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器两段张力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489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张力器两段张力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缠绕工艺的张力器,尤其涉及一种张力器两段张力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小型变压器、继电器等线圈的绕线工序中,通常需要使用绕线机和张力器,张力器的作用是保持绕线机在绕线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张力,使得绕制的线圈松紧适宜、紧固饱满。而在绕制线圈时,常常需要在同一物件上绕制两种对张力要求不同的线圈,需要张力器输出两段张力,常用的张力调节机构均为分体式结构,参见附图I所示,该分体式结构由主张力调节机构和衰减张力调节机构组成,主张力调节机构和衰减张力调节机构·安装在同一机壳上,安装有出线轮16的张力杆14通过一立柱15转动设置在机壳上,同时张力杆14中部通过一主张力拉簧19与一拉簧杆12的一端连接,该拉簧杆12的另一端连接一挡块11,该挡块11与一转轴6固定连接,转轴6转动设置在机壳上,同时拉簧杆12又通过一衰减张力拉簧20与一丝杆螺母机构21连接,通过调节丝杆螺母机构21从而改变主张力拉簧19与衰减张力拉簧20的拉伸程度,以此改变张力杆14上出线轮16输出的张力。上述张力调节机构的结构复杂,导致其加工、安装难度以及制造成本均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的张力器两段张力调节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张力器两段张力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由一摆杆、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组成,所述摆杆与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摆杆上作用有一直线驱动机构,该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摆杆绕转轴的轴线摆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摆杆的摆动轨迹上,且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设于摆杆的两侧,同时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可调。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I、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块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限位块通过该第一螺纹孔套设在一第一丝杆上;第二限位块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限位块通过该第二螺纹孔套设在一第二丝杆上。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旋钮,第二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旋钮。3、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一基板上,转轴轴向垂直于该基板,转轴上还固定连接有一摆动结构,该摆动结构包括一挡块,该挡块与转轴固定连接,挡块上设置有一拉簧杆,拉簧杆平行于基板,拉簧杆的一端与挡块转动连接,拉簧杆的另一端通过一拉簧与一平行于基板的张力杆中部连接,该拉簧的作用力迫使张力杆向拉簧杆靠近,所述张力杆的一端通过一立柱与基板连接,该立柱转动设置在基板上,立柱垂直于所述基板,张力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出线轮;所述挡块上对应于拉簧杆设置有一凸块,该凸块位于拉簧杆和张力杆之间,且拉簧杆位于凸块和转轴之间,以此阻止拉簧杆向张力杆靠近;所述拉簧杆的摆动平面与张力杆的摆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摆杆的摆动平面平行于张力杆以及拉簧杆的摆动平面。4、上述方案中,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带动摆杆摆动,由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限制,摆杆只能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摆动,且摆杆只具有两个极限位置,由于摆杆、转轴和挡块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以摆杆摆动时带动了转轴和挡块的转动,而由于摆杆的摆动幅度受限,挡块的摆动幅度同时也受到了限制,从而限制了转动连接在挡块上的拉簧杆的位置,拉簧杆位置的改变使得拉簧杆与张力杆之间拉簧的形变发生变化,最终改变张力杆上出线轮输出的张力;由于摆杆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只具有两个极限位置,当摆杆抵靠在第 一限位块时,输出第一段张力,当摆杆抵靠在第二限位块时,输出第二段张力。5、上述方案中,所述基板上在张力杆和拉簧杆之间还凸设有一阻挡块,该阻挡块阻止张力杆在拉簧的作用下向拉簧杆靠近。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一标尺,第二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二标尺,在机壳上开设有观察窗口,用于观察标尺的刻度,使用时,对照张力表,得到所需张力对应的标尺刻度,旋转所述丝杆上的调节旋钮,从而调整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在丝杆上的位置。7、上述方案中,所述摆杆和拉簧杆分设于所述基板的两侧。8、上述方案中,所述直线驱动机构采用下列机构之一(a)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作为直线驱动机构的作用端;(b)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动子作为直线驱动机构的作用端;(c)控制电机与丝杠螺母机构的组合,其中,控制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丝杠螺母机构由丝杆与螺母配合构成螺旋副,控制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螺母作为直线驱动机构的作用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摆动结构的转轴上增设一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中的直线驱动机构带动摆杆摆动,由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限制,摆杆只能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摆动,由于摆杆、转轴和挡块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以摆杆摆动时带动了转轴和挡块的转动,而由于摆杆的摆动幅度受限,挡块的摆动幅度同时也受到了限制,从而限制了转动连接在挡块上的拉簧杆的位置,拉簧杆位置的改变使得拉簧杆与张力杆之间拉簧的形变发生变化,最终改变张力杆上出线轮输出的张力;由于摆杆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只具有两个极限位置,当摆杆抵靠在第一限位块时,输出第一段张力,当摆杆抵靠在第二限位块时,输出第二段张力。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一调节机构,简化了张力器的结构,且使得张力的调节更加简便。2、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一丝杆配合,第二限位块和第二丝杆配合,能够准确限定摆杆的两个极限位置,使用可靠。[0026]3、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简单。

