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925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包括: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底盘装配输送轨道以及转接轨道;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初始端连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结束端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初始端,通过转接轨道连接,形成循环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进而降低汽车总装线的制造成本,并提高装配的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输送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装配线是人和机器的有效组合,最充分体现设备的灵活性,它将输送系统、随行夹具和在线专机、检测设备有机的组合,以满足汽车零件以及内饰的装配要求。汽车装配线是由输送设备和专业设备构成的有机整体,且人和机器的有效结合是汽车装配线的特点
之一
[0003]现有的汽车总装车间装配输送线主要由内饰装配线、底盘装配线、车门分装线、终装线以及各部件总成分装线等组成。其中,内饰装配线采用地面摩擦驱动的滑板输送轨道方式;底盘装配线和车门线采用空中悬挂输送轨道方式;终装线采用地面板式输送链(简称板链)的输送方式;发动机总成和后悬总成分装线通常采用地面积放辊道;车门总成分装线(即车门线),通常采用空中悬挂输送方式,其中,车门线兼有合装输送的功能;发动机总成和后悬总成的合装输送线通常采用轨道导向小车(RGV =Railed Guided Vehicle)或自动导向小车(AGV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0004]在现有的汽车装配输送过程中,采用上述多种不同输送设备,运用不同的输送方式实现装配工作,而这 些输送方式以分散的形式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会造成对装配输送线环境的限制,例如:装配车间厂房屋架节点的承载和房屋高度要求较高等;从而导致整个装配线制造成本增高。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输送轨道系统,避免装配线受环境的限制,并降低装配线的制造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能够形成一种循环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包括: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底盘装配输送轨道以及转接轨道;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初始端连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结束端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初始端,通过转接轨道连接,形成循环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
[0008]优选地,所述转接轨道设置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内、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内和/或所述内饰装配轨道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轨道初始端之间,并连接在上述装配输送轨道相对的转折点上。
[0009]优选地,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和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分别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所述转接轨道包括两端具有形换向过道和/或转台的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所述“#”形换向过道和/或所述转台设置在所述转折点上。[0010]优选地,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和/或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其中一根导轨的两侧,且与该导轨相互平行,能够使位于滑板底部的水平限位轮抵持所述限位挡板的侧壁,并沿该侧壁水平转动。
[0011]优选地,包括:车门分装输送轨道,设置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两侧,位于所述车门分装工位段内。
[0012]优选地,包括:第一车门收纳机构牵引轨道,设置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起始段。
[0013]优选地,包括:第二车门收纳机构牵引轨道,设置于底盘装配输送轨道两侧并位于所述车门分装输送轨道前。
[0014]优选地,包括:随行供电轨道,设置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和/或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一侧,并位于滑板取电工位段内。
[001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该系统将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初始端连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结束端通过转接轨道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初始端连接,形成循环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滑板通过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初始端进入,并在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段内进行内饰装配,之后进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在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内进行底盘装配,装配完毕后,通过移栽装置将车身从滑板上移栽,空滑板经过转接轨道进入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初始端,继续下一车身的装配。本申请将底盘装配轨道和内饰装配轨道连接并形成循环的滑板输送轨道,在该些输送轨道上仅采用滑板完成整个输送装配过程,因此,本申请降低汽车总装线的制造成本,并提高装配的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
[0018]内饰装配输送轨道OI,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转接轨道03,“ # ”形换向过道04,转台05,车门分装输送轨道07,随行供电轨道08,车身存储线09,终装线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该系统将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初始端连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结束端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初始端,通过转接轨道03连接,并形成循环的滑板输送轨道输送系统,进而提高装配的工作效率,并避免在建立滑板输送轨道时受产房高度等环境的限制,而造成成本高的问题。
[0020]下面将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图1中并未将所有的装配分装线示出。
