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296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输送机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输送机的改良构造,主要包括两机壳,并于两机壳间藉数根主连杆两端作组接,又于机壳间两端架设传动轮与滚轮,并藉传动轮带动输送带作动绕转,在二机壳的相对内侧依循输送带的绕设轨迹预设有槽道以供输送带两端嵌入,使输送带运行时得以该槽道为绕转的依循轨迹,进而达到稳定运转的目的。
【专利说明】输送机的改良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输送机的改良构造,特别指一种针对输送带绕转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所作的改良设计。
【背景技术】
[0002]习用的输送机[请参阅中国TW专利公告第M271009号新型专利案],经由其先前技术所揭露的图式可知,其构造主要令两机壳设置透孔,并藉连杆两端所具螺纹段作组接,又于机壳间架设传动轮,并藉传动轮带动输送带作动绕转,该输送带系由数履片组设而成,由于该履片的材质属于较坚硬的金属或塑胶材质,因此串接后的输送带在绕转行进时容易因为互相硬性推挤而形成不稳定运转状态,致使被输送物四处滚动而由输送带与机壳间的空隙掉落甚至卡滞,进而导致输送带无法运转,虽然经过第M 271009号新型专利案的创作人改良,将二机壳间以可调整的螺杆组加以组设连结,待输送带与机壳日久使用而于二者产生间隙时,加以调整螺杆组令输送带与二机壳可再行紧密配合,防止被输送物由其间隙掉落或卡滞,然而,该二机壳的体积与长度实属庞大,在实际调整使用时非常费时费力,且不易调整至精准的平行状态,如此一来将再次影响整体输送带绕转行进的顺畅度,并造成输送带摩擦不平均的缺失;另外,习用的输送机其二机壳的尺寸大小乃依购买者需要而直接一体成型制成,因此其体积非常庞大,不只搬运载送上极为不便,且相对占用大量空间,徒增运送成本。
[0003]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创作人认为有必要改进,于是投注心力加以研究、创设,在经过多次测试及改良修正后,终乃研发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的改良构造,期使输送带的运转更为顺畅、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结果简单,装卸便利,能提供稳定的运转,且便利性和安全性能更好,占用空间少,运输和搬运便利,极具实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包括两机壳,两机壳间藉由数根主连杆的两端进行组接,又于两机壳的两端之间分别架设有传动轮与滚轮,以及由传动轮带动绕转的输送带,该传动轮穿设于一传动轴并藉由该传动轴跨设于所述二机壳的一端,该滚轮穿设于一轮轴并藉由该轮轴跨设于所述二机壳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二机壳的相对内侧依循输送带的绕设轨迹设有供输送带两端嵌入以使输送带运行时能依循轨迹而达到稳定运转目的的槽道。
[0006]其中,该槽道设于一衬套中,二机壳相对内侧各设有一供衬套对应置入固定的容置槽。
[0007]其中,该衬套由减缓输送带磨损的塑胶材质制成,其上、下外侧壁各设有一延伸凸段,而该容置槽相对应于该延伸凸段的位置则形成一供延伸凸段对应嵌设的延伸凹槽,又该延伸凹槽相对于容置槽开口侧的壁面形成一挡止于延伸凸段外侧而杜绝衬套由容置槽的开口侧脱落的挡止部。
[0008]其中,各该机壳由数个主壳板与二个端板组装成平直状。
[0009]其中,各该机壳由数个主壳板、数个衔接板及二个端板组装而成弯曲状,该数个衔接板为依所需角度平均分割而配合对接组设于二主壳板间的元件,于相对的衔接板间藉由一副连杆加以跨接连结。
[0010]其中,还设有间隔跨设于二机壳的相对主壳板间的数个主连杆,该主连杆的其中至少一边中央处设有一凹沟。
[0011]其中,该传动轮藉由传动轴跨设于二机壳的其中二端板之间。
[0012]其中,该滚轮藉由轮轴跨设于二机壳的另二端板之间。
[0013]其中,各主连杆的中段上方跨设数支撑中柱,该支撑中柱的两侧各藉一第一限位件配合一第一固定件固定于主连杆而加以定位。
[0014]其中,该第一固定件为一穿贯第一限位件并螺入主连杆凹沟内的螺固元件。
[0015]其中,各副连杆中段穿设一形状构成与各衔接板的配合角度形成相对应状态的转接块。
[0016]其中,该传动轮的两侧藉一传动轴第二限位件固定于传动轴而加以夹持定位。
[0017]其中,该第二限位件包括一抱合体及一锁定体,该抱合体抱合于传动轴外围并为一侧开放的元件,而该锁定体则为一穿设该抱合体两末端后将抱合体开放侧加以封闭的元件。
[0018]其中,该滚轮的两侧藉一轮轴第二限位件固定于轮轴而加以夹持定位。
[0019]其中,该第二限位件包括一抱合体及一锁定体,该抱合体抱合于轮轴外围并为一侧开放的元件,而该锁定体则为一穿设该抱合体两末端后将抱合体开放侧加以封闭的元件。
[0020]其中,沿着二机壳顶部分别加设一挡板,其挡板为一体成型状态或分段组装而成。
[0021]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22]1、在二机壳的相对内侧依循输送带的绕设轨迹预设有槽道以供输送带两端嵌入,使输送带运行时得以该槽道为绕转的依循轨迹,进而达到稳定运转的目的。
[0023]2、二机壳的槽道可将输送带两端完全包覆,进而形成输送带与机壳壁间无间隙的状态,达到轻易确实防止被输送物掉落或卡滞,而不需像习用品得大费周章调整螺杆组以令输送带与二机壳再行紧密配合,且其完全包覆输送带两端的无间隙设计可有效防止工作人员的手指遭到夹伤,为一充分备具便利性与安全性的产品结构。
