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999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纳奶等饮料的饮料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例如婴幼儿等饮用牛奶、麦茶等茶类、果汁等饮料 的饮料容器,使用带饮用口即吸管等的饮料容器。这样的饮料容器 带有盖等,携带方便,并且由于带有吸管等,因此具有婴幼儿等容 易饮到饮料的优点。
这样的饮料容器由于使用者放在包中等携带,因此为了不使容 器内部的饮料从吸管等漏出,还具有能够密封吸管的结构。
另外,若在这样的饮料容器内加入作为饮料的温牛奶等并密封 吸管,则容器内部产生正压,当婴幼儿等实际饮用时使吸管变为开 状态,则温牛奶等有可能从吸管喷出。
因此,以往采用了在这样的饮料容器上形成通气孔以防止牛奶 等从吸管喷出的结构。
另外,由于这样的通气孔为开口,因此为了不使饮料在饮料容 器被携带时漏出到外部,需要覆盖通气孔的罩。因此,提出了例如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那样的饮料容器的方案。
即,在专利文献1的饮料容器1中,具有空气孔开闭阀6,在专
利文献2的饮料容器10中,形成有杆部件21。
具体来说,在携带时,使用者操作空气孔开闭阀6或杆部件21,
使饮料容器1等的通气孔成为封闭状态。在饮用饮料时,使用者操
作空气孔开闭阀6等,使通气孔成为开放状态,以防止内部的温牛
奶等从吸管喷出。
然而,在专利文献1等中,由于需要使用者自己操作空气开闭阀6等,因此存在操作繁瑣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专利文献3和专 利文献4那样的方案。
即,公开了与覆盖吸管并防止饮料漏出的罩等的开闭动作同步 地开闭通气孔的结构。具体来说,当用罩等覆盖吸管等时,通气孔 成为封闭状态,相反,当打开罩等时,通气孔成为开放状态。
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这样的结构,当饮料容器被携带 时,用被罩等折弯的吸管等封闭通气孔,当饮用饮料时,吸管等复 原,通气孔成为开放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1741号公报(图1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434503号公报(图1等)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42982号公报(图5等)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345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8187号公报(图1等) 这样的携带用的带吸管的饮料容器能够满足以下的要求。具体 来说,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能够满足以下的要求。
即,(1 )在饮料容器被携带时,吸管等和通气孔被密封,因此 能够防止饮料漏出,(2)此外,在容器内收纳有作为饮料的温牛奶 等的情况下,当从上述密封状态变为开放状态时(开纟全时),打开 通气孔,由此能够防止牛奶等从吸管等喷出,(3)进一步,在饮用 时使通气孔成为封闭状态,由此,即使饮料容器倾斜或倒置,饮料 也不会从通气孔漏出。
但是,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中,虽然能够防止饮用时饮 料由于容器倾斜而漏出的情况,但由于是幼儿等使用者使用吸管等 饮用饮料,因此存在着在容器内产生负压,难于用吸管等不断地吸 到饮料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5中,由于通气孔在饮用时成为开放状 态,因此即使使用者饮用饮料,容器内也不会产生负压,从而具有 容易饮用的优点,但却存在着饮料在容器倾斜时从通气孔漏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饮料容器,当使用者用吸管等饮用口 部饮用容器主体内的饮料时,即使容器主体倾斜,饮料也不会漏出, 并且能够事先防止因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等而使饮料难于饮用的情况。
上述课题可通过以下这样的饮料容器实现,第一方案是, 一种
饮料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用于注入饮料的容器开口部;基 体部件,覆盖所述容器开口部,并且配置有饮用口部;和盖体,用 于能够开闭地覆盖所述基体部件的上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 部件上设有第 一 通气机构和第二通气机构,所述第 一通气机构调整 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压力变化,所述第二通气机构在所述容器主体内 相对于外部成为负压状态时从外部导入空气,并且能够防止所述容 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在所述盖体上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第一
机构在所述盖体以覆盖所述饮用口部的方式配置以便使用者能够携 带饮料容器的携带状态、和所述盖体以使所述饮用口部露出的方式 配置以便使用者能够使用所述饮用口部的饮用状态下,使第一通气 机构成为封闭状态,在所述盖体配置在所述携带状态和所述饮用状 态的中间位置的操作状态下,使所述第 一 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基体部件上有第 一通气机构和第二通气机构, 上述第一通气机构调整容器主体内的压力变化,上述第二通气机构 在容器主体内相对于外部成为负压状态时从外部导入空气,并且能 够防止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盖体
机构,通气开闭机构在盖体以覆盖饮用口部的方式配置以便使用者 能够携带饮料容器的携带状态、和盖体以使饮用口部露出的方式配 置以便使用者能够使用饮用口部的饮用状态下,使第一通气机构成 为封闭状态,在盖体配置在携带状态和饮用状态的中间位置的操作 状态下,使第一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
7因此,在携带状态下,饮料容器的第一通气机构通过通气开闭 机构而成为封闭状态,因此收纳在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不会从第 一通气机构漏出。另外,液体饮料也不会从第二通气机构漏出。
当盖体配置在从携带状态向饮用状态移动的中间位置即配置在 操作状态时,第一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因此,即使在容器主体 内收纳温牛奶等而使容器内部的压力相位于外部成为正压的情况 下,也能够通过第一通气机构将该压力调整到大气压水平。因此, 能够事先防止容器主体内的温牛奶等从饮用口部喷出等情况的发 生。
另外,当将盖体配置在饮用状态时,由于第一通气机构成为封 闭状态,因此即使使用者倾斜容器主体以从饮用口部饮用内部的液 体饮料,内部的液体饮料也不会从第一通气机构漏出。
进一步,使盖体成为饮用状态,即使第一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 态,也在基体部件上形成第二通气机构。
因此,即使使用者从饮用口部饮用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使 内容量减少,从而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也能够通过第二通气机构 向容器主体内导入外部空气,从而迅速地消除负压状态。因此,能 够事先防止容器主体内成为负压状态以致使用者难以从饮用口部饮 用到饮料这样的情况发生,从而成为容易饮用饮料的饮料容器。
这样,根据上述结构,(1)能够防止容器主体内的饮料在饮料
