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罩折叠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993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车罩折叠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罩折叠装置,包括工作架,工作架的前部固定设置有面板,工作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轴;工作架的后部固定设置有两根导引杆,导引杆的外侧设置有导引挡板;工作架的后端并列设置有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后侧横向设置有与推板连接的固定杆;电机带动推板及固定杆绕横向轴线旋转;第一气缸带动推板横向平移。本发明能够将比衬衣尺寸大得多的汽车车罩进行折叠,将汽车车罩折叠成一卷,便于包装。
【专利说明】车罩折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机,具体涉及一种车罩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汽车车罩,其折叠是靠人工来完成,人工成本高,而且速度慢。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罩折叠装置,它可以实现汽车车罩折叠的机械自动化。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车罩折叠装置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工作架1,工作架I的前部固定设置有面板2,面板2由低向高沿工作架I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面板轨迹,实现对车罩的导向;工作架I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沿工作架I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转轴4与面板2的前端之间形成一缝隙;第一转轴4的下方为进料口 5 ;工作架I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轴7 ;第二转轴7位于面板2的后侧,面板2与第二转轴7之间形成一缝隙;工作架I的后部固定设置有两根导引杆9,导引杆9的外侧设置有导引挡板8 ;导引杆9和导引挡板8沿工作架I的长度方向延伸;工作架I的后端并列设置有第三转轴14和第四转轴15,第三转轴14和第四转轴15沿工作架I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转轴14与第四转轴15之间形成一间距;第四转轴15的后侧横向设置有固定杆17 ;固定杆17穿过推板16上的连接孔,与推板16连接;推板16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11相连,电机11能够带动推板16及固定杆17绕横向轴线旋转;推板16固定连接第一气缸13的活塞杆;第一气缸13能够带动推板16横向平移;固定杆17的前侧设置有压板19,压板19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固定杆17相配合的卡孔18,压板19固定连接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第二气缸22能够带动压板19横向平移;当压板19平移到位时,固定杆17的前端能够卡入压板19的卡孔18内。
[0005]所述面板2包括面板主体2-1,面板主体2-1的前部形成过渡段2-2,过渡段2_2的前部形成进料段2-3 ;进料段2-3、过渡段2-2、面板主体2-1依次连接并由低向高延伸;面板主体2-1的后部形成导向段2-4 ;导向段2-4为向下弯曲的弧形,能够在拉扯车罩时更加顺利。
[0006]所述面板2的底部通过立式面板架3固定连接工作架I ;面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折杆10,两根折杆10以面板架3为中心对称分布。
[0007]所述进料口 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杆6,挡杆6用于限制车罩的宽度;通过调节两根挡杆6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车罩。
[0008]所述推板16的背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夹子16-1,两个夹子16-1分别夹持布条的两端,从而将布条固定于推板16的背面。
[0009]所述导引挡板8的前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弧形面,以防止在拉扯车罩过程中被尖锐角卡住。[0010]所述两导引杆9和两导引挡板8的前端间距大于后端间距,以实现对车罩的导向。
[0011]所述第一气缸13通过气踏板23控制开关;所述电机11通过电踏板12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气缸22通过控制杆21实现驱动。
[0012]将待折叠车罩从所述进料口 5塞入,车罩穿过第一转轴4与工作架I之间形成的缝隙,循着面板轨迹上移;当车罩覆盖面板2后,将车罩两侧折向面板2的下方,并塞入折杆10与面板架3之间的缝隙中,使折杆10位于车罩的两侧上方,将车罩的两侧下压在折杆10下;拉着车罩的首部顺着面板2的弧形导向段24向下移动,从第二转轴7的下方穿过,然后经过两根导弓丨杆9之间,在两侧导引挡板8的阻挡下,车罩顺着两个导弓丨挡板8之间的空间经过第三转轴14的下方,并从第三转轴14与第四转轴15之间穿出,最后从第四转轴15上方经过后将车罩首部固定在固定杆17上;使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向前顶出,带动压板19随之向前顶出,使压板19上卡孔18套在固定杆17上;使电机11开始运行,电机11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推板16旋转;推板16通过固定杆17带动压板19同步旋转,从而将车罩卷绕在固定杆17上。
[0013]所述推板16通过固定杆17带动压板19同步旋转至车罩尾部也离开第四转轴15后,使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带动压板19回到初始位置;使电机11停止运行,推板16也停止旋转;通过推板16背面的布条将已折叠成卷的车罩系紧;使第一气缸13的活塞杆顶出,第一气缸13推动推板16横向运动,从而将已完成折叠的车罩推出。
[0014]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将比衬衣尺寸大得多的汽车车罩进行折叠,将汽车车罩折叠成一卷,便于包装。
