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集装箱、集装箱构造、操作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5020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集装箱、集装箱构造、操作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敞开式集装箱(100、13.10)的盖子(400)、盖子提升系统(13.100)、带有改进的盖子提升系统(13.100)的倾翻机(13.200)以及提升集装箱的方法。盖子和提升机构包括位于盖子(100)上侧上的开孔接纳构件(401),用以接纳提升构件(13.40)。提升构件(13.40)可做以下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配合接纳构件(401)将使将盖子(400)固定在集装箱(100)的锁定机构(13.42、458)开锁;或允许提升构件(13.40)转动,由此,使将盖子(400)锁定在集装箱(100)的锁定机构(13.42、458)开锁,同时将提升构件(13.40、458)锁定到盖子(400)。还披露了能够执行如此动作的提升装置以及操作该提升装置的方法。
【专利说明】改进的集装箱、集装箱构造、操作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总的涉及集装箱和具有用于提升和操作的ISO配件的集装箱构造,具体来说,涉及盛装散装材料的集装箱,尤其是,具有加强侧壁的集装箱,其中,通过倾翻或转动集装箱来卸下集装箱中货物。
[0002]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操作和运输散装材料的顶部敞开型的集装箱。这些集装箱对于盖子、盖子系统和与这些盖子啮合的提升系统来说可以是全高的或半高的,盖子提升系统可安装在倾翻机或集装箱旋转机上,或安装在适于提升所述集装箱和/或盖子的提升装置上。
【背景技术】
[0003]可使用集装箱来装载诸如液体、矿石、矿物、沙子、粉末、废物或诸如小麦那样的谷物之类的材料。可用称作倾翻机的机器来操作这些集装箱,由此,可枢转或倾翻集装箱,卸出其中的货物。与装有散装矿石或液体材料的集装箱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集装箱内的货物在集装箱侧壁上形成载荷,该载荷会造成侧壁挠曲。为了在转动过程中减小由载荷造成的挠曲或弯曲变形,集装箱的侧壁已用如PCT/GB2010/000122中的横支撑结构进行加强,或用TO9513233中的顶支撑结构加强。
[0004]敞开式集装箱具有手工关闭的盖子,该盖子具有位于盖子上的叉齿接受器,以能使叉车将盖子放置到集装箱上或从集装箱移去盖子。在运输阶段,用盖子来保护散装材料免遭天气影响,并在运输过程中防止风的作用从散装材料中形成灰尘。
[0005]一旦集装箱到达其诸如中转场地的目的地,借助于叉齿接受器,叉车从集装箱移走盖子,然后,将集装箱递送给倾翻装置或倾翻机,倾翻机将配合于集装箱并提升和转动集装箱,将集装箱内货物装卸到要求的地方。该倾翻过程会要求集装箱转过180度,以由倾翻机卸出散装货物。
[0006]如此的倾翻机通常附连到船舶吊车上,或船到岸的吊车上,或岸吊上,或可移动的港口吊车上,集装箱可转动并直接卸货在远洋轮的散装集装箱的船舱内。
[0007]目前的做法是,由地面人员手工地将这些盖子锁定就位,以及使用叉车将盖子移走。然后,提升集装箱并清空到船内。
[0008]除非出现相悖的说明,否则,任何为现有技术所知的参考资料都不构成承认以下的陈述:在本申请的优先日期,如此的现有技术通常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还提供运输材料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具有ISO角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组件或配件由作为主体的大致箱形结构形成,至少一个角撑板构件从其中延伸出来。可包括多个角撑板构件。
[0010]本发明还提供角加强结构,其由诸如ISO角配件和柱子之类的本体形成,至少一个角撑板构件从其中延伸出来,或多个角撑板构件从其中延伸出来。
[0011]角撑板构件可包括以下的一个或两个:倾斜于水平平面的面;倾斜于垂直平面的面。
[0012]角加强结构可以是这样:至少一个角撑板构件具有三维的形状。
[0013]角加强结构可以是这样:该角撑板构件是大致三角形的结构。
[0014]角加强结构可以是这样:角撑板构件的一部分外围焊接到角上或柱子上,而另一部分焊接到所述集装箱的侧梁或纵梁上。
[0015]角加强结构可以是这样:角撑板构件从角或柱子向内延伸,并在集装箱的纵向轴线的侧向延伸,或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
[0016]角撑板构件可由外侧的三角形板以及具有三角形或梯形形状的内侧板形成,所述夕卜侧和内侧板由矩形板连接。
[0017]本发明还提供具有如前段描述的角加强结构的集装箱。
[0018]集装箱可具有四个由如此角加强结构形成的上部角。
[0019]集装箱的下部角可包括大致三角形的角撑板构件,它们介于下部角和所述集装箱的梁或轨之间。
[0020]所述集装箱的前端和后端可包括上部梁,该上部梁延伸在相应的角柱和/或角之间,所述上部梁具有内侧边缘或侧边,其向内部地偏离柱子和/或角。
[0021]所述集装箱的前端和后端可包括下部梁,该下部梁延伸在相应的角柱和/或角之间,所述下部梁具有内侧边缘或侧边,其向内部地偏离柱子和/或角。
[0022]内侧边缘或侧下部梁可内部地偏离一段距离,该距离大于内侧边缘或所述上部梁的侧边。
[0023]本发明提供具有盖部分的盖子,盖部分的尺寸和形状适于被接纳到所述敞开式的集装箱上,从而至少基本上地覆盖集装箱顶部处的开口,该盖部分在其上的至少一个部位处包括至少一个孔构造,位于提升缆索或提升框架端部上的提升构件可被接纳在该孔构件中,以便可释放地将所述缆索或所述框架锁定到盖子上。
[0024]多个孔构件可位于盖子上,该孔构件可以是以下中的一种:单独形成并附连到盖子;与盖子一体形成;或是形成在盖子内的孔。
[0025]孔构件可以是ISO配件或符合于ISO标准的配件。
[0026]盖子可用金属板、钢板、塑料板或复合材料板制造。
[0027]孔构件可与锁定机构合作,该锁定机构将盖子锁定到集装箱。孔还可以仅用于提升,而锁定和解锁操作仍保持为手工的过程。
[0028]孔构件可接纳提升构件或是转动或扭转锁定构件,其致使盖子从集装箱解锁。
[0029]孔构件可与杠杆装置相连,该杠杆装置在转动致使与所述集装箱相配合的锁被解锁。
[0030]盖子可包括中心地或外围地定位的开孔接纳构件。
[0031]可具有一个或多个锁定杆,它们从所述接纳构件延伸出来,以相对于所述集装箱锁定所述盖子。
[0032]提升构件进入所述孔构件的动作可使所述锁定机构的杠杆将所述锁定机构从锁定状态移动到开锁状态。[0033]提升构件进入所述孔构件的动作可使所述锁定机构的一部分从锁定状态转动到开锁状态。
[0034]杠杆装置可围绕大致垂直轴线转动。
[0035]杠杆装置可围绕大致水平轴线转动。
[0036]杠杆装置可借助于以下的一种或以下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而被偏置到锁定状态:重力、弹簧偏置、一部分弹簧、拉伸弹簧、压缩弹簧。
[0037]盖子提升装置上的提升构件配合于所述盖子上的所述接纳构件的动作致使所述锁定移动到开锁状态。
[0038]盖子提升装置上的提升构件在移动而从所述盖子上的所述接纳构件脱开时,可致使所述锁移动到锁定状态,这样,一旦提升构件能够与接纳构件分离,盖子便锁定到集装箱上,或所述锁处于锁定状态中。
[0039]开孔的或接纳构件沿垂直方向接纳相应的提升构件。
