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187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合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瓶机,用于液体灌装全自动生产线,将两条全自动生产线上的瓶子均匀地合并到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上,属于液体灌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体包装行业,灌装后的瓶子需要检验,由于一条包装线的两侧容纳的操作者有限,不能适应包装线的检验要求,受场地限制,检验区又不能很长,需要把一条输瓶链道在某工序被分成两条输瓶链道,以容纳更多的操作者,完成该工序后再合并为一条输瓶链道。另外,在包装线上,两台低速机与一台高速机的搭配,也需要将两条输瓶链道合并为一条输瓶链道。因此,在液体包装行业,经常会遇到分瓶与合瓶的问题。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合瓶仅适用于普通圆瓶,异形瓶在自然合并过程中会出现挤瓶现象,无法用于实际生产,在液体灌装行业,异形瓶又被广泛使用,异形瓶的合瓶问题严重制约了异形瓶灌装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合瓶机,能解决多数异形瓶的合瓶问题,普通圆瓶的合瓶效率也有大幅度提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瓶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进瓶链道,所述进瓶链道包括第一进瓶链道和第二进瓶链道,第一进瓶链道和第二进瓶链道之间设有出瓶链道;两个进瓶链道的上方各设有一个螺旋辊,所述螺旋辊的进瓶端位于相对应的进瓶链道的外侧,螺旋辊的出瓶端向出瓶链道倾斜,螺旋辊出瓶端的末端螺距为螺旋辊进瓶端初始螺距的2倍;两个进瓶链道之间设有螺旋辊挡板,螺旋辊挡板两侧的侧边分别与对应侧的螺旋辊中心线平行;所述出瓶链道上方两侧设有护栏,护栏的进瓶端位于螺旋辊的出瓶端处,护栏的出瓶端向出瓶链道倾斜。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螺旋辊的出瓶端连接有用于调节螺旋辊倾斜程度的螺旋辊调节装置。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螺旋辊挡板连接有用于调整螺旋辊挡板高度的挡板调节装置。再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护栏连接有用于调整护栏高度的护栏调节杆。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进瓶链道的两侧设有进瓶链道侧板,进瓶链道传动连接有进瓶链道驱动装置;所述进瓶链道驱动装置包括进瓶链道驱动电机,进瓶链道驱动电机与进瓶链道侧板之间设有用于防止进 瓶链道驱动电机转动的止转板。[0014]再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辊进瓶端的初始螺距比瓶子的最大外尺寸大I 3毫米。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螺旋辊挡板可根据瓶型设置2 3层.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护栏可根据瓶型设置2 3层。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螺旋辊传动连接有螺旋辊驱动装置;所述螺旋辊驱动装置包括螺旋辊动力轴和螺旋辊驱动电机;所述螺旋辊动力轴包括第一螺旋辊动力轴和第二螺旋辊动力轴;所述第一螺旋辊动力轴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旋辊的第一螺旋辊驱动齿轮,第一螺旋辊动力轴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螺旋辊齿轮;所述第二螺旋辊动力轴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螺旋辊的第二螺旋辊驱动齿轮,第二螺旋辊动力轴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螺旋辊齿轮;所述螺旋辊驱动电机连接有螺旋辊动力齿轮,螺旋辊动力齿轮与第一螺旋辊齿轮之间啮合有介轮,螺旋辊动力齿轮与第二螺旋辊齿轮相啮合。
