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用容器的栓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878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料用容器的栓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覆盖栓体的注入口或饮用口的盖体,通过铰链轴支承栓体主体,进而将盖闭状态的盖体以一触即开的方式转为开盖状态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饮料用容器,为用单手拿起把手,在按压由盖体伸出的控制杆的同时,将饮料用容器主体倾斜从而排出内容液。但这样构造的饮料用容器在内容液为温热饮料的情况下,则会发生由于容器内的压力上升导致打不开防水阀体进而内容液不能排出等的问题。还已知为了解除这些问题,进行排出操作时,在打开防水阀体动作之前通过强制性地打开通气阀体的操作进行减压。这样,即使往饮料用容器内倒入开水或温热饮料,也能够将饮料用容器内的内容液顺畅地排出(例如专利文献I)。再者,还已知一种饮料容器的栓体,能够用卡定部件卡定在栓体中的盖体,并且能够通过施置在铰链轴的环状弹性部件进行开盖(例如专利文献2)。另外,还已知一种饮料容器的栓体,在按压随即又放开解除卡定按钮时,依据将在栓体中的盖体的转动动作一时停止,进而不易飞溅附着在盖体的饮料(例如专利文献3)。进一步,还已知一种饮料容器的栓体,在按压解除卡定按钮时,由于减压状态不能打开盖体的情况下,将手指搭压在盖体前部的突起部进而容易打开盖体(例如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1500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473613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 本特开2010-12616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愿2011-218148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实例中,在将内容液排往外部的排出操作时,由于不持续按压控制杆就不能将内容液向外部排出,因此,在使用者为力气小的儿童或高龄者等的情况下,则有仅靠自身则难以进行当该排出操作的问题。另外,在清洗时,由于必须分解栓体-防水阀体-盖等的构成部件,则有清洗费事以及分解作业滞后进而导致不卫生的担忧。在其他方面,由于对通气阀体施力的弹簧被长时间的使用,进而产生由于金属疲劳等的弹性劣化造成的机能不全的情况等,以及难以视觉性地判断开栓状态-闭栓状态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实例中,虽然开盖幅度大,其内容液通路的清洗性也佳,SP使在容器内为加压状态,由于一时停止开栓时盖的开栓,也能够防止过猛打开盖体,但是,在减压状态其盖不能一触即开。进一步,在专利文献4的实例中,在减压时的开盖栓,虽然为将手指搭压在设在盖的前表面的突起上,容易将盖栓打开的方式,但需要在按压解除卡定按钮的同时又要手指搭压的双重动作才能打开盖,进而使操作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面对不同层次的使用者,仅依据单一动作就能够准确地进行开盖-闭盖操作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具备:栓体主体,其装卸自如地安装在饮料用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液体通路,其形成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内部;注入口或饮用口,其设置在所述液体通路的上部且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前侧;盖体,其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后侧通过铰链轴被转动自如地轴支承进而开闭所述液体通路;防水部件,其设于所述盖体并将所述液体通路从其上方为液密状态;卡定部件,其将所述盖体卡定在盖闭状态且接受朝向卡定方向的施力;解除卡定部件,其解除所述卡定部件的卡定从而使其处于打开状态的同时,接受朝向上侧方向的施力,该解除卡定部件通过往下侧方向被按压解除所述卡定部件的卡定,进而打开所述盖体,其中,所述栓体主体具备:液体通孔,其排出所述饮料用容器主体内的内容液;通气孔,其排出所述饮料用容器主体内的空气;通气阀,其设置在所述通气孔,并且,通过朝向下侧方向按压所述解除卡定部件,所述通气阀将在解除所述卡定部件的卡定之前被打开,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通气孔将所述饮料用容器主体的内压向大气压释放。