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187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食品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容器,其能够将食用用具、调味料卫生地且以在烹饪时不妨碍烹饪的方式收纳在容器主体内,而且该食品容器能够在保温时(吸水期间)防止热量释放。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其具有开口部,并收纳食品;盖子,其以能够开封的方式对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开口部进行密封;以及内盖,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开口部内;在上述内盖载置有食用用具和调味料中的至少一者。
【专利说明】食品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容器,该食品容器将速食食品等食品封入容器主体内,在食用时将开水注入容器主体内而将食品泡开。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对于干燥面、干燥米等封入容器主体内的速食食品,例如,如实用新型授权第3025386号公报所记载那样,干燥面、干燥米等与调料类、汤等共同收纳在容器内,利用薄片状的盖子进行密封。另外,公知有如下食品容器:在容器主体内,作为用于食用干燥面、干燥米等的食用用具,折叠收纳有叉子、勺子等。
[0003]而且,在食用时,打开速食食品的容器主体的盖子,在将叉子取出到容器外之后,打开干燥面或干燥米、调料类、汤等的袋子放入容器主体内,注入开水并盖上盖子。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打开盖子,利用叉子解开吸水后的面、米等来食用。在此,所谓吸水是指使干燥面或干燥米吸收冷水、热水而形成能够食用的状态。
[0004]然而,在以往的上述速食食品中,在没有用于放置收纳在容器主体内的叉子、勺子等的位置的情况下,不得不一边手持叉子、勺子等一边进行容器主体内的干燥面或干燥米、调料类、汤等的袋子的开封和开水的注入等烹饪作业,比较繁琐。
[0005]另外,在干燥面或干燥米、调料类、汤等香辛料类没有预先区分成袋的情况下,在容器主体内大多不含有叉子、勺子等的食用用具。在该情况下,需要另外准备叉子、筷子等,这也比较麻烦。
[0006]另外,在向容器主体注入开水并关闭盖子之后,在等待面条泡开的几分钟内,有时盖子会在开水的热量下局部剥离,导致热量释放,保温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此类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容器,该食品容器能够将食用用具、调味料卫生地且以在烹饪时不妨碍烹饪的方式收纳在容器主体内,而且该食品容器能够在保温时(吸水期间)防止热量释放。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食品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其具有开口部,并收纳食品;盖子,其以能够开封的方式对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开口部进行密封;以及内盖,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开口部内;在上述内盖载置有食用用具和调味料中的至少一者。
[0009]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由于使内盖支承在收纳有食品的容器主体的开口部,将食用用具、调味料载置在该内盖内,利用盖子进行密封,因此食品、食用用具以及调味料单独被收纳,比较卫生。而且,在烹饪时拆下内盖,在将开水注入容器主体内的食品之后,能够通过将内盖配置于开口部来对容器主体进行密封,进行食品的加热(吸水)、蒸等烹饪。而且,也可以盖上盖子来对容器主体合进行密封。此外,调味料包括汤、香辛料类等的除了面条、米饭等之外的食品。[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食品容器的基础上,优选的是,上述内盖由底面和向外侧倾斜的圆锥状的周面部形成,在上述底面形成有用于阻挡上述食用用具以及上述调味料之中的至少一者的一个或多个凸部。
[0011]由于若将调味料、叉子等食用用具载置在内盖的底面,则食用用具、调味料抵接于一个或多个凸部,因此在搬运、保管食品容器时等,食用用具、调味料难以移动,能够抑制产生杂首或者损坏的情况。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食品容器的基础上,优选的是,上述凸部在上述内盖的上述周面部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至少设置三个,上述内盖载置于上述凸部,且能够叠放。