[0015]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效率远远高于由人工进行的折叠工作,并节省了人工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罩折叠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工作过程中对车罩拉扯顺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0017]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I为工作架,2为面板,
2-1为面板主体,2-2为过渡段,
2-3为进料段,2-4为导向段,
3为面板架,4为第一转轴,
5为进料口,6为挡杆,
7为第二转轴,8为导引挡板,
9为导引杆,10为折杆,
11为电机,12为电踏板, 13为第一气缸,14为第三转轴,
15为第四转轴,16为推板,
16-1为夹子,
17为固定杆,18为卡孔,
19为压板,20为气管,
21为控制杆,22为第二气缸,
23为气踏板,100为待折叠车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车罩折叠装置,包括长槽形工作架I,工作架I的槽体前部固定设置有面板2,面板2包括面板主体2-1,面板主体2-1的前部形成过渡段2-2,过渡段2-2的前部形成进料段2-3 ;进料段2-3、过渡段2-2、面板主体2_1依次连接由低向高沿工作架I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面板轨迹,实现对车罩的导向;面板主体2-1的后部形成导向段2-4 ;导向段2-4为向下弯曲的弧形,能够在拉扯车罩时更加顺利;
面板2的底部通过立式面板架3固定连接工作架I ;
面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折杆10,两根折杆10以面板架3为中心对称分布;折杆10用于将车罩折为两层并形成折痕;
工作架I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沿工作架I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转轴4与面板2的前端之间形成一缝隙,该缝隙能够将蓬散的车罩压平;第一转轴4的下方为进料口 5 ;进料口 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杆6,挡杆6用于限制车罩的宽度;通过调节两根挡杆6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车罩;
工作架I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轴7 ;第二转轴7位于面板2的后侧,面板2的导向段24与第二转轴7之间形成一缝隙;
工作架I的槽体后部固定设置有两根导引杆9,两根导引杆9设置于槽体两侧;导引杆9的外侧设置有导引挡板8 ;导引杆9和导引挡板8沿工作架I的长度方向延伸;两导引杆9和两导引挡板8的前端间距大于后端间距,以实现对车罩的导向;导引杆9及导引挡板8位于第二转轴7的后侧;
导引挡板8的前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弧形面,以防止在拉扯车罩过程中被尖锐角卡
住;
工作架I的后端并列设置有第三转轴14和第四转轴15,第三转轴14和第四转轴15沿工作架I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转轴14与第四转轴15之间形成一间距;
第四转轴15的后侧横向(即工作架I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杆17 ;固定杆17穿过推板16上的连接孔,与推板16连接;推板16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11相连,电机11用于带动推板16及固定杆17绕横向轴线(即固定杆17的轴向)旋转;电机11通过电踏板12控制开关;推板16的背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夹子16-1,两个夹子16-1分别夹持布条的两端,从而将布条固定于推板16的背面,布条用于捆绑折叠成卷的车罩;
推板16固定连接第一气缸13的活塞杆;第一气缸13通过活塞杆带动推板16横向平移;第一气缸13通过气踏板23控制开关;
固定杆17的前侧设置有压板19,压板19固定连接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第二气缸22通过控制杆21实现驱动,通过活塞杆带动压板19横向平移;压板19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固定杆17相配合的卡孔18,当压板19平移到位时,固定杆17的前端能够卡入压板19的卡孔18内。
[0019]第二气缸22连接气管20 ;气管20用于连接气源,当接入气源且气源开启后,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完全缩到气缸内,压板19处于最初位置。
[0020]如图4、图5所示,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待折叠车罩100从进料口 5塞入,车罩穿过第一转轴4与工作架I之间形成的缝隙,循着面板2的轨迹上移;当车罩覆盖面板2后,将车罩两侧折向面板2的下方,并塞入折杆10与面板架3之间的缝隙中,使折杆10位于车罩的两侧上方,将车罩的两侧下压在折杆10下;
拉着车罩的首部顺着面板2的弧形导向段24向下移动,从第二转轴7的下方穿过,然后经过两根导引杆9之间,在两侧导引挡板8的阻挡下,车罩顺着导引挡板8之间的空间经过第三转轴14的下方,并从第三转轴14与第四转轴15之间穿出,最后从第四转轴15上方经过后将车罩首部固定在固定杆17上;
将控制杆21往前推进,在控制杆21的作用下,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向前顶出,带动压板19随之向前迅速顶出,使压板19上卡孔18套在固定杆17上;当压板19移动到适合车罩大小的位置时,将控制杆21扳回原位使第二气缸22停止运行,此时压板19的位置得以固定;
压下电踏板12,使电机11开始运行,电机11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推板16旋转;推板16通过固定杆17带动压板19同步旋转;同时在车罩的作用下,带动四根转轴4、7、14、15转动,从而能够使拉扯车罩的过程极为顺利,因此折叠工作能很快完成;
当车罩尾部也离开第四转轴15后,将控制杆21扳向后侧,使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带动压板19回到初始位置,再将控制杆21扳回到原来位置;
松开电踏板12,电机11停止运行,推板16也停止旋转;
通过推板16背面的布条将已折叠成卷的车罩系紧;