再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挡板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支架和吊轴;所述调节支架包括设置在螺旋辊挡板进瓶端的大吊架和设置在螺旋辊挡板出瓶端的小吊架,大吊架和小吊架之间连接有横管;所述吊轴设置在横管和螺旋辊挡板之间,吊轴与螺旋辊挡板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两个进瓶链道之间平行设置有出瓶链道,进瓶链道上方设有螺旋辊,螺旋辊的出瓶端向出瓶链道倾斜,螺旋辊出瓶端的末端螺距为螺旋辊进瓶端的初始螺距的2倍,在螺旋辊旋转一圈的时间内,两个螺旋辊交替输出瓶子,使输出的瓶子呈交叉排列状态;出瓶链道进瓶端的中间设置有螺旋辊挡板,螺旋辊挡板的进瓶端宽、出瓶端窄,螺旋辊挡板两侧的侧边分别与两侧的螺旋辊平行,在传输过程中螺旋辊挡板对瓶子起到支撑作用;出瓶链道出瓶端的两侧设有护栏,两侧的护栏围合的出瓶区域由宽变窄,用于引导经螺旋辊交替输出的瓶子单列输出,实现合瓶作业,本实用新型的合瓶方式依靠螺旋辊将密排的瓶子按照要求分开再重新排列,所以不管是普通圆瓶还是异形瓶,只要能用螺旋辊将瓶子分开,就能实现合瓶,通常在液体包装行业中使用的瓶子,大多数都满足螺旋辊分瓶的要求,以实现包装的自动化,适用范围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合瓶机的俯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合瓶机的A-A剖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合瓶机的主视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合瓶机的左视图;图中I-机架,2-出瓶链道从动轴组件,3-第一进瓶链道侧板,4-第一进瓶链道,5-从动链轮,6-第二进瓶链道,7-第二进瓶链道侧板,8-从动轴,9-从动轴轴承,10-螺旋辊驱动装置,11-第一螺旋辊,12-螺旋辊调节装置,13-不锈钢支架,14-护栏,15-主动轴轴承,16-主动轴,17-瓶子,18-出瓶链道,19-主动链轮,20-进瓶链道主动轴组件,21-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2-止转板,23-小吊架,24-第二螺旋辊,25-螺旋辊挡板,26-大吊架,27-第一螺旋辊动力轴,28-第一螺旋辊齿轮,29-介轮,30-螺旋辊驱动电机,31-螺旋辊动力齿轮,32-第二螺旋辊齿轮,33-链道固定架,34-十字夹头,35-横管,36-吊轴,37-护栏调节杆,38-台面板,39-第二螺旋辊动力轴,40-第一螺旋辊驱动齿轮,41-第二螺旋辊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合瓶机,包括机架I,机架I上设有台面板38,台面板38上固定设有链道固定架33,链道固定架33上连接有进瓶链道侧板,进瓶链道侧板的外侧设有若干个不锈钢支架13,进瓶链道侧板内侧连接有进瓶链道,所述进瓶链道侧板包括第一进瓶链道侧板3和第二进瓶链道侧板7,所述进瓶链道包括第一进瓶链道4和第二进瓶链道6,第一进瓶链道侧板3与第一进瓶链道4连接,第二进瓶链道侧板7与第二进瓶链道6连接,第一进瓶链道4与第二进瓶链道6之间设有出瓶链道18,第一进瓶链道
4、第二进瓶链道6与出瓶链道18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列设置。出瓶链道18连接有出瓶链道驱动装置,所述出瓶链道驱动装置包括出瓶链道主动轴组件和出瓶链道从动轴组件2,所述出瓶链道从动轴组件2设置在出瓶链道18的进瓶端下方,出瓶链道从动轴组件2包括从动轴8和从动链轮5,从动轴8连接有从动轴轴承9,从动轴8通过从动轴轴承9固定在进瓶链道侧板上,从动链轮5与出瓶链道18相啮合,构成出瓶链道18的尾部支撑端,出瓶链道从动轴组件2在出瓶链道主动轴组件的带动下驱动出瓶链道18移动,出瓶链道主动轴组件位于出瓶链道18的出瓶端,附图中未显示,出瓶链道18的驱动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技术手段,故不再赘述。