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第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卡定部件借助所述防水部件按压所述通气阀。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阀在所述饮料用容器主体内的减压时产生弹性变形。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借助将所述解除卡定部件按压所述通气阀的一部分,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通气孔将所述饮料用容器主体的内压向大气压释放。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气阀处设置多个防水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第一方案至第五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借助设置在所述盖体的铰 链轴附近的环状弹性部件的弹性,所述卡定部件接受朝向卡定方向的施力。依据第一方案的发明,不同层次的使用者,仅靠按压解除卡定部件就能够进行开盖-闭盖的操作,因此操作非常简便。在打开盖体时,一按压解除卡定部件,盖体能够通过卡定部件以处于卡定在栓体主体的状态释放内压。依据第二方案的发明,在压力释放时等不用担心内容液的水滴等压入盖体内侧,因此,能够保持清洁。依据第三方案的发明,通过将通气阀的防水部设为单向阀,能够在减压时自动地解除减压状态。依据第四方案的发明,通过解除卡定部件变形通气阀,能够释放内压。另外,在减压时通过阀变形能够自动地解除减压状态。依据第五方案的发明,通过在通气阀设置两个防水部,能够进一步改善防水性。依据第六方案的发明,由于仅靠弹性部件就能够进行对盖体的打开方向和对卡定部件的卡定方向的施力,因此具有减少零配件的件数、小型化以及降低成本的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闭盖状态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通气阀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在按压解除卡定按钮时的解除卡定之前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解除卡定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开盖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开盖状态的底面一侧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开盖状态的平面一侧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闭盖状态的正面一侧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闭盖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闭盖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在按压解除卡定按钮时的解除卡定之前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闭盖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在按压解除卡定按钮时的解除卡定之前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 明的实施例4的开盖状态的平面一侧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将闭盖状态的一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饮料用容器;2…容器主体;3…容器开口部;4…栓体;7…栓体主体;8…铰链部;9…盖体;10…卡定部件;11…解除卡定按钮(解除卡定部件);12...