附图I为现有技术张力器张力调节机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 实施例调节机构立体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调节机构平面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摆动结构立体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摆动结构平面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基板;2、摆杆;3、第一限位块;4、第二限位块;5、直线驱动机构;
6、转轴;7、第一丝杆;8、第二丝杆;9、第一调节旋钮;10、第二调节旋钮;11、挡块;12、拉簧杆;13、拉簧;14、张力杆;15、立柱;16、出线轮;17、凸块;18、阻挡块;19、主张力拉簧;20、衰减张力拉簧;21、丝杆螺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张力器两段张力调节机构参见附图f附图5所示,该调节机构由一摆杆2、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组成,所述摆杆2与一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摆杆2上作用有一直线驱动机构5,该直线驱动机构5驱动摆杆2绕转轴6的轴线摆动,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设置在摆杆2的摆动轨迹上,且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分设于摆杆2的两侧,同时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第一限位块3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限位块3通过该第一螺纹孔套设在一第一丝杆7上,旋转第一丝杆7时,第一限位块3在第一丝杆7上沿其轴向移动。第二限位块4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限位块4通过该第二螺纹孔设在一第二丝杆8上,旋转第二丝杆8时,第二限位块4在第二丝杆8上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一丝杆7和第二丝杆8的两端转动分别支承在两块侧板上,两块侧板上还设置有一导向板,该导向板上对应于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开设有导向槽,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穿设在所述导向槽中。所述第一丝杆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旋钮9,第二丝杆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旋钮10。所述转轴6转动设置在一基板I上,转轴6轴向垂直于该基板1,转轴6上还固定连接有一摆动结构,该摆动结构包括一挡块11,该挡块11与转轴6固定连接,挡块11上设置有一拉簧杆12,拉簧杆12平行于基板I,拉簧杆12的一端与挡块11转动连接,拉簧杆12的另一端通过一拉簧13与一平行于基板I的张力杆14中部连接,所述张力杆14的一端通过一立柱15与基板I连接,该立柱15转动设置在基板I上,立柱15垂直于所述基板1,张力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出线轮16。所述挡块11上对应于拉簧杆12设置有一凸块17,该凸块17位于拉簧杆12和张力杆14之间,且拉簧杆12位于凸块17和转轴6之间,以此阻止拉簧杆12向张力杆14靠近。[0042]所述拉簧杆12的摆动平面与张力杆14的摆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摆杆2的摆动平面平行于张力杆14以及拉簧杆12的摆动平面。所述基板I上在张力杆14和拉簧杆12之间还凸设有一阻挡块18,该阻挡块18阻止张力杆14在拉簧13的作用下向拉簧杆12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块3上设置有第一标尺,第二限位块4上设置有第二标尺,在机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口,用于观察标尺的刻度,使用时,对照张力表,得到所需张力对应的标尺刻度,旋转所述丝杆上的调节旋钮,从而调整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在丝杆上的位置。所述摆杆2和拉簧杆12分设于所述基板I的两侧。所述直线驱动机构5带动摆杆2摆动,由于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的限制,摆杆2只能在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之间摆动,且摆杆3只具有两个极限位置,由于 摆杆2、转轴6和挡块11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以摆杆2摆动时带动了转轴6和挡块11的转动,而由于摆杆2的摆动幅度受限,挡块11的摆动幅度同时也受到了限制,从而限制了转动连接在挡块11上的拉簧杆12的位置,拉簧杆12位置的改变使得拉簧杆12与张力杆14之间拉簧13的形变发生变化,最终改变张力杆14上出线轮16输出的张力。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机构5采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作为直线驱动机构的作用端,当气缸充气时,气缸的活塞杆将摆杆2推向第二限位块2,此时,张力器输出第二段张力,当气缸放气时,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拉簧13的复原的弹力迫使拉簧杆12向张力杆14靠近,从而带动了挡块11、转轴6和摆杆2的转动,使得摆杆2向第一限位块3位置摆动,当摆杆2抵靠在第一限位块3上时,张力器输出第一段张力。结合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能的变化陈述如下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3通过该第一螺母套设在一第一丝杆7上,第二限位块4通过该第二螺母套设在一第二丝杆8上,以此实现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之间的间距可调,而在实际应用中,若不采用丝杆,如在基板I上对应于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开设有导向槽,同时对应于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设置有定位结构,如使用压紧定位或夹持定位等,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在导向槽中滑动设置,当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在导向槽中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时,将其压紧定位或夹持定位,也可达到相同效果。