进瓶链道连接有进瓶链道驱动装置,所述进瓶链道驱动装置包括进瓶链道主动轴组件20,所述进瓶链道主动轴组件20设置在进瓶链道出瓶端的下方,进瓶链道主动轴组件20包括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1,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1固定连接在第一进瓶链道侧板3上,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1与第一 进瓶链道侧板3之间设有止转板22,止转板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进瓶链道侧板3的外侧面上,止转板22的另一端固定在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1上,止转板22用于防止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1转动;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1连接有主动轴16和主动链轮19,主动链轮19设有两个,两个主动链轮19分别与第一进瓶链道4和第二进瓶链道6相啮合,在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1的驱动下,主动链轮19带动第一进瓶链道4和第二进瓶链道6进行移动,主动轴16连接有主动轴轴承15,主动轴16通过主动轴轴承15固定在进瓶链道侧板上。进瓶链道出瓶端的上方设有螺旋辊,所述螺旋辊包括第一螺旋辊11和第二螺旋辊24,第一螺旋辊11位于第一进瓶链道4的上方,第二螺旋辊24位于第二进瓶链道6的上方,两个螺旋辊的进瓶端分别位于相应的进瓶链道的外侧,螺旋辊的出瓶端均向出瓶链道18倾斜,螺旋辊进瓶端的初始螺距比瓶子17的最大外尺寸大I 3毫米,螺旋辊出瓶端的末端螺距为螺旋辊进瓶端的初始螺距的2倍,在螺旋辊旋转一圈的时间内,两个螺旋辊交替输出瓶子17,使输出的瓶子17呈交叉排列状态;螺旋辊的进瓶端连接有用于驱动螺旋辊旋转的螺旋辊驱动装置10,螺旋辊的出瓶端连接有用于调节螺旋辊倾斜程度的螺旋辊调节装置12,所述螺旋辊驱动装置10包括螺旋辊动力轴和螺旋辊驱动电机30,螺旋辊动力轴包括第一螺旋辊动力轴27和第二螺旋辊动力轴39,第一螺旋辊动力轴27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旋辊11的第一螺旋辊驱动齿轮40,第一螺旋辊动力轴27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螺旋辊齿轮28,第二螺旋辊动力轴39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螺旋辊24的第二螺旋辊驱动齿轮41,第二螺旋辊动力轴39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螺旋辊齿轮32,螺旋辊驱动电机30连接有螺旋辊动力齿轮31,螺旋辊动力齿轮31与第一螺旋辊齿轮28之间啮合有介轮29,螺旋辊动力齿轮31与第二螺旋辊齿轮32相啮合,螺旋辊驱动电机30产生的动力一路经螺旋辊动力齿轮31传递至第一螺旋辊齿轮28、第一螺旋辊动力轴27、第一螺旋辊驱动齿轮40,用于驱动第一螺旋辊11旋转,另一路经螺旋辊动力齿轮31传递至第二螺旋辊齿轮32、第二螺旋辊动力轴39、第二螺旋辊驱动齿轮41,用于驱动第二螺旋辊24旋转,从而实现两个螺旋辊同步相向旋转。第一进瓶链道4和第二进瓶链道6之间设有螺旋辊挡板25,螺旋辊挡板25的进瓶端宽,螺旋辊挡板25的出瓶端窄,螺旋辊挡板25两侧的侧边分别与对应侧的螺旋辊中心线平行,螺旋辊挡板25连接有挡板调节装置,所述挡板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支架,调节支架包括大吊架26和小吊架23,大吊架26固定设置在螺旋辊挡板25进瓶端位置处的台面板38上,小吊架23固定设置在螺旋辊挡板25出瓶端位置处的台面板38上,大吊架26与小吊架23之间固定连接有横管35,横管35上连接有若干个可沿竖直方向调整的吊轴36,吊轴36的上端与横管35之间通过十字夹头34连接,十字夹头34可设有2 8个,本实施例中选用4个,吊轴36的下端与螺旋辊挡板25螺纹连接,螺旋辊挡板25通过吊轴36固定在出瓶链道18的上方,通过调整吊轴36下端的调整螺母可调节螺旋辊挡板25的高度,螺旋辊挡板25可根据瓶型设置2 3层,本实施例中选用2层。出瓶链道18的出瓶端两侧设有护栏14,两侧的护栏14围合的出瓶区域由宽变窄,用于引导由螺旋辊交替输出的瓶子17单列输出,护栏14通过不锈钢支架13固定在出瓶链道18的出瓶端的上方,护栏14上设置有护栏调节杆37,所述护栏14可根据瓶型设置2 3层,本实施例中选用2层。