容器被携带时向外部漏出,(2 )即使收纳作为液体饮料的温牛奶等, 也能够防止从饮用口部喷出等,(3)即使在饮用时倾斜容器主体, 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也不会漏出,(4)进一步,能够提供一种不 会导致在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等以致难以吸取液体饮料的情况的饮
料答器。
优选第二方案是,在第一方案的结构中,当所述盖体配置在所 述携带状态时,所述通气开闭机构使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当盖体配置在携带状态时,通气开闭机构使第二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容器主体内收纳的液体 饮料万 一 从第二通气机构不慎漏出的情况,从而能够确实地防止在 携带时等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
优选第三方案是,在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的结构中,所述第一 通气机构是由贯通孔构成的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是由气体只 能向所述容器主体内流入的单向阀构成的通气阀,所述通气孔和所 述通气阀形成为一体的通气部件,该通气部件配置在所述基体部件 上。
根据上述结构,通气孔和通气阀形成为一体的通气部件,该通 气部件配置在基体部件上。因此,由于作为开口的通气孔与通气阀 能够配置成一个零件,所以结构简单,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并且能 够确实地进行封闭。因此,在例如作为独立的零件而形成通气部件 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确实地进行组装等。其结果是,能够显著
部件漏出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另外,在与基体部件一体成形的情况 下,由于限定了漏出位置,因此也能够确实地进行密封。
另外,即使在为了清洗等而需要将通气孔和通气阀取下的情况 下,也能够将其作为一个零件进行装卸,因此是一种对使用者来说 容易操作的饮料容器。
优选第四方案是,在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的任一项的结构中, 所述通气开闭机构形成有携带密封部、饮用密封部和空气流通部, 所述携带密封部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携带状态时使所述第 一通气机 构和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所述饮用密封部在所述盖体 处于所述饮用状态时使所述第 一 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使所述第 二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所述空气流通部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操 作状态时使所述第一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通气开闭机构形成有携带密封部、饮用密封部 和空气流通部,上述携带密封部在盖体处于携带状态时使第 一通气 机构和第二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上述饮用密封部在盖体处于饮用状态时使第 一 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使第二通气机构成为通气 状态,上述空气流通部在盖体处于操作状态时使第一通气机构成为
通气状态。
因此,通过盖体的操作,能够在携带状态下成为封闭第一通气 机构和第二通气机构的密封状态,能够在饮用状态下使第 一通气机 构成为封闭状态以免液体漏出,使第二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以使 外部空气适当地流入,并且能够在操作状态下使第 一 通气机构成为 通气状态以便在高内压的情况下也能够开放。因此,由于不需要复 杂的结构,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得到一种操作性良好、能够 确实地发挥上述功能的饮料容器。
优选第五方案是,在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的任一项的结构中, 通过改变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相对位置,所述盖体能够 将配置在所述基体部件上的所述饮用口部收纳,或者使所述饮用口 部露出。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改变盖体相对于基体部件的相对位置,盖 体能够将配置在基体部件上的饮用口部收纳,或者使饮用口部露出。 因此,不仅只通过盖体的移动就能得到不容易泄漏且容易饮用的饮 料容器,还能够通过盖体的移动,在盖体内收纳饮用口部或使饮用 口部露出。因此,对使用者来说是一种容易使用的饮料容器。
优选第六方案是,在第一方案至第五方案的任一项的结构中, 所述盖体具有收纳所述饮用口部或使所述饮用口部露出的罩部件、 和限制该罩部件的移动的限制机构,所述通气开闭机构形成在所述 限制机构上。
根据上述结构,盖体具有收纳饮用口部或使饮用口部露出的罩 部件、和限制该罩部件的移动的限制机构,通气开闭机构形成在限 制才几构上。
因此,不用进行饮用口部的露出等动作就能够使通气开闭机构 动作。也就是说,能够不使罩部件移动而只操作通气开闭机构,从 而能够防止不慎打开罩部件。优选第七方案是,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结构中,所述第一 通气机构是由贯通孔构成的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是当所述容 器主体内的负压高到由使用者的饮用行为引起的负压状态时从外部 导入空气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二通气机构是当容器主体内的负压高到 由使用者的饮用行为引起的负压状态时从外部导入空气的结构,因 此,即使在盖体被配置成使上述饮用口露出的的饮用状态下,使用 者不慎将容器主体倒置等,也能够防止该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从 饮用口漏出。
即,在饮用状态下不慎将容器主体倒置等,液体饮料能从饮用 口向外部漏出的状态下,容器主体内会成为轻微的负压状态。如果 第二通气机构在该状态下从外部导入空气,则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 料会通过饮用口部向外部漏出。
对于这一点,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二通气机构是在这样的轻 微负压状态下不会从外部导入空气的结构,因此,即使使用者不慎 将容器主体倒置,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也不会从饮用口部向外部 漏出。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将饮用口部含在口中进行吸引,由此进行 饮用容器主体内部的饮料这样的饮用行为时,由该饮用行为引起的 容器主体内的负压会高于上述倒置时的负压,第二通气机构在这样 的状态下从外部导入空气。
因此,当使用者进行饮用行为以饮用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时, 容器主体内部的负压状态通过第二通气机构而被消除,从而能够容 易地饮用到液体饮料。
优选第八方案是,在第七方案的结构中,所述第二通气机构具 有从外部导入空气的通气开口部、和能够使所述通气开口部成为封 闭状态的通气封闭部,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是当所述容器主体内的负 压高到由使用者的饮用行为引起的负压状态时,所述通气封闭部解 除所述通气开口部的封闭状态,而从外部导入空气的结构。根据上述结构,第二通气机构具有从外部导入空气的通气开口 部、和能够使通气开口部成为封闭状态的通气封闭部,第二通气机 构是当容器主体内的负压高到由使用者的饮用行为引起的负压状态 时,通气封闭部解除通气开口部的封闭状态,而从外部导入空气的结构。
