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输送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852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积聚输送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在大批量生产承载于滑板上的部件期间使用的静止积聚滑车输送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的大批量自动生产期间,根据行业标准,贯穿车身、喷涂和总装车间都使用缓冲带来积聚滑板。滑板支撑在工作站之间被运送的部件。由于工作站的循环时间的差异,输送机上的滑板需要被积聚。在常规实践中,滑车附接至在滑板下面移动的带。滑车具有接合每个滑板的自由转动的轮。当滑板到达停止位置而抵靠挡板或另一滑板时,滚子和带继续移动,而滑板积聚在输送机上。由于在缓冲带滑车与滑板的底部之间产生的大的侧向载荷力,可导致缓冲带滑车发生故障。由于带具有弹性,因此不期望将滑车附接至带。单个滑车存在故障导致其难于被替换并且经常导致附接至故障滑车的带被损坏。带的安装需要专门的维护工具。现有的缓冲带输送机具有相对短的使用寿命周期,并且滑车是昂贵的。所以本领域需要一种采用静止积聚滑车的输送机系统,所述静止积聚滑车消除了滑车附接至带的常规输送机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一种输送机系统包括:带轮,所述带轮沿所述输送机系统的长度彼此间隔开;以及滚子组件,每个滚子组件都与带轮中的一个对准,所述滚子组件包括可传动地连接至带轮中的一个的第一环、环绕所述第一环的第二环、以及第三环,所述第三环径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环之间并且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环并且从所述第一环交替地传递旋转运动至所述第二环并且根据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中的至少一个之间有没有摩擦接合来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带传动件将旋转动力传递至带轮中的一个。所述输送机系统使用标准正时带,与常规的输送机系统相比降低了维护成本并且改进了可靠性和耐用性,并且提供将要积聚在所述输送机上的滑板的数量所决定的所需数量的滚子联接到一起的能力。所述输送机系统可以模块装配,从而允许一个模块化滑板积聚器联接至另一个模块。可以用预装配的静止积聚滑车来容易地替代现有的带传动积聚系统的区段。方案1.一种输送机系统,包括:
沿所述输送机系统的长度彼此间隔开的带轮;
滚子组件,每个滚子组件都与所述带轮中的一个对准,所述滚子组件包括可传动地连接至所述带轮中的一个的第一环、环绕所述第一环的第二环、以及第三环,所述第三环径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环之间并且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环,并且所述第三环从所述第一环交替地传递旋转运动至所述第二环并且根据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中的至少一个之间有没有旋转传动接合来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以及带传动件,该带传动件用于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所述带轮中的一个。方案2.如方案I所述的输送机系统进一步包括可与带传动件和带轮接合的传动带。方案3.如方案I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其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由于第二环与第三环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损失而中断。方案4.如方案I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由于第一环与第三环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损失而中断。方案5.如方案I所述的输送机系统,进一步包括:
支撑带轮中的一个以及滚子组件中的一个的轴;
支撑在所述轴上的轴承,每个轴承都支撑带轮中的一个以及第一环中的一个以便使其在所述轴上旋转;以及
在所述第一环中的一个与所述带轮中的一个之间产生旋转传动连接的连接件。方案6.如方案I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其中所述第三环由摩擦系数在大约0.15与
0.22之间范围内的塑料制成。方案7.如方案I所述的输送机系统,进一步包括:
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与带传动件接合的第二带轮;以及
第二滚子组件,每个第二滚子组件都与所述第二带轮中的一个对准并且包括可传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带轮中的一个的第一环、环绕所述第一环的第二环、以及第三环,所述第三环径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环之间并且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环,并且所述第三环根据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二环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的量值来交替地允许和阻止所述第二环相对于所述第一环的旋转。方案8.—种输送机系统,包括:
沿所述输送机系统的长度彼此间隔开的带轮;以及
滚子组件,每个滚子组件都与所述带轮中的一个对准并且包括可传动地连接至所述带轮中的一个的第一环、环绕所述第一环的第二环以及由塑料制成并且径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与第二环之间而且还接触所述第一与第二环的第三环。方案9.如方案8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其中每个滚子组件都从所述第一环交替地传递旋转运动至所述第二环并且根据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二环之间有没有旋转传动接合来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方案10.如方案8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其中每个滚子组件都从所述第一环交替地传递旋转运动至所述第二环并且根据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一环之间有没有旋转传动接合来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方案11.如方案8所述的输送机系统,进一步包括可与所述带轮接合的带传动件。方案12.如方案9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其中所述带轮和带传动件可与正时带接合,使得所述带轮的旋转速度由于与所述正时带接合而大体上相等。方案13.如方案8所述的输送机系统,进一步包括: 支撑带轮中的一个以及滚子组件中的一个的轴;
