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95723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主要由两级分针轮机构组合构成,第一级分针轮机构由第一分针轮组成,第二级分针轮机构由第二分针轮和第一电机组成,第一电机通过联动装置驱动第二分针轮和第一分针轮;第一分针轮由一个圆柱形的第一筒体构成,第一筒体的外缘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分针槽,第一分针槽的横截面为燕尾槽形,燕尾槽形的拐角处构成第一卡针部,第一筒体的外缘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二分针轮与第一分针轮结构相似,第一电机采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第一分针轮的后半部与第二分针轮的前半部之间的空间中倾斜设置有一第一承接板。本实用新型的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可解决分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专利说明】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针的自动化包装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该装置从堆叠在一起的多支针灸针中分拣出单支针灸针后供自动化包装使用。

【背景技术】
[0002]针灸针从柄部结构可分为铜丝绕柄针、不锈钢丝绕柄针、钢管柄针和塑料柄针。不管哪种形式的针灸针在生产中都需要对针灸针产品进行包装。现有技术中,针灸针的包装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铝塑薄膜或透析纸热封泡罩包装形式。这种包装形式是将每支针灸针放入塑料泡罩的每个容针凹槽中,再热封上铝塑薄膜或透析纸,这种包装形式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护针灸针的作用。
[0003]在对针灸针进行包装时,需要将堆叠在一起的多支针灸针分拣成单支针灸针后供包装使用。中国专利CN201587547U授权公告一件名称为《一种针灸针自动穿管包装机》,专利号为200920263891.4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分针入针机构,分针入针机构由分针支架、分针轮、分针电机和针料斗构成。这种分针入针机构可以用来分拣针灸针,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分针不稳定和不可靠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有时分出多支针灸针,有时出现空针的现象,这必然影响后续的穿管包装操作。为此,如何保证每次分拣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旨在解决分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主要由两级分针轮机构组合构成,第一级分针轮机构由第一分针轮组成,第二级分针轮机构由第二分针轮和第一电机组成,第一电机通过联动装置驱动第二分针轮和第一分针轮;
[0006]所述第一分针轮由一个圆柱形的第一筒体构成,第一筒体的轴线水平布置,第一筒体相对支承架转动;第一筒体的外缘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分针槽,第一分针槽在第一筒体外缘周向布置,第一分针槽的横截面为燕尾槽形,其中燕尾槽形的拐角处构成第一卡针部,第一卡针部在第一筒体径向的槽深小于针灸针的两倍柄部直径,大于或等于针灸针的一倍柄部半径;第一筒体的外缘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将第一分针槽在轴向分割成至少两段,第一环形槽的槽底在第一筒体径向上低于第一分针槽的槽底;
[0007]所述第二分针轮由一个圆柱形的第二筒体构成,第二筒体的轴线水平布置,第二筒体相对支承体转动支承,第一电机米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相对第二筒体传动连接,第二筒体的外缘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分针槽,第二分针槽在第二筒体外缘周向布置,第二分针槽的横截面为燕尾槽形,其中燕尾槽形的拐角处构成第二卡针部,第二卡针部在第二筒体径向的槽深小于针灸针的两倍柄部直径,大于或等于针灸针的一倍柄部半径;第二筒体的外缘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将第二分针槽在轴向分割成至少两段,第二环形槽的槽底在第二筒体径向上低于第二分针槽的槽底;
[0008]所述第一分针轮与第二分针轮平行并列布置,并且第一分针轮的外缘与第二分针轮的外缘间隔相邻,其中,第一分针轮的后半部与第二分针轮的前半部之间的空间中倾斜设置有一第一承接板,第一承接板的一端位于第一分针轮的上半部,另一端位于第二分针轮的下半部,位于第一分针轮上半部的第一承接板端部设有第一延伸片,第一延伸片插入第一环形槽接触连接,位于第二分针轮下半部的第一承接板端部设有第二延伸片,第二延伸片插入第二环形槽接触连接,第一分针轮的前半部作为两级分针轮结构的分针输入端,第二分针轮的后半部作为两级分针轮结构的分针输出端。