[0040]相应的盖子提升构件与所述开孔构件的配合可由以下的一种进行操作:(a)同时将盖子提升构件锁定到相应的孔构件上和从集装箱解开盖子;(b)顺次地从集装箱中解开盖子,然后,将盖子提升构件锁定到相应的孔构件上;(c)顺次地将盖子提升构件锁定到相应的孔构件上,然后,从集装箱中解开盖子。
[0041]本发明还提供用于提升集装箱的提升装置,该装置包括配合于待要提升的集装箱的角部处的配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二提升装置,该装置进行操作而可释放地配合与集装箱相联的盖子。
[0042]该提升装置可与诸如吊车那样的提升车辆相联,或形成为该提升车辆的一部分,或可连接到吊车或材料搬运设备。
[0043]该装置还可适于转动集装箱,以卸出其中货物。
[0044]第二提升装置可将盖子提升出集装箱转动的路径。
[0045]第二提升装置可独立于集装箱的提升而进行操作,这样,在集装箱被移动的同时或在集装箱被移动之前,可从集装箱中提升起盖子,,或者,允许集装箱在被运输之后以盖子保持在装置上的状态而被放置。
[0046]第二提升装置可包括提升构件,该构件具有转动或扭转锁定构件,以配合盖子上的孔构件,于是将第二提升装置锁定到盖子上。
[0047]提升构件或者转动或扭转锁定构件还释放将盖子锁定到集装箱的锁。
[0048]第二提升装置可具有多个提升构件或者转动或扭转锁定构件,以配合盖子上同样的多个孔构件。
[0049]本发明还提供操作敞开式集装箱的方法,该敞开式集装箱具有盖子以覆盖集装箱的开口,该方法包括提供如上所述的提升装置的步骤,其中,提升装置受到控制,以提升集装箱和盖子,或提升集装箱并从集装箱中提升起盖子;或只从集装箱中提升起盖子。
[0050]提升集装箱和盖子,或提升集装箱并从集装箱中提升起盖子,可顺次地或同时地进行。
[0051 ] 该方法可包括转动集装箱以卸出集装箱货物的步骤。
[0052]在转动集装箱之前,盖子被提升离开集装箱,并被运输到相对于集装箱的某一部位,而不在集装箱的转动范围中。[0053]可包括这样的步骤:通过提升装置与盖子上至少一个孔构件的配合,相对于集装箱解开盖子。
[0054]该盖子可包括中心定位的扭转锁接纳构件。
[0055]一个或多个锁定杆从所述接纳构件辐射开去,以相对于所述集装箱锁定所述盖子。
[0056]盖子提升装置上的扭转锁在配合于所述盖子上的接纳构件的动作可致使所述锁移动到开锁状态。
[0057]在移动而与所述盖子上的接纳构件脱开配合时,盖子提升装置上的扭转锁的作用将致使所述锁移至锁定状态,这样,一旦扭转锁能够与所述接纳构件分开,则所述盖子锁定到集装箱,或所述锁处于锁定状态中。
[0058]本发明提供运输散装材料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具有在间距开的部位处的ISO配件,用以提升和/或操作所述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支承结构,该结构互连第一壁和另一壁或表面,该结构具有与第一壁相连的第一顶点或角、与集装箱的底板相连的第二顶点或角、以及顶点或第三角。
[0059]第三角或顶点可与相对的壁相连,第一和第三角或顶点位于离底板大约相同的距离处。
[0060]第二角或顶点也可与第一壁相连,而第三角或顶点可与集装箱的底板相连。
[0061]集装箱可包括第二支承结构,第二支承结构具有:第一角或顶点,第一角或顶点可与相对壁连接;第二角或顶点,第二角或顶点可与集装箱底板相连;以及第三角或顶点,第三角或顶点也可与集装箱底板相连。
[0062]第一支承结构的第二角或顶点和第二支承结构的第二角或顶点可彼此交叠,并可靠近集装箱底板的中点定位。
[0063]第一三角形结构的第二角或顶点和第二三角形结构的第二角或顶点可位于集装箱底板纵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上。
[0064]在第一和第三角或顶点之间,可形成有支承结构的顶边缘,集装箱的顶边缘和支承结构顶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存在着间隙或空间。
[0065]该间隙或空间沿着支承结构顶边缘的中心部分设置。
[0066]该支承结构可包括具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角或顶点的板。
[0067]该板可具有至少一个挖空部分。
[0068]三个角或顶点可由支承结构的三个构件形成,使第一构件至少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角或顶点之间延伸,第二构件至少在所述第二和第三角或顶点之间延伸,以及第三构件至少在所述第一和第三角或顶点之间延伸。
[0069]延伸在第一和第三角之间的构件是顶部构件,延伸在第一和第二角之间的构件以及延伸在第二和第三角之间的构件都是侧构件。
[0070]顶部构件可位于侧构件的中间部分之间。
[0071]顶部构件可延伸在第一壁和相对壁之间。
[0072]每个构件可由诸如缆索或链条那样的张拉构件形成,其还可包括诸如螺丝扣那样的张拉装置。
[0073]支承结构还可包括位于三个构件中的任何两个之间的角撑板构件。[0074]支承结构可直接连接到集装箱。
[0075]支承结构可附连到安装板上,安装板连接到集装箱。
[0076]支承结构可焊接、销接或螺栓连接到集装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7]现将参照附图,仅作为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或多个实施例,附图中:
[0078]图1是带有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79]图1A是局部立体图,显示集装箱和用于集装箱的一个内部支撑结构;
[0080]图2是带有另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81]图3是带有又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82]图4是带有又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83]图5是带有又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84]图6是带有又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85]图7是带有又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86]图8是带有又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87]图9是带有又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88]图10是带有又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89]图11是带有又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90]图12是带有又一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中间部分的剖视图;
[0091]图13示出ISO角配件加强件的立体图;
[0092]图14示出集装箱的平面图,该集装箱具有如图13的加强件以及靠近中心定位支承件的侧壁加强件;以及
[0093]图15是图14集装箱的正视图;
[0094]图16是另一集装箱的上前侧立体图;
[0095]图17是图16集装箱的立体图;
[0096]图18是用于图16集装箱的盖子的从下面看的立体图;
[0097]图19示出图18盖子的从上面看的立体图;
[0098]图20示出图18和19盖子的立体图,显示被隐藏的细节;
[0099]图21示出图18至20的盖子的立体图,放置在集装箱上,其中上板已移去;
[0100]图22示出用于图16和17集装箱的角撑板构件的平面图;
[0101]图23示出沿标以视角A的箭头方向的图22的角撑板构件的外侧视图;
