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581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排气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特别涉及一种排气袋。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排气袋一般包括两个袋体层,其互相重叠以形成一个容纳物品的储物空间,在物品被放置到该储物空间后,再通过一个抽气装置抽出排气袋里面的空气从而减小整个包装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在食品的包装过程中,甚至要用抽真空装置将排气袋内的气体抽干净然后将排气袋密封,从而防止食品的氧化变质。然而,正如上面提到的,这些传统的排气袋都需要配备一个抽气装置来除去排气袋里面的空气,如果排气袋旁边没有可用的抽气装置,例如在运输过程中,临时地需要给某些排气袋抽气时,则仅凭人工是无法得到很好的排气效果的,因为人工去挤压袋体以排气时,气体很容易会再返回到袋气中。传统的排气袋也需要在袋体的适宜位置上设置抽气阀,这就使得排气袋的制作工 艺变得复杂,因为在袋体密封成形过程后,还需要额外地进行安装排气阀的步骤。另外,为了使袋体外的空气不再进入到袋体中,即为了保证袋体内低空气含量的状态,通常会将袋体全部热封以使袋体内的储物空间彻底与外界隔绝,这就使得传统的排气袋都只能一次性使用而不能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袋,其由一个袋体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空气通过设置在所述袋体上的至少一个单向止回阀排出,所述单向止回阀防止外界的空气再进入所述容纳空间,从而大大地减少在有物品储存在所述容纳空间后的整个排气袋的包装体积,以便于储存和运输。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袋,在物品储存在所述容纳空间后,通过挤压的方法,将空气从所述容纳空间经由所述单向止回阀排出所述排气袋,从而不需要额外的抽气装置,方便使用和携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袋,其中所述单向止回阀可以包括两个自粘膜止回阀膜,在空气通过所述两阀膜排出所述排气袋后,因为自粘膜的特性,所述两阀膜的外侧端部互相贴合在一起,以防止外部的空气再通过所述两阀膜进入所述容纳空间,从而所述单向止回阀得以起到密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袋,其中所述袋体可以包括两个互相重叠的袋体层,所述单向止回阀的两个阀膜的内侧端部分别与所述两个袋体层热封在一起,当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空气通过挤压从所述两个阀膜之间形成的排气通道排出后,所述两阀膜的外侧端部贴合在一起并与一个所述袋体层之间形成一个止回空间,当通过所述单向止回阀向外排出的气体越多,到达所述止回空间的气体遇多,从而形成一个气压作用在所述两阀膜的所述外侧端部以进一步密封所述两阀膜的排气通道,从而保证外部的空气不会再通过所述单向止回阀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袋,其中所述排气袋一侧设置有开口,以用于物品的放入,另外一侧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单向止回阀,所述开口在物品放入后密封起来,然后空气从所述单向止回阀排出,从而不需要设置抽气阀,并且所述开口在密封后还可以打开,以取出储存在所述容纳空间的物品,从而所述排气袋可以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袋,其中所述排气袋上还设置有多个保护封合处,以防止储存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物品接触到所述单向止回阀,对所述单向止回阀造成损坏以影响性能,另外,所述单向止回阀沿着一条密封线设置,所述保护封合处与所述密封线之间形成间断隔开的通道,这样在排气时,所述单向止回阀在这些通道之间形成张开的角度,以更利于气体的排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袋,其中在邻近所述单向止回阀的外侧端处设置有从所述密封线延伸的多个阻隔封合处,相邻的两个所述阻隔封合处形成曲折的缓冲空间,这样在空气从所述容纳空间中排出时,空气到达所述缓冲空间中进入到所述止回空间,从而使所述止回空间中存在一定的空气压力以作用在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所述外侧端部以密封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排气通道,并且所述排气袋外部的空气也不容易通过曲折的缓冲空间进入到所述排气通道,从而进一步起到密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袋,所述单向止回阀还可以包括一个止回膜设置在所述两个阀膜之间,以使所述止回膜与一个所述阀膜之间形成一个止回腔,这样从所述容纳腔排出的空气从所述两阀膜的外侧端部之间排出后,即使有气体返回,也会到达所述止回腔,而使所述止回腔中产生一定的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排气通道,防止气体再进入到所述容纳空间,从而加强了单向止回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袋,其中所述排气袋密封效果好,排气方便,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并且可以重复利用,节省成本,减少浪费。