[0013]通过使叉子等食用用具、调味料抵接于设置在内盖的底面的凸部,从而食用用具、调味料变得难以移动,而且,在一并叠放(重叠)多个内盖时,上侧的内盖的底面载置在凸部,能够规则地进行层叠,以避免重叠的内盖彼此嵌入。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食品容器的基础上,优选的是,在上述内盖的底面设有中央突起,在从上述容器主体取出上述内盖时能够把持该中央突起。
[0015]在进行烹饪时,只要打开盖子抓住内盖中央的突起部并提起,即使不拿起食用用具、调味料也能够将开水注入容器主体内,而且,在注入开水之后将内盖放回容器主体时,同样也不需要拿起食用用具、调味料。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食品容器的基础上,优选的是,上述内盖的上述周面部具有:第一锥面,其随着从上述底面朝上端开口而向外侧倾斜;台阶部,其直径从上述第一锥面的上端扩大;以及第二锥面,其随着从上述台阶部朝上述上端开口而以比上述第一锥面小的角度倾斜;上述内盖能够叠放在上述台阶部。
[0017]在此,以比第一锥面小的角度倾斜的第二锥面是指,在内盖的侧视图中,内盖中的第二锥面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倾斜角度比内盖的第一锥面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倾斜角度小。
[0018]若将内盖插入在容器主体内,则内盖的台阶部抵接于容器主体的内侧表面而被保持,在该内盖的下侧形成收纳有食品的空间。另外,在叠放内盖时,通过使上方的内盖的台阶部不仅载置在底面的凸部,还载置在周面部的上端开口进行层叠,从而内盖的集聚和拆卸变得容易。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食品容器的基础上,优选的是,在上述内盖的上述周面部的上述上端开口上形成凸缘部,上述凸缘部位于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开口部的内侧。
[0020]通过在内盖的周面部的上端开口上设置凸缘部,在使内盖落座于容器主体时,凸缘部抵接于容器主体的开口部而被卡定,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该内盖。
[0021]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由于将内盖载置于收纳有食品的容器主体的开口部,在该内盖内载置上述食用用具以及上述调味料中的至少一者,因此食品、上述食用用具以及上述调味料中的至少一者被单独收纳于容器主体和内盖,比较卫生。而且,通过将开水注入容器主体内的食品并在开口部配置内盖来进行密封,从而充分地进行食品的加热、蒸(吸水),在进行加热时不需要用手持食用用具,不会造成障碍。
[0022]另外,内盖由底面和圆锥状的周面部形成,在底面形成有用于阻挡上述食用用具以及上述调味料中的至少一者的一个或多个凸部。因此,若将叉子等食用用具以例如弯折状态等载置在内盖的底面,则上述食用用具以及上述调味料中的至少一者抵接于凸部,在搬运、保管食品容器时等,上述食用用具以及上述调味料中的至少一者难以移动,能够防止产生杂音或者损坏的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速食食品容器的盖子分离而示出的中央剖视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内盖的俯视图。
[0025]图3是图1所示的内盖的侧视图。
[0026]图4是示出内盖的叠放状态的局部主视图。
[0027]图5是示出将弯折后的叉子载置于内盖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8]图6A是示出叉子的弯折状态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0029]图6B是组装叉子后的主视图。
[0030]图7是基于变形例的内盖的俯视图。
[0031]图8是图7所示的内盖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图1?图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0033]本实施方式的食品容器是例如收纳有干燥面、干燥米等的速食面的速食食品容器
1
[003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速食食品容器I包括用于收纳速食面等食品2的纸制的容器主体3、收纳于容器主体3的开口部3a的内盖4以及对容器主体3的开口部3a进行热封的盖子5。另外,作为食用用具,在内盖4内载置有例如折叠两次的叉子6。
[0035]容器主体3是例如纸制(在表面层叠有聚乙烯等而得到的具有防水性的纸)材料,具备圆形板状的底部7和一体形成在该底部7的周围的倒圆锥台形状的侧表面8,侧表面8形成有随着从底部7朝开口部3a而向外侧倾斜的锥面。而且,在侧表面8的开口部3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8a形成为环状。
[0036]容器主体3也可以利用合成树脂形成,例如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构成,也可以通过压力成型、真空成型或注塑成型等制造。