[0102]图24示出沿标以视角B的箭头方向的图22的角撑板构件的内侧视图;
[0103]图25示出图22角撑板构件的剖视图;
[0104]图26是用于图16和17集装箱的角撑板构件的侧视立体图;
[0105]图27是图30的角撑板构件的后前侧视立体图;以及
[0106]图28是图16至29的下角撑板构件的后前视图;
[0107]图29是图13的角撑板构件的侧视图;
[0108]图30是图22至25的角撑板构件的上侧视立体图;
[0109]图31示出图16和17的集装箱在倾翻机装置中处于倒置状态下的前视图;[0110]图32示出图16和17的集装箱下部角的详细立体图;以及
[0111]图33示出图18至21的盖子的锁定和解锁机构的详细立体图;
[0112]图34是带有盖子的敞开式集装箱的前立面图;
[0113]图35是图34的集装箱和盖子的平面图;
[0114]图36是图34的集装箱和盖子的侧剖视图;
[0115]图37示出图36的剖视图,更详细地显示用来释放锁的机构,该锁通过插入扭转锁而将盖子锁定到集装箱;
[0116]图38更详细地示出图37的侧部;
[0117]图39示出图38特征的平面图;
[0118]图39A类似于图39,令铸造和撞击板转动,而使撞击板不与闩锁配合;
[0119]图40示出通过盖子锁装置的示意剖视图,该锁装置是图37至39的锁的替代装置;
[0120]图41示出显示处于盖子提升阶段的组合的倾翻机和盖子提升机中集装箱和盖子的前立面图;
[0121]图42类似于图41,盖子提升机在集装箱转动范围之外,令集装箱转过90度;
[0122]图43类似于图42,令集装箱转过180度;
[0123]图44至47是图41至43的各阶段的侧视图;
[0124]图48至51示出盖子提升机配合盖子上的孔构件然后提升盖子的各阶段;
[0125]图52更详细地示出图42 ;
[0126]图53更详细地示出图48 ;
[0127]图54示出一替代的盖子锁定和提升机构;
[0128]图55示出图54的盖子锁定和提升机构,其显示为开锁的状态中;以及
[0129]图56不出图54和55的机构,其中,盖子被提升,同时锁被打开。
【具体实施方式】
[0130]图1和IA示出带有内部支撑结构的集装箱100。在该图中,可看到两个相对壁102、104以及底106。由一体形成的构件110.1、110.2和110.3制成的支承结构或内部支撑结构加强了侧壁102和104,在倾翻操作过程中,当散装材料的重量负重在单一侧壁上时,支承结构帮助侧壁抵抗变形。支撑结构110形成三角形,具有:第一顶点或角112,该第一顶点或角112通过开孔安装板102.1连接到侧壁102,该开孔安装板102.1在侧壁的方形中空部分的顶部轨处焊接到侧壁102,这显示在图1的剖视图中;第二顶点或角116,该第二顶点或角116通过开孔安装板106.1连接到集装箱底板106,该开孔安装板106.1焊接到底板106 ;以及第三顶点或角114,该第三顶点或角114通过开孔安装板104.1连接到相对壁104,该开孔安装板104.1在侧壁的方形中空部分的顶部轨处焊接到侧壁104,这显示在图1的剖视图中。
[0131]ISO配件100.1设置在集装箱四个顶部角100.2处,以允许例如吊车来操纵和搬运(诸如提升)集装箱100。因此集装箱100服从于ISO技术规格。
[0132]图1A示出具有透明侧壁的集装箱,以示出用来支承纵向壁102和104的支撑结构110的位置和布置。当为分发货物而转动集装箱100时,货物重量形成的载荷压在纵向壁102或104上(依据转动方向),在转动过程中,支撑结构110加强相应的纵向壁以抵抗住该载荷。
[0133]内部支撑结构110可通过螺栓或销子附连到安装板102.1、106.1和104.1,或可替代地焊接到安装板,或直接焊接到侧壁102、104和底板106。替代地,支撑结构110可附连到角撑板上,角撑板本身通过销子或螺栓附连到集装箱100上。
[0134]支撑结构110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一件式的,或可由多个构件组成,诸构件通过诸如焊接或螺栓连接之类的方法连接在一起。这在支撑结构构件110.1、110.2和110.3主要起张拉作用时、特别是在倾翻机转动过程中,就能够做到的。
[0135]如图2所示,内部支撑结构可以是大致通过三个顶点212、214和216连接的三角形板210。
[0136]参照图3,内部支撑结构310可具有挖空部分320以减小重量。围绕挖空部分320的边缘区域322确保力的传递和力的承载。
[0137]参照图4,内部支撑结构410的顶部可以凹进,例如,它可以是扇贝形,以使支撑结构410具有凹入的顶部425。该凹入的顶部425相对于集装箱400的顶部分地凹进。然而,可以替代地是,相对于集装箱顶全部凹进(例如,见图8)。该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410的角412和414位于与集装箱400的顶部大致相同的高度上。
[0138]参照图5,内部支撑结构510可包括三个分离的构件505、515和525。侧构件505将一个侧壁502连接到底板506,相对的侧构件515将相对的侧壁504连接到底板506,而顶部构件525连接相对的侧构件505和515。个别的构件505、515和525各基本上延伸在支撑结构的三个角512、514和516中的两个角之间。例如,开孔安装板可设置在三个顶点512、514和516中的各点处,每个构件可具有与孔对齐的端部开口。可使用螺钉、螺栓、销子或铆钉将它们固定在一起。构件505、515和525可在三个顶点部位512、514和516中的各个部位处替代地焊接在一起。
[0139]在该实施例中,内部支撑结构510形成三角形,并提供比仅有相对的侧构件505和515的V形支撑结构大的稳定性。顶部构件525通过限制它们相对于彼此的运动来帮助稳定侧构件505和515。在图5所示的定向中,侧构件505、515的水平运动受到限制。
[0140]参照图6,带有如上所述的三个构件605、615、625的内部支撑结构610也可在其上部处凹进。例如,顶部构件625可沿着侧构件605从中间部分630延伸到对应的沿着相对的侧构件615的中间部分635。侧构件可具有位于这些中间部分630和635处的安装板625.1和625.2,而顶部构件625可附连在这些安装板之间。顶部构件625的下部高度提供了集装箱600顶部和内部支撑结构610顶部之间额外的间隙,以有助于对前端的加载物提供更大的间隙。
[0141]替代地,如图7所示,顶部构件725可在沿着侧构件705和715的中间高度处直接焊接或螺栓连接到侧构件705和715。因此,侧构件705和715各从底板安装板716延伸而越过顶部角712和714,以连接到侧壁702和704。还可有设置在支撑结构构件705、715和725之间的角撑板730、735和740,以提供额外的稳定性和强度。
[0142]内部支撑结构和集装箱之间的连接、或者在内部支撑结构不是一件式的实施例中的各个支撑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永久性的或临时的。临时的连接可使用可拆卸的螺钉、螺栓或销子来实现。角撑板或附连板可设置在连接点和安装板处,以便将内部支撑结构附连到侧壁或集装箱底板上。这些角撑板可用螺栓连接、焊接等的临时或永久连接技术连接到集装箱。
[0143]参照图8,水平顶部构件825水平地通过顶部角812和814,并提供侧壁802和804之间的连接。内部支撑结构810的侧构件805和815各自从集装箱底板的安装板816延伸到顶部构件825的间距开的中间部分。支撑结构810具有基本上三角形的构造。
[0144]在图9所示的类似实施例中,内部支撑结构910的侧构件905和915各自连接在集装箱底板附件916与内部支撑结构910的水平顶部构件925的一端之间。
[0145]在参照图5至9所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内部支撑结构可由诸如实心板或带有一个或多个挖空部分的板之类的一件式材料形成。板或形成内部支撑结构的各构件还可用分离的元件制成,分离元件提高了内部支撑结构的结构刚度。内部支撑结构还可由诸如缆索或链条那样的各张拉部分制成,缆索或链条可包括诸如套筒螺母那样的调整装置,或者支撑结构的支杆可以是大的套筒螺母,如果损坏的话,则可方便地和容易地进行更换。每个部分都可合适地替换或调整。
