及来自热空气风扇的热空气的输入管路或类似物。分配气道45的所示构造方式造成在馈送装置70的区域中的最大高度朝着分配气道45的两个端部方向变小,分配气道在其两个端部那里分别仅还具有很小的高度。基于分配气道45的所描述的结构,流入的收缩介质42特别良好和迅速地分配到分配气道45的整个长度上并且从那里出来向下导入井壁50a。图13示出了带有分配气道45的内井壁50c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喷嘴35处在流出面52的上部区域中分别配属有空气导引装置75。所述空气导引装置在图14中的截面放大图中详细示出(参看图9)。流出角ω通过空气导引装置75改变,其中,热空气以该流出角ω从井壁50c流入收缩通道的内部。这在图15和图16中示出。喷嘴35尤其作为喷嘴行布置在流出面52中并且平行于运输平面TE和平行于运输方向TR地取向。空气导引装置75例如由相应成型的导板76形成,其中,各将一个导板76配属给一个喷嘴行。流出面52在喷嘴口 35的区域中与空气导引装置75、76构成锐角δ。从喷嘴35流出的热空气44通过空气导引装置75的倾斜向上指向的斜面向上转向。由此支持了上部膜覆片14的所期望的上行运动。由多个瓶6聚集而成的集束件5以膜幅7缠绕,因而集束件5的相对而置的侧面15尽可能地敞开。膜幅7的端部优选在瓶6的下方重叠。集束件5如下地通过收缩通道运输,即,平行于流出面52地布置敞开的侧面15,从而使得热空气40、44也吹入瓶6之间。向上指向的热空气44在流出面52的上部区域中支持了收缩膜7的上部膜覆片14的向上指向的运动并且因此防止了:这个上部膜覆片14较快地围绕瓶6收缩而阻止瓶6之间进一步的空气载入。依据图17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空气导引装置75仅在井壁50c的高度Hs的中间的部分区域上延伸,尤其是大约在中间的三分之一上。此外,空气导引装置75并非在井壁50c的整个长度Ls上延伸。取而代之的是,空气导引装置75沿运输方向TR仅布置在第一个半程上直至约80%的侧壁50c的长度Ls。在井壁50c的后部区域中,从上面的喷嘴口 35流出的热空气40向下指向。这使得在运输段的前部区域中通过向上指向的热空气44尽可能保持敞开的上部膜覆片14现在以所期望的方式向下挤压并且使得包装过程结束。参考优选的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但技术人员能设想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变型或修改,而不会在此脱离下列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附图标记列表1收缩设备2收缩通道5集束件6瓶7收缩膜/包装介质9下部膜覆片10传送带 11运输轨道14上部膜覆片
15敞开的侧面20风扇22冷空气24热空气发生器30外井壁31内侧面32内井壁33内井壁的侧面34收缩通道的内部空间35喷嘴口37下侧面40热空气41热空气42转向的热空气43转向的热空气`44转向的热空气45分配气道50a,50b,50c内井壁52流出面54下侧面55上侧面59顶点60、60a、60b外井壁61封闭的侧面/外表面70接头风扇/馈送装置收缩介质75空气导引装置76导板84侧面85梯形面86矩形面Hs井壁的高度Hg集束件的高度Ls井壁的长度TE运输平面TR运输方向X0上平行边Xu下平行边α角β角
y直角δ角ω、ω1、ω2 角
权利要求
1.用于收缩围绕物品(6)组合的包装介质(7)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收缩通道(3)包括运输平面(TE),在该运输平面上朝着运输方向(TR)运输用包装介质(7)包封的物品(6),所述收缩通道带有至少两个在运输平面(TE)上和/或上方平行于运输方向(TR)布置的井壁(50、60),其中,所述井壁(50、60)各包括两个平行于运输方向(TR)布置的侧面(52、61),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侧面构造成流出面(52),并且其中,收缩介质(40)能够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流出面(52)导入所述收缩通道(3)的内部空间(34),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50、60)的侧面(52、61)以及所述井壁(50、60)的上侧面和下侧面(54、55)形成了所述井壁(50、60)垂直于运输平面(TE)且垂直于运输方向(TR)的横截面的边(XyXu),并且其中,这个横截面的宽度朝着运输平面(TE)的方向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井壁(50、60)各包括至少一个流出面(52)和/或封闭的侧面(61),所述至少一个流出面(52)和/或封闭的侧面(61)互成角度(α 、α2、β 、β 2)地安置,尤其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出面和/或所述封闭的侧面互成1°到10°之间的角度(α1、α2、β1、β2)地安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井壁(50、60)分别楔形地构造。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井壁(50、60)的垂直于运输方向(TR)的横截面至少部分地构造成三角形,其中,所述三角形的一边平行于运输平面(TE)地布置,并且其中,所述三角形的顶点指向运输平面(TE)。