[0037]如图2及图3所示,内盖4具备圆板状的底面10和一体形成在该底面10的周围的倒圆锥台形状的周面部11。周面部11利用随着从底面10朝上端开口 4a而向外侧倾斜的第一锥面12、直径从第一锥面12的上端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台阶部13以及随着从台阶部13朝上端开口 4a而向内侧倾斜的第二锥面14形成。
[0038]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二锥面14虽是向内侧倾斜的锥面,但是只要倾斜角度比第一锥面12的倾斜角度小,也可以采用向外侧倾斜的结构。
[0039]此外,台阶部13形成在内盖4的上端开口 4a附近。在内盖4中,通过在上端开口4a附近形成台阶部13并扩径,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成形时的脱模。
[0040]另外,在内盖4的内表面,且是在底面10与周面部11的交界以相同高度形成有一个或者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向内侧凸出的凸部16,在此形成有三个凸部16。形成于各个内盖4的凸部16的间隔各不相同,如图4所示,在叠放多个内盖4时,能够在下侧的内盖4的凸部16之上载置上侧的内盖13的底面10,并使凸部16彼此不嵌合。而且,通过在下侧的内盖4的周面部11中的上端开口 4a之上载置上侧的内盖4的台阶部13来层叠多个内盖4。此外,在凸部16存在一个或两个的情况下,该凸部16需要形成地较长,达到使上侧的内盖4稳定的程度。
[0041]另外,在底面10的中央突出形成有中央突起17,食用者把持该中央突起17,从而能够相对于容器主体3拆下以及安装内盖4。中央突起17能够延伸至与内盖4的上端开口4a相同程度的高度,也可以比开口部4a低。内盖4例如由耐热性较高的聚丙烯PP的薄片构成,可以通过真空压力成型、真空成型、压力成型等来制造,防止热量所导致的变形。
[0042]另外,作为食用用具的叉子6能够如图5所示那样以折叠后的状态载置在内盖4内。利用图6A及图6B对该叉子6进行说明。该叉子6能够利用尖端分叉部19和手柄20形成二折,尖端分叉部19和手柄20利用铰链2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而且,在手柄20的顶端形成有突起部20a,在尖端分叉部19的基端形成有能够与突起部20a嵌合的凹部19a。因此,若使尖端分叉部19和手柄20接合,则手柄20的突起部20a嵌合于尖端分叉部19的凹部19a而变成直线状。
[0043]而且,通过将叉子6以弯折成适当角度、例如锐角的状态载置于内盖4的底面10,从而将该叉子6收纳在中央突起17与凸部16之间,当在搬运时等移动食品容器I时,若叉子6在内盖4内移动,则该叉子6至少抵接于凸部16和中央突起17之中的任一者,从而该叉子6的移动被阻止。因此,抑制了叉子6移动时的杂音,还能够防止叉子6的损坏。
[0044]另外,优选的是,叉子6使用例如耐热性较高的聚丙烯PP,并通过注塑成型来制造。
[0045]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食品容器1,由于在收纳有食品2的容器主体3的开口部3a设置内盖4,并将叉子6以弯折状态载置在内盖4内,因此食品2和叉子6被单独收纳,比较卫生。另外,由于在将烹饪用的开水注入容器主体3内的食品2并等待食品2的干燥面被加热至泡开的期间,能够将叉子6载置于内盖4,因此不需要手持,不妨碍烹饪作业,且比较卫生。而且,由于无论容器主体2内的开水的热量如何,都能够利用内盖4密封容器主体3,因此能够防止关闭的盖子5剥离,并且即使不关闭盖子5也能够进行密封。
[0046]另外,在从容器主体3拆卸内盖4时,通过提起设置在底面10的中央突起17,能够容易地使该内盖4从容器主体3脱离,内盖4的安装也比较容易。
[0047]另外,由于内盖4能够利用设置于底面10的三个凸部16和设置于周面部11的台阶部14以使多个内盖4彼此层叠的方式叠放,且该内盖4具备多个叠放点,因此叠放稳定。而且,在叠放时,由于在内盖4的周面部11设置台阶部14,以隔开间隙的方式使上下内盖4层叠,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内盖4的拆卸。
[0048]而且,在叠放时,设置于内盖4的底面10的三个凸部16的间隔各不相同,从而不会彼此嵌合,彼此间的卸载比较容易。
[0049]此外,通过在容器主体3设置内盖4,从而能够采用强度、遮光性更弱的材料(降低规格)作为盖5的材料,而且,由于能够在将开水注入容器主体3内后利用内盖4密封,因而在再次关闭时,可以不用再次关闭盖子5,或者能够采用密封性较弱的材料。[0050]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替换等。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部分、部件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51]接着,利用图7及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内盖4的变形例。