[0146]在图10至12所示的各个实例中,内部支撑结构包括一个以上的三角形结构。在图10中,内部支撑结构1010包括第一结构1020和第二结构1030。第一结构1020具有靠着侧壁1002或邻近于侧壁1002定位的侧边缘1022。侧边缘1022在第一结构1020的两个角1024和1026之间延伸。第一结构1020在角1024和1026处连接到安装板,而安装板又附连到侧壁1002。
[0147]第二结构1030具有靠着侧壁1004或邻近于侧壁1004定位的侧边缘1032,且侧边缘1032在第一结构1030的两个角1034和1036之间延伸。第二结构1030在这些角1034和1036处连接到安装板,而安装板又附连到侧壁1004。安装板可焊接到侧壁1002、1004。第一结构1020和第二结构1030分别具有底部边缘1028和1038,它们通常靠近和/或平行于集装箱底板1006。底部边缘1028和1038可彼此交叠,以使它们的内端交叠并连接到单一的底板安装板1016。底板安装板1016可焊接到底板1006上。第一结构1020和第二结构1030各自具有挖空部分以减小重量。
[0148]如图11所示,第一结构1020和第二结构1030不交叠。相反,它们的底部边缘1128和1138从对应的外角1126和1136延伸到内角1129和1139。端点1129和1139位于通过集装箱底板1106的中心线1150的各侧上。第一结构1020和第二结构1030可以是带有或不带有挖空部分的实心板,替代地,作为对实心的或挖空的板的代替,内部支撑结构1010或1110内的各部分可以是个别的构件,或是焊接在一起的构件。
[0149]图12示出另一支承方法。内部支撑结构1210具有两个三角形部分1220和1230,它们完全焊接到集装箱1200。三角形部分1220的侧边缘1222焊接到侧壁1202,三角形部分1230的侧边缘1232焊接到相对侧壁1204。这些三角形部分的底部边缘1228和1238都焊接到集装箱底板1206。底部边缘可不交叠地终止,类似于图11所示的实施例。如果需要的话,支承结构1210、具体为部分1220和1230可添加地或替代地定位在除集装箱中间之外且在集装箱的内部的部位处。即,它们可外部地邻近端壁或内部地邻近端壁定位。
[0150]如图14和15所示,集装箱可以是这样:诸如图1的板102.1和104.1那样(或者如图10和11中的那些连接到角1036和1026)的所需侧壁安装板可位于焊接到侧壁102和104的侧壁加强柱133上。这些加强柱提供了额外的加强。还如图14和15中所示,通过将诸如133.1的附加柱焊接到柱133各侧上的侧壁102和104,可提供进一步的加强。柱133和133.1较佳地是焊接在位的矩形中空截面构件(RHS)。然而,也可使用诸如型板(例如,焊接在集装箱外面的三角形板)或者1-梁、C-梁或H-梁那样的其它形式的加强构件。
[0151]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110还有助于加固和加强集装箱的底板,因为支撑结构与底板连接部位位于中间区域或靠近该区域。如果需要的话,在支撑结构的安装板区域内的底板下面,可设置类似于图14和15的RHS柱的加强件,从而提供更大抗挠曲的能力。
[0152]在以上某些图中,开孔安装板用附图标记X02.1、X06.1和X04.1表示,其中,X代表图号。在诸如图3、5、6和8至12的某些附图中,不管是开孔的还使其它形式的,安装板都在支承结构的一个或多个顶点处被指出。
[0153]如图16、17和21所示,它们是集装箱1100的各种视图,集装箱1100具有带锥度的长侧壁104和102以及带锥度的端壁104.1和102.1。这些壁的锥度在图16中清楚地可见,其中,在这四个壁上,相对于垂直方向可见锥度近似为I至5度,且较佳地为2度。当集装箱如图31所示地转过180度时,该锥度有助于此集装箱比没有锥度的壁更容易地倒出所有的货物。这些锥度还用于其它的功能,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进行描述。
[0154]为了加强集装箱的ISO角配件100.2,如图13至15所示,角100.2各自用倾斜的角部角撑板100.31进行加强。图13的倾斜的角部角撑板100.31显示在图24的后视图中,图中示出角撑板构件的后表面,即,配合集装箱的柱或角的那个面。可以看到,三角形角撑板100.31具有三个边,即,包括较大的外侧三角形边100.315和较小的内侧三角形边100.316的两个大致三角形边,以及倾斜于水平和垂直平面的连接边100.317。通过加工和焊接三个合适形状的侧边,或通过合适的角度切割方形或矩形的中空部分,并将诸边弯曲成合适形状,由此可形成该角撑板构件,或者替代地,可由金属平板块来形成并弯曲成所需的形状。
[0155]角结构的外面可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呈焊接的平板100.32和100.33的形式,如图13所示,它们焊接到集装箱外的侧面102的顶部轨上,并还沿着集装箱较短边的顶部轨。板100.33是大致的方形板,并焊接到ISO角配件100.2下方的角柱上,而板100.32是大致的矩形板,其焊接到侧边的顶部轨上。
[0156]在倾翻机操作和卸货操作过程中,这些ISO角配件加强件可帮助配件承受施加到其上的转动载荷。尽管以上描述的ISO角配件加强件是焊接结构,但也可以将ISO角配件与这些加强件铸造在一起,以提供一体形成的角和加强件。
[0157]如图16、17和25清楚地所示,集装箱的上部角100.2具有ISO配件。从集装箱端部处的角100.2沿向下和侧向延伸方向(相对于集装箱的纵向轴线)朝向相对端上的角柱延伸的是角撑板构件100.31。角撑板构件100.31可以由好几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来形成,并可像图26和27或图22至25和30中详细所示的那样进行。在这些附图中,可以看到,角撑板构件100.31可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使长的斜边100.311位于外侧三角形边100.313上,而短的斜边缘100.312位于内侧边100.314上。在图16、17、22至25和30的情形中,短的斜边缘100.32位于梯形部件上,而在图26和27的情形中,短的斜边缘100.312位于三角形部件上。边缘100.312和与其相连的角撑板构件的表面终止在端梁104.3的上表面处。其时,长的边缘100.311和与其相连的角撑板构件的表面沿着梁104.3的前表面104.31终止,并向下延伸到表面104.31的底部。角撑板构件100.31的基本三角形形状焊接在该角撑板构件的形状与梁104.3和角100.2和柱200相交之处。
[0158]如从图27中可见,角撑板构件100.31在其后侧具有大致U形的结构,其中,对应于三角形侧100.313的U形腿的长度大于三角形侧100.314。
[0159]图16至31中的向内延伸的角撑板构件100.31位于四个上部角100.2的每个角处,且应该注意到,它们沿着侧边104.1和102.1的上边缘的线向内延伸。角撑板构件100.31可大致描述为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其一部分被截头,从而形成接纳梁104.3的较短的边缘100.312。角撑板构件100.31较佳地由成形的或弯曲的型钢形成,这些部分被合适地切割成能够提供焊接位置。
[0160]如从图16、17和32中将会注意到的,下部角100.21和100.22各具有两个规则三角形或类似于棱柱的角撑板构件100.40、100.41。角撑板构件100.40沿着端面侧向地(相对于集装箱的纵向轴线)延伸并焊接到下部梁104.32。而角撑板构件100.41纵向地从下部角100.21朝向集装箱相对端沿着纵向侧延伸。角撑板构件100.40和100.41图示在图28中的后视立体图中,并且,从后观看,它们具有大致的U形结构,其中,U形的腿大致为等长。与其它图中的角撑板构件100.31相同,角撑板构件100.40、100.41由两个三角形侧边和矩形连接件形成。通过加工或以合适的角度切割出方形或矩形的挖空部分,可形成这些角撑板构件100.40、100.41,或替代地,它们可由金属平板形成,并弯曲成所要求的形状。