注入口(饮用口);15…液体通孔;16...通气孔;17…液体通路;24...通气阀;31...第一防水部件;33...锁定机构;40…第二防水部件;47…卡定钩;48…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加以说明。尚,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在权力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另外,以下所说明的所有的构造不必为本发明的必要条件。实施例1以下,基于图1 8对实施例1加以说明。保温瓶等的饮料用容器I由断热构造的金属制容器主体2和于该金属制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3拆卸自如地安装的栓体4所构成。该容器主体2通过将内容器5和外容器6的上端彼此整体地结合,从而将两容器之间形成为真空断热构造。栓体4包括:栓体主体7,其被形成为圆筒状;盖体9,其通过设在栓体主体7的后侧的铰链部8被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卡定部件10,其将盖体9通过后述的卡定部卡定于栓体主体7从而形成闭状态的同时,本身为在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以及解除卡定按钮11,其为解除卡定状态的盖体9的解除卡定部件。栓体主体7由有底筒状构成,且在栓体主体7的上部一侧,在此为后侧,安装着所述盖体9,该盖体9能够以铰链部8作为转动轴于上下方向产生铰链转动。因此,栓体4在其上部另一侧,在此为前侧设有注入口 12或饮用口。栓体主体7形成有底部13,其从铰链部8 一侧朝向注入口 12 —侧变低倾斜。而且,形成有所述注入口 12,其从底部13接续的周壁14站起,且上部另一侧的周壁14比上部一侧的周壁14高。再者,在底部13的低的一侧且于上下方向形成有液体通孔15,其朝向栓体主体7内流通饮料用容器I的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未图示)。再者,在底部13的高的一侧且于上下方向形成有通气孔16,其穿通容器主体2内或栓体4内的空气通路A。栓体主体7的前侧内部设有液体通路17,其将从所述液体通孔15流入栓体主体7的内容液穿过截面为波状的周壁14且朝向注入口 12。有关于底部13,通过将形成有液体通孔15和液体通路17的前侧设于低位置,流入至栓体4内的内容液始终朝向液体通孔15内或液体通路17。另外,有关于通气孔16,在该通气孔16内的下端,通过形成截面为朝向内侧折曲的阶梯部,设置比上部开口部18减径的阀座19。进一步,在栓体主体7的下部外周表面20形成雄螺纹。通过将该雄螺纹与被形成在容器主体2的上端的开口部3附近的上部内周面22的雌螺纹接合,进而能够对于容器主体2进行装卸自如地安装。另外,在栓体主体7的下部外周面20,装卸自如地设有由例如硅橡胶或弹性体树脂等组成的为环状弹性体的垫圈23。该垫圈23,以不将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泄漏外部的方式闭塞栓体主体7和容器主体2之间。下面,如图2所示,在设于栓体主体7的通气孔16处,设有用于开闭该通气孔16的通气阀24。在通气阀24的上部设有顶部25和阀杆26。其中,俯视为圆形的顶部25的直径被形成为比通气孔16的直径稍小。再者,阀座19的内侧设有所述阀杆26,该阀杆26被连续设于该顶部25的下方并具有比该顶部25小的直径。即,与设于形成阀座19的阶梯部的内侧的上下方向的贯通孔相比,阀杆26具有小的直径,因此,阀杆26具有比通气孔16小的直径。而且,通气阀24连结在阀杆26的下端,同时,该通气阀24能够气密地抵接在阀座19的下表面。而且,在阀座19的上表面27和顶部25的下表面28之间,设有卷绕着阀杆26的弹性体,例如螺旋弹簧等的第一弹簧部件29。借助该第一弹簧部件29的弹力,通气阀24始终为朝向上方接 受施力的状态,从而该通气阀24能够从下侧与阀座19的下表面32抵接,进而能够形成闭阀状态。在通气阀24的上部全周设置安装槽30,该安装槽30处设有第一防水部件31,其具有与顶部25大致相同并比阀座19大的直径的同时,由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或弹性体树脂等组成。该第一防水部件31通过与阀座19的下表面32抵接进而闭塞通气孔16从而形成气密状态。