因此,即使使用者将容器主体倒置等,容器主体内成为轻微的 负压状态,由于通气封闭部使通气开口部成为封闭状态,因此容器 主体内的液体饮料也不会从饮用口部向外部漏出。
另一方面,当负压高到由使用者的饮用行为而引起的负压状态 时,通气封闭部解除通气开口部的封闭状态,从外部导入空气,从 而解除容器内部的负压状态。
因此,能够通过第二通气机构解除容器主体内部的负压状态, 从而使用者能够顺畅地饮用到液体饮料。
优选第九方案是,在第一方案至第八方案的任一项的结构中, 在所述饮用口部上形成有开闭阀,所述开闭阀能够防止所述容器主 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饮用口部的变形使液体 饮料流出。
根据上述结构,饮用口部上形成有开闭阀,上述开闭阀能够防 止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并且能够通过饮用口部的变形使
液体々大泮牛流出。
因此,即使使用者不慎将容器主体倒置,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 料也会被该开闭阀阻挡而不会漏出到外部。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将饮用口部放入口中,使饮用口部发生变 形时,开闭岡变为打开状态,此时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不会被阻 挡,而是向外部流出,供给到使用者的口腔内等。
优选第十方案是,在第九方案的结构中,所述开闭阀是阻挡所 述饮用口部内的液体饮料的阻断部、和形成于该阻断部上的能够变 形的切口部。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开闭阀是阻挡上述饮用口部内的液体饮料
12的阻断部、和形成于该阻断部上的能够变形的切口部。
因此,即使使用者不慎将容器主体倒置,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
料也会被该阻断部阻挡而不会漏出到外部。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将饮用口部放入口中,使饮用口部发生变
形时,切口部发生变形而成为打开状态,此时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
料不会被阻挡,而是向外部流出,供给到使用者的口腔内等。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当使用者用吸管等饮用口部饮用容器主 体内的饮料时,即使容器主体倾斜,饮料也不会漏出,并且能够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饮料容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3 (a)是表示图2的通气部件的立体示意图,(b)是从上方 看到的(a)的通气部件的俯视示意图,(c)是(b)的通气部件的 剖视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2的罩的移动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2的罩的移动状态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表示图6的滑动部、罩和吸管等的动作状态等的剖视示 意图。
图8是表示图6的滑动部、罩和吸管等的动作状态等的另一剖
视示意图。
图9是表示图6的滑动部、罩和吸管等的动作状态等的另一剖 视示意图。
图IO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1 (a)是图10的A-A,线的剖视示意图,(b)是图11 (a) 的B-B,线剖视示意图。(c)是图ll(a)的C-C'线剖视示意图。(d)是表示图10的罩被配置为上述操作状态时的、转动轴与通气部件的
关系的剖视示意图,(e)是(d)的B-B,线剖视示意图,(f)是(d) 的C-C,线剖视示意图,(g)是表示图10的罩被配置为饮用状态时 的、转动轴与通气部件的关系的剖视示意图,(h)是(g)的B-B, 线剖视示意图,(i)是(g)的C-C,线剖视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表示通气阀的通气状态的说明示意图。
图14是表示通气阀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5 (a)是表示封闭部件封闭通气开口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b )是表示封闭部件使通气开口能够通气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表示狭缝打开状态的说明示意图。
图1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饮料容器
11- —容器主体 12一--基体部件 15—罩
153----饮用密封凸部 15b--—携带密封凸部 15c-…空气流通部 20、 210、 220—--吸管
17、 in----通气阀
117b-…通气开口 117c-…封闭部件 117a—-封闭凸部 211——开闭阀 211a…-阻断部 211b-…狭缝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子,因此在技术 上附加了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旨在特 别限定本发明的记载,本发明的范围就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关于饮料容器10的整体结构等)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10的示意图,表 示饮用状态。如图l所示,饮料容器IO具有收纳液体饮料例如温热
状态的牛奶的、透明的容器主体ll。
基体部件12配置在该容器主体11的上部,作为饮用口部的例 如吸管20配置在基体部件12上。另外,如图l所示,基体部件12 具有以覆盖容器主体11的方式配置的基体基部13、和从基体基部 13向上方突出形成的基体立起部14。
而且,还具有用于可开闭地覆盖该基体立起部14的上部的盖体, 例如罩15。
如图1所示,在基体部件12的两侧,沿着容器主体11配置有 两个把手19a、 19b。
图2是图1的饮料容器10的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容器开 口部例如容器开口 lla形成于容器主体11的上部,为了例如注入上 述温热状态的牛奶或对容器主体11内部进行清洗,上述容器开口 lla 專交大地开口 。
如图2所示,基体基部13以覆盖容器开口 lla的方式配置,并 且内表面设有用于螺合的螺紋部,由此基体基部13能够相对于容器 开口 lla装卸。
如图2所示,在基体立起部14上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吸管孔 14a,用于配置吸管20,在上述吸管20的下侧配置有作为另一部件 的容器内吸管,并且上述吸管20与外部连通。由于该吸管孔14a形成得与吸管20的外形相吻合,因此,若将吸管20配置在吸管孔14a 中,吸管20会封住吸管孔14a,容器主体11内的奶不会漏出。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在吸管20上形成有环状的嵌入凹部21, 吸管20从容器主体11侧插入,由此,吸管20通过该环状的嵌入凹 部21嵌合在吸管孔14a中而被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该吸管20的下侧配置在容器主体11 内,因此,使用者通过将吸管20的上端放在口中吮吸就能够饮到容 器主体11内的奶。