[0161]图22至23和39中示出用于图16和17集装箱1100的角上的角撑板构件的实例。角撑板构件100.31由三角形外侧100.313形成,其从厚度大致为20mm的钢板中切割出,并焊接到角100.2和柱200的内侧,还焊接到梁104.3的前表面和交叉块100.111。内侧侧板100.314也由厚度大致为20mm的钢板制成,具有大致梯形的形状,并焊接到梁104.3的顶部、交叉块100.111以及角100.2和柱200的侧面。
[0162]如图22、25和16中清楚地所示,可见梁104.3和104.4的位置是并不座落在柱200和角100.2的尺寸或宽度内。这使得梁104.3的内侧边缘或侧边提供集装箱1100的上部边缘及前端和后端,它从柱200和角100.2插入。该插入操作提供给集装箱1100以由倾翻机装置31.330配合的能力,如图31所示,这样,当集装箱1100倒置时、即转过180度时,如图31所示的倾翻机与集装箱1100的角100.2相配合的结构31.333将不会在货物从集装箱落出时与集装箱内货物接触。此外,当角撑板构件在纵向轴线侧向沿端轨延伸时,在纵向轨道上方倾倒的货物将不落到角铸件、角撑板构件或配件上,因此确保所有货物被递送,不会意外地被卡住或驻留在集装箱或倾翻机结构上。倾翻机装置将在本文中详细地进行描述。
[0163]下部梁104.4的内侧边缘或表面比上部梁104.3的内侧边缘或表面离角100.2或柱200更远的距离。延伸入集装箱界限内的距离的这一差别在端壁104.1和102.1上提供2度的锥度,图16中前端102.1上的垂直肋的锥度结构就是明证。
[0164]图18至21中示出用于图16和17中集装箱1100的盖子400的各种视图。该盖子400包括两个定位在中心的锁结构401,诸如提升钩子或扭转锁机构的提升构件可被接纳到锁结构内,如下文中所述,锁结构与倾翻机上的提升装置相连。锁结构401包括外壳401.1,板407可转动地定位在该外壳内,该板407在长圆形孔408内接纳盖子提升机的扭转锁构件。如图33所示,可转动板407上的三个部位具有与相应枢转连杆409.1相连的销连接件409,该枢转连杆409.1又通过销子409.2可枢转地连接到锁定杆402。锁定杆402从锁结构401向外辐射出去,以配合如图16和21中所示集装箱相应端部处的集装箱端部和侧边缘上的开孔锁定板403。通过扭转锁锁定到锁结构401上并配合孔408的动作,盖子提升装置将沿第一方向转动该扭转锁,由此,将锁定杆402移动到开锁状态,并且,因为扭转锁已经配合锁结构401,所以,盖子被开锁,并可被提离集装箱。而沿着使扭转锁与锁结构401脱开配合的方向转动,将致使锁定杆移至集装箱上的锁定状态,由此,该盖子锁定到集装箱上,盖子提升装置可移至下一集装箱。
[0165]如图18和21所示,盖子400包括侧梁405,纵向定向的锁杆402沿向前和向后方向通过该侧梁。侧梁405帮助支承盖子400的金属板(在图21中,为图示方便,已将其移去)。还可提供附加的下落锁(lockdown lock)406,这样,在集装箱装完货之后,盖子400可用挂锁等锁住,以防止擅自进入集装箱,或从集装箱打开该盖子400。此外,如果需要的话,如此的下落锁406还可提供手工操作的盖子固定系统。还有,当下落锁406从集装箱的侧边操作时,不需要操作员爬到盖子顶上。
[0166]如图16和17所示,在集装箱长边上,上部角100.2可直接在角下具有L形的加强平板(类似于图13中的板100.32),该L形加强平板100.321借助于相对小的外形帮助支承上部梁到集装箱的柱和角。
[0167]图示在图34至36中的敞开式集装箱13.12在其上部角处具有四个ISO配件,以允许吊车吊起集装箱,吊车具有类似定位的扭转锁,以锁定到集装箱13.10上。
[0168]盖子13.20盖住集装箱13.10的开口,盖子上具有两个提升系统。第一系统是两个侧向槽13.24,如果需要的话,叉车的叉齿可插入该侧向槽内,以提升或定位盖子13.20。
[0169]第二系统是四个附连在盖子13.20上的间距开的孔构件13.26。孔构件靠近叉齿槽13.24定位。孔构件13.26是大致箱形状,与ISO配件类似,如图35所示,孔构件13.26中具有长圆形的孔13.27。盖子13.20基本上覆盖集装箱13.10的开口,如在角处可以看到的,显现出一小的开口,该开口用作通风以及观察孔,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孔检查关闭的集装箱13.10的货物。
[0170]图37和38的侧视图以及图39和39A的平面图更详细地示出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具有转动的撞击板13.36,其附连到位于孔构件13.24内的铸件13.30上,或与该铸件一体形成。安装在配件装置上的扭转锁13.40可通过长圆形的孔13.27而进入。就铸件13.30来说,它具有像扭转锁13.40和长圆形孔13.27那样的纵向轴线,所有纵向轴线定向在同一方向上,即,平行于集装箱的纵向轴线,然后,扭转锁13.40可经孔13.27插入铸件13.30内。此时,撞击板13.36处于图39和图38的锁定状态中。通过使扭转锁13.40沿相对于图39的顺时针方向转过90度,如图39A所示,撞击板13.36以及铸件13.30将转过90度。扭转锁可通过液压装置或其它装置转过90度,或可通过半自动扭转锁机构来转动,当迫使机构配合到ISO配件中的长圆形孔时,该机构自身可转动起来。
[0171]在图38、39和39A中,可以看到集装箱具有偏置的闩锁13.42,其围绕枢转安装件13.44枢转。撞击板13.36的端部被擒获在闩锁13.42的悬垂物下。如果希望手动释放的话,那么,操作者可朝向集装箱13.10简单地转动闩锁13.42的杠杆的下部,这为通过闩锁13.42的悬垂物的向上运动,清空撞击板13.36的端部。
[0172]扭转锁13.40朝向图39和39A之间所示的方向转动,意味着撞击板13.36与闩锁13.42脱开配合,同时,扭转锁13.40锁定到孔构件13.26中,而让扭转锁13.40缩回,由此,从集装箱提起盖子。
[0173]由于在运输过程中会遇到振动,所以,可如图38、39和39A所示为铸件13.30提供安装成随铸件13.30 一起运动的偏置销13.32。该偏置销13.32配合侧偏离销13.34,侧偏离销13.34能够穿过静止锁构件13.37内的孔,该静止锁构件13.37附连到孔构件13.26内。因此,铸件13.30和撞击板13.36处于图38和39中的锁定状态中,且没有扭转锁13.40位于铸件13.30内,则销13.32的上部将突入到铸件13.30的内腔中。在该状态中,侧偏离销13.34也位于静止锁构件13.37的孔内,这可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或由于振动出现撞击板13.36的意外转动。通过将扭转锁13.40插入铸件13.30内,销子13.32抵抗其偏置力而移动,在该情形中,弹簧和侧偏离销13.34同时移出与锁构件13.37中孔的配合。此时,当扭转锁13.40转动到其锁定状态中时,销13.32、铸件13.30和撞击板13.36都自由转动。因此,通过连上扭转锁13.40,盖子13.20也同时与集装箱13.10脱开锁定。
[0174]通过偏置铸件13.30的转动,且如果一构件从铸件13.30延伸入叉齿或叉车槽13.24内,则叉车的叉齿插入槽13.24内的动作可打开盖子与集装箱的锁定。然而,可能需要沿一个方向工作的构件和沿另一方向工作的第二构件来达到这一点。
[0175]图40示出替代图37、38、39和39A中锁定机构的另一锁定机构。在图40的锁定机构中,孔构件13.26设置在盖子13.20上,使孔13.27位于孔构件13.26的顶上,而孔