另一方面,当通气阀24,顶部25进而通气阀24从上方被按压时,顶部25的下表面28将降至上表面27附近,在此,与其连动,安装在阀杆26的通气阀24进而第一防水部件31也将下降,从而将通气孔16成为打开状态。其结果,通过阀座19的下表面与通气阀24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阀座19的周面与阀杆26的周面之间的间隙、施置有第一弹簧部件29的状态的阀杆26与通气孔16的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通气孔16的周面与顶部25的周面之间的间隙,内容器5的空气将从通气阀24的周边被释放在大气中。除了以上所述的构造之外,栓体4包括起伏转动自如地设置于栓体主体7的盖体9的锁定机构33。在此,锁定机构33是指在栓体主体7的上部前侧,通过被卡定部34和卡定部件10的卡合进行锁定从而将盖体9且栓体4成为关闭状态的机构。其中,所述被卡定部34整体地设于周壁14的上部外侧,并本身由沿着周壁14的周面且设于前方的薄板状的突出片构成。另外,所述卡定部件10设于盖体9的内部。内装有锁定机构33的盖体9由逆有底筒状的上盖部35和有底筒状的下盖部36构成。有关于上盖部35,在其中央形成有圆形孔37,该圆形孔37将作为解除卡定按钮11的按压部的顶表面部IlA收纳于其之中并产生上下活动。所述上盖部35的后侧设有通过通气孔16将容器主体与外部通气的排气用开口部38的同时,该上盖部35本身通过铰链轴8与栓体主体7铰链结合。另外,下盖部36对应着栓体主体7形成有从铰链轴8 一侧朝向前侧变低并倾斜的底部39。在底部39的低的一侧,对应着栓体主体7的液体通孔15设有形成在上部外周面的安装槽41和从底部39的下表面突出的安装部42。在此,通过这些安装槽41和安装部42,将由垫圈等组成的第二防水部件40以覆盖底部39的下表面的方式对于该底部39进行安装。另一方面,在底部39的高的一侧,对置栓体主体7的通气孔16设有于上下方向插通的插通孔43。所述第二防水部件40,在闭盖时对置栓体主体7的液体通孔15和通气孔16的位置,各自形成有朝向下侧的突起状部44、45。在盖体9处于盖闭状态的情况下,通气孔16 —侧的突起状部45与通气阀24接近或在不阻碍由通气阀24进行的防水的条件下与该通气阀24稍抵接,液体通孔15 —侧的突起状部44以挤入上端开口部46内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密封上端开口部46,进而使栓体4成为盖闭状态。接下来,有关于构成锁定机构33的卡定部件10,其若将铰链部8的轴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在与该左右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里被设于盖体的上盖部35和下盖部36的中空部。另外,在卡定部件10的前端设有能够与卡定接受部34卡定的在侧视为L字钩状的卡定部47。进一步,为了对于盖体9进行朝向打开方向的施力的同时,为了对于卡定部件10进行朝向后方的施力从而保持卡定状态,在铰链部8的周围设有处于张力状态的O环等的环状弹性部件48,该环状弹性部件48由橡胶、弹性体或硅树脂等组成。该环状弹性部件48在卡定部件10的后侧与铰链部8之间被配置为俯视为大致矩形,将其一侧48A钩挂固定在设于铰链部8的前侧下部的槽部50,将其中间部48B钩挂固定在铰链部8的周面后侧,进一步,将其另一侧48C钩挂固定 在为铰链部8的前方且设在卡定部件10的后侧的钩挂固定部49。因此,借助弹性部件48的弹力,卡定部件10接受朝向后侧方向的施力的同时,盖体9处于始终接受朝向打开方向的施力的状态。另外,有关于构成锁定机构33的解除卡定按钮11,其与盖体9的上盖部35成为同心圆,而且被设在形成于上盖部35的中央的圆形孔37内。将倾斜部51整体地设于解除卡定按钮11的下部的同时,将倾斜承受部52设于卡定部件10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位,该倾斜承受部52与倾斜部51对置并能够在前后方向滑动。在此,倾斜部51朝前,倾斜承受部52朝后,各自被形成为朝向下方同样倾斜地后退的形状。因此,通过按压解除卡定按钮11,倾斜部51将下降,随着其下降该倾斜部51将推进倾斜承受部52进而卡定部件10,从而能够解除被卡定部34与卡定部47的卡定状态。S卩,通过朝向下方按压解除卡定按钮11,倾斜部51将借助倾斜承受部52推进卡定部件10则形成按压-推进的变换机构。再者,解除卡定按钮11设有导向杆53,其能够在按入解除卡定按钮11时将该解除卡定按钮11产生上下方向的移动。另外,盖体9的后侧整体地设有通气阀操作用突起部54,该突起部54从顶表面部IlA —侧往下延伸并对置设于栓体主体7的通气阀24的顶部25。