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1844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饮料容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饮料容器,特别涉及提高容器的密封性而防止内容物泄漏并且还带有具备打开容易性的盖的饮料容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饮料的外卖的销售时等,在向杯子等容器注入饮料后将盖子盖上。这是为了在带回时杯子摇晃而内容物的饮料不会洒出。在将盖子盖上而将杯子的开口部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对于内容物的液体洒出是有效的。但是,在饮用时必须将盖子取下,较麻烦。此外,在将盖子取下时也有可能洒出。一旦在将盖子盖到容器上之后,如果尽可能保持盖着盖子的状态能够饮用内容物的饮料,则可以说较好。

例如提出了在盖子上具备如鸟嘴那样细长地突出的饮用口的带盖杯子(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专利文献1的杯子,在从盖子突出的饮用口上形成有用于饮料的小孔。因此,即使将盖上了盖子的状态的杯子横向放倒或倒置,也几乎没有液体(饮料)从饮用口的小孔流出。但是,专利文献1的杯子主要是面向婴幼儿的,所以能够从饮用口的小孔流出的液体的量较少。假如使小孔的开口量增大,则液体的流出抑制效果丧失。因此,虽然杯子内的液体的密封性良好,但难以成为面向通常使用的容器。

根据这一点,提出了在杯子等容器上设置有将液体的注入开口部开放及封闭的动作机构的盖子(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专利文献2的机构的盖子,由于能够将液体的注入开口部形成得较大而且能够开闭,所以使用方便性提高。但是,盖子的机构随之复杂化,产品单价也容易上升。主要根据专利文献2的盖子,不是一次性使用的目的,而以多次的使用为前提。

在现状下,在大部分外卖用的饮料容器的情况下,在纸杯等容器体的开口部覆盖包括圆顶状的隆起部分的盖体。并且,在隆起部分处带有开口,从设置在隆起部分的端部的流出孔饮用容器内的饮料。但是,根据现状的容器,容器体与盖体的密接性不充分,急需应对液体泄漏。此外,在保持盖着盖体的状态饮用饮料的情况下,由于在容器体的高度的基础上还加上隆起部分的高度,所以难以掌握容器的倾斜状况与实际的饮料的液面的感觉。特别是被指出,在热饮的情况下不能确定将容器倾斜的程度,而不小心喝到热的饮料。

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对以下新的容器的期望提高:以下内部的饮料不会容易地从容器洒出,而且能够低廉地做成,进而接近于从杯子饮用饮料的感觉。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06179号公报(WO01/012031)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1-512304号公报(WO2009/103817)。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新的饮料容器,其中在饮料的销售时使用的带有盖体的容器中,内部的饮料不会容易地从容器洒出,而且能够低廉地做成,进而处置极其简单,并且接近于从杯子饮用饮料的感觉。