[0024]3、整体结构采模组化设计,具有组装拆卸快速、容易与方便搬运、不占空间的功效增进,为一兼具实用性与进步性的设计。
[0025]有关本实用新型输送机的改良构造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将佐以如下具体实施例的图式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本实用新型未搭配输送带的立体组合图。
[0027]图2:本实用新型搭配有输送带的立体组合图。
[0028]图3:是图2的A —A方向剖面图。[0029]图4:本实用新型部分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30]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0031]图6: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32]图7: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请一并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输送机的改良构造,主要包括两机壳1,并于两机壳I间藉数根主连杆2的两端作组接,又于两机壳I两端之间分别架设传动轮3与滚轮4,并藉传动轮3带动输送带5作动绕转,在二机壳I的相对内侧依循输送带5的绕设轨迹预设有一呈封闭回圈状的槽道6以供输送带5两端嵌入[如图3所示],令输送带5运行时得以该槽道6为绕转的依循轨迹,进而达到稳定运转的目的;其中:
[0034]所述机壳I可由数个主壳板11、数个衔接板12及二个端板13组装而成弯曲状[如图4所示],亦可仅由数个主壳板11与二个端板13组装而成平直状[如图5所示],其中该主壳板11呈平直状,因此若仅单独以二主壳板11互相对接固定,则可得到平直的机壳I形状,而该数个衔接板12可依安装空间所需的预定角度加以平均分割而配合对接组设于二主壳板11间的几何形元件,因此若于二主壳板11间加设衔接板12,则可得到弯曲的机壳I形状,再者该主壳板11与衔接板12的相对内侧壁则构成上述槽道6的上下平行段落,而二端板13的相对内侧壁则构成该槽道6的两端弧弯封闭段落,又,于相对边的衔接板12间可藉由一副连杆121加以跨接连结,此副连杆121的长度则端视二衔接板12间的宽度而定;
[0035]所述主连杆2为间隔跨设于二机壳I的相对主壳板11间的矩形杆体,于其四边近中央处各预设有一凹沟21,而其长度则端视二主壳板11间的宽度而定;
[0036]所述传动轮3穿设于一断面为矩形的传动轴31,再藉由该传动轴31跨设于二机壳I其中二端板13之间,其数量则视输送带5的宽度而有所增减;
[0037]所述滚轮4穿设于一圆形的轮轴41,再藉由该轮轴41跨设于二机壳I另外二端板13之间,其数量同样视输送带5的宽度而有所增减。
[0038]另请参阅图2及图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显示,当输送带5的宽度增加时,则二主壳板11间的距离势必相对增加,如此,主连杆2、副连杆121、传动轴31及轮轴41的长度亦必须随的加长,故而为因应输送带5的宽度增加,即可于各主连杆2近中段上方跨设数支撑中柱7,该支撑中柱7两侧并各藉一块状的第一限位件71配合一第一固定件72固定于主连杆2而加以定位,其中该第一固定件72可为一穿贯第一限位件71并螺入主连杆2的凹沟21内的螺固元件;且于各副连杆121近中段则可穿设一转接块8连系两相邻的支撑中柱7,其中各转接块8的形状构成与上述各衔接板12的配合角度形成相对应状态,又,于传动轮3与滚轮4的两侧尚可藉一第二限位件9固定于传动轴31及轮轴41而加以夹持定位,其中该第二限位件9包括一抱合体91及一锁定体92,该抱合体91可抱合于传动轴31及轮轴41外围,并根据传动轴31及轮轴41的形状而变化且一侧呈开放的Cl形元件,而其锁定体92则可为一可穿设该抱合体91两末端后配合一螺帽螺合后将抱合体91开放侧加以封闭的螺杆元件;另外,沿着本实用新型的二机壳I顶部可分别加设一挡板A以防止体积较大的被输送物掉落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外,其挡板A可为一体成形状态或分段组装而成。
[0039]复请参阅图3及图7,本实用新型二机壳I的槽道6进一步可设于一可减缓输送带5磨损的塑胶类衬套60中,并于二机壳I相对内侧预设有一呈封闭回圈状的容置槽14以供衬套60对应置入固定,其中,该衬套60的上、下外侧壁各一体成形一呈r:形的延伸凸段601,而该容置槽14相对应于该延伸凸段601的位置则形成一延伸凹槽141以供延伸凸段601对应嵌设,又该延伸凹槽141相同于容置槽14开口侧的壁面形成一挡止部142,该挡止部142则可挡止于延伸凸段601外侧,杜绝衬套60由容置槽14的开口侧脱落。
[0040]本实用新型构造特色所产生的效果:
[0041]1、本实用新型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创作内容及技术特征见诸同范畴产品未曾思及、作为的新颖性,为具备新型专利要件的创新。
[0042]2、本实用新型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二机壳相对内侧的槽道可供输送带两端嵌入,使输送带运行时得以该槽道为绕转的依循轨迹,俾有效达到稳定运转的目的,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为一符合实用进步性的构造。
[0043]3、本实用新型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二机壳的槽道可将输送带两端完全包覆,进而形成输送带与机壳壁间无间隙的状态,达到轻易确实防止被输送物掉落或卡滞的功效增进,且其完全包覆输送带两端的无间隙设计可有效防止工作人员的手指误伸入而遭到夹伤,为一充分备具便利性与安全性的产品结构。