该突起部54的下端54A与第二防水部件40的突起状部45的上表面对置并处于接近或连接状态。通过朝下方按压解除卡定按钮11的顶表面部11A,突起部54将下降,在此,其下端54A将朝下方按压突起状部45从而使其朝下方变形。然后,将如此朝下方变形的突起状部45朝下方按压顶部25,从而能够使通气阀24成为开阀状态。进一步,螺旋弹簧等的第二弹簧部件55介于解除卡定按钮11的顶表面部IlA和底部39 —侧之间,该第二弹簧部件55被配置在导向杆53与突起部54之间的内部大致中央。借助该第二弹簧部件55的弹力,解除卡定按钮11处于始终接受朝向上侧的施力的状态。另外,由于顶表面部IlA的周缘能够从下侧抵接圆形孔37的周缘,进而能够防止解除卡定按钮11的朝向上方的脱离。在此,为了在打开盖体9之前先打开通气阀24进而将内容器5内的空气释放到大气中,本实施例为满足条件X < Y + Ltan Θ。g卩,在如图1所示的盖闭状态中,Xl为突起状部45的上表面与通气阀操作用突起部54的下端54A的上下方向的间隙长度,X2为突起状部45的下表面与通气阀24的顶部25的上下方向的间隙长度,X为Xl和X2的间隙长度的和,Y为倾斜部51与倾斜承受部52的上下方向的间隙长度,L为卡定状态的被卡定部34与卡定部47的前后方向的重合长度,以及,Θ为处于同一倾斜状态的倾斜部51、倾斜承受部52的仰角。其中,间隙长度X、Y也可为0mm。接下来,对具有上述构成的锁定机构33的作用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在盖体9为盖闭的卡定状态下,该盖体9通过弹性部件48被朝向为卡定方向的后侧方向牵引,进而通过卡定部件10被保持为与栓体主体7的被卡定部34卡定的状态。因此,通过安装在盖体9的下盖部36的第二防水部件40,栓体主体的液体通孔15被保持为液密的盖闭状态。另外,此时,通气阀24借助第一弹簧部件29的弹力被保持为接受朝向上侧方向的施力的状态,并且通过安装在阀杆26下部的第一防水部件31将通气孔16闭塞进而保持于密闭状态。另一方面,如图 3所示,在打开盖体9从而解除卡定状态之前的状态下,通过朝向下方按压设于盖体9的顶表面部IlA中央的解除卡定按钮11,在被卡定部34和卡定部47的卡定状态被解除之前,依据解除卡定按钮11的朝向下侧延伸的突起部54且通过第二防水部40的突起状部45去按压顶部25,进而使通气孔16成为打开状态,从而将内容器5内的空气通过通气孔16从排气用开口部38排出。在此,在图3中,由于倾斜部51与倾斜承受部52彼此抵接,进而即使在推进卡定部件10时,也能够将被卡定部34和卡定部47保持为重合状态。进一步,如图4所示,通过按压解除卡定按钮11,倾斜部51将推进倾斜承受部52,最终,卡定部件10的卡定部47将从栓体主体7的被卡定部34脱离,进而由于设于卡定部件10和上盖部35之间的间隙Z,卡定部件10将朝向前侧的大致斜上方转动。这样,由于卡定部件10朝向大致斜上方转动,即使在卡定部件10的卡定部47从被卡定部34脱离的解除卡定时的同时停止按压解除卡定按钮11的情况下,该卡定部件10也不会再次与栓体主体7的被卡定部34卡合,从而形成开盖以及开栓状态。如图5所示,一旦为开盖状态,解除卡定按钮11将通过第二弹簧部件55产生弹性恢复,进而恢复为接受朝向上侧的施力的状态。另外,有关于卡定部件10,其通过弹性部件48产生弹性恢复,进而恢复为接受朝向后侧且对后方施力的状态。
而且,在向容器主体2内注入内容液时,通气阀24由于弹簧部件29也起到减压阀的作用。在向容器主体2内注入内容液后,以使上盖部35的顶部朝向下侧的方式按压盖体9,从而将卡定部件10的卡定部47越过栓体主体7的被卡定部34,进而形成卡定状态并再次使盖体9形成为盖闭状态。在此,由于解除卡定按钮11借助弹性部件48进而通过卡定部件10接受朝向上侧的施力,根据条件可以不设置第二弹簧部件55。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包括:栓体主体7,其被装卸自如地安装在饮料用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3 ;液体通路17,其被形成在栓体主体7的内部;注入口 12,其被设于液体通路17的上部且栓体主体7的前侧;盖体9,其在栓体主体7的后侧通过铰链部8接受转动自如的轴支承,从而用于开闭液体通路17 ;第二防水部件40,其设于盖体9并将液体通路17从其上方形成为液密状态;卡定部件10,其将盖体9卡定在关闭状态的同时,接受朝向卡定方向的施力;以及解除卡定按钮11,其通过解除卡定部件10的卡定状态从而形成打开状态的同时,本身接受朝向上侧方向的施力,该解除卡定按钮11通过被往下按压从而解除卡定部件10的卡定状态。