·[00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袋,其制造方法简单,只需要借由一个模具对袋体层进行一系列热封步骤即可得到想要的排气袋产品。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袋,其包括:一袋体,所述袋体形成一容纳空间,以用于储存物品,并且所述袋体具有至少一开口和至少一排气口,所述物品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容纳空间后所述开口被密封;以及至少一单向止回阀,所述单向止回阀设置在所述袋体内并且邻近所述排气口处,所述单向止回阀将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空气藉由所述单向止回阀到达所述排气口并且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袋体,并且由于所述单向止回阀的单向止回的作用,向外排出的空气被阻止从所述单向止回阀返回所述容纳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包括两个阀膜,所述两阀膜的内侧端分别与所述袋体的两个内表面贴合,并且所述两阀膜之间形成一个排气通道,当空气从所述容纳空间经过所述排气通道排出时,所述两阀膜的外侧端与所述袋体的一个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具有气压的止回空间,从而将所述排气通道密封,以防止到达所述止回空间的空气再返回所述容纳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袋体包括两袋体层,所述两袋体层互相重叠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的两个阀膜分别贴合在所述两袋体层上并形成所述排气通道。所述两阀膜是柔性薄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包括:一第一阀膜和一第二阀膜;以及一止回阀膜,所述止回密封膜重叠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内侧端之间,以在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止回阀膜之间形成一个排气通道,并在所述止回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当所述容纳空间向外排出空气时,所述排气通道用于向外排气以形成填充有气体的一止回空间,直至气压使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外侧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排气通道,当有空气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外侧端之间想要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时,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排气通道,以补偿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密封效果的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止回阀膜的长度小于每个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长度,从而当所述止回阀膜重叠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内侧端时,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外侧端重叠在一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袋体包括第一袋体层和第二袋体层,所述第一袋体层和第二袋体层互相重叠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所述第一阀膜的内侧端与所述第一袋体层密封地贴合,并且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所述第二阀膜的内侧端和所述止回阀膜的内侧端部与所述第二袋体层密封地贴合。所述第一阀膜,所述第二阀膜以及所述止回阀膜是柔性薄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单向止回阀基本上由聚乙烯材料制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包括:一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以将空气从所述排气通道排出至所述排气口并形成一止回空间,其中所述排气通道在排气完成后由于所述止回空间的气压的作用而密封;和一止回通道,所述 止回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方向相反,其中当有空气想要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时,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排气通道,从而防止空气从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袋体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袋体的一侧,所述单向止回阀设置在所述袋体的另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袋体的一开口侧,所述单向止回阀设置在所述袋体的一排气侧,所述开口侧和所述排气侧是所述袋体的相反的两侧,从而当所述物品从所述开口侧的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容纳空间后,排气过程从所述排气侧开始,以便于排出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空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袋包括多个所述单向止回阀,多个所述单向止回阀并排地设置在所述袋体的所述排气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袋包括一开合机构,以用于密封或开启所述开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袋包括一开合机构,以用于密封或开启所述开口,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袋体层上的一对拉链龙骨,其互相啮合以密封所述开口,并且所述开合机构还包括一个密封装置,其包括两个互相间隔的密封构件,以形成一个密封槽,当使用者手握所述密封装置,使所述拉链龙骨位于所述密封槽中并且所述密封装置沿着所述拉链龙骨移动时,所述开口