支撑在所述轴上的轴承,每个轴承都支撑带轮中的一个以及第一环中的一个以便使其在所述轴上旋转;以及
用于在所述带轮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环之间传递旋转动力的传动连接件。方案14.如方案8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其中所述第三环由摩擦系数在大约0.15与
0.22之间范围内的塑料制成。方案15.如方案8所述的输送机系统,进一步包括:
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与带传动件接合的第二带轮;以及
第二滚子组件,每个第二滚子组件都与所述第二带轮中的一个对准并且包括可传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带轮中的一个的第一环、环绕所述第一环的第二环、以及第三环,所述第三环径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环之间并且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环,并且所述第三环根据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二环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的量值来交替地允许和阻止所述第二环相对于所述第一环的旋转。方案16.—种用于控制输送机系统的方法,包括:
使带轮沿所述输送机系统的长度彼此间隔开;
使滚子组件与带轮中的至少一个对准;
将滚子组件的第一环与所述带轮中的一个可传动地连接;
将滑板支撑在环绕第一环的滚子组件的第二环上;
将旋转动力传送至所述带轮中的一个;
通过环之间的摩擦接合从第一环传递旋转运动至第二环;以及由于第三环与第一环和第二环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损失而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方案17.如方案16所述的方法,其中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包括中断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二环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方案18.如方案16所述的方法,其中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包括中断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一环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权利要求和附图,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应用范围将变得清楚。应当理解的是,虽然指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该描述和特定示例仅通过说明给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和示例的各种改变和改型将变得清楚。


图1是示出了积聚滑车输送机系统的侧视图的示意 图2是在平面2-2处截取的通过图1的输送机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图中示出了静止摩擦滑车的侧视图;以及
图3是通过摩擦滚子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参阅图1,静止积聚滑车输送机系统10包括:带传动组件12 ;彼此间隔开并且沿着输送机从带传动组件12向右延伸的第一组14滚子和正时带轮组件18 ;与所述带传动组件12以及所述第一组组件18中的每个带轮接合的第一正时带20 ;彼此间隔开并且沿着输送机系统10从带传动组件12向左延伸的第二组22滚子和正时带轮组件18 ;以及与所述带传动组件12以及所述第二组22组件18中的每个带轮接合的第二正时带26。输送机系统10通过现有的缓冲带结构28安装在底板26上。优选地,带传动组件12可以驱动沿着大约28米长的输送机系统10延伸的大约28个摩擦滚子。可将多个带传动组件12螺栓固定在一起来匹配任何输送机长度需求。图2示出了每个滚子和正时带轮组件18都通过板支撑在现有的缓冲带结构28上,所述板设置有螺纹以便通过螺栓32将立柱34螺纹接合地连接至所述板。支柱之间的侧向距离可以调节成适合于滚子和正时带轮组件18的宽度。每个立柱34都通过螺栓附接件38连接至竖直U形通道36,从而可以容易地调节组件18的高度。每个滚子和正时带轮组件18都包括:支撑在U形通道36上并且在它们之间延伸的轴40 ;支撑在轴40上并且与正时带20、26中的一个接合的正时带轮42 ;以及由轴40支撑并且支撑滑板46的滚子组件44。每个滑板46的长度都大于连续的滚子组件44之间的距离,使得每个滑板46都同时支撑在至少三个滚子组件上。图3示出了正时带轮42和滚子组件44通过轴承50、51支撑在轴40上。每个滚子组件44都包括外环52、内环54和摩擦环56以及传动连接件-例如连接至正时带轮42的内表面的套轴58,所述传动连接件也连接至内环54的内表面。这些连接件可以通过花键、键、螺栓或压配合来形成。摩擦环56具有侧向间隔开的肩60、62,所述肩将外环52对中在内环54上。摩擦环56的内径向面机械地-优选地通过压配合固定至内环54的外径向面,使得内环54将旋转持续传递到摩擦环56,并且不管摩擦环56与外环52之间的摩擦接触损失如何那些始终保持传动接触。备选地,摩擦环56的外径向面机械地-优选地通过压配合固定至外环52的内径向面,使得不管内环54的外径向面与摩擦环56的内径向面之间的摩擦接触损失如何摩擦环56与外环52都保持传动接触。外环52与摩擦环56之间或内环54与摩擦环56之间的摩擦通过输送机10上的竖向滑板载荷或滚子组件载荷产生。可传递的旋转力矩或转矩取决于滚子载荷,即滑板载荷。内环54、摩擦环56和外环52之间的摩擦连接与摩擦滚子载荷成比例。因此,可传递的旋转力矩的量值与滚子载荷成比例。摩擦环56可由WF-GLX-1.5C塑料制成。摩擦环56与内环54或外环52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可在0.16与0.18之间的范围内。摩擦环56与内环54或外环52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优选地为大约0.22。现将参阅图1-3论述输送机组件的操作。在输送机组件10的操作中,其中摩擦环56的内径向面机械地固定至内环54的外径向面,带传动组件12由于它们与正时带20、26的接合而驱动摩擦滚子44旋转。