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关于一种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杯状的容器主体,在上部开口的内侧延伸设置有内周滑动部并在上述内周滑动部的外侧延伸设置有外周突边部而成;和盖体,具有拆装且转动自如地嵌合安装于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内周滑动部和上述外周突边部的内嵌合部,在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内周滑动部和上述外周突边部形成有注出凹部,该注出凹部用于将该容器主体内的饮料向外部注出且由部分凹部构成,在上述盖体上形成有饮用口连通部,该饮用口连通部通过上述盖体的转动而与上述容器主体的注出凹部对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关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容器,上述注出凹部对置地在上述容器主体上形成有两处,在上述盖体上形成有与一个注出凹部对应的饮用口连通部和与另一个注出凹部对应的外部空气连通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关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容器,上述内周滑动部的下部直径形成得比该内周滑动部的上部直径大,并且上述内嵌合部的下部直径形成得比该内嵌合部的上部直径大,上述盖体的上述内嵌合部嵌合安装到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内周滑动部的内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关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容器,在上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该盖体的转动旋钮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关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容器,在上述盖体上形成有排气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关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容器,在上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将该盖体取下的开闭旋钮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关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容器,在上述盖体的盖面部上设置有辅助台阶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关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容器,装备有覆盖上述容器主体的体部外周面的套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关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容器,上述饮料容器是用于热饮的饮料容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关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容器,上述饮料容器是一次性使用的。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饮料容器,由于具有:杯状的容器主体,在上部开口的内侧延伸设置有内周滑动部并在上述内周滑动部的外侧延伸设置有外周突边部而成;和盖体,具有拆装且转动自如地嵌合安装于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内周滑动部和上述外周突边部的内嵌合部,在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内周滑动部和上述外周突边部形成有注出凹部,该注出凹部用于将该容器主体内的饮料向外部注出且由部分凹部构成,在上述盖体上形成有饮用口连通部,该饮用口连通部通过上述盖体的转动而与上述容器主体的注出凹部对应,所以在饮料的销售时使用的带有盖体的容器中,内部的饮料不会容易地从容器洒出,能够低廉地做成并且处置极其简单,能够接近于从杯子饮用饮料的感觉。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饮料容器,由于上述注出凹部对置地在上述容器主体上形成有两处,在上述盖体上形成有与一个注出凹部对应的饮用口连通部和与另一个注出凹部对应的外部空气连通部,所以当饮料在一个注出凹部中流通时,另一个注出凹部成为空气的流路。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饮料容器,由于上述内周滑动部的下部直径形成得比该内周滑动部的上部直径大,并且上述内嵌合部的下部直径形成得比该内嵌合部的上部直径大,上述盖体的上述内嵌合部嵌合安装到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内周滑动部的内侧,所以作为容器的气密性提高,饮料不易从饮料容器泄漏。同时,能够感到盖体嵌合安装时的适度感。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饮料容器,由于在上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该盖体的转动旋钮部,所以使用者能够将手指挂在转动旋钮部上来转动盖体,盖体的转动变得极其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饮料容器,由于在上述盖体上形成有排气部,所以能够将热气排散从而降低容器内部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饮料容器,由于在上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将该盖体取下的开闭旋钮部,所以通过将开闭旋钮部向上方牵拉,能够将盖体简单地取下。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的饮料容器,由于在上述盖体的盖面部上设置有辅助台阶部,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容器主体的内周滑动部与盖体的内嵌合部的嵌合安装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饮料容器,由于装备有覆盖上述容器主体的体部外周面的套筒,所以抑制了来自容器主体的热传导。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的饮料容器,由于上述饮料容器是用于热饮的饮料容器,所以将容器倾斜的程度与容器主体相同,对于不必要地倾斜而将饮料洒出、或不小心饮用热的饮料等不良状况,能够有效地应对。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的饮料容器,由于上述饮料容器是一次性使用的,所以适合于以外卖为目的的提供,由于是每次的使用,所以是卫生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饮料容器的容器主体和盖体的分离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容器主体及盖体的俯视图。

图3是容器主体的整体立体图。

图4是盖体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内周滑动部及内嵌合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闭合状态的饮料容器的俯视图。

图7是闭合状态的饮料容器的纵剖视图。

图8是打开状态的饮料容器的俯视图。

图9是打开状态的饮料容器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装配有套筒的容器主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11是另一示例的盖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饮料容器1如从图1的分离状态的侧视图掌握的那样,由容器主体10和盖体50构成。饮料容器1主要是用于在便利超市、超市、百货商店、饮食店等中的饮料的销售时、还有自助餐形式等的提供、饮食招待、外送、送货上门服务等的带盖的容器。在容器主体10中填充饮料,在容器主体10上盖上盖体50,提供给顾客。并且,由于包括盖体50,所以即使饮料容器1摇晃,作为内容物的饮料也不易洒出。进而,具备通过后述的盖体50的操作能够简单地饮用饮料的特征。首先,基于各图说明饮料容器1的结构。