被密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槽的宽度稍小于所述拉链龙骨的厚度,所述拉链龙骨在所述密封构件的压力作用下收紧,从而将所述开口密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邻近所述单向止回阀内侧处的所述袋体上设置有多个保护密封处,多个所述保护密封处互相间隔地设置,以在相邻的所述保护密封处留出空隙以便于空气的排出,并且所述保护密封处使得所述物品在放入所述容纳空间后,不会接触到所述单向止回阀,因为所述保护密封处起到了阻隔的作用,从而所述单向止回阀得到保护而不会被储存在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物品损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袋体的排气侧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密封处,以提高所述排气侧处的封合强度,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操作把手的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袋体在邻近所述单向止回阀处还设置有至少一阻隔封合处,相邻的两个所述阻隔封合处形成曲折的缓冲空间,这样在空气从所述容纳空间中排出时,空气到达所述缓冲空间中进入到所述止回空间,从而使所述止回空间中存在的空气压力作用在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所述外侧端部以密封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排气通道,并且所述排气袋外部的空气也不容易通过曲折的所述缓冲空间进入到所述排气通道,从而进一步起到密封的作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阻隔封合处选自Y形,H形,T形或其他形状中的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 实施例,所述阻隔封合处包括一主封合线,和分别从所述主封合线延伸出来的第一侧封合线和第二封合线,相邻两个所述阻隔封合处的所述第一第侧封合线没有重合在一起,而是形成有间隔,从而使得空气可以从这些间隔达到所述排气口,然后进一步排出,这样所述袋体外的空气不容易从这些阻隔封合处形成的所述缓冲空间到达所述单向止回阀处,进一步防止了空气反渗的可能,并且,因为有这些阻隔封合处的阻隔作用,当所述容纳空间的气体从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排气通道排出时,能够形成具有气压的所述止回空间,以用于在排气完成时密封所述排气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袋体包括一储物袋和一功能袋,所述储物袋形成具有所述开口的所述容纳空间,以用于储存物品,所述功能袋上设置有所述排气口,并形成一排气空间,所述储物袋的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功能袋的所述排气空间通过所述单向阀连通,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空气藉由所述单向止回阀进入所述排气空间,并且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袋体,由于所述单向止回阀的单向止回的作用,从所述储物袋向外排出的空气进入所述功能袋的所述排气空间后被阻止从所述单向止回阀返回所述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袋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a)准备两个互相重叠的袋体层,以及放置在所述两袋体层内位于所述两袋体层的排气侧的至少一单向止回阀;(b)沿着两侧向热封处,以及一个止回阀密封处热封,以形成一个可以存储物品的容纳空间并且具有一开口,同时,通过所述止回阀密封处,所述两袋体层与所述单向止阀全部热封在一起,并且所述单向止回阀形成虚假的热封并具有排气通道;以及(c)沿着一端热封处热封,所述端热封处与所述两个侧向热封处之间留有空隙,以形成了至少一排气口,其中在物品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容纳空间后,将所述开口密封,所述单向止回阀将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空气藉由所述单向止回阀到达所述排气口并且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袋体,并且由于所述单向止回阀的单向止回的作用,向外排出的空气被阻止从所述单向止回阀返回所述容纳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b)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单向止回阀的两阀膜上设置有耐热物,从而使两所述阀膜在热封过程中没有贴合在一起而形成所述排气通道,同时所述两阀膜的内侧端与所述两袋体层热封在一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b)还包括步骤:将所述单向止回阀的第一阀膜的内侧端与所述两袋体层中的第一袋体层热封在一起,将所述单向止回阀的第二阀膜的内侧端,止回阀膜的内侧端以及所述两袋体层中的第二袋体层热封在一起,并且在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止回阀膜之间以及所述止回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分别设置有耐热物以分别形成所述排气通道和一止回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在所述袋体的所述开口处设置一开合机构,以用于可选择性地打开或密封所述开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在邻近所述单向止回阀的内侧处热封有多个保护密封处,以防止所述单向止回阀受到损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沿着所述两侧向热封处,以及所述止回阀密封处热封时形成一个储物袋,以用于储存物品,所述端热封处以及所述止回阀密封处之间形成具有所述排气口的功能袋,所述储物袋内的空气藉由所述单向止回阀进入所述功能袋,并且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袋体,由于所述单向止回阀的单向止回的作用,从所述储物袋向外排出的空气进入所述功能袋后被阻止从所述单向止回阀返回储物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单向止回阀防止外界的空气再进入所述供袋体内的容纳空间,从而大大地减少在有物品储存在所述容纳空间后的整个排气袋的包装体积,以便于储存和运输。