其中,栓体主体7包括:液体通孔15,其使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穿通;通气孔16,其使容器主体2或盖体9内的空气穿通;以及通气阀24,其设于通气孔16内并接受朝向上侧的施力。在此,通过将解除卡定按钮11朝下侧方向按压,从而能够在卡定部件10的卡定状态被解除之前打开通气阀24,进而将饮料用容器主体2内的内压通过通气孔16缓解为大气压。因此,在由于内容液的温度高等从而使饮料用容器主体2内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能够回避盖体9鼓开以及内容液喷溅的现象。具体说来,本实施例包括:栓体主体7,其被装卸自如地安装在饮料用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3 ;液体通路17,其被形成在栓体主体7的内部;注入口 12,其被设于液体通路17的上部且栓体主体7的前侧;盖体9,其在栓体主体7的后侧通过铰链部8接受转动自如的轴支承,从而用于开闭液体通路17 ;第二防水部件40,其设于盖体9并将液体通路17从其上方形成为液密状态;卡定部件10,其设于盖体9并将该盖体9卡定在关闭状态的同时,接受朝向卡定方向的施力;解除卡定按钮11,其升降自如地设于盖体9,通过解除卡定部件10的卡定状态从而形成打开状态的同时,本身接受朝向上侧方向 的施力;以及通气阀24,其设于通气孔16,该通气孔16被设置在栓体主体7并连通容器主体2的内外侧。再者,本实施例还包括:向下移动-前进移动变换机构,其由倾斜部51和倾斜承受部52组成,设于解除卡定按钮11和卡定部件10之间并将解除卡定按钮11的向下移动变换为卡定部件10的前进移动;以及向下移动-开阀作用变换机构,其由通气阀操作用突起部54组成,设于解除卡定按钮11和通气阀24之间并将解除卡定按钮11的向下移动变换为通气阀24的开阀作用。其中,向下移动-前进移动变换机构(倾斜部51、倾斜承受部52)设有满足所述条件X < Y + Ltan Θ的延迟单元,该延迟单元在通气阀24的开阀开始之后解除卡定部47和被卡定部34的卡定状态。因此,仅按压解除卡定按钮11就能够进行开栓-闭栓操作,从而对于任何使用者都极为简便。在打开盖体9时,通过按压解除卡定按钮11,在盖体9借助卡定部件10处于被卡定在栓体主体7的状态下,设于解除卡定按钮11的下部的突起部54将推压通气阀24,从而缓解内压。另外,即使在内容液从热变冷进而导致饮料用容器主体2内变为负压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设于解除卡定按钮11的下部的突起部54进而强制性地操作通气阀24,饮料用容器主体2的内压能够被调节为大气压,从而解除了由饮料用容器主体2内的负压所导致的打不开盖体9的问题。因此,在由于内容液的温度高等从而使液体容器主体2内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能够回避盖体9鼓开以及内容液喷溅的现象。进一步,即使在内容液从热变冷进而导致液体容器主体2内变为负压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为解除卡定部件的解除卡定按钮11进而强制性地操作通气阀24,液体容器主体2的内压能够被调节为大气压,从而解除了由液体容器主体2内的负压所导致的打不开盖体9的问题。另外,有关于解除卡定按钮11,其通过第二防水部件40按压通气阀24。S卩,在使用设于解除卡定按钮11的下部的突起部54进而推压通气阀24时,由于通过设于盖体9的底部39的第二防水部件40进行操作,不用担心在压力释放时等将内容液的水滴等进入盖下36内侧,从而能够保持清洁。进一步,卡定部件10借助设于铰链部8附近的环状弹性部件48的弹力,从而接受朝向卡定方向的施力。因此,仅靠弹性部件48就能够对盖体9进行朝向打开方向的施力以及对于卡定部件10进行朝向卡定方向的施力,从而能够减少零部件的件数、进而得到小型化以及降低成本的效果。实施例2下面对其他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其中,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图9表示实施例2,其中,将单向阀56卡定在阀杆26的下方。该单向阀56由向下方突出设置且截面为倒置伞状的膜,即由平头圆锥形状的膜组成。其朝向上方的周缘紧贴于用于单向阀56的阀座56A,该阀座56A设于阀座19的下方并被形成为使第一防水部件31松动地与其嵌合的圆筒状。因此,通过将单向阀56设于通气孔16的下端并由于单向阀56与阀座56A彼此紧贴,内容器5的内部始终为密闭状态。