如图2所示,在基体立起部14上配置有由硅、合成橡胶等弹性 体形成的通气部件16。图3 (a)是表示从图2的容器主体11侧看 的状态下的图2的通气部件16的立体示意图,图3 (b)是从图2 的上方看到的图3(a)的通气部件16的俯视示意图,图3 (c)是 图3 (b)的通气部件16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3 (c)所示,通气部件16具有作为贯通孔的通气孔18、 和通气阀17。如图2、图3 (a)和图3 (c)所示,通气阀17具有 狭缝17a,整体为单向阀。即,在由柔软的材料形成并且内部中空且 向一个方向突出地形成的部分的前端形成有狭缝17a,因此,阀只在 图3 ( c)的箭头Y方向的空气流入时成为打开状态,在空气或液体 反方向流入时,阀成为关闭状态。
也就是 ,用图2来说,这是只允许空气(气体)从饮料容器10 外部向饮料容器10内部流入的结构。
这样,通气孔18与通气阀17由通气部件16—体地形成,如图 2所示,该通气部件16安装到基体立起部14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部件16与基体部件12是分开的, 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通气部件16和基体部件12—体成型。这时, 可通过双色成型或嵌入成型等进行一体成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IO是携带用的饮料容器10,并且 还包括吸管20,因此成为在携带时牛奶不会从吸管20的前端漏出的 结构。图4和图5是表示图2的罩15的移动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4 表示操作状态,图5表示携带状态。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罩15能够以轴支点15e (参照图1 ) 为中心沿基体立起部14向图2等的箭头R方向移动。另外,如图1 和图2所示,在基体立起部14上,吸管密封凸部14b朝着吸管20 侧以突起状形成。
所以,如图4和图5所示,当罩15移动时,吸管20被罩15的 内表面和吸管密封凸部14b夹扁,从而开口成为封闭状态。
因此,能够防止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在饮料容器IO被携带时 从吸管20的前端漏出。
如图5所示,当罩15成为关闭的密封的携带状态时,吸管20 完全收纳在由基体立起部14和罩15形成的空间内。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罩15相对于基体立起部14的 相对位置,罩15就能够将吸管20收纳在内部,或者能够使其露出。
如图2等所示,在基体立起部14上如上所述地形成有通气孔18。 下面对该通气孔18的功能进行说明。
例如在饮料容器10内收纳有温牛奶的状态下,为了携带饮料容 器IO或对其进行搅拌,母亲等使用者会像图5所示的那样通过罩15 使吸管20成为封闭状态。此时若没有通气孔18,则容器主体ll内 的压力会升高,相对于外部,容器主体11内的压力为正压力。
在该状态下,若使用者为了饮用牛奶而使罩15移动至图2所示 的饮用状态以使吸管20复原,则由于容器主体ll内的压力高,温 牛奶有可能从吸管20的前端喷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了与罩15和吸管20的动作联动 以使这样的容器主体11内的正压力回到大气压水平的通气孔18,因 此能够事先防止牛奶从吸管20喷出。
因此,通气孔18是调整容器主体11内的压力变化的第一通气 才几构的一个例子。
另一方面,这样的通气孔18由于是上述那样的贯通孔,因此,若通气孔18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则存在携带时一旦饮料容器10倾 斜,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就会从通气孔18漏出的问题。另外,在
婴幼儿等进行饮用的使用者为了从饮料容器10的吸管20饮用牛奶
而将饮料容器io较大地倾斜或倒置的时候,牛奶也有可能从通气孔
18漏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下这样的结构。即,如图2等 所示,在罩15的内侧形成凸状的饮用密封凸部15a和凸状的携带密 封凸部15b,上述饮用密封凸部15a设在接近吸管20的一侧,上述 携带密封凸部15b相反地设在离开吸管20的一侧,这是通过与具有 弹性的通气部件16抵接而能够密封通气部件16的通气孔17和/或通 气阀18的结构。另外,在各密封凸部15a、 15b之间形成有与通气 孔18不4妻触的空气流通部15c。
下面根据与通气孔18的关系具体说明这些饮用密封凸部15a、
空气流通部15c和携带密封凸部15b的动作。
首先,如图5所示,在罩15以覆盖吸管20的方式配置的饮料 容器10的携带状态下,由于会发生在例如放在包内等因摇动等而使 饮料容器IO倾斜或倒置的情况,因此像上述那样,吸管20的开口 成为封闭状态,并且通气孔18也通过携带密封凸部15b而成为封闭 状态。因此,能够事先防止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在携带状态下从通 气孔18漏出。
然后,当使用者要打开罩15时,首先,将罩15向图2的饮用 状态移动,成为图4所示的操作状态。在该操作状态下,罩15仍然 是封闭吸管20的开口的状态,因此即使容器主体11内有正压力, 牛奶也不会从吸管20漏出。
在该操作状态下,如图4所示,携带密封凸部15b从通气孔18 离开4吏通气孔18成为开^L状态。并且,该通气孔18与空气流通部 15c的空间相对地配置。
因此,即使由于容器主体11内的温牛奶而使容器主体11内的 压力成为正压力,空气也能够通过该通气孔18和空气流通部15c排出,以进行压力调整,因此能够使容器主体ll内部回到大气压水平。 在此状态下,若使用者进一步移动罩15而成为打开的饮用状态,
则图4所示的罩15从折弯吸管20以封闭其开口的状态变为图2所 示的、释放吸管20以使其复原的状态,即吸管20的开口成为开放状态。
另外,在图2所示的饮用状态(使用者通过吸管20能够饮用到 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的状态)下,罩15的饮用密封凸部15a抵接 于通气孔18,使通气孔18成为封闭状态,即使使用者倾斜或倒置饮 用容器IO,液体也不会从通气孔18漏出,并且由于容器主体ll的 开口限定为吸管20,因此也能够防止从吸管20漏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15上形成能够使通气孔18变为 通气状态或封闭状态的饮用密封凸部15a、携带密封凸部15b、和空 气流通部15c (通气开闭机构的一个例子)。并且,这些饮用密封凸 部15a、携带密封凸部15b、和空气流通部15c在携带状态(罩15 以覆盖基体立起部14和吸管20的方式配置,使用者能够携带饮料 容器10的图5的状态)和饮用状态(罩15以使基体立起部14和吸 管20露出的方式配置,对使用者来说能够使用吸管20的图2的状 态)下通过饮用密封凸部15a和携带密封凸部15b分别抵接于通气 孔18而成为封闭状态。
另外,在操作状态(罩15配置在携带状态和饮用状态的中间位 置的图4的状态)下,饮用密封凸部15a和携带密封凸部15b不与 通气孔18抵接,通过配置空气流通部15c而成为通气状态。
像上述那样,图2的通气阀n是在容器主体ii内的压力成为
负压时如图3 (c)的箭头Y所示从外部导入空气的结构,并且形成 有狭缝17a,因此是能够防止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通过通气阀17漏 出的结构,通气阀17是第二通气机构的一个例子。
并且,如图5所示,在罩15封闭的密封的携带状态中,携带密 封凸部15b抵接在位于通气阀17的狭缝17a的相反侧的开口面17b 上,由此成为密封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使用者为了饮用而开始打开罩15 (图4),以及在完全打开的图2所示的状态下,空气流通
部15c配置在开口面17b, 乂人而开口面17b成为开;^文的状态,因此能 够根据容器主体ll内的压力变动使外部空气流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以上的结构,因此具有下面的作用效果。