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排气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排气袋的单向止回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排气袋的单向止回阀的剖视图。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排气袋密封开口的示意图。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排气袋中装有物品后气体被排出排气袋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排气袋的另外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排气袋的单向止回阀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排气袋的单向止回阀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排气袋,其包括一个袋体10,袋体10形成一个可容纳物品的容纳空间101和在袋体10上形成的至少一个可密封的开口 102,以用于向所述容纳空间101内放置物品。也就是说,藉由所述开口 102,所述袋体10的所述容纳空间101得以与外部相连通。所述开口 102在所述袋体10的所述容纳空间101中放置好待储存或运输的物品后便密封起来,以防止外部空气再进入所述容纳空间101。所述排气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单向止回阀20,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所述单向止回阀20可以设置在所述袋体10的边缘,以用于将所述容纳空间101内的空气排出所述袋体10外。具体地,当通过所述开口 102将物品放入所述容纳空间101后,将所述开口 102密封,并且挤压所述袋体10,所述容纳空间101的空间通过所述单向止回阀20排出所述袋体10,因为所述单向止回阀20的单向止回的特性,排出所述容纳空间101的空气不再返回进入所述容纳空间102,从而形成所述排气袋,以减少整个装有物品的所述排气袋的包装体积,从而方便储存和运输。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袋体10上邻近所述单向止回阀20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103,排出所述单向止回阀20的空气从所述排气口 103得以排出所述袋体10。所述袋体10可以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所述单向止回阀20,每一个所述单向止回阀20是一个自粘膜止回阀。所述多个单向止回阀20可以设置在所述袋体10的一侧的边缘,而所述开口 102可以设置在所述袋体10的另一侧。也就是说,物品从所述袋体10的所述开口 102那一侧放入所述容纳空间101,并且再通过另外一侧的所述单向止回阀20将所述容纳空间101内的空气排出所述袋体10。所述袋体10可以是各种形状,如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所述单向止回阀20和所述开口 102可以设置在所述袋体10的不同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优选地,所述单向止回阀20和所述开口 102设置在所述袋体10的相反两侧上,从而当所述物品通过所述开口 102放入所述容纳空间101后,所述物品储存在邻近所述袋体10的开口侧10a,从而在密封所 述开口 102后,所述物品和所述开口端IOa之间仅较少量的空气,在排气过程中,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01内的所述物品与所述袋体10上设有所述单向止回阀20的排气侧IOb之间的空气得以完全从所述单向止回阀20排出。也就是说,所述物品在放入所述容纳空间101后,因为从与放入所述物品的开口侧IOa相反的一侧IOb排气,从而在排气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堵塞在所述物品与所述袋体10的开口侧IOa之间的空气而又尽量彻底地将所述物品与所述排气侧IOb之间的空气排干净,从而得到空气基本排净的排气袋。而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物品通过一个开口放入排气袋产品中后,再通过该开口或设置在该开口附近的排气阀用排气泵将排气袋产品中的空气抽干净,这时因为放入的物品与开口之间的气压突然减少,导致物品会靠近所述开口,所述袋体10的内表面会与所述物品相接触,并且排气袋产品远离开口的那一侧的空气还没未完全排出,便因为物品本身的阻挡而没有充分排尽,从而产生了很多滞留有空气的角落。而在本实施例,通过开口侧IOa放入物品,另外的一个排气侧IOb排气,所述容纳空气101内靠近所述排气侧IOb远离所述开口侧IOa的空气,同时也是所述容纳空气101内主要的空气部分得以迅速排出,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残留在所述袋体10内的空气,减少了所述物品与所述袋体10内表面之间形成的还滞留有空气的角落。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20可以包括两阀膜21和22,并且设置在所述袋体10的内部,以在两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一个排气通道23。所述两个阀膜21和22各自具有贴合在所述袋体10的两个相对的内表面上一个内侧端211和221,以及自由的外侧端212和222。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阀膜21和22各自的内侧端211和221热封在所述袋体10上的上下两个内表面上。