容器主体10如在图2(俯视图)和图3(立体图)中公开的那样,在上部开口11的内侧形成有内周滑动部12,在该内周滑动部12的外侧延伸设置有外周突边部13(容器凸缘部)。容器主体10的侧面是体部15,底面是底部16,容器主体10形成为杯状。内周滑动部12和体部15经由内周台阶部14连接。并且,在容器主体10的内周滑动部12和外周突边部13形成有注出凹部20,注出凹部20用于将容器主体10内的饮料向外部注出且由部分凹部24构成。注出凹部20成为饮料的流路。为了顺畅的流出,部分凹部24形成在内周滑动部12和外周突边部13两者上,在剖视中是平缓的L字状的凹陷(参照图7、图9)。

注出凹部20以相互对置的配置在容器主体10上形成有两处。是上部开口11的圆周上的180o的对置位置(直径上)的配置。如后所述,当饮料在一个注出凹部20中流通时,另一注出凹部20成为空气的流通部位。两注出凹部20是相同形状,为了方便而设为第1注出凹部21和第2注出凹部22。在图3中,附图标记41是套筒接纳部。

盖体50如在图2和图4(背面侧的立体图)中公开的那样,包括拆装且转动自如地嵌合安装于容器主体10的内周滑动部12和外周突边部13的内嵌合部52。此外,在盖体50上形成有饮用口连通部60,饮用口连通部60通过盖体50的转动而与容器主体10的注出凹部20对应。该盖体50是向容器主体10的内周滑动部12的内侧嵌入的内嵌合的形式。因此,盖面部51被比盖突边部53更下压而形成盖台阶部54,具备内嵌合部52。图示的盖体50由于是上下相反的,所以盖面部51突出。

并且,在盖体50上形成有与一个注出凹部20(21或22的某个)对应的饮用口连通部60。同时,还形成与另一个注出凹部20对应的外部空气连通部61。饮用口连通部60成为饮料的流路,外部空气连通部61成为空气的流路。盖体50中的饮用口连通部60和外部空气连通部61的配置与注出凹部20同样是内嵌合部52的圆周上的180o的对置位置(直径上)的配置。饮用口连通部60由于是饮料的流路,所以形成得比外部空气连通部61大。具体而言是将盖台阶部54以弯曲面状切掉的形状。当经由饮用口连通部60饮用饮料时,盖在注出凹部20上的盖突边部53成为妨碍,所以匹配于外周突边部13的注出凹部20的开口,将盖突边部53切掉为突边缺口部55。

在将盖体50嵌合安装到容器主体10上之后,通过盖体50自身的转动将注出凹部20开闭。于是,在盖体50上,在盖面部51上设置有用于转动盖体自身的转动旋钮部70。转动旋钮部70如从图2和图4掌握的那样,是两端鼓起的棒状。饮料容器1的使用者能够将手指挂在转动旋钮部70的两端的鼓端部71上而将盖体50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在盖面部51具备转动旋钮部70,所以盖体50的转动变得极其容易。

此外,在图示的盖体50上设置有开闭旋钮部75。由于盖体50是包括盖突边部53的结构,所以开闭旋钮部75设置在盖突边部53上。由于开闭旋钮部75在嵌合安装时比容器主体10的外周突边部13伸出,所以在一旦将盖体50覆盖在容器主体10上而嵌合安装后将盖体50取下时,通过将开闭旋钮部75向上方牵拉,将盖体50简单地取下。例如,在填续饮料等的情况下是方便的。

进而,图示的开闭旋钮部75设置在突边缺口部55的对置位置。如果将突边缺口部55与一个注出凹部20对准,则开闭旋钮部75追随地位于另一个注出凹部20。因此,在开闭旋钮部75的盖突边部53内形成连通槽62。连通槽62是这样的空气通道: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部61一起将饮料容器1外部的空气向容器主体10内部引导,并消除压力差而使作为内容物的饮料容易从注出凹部20及饮用口连通部60流出。

除此以外,在盖体50上形成排气部65。排气部65是在容器主体10上盖上盖体50并嵌合后的水蒸气的排出孔(通风口)。在向容器主体10填充热的饮料并将盖体50嵌合安装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热气充满在饮料容器1的内部。于是,容器内部的压力升高,盖体50有可能意外脱离。于是,形成使容器内部的压力下降的程度的小孔作为排气部65。