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瓶机包括机架(I),机架(I)上设有进瓶链道,所述进瓶链道包括第一进瓶链道(4 )和第二进瓶链道(6 ),第一进瓶链道(4 )和第二进瓶链道(6)之间设有出瓶链道(18); 两个进瓶链道的上方各设有一个螺旋辊,所述螺旋辊的进瓶端位于相对应的进瓶链道的外侧,螺旋辊的出瓶端向出瓶链道(18)倾斜,螺旋辊出瓶端的末端螺距为螺旋辊进瓶端初始螺距的2倍; 两个进瓶链道之间设有螺旋辊挡板(25),螺旋辊挡板(25)两侧的侧边分别与对应侧的螺旋辊中心线平行; 所述出瓶链道(18)上方两侧设有护栏(14),护栏(14)的进瓶端位于螺旋辊的出瓶端处,护栏(14 )的出瓶端向出瓶链道(18 )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辊的出瓶端连接有用于调节螺旋辊倾斜程度的螺旋辊调节装置(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辊挡板(25)连接有用于调整螺旋辊挡板(25)高度的挡板调节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14)连接有用于调整护栏(14)高度的护栏调节杆(3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瓶链道的两侧设有进瓶链道侧板,进瓶链道传动连接有进瓶链道驱动装置; 所述进瓶链道驱动装置包括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1),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1)与进瓶链道侧板之间设有用于防止进瓶链道驱动电机(21)转动的止转板(22 )。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辊进瓶端的初始螺距比瓶子的最大外尺寸大I 3毫米。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辊挡板(25)可根据瓶型设置2 3层。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14)可根据瓶型设置2 3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辊传动连接有螺旋辊驱动装置(10); 所述螺旋辊驱动装置(10)包括螺旋辊动力轴和螺旋辊驱动电机(30); 所述螺旋辊动 力轴包括第一螺旋辊动力轴(27)和第二螺旋辊动力轴(39); 所述第一螺旋辊动力轴(27)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旋辊(11)的第一螺旋辊驱动齿轮(40),第一螺旋辊动力轴(27)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螺旋辊齿轮(28); 所述第二螺旋辊动力轴(39)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螺旋辊(24)的第二螺旋辊驱动齿轮(41),第二螺旋辊动力轴(39)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螺旋辊齿轮(32); 所述螺旋辊驱动电机(30)连接有螺旋辊动力齿轮(31),螺旋辊动力齿轮(31)与第一螺旋辊齿轮(28)之间啮合有介轮(29),螺旋辊动力齿轮(31)与第二螺旋辊齿轮(32)相啮口 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合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支架和吊轴(36);所述调节支架包括设置在螺旋辊挡板(25)进瓶端的大吊架(26)和设置在螺旋辊挡板(25)出瓶端的小吊架(23),大吊架(26)和小吊架(23)之间连接有横管(35); 所述吊轴(36 )设置在横管(35 )和螺旋辊挡板(25 )之间,吊轴(36 )与螺旋辊挡板(25 )螺纹连接。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瓶机,包括两个进瓶链道,两个进瓶链道之间平行设置有出瓶链道,进瓶链道上方设有螺旋辊,螺旋辊的出瓶端向出瓶链道倾斜,出瓶链道进瓶端的上方设置有螺旋辊挡板,螺旋辊挡板的进瓶端宽、出瓶端窄,螺旋辊挡板两侧的侧边分别与两侧的螺旋辊平行,出瓶链道出瓶端的两侧设有护栏,两侧的护栏围合的出瓶区域由宽变窄,依靠螺旋辊和螺旋辊挡板将密排的瓶子按照要求分开再重新排列,然后经护栏引导单列输出,实现合瓶作业,适用范围广,工作效率高。
文档编号B65G47/68GK203095110SQ20132002246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6日
发明者马汝龙, 李强 申请人:安丘市鼎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