如图3中所示,当所述物品储存在所述容纳空间101中后并密封所述开口 102后,通过挤压所述袋体10,所述容纳空间101内的空气进入所述两阀膜21和22之间所述排气通道23,从而所述容纳空间101内的空气得以排出。因为所述两阀膜21和22自粘膜的特性,排出所述容纳空间101的空气会在所述外侧端212和222处形成一个止回空间24,并且产生一个气压,从而将所述两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侧端212和222压向所述袋体10的内表面,以密封所述排气通道23,从而排出所述容纳空间101的空气不再进入所述容纳空间101。值得一提的是,从所述容纳空间101排出的空气越多,所述止回空间24与所述排气通道23之间的气压差越大,所述排气通道23被密封得越紧。所述两阀膜21和22可以是各种柔性薄膜,作为举例,所述两阀膜21和22可以是聚乙烯(PE)膜。更具体地,所述袋体10包括两个袋体层11和12,所述两个袋体层11和12由气密性材料制成,所述两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侧端211和221密封地贴合在对应的所述两个袋体层11和12上,所述两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侧端212和222没有贴合在对应的所述两个袋体层11和12,所述两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所述排气通道23。当有空气从所述容纳空间101中排出时,在所述两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侧端212和222与所述两个袋体层11和12其中之一之间形成所述止回空间24,并且所述止回空间24中的气压足够大以密封所述排气通道23,如图3所示,所述两阀膜21和22与袋体层12之间形成了所述止回空间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止回阀20可以平行地并排地设置在所述袋体10的排气侧10b,并且相邻的所述单向止回阀20之间可以设置有间隙,但这些间隙是密封的,也就是说,在这些间隙的位置,对应的所述两个袋体层11和12的部位是密封贴合的,因为在所述袋体10的所述排气侧10b,空气只通过所述单向止回阀20排出所述容纳空间101。如图4所示,先打开所述开口 102,然后放入所述物品,所述开口 102可以被密封,这样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如直接热封或缝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袋体10上还设置有一开合机构13,所述开合机构13用于形成所述开口 102并且可以密封所述开口 102,具体地,所述开合机构13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袋体层11和12上的一对拉链龙骨131,其互相啮合以密封所述开口 102。并且,如图4中所示,所述开合机构13还包括一个密封装置132,其包括两个互相间隔的密封构件1321,以形成一个密封槽1322,当使用者手握所述密封装置132,使所述拉链龙骨131位于所述密封槽1322中并且所述密封装置132沿着所述拉链龙骨131移动时,由于所述密封槽1322的宽度稍小于所述拉链龙骨131的厚度,所述拉链龙骨131在所述密封构件1321的压力作用下收紧,从而将所述开口 102密封。值得一提的,所述开合机构13还可以打开所述开口 102。也就是说,在打开所述开口 102,将物品放入所述容纳空间101并且完成储存或运输后,再通过所述开合机构13打开所述开口 102,拿出所述物品,整个排气袋可以投入下一轮使用,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袋可以重复利用,节省成本,减少了浪费。图5中示出了当所述容纳空间101内装有所述物品后,气体被排出所述袋体的过程,当所述容纳空间101的空气受挤压经过所述单向止回阀20的排气通道23排出时,空气到达所述止回空间24,并且作用于所述两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侧端212和222,以密封所述排气通道23,然后因为所述排气口 103与所述单向止回阀20形成的止回通道24相连通,空气得以进一步从所述排气口 103排出所述袋体10并且不能再返回所述容纳空间101。值得一提的是,在邻近所述单向止回阀20内侧处的袋体10上设置有多个保护密封处14,所述保护密封处14互相间隔地设置,以在相邻的所述保护密封处14留出空隙以便于空气的排出。所述保护密封处14使得所述物品在放入所述容纳空间101后,不会接触到所述单向止回阀20,因为所述保护密封处14起到了阻隔的作用,从而所述单向止回阀20得到保护而不会被储存在所述容纳空间101的所述物品损坏。另外一方面,所述保护封合处14与所述单向止回阀20之间形成间断隔开的通道,这样在排气时,所述单向止回阀20在这些通道之间形成张开的角度,以更利于气体的排出。在所述袋体10的所述排气侧10b,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密封处15,以提高排气侧IOb处的封合强度,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操作把手的空间。另外,所述袋体10实质上包括一个储物袋100a,以及一个端端对齐排列的功能袋IOOb0所述储物袋IOOa形成具有所述开口 102的所述容纳空间101,所述功能袋IOOb形成一个排气空间104,并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口 103,以用于排气。所述储物袋IOOa与所述功能袋IOOb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单向阀20相联系,更具体地,所述单向阀20将 所述容纳空间101与所述排气空间104相连通。在所述容纳空间101中放入待包装的物品后并且将所述开口 102密封后,开始排气过程。所述储物袋IOOa受挤压,袋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单向阀20的所述排气通道23进入所述功能袋IOOb的排气空间104,空气在所述排气空间104中形成一定的气压,从而在所述排气空间104中形成所述止回空间24,以密封所述排气通道23。最终空气从所述排气口 103排出。