即,在图5的携带状态中,饮料容器10的通气孔18通过携带 密封凸部15b而成为封闭状态,因此,收纳在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 不会从通气孔18漏出。另外,牛奶也不会从作为单向阀的通气阀17漏出。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罩15配置在图5的携带状态时, 携带密封凸部15b不仅抵接于通气孔18,也抵接于通气阀17,从而 成为覆盖的封闭状态。
通气阀17由于是单向阀,因此,牛奶通常不会漏出。但是,也 考虑到对通气阀17在牛奶漏出的方向施加了很大的力从而误使牛奶 漏出的情况。尤其是考虑到在携带状态下饮料容器IO倒置配置的情 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携带密封凸部15b封闭通气阀17, 能够确实地防止牛奶的漏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罩15配置在从携带状态向饮用状 态移动的中间位置即操作状态时(图4的位置),通气阀18成为通 气状态。因此,即使在容器主体11内收纳温牛奶等,从而容器主体 11内部的压力相对于外部为正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通气孔18 将该压力调节成大气压水平,从而能够事先防止容器主体11内的温 牛奶等从吸管20喷出等情况的发生。
另外,若将罩15配置在图2的饮用状态,则通气孔18成为封 闭状态,因此,即使在使用者较大地倾斜容器主体11以便从吸管20 饮用内部的牛奶,或者将容器主体11翻倒的情况下,内部的牛奶也 不会从通气孔18和吸管20漏出。
而且,即使罩15成为饮用状态而通气孔18成为封闭状态,在 基体立起部14上也形成有通气阀17。并且,此时该通气阀17如图
202所示没有被饮用密封凸部15a封闭,而是与空气流通部15c相对地 配置,成为通气状态。
因此,即使使用者从吸管20饮用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使内 容量减少,容器主体11内产生负压,也由于通气阀17的狭缝17a 打开,空气被导入容器主体11内,从而能够迅速地消除负压状态。
因此,能够事先防止由于容器主体11内成为负压状态而导致使 用者难于从吸管20饮用牛奶的情况发生,因此是容易饮用的饮料容 器10。
另外,由于通气阀17是单向阀,因此在饮用状态中容器主体11 倾斜的情况下,牛奶不会漏出。
这样,根据本发明,(1)能够防止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在饮 料容器IO被携带时漏出到外部,(2)即使在容器主体ll中收纳温 牛奶等,也能够防止牛奶从吸管20喷出等,(3)即使饮用时倾斜 容器主体ll,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也不会漏出,(4)进一步,是 一种不会发生在容器主体11内因产生负压而导致难于饮用牛奶的情 况的性能优良的饮料容器10。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10的通气孔18与 通气阀17在通气部件16中形成为一体,并安装到基体立起部14上。
因此,由于作为开口的通气孔18与通气阀17能够配置成一个 零件,所以结构简单,能够减少零件数量。
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组装等。其结果是,能够显著地 减少由通气孔18或通气阀17的安装不良等原因引起的牛奶从基体 立起部17漏出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如图3 (b)所示,与通气孔18侧相比,通气阀17侧具有较大 的直径,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者弄错通气阀17和通气孔18的位置而 颠倒安装的情况。
另外,即使在使用者为了进行清洗等而需要将通气孔18和通气 阀17取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其作为一个零件进行装卸,因此,对 使用者来说,饮料容器10操作容易。此外,图2所示的携带密封凸部15b是在罩15处于图5的携带
状态下时使通气孔18和通气阀17成为封闭状态的携带密封部的一 个例子,饮用密封凸部15a是在罩15处于图2的饮用状态下时使通 气孔18成为封闭状态、使通气阀17成为通气状态的饮用密封部的 一个例子。
另外,空气流通部15c是在罩15处于图4的操作状态下时使通 气孔18和通气阀17成为通气状态的空气流通部的一个例子。
这样,在罩15的内部连续形成有饮用密封凸部15a、携带密封 凸部15b和空气流通部15c。因此,通过使罩15向图2的箭头R方 向移动,能够像上述那样根据需要使通气孔18和/或通气阀17成为 封闭状态或通气状态。
这样,通过饮用密封凸部15a和携带密封凸部15b等能够根据 使用状态来使通气孔18和通气阀17开闭,此时,由于携带密封凸 部15b具有比饮用密封凸部15a大的宽度等,所以携带密封凸部15b 能够覆盖通气孔18和通气阀17双方。另外,饮用密封凸部15a是 封闭通气孔18的结构。
因此,饮料容器10由于不需要复杂的结构,所以能够降低制造 成本,并且操作性良好,能够确实地发挥上述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罩15的移动,能够如图5等所示 在罩15与基体部件12之间收纳吸管20,或使其露出。因此,不仅 使用者能够只通过罩15的移动就使吸管20露出等,而且还能够使 牛奶不容易漏出,并且是容易饮用牛奶且使用简单的饮料容器10。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30的立体示意 图。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3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 IO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描述其要点并省略说明, 以下面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饮料容器30具有收纳作为饮料的牛奶等的容器主 体31,基体部件32以覆盖设在该容器主体31的上部的开口的方式配置。在该基体部件32上配置有用于使使用者能够饮用到容器主体
31内的牛奶的吸管20。
在该基体部件32上配置有像后述那样收纳吸管20或使其露出 的罩部件,例如罩35。
在基体部件32上配置有限制罩35的移动的限制机构,例如滑 动部33。该滑动部33是在基体部件32上沿着基体部件32的表面移 动的结构。
在基体部件32上,两个把手39a、 39b沿容器主体31突出地配 置在基体部件32的两侧。
图7、图8和图9是表示图6的滑动部33、罩35和吸管20等 的动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下面,使用图9对基体部件32、滑动部
33和罩35的结构等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9所示,在基体部件32上形成有用于嵌合吸管20 的吸管孔32a。因此,当将吸管20安装在该吸管孔32a中时,吸管 孔32a被密封,容器主体31内的牛奶不会从该吸管孔32a漏出。
然后,如图9所示,通气部件36配置在基体部件32上。通气 部件36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形成有通气孔38 (相当于第一实 施方式的通气孔18)和通气阀37 (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阀 17)。
另外,如图9所示,饮用密封凸部33a (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 的饮用密封凸部15a)、携带密封凸部33b (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 的携带密封凸部15b)和空气流通部33c (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 空气流通部15c)彼此连续地形成在滑动部33的内侧(基体部件32侧)。
也就是说,作为这些罩35的移动限制机构的滑动部33的饮用 密封凸部33a、携带密封凸部33b和空气流通部33c是通气开闭机构 的一个例子。