除此以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在盖体50的盖面部51或转动旋钮部70上添加表示转动方向的箭头或语言显示(例如“转动”)等。此外,也可以添加表示能够从哪里饮用的语言显示(例如“饮用口”)等。进而,也可以添加热饮料的情况下的适当的唤起注意的语言显示(例如“热”)。除此以外,也可以添加用于表示这些内容的点字或利用通用设计进行的显示。

图5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是容器主体10的内周滑动部12与盖体50的内嵌合部52嵌合安装时的状态。使内周滑动部12的上方侧(上部开口11侧)比其下方侧稍窄。与此相同,使内嵌合部52的上方侧比其下方侧稍窄。如根据到此为止的图示理解的那样,为了自如的转动,内周滑动部12和内嵌合部52的横截面形状都是圆形。于是,各部位能够基于各自的直径的大小来表达。即,作为内周滑动部12的下端31的下部直径Dc1形成得比作为该内周滑动部12的上端32的上部直径Dc2大(Dc1>Dc2)。同样,作为内嵌合部52的下端81的下部直径Dt1形成得比作为该内嵌合部52的上端82的上部直径Dt2大(Dt1>Dt2)。

内周滑动部12和内嵌合部52的形状并不一定限于图示的形状。但是,如后所述,为了成形的方便,精加工为内周滑动壁33和内嵌合壁83的壁面状。在内周滑动部12和内嵌合部52上设置的角度从容器的上下方向的垂直轴Ax朝向容器的内侧是大约1至7o的适当的倾斜。倾斜角度考虑成形时的脱模、盖体的嵌入容易度、容器自身的形状及大小等来规定。此外,由于内嵌合部52的内嵌合壁83或下端81与内周滑动部12的内周滑动壁33抵接,所以在两者间密接较高,作为容器的气密性提高。因此,饮料不易从饮料容器1泄漏。

此外,在将饮料容器1放倒或掉落等的情况下,容器主体10的外周突边部13与桌子或地面碰撞。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碰撞时施加的力从外周突边部13向内嵌合部52传递。这里,如已经说明的那样,由于容器主体10的内周滑动部12的上部开口11侧变窄,所以内嵌合部52由于碰撞时的力而被向内周滑动部12的下方侧推入,结果内周滑动部12与内嵌合部52的嵌合安装增强。因而,将盖体嵌合安装到容器主体上之后的饮料容器对于翻倒或下落等冲击也能够抑制饮料的液体泄漏。

在一旦使盖体50的内嵌合部52嵌合安装在容器主体10的内周滑动部12上的情况下,盖体50就变得不易从容器主体10意外脱离。具体而言,在盖体50脱离时,内嵌合部52的下端81要移动。但是,内周滑动部12的上端32发挥作用以对下端81进行抵抗。因此,内嵌合部52的下端81的移动被抑制,从而抑制了盖体50的容易的脱离。此外,显然在将盖体50向容器主体10装配时产生适度的阻力。但是,在嵌合安装盖体50时,如果盖体50的内嵌合部52的下端81经过内周滑动部12的上端32,则然后内周滑动部12无需勉强而自然地嵌入到内嵌合部52中。因而,本发明的饮料容器的使用者能够根据在盖体的嵌合安装时产生的声音、感触、阻力等而感到清晰的适度感,同时,有无嵌合不良状况的确认也变得容易。

以下,使用图6至图9说明本发明的使用时的状态。图6是饮料容器1的俯视图,图7是饮料容器1的纵剖视图。图7的盖体50与图2(a)的X-X线的剖视图对应,容器主体10与图2(b)的Z-Z线的剖视图对应。图6和图7的状态是将盖体50嵌合安装到容器主体10上并封闭的状态。特别是饮料的销售时等的不易液体泄漏的状态。在图6的容器主体10中,任一注出凹部20的部分凹部24都被盖体50的盖突边部53覆盖。