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袋可以经过一系列的热封工艺制成,参照如上图中所示,其大致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准备两个互相重叠的袋体层11和12,以及多个单向止阀20的阀膜21和22 ;沿着侧向热封处1100,1200,以及一个止回阀密封处1300热封,以形成一个可以存储物品的容纳空间101,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所述止回阀密封处1300,所述袋体层11和12,以及多个单向止阀20的阀膜21和22全部热封在一起,以形成虚假的热封。具体地,所述两个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侧部211和221与对应的所述袋体层11和12密封在一起,而所述两个阀膜21和22之间设置有阻隔物,例如是耐热物,从而使所述两个阀膜21和22没有贴合在一起而形成了所述排气通道23。并且同时,在邻近所述单向止回阀20的内侧热封有多个所述保护密封处14,以防止所述单向止回阀20受到损坏,所述加强密封处15也一起在热封过程中形成。另外,在所述袋体10邻近所述单向止回阀20那一侧还可以沿一个端热封处1400热封,所述端热封处1400与所述两个侧向热封处1100和1200之间留有空隙,以形成了所述排气口 103。形成的排气袋上在没有热封线的那一侧形成了开口 102,沿着所述开口 102在所述袋体10上设置所述开合机构,以密封或打口所述开口 102,这样整个排气袋就制成了。[0072]值得一提的,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袋可以用广泛用于体积较大,重量较轻的产品的包装运输,例如羽绒服,棉被等,其可以大在的节约运输体积与成本。如图6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变形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样,所述排气袋包括袋体IOA和至少一单向止回阀20A。所述袋体IOA包括两个袋体层IIA和12A以形成容纳空间101A,开口 102A,排气口 103A。所述单向止回阀20A包括两阀膜21A和22A以形成排气通道23A并且在排气后形成的止回通道24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袋体IOA在邻近所述两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外侧端212A和222A处还设置有多个阻隔封合处16A,相邻的两个所述阻隔封合处16A形成曲折的缓冲空间17A,这样在空气从所述容纳空间IOlA中排出时,空气到达所述缓冲空间17A中进入到所述止回空间24A,从而使所述止回空间24A中存在一定的空气压力以作用在所述单向止回阀20A的所述外侧端部以密封所述单向止回阀20A的排气通道23A,并且所述排气袋外部的空气也不容易通过曲折的缓冲空间17A进入到所述排气通道23A,从而进一步起到密封的作用。更具体地,所述阻隔封合处16A可以是各种形状,如Y形,H形,T形,等等,作为一个举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封合处16A包括一条主封合线161A,和分别从所述主封合线161A延伸出来的第一侧封合线162A和第二封合线163A,相邻两个所述阻隔封合处16A的所述第一第侧封合线162A没有重合在一起,而是形成有间隔164A,从而使得空气可以从这些间隔164A达到所述排气口 103A,然后进一步排出。这样所述袋体IOA外的空气不容易从这些阻隔封合处16A形成的缓冲空间17A到达所述单向止回阀20A处,进一步防止了空气反渗的可能。并且,因为有这些阻隔封合处16A的阻隔作用,当所述容纳空间IOlA的气体从所述单向止回阀20A的排气通道23A排出时,能够形成具有一定气压的所述止回空间24A,以用于在排气完成时密封 所述排气通道24A。如图7和图8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单向止回阀20B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一样,所述排气袋包括袋体IOB和至少一单向止回阀20B。所述袋体IOB包括两个袋体层IlB和12B以形成容纳空间101B,开口 102B,排气口 103B。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20B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阀膜21B和第二阀膜22B以及位于内侧的一个止回阀膜25B,所述止回密封膜25B重叠于所述第一阀膜21B和所述第二阀膜22B的内侧端,以在所述第一阀膜21B和所述止回阀膜25B之间形成一个排气通道23B,并在所述止回阀膜25B和所述第二阀膜22B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26B。如图8所示,当所述容纳空间IOlB受挤压以向外排出空气时,所述排气通道22B用于向外排气以形成填充有气体的止回空间24B,直至气压使所述第一阀膜21B和所述第二阀膜22B的外侧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排气通道23B。根据本优选实施例,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阀膜21B和所述第二阀膜22B的外侧端之间想要进入所述容纳空间IOlB时,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6B,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排气通道23B,以补偿所述第一阀膜21B和所述第二阀膜22B的密封效果的不足。所述止回阀膜25B也是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止回阀膜25B,所述第一阀膜21B和所述第二阀膜22B为聚乙烯(PE)膜。另外,每个所述袋体层IlB和12B的厚度大于每个所述第一阀膜21B,所述第二阀膜22B和所述止回阀膜25B的厚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止回阀膜25B的长度小于每个所述第一阀膜21B和所述第二阀膜22B的长度,从而当所述止回阀膜25B重叠于所述第一阀膜21B和所述第二阀膜22B的内侧端时,所述第一阀膜21B和所述第二阀膜22B的外侧端重叠在一起。