[0022]本申请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包括: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以及转接轨道03,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结束端能够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初始端连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结束端能够通过所述转接轨道03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初始端连接,进而形成可循环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
[0023]为清楚描述本申请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轨道输送系统,本申请采用如图1所示内容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和两条相互平行的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并且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之间也是相互平行的,在每个装配输送轨道之间通过所述转接轨道03连接,进而使滑板能够循环行驶在该系统内。
[0024]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分为相互平行的前段和后段,在两段的转折点之间设置转接轨道03,并通过所述转接轨道03两端设置的转台05,将所述两条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导轨与所述转接轨道03的导轨连接;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后段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前段的初始端,通过设置在所述转接轨道03 —端的转台05将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后段的结束端与所述转接轨道03的导轨连接,而所述转接轨道03导轨的另一端通过“#”形换向过道04,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前段的导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初始端连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转折点上,通过设置在所述转接轨道03导轨两端的通过“#”形换向过道04与转台05,将所述转接轨道03的导轨垂直连接在所述两条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转折点之间;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导轨的结束端通过设置在所述转接轨道03导轨两端的“#”形换向过道04与转台05,将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导轨的结束端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初始端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导轨的结束端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导轨的初始端相连接的转接轨道03上,可以设置四处转折点,该四处转折点分别通过转台05和“#,,形换向过道04连接。
[0025]为了便于车门的分装,本实施例在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起始段设置第一车门收纳牵引轨道(图未示出),该第一车门收纳牵引轨道能够将滑板底部的车门收纳装置牵引出来,并翻转到滑板上部,以便操作者能够将从车身上拆卸的车门安置在车门收纳装置上。随着滑板沿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继续前进,该第一车门牵引轨道将安置了车门的车门收纳装置收入滑板底部,使车门随着滑板运送。
[0026]在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上设置车门分装输送轨道07,该车门分装输送轨道07可以设置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两侧,并位于该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车门分装工位的轨道段内。在滑板运行到车门分装输送轨道07之前,车门收纳机构通过设置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两侧,并位于所述车门分装输送轨道07前的第二车门收纳机构牵引轨道,将该车门收纳机构由滑板底部牵引伸出,以便于将车门取下放置到车门分装线上进行车门分装。可以理解的是,车门的分装也可以直接在所述车门收纳机构上完成,则此时,无需设置车门分装输送轨道。[0027]为便于所述滑板能够在不同位置获得电力支持,并避免由于线缆过长而产生的不能正常供电的情况,本申请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一侧,并位于滑板的升降机起升或者降落工位,设置有随行供电轨道08,通过滑板上的取电接口与所述随行供电轨道08上的随行供电装置的供电接口的对接,使滑板上的升降机获得电力,实现滑板上升降机的起升和降落。
[0028]在滑板运行在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和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上时,为防止所述滑板滚轮水平方向上脱离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OI和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本申请在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和/或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一侧导轨上设置有限位挡板(图未视)。设置在所述滑板滚轮两侧的水平限位轮(图未视)能够抵持所述限位挡板的侧壁,所述水平限位轮能够随滑板滚轮的滚动,沿所述侧壁水平转动。
[0029]以上为本申请提供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具体结构描述,下面根据上述结构对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0030]需要说明的,上述平行设置的两条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和两条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仅为了说明本申请轨道系统的工作过程而举例,实质上,本申请的设置还可以根据装配工作的需要以及装配环境的要求任意设置。车门分装输送轨道07也可以设置在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某一位置上,如底盘装配的后期或前期位置。转接轨道03两端的“#”形换向过道04和/或转台05也可以根据装配输送轨道的转折点设定。例如,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初始端之间垂直连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结束端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之间通过转接轨道03连接;或者,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初始端直接连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结束端通过所述转接轨道03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初始端连接等等方式。下面仅为根据图1所示的方式,对申请的输送轨道系统的工作过程说明。