13.27A位于孔构件13.26的下表面。此外,半自动的扭转锁13.41定位或焊接在集装箱边缘上,从而通过使扭转锁13.41和长圆形孔13.27A的纵向轴线对齐,盖子13.20相对于集装箱13.10向下运动将意味着盖子13.20将自动地锁定到集装箱13.10,因为扭转锁13.41会转动到锁定状态。双侧铸件13.31在孔构件13.26内,令上部扭转锁接受器离开下部扭转锁接受器大约90度。当盖子定位在集装箱上时,由于扭转锁13.41转动铸件13.31的下部而提供的力,将迫使上部铸件转动而释放扭转锁13.40。因此,在盖子锁定到位置中的同时,扭转锁13.40转动到释放位置。一旦扭转锁13.40再次配合铸件13.31的上部,并转动到锁定状态,那么,铸件13.31的下部将扭转锁13.41转动到开锁状态,允许将盖子13.20从集装箱提起。
[0176]上述的集装箱13.10和盖子13.20图示在图48至51和53中,其中扭转锁13.40安装在盖子提升机构上,盖子提升机构又安装成或构造成为集装箱提升装置13.200的一部分。集装箱提升装置13.200的外端具有处于向下延伸状态中的扭转锁13.39,以使ISO配件13.12中的长圆形孔如上所述地配合到集装箱13.10的上部角上。
[0177]扭转锁13.40位于单一提升台板上13.101,其借助于液压缸13.102相对于集装箱提升装置13.200的框架平移。在扭转锁13.90配合到ISO配件13.12之前、之后或期间,可使液压缸13.102独立地朝向或远离盖子13.20和孔构件13.26来移动台板13.101。
[0178]如图48至51所示,在图48中,集装箱提升装置13.200与集装箱13.10 一起移入位置中,使得盖子提升台板13.101可独立地移动。
[0179]如图49所示,集装箱可开始提升,同时盖子提升台板13.101朝向盖子13.20移动,以使扭转锁13.40可配合孔构件13.26,如图50所示。如图51中所示,盖子13.20可通过液压缸13.102的缩回而被提升。
[0180]图48至51和53示出了可安装在吊车上的索具,用于移动集装箱和在集装箱运动时同时打开盖子或关闭盖子。[0181]图41至43和44至47示出了将盖子提升机13.100安装到倾翻机或集装箱转动提升机13.300的实例。提升机13.300和上述图中的提升装置13.200之间的差别在于,提升机13.300能够倒置集装箱13.10,以在要求部位处卸出其中的货物。
[0182]在图41至47的提升机13.300中,盖子提升机13.100类似于前述的提升机,例外之处是,当集装箱13.10现开始转动时,盖子提升机13.100需要提起盖子13.20,以使盖子不包括在集装箱13.10的转动范围中,如图46和52所示。
[0183]借助于提升系统13.100,13.200和13.300,可以容易地看到,可实现时间上更加
有效的搬运敞开式集装箱的方法,其中,提升装置受到控制,以便提升集装箱和盖子,或提升集装箱并从所述集装箱中提起盖子,或就只从集装箱中提起盖子。
[0184]还可理解到,集装箱和盖子的提升,或提升集装箱并从集装箱提起盖子,可顺次地进行,或以时间上更有效的方式,可同时地进行。
[0185]在按如上所述地转动集装箱之前,将盖子从集装箱提起,并相对于集装箱运输到集装箱转动范围之外的某一部位。
[0186]尽管以上所述在相当刚性框架上和用于安装到复杂装置上的系统上有扭转锁
13.40和13.90,但应该理解到,扭转锁可以是安装到提升框架上的缆索和做成提升框架一部分的缆索等。
[0187]尽管上述实施例具有4个扭转锁13.40和4个孔构件13.26,但应该理解到,本发明可以是有1、2、3或4组的扭转锁和孔构件。
[0188]图54至56中示出替代上述结构的另一盖子锁定和提升结构。
[0189]图54至56中所示的盖子锁定和提升结构具有开孔的提升外壳401,其附连到盖子400的上表面,并具有侧壁401.1和上侧408.1,其中,孔408位于大致水平的上侧408.1内。与前面图18至21、33、37至39或40中所示的实施例相同,通过下降扭转锁13.40或类似装置的向下运动,可进入到孔408,所述类似装置安装在盖子提升组件上。该向下运动通常平行于盖子和/或集装箱的提升方向,但为提升方向的相对方向。
[0190]外壳401通过诸如焊接那样的合适方法附连到盖子400的上表面,并邻近于一对安装到盖子400上的法兰456定位,或外壳附连到可以安装有外壳401和法兰456的板上。法兰456提供用于与闩锁458相连的轴或枢轴456.1的轭,该闩锁458可枢转地附连到盖子 400。
[0191]本实施例中的盖子400包括外围槽450,其提供两个向下延伸的间距开的法兰,以允许盖子400相对于上部楔形横截面的边缘454密封,该边缘454焊接到集装箱的上部轨452。
[0192]闩锁458包括杠杆部分460和向下延伸部分462,杠杆部分460相对于闩锁458的水平部分的延伸方向大致呈30度角倾斜,而向下延伸部分462的端部上有一钩子或锁定部分464,钩子464具有上边缘464.2,当在图54所示的状态中盖子400锁定到集装箱轨道452上且不能从其中移去时,该上边缘464.2配合轨道452的下边缘或表面。钩子部分464还具有带锥度的或倾斜的部分464.1以及倒圆端部464.2,如果锁在盖子400放置在集装箱上时处于关闭状态中,则端部464.3和表面464.1与上部楔形横截面边缘454配合,倾斜的部分464.1和倒圆端部464.2将致使闩锁458移至打开状态,并围绕上部轨452的外表面行进,直到钩子部分464清出轨道452的下表面为止,这里借助于重力来推压钩子部分464移动到轨道452下面,由此锁定而防止盖子400相对于轨道452向上运动。
[0193]由于枢轴外侧上闩锁458的质量远大于杠杆部分460的质量,所以,闩锁458仍保持在大致锁定的状态中。大致水平的手柄458.1的质量进一步补充该质量,如果需要的话,也允许图54至56的锁定系统用手工方式打开。如果需要的话,对于图54至56的实施例,可借助于扭转弹簧、压缩弹簧、拉伸弹簧等来利用附加的偏置力。
[0194]当通过使头部13.401与细长孔408的方向对齐而使安装在提升装置上的扭转锁或锁定构件13.40向下通过并进入孔408时,头部13.401将通过孔408且其下部将配合于杠杆部分460。头部13.401沿向下方向的继续运动将使杠杆部分460沿向下方向、或朝向盖子400的方向转动,因此,如图55所示,致使闩锁的锁定部分464转动并脱离与轨道452下面的配合。当头部13.401转过90度并由此不能从外壳401中脱出时,头部13.401保持住其状态,同时在按压的状态下转动杠杆(保持锁打开),头部13.401沿垂直方向缩回将致使盖子400随外壳401移动,同时头部13.401的上表面将配合上部板408.1的下侧表面。应该指出的是,当头部13.401转过90度时,杠杆部分460保持在按压的状态中,由此将锁定部分464保持在没有轨道452底部的部位中。
[0195]可以想到,盖子400可具有多个如图54至56所示的锁定系统,盖子提升装置也具有同样数量的此种扭转锁头部13.401。
[0196]为了在盖子被盖子提升装置提起之后更换盖子,将盖子降回到集装箱上,直到槽450配合轨道452的上边缘454为止。一旦就位后,扭转锁头部13.401转动,从而使头部
13.401的纵向轴线与孔408的纵向轴线对齐,然后,在该状态下沿向上方向通过孔408拔出头部13.401。这致使闩锁458从图55和56的位置移回到图54所示的状态,由此,使锁定部分464重新定位在轨道452的下边缘下面。
[0197]杠杆部分460在图54至56中显示为相当简单的形式。另外可能有效的是,将杠杆部分构造为在其端部带有板,该板的宽度接近外壳401的宽度,或做成具有较大的厚度,这样,当锁定构件13.401转动时,构件13.401变得与杠杆460脱开配合的风险将很小或没有该风险。
[0198]上述盖子提升系统能使盖子提升构件配合到开孔结构401,从而:
[0199]1.同时地将盖子提升构件锁定到孔构件,并使盖子与集装箱锁定打开(图37至40的实施例);
[0200]2.顺次地打开盖子与集装箱的锁定,然后,将盖子提升构件锁定到孔构件(图54至56的实施例);或
[0201]3.顺次地将盖子提升构件锁定到孔构件,然后,打开盖子与集装箱的锁定(图18至33的实施例)。
[0202]不管在哪里采用,词语“包括”应在其“开放”意义上来理解,即,在“包含”的意义上理解,因此不限于“封闭”的意义,即“仅由…组成”的意义。相对应的含义都归属到它们出现的对应的词语“包括”里。