[0081 ] 值得一提的是,当通过所述排气通道23B向外排气时,所述排气通道23B内的空气流向与所述止回通道26B的空气流向相反,因此,空气不会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6B。当空气想要返回所述排气通道23B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6B以产生补充气压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3B。相应地,在制作过程中,所述第一阀膜21B和所述第二阀膜22B之间放置有所述止回阀膜25B,并且所述第二阀膜22B和所述止回阀膜25B的内侧端与所述袋体层22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一阀膜21B的内侧端与所述袋体层21热封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一阀膜21B与所述止回阀膜25B之间有耐热物,从而在热封过程中没有热封在一起而形成所述排气通道23B,所述第二阀膜22B与所述止回阀膜25B之间也设置有耐热物,从而在热封过程中没有热封在一起而形成所述止回通道23B。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 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排气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袋体,所述袋体形成一容纳空间,以用于储存物品,并且所述袋体具有至少一开口和至少一排气口,所述物品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容纳空间后所述开口被密封;以及 至少一单向止回阀,所述单向止回阀设置在所述袋体内并且邻近所述排气口处,所述单向止回阀将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空气藉由所述单向止回阀到达所述排气口并且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袋体,并且由于所述单向止回阀的单向止回的作用,向外排出的空气被阻止从所述单向止回阀返回所述容纳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包括两个阀膜,所述两阀膜的内侧端分别与所述袋体的两个内表面贴合,并且所述两阀膜之间形成一个排气通道,当空气从所述容纳空间经过所述排气通道排出时,所述两阀膜的外侧端与所述袋体的一个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具有气压的止回空间,从而将所述排气通道密封,以防止到达所述止回空间的空气再返回所述容纳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包括:一第一阀膜和一第二阀膜;以及一止回阀膜,所述止回密封膜重叠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内侧端之间,以在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止回阀膜之间形成一个排气通道,并在所述止回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当所述容纳空间向外排出空气时,所述排气通道用于向外排气以形成填充有气体的一止回空间,直至气压使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外侧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排气通道,当有空气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外侧端之间想要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时,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排气通道,以补偿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膜的长度小于每个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长度,从而当所述止回阀膜重叠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内侧端时,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外侧端重叠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包括两袋体层,所述两袋体层互相重叠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的两个阀膜分别贴合在所述两袋体层上并形成所述排气通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包括第一袋体层和第二袋体层,所述第一袋体层和第二袋体层互相重叠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所述第一阀膜的内侧端与所述第一袋体层密封地贴合,并且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所述第二阀膜的内侧端和所述止回阀膜的内侧端部与所述第二袋体层密封地贴合。
7.如权利要求2或5中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阀膜是柔性薄膜。
8.如权利要求3,4或6中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膜,所述第二阀膜以及所述止回阀膜是柔性薄膜。