进而,如图7那样,形成在内周滑动部12处的部分凹部24的凹陷不是设置在内周滑动壁33的上下方向的整体上,而是残留内周滑动部12的下端31附近(内周滑动壁33的下方侧)地设置。由于该内周滑动壁33与内嵌合部52的内嵌合壁83或其下端81抵接(密接),所以容器主体10与盖体50的相互间的密接较高。此外,容器主体10的内周滑动部12的下端31不中断以圆周状相连。因而,确保了作为饮料容器的气密性,作为内容物的饮料不会容易地从上部开口漏出。

接着示出的图8是饮料容器1的俯视图,图9是饮料容器1的纵剖视图。图9的盖体50与图2(a)的Y-Y线的剖视图对应,容器主体10与图2(b)的Z-Z线的剖视图对应。图8和图9的状态也是将盖体50嵌合安装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特别是为了饮用饮料而操作了盖体50的状态。与上述图6相比,如图8那样,盖体50被转动了90o。具体而言,使用者用手指捏住转动旋钮部70,进行扭转直到突边缺口部55到达注出凹部20(部分凹部24)的正上方位置。通过这样,使得一个注出凹部20(在图示中是第1注出凹部21)从盖突边部53露出。并且,形成在盖突边部53上的连通槽62位于另一个注出凹部20(在图示中是第2注出凹部22)的正上方。

如从接下来的图9掌握的那样,形成在盖体50的盖台阶部54上的饮用口连通部60朝向注出凹部20(第1注出凹部21)的部分凹部24。于是,形成从饮料容器1的内部到饮用口连通部60、注出凹部20和外周突边部13的饮料的流路。即,当饮料容器1的使用者饮用饮料时,如果将口部对到突边缺口部55附近的注出凹部20的位置的外周突边部13并将该饮料容器1倾斜,则内部的饮料自然向口内流入(参照图中箭头Ao)。同时,形成在盖体50的盖台阶部54上的外部空气连通部61朝向注出凹部20(第2注出凹部22)的部分凹部24。此外,部分凹部24的上端形成至外周突边部13的中途。于是,确保了从饮料容器1的外部到连通槽62、部分凹部24及外部空气连通部61的空气的流路(参照图中箭头Ai)。即,不产生饮料容器1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饮料能够顺畅地流出。

在将饮料容器1内的饮料喝剩下的情况下,能够再次转动盖体50,再次将盖体50转动到从突边缺口部55看不到注出凹部20的位置,将注出凹部20关闭。这样,不论何时,使用者都能够在需要时饮用饮料容器1内的饮料。而且,由于注出凹部20附近的外周突边部13被盖体50的盖突边部53覆盖,所以避免了露出,是卫生的。

在到此为止详细说明的饮料容器中,盖体由公知的树脂薄片的成形品构成,具体而言,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薄片或聚乳酸等的自然分解性的合成树脂薄片。合成树脂薄片的厚度是适当的,但大约是1.5mm以下的厚度。这些合成树脂薄片通过真空成形而成形为图示的盖体的形状。

关于容器主体,只要确保图示的形状,则其材质没有特别的制约。例如也可以为纸制、木制、金属制、其他树脂制。其中,也能够与盖体同样为公知的树脂薄片的成形品。并且,通过真空成形成形为图示的容器主体的形状。

通过容器主体和盖体两者都为上述树脂薄片的成形品,使得除了减少材料费以外,还能够大量生产,能够将制造单价抑制得低廉。因而,成为在外卖时使用的一次性使用的(一次性)的饮料容器。成为每次使用,是卫生的。

向详细说明的饮料容器内填充的饮料的种类没有特别制约。是水、果汁或碳酸饮料等清凉饮料、乳饮、酒精饮料、鸡尾酒、其他各地域特产的饮料等。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通过盖体的简单操作,使得即使有喝剩下的,也抑制了液体泄漏,所以方便性极高。其中,适合于咖啡、红茶、各种茶、可可、热巧克力、热奶、热酒(冬日圣诞甜酒)、其他加温的酒类等热饮、还有汤类的容器的用途。在冷饮的情况下,大体上可以将吸管插到盖体中来饮用。但是,在热饮的情况下,从吸管饮用的情况较少,从饮料容器(杯)直接饮用饮料。