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井壁(50、60)的垂直于运输方向(TR)并且垂直于运输平面(TE)横截的横截面至少部分地构造成梯形,其中,所述梯形的平行边(X。、Xu)分别平行于运输平面(TE)地布置,并且其中,较短的平行边(Xu)界定所述井壁(50、60)的下侧面(54)。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井壁(50、60)的平行于运输方向(TR)的两个侧面(52、61)和上侧面(55)分别构造成矩形。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出面(52)和运输平面(TE)在所述收缩通道(3)的内部空间(34)中构成小于90°的角(ξ,ξ*),尤其是构成89.5°到80。之间的角(ξ , ξ*)。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至少一个井壁(50)的两个平行于运输方向(TR)布置的侧面分别构造成流出面(52),并且其中,这两个流出面(52)关于垂直于运输平面(TE)、平行于运输方向(TR)布置的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其中,第一流出面和运输平面(TE)构成第一角(ξ),并且其中,第二流出面和运输平面(TE)构成第二角(ξ*),其中,两个角(ξ,ξ*)具有同样的值。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流出面(52)具有在所述井壁(50、60)的整个高度(Hs)上和在所述井壁(50、60)的整个长度(Ls)上规律地布置的空气出口(35),其中,至少给部分所述空气出口(35)配属空气导引装置(7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空气导引装置(75)附着在面朝所述收缩通道(3)的内部空间(34)的流出外面(52)上并且配属给相应的空气出口(35)。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仅给在所述井壁(50、60)的中部和/或上部区域中的空气出口(35)配属空气导引装置(76)。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缩通道(3), 其中,所述空气出口(35)构造成喷嘴行,并且其中,所述空气导引装置(75)是扇形板(76),其中,各一个扇形板(76)配属给各一个喷嘴行。
13.用于收缩围绕物品(6)组合的包装介质(7)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收缩通道(3)包括运输平面(TE),在该运输平面上朝着运输方向(TR)运输用包装介质(7)包封的物品(6),所述收缩通道带有至少两个在运输平面(TE)上和/或上方平行于运输方向(TR)布置的井壁(50、60),其中,所述井壁(50、60)各包括两个平行于运输方向(TR)布置的侧面(52、61),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侧面(52、61)构造成流出面(52),并且其中,收缩介质(40)能够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流出面(52)导入所述收缩通道(3)的内部空间(34),其中,所述流出面(52)具有在所述井壁(50、60)的整个高度(Hs)上和在井壁(50、60)的整个长度(Ls)上规律地布置的空气出口(35),其特征在于,至少给部分所述空气出口(35)配属空气导引装置(75),其中,所述空气导引装置(75)附着在面朝所述收缩通道(3)的内部空间(34)的流出外面(52)上并且配属给相应的空气出口(3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缩通道(3),其中,所述空气出口(35)构造成喷嘴行,并且其中,所述空气导引装置(75)是扇形板(76),其中,各一个扇形板(76)配属给各一个喷嘴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缩通道,尤其是用于收缩围绕物品(6)组合的包装介质(7)的收缩通道(3)。收缩通道(3)包括运输平面(TE),在该运输平面上朝着运输方向(TR)运输用包装介质(7)包封的物品(6)。收缩通道包括至少两个在运输平面(TE)上和/或上方平行于运输方向(TR)布置的井壁(50、60)。井壁(50、60)各具有两个平行于运输方向(TR)布置的侧面(52、61),其中,至少一个侧面构造成流出面(52)。收缩介质(40)能够经由至少一个流出面(52)导入收缩通道(3)的内部空间(34)。井壁(50、60)的侧面(52、61)以及井壁(50、60)的上侧面和下侧面(54、55)形成了井壁(50、60)垂直于运输平面(TE)且垂直于运输方向(TR)的横截面的边(XO、XU)。按照本发明,这个横截面的宽度朝着运输平面(TE)的方向逐渐变小。
文档编号B65B53/06GK103072716SQ20121041342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克里斯蒂安·纳普拉夫尼克 申请人:克罗内斯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