即使在容器主体2的内容液从热变冷进而导致容器主体2内变为负压的情况下 ,如一点划线所示,单向阀56将产生使其周缘朝向斜下方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容器主体2的内压通过单向阀56和通气阀24向外部释放。因此,仅在减压时能够自动地进行大气压释放。如上,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将解除卡定延后于通气阀24的开阀之后。进一步,为通气阀24的防水部的单向阀56将在容器主体2内的减压时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仅在减压时能够自动地进行朝向大气释放。实施例3图10以及图11表不实施例3。本实施例包括:阀杆26,其设于通气孔16的一部分进而形成间隙16A ;防脱突起26A,其设于阀杆26的上部并与上表面27卡合;通气阀57,其设于阀杆26的下部并抵接阀座19的下表面32的同时,本身由如上所述的倒置伞状的单向阀组成;以及延长部54B,其通过进一步延长通气阀操作用突起部54的下端54A所形成。其中,所述延长部54B穿透在突起部54之处为上下方向的插通孔58以及为所述通气孔16的一部分的间隙16A,并与通气阀57的上表面隔着间隔对置。在此,由于通气阀57的边缘与阀座19的下表面32抵接,从而气密性得以保持。因此,通过将解除卡定按钮11朝向下侧按压,通气阀操作用突起部54的延长部54B将按压通气阀57的一端,进而强制性地使该通气阀57变形。其结果,通气阀57的边缘将从阀座19的下表面32脱离进而形成间隙,从而能够将容器主体2的内压通过栓体主体7的通气孔16 (通气孔16的间隙16A)向外部释放。因此,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将解除卡定延后于通气阀24的开阀之后,并在处于闭盖状态的容器主体2的内压为减压时,能够自动地解除减压状态。如上,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将解除卡定延后于通气阀57的开阀之后。进一步,为解除卡定部件的解除卡定按钮11通过按压通气阀57的一部分进而使该通气阀57变形,从而能够将饮料用容器主体2的内压通过通气孔16朝向大气压释放。另外,由于通气阀57在减压时产生弹性变形,形成为单向阀状的该通气阀57能够自动地解除减压状态。实施例4图12 14表不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中,有关于设于通气孔16的通气阀59,其将俯视为放射状的狭缝部(狭缝)60形成在其膜状的上表面59A上。通气阀操作用突起部54的延长部54B穿通在突起状部45之处为上下方向的插通孔61,并与所述狭缝部60从其上方隔着间隔对置,该延长部54B设于解除卡定按钮11的后侧并从对应着通气孔16的位置往下延伸。在实施例中,通气阀59被设置在通气孔16的上表面27上。 因此,通过按压解除卡定按钮11,延长部54B将按压上表面59A的中心进而使该上表面59A变形,从而将狭缝部60形成为开阀状态。在此,狭缝部60可设置为十字或一字状等的各种形状。通过将狭缝部60设于产生弹性变形的通气阀59并使该狭缝部60产生开阀动作,从而能够将内压通过通气孔16向外部释放。在该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将插通孔61设于设置在栓体主体7的下盖部36的第二防水部件40,从而通过使用突起部54直接进行按压,另夕卜,也能够以借助第二防水部件40的方式按压狭缝部60。因此,即使为减少零部件数的构造也能够将饮料用容器主体2的内压通过通气孔16朝向大气压释放。在本实施例中 ,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将解除卡定延后于通气阀59的开阀之后。进一步,为解除卡定部件的解除卡定按钮11,通过按压通气阀59的一部分进而使该通气阀59变形,从而能够将饮料用容器主体2的内压通过通气孔16向大气压释放。实施例5图15表示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配置于通气阀24的第一防水部件31的上表面整体地设有第一防水部31A,其与阀座19的下表面32抵接并被形成为俯视为圆环状。该第一防水部31A的截面形状其上方为锥状的三角形。另外,从阀座19的下表面32朝向下方设有圆筒状的延长部29A,其与第一防水部件31之间具有间隔并包围该防水部件31。而且,第一防水部件31的周面的下部设有第二防水部31B,其沿着所述周面并被形成为俯视为圆环状。该第二防水部31B的截面形状其外侧为锥状的三角形。在这样的实施例5中,除了实施例1的作用和效果之外,在闭阀时,在设有与下表面32抵接的第一防水部31A之外,还设有与延长部29A的内周面下部抵接的第二防水部31B,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闻通气孔16的防水性。实施例6图16表示实施例6,在本实施例中,通气阀24的阀杆26的上部设有轴承受62,将从下方插入通气孔16的阀杆26与该轴承受62嵌合,从而能够通过该轴承受62卡定第一弹簧部件29的上部。因此,即使在轴承受62之处不拆卸通气阀24也能够取下第一防水部件31,从而能够使该第 一防水部件31的清洗更为简便。