使用图7至图9对这样构成的滑动部33、基体部件32、罩35 和吸管20等的动作等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30是在容器主体11内收纳温牛奶等并 能够携带的结构。图7是表示携带状态(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 携带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7所示,吸管20由罩35覆盖,并通过从罩35等突出形成 的吸管密封凸部35a被折弯,从而开口成为封闭状态,即使饮料容 器30在携带状态下倾斜,容器主体31内的牛奶也不会从吸管20的
前端漏出。
罩35在其基端侧具有基端抵接部35d,该基端4氏接部35d是与 设在滑动部33上的基端侧罩止动部33d抵接的结构。另外,罩35 在其前端侧具有前端4氐接部35e,该前端抵接部35e是与滑动部33 的前端侧罩止动部33e抵接的结构。这样,通过罩35的基端抵接部 35d和前端抵接部35e分别与滑动部33的基端侧罩止动部33d和前 端侧罩止动部33e抵接而限制罩35的转动,并将罩35推压在基体 部件32侧,因此,不会由于在携带状态下不慎打开罩35 (图7的箭 头Rl方向)而导致牛奶从吸管20的前端漏出。
在携带状态下,滑动部33的携带密封凸部33b以覆盖通气孔38 和通气阀37双方的方式抵接,使其成为封闭状态,因此,即使在携 带状态下饮料容器30在包等中不慎被倒置配置,也与第一实施方式 一样,容器主体31内的牛奶不会漏出。
图8是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状态。即,当滑动部33向图 8的箭头X方向的左侧移动时,其罩止动部33d从罩35离开,并且 携带密封凸部33b也向图中的左侧移动,于是成为在通气孔38和通 气阀37上没有抵接物的通气状态。
此时,吸管20的开口由于罩35的关闭而成为封闭状态,因此, 当容器主体31内配置有温牛奶时,容器主体31相对于外部成为正 压力状态,但由于通气孔38为通气状态,因此能够进行调整,放出 容器主体31内的压力,使之回到大气压水平。
图9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饮用状态。即,在滑动部33进一步 向左侧移动而配置在打开位置上之后,向箭头Rl方向转动罩35以使其打开,则吸管20复原,于是成为使用者能够从吸管20饮用到
牛奶的状态。此时,在容器主体31内的压力保持为正压力的情况下, 牛奶有可能从吸管20的前端喷出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 施方式一样,通过通气孔38预先使压力从正压力返回到大气压,因 此能够事先防止牛奶从吸管20喷出等。
在饮用状态下,如图9所示,滑动部33的饮用密封凸部33a使 通气孔38成为封闭状态。因此,像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即使在使用 者含着吸管,并较大地倾斜饮料容器30来饮用牛奶,或者将饮料容 器30倒置的情况下,容器主体31内的牛奶也不会从通气孔38或吸 管20漏出。
另外,在饮用状态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成为在通气阀38 的开口面37b上没有抵接物的通气状态(图9)。因此,即使用吸管 20饮用牛奶,由于内容量减少而在容器主体31内产生负压力,空气 也能够从通气阀38导入,因此能够迅速地回到大气压水平,从而能 够事先防止使用者难于饮用到牛奶这样的情况发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能够不移 动罩35自身,而是通过限制罩35的移动的限制机构即滑动部33的 移动使通气孔38和通气阀37成为封闭状态或通气状态。因此,能 够在不移动罩35的情况下进行通气孔38等的开闭。
如图9所示,在滑动部33的表面形成滑动部侧凹凸部33f,另 一方面,在与该滑动部侧凹凸部33f抵接的罩35上也形成罩侧凹凸 部35b,从而能够在饮用状态下用罩35来限制滑动部33的移动。
因此,通过罩35打开,罩侧凹凸部35b抵接在滑动部侧凹凸部 33f上,能够正确地定位滑动部33相对于基体部件32的位置,尤其 是,能够事先防止饮用时滑动部33向关闭方向(图9的右方)移动 而不慎使通气孔38成为通气状态的情况。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40的立体示意 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40中,由于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IO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描述其要点并 省略说明,以下面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饮料容器40具有收纳牛奶等饮料的容器主体41,并配置有覆盖 该容器主体41的上部开口的基体部件42。
把手49a、 49b沿容器主体41配置在基体部件42上。
在基体部件42上配置有饮用口 50和吸管50a。另外,在基体部 件42上配置有覆盖饮用口 50的罩45,并且罩45的内表面覆盖并封 闭饮用口50的前端。该罩45上具有两个臂45a、 45b,两个臂45a、 45b连接在转动轴51上。
即,通过图10的转动轴51的转动,臂45a、 45b和罩45能够 在图10的箭头R2方向转动。
也就是说,要使饮料容器40成为携带状态(相当于第一实施方 式的携带状态),如图10所示的那样关闭罩45,成为覆盖饮用口 50的状态。另一方面,要使饮料容器40成为饮用状态(相当于第一 实施方式的饮用状态),需要沿箭头R2的方向较大地打开罩45, 使饮用口 50露出。
另外,罩45配置在这些携带状态与饮用状态的中间位置的移动 状态是操作状态(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状态)。
图11 (a)是图10的A-A,线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1 (a)所示,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通气部件46配置在相当于转动轴51的正下 方的基体部件42上。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孔18的通气孔48 和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阀17的通气阀47 —体地形成在通气 部件46上。
也就是说,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吸管20接近/离开的 纵向上配置通气部件46的通气阀17和通气孔18,而在本实施方式 中,在相对于饮用口 50等间隔的横向上配置通气阀47和通气孔48。
图ll(b)是图ll(a)的B-B,线剖视示意图。如图11 (b)所 示,在转动轴51上形成有用于使通气孔48成为通气状态的通气孔 用通气凹部51a。因此,当转动轴51的通气孔用通气凹部51a以外
26的部分与通气孔48抵接时,通气孔48成为封闭状态。
即,通气孔用通气凹部51a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流通部 15c,转动轴51的通气孔用通气凹部51a以外的部分相当于第一实 施方式的携带密封凸部15b和饮用密封凸部15a。
图11 (c)是图11 (a)的C-C,线剖视示意图。如图11 (c)所 示,在转动轴51上形成有用于使通气阀47成为通气状态的通气阀 用通气凹部51b。因此,当转动轴51的通气阀用通气凹部51b以外 的部分与通气阀47抵接时,通气阀47成为封闭状态。
即,通气阀用通气凹部51b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流通部 15c,转动轴51的通气阀用通气凹部51b以外的部分相当于第一实 施方式的携带密封凸部15b。
此外,如图10所示,通气孔用通气凹部51a和通气阀用通气凹 部51b通过转动轴51连续地相连,并在转动轴51的轴周长上成为 长度不同的凹部。