[0203]应该理解到,本文所披露和定义的发明,可延伸到两个或更多个上述的或文中明确的个别特征的所有替代的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了本发明各种替代的方面。
[0204]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特殊的实施例,但本【技术领域】内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到,本发明可实施为其它特殊的形式,而不会脱离本发明根本的特征。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实例在所有方面被认为是说明性的并不是限制的,因此,本【技术领域】内技术人员所明白的所有修改都要被纳入到本发明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敞开式集装箱的盖子,所述盖子具有盖部分,所述盖部分的尺寸和形状适于被接纳到所述敞开式集装箱上,从而至少基本上覆盖所述集装箱的顶部处的开口,所述盖部分在其上的至少一个部位处包括至少一个孔构件,位于提升缆索或提升框架的端部上的诸如可转动的或扭转锁定构件之类的提升构件可被接纳在所述孔构件中,以可释放地将所述缆索或所述框架锁定到所述盖子上。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四个孔构件位于所述盖子上,所述孔构件可以是以下中的一种:单独形成的并附连到所述盖子;与所述盖子一体形成的;或为形成在所述盖子内的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构件是ISO配件或符合于ISO标准的配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构件与锁定机构合作,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盖子锁定到所述集装箱。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构件接纳相应的提升构件,由此致使所述盖子从所述集装箱解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构件进入所述孔构件的动作致使所述锁定机构的杠杆将所述锁定机构从锁定状态移动到开锁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构件进入所述孔构件的动作使所述锁定机构的一部分能从锁定状态转动到开锁状态。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构件与杠杆装置相连,所述杠杆装置在转动时致使与所述集装箱相配合的锁释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装置是以下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能围绕大致垂直轴线转动;能围绕大致水平轴线转动;借助于以下的一种或者以下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而被偏置到锁定状态:重力、弹簧偏置力、一部分弹簧、拉伸弹簧、压缩弹簧。
10.一种用于运输材料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具有ISO角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配件由作为主体的大致箱形结构形成,至少一个角撑板构件从其中延伸出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运输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包括多个角撑板构件。
12.—种角加强结构,其由诸如ISO角配件和柱子之类的本体形成,至少一个角撑板构件从其中延伸出来,或多个角撑板构件从其中延伸出来。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角撑板构件具有三维的形状。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撑板构件是大致三角形的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角撑板构件的一部分外围焊接到所述角或柱子上,而另一部分焊接到所述集装箱的侧梁或纵梁上。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撑板构件从所述角或柱子向内延伸,并在集装箱的纵向轴线的侧向延伸,或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撑板构件由外侧的三角形板以及具有三角形或梯形形状的内侧板形成,所述外侧和内侧板通过矩形板连接。
18.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具有如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加强结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四个上部角由此种角加强结构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下部角包括大致三角形的角撑板构件,它们介于下部角和所述集装箱的梁或轨道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前端和后端包括上部梁,其延伸在相应的角柱和/或角之间,所述上部梁具有内侧边缘或侧边,其向内部地偏尚柱子和/或角。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前端和后端包括下部梁,所述下部梁在相应的角柱和/或角之间延伸,所述下部梁具有内侧边缘或侧边,其向内部地偏尚柱子和/或角。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边缘或侧下部梁向内部地偏离的距离比所述上部梁的内侧边缘或侧边向内地偏离的距离大。
24.一种用于敞开式集装箱的盖子,所述盖子具有盖部分,所述盖部分的尺寸和形状适于被接纳到所述敞开式的集装箱上,从而至少基本上覆盖所述集装箱顶部处的开口,所述盖部分在其上的至少一个部位处包括至少一个孔构件,位于提升缆索或提升框架的端部上的提升构件可被接纳在所述孔构件中,以便可释放地将所述缆索或所述框架锁定到所述盖子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多个孔构件位于所述盖子上,所述孔构件可以是以下中的一种:单独形成的`并附连到所述盖子;与所述盖子一体形成;或是形成在所述盖子内的孔。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构件是ISO配件或符合于ISO标准的配件。
27.如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由金属板制成。
28.如权利要求2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构件与锁定机构合作,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盖子锁定到所述集装箱。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构件接纳所述提升构件,致使所述盖子从所述集装箱解锁。