9.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止回阀基本上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向止回阀包括: 一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以将空气从所述排气通道排出至所述排气口并形成一止回空间,其中所述排气通道在排气完成后由于所述止回空间的气压的作用而密封;和一止回通道,所述止回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方向相反,其中当有空气想要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时,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排气通道,从而防止空气从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袋体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袋体的一侧,所述单向止回阀设置在所述袋体的另一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袋体的一开口侧,所述单向止回阀设置在所述袋体的一排气侧,所述开口侧和所述排气侧是所述袋体的相反的两侧,从而当所述物品从所述开口侧的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容纳空间后,排气过程从所述排气侧开始,以便于排出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空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袋包括多个所述单向止回阀,多个所述单向止回阀并排地设置在所述袋体的所述排气侧。
14.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袋包括一开合机构,以用于密封或开启所述开口。
15.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袋包括一开合机构,以用于密封或开启所述开口,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袋体层上的一对拉链龙骨,其互相啮合以密封所述开口,并且所述开合机构还包括一个密封装置,其包括两个互相间隔的密封构件,以形成一个密封槽,当使用者手握所述密封装置,使所述拉链龙骨位于所述密封槽中并且所述密封装置沿着所述拉链龙骨移动时,所述开口被密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宽度稍小于所述拉链龙骨的厚度,所述拉链龙骨在 所述密封构件的压力作用下收紧,从而将所述开口密封。
1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在邻近所述单向止回阀内侧处的所述袋体上设置有多个保护密封处,多个所述保护密封处互相间隔地设置,以在相邻的所述保护密封处留出空隙以便于空气的排出,并且所述保护密封处使得所述物品在放入所述容纳空间后,不会接触到所述单向止回阀,因为所述保护密封处起到了阻隔的作用,从而所述单向止回阀得到保护而不会被储存在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物品损坏。
1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袋体的排气侧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密封处,以提高所述排气侧处的封合强度,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操作把手的空间。
19.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在邻近所述单向止回阀处还设置有至少一阻隔封合处,相邻的两个所述阻隔封合处形成曲折的缓冲空间,这样在空气从所述容纳空间中排出时,空气到达所述缓冲空间中进入到所述止回空间,从而使所述止回空间中存在的空气压力作用在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所述外侧端部以密封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排气通道,并且所述排气袋外部的空气也不容易通过曲折的所述缓冲空间进入到所述排气通道,从而进一步起到密封的作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封合处选自Y形,H形,T形中的一种。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封合处包括一主封合线,和分别从所述主封合线延伸出来的第一侧封合线和第二封合线,相邻两个所述阻隔封合处的所述第一第侧封合线没有重合在一起,而是形成有间隔,从而使得空气可以从这些间隔达到所述排气口,然后进一步排出,这样所述袋体外的空气不容易从这些阻隔封合处形成的所述缓冲空间到达所述单向止回阀处,进一步防止了空气反渗的可能,并且,因为有这些阻隔封合处的阻隔作用,当所述容纳空间的气体从所述单向止回阀的排气通道排出时,能够形成具有气压的所述止回空间,以用于在排气完成时密封所述排气通道。
22.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排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包括一储物袋和一功能袋,所述储物袋形成具有所述开口的所述容纳空间,以用于储存物品,所述功能袋上设置有所述排气口,并形成一排气空间,所述储物袋的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功能袋的所述排气空间通过所述单向阀连通,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空气藉由所述单向止回阀进入所述排气空间,并且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袋体,由于所述单向止回阀的单向止回的作用,从所述储物袋向外排出的空气进入所述功能袋的所述排气空间后被阻止从所述单向止回阀返回所述容纳 空间。
专利摘要一种排气袋,其包括一袋体及至少一单向止回阀,袋体形成一容纳空间,以用于储存物品,并且袋体具有至少一开口和至少一排气口,物品通过开口放入容纳空间后开口被密封,单向止回阀设置在袋体内并且邻近排气口处,以将容纳空间与排气口相连通,容纳空间内的空气藉由单向止回阀到达排气口并且从排气口排出袋体,并且由于单向止回阀的单向止回的作用,向外排出的空气被阻止从单向止回阀返回容纳空间,从而大大地减少在有物品储存在容纳空间后的整个排气袋的包装体积,以便于储存和运输。
文档编号B65D33/00GK203094689SQ201220698399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张嘉盈, 张耀鹏 申请人: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