图11 (d)是表示图10的罩45被配置为上述操作状态时的、转 动轴51与通气部件46的关系的剖视示意图,图11 (e)是图11 (d) 的B-B,线剖视示意图,图11 (f)是图11 (d)的C-C,线剖视示意图。
图11 (g)是表示图10的罩45被配置为上述饮用状态时的、转 动轴51与通气部件46的关系的剖视示意图,图11 (h)是图11 (g) 的B-B,线剖视示意图,图11 (i)是图11 (g)的C-C,线剖视示意图。
使用图11 (a)至图11 (i)来说明罩45关闭的携带状态、要将 罩45打开的操作状态、以及打开罩45并从饮用口饮用牛奶的饮用 状态下的饮料容器40的动作。
首先,如图IO所示,在罩45关闭、使用者能够携带的携带状 态下,转动轴51和通气部件46成为图11 (a)至图11 (c)的状态。 即,通气部件46的通气孔48和通气阀47都成为与转动轴51 1氐接 的封闭状态,即使使用者倾斜饮料容器40,容器主体41内的牛奶等 也不会从通气孔48等漏出。另外,此时,饮用口 50的前端也成为 被罩45封闭的密封状态。下面,在操作者将要打开罩45的操作状态中,如图11 (d)至
图11 (f)所示,通气孔48成为通气状态。也就是说,如图11 (e) 所示,通气孔用通气凹部51a配置在通气孔48上方,通过该通气阀 用通气凹部51b等与外部连通。因此,即使在容器41内加入温牛奶 从而容器主体41内相对于外部成为正压力状态,也能够通过通气孔 48将压力调整到大气压水平。因此,能够防止容器主体41内的牛奶 从饮用口 50喷出等。
下面,在罩45打开的饮用状态下,如图11 (g)至图11 (i)所 示,转动轴51抵接在通气孔48上,从而通气孔48成为封闭状态, 但通气阀47成为通气状态。因此,即使使用者要饮用容器主体41 内的牛奶而含着饮用口 50并倾斜容器主体40,牛奶也不会从通气孔 48漏出。
另外,即使在从饮用口 50饮用牛奶,由于内容量减少而容器主 体41内产生负压的情况下,也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通气阀47, 空气能从外部导入而能够事先防止负压状态的产生。
因此,对使用者来说,饮料容器40易于饮用牛奶等。 (第四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100的立体示意 图。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10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容 器IO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描述其要点并省略说明, 以下面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气孔18和通气阀17 —体地配置在通气 部件16上,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通气孔 18与通气阀17分体形成,并且通气阀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 同。下面,通气阀117为本实施方式的通气阀。通气阀117是第二 通气机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12所示,通气阀117具有从外部导入空气的通气开口部例 如通气开口 117b、和能够使该通气开口 117b变为通气状态或封闭状 态的通气封闭部例如封闭部件117c。图14是表示图12的通气阀117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 15是表示通气阀117的动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即,图15 (a)是 表示封闭部件117c封闭通气开口 117b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5 (b)是表示封闭部件U7c使通气开口 117b能够通气的状态的剖视 示意图。如图15 (a)和(b)所示,封闭部件117c通过向图中的箭 头Y方向移动而将通气开口 117b变为封闭状态或通气状态。
具体来说,如图15所示,封闭部件117c具有截面形状为凸状 的封闭凸部117a,该封闭凸部117a在通气开口 117b上相对于一方 的端部进退,从而变化为封闭状态或通气状态。
该封闭部件117c在箭头Y方向上的移动(进退)根据图12的 容器主体ll内的负压状态而变化。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
即,如图12所示,在吸管20从饮料容器100突出,使用者能 够饮用到容器主体11内的液体饮料的饮用状态下,如图所示,通气 阀117的封闭部件117c的封闭凸部117a成为封闭通气开口 117b的 状态,即图15 (a)所示的状态。
因此,即使使用者不慎将饮料容器IOO倒置,容器主体ll内的 作为液体饮料的牛奶等要从吸管20向外部流出,也由于空气不会从 外部流入容器主体ll内,所以负压不会被消除,从而牛奶不会从吸 管20漏出。
另一方面,若像这样负压不被消除(解除),则当使用者吮吸 吸管20饮用牛奶时,会产生牛奶不容易出来从而不容易饮到的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用者含着图12的吸管20进行吸 引的时候,通气阀117的封闭部件117c由于其负压的升高而开始移 动,从图15 (a)的状态变化为图15 (b)的状态。
图13表示该图15 (b)的状态。即,图13是表示通气阀117的 通气状态的示意说明图。
如图13所示,当封闭部件117c由于上述负压的升高而向容器 主体ll内移动时,封闭通气开口 117b的封闭凸部117a从通气开口 117b的端部离开,乂人而通气开口 117b成为通气状态,空气乂人外部流入。
因此,容器主体11内的负压被消除,使用者能够顺畅地饮用到 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开饮料容器100的罩15,使吸管
20露出的饮用状态下,即使使用者不慎将饮料容器11倒置,牛奶也 不会从吸管20漏出。
另外,当使用者为了从吸管20饮用牛奶而进行吸引动作,使容 器主体11内的负压力升高时(饮用行为引起的高负压状态的一个例 子),由于通气阀117首先动作,从封闭状态变为通气状态,因此 使用者在饮用牛奶时也能够顺畅地吸出牛奶。 (第五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300的立体示意 图。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30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容 器IO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描述其要点并省略说明, 以下面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如图16所示,在 吸管210的内部形成开闭阀211。如图所示,该开闭阀211形成有阻 挡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的阻断部211a,并形成有切口部例如狭缝 211b,上述狭缝211b例如为十字形。
该开闭阀211通过使用者用手或口等使吸管210变形或使用者 吮吸吸管210而发生变形,此时,狭缝211b打开。也就是说,狭缝 211b在形状上能够变形。
图17是表示狭缝211b打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通 过狭缝211b打开,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能够从吸管210向外部流 出。
本实施方式由于这样地构成,因此具有以下的作用等。也就是 说,在图6的饮用状态下,即使使用者不慎将饮料容器300倒置, 牛奶在吸管20内要流向外部,也能够通过开闭阀211阻挡牛奶,使 其不会漏出到外部。
30另一方面,当使用者含着吸管210饮用牛奶时,由于通过含着 吸管时的口的力等使吸管210发生变形,或者使用者吸引吸管210, 狭缝21 lb打开,从而能够顺畅地饮用到牛奶。