30.如权利要求24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包括中心地或外围地定位的开孔接纳构件。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锁定杆从所述接纳构件延伸出来,以相对于所述集装箱锁定所述盖子。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盖子提升装置上的提升构件配合于所述盖子上的所述接纳构件的动作致使所述锁移至开锁的状态。
33.如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盖子提升装置上的提升构件在移动而从所述盖子上的所述接纳构件脱开时,将致使所述锁移动到锁定状态,这样,一旦提升构件能够与所述接纳构件分离,所述盖子便锁定到集装箱上,或者所述锁处于锁定状态中。
34.如权利要求1至9或3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构件或接纳构件沿垂直方向接纳相应的提升构件。
35.一种用于提升集装箱的提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配合待要提升的集装箱角处的配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二提升装置,该第二装置进行操作而可释放地配合与所述集装箱相联的盖子。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可与诸如吊车之类的提升装置相连,或形成为所述提升装置的一部分,或可连接到吊车。
37.如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适于转动集装箱,以卸出其中货物。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升装置将所述盖子提出集装箱转动的路径。
39.如权利要求3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升装置独立于所述集装箱的提升而进行操作,这样,可在所述集装箱被移动的同时、或者在所述集装箱被移动之前,盖子从所述集装箱中提起,,或者,允许所述集装箱在被运输之后以盖子保持在所述装置上的状态而被放置。
40.如权利要求35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构件,所述提升构件配合所述盖子上的孔构件,从而将所述第二提升装置锁定到所述盖子上。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构件还可释放将所述盖子锁定到所述集装箱的锁。
42.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升装置具有多个提升构件,以配合所述盖子上的多个`所述孔构件。
43.一种操作敞开式集装箱的方法,该敞开式集装箱具有盖子以覆盖所述集装箱的开口,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如权利要求36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装置的步骤,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受到控制,以提升所述集装箱和所述盖子;或提升所述集装箱并从所述集装箱中提起所述盖子;或只从所述集装箱提起所述盖子。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升所述集装箱和所述盖子、或提升所述集装箱并从所述集装箱中提升起所述盖子,是顺次地或同时地进行。
45.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转动所述集装箱而卸出所述集装箱的货物的步骤。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动所述集装箱之前,将所述盖子提离所述集装箱,并运输到相对于所述集装箱的某一位置,该位置在所述集装箱的转动范围之外。
47.如权利要求43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包括这样的步骤:通过所述提升装置与所述盖子上的至少一个孔构件的配合,相对于所述集装箱解开所述盖子。
48.如权利要求1至9或权利要求24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相应的盖子提升构件与所述孔构件的配合将由以下的一种进行操作: Ca)同时将盖子提升构件锁定到相应的孔构件上以及从集装箱解开盖子; (b)顺次地从集装箱中解开盖子,然后,将盖子提升构件锁定到相应的孔构件上; (c)顺次地将盖子提升构件锁定到相应的孔构件上,然后,从集装箱解开盖子。
49.一种用于运输材料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在其上间距开的部位处具有ISO配件,用以提升和/或操作所述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互连第一壁和另一壁或表面,该结构具有与第一壁相连的第一顶点或角、与集装箱的底板相连的第二顶点或角以及顶点或第三角。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具有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三角与相对壁相连,第一和第三角位于离底板大约相同的距离处;第二角也与第一壁相连,而第三角与集装箱的底板相连;第二支承结构具有:第一角,所述第一角与相对壁连接;第二角,所述第二角与集装箱底板相连;以及第三角,所述第三角也与集装箱底板相连;第一支承结构的第二角和第二支承结构的第二角彼此交叠,并靠近集装箱底板的中点定位;第一三角形结构的第二角和第二三角形结构的第二角位于集装箱底板纵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上;第一和第三角形成支承结构的顶边缘,集装箱的顶边缘和支承结构顶边缘的至少一 部分之间存在着间隙或空间。
51.如权利要求49或50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角或顶点的板。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具有至少一个挖空部分。
53.如权利要求49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三个角或顶点由支承结构的三个构件形成,第一构件至少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角或顶点之间延伸,第二构件至少在所述第二和第三角或顶点之间延伸,以及第三构件至少在所述第一和第三角或顶点之间延伸;在第一和第三角之间延伸的构件是顶部构件,在第一和第二角之间延伸的构件和在第二和第三角之间延伸的构件是侧构件;顶部构件位于侧构件的中间部分之间;顶部构件在第一壁和相对壁之间延伸;一个构件由诸如缆索或链条之类的张拉构件形成,其还可包括张拉装置,或者,构件可以是螺丝扣;支承结构还包括位于三个构件中的任何两个之间的角撑板构件;支承结构直接连接到集装箱;支承结构附连到安装板上,安装板连接到集装箱;支承结构焊接、销接或螺栓连接到集装箱;还包括加强柱或梁,用以承载所述安装板或加强所述集装箱在所述安装板附近的区域。
5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ISO角配件由角撑板构件加强,角撑板构件焊接到配件上,或与配件一体铸造。
【文档编号】B65D88/12GK203473625SQ201290000259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日
【发明者】M·W·查默斯, G·M·平德 申请人:负载及移动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