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641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中电缆收线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井下电缆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井中底部有很多电缆线,这些电缆线电缆吊挂较为凌乱,使用时硬拉硬拽易损伤破皮,对电缆线造成损害。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电缆线缠绕装置的出现,但是这些缠绕装置一般都是一个圆柱体缠绕架,然后通过手柄转动将线缆缠收,这种缠绕装置在井底使用时十分不方便,容易占用巷道空间,影响井底作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井下电缆缠
绕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的边框、垂直连接两个边框的缠绕杆,所述缠绕杆配合两个边框呈“H”形。采用该结构的缠绕装置一方面可方便将电缆线缠绕在缠绕杆上,另一方面可以方便该缠绕支架置于巷道帮。作为优选,所述缠绕杆设置有4个且所有缠绕杆配合边框形成一四棱柱框架。该技术方案的缠绕杆结构可方便电缆缠绕。作为改进,所述缠绕杆设置有3个且所有缠绕杆配合边框形成一三棱柱框架。该技术方案的缠绕杆结构同样可方便电缆缠绕。作为优选,所述边框包括两个横杆、与横杆垂直连接的若干纵杆、连接横杆端部的弧形过渡杆,缠绕杆的端部垂直连接在纵杆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构思巧妙等特点,通过框架的方式,方便将其内挂在巷道帮上,随工作面推进度而向外缠绕、移动,改变了以往电缆吊挂乱、硬拉硬拽易损伤、破皮等现象,缠绕电缆方便,电缆整洁,占用巷道空间小,整齐美观,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1、边框,1.1、纵杆,1.2、横杆,1.3、过渡杆,2、缠绕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作以下详细说明。[0014]如附图1所示,该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的边框1、垂直连接两个边框I的缠绕杆2,所述缠绕杆2配合两个边框I呈“H”形。所述缠绕杆2设置有4个且所有缠绕杆2配合边框I形成一四棱柱框架。所述边框I包括两个横杆1.2、与横杆1.2垂直连接的若干纵杆1.1、连接横杆1.2端部的弧形过渡杆1.3,缠绕杆2的端部垂直连接在纵杆1.1上。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还可做出很多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平行的边框、垂直连接两个边框的缠绕杆,所述缠绕杆配合两个边框呈“H”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杆设置有4个且所有缠绕杆配合边框形成一四棱柱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杆设置有3个且所有缠绕杆配合边框形成一三棱柱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两个横杆、与横杆垂直连接的若干纵杆、连接横杆端部的弧形过渡杆,缠绕杆的端部垂直连接在纵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的边框、垂直连接两个边框的缠绕杆,所述缠绕杆配合两个边框呈“H”形。该一种井下电缆缠绕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其整体结构易于制作,成本低廉,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B65H75/04GK203048321SQ2012207135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余进荣 申请人:山东省微山湖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