压下气踏板23,在气踏板23的控制下,第一气缸13的活塞杆顶出,第一气缸13推动推板16横向运动,从而将已完成折叠的车罩推出;
松开气踏板23,推板16复位,可折叠下一个车罩,如此循环不断。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架(1),工作架(1)的前部固定设置有面板(2),面板(2)由低向高沿工作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面板轨迹,实现对车罩的导向; 工作架(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沿工作架(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转轴(4)与面板(2)的前端之间形成一缝隙;第一转轴(4)的下方为进料口(5); 工作架(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位于面板(2)的后侧,面板(2)与第二转轴(7)之间形成一缝隙; 工作架(1)的后部固定设置有两根导引杆(9),导引杆(9)的外侧设置有导引挡板(8);导引杆(9)和导引挡板(8)沿工作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工作架(1)的后端并列设置有第三转轴(14)和第四转轴(15),第三转轴(14)和第四转轴(15)沿工作架(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转轴(14)与第四转轴(15)之间形成一间距;第四转轴(15)的后侧横向设置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穿过推板(16)上的连接孔,与推板(16)连接;推板(16)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11)相连,电机(11)能够带动推板(16)及固定杆(17)绕横向轴线旋转; 推板(16)固定连接第一气缸(13)的活塞杆;第一气缸(13)能够带动推板(16)横向平移; 固定杆(17)的前侧设置有压板(19),压板(19)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固定杆(17)相配合的卡孔(18),压板(19)固定连接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第二气缸(22)能够带动压板(19)横向平移;当压板(19)平移到位时,固定杆(17)的前端能够卡入压板(19)的卡孔(1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包括面板主体(2-1),面板主体(2-1)的前部形成过渡段(2-2),过渡段(2-2)的前部形成进料段(2-3);进料段(2-3)、过渡段(2-2)、面板`主体(2-1)依次连接并由低向高延伸;面板主体(2-1)的后部形成导向段(2-4);导向段(2-4)为向下弯曲的弧形,能够在拉扯车罩时更加顺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的底部通过立式面板架(3)固定连接工作架(1);面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折杆(10),两根折杆(10)以面板架(3 )为中心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杆(6),挡杆(6)用于限制车罩的宽度;通过调节两根挡杆(6)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车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6)的背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夹子(16-1 ),两个夹子(16-1)分别夹持布条的两端,从而将布条固定于推板(16)的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挡板(8)的前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弧形面,以防止在拉扯车罩过程中被尖锐角卡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导引杆(9)和两导引挡板(8)的前端间距大于后端间距,以实现对车罩的导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3)通过气踏板(23)控制开关;所述电机(11)通过电踏板(12)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气缸(22)通过控制杆(21)实现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待折叠车罩从所述进料口(5)塞入,车罩穿过第一转轴(4)与工作架(1)之间形成的缝隙,循着面板轨迹上移;当车罩覆盖面板(2)后,将车罩两侧折向面板(2)的下方,并塞入折杆(10)与面板架(3)之间的缝隙中,使折杆(10)位于车罩的两侧上方,将车罩的两侧下压在折杆(10)下; 拉着车罩的首部顺着面板(2)的弧形导向段(24)向下移动,从第二转轴(7)的下方穿过,然后经过两根导引杆(9)之间,在两侧导引挡板(8)的阻挡下,车罩顺着两个导引挡板(8)之间的空间经过第三转轴(14)的下方,并从第三转轴(14)与第四转轴(15)之间穿出,最后从第四转轴(15)上方经过后将车罩首部固定在固定杆(17)上;使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向前顶出,带动压板(19)随之向前顶出,使压板(19)上卡孔(18)套在固定杆(17)上; 使电机(11)开始运行,电机(11)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推板(16)旋转;推板(16)通过固定杆(17 )带动压板(19 )同步旋转,从而将车罩卷绕在固定杆(17 )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6)通过固定杆(17)带动压板(19)同步旋转至车罩尾部也离开第四转轴(15)后,使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带动压板(19)回到初始位置; 使电机(11)停止运行,推板(16 )也停止旋转; 通过推板(16)背面的布条将已折叠成卷的车罩系紧; 使第一气缸(13)的活塞杆顶出,第一气缸(13)推动推板(16)横向运动,从而将已完成折叠的车罩推出。
【文档编号】B65B63/04GK103708064SQ201410021117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7日
【发明者】沈茂 申请人:浙江明丰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