[0031]滑板底部的车门收纳机构在滑板运行到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初始端设置的车门拆卸工位时伸出,车身从所述车身存储线(PBS)09移栽至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初始端拆卸车门工位的滑板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车身的方向与所述滑板的运行方向一致来说明,具体的,可以是车尾的方向朝向所述滑板运行的方向。载有车身的滑板运行到拆卸车门工位上,此时,车门收纳机构在所述第一车门收纳机构牵引轨道(图未视)的牵引下,已经翻转到滑板的上部,操作者将所述车门拆卸并放置于所述车门收纳机构上,滑板继续前行,车门收纳机构会在第一车门收纳机构牵引轨道的牵引作用下还原至滑板底部;载有车身的滑板在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行驶的过程中进行车身内饰的装配;所述滑板由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前段行驶至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后段时,所述滑板先驶入设置在该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转折点的转台05上,该转台05使滑板能够逆时针旋转90度,使车尾的方向与滑板行驶方向保持一致,滑板通过该转台05进入转接轨道03,并行驶至下一转折点的转台05,滑板顺时针旋转90度后驶入下一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内,并且车尾的方向与所述滑板行驶方向一致。
[0032]所述滑板行驶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结束端时,转接轨道03的靠近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结束端的一端设置转台05,所述滑板进入转台05并通过所述转台05顺时针旋转90度后,驶入转接轨道03内,并在转接轨道03靠近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初始端的一端设置“#,,形换向过道04,滑板行驶该“#,,形换向过道04内,所述滑板将所述纵向滚转变为横向滚轮,并在横向滚轮的驱动下进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的初始端,并且此时,所述车身的方向与所述滑板行驶的方向垂直。
[0033]需要说明的,与所述车身方向一致的滚轮定义为纵向滚轮;与所述车身方向垂直的定义为横向滚轮。
[0034]在滑板进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起升、降落工位段时,滑板升降机(图未视)的取电接口与设置起升、降落工位段内的随行供电装置(图未视)的供电接口对接,并且该随行供电装置沿所述随行供电轨道08与滑板同步随行,进而为升降机能够升高到预定的高度提供电力。当装配完毕后,所述升降机通过所述随行供电机构获得电力支持,实现降落。
[0035]所述滑板在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行驶至下一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时,所述滑板先驶入转接轨道03具有“#”形换向过道04的一端,在该“#”形换向过道04内,所述滑板底部的纵向滚轮转变为横向滚轮行驶,此时,车头的方向与所述滑板运行的方向一致,所述滑板由该“#”形换向过道04驶入转接轨道03内,并进入转接轨道03具有转台05的一端,所述转台05逆时针旋转90度后,使滑板行驶的方向与所述车身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并进入下一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内。
[0036]当滑板驶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后段,车门分装轨道之前,所述车门收纳机构在所述第二车门收纳机构牵引轨道(图未视)的牵引下向外伸出,将车门通过移载装置或手动方式,移载至车门分装轨道上,并对车门进行分装。在分装完毕后,再通过移载装置将车门移载至滑板上。在经过装配轨道完成装配工作后,滑板上的车身通过转载机构,将所述车身输送至终装线10上,所述终装线10可采用板链式输送机。
[0037]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02结束端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初始端之间的连接,具体为,所述滑板通过转接轨道03具有“#”形换向过道04的一端进入转接轨道03内,在所述“#”形换向过道04内,所述纵向滚轮转换为横向滚轮驶入所述转接轨道03内,接着进入转接轨道03具有转台05的一端,经过转台05顺时针旋转90度,使滑板仍然保持以横向滚轮行驶,滑板以横向滚轮进入转接轨道03,并行驶至下一转接轨道03具有转台05的一端,随转台05逆时针旋转90度后,滑板仍然保持横向滚轮行驶,进入转接轨道03具有“#”形换向过道04的一端,在该“#”形换向过道04内,滑板将所述横向滚轮转换为纵向滚轮行驶,并进入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01的初始端车门拆卸工位处,进行下一车身的装配输送。
[0038]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转接轨道03两端可以是“#”形换向过道04和/转台05,根据车身是否需要变换,来设定转接轨道03两端采用“#”形换向过道04还是转台05。
[0039]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底盘装配输送轨道以及转接轨道;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初始端连接;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结束端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初始端,通过转接轨道连接,形成循环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轨道设置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内、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内和/或所述内饰装配轨道结束端与所述底盘装配轨道初始端之间,并连接在上述装配输送轨道相对的转折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和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分别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所述转接轨道包括两端具有形换向过道和/或转台的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所述“#”形换向过道和/或所述转台设置在所述转折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和/或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其中一根导轨的两侧,且与该导轨相互平行,能够使位于滑板底部的水平限位轮抵持所述限位挡板的侧壁,并沿该侧壁水平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分装输送轨道,设置于所述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两侧,位于所述车门分装工位段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门收纳机构牵弓I轨道,设置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的起始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车门收纳机构牵引轨道,设置于底盘装配输送轨道两侧并位于所述车门分装输送轨道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生产的滑板输送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随行供电轨道,设置于所述内饰装配输送轨道和/或底盘装配输送轨道的一侧,并位于滑板取电工位段内。
【文档编号】B65G35/00GK203529325SQ20132064003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陈刚 申请人: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