[0044]4、本实用新型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整体结构采模组化设计,可由客户自行D IY组装,且其可拆卸、组装的特点可视需要持续扩充延伸,不仅无尺寸与角度上的限制,更方便日后的维修与更换,其充分符合产业利用性实令人无庸置疑。
[0045]5、本实用新型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具有组装拆卸快速、容易与方便搬运、不占空间的功效增进,相对可提高维修效率且大幅降低运送与维修成本,为一兼具实用性与进步性的设计。
[004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输送机的改良构造,确实可达到提升实用功效的多项优点,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向钧局提呈本案新型专利的申请,敬祈钧局暨贵审查委员惠予审理,并早日赐准本案的新型专利,实感德便。
[0047]上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使用及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举凡利用本实用新型相关的技术手段、创设原理的再创作,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包括两机壳,两机壳间藉由数根主连杆的两端进行组接,又于两机壳的两端之间分别架设有传动轮与滚轮,以及由传动轮带动绕转的输送带,该传动轮穿设于一传动轴并藉由该传动轴跨设于所述二机壳的一端,该滚轮穿设于一轮轴并藉由该轮轴跨设于所述二机壳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二机壳的相对内侧依循输送带的绕设轨迹设有供输送带两端嵌入以使输送带运行时能依循轨迹而达到稳定运转目的的槽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槽道设于一衬套中,二机壳相对内侧各设有一供衬套对应置入固定的容置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衬套由减缓输送带磨损的塑胶材质制成,其上、下外侧壁各设有一延伸凸段,而该容置槽相对应于该延伸凸段的位置则形成一供延伸凸段对应嵌设的延伸凹槽,又该延伸凹槽相对于容置槽开口侧的壁面形成一挡止于延伸凸段外侧而杜绝衬套由容置槽的开口侧脱落的挡止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各该机壳由数个主壳板与二个端板组装成平直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各该机壳由数个主壳板、数个衔接板及二个端板组装 而成弯曲状,该数个衔接板为依所需角度平均分割而配合对接组设于二主壳板间的元件,于相对的衔接板间藉由一副连杆加以跨接连结。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间隔跨设于二机壳的相对主壳板间的数个主连杆,该主连杆的其中至少一边中央处设有一凹沟。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轮藉由传动轴跨设于二机壳的其中二端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滚轮藉由轮轴跨设于二机壳的另二端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各主连杆的中段上方跨设数支撑中柱,该支撑中柱的两侧各藉一第一限位件配合一第一固定件固定于主连杆而加以定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件为一穿贯第一限位件并螺入主连杆凹沟内的螺固元件。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各副连杆中段穿设一形状构成与各衔接板的配合角度形成相对应状态的转接块。
12.如权利要求1、4或5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轮的两侧藉一传动轴第二限位件固定于传动轴而加以夹持定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件包括一抱合体及一锁定体,该抱合体抱合于传动轴外围并为一侧开放的元件,而该锁定体则为一穿设该抱合体两末端后将抱合体开放侧加以封闭的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4或5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滚轮的两侧藉一轮轴第二限位件固定于轮轴而加以夹持定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件包括一抱合体及一锁定体,该抱合体抱合于轮轴外围并为一侧开放的元件,而该锁定体则为一穿设该抱合体两末端后将抱合体开放侧加以封闭的元件。
16.如权利要求1、4或5所述输送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沿着二机壳顶部分别加设一挡板, 其挡板为一体成型状态或分段组装而成。
【文档编号】B65G21/22GK203497571SQ20132048745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9日
【发明者】陈水金 申请人:陈水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