权利要求
1.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栓体主体,其装卸自如地安装在饮料用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 液体通路,其形成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内部; 注入口或饮用口,其设置在所述液体通路的上部且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前侧; 盖体,其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后侧通过铰链轴被转动自如地轴支承进而开闭所述液体通路; 防水部件,其设于所述盖体并将所述液体通路从其上方为液密状态; 卡定部件,其将所述盖体卡定在盖闭状态且接受朝向卡定方向的施力; 解除卡定部件,其解除所述卡定部件的卡定从而使其处于打开状态的同时,接受朝向上侧方向的施力,该解除卡定部件通过往下侧方向被按压解除所述卡定部件的卡定,进而打开所述盖体,其中, 所述栓体主体具备: 液体通孔,其排出所述饮料用容器主体内的内容液; 通气孔,其排出所述饮料用容器主体内的空气; 通气阀,其设置在所述通气孔,并且,通过朝向下侧方向按压所述解除卡定部件,所述通气阀将在解除所述卡定部件的卡定之前被打开,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通气孔将所述饮料用容器主体的内压向大气压释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除卡定部件借助所述防水部件按压所述通气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阀在所述饮料用容器主体内的减压时产生弹性变形。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意I项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借助将所述解除卡定部件按压所述通气阀的一部分,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通气孔将所述饮料用容器主体的内压向大气压释放。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意I项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气阀处设置多个防水部。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意I项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借助设置在所述盖体的铰链轴附近的环状弹性部件的弹性,所述卡定部件接受朝向卡定方向的施力。
全文摘要
在饮料用容器(1)的栓体(4)中,其栓体主体(7)包括排出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的液体通孔(15);排出容器主体(2)内或盖体(9)内的空气的通气孔(16);对上侧方向施力且设置在通气孔内的通气阀(24)。依据朝向下方按压解除卡定按钮(11),在卡定部件(10)的卡定被解除之前或同时,通气阀被压入在通气孔内,借助通气孔将饮料用容器主体2内的内压向大气压释放。由于仅靠按压解除卡定按钮就能够进行开栓、闭栓的操作,因此,对各个层次的使用者都非常简便。在打开盖体(9)时且按压解除卡定按钮,进而连动设在解除卡定按钮的下部的突起部(54)按压通气阀,从而得以释放内压。
文档编号B65D51/16GK103224087SQ2013100303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7日
发明者馆克明, 松山真 申请人:膳魔师株式会社, 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