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直线驱动机构5采用气缸,而在实际应用中,直线驱动机构5才用下列机构也可达到相同效果 所述直线驱动机构5采用下列机构之一(a)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动子作为直线驱动机构的作用端;(b)控制电机与丝杠螺母机构的组合,其中,控制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丝杠螺母机构由丝杆与螺母配合构成螺旋副,控制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螺母作为直线驱动机构的作用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摆杆2和拉簧杆12分设于所述基板I的两侧,而在实际应用中,若摆杆2和拉簧杆12设置在基板I的同一侧,也可达到相同效果,若将摆杆2与拉簧杆12设置在基板I的同一侧,则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也应移至拉簧杆12所在的一侧。[005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 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张力器两段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调节机构由一摆杆(2)、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组成,所述摆杆(2)与一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摆杆(2)上作用有一直线驱动机构(5),该直线驱动机构(5)驱动摆杆(2)绕转轴(6)的轴线摆动,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设置在摆杆(2)的摆动轨迹上,且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分设于摆杆(2)的两侧,同时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之间的间距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3)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限位块(3)通过该第一螺纹孔套设在一第一丝杆(7)上; 第二限位块(4)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限位块(4)通过该第二螺纹孔套设在一第二丝杆(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旋钮(9),第二丝杆(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旋钮(10)。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转动设置在一基板(I)上,转轴(6)轴向垂直于该基板(1),转轴(6)上还固定连接有一摆动结构,该摆动结构包括一挡块(11),该挡块(11)与转轴(6)固定连接,挡块(11)上设置有一拉簧杆(12),拉簧杆(12)平行于基板(1),拉簧杆(12)的一端与挡块(11)转动连接,拉簧杆(12)的另一端通过一拉簧(13)与一平行于基板(I)的张力杆(14)中部连接,所述张力杆(14)的一端通过一立柱(15 )与基板(I)连接,该立柱(15 )转动设置在基板(I)上,立柱(15 )垂直于所述基板(1),张力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出线轮(16); 所述挡块(11)上对应于拉簧杆(12)设置有一凸块(17),该凸块(17)位于拉簧杆(12)和张力杆(14 )之间,且拉簧杆(12 )位于凸块(17 )和转轴(6 )之间,以此阻止拉簧杆(12 )向张力杆(14)靠近; 所述拉簧杆(12)的摆动平面与张力杆(14)的摆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摆杆(2)的摆动平面平行于张力杆(14)以及拉簧杆(12)的摆动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I)上在张力杆(14)和拉簧杆(12)之间还凸设有一阻挡块(18),该阻挡块(18)阻止张力杆(14)在拉簧(13)的作用下向拉簧杆(12)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3)上设置有第一标尺,第二限位块(4)上设置有第二标尺。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2)和拉簧杆(12)分设于所述基板(I)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5)采用下列机构之一 (a)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作为直线驱动机构的作用端; (b)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动子作为直线驱动机构的作用端; (c)控制电机与丝杠螺母机构的组合,其中,控制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丝杠螺母机构由丝杆与螺母配合构成螺旋副,控制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螺母作为直线驱动机构的作用端。
专利摘要一种张力器两段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调节机构由一摆杆、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组成,所述摆杆与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摆杆上作用有一直线驱动机构,该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摆杆绕转轴的轴线摆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摆杆的摆动轨迹上,且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设于摆杆的两侧,同时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可调,该调节机构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可使得张力器输出两段大小不同的张力。
文档编号B65H59/10GK202785087SQ2012204387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胡霆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创易技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