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叠式餐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100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摺叠式餐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运输、储存、展览时用的餐盘架。
背景技术
餐盘架的设计,一向是餐盘生产销售业中比较关注的主题。因为如平碟、色拉盘这类的餐盘,它们本身重量较重,质地易碎,外形多呈圆形,不易侧向放稳,如果要尽可能地将多个餐盘排列包装好,就必须用到餐盘架。餐盘架大致是这样的结构,它具有分立两边的竖直支撑,竖直支撑上开有槽,这样当餐盘竖着插放到所述两个竖直支撑之间的位置时,两边的槽就能卡住餐盘的左右两边,从而稳住餐盘。设置多个槽,就能摆放多个餐盘,一来能够将餐盘集中起来包装,二来又方便在需要展览的场合供人们直接观看餐盘外形、直接取出餐盘。在实践当中,餐盘架有多种实施形式,比如用不同的材质,制作出网状、栅栏状、箱状等外形。不过外形越精巧,配件就越多,制作步骤就越繁复,生产成本就越高,这与包装行业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最好有一种餐盘架,它能够方便生产制作,成本又低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最好有一种餐盘架,它能够方便生产制作,成本又低廉 MTv 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摺叠式餐盘架,包括具有至少两条对棱的主板,于这两条对棱上,各自向上延伸出一片上面开有至少一道餐盘插槽的摺叠板,两片摺叠板先相向作第一次折弯后再各自向下作第二次折弯,所述餐盘插槽洞穿所述的第二次折弯的位置,且两边的餐盘插槽的位置相对;主板和摺叠板均由同一片基体摺叠而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板为一具有左右对棱和前后对棱的矩形平板,两片摺叠板分别连在左棱和右棱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摺叠板在经过所述的第二次折弯后,摺叠板的板边缘与主板的表面抵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摺叠板上连有若干个摺叠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板的前棱和后棱分别连有向上延伸的前立板和后立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前立板和后立板的左右板边缘上均延伸出咬合板,前立板的咬合板与后立板的咬合板互相咬合,围成四个立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立板和/或后立板上,开有缺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板、摺叠板、前立板、后立板都是通过同一张基体摺叠而成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体为平展的瓦楞纸。[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同一片摺叠板上的餐盘插槽顺次阵列有多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摺叠板是从主板上延伸出来的,所述的第一次折弯和第二次折弯使主板的上方形成了分立两边的、上面开有餐盘插槽的支撑结构,以供餐盘插入摆放;而这种支撑结构又是与主板为一体,使得摺叠板、餐盘插槽和主板能够通过基体摺叠,一体成型,减少了生产步骤,节约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前立板、后立板、咬合板以及摺叠耳,它们相互作用,让支撑结构更加稳固,且无需另加如粘合胶、组合钉这类的固定配料或配件;同时,采用瓦楞纸作为基体,材料廉价易得,剪裁、摺叠简便,且可回收再利用。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对餐盘进行包装、储存、收纳。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展开图,其中虚线表示摺叠痕;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部分摺叠状态时的轴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I 图3,摺叠式餐盘架,包括具有至少两条对棱的主板1,于这两条对棱上,各自向上延伸出一片上面开有至少一道餐盘插槽3的摺叠板2,两片摺叠板2先相向作第一次折弯后再各自向下作第二次折弯,所述餐盘插槽3洞穿所述的第二次折弯的位置,且两边的餐盘插槽3的位置相对;主板I和摺叠板2均由同一片基体摺叠而成。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板I为一具有左右对棱和前后对棱的矩形平板,两片摺叠板2分别连在左棱和右棱上。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摺叠板2在经过所述的第二次折弯后,摺叠板2的板边缘与主板I的表面抵触。这里所述的摺叠板2的板边缘与主板I的表面抵触,是指摺叠板2经过第二次折弯之后,它的板边缘就会朝着向下的方向,如果将摺叠板2事先做长,那么所述板边缘就可以顶到主板1,从而使折弯后所形成的侧壁结构更加稳固。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摺叠板2上连有若干个摺叠耳7。所述摺叠耳7能够进一步加固餐盘架的结构。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板I的前棱和后棱分别连有向上延伸的前立板4和后立板5。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前立板4和后立板5的左右板边缘上均延伸出咬合板6,前立板4的咬合板6与后立板5的咬合板6互相咬合,围成四个立壁。