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832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包装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角结构;包括柔性件制成的底板,所述底板两侧朝上折弯形成侧板,所述底板后侧朝上折弯形成后侧板,两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开口腔体,两所述侧板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于所述后侧板的两侧;由于采用第一卡扣结构,组装成包角结构较方便,提高生产效率;拆开第一卡扣结构时,可折平两侧板以及后侧板,使两侧板以及后侧板与底板处于同一水平面,减少占用空间,多个折平后的包角结构材料可以层叠在一起存放,有利于仓储和运输。
【专利说明】一种包角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包装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角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缓冲包装又称防震包装,在各种包装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品从生产出来到开始使用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输、保管、堆码和装卸过程,置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任何环境中都会有力作用在产品之上,并使产品发生机械性损坏。为了防止产品遭受损坏,就要设法减小外力的影响,所谓缓冲包装就是指为减缓内装物受到冲击和振动,保护其免受损坏所采取的一定防护措施的包装。 [0003]目前,包角结构一般是通过四块料或两块料再加上媒介,采用胶粘或热吹风方式制作成型。制作成型后的包角结构不能够拆装,相对于制作成型前的材料而言,包角结构增加了体积,不利于运输及仓储。另外因需增加媒介,既增加加工成本,又增加工序,并且加工速度慢、效率低、不美观,也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包角结构,采用折叠成型并且各部件之间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旨在解决现有包角结构成型后不能够拆装,既增加了体积,又不利于运输及仓储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包角结构,包括柔性件制成的底板,所述底板两侧朝上折弯形成侧板,所述底板后侧朝上折弯形成后侧板,两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开口腔体,两所述侧板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于所述后侧板的两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一层折叠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后侧板两侧的卡槽以及分别凸设于两所述侧板的卡扣,所述卡扣嵌于所述卡槽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后侧板两侧的卡扣以及分别设于两所述侧板的卡槽,所述卡扣嵌于所述卡槽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后侧板两侧与两所述侧板之间具有镂空区,两所述侧板后侧朝所述镂空区折叠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折入所述镂空区中,两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扣结构连接于所述后侧板的两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相互垂直布置。
[0012]进一步地,两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底板具有折叠处,所述折叠处设有第二卡扣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扣结构的结构一致。
[0014]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包角结构主要是由两侧板、后侧板与底板折弯形成,后侧板与两侧板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固定,由于采用第一卡扣结构,组装成包角结构较方便,提高生产效率。拆开第一卡扣结构时,可折平两侧板以及后侧板,使两侧板以及后侧板与底板处于同一水平面,减少占用空间,多个折平后的包角结构材料可以层叠在一起存放,有利于仓储和运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包角结构的立体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包角结构折平后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包角结构折平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一。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包角结构,包括柔性件制成的底板1,底板I两侧朝上折弯形成侧板11,底板I后侧朝上折弯形成后侧板12,两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与底板I围合形成开口腔体,两侧板11通过第一卡扣结构13连接于后侧板12的两侧。[0021]利用第一^^扣结构13,两侧板11与后侧板12连接在一起,并且两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固定于底板I上,从而形成包角结构。由于采用第一卡扣结构13,生产包角结构时,两侧板11能够快速与后侧板12连接,提高生产效率。在运输和存储大量的包角结构时,可拆开第一^^扣结构13,两侧板11与后侧板12分离,扳平两侧板11与后侧板12,让两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与底板I处于同一水平面,减少需占用的空间体积,并且有利于于层叠存放。
[0022]柔性件可以为泡棉。
[0023]如图1所示,底板I上设有一层折叠层2,折叠层2可以是覆盖底板I的上端面,也可以只设于折叠处,避免底板I折断。
[0024]折叠层2可反复折叠不变形,其材料特征为厚度薄,密度达到96kg/m3以上且韧性好。底板I通过折叠层2加工复合后注塑成型。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扣结构13包括设于后侧板12两侧的卡槽131以及分别凸设于两侧板11的卡扣132。当两侧板11需与后侧板12连接时,两侧板11上的卡扣132嵌于后侧板12上的卡槽131中;当两侧板11不需与后侧板12连接时,两侧板11上的卡扣132从后侧板12上的卡槽131取出,操作简单。两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与底板I能够快速形成包角结构,并且成型后的包角结构又能够拆装,有利于大量运输包角结构。
[0026]如图2所示,后侧板12两侧与两侧板11之间具有镂空区121,两侧板11后侧朝镂空区121折弯形成连接板111,连接板111伸入镂空区121中,两连接板111通过第一^^扣结构13连接于后侧板12的两侧。连接板111与侧板11之间折叠处位于主要受力位置,由于连接板111与侧板11之间折叠处连接有折叠层2,不易折断,避免了第一卡扣结构13位于主要受力位置,发生第一卡扣结构13意外松开。
[0027]如图1所示,底板1、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相互垂直布置。折叠后的两侧板11、后侧板12与底板I成90°,并且后侧板12与两侧板11也成90°,以至包角结构的密合性好,在受到冲撞或者运输过程中不易脱落。
[0028]如图2所示,两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与底板I具有折叠处14,折叠处14设有第二卡扣结构141。若没有在折叠处14设有第二卡扣结构141,包角结构被折平后,拿起底板I时,两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容易自动折叠,不利于搬运,从而在折叠处14设有第二卡扣结构141,解决两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容易自动折叠问题。
[0029]第二卡扣结构141与第一^^扣结构13的结构一致。第二卡扣结构141与第一^^扣结构13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
[0030]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二。
[0031]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扣结构13包括凸设于后侧板12两侧的卡扣132a以及分别设于两侧板11的卡槽131a,卡扣132a嵌于卡槽131a中。同理,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扣结构13也可以使两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与底板I能够快速形成包角结构。
[00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角结构,包括柔性件制成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两侧朝上折弯形成侧板,所述底板后侧朝上折弯形成后侧板,两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开口腔体,两所述侧板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于所述后侧板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一层折叠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后侧板两侧的卡槽以及分别凸设于两所述侧板的卡扣,所述卡扣嵌于所述卡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后侧板两侧的卡扣以及分别设于两所述侧板的卡槽,所述卡扣嵌于所述卡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两侧与两所述侧板之间具有镂空区,两所述侧板后侧朝所述镂空区折弯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伸入所述镂空区中,两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扣结构连接于所述后侧板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相互垂直布置。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底板具有折叠处,所述折叠处设有第二卡扣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的结构一致。
【文档编号】B65D59/00GK203497374SQ20132061767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8日
【发明者】冯云平 申请人:东莞市奔迪包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