在做成热饮用的饮料容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从饮料容器通过盖体的液体泄漏,并且在喝剩下时也确保密封性,所以很方便。除此以外,如从图9等理解的那样,由于盖体相对于容器主体向内侧嵌合,所以饮料容器自身的全高与容器主体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即,不再有使用者要饮用饮料时的饮料容器的倾斜状况与实际的饮料液面的感觉的不一致。特别是在使用者要饮用热饮的情况下,将饮料容器倾斜的程度与容器主体相同,所以对于不必要地倾斜而将饮料洒出、或不小心饮用了热的饮料等不良状况,能够有效地应对。

图10的结构剖视图是将套筒40装配到容器主体10的体部15上而覆盖体部15的外周面的状态。套筒40是圆锥台形状的筒体,与以台阶状伸出的套筒接纳部41接触。套筒40根据需要而通过粘接剂、双面胶等与套筒接纳部41接合。于是,在套筒40与容器主体10的体部15之间形成间隙42。在将容器主体10由树脂薄片形成的情况下,由于树脂薄片的厚度较薄,所以热饮的热量通过体部15传导到使用者的手,使用者因为热而不能握住容器主体10。于是,如果将套筒40装配到体部15的外周面上,则由于夹着间隙42,所以抑制了直接的热传导,用手握住时不易感到热。套筒40考虑比热等而是纸制等,对其表面实施适当的印刷。此外,在将冷饮填充到容器主体中时,也产生套筒40的其他效果。通常,如果将带冰的冷饮填充到容器主体中,则在体部15上发生结露。但是,由于具备套筒40,所以抑制了冷饮的寒冷的热传导,并且使用者不会因结露的水滴而弄湿手,能够将饮料容器1握在手中。

图11是另一示例的将盖体50A嵌合安装到容器主体10上时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在图中,对于与已经说明的盖体50共通的部位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盖体50A中,在盖体50A的盖面部51上设置有辅助台阶部56。在图示中,在从盖面部51下降的盖台阶部54上设置有辅助台阶部56。盖面部51(盖台阶部54)上的辅助台阶部56的形成位置是比内嵌合部52的正下方稍靠内侧的位置,除了饮用口连通部60及外部空气连通部61以外形成为圆弧状。内周滑动部12和内嵌合部52的嵌合安装比较牢固而稳定。通过添加辅助台阶部56,使得间隙相对于内周滑动部12的下方的内周台阶部14与体部15(在图示中是套筒接纳部41)的有阶差的部位也被填埋。因此,能够提高嵌合安装性能。除此以外,通过辅助台阶部56,使得盖体50的结构强度增加,还产生对挠曲变形的耐受性。另外,拆装且转动自如地嵌合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内周滑动部的盖体的内嵌合部的构造并不一定限定于图示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公知的嵌合安装结构。例如是在两者上都包括凸部和凹部而组合的多阶形状的结构等。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饮料容器是提高了饮料的饮用容易度和喝剩下时的密封性且抑制了作为内容物的饮料泄漏的方便性高的带盖的饮料容器。

附图标记说明

1 饮料容器

10 容器主体

11 上部开口

12 内周滑动部

13 外周突边部

14 内周台阶部

20 注出凹部

24 部分凹部

31 内周滑动部的下端

32 内周滑动部的上端

33 内周滑动壁

40 套筒

41 套筒接纳部

50盖体

51 盖面部

52 内嵌合部

53 盖突边部

54 盖台阶部

55 突边缺口部

56 辅助台阶部

60 饮用口连通部

61 外部空气连通部

62 连通槽

65 排气部

70 转动旋钮部

75 开闭旋钮部

81 内嵌合部的下端

82 内嵌合部的上端

83 内嵌合壁

Dc1 内周滑动部的下部直径

Dc2 内周滑动部的上部直径

Dt1 内嵌合部的下部直径

Dt2 内嵌合部的上部直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