具体地,所述咬合板6上开有咬合缝,两片咬合板6可以通过咬合缝进行部分咬合重叠,组拼成一个立壁。咬合板6的组拼结构,于纸质包装箱中很常见。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立板4和/或后立板5上,开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展示侧方的餐盘盘面,并且便于人伸手进到餐盘架中取盘,还兼具美观效果。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板I、摺叠板2、前立板4、后立板5都是通过同一张基体摺叠而成的。另外,由于摺叠耳7也是连到摺叠板2上,所以摺叠耳7与摺叠板2·亦是通过同一张基体摺叠而成。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体为平展的瓦楞纸。通过一大张平展的瓦楞纸,即可剪裁出如图2的展开图,然后沿虚线摺叠、咬合组拼,即可制作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同一片摺叠板2上的餐盘插槽3顺次阵列有多个。具体地,餐盘插槽3弯成月牙形状,这样便于摺叠板2折弯后能够形成便于餐盘插入的形状。当然,阵列要保证本实用新型两侧的餐盘插槽3能够一一对应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摺叠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一张瓦楞纸上,裁切出如图2所示的平面展开图,接着将前立板4和后立板5向上摺起,再另左右两边的对应的咬合板6互相咬合组拼好,然后向上摺起摺叠板2,再沿摺叠板2上的虚线折弯两次,同时摺起四周的摺叠耳7,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制作。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摺叠式餐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至少两条对棱的主板(1),于这两条对棱上,各自向上延伸出一片上面开有至少一道餐盘插槽(3)的摺叠板(2),两片摺叠板(2)先相向作第一次折弯后再各自向下作第二次折弯,所述餐盘插槽(3)洞穿所述的第二次折弯的位置,且两边的餐盘插槽(3)的位置相对;主板(I)和摺叠板(2)均由同一片基体摺叠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摺叠式餐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I)为一具有左右对棱和前后对棱的矩形平板,两片摺叠板(2)分别连在左棱和右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摺叠式餐盘架,其特征在于摺叠板(2)在经过所述的第二次折弯后,摺叠板(2)的板边缘与主板(I)的表面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摺叠式餐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摺叠板(2)上连有若干个摺叠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摺叠式餐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I)的前棱和后棱分别连有向上延伸的前立板(4)和后立板(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摺叠式餐盘架,其特征在于前立板(4)和后立板(5)的左右板边缘上均延伸出咬合板(6),前立板(4)的咬合板(6)与后立板(5)的咬合板(6)互相咬合,围成四个立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摺叠式餐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板(4)和/或后立板(5)上,开有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摺叠式餐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I)、摺叠板(2)、前立板(4 )、后立板(5 )都是通过同一张基体摺叠而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摺叠式餐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平展的瓦楞纸。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摺叠式餐盘架,其特征在于同一片摺叠板(2)上的餐盘插槽(3)顺次阵列有多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摺叠式餐盘架,包括具有至少两条对棱的主板,于这两条对棱上,各自向上延伸出一片上面开有至少一道餐盘插槽的摺叠板,两片摺叠板先相向作第一次折弯后再各自向下作第二次折弯,所述餐盘插槽洞穿所述的第二次折弯的位置,且两边的餐盘插槽的位置相对;主板和摺叠板均由同一片基体摺叠而成。摺叠板是从主板上延伸出来的,所述的第一次折弯和第二次折弯使主板的上方形成了分立两边的、上面开有餐盘插槽的支撑结构,以供餐盘插入摆放;而这种支撑结构又是与主板为一体,使得摺叠板、餐盘插槽和主板能够通过基体摺叠,一体成型,减少了生产步骤,节约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对餐盘进行包装、储存、收纳。
文档编号B65D5/50GK202686917SQ20122031721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韩强 申请人:深圳市嘉诺拓展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