当输送机系统10上的滑板46接触另一个滑板的挡板时,滑板积聚在输送机的表面上。由于摩擦环56与外环52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的损失,外环52停止旋转。带传动组件12继续传递旋转动力至内环54。内环54随摩擦环56 —起相对于停止旋转的外环52而继续旋转。在输送机组件10的操作中,其中摩擦环56的外径向面机械地固定至外环52的内径向面,带传动组件12由于它们与正时带20、26的接合而驱动摩擦滚子44旋转。当输送机系统10上的滑板46接触另一个滑板的挡板时,滑板积聚在输送机的表面上。由于内环54与摩擦环56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的损失,外环52和摩擦环56停止旋转。带传动组件12继续传递旋转动力至内环54。内环54相对于停止旋转的摩擦环56和外环52继续旋转。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那些熟悉本发明所涉及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各种备选设计和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机系统,包括: 沿所述输送机系统的长度彼此间隔开的带轮; 滚子组件,每个滚子组件都与所述带轮中的一个对准,所述滚子组件包括可传动地连接至所述带轮中的一个的第一环、环绕所述第一环的第二环、以及第三环,所述第三环径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环之间并且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环,并且所述第三环从所述第一环交替地传递旋转运动至所述第二环并且根据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中的至少一个之间有没有旋转传动接合来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以及 带传动件,该带传动件用于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所述带轮中的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系统,进一步包括可与带传动件和带轮接合的传动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其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由于第二环与第三环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损失而中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由于第一环与第三环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损失而中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系统,进一步包括: 支撑带轮中的一个以及滚子组件中的一个的轴; 支撑在所述轴上的轴承,每个轴承都支撑带轮中的一个以及第一环中的一个以便使其在所述轴上旋转;以及 在所述第一环中的一个与所述带轮中的一个之间产生旋转传动连接的连接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 的输送机系统,其中所述第三环由摩擦系数在大约0.15与0.22之间范围内的塑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系统,进一步包括: 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与带传动件接合的第二带轮;以及 第二滚子组件,每个第二滚子组件都与所述第二带轮中的一个对准并且包括可传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带轮中的一个的第一环、环绕所述第一环的第二环、以及第三环,所述第三环径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环之间并且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环,并且所述第三环根据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二环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的量值来交替地允许和阻止所述第二环相对于所述第一环的旋转。
8.一种输送机系统,包括: 沿所述输送机系统的长度彼此间隔开的带轮;以及 滚子组件,每个滚子组件都与所述带轮中的一个对准并且包括可传动地连接至所述带轮中的一个的第一环、环绕所述第一环的第二环以及由塑料制成并且径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与第二环之间而且还接触所述第一与第二环的第三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其中每个滚子组件都从所述第一环交替地传递旋转运动至所述第二环并且根据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二环之间有没有旋转传动接合来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
10.一种用于控制输送机系统的方法,包括: 使带轮沿所述输送机系统的长度彼此间隔开; 使滚子组件与带轮中的至少一个对准; 将滚子组件的第一环与所述带轮中的一个可传动地连接;将滑板支撑在环绕第一环的滚子组件的第二环上; 将旋转动力传送至所述带轮中的一个; 通过环之间的摩擦接合从第一环传递旋转运动至第二环;以及由于第三环与第一环和第二环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旋转传动接合损失而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积聚输送机系统,具体提供一种输送机系统,其包括沿所述输送机系统的长度彼此间隔开的带轮;以及滚子组件,每个滚子组件都与所述带轮中的一个对准,所述滚子组件包括可传动地连接至所述带轮中的一个的第一环、环绕所述第一环的第二环、以及第三环,所述第三环径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环之间并且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环,并且所述第三环从所述第一环交替地传递旋转运动至所述第二环并且根据所述第三环与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中的至少一个之间有没有摩擦接合来中断所述旋转运动的传递。
文档编号B65G37/00GK103204360SQ20131001033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T.E.海涅梅尔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