[0052]变形例的内盖22在周面部23没有设置台阶部13,与实施方式的周面部11的第一锥面12相同,该内盖22由随着从底面10朝开口部4a而向外侧倾斜的同样的锥面形成。而且,在周面部23的上端开口 22a沿整周形成有宽度较小的凸缘部23a。
[0053]在该情况下,内盖22嵌合安装在容器主体3的开口 3a附近的内表面,凸缘部23a与周面部23的下部抵接,由此支承该内盖22。内盖22的凸缘部23a抵接在容器主体3的侧表面8的内表面的开口 3a附近,周面部23的下部抵接在侧表面8的内表面。
[0054]因此,在该变形例中,由于周面部23不与容器主体3的内表面进行面接触,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安装和拆卸内盖22。
[0055]此外,例如,作为食用用具,虽将叉子6以折叠两次的状态载置在内盖4内,但是也可以不弯折而以伸长的使用状态载置,或者也可以以折叠三折等折叠多次的形状载置。
[0056]另外,食用用具并不限定于叉子6,能够载置勺子、筷子等的适当的工具。此时,将汤包、调料包等除了食用用具之外的物品定义为调味料,能够将调味料载置在内盖4内。另夕卜,调味料可以代替食用用具载置于内盖4、22。
[0057]另外,虽然形成于内盖4、22的底面10的凸部16形成在周面部11的内表面,但是凸部16也可以与周面部11分离,只要以能够利用凸部16抑制位置偏移的方式支承叉子6等食用用具,并且能够叠放内盖4、22即可。
[0058]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虽然作为用于叠放内盖4、22的构件而设置有底面10的凸部16和周面部11的台阶部14,但是也可以只设置其中任一者。
[0059]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中,虽以食品容器I作为具有倒圆锥梯形状的容器主体2、内盖4、22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截面呈倒四边锥台形状、倒六边锥台形状等多边形锥台形状的容器主体2、内盖4、22。
[0060]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61]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I通过在收纳有速食面等的食品2的容器主体3的开口部3a载置内盖4、22,并在内盖4、22载置食用用具、调味料,从而在烹饪时,食用用具不会成为障碍,比较卫生。而且,由于在内盖4、22的底面10设置有凸部16,因此食用用具抵接于凸部16,在搬运时等抑制该食用用具移动。能够通过在形成于内盖4、22的周面部的台阶部13和凸部16处载置其他内盖4、22来进行叠放。
【权利要求】
1.一种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食品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其具有开口部,并收纳食品; 盖子,其以能够开封的方式对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开口部进行密封;以及 内盖,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开口部内; 在上述内盖载置有食用用具和调味料中的至少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盖由底面和向外侧倾斜的圆锥状的周面部形成, 在上述底面形成有用于阻挡上述食用用具以及上述调味料之中的至少一者的一个或多个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在上述内盖的上述周面部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至少设置三个, 上述内盖载置于上述凸部,且能够叠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盖的底面设有中央突起,在从上述容器主体取出上述内盖时能够把持该中央关起。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盖的上述周面部具有: 第一锥面,其随着从上述底面朝上端开口而向外侧倾斜; 台阶部,其直径从上述第一锥面的上端扩大;以及 第二锥面,其随着从上述台阶部朝上述上端开口而以比上述第一锥面小的角度倾斜; 上述内盖能够叠放在上述台阶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盖的上述周面部的上述上端开口上形成凸缘部, 上述凸缘部位于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开口部的内侧。
【文档编号】B65D51/28GK203612414SQ201320711688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松村泰治, 池田久太郎, 阪田登 申请人:日清食品控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