也就是说,开闭阀211不但能够防止容器主体11内的牛奶的漏 出,还能够通过吸管210的变形使牛奶流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211b成为十字形,但狭缝的形状 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一字形。图1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 示意图。
如图18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开闭阀221在吸管220内部形成, 该狭缝221b形成为在图的纵向上的一字形。
因此,当使用者为了饮用牛奶而含着吸管220并在图中的箭头U 和D方向(互相向吸管220的内侧方向)挤压吸管220时,吸管220 向图中的Wl和W2(互相向吸管220的外侧方向)方向张开变形(用 虛线表示的部分)。
此时,狭缝221b也像图中虛线表示的那样,向箭头W1和W2 方向打开,从而能够使牛奶向外部流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例如,不以滑动部33构成限 制机构,可以使移动限制机构构成为基于沿基体部件13的表面绕轴 转动的杆的操作,或成为对基体部件13接近/离开的按钮状的结构, 以限制罩35的移动。另外,也可以不以直接设在罩或移动限制机构 上的凹部或凸部形成通气开闭机构,而是在罩或移动限制机构与通
气部件之间配置与罩或移动限制机构的动作联动地动作的可动部 件,以开闭通气孔和通气阀。进一步,通气阀也可以不是U字形或 V字型的阀体,而是基于根据压力的变动而移动的可动部件的单向 阀。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两侧配置把手的结构,也可 以采用只在一侧设置把手的所谓单把手杯子、或没有把手的结构。 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互相组合构成。
权利要求
1. 一种饮料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用于注入饮料的容器开口部;基体部件,覆盖所述容器开口部,并且配置有饮用口部;和盖体,用于能够开闭地覆盖所述基体部件的上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部件上设有第一通气机构和第二通气机构,所述第一通气机构调整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压力变化,所述第二通气机构在所述容器主体内相对于外部成为负压状态时从外部导入空气,并且能够防止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在所述盖体上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第一通气机构变为通气状态或封闭状态的通气开闭机构,所述通气开闭机构在所述盖体以覆盖所述饮用口部的方式配置以便使用者能够携带饮料容器的携带状态、和所述盖体以使所述饮用口部露出的方式配置以便使用者能够使用所述饮用口部的饮用状态下,使第一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在所述盖体配置在所述携带状态和所述饮用状态的中间位置的操作状态下,使所述第一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盖体配置在所述携带状态时,所述通气开闭机构使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气机构是由贯通孔构成的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是由气体只能向所述容器主体内流入的单向 阀构成的通气阀,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通气阀形成为一体的通气部件,该通气部件 配置在所述基体部件上。
4. 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开闭机构形成有携带密封部、饮用密封部和空气流通部,所述携带密封部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携带状态时使所述第 一 通 气机构和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所述饮用密封部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饮用状态时使所述第一通 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使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所述空气流通部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操作状态时使所述第一通 气才几构成为通气状态。
5. 如权利要求1 4的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改变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相对位置,所述盖体能够将配置在所述基体部件上的所述饮用口部收纳,或者使所述饮 用口部露出。
6. 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具有收纳所述饮用口部或使所述饮用口部露出的罩部件、和限制该罩部件的移动的限制机构,所述通气开闭机构形成在所述限制机构上。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气机构是由贯通孔构成的通气孔, 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是当所述容器主体内的负压高到由使用者的饮用行为引起的负压状态时从外部导入空气的结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气机构具有从外部导入空气的通气开口部、和能够使所述通气开口部成为封闭状态的通气封闭部,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是当所述容器主体内的负压高到由使用者的 饮用行为引起的负压状态时,所述通气封闭部解除所述通气开口部 的封闭状态,而从外部导入空气的结构。
9. 如权利要求1 8的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饮用口部上形成有开闭阀,所述开闭阀能够防止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饮用口部的变形使液体々大冲+流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阀是阻挡所述々大用口部内的液体々大冲+的阻断部、和形 成于该阻断部上的能够变形的切口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料容器,即使使用者将容器主体倾斜,饮料也不会漏出,并且即使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等也易于饮用饮料。饮料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1)、基体部件(12)和盖体(15),基体部件上备有第一通气机构(18)和第二通气机构(17),第一通气机构(18)调整容器主体内的压力变化,第二通气机构(17)在容器主体内相对于外部成为负压状态时从外部导入空气,并能防止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盖体上形成有能够使第一通气机构变为通气状态或封闭状态的通气开闭机构(15a),通气开闭机构在使用者能够携带饮料容器的携带状态、和使用者能够使用饮用口部的饮用状态下,使第一通气机构为封闭状态,在操作状态下使第一通气机构为通气状态。
文档编号B65D47/06GK101472805SQ20078002255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3日
发明者大牛良之, 山下大辅 申请人:贝亲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