[0009]第一分针轮的前半部与一送针机构相连,第二分针轮的后半部与一落针导向机构相连;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1]1、上述方案中,传送带轮机构包括两个传送轮以及绕在两个传送轮上的闭合传送带。
[0012]2、上述方案中,第一分针轮上的第一分针槽和第二分针轮上的第二分针槽在外缘周向的布置,理论上可以均匀布置或者非均匀布置,其中均匀布置较佳。
[0013]3、上述方案中,第一分针槽和第二分针槽的横截面均为燕尾槽形,这种燕尾槽形可以采用左右两侧槽角对称或者左右两侧槽角非对称的燕尾槽,其中对称性燕尾槽较佳。
[0014]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将堆叠的针灸针针簇平铺在用于送针的传送带轮机构的传送带上,且摆放时使针灸针长度方向垂直于传送带行进方向,传送带向前行进,带动其上承载的针灸针针簇向前运动至第二承接板的进料端,一簇针灸针沿第二承接板下滑至第一分针轮的轮面与第二承接板的交汇处,此处的传感器感测到有针灸针时,控制传送带停止运动以控制针灸针在第二承接板上的数量,此处的针灸针落入第一分针轮的分针槽中,第一分针轮在联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第一分针轮的分针槽带走了第二承接板出料端的一簇针灸针后,传感器感测到无针,即控制传送带运行,再带动新一簇针灸针进入,通过第一分针轮的分针,在第一承接板的进料端针灸针数量控制在更合理数量,一般在几支,再通过第二分针轮的分针,在第二分针槽中的针灸针基本控制在一支或两支,第二分针轮在为步进电机的第一电机的带动下作角度可控的旋转,带动其上分针槽中的针灸针旋转至落针导向机构处停住,此时第二分针轮对应于导向块上的相交导向棱的分针槽中的针灸针可能为一支或者两支,偶尔也可能会是没有针灸针的空位状态或者甚至是有三支针灸针,而此时只有一根针灸针能够通过导向块上的导向棱与第二分针轮之间的间隙,再沿导向块的圆弧下滑面下落,落入后续工位,而多余的针灸针被导向棱阻挡,沿下滑平面滑入集针盒等装置中,再由工作人员取走后放入传送带上。沿圆弧下滑面下滑的针灸针即是被单支分拣出来的针灸针,以利进入后续工位。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6]1、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改进的两级分针轮结构进行分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一级分针轮,可大大减少进入第二分针轮中的针灸针的数量,客服了送针机构无法精确控制送针数量从而导致的分针轮中针灸针数量多、因此落入后续工位的针灸针数量多、最终就无法稳定单支分拣针灸针的弊病。
[0017]2、由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分针轮的落针处设有落针导向机构,可以进一步控制落入后续工位的针灸针的数量,且对针灸针掉落的方向进行导向,使单支针灸针平稳顺利的落入后续工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图;
[0019]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0020]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分针轮立体图;
[0021]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分针轮主视图;
[0022]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分针轮立体图;
[0023]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分针轮主视图;
[0024]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向块立体图;
[0025]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集针盒立体图;
[0026]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承接板立体图;
[0027]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承接板立体图。
[0028]以上附图中;1、第一分针轮;2、第二分针轮;3、第一电机;4、联动装置;5、第一筒体;6、支承架;7、第一分针槽;8、第一^^针部;9、针灸针;10、第一环形槽;11、第二筒体;12、第二分针槽;13、第二卡针部;14、第二环形槽;15、第一承接板;16、第一延伸片;17、第二延伸片;18、传感器;19、第二承接板;20、传送带轮机构;21、第三延伸片;22、第二电机;23、第一挡板;24、导向块;25、导向棱;26、圆弧下滑面;27、下滑平面;28、圆弧导向面;29、第二挡板;30、集针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0]实施例:参见附图1?10所示,一种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主要由两级分针轮机构组合构成,第一级分针轮机构由第一分针轮(I)组成,第二级分针轮机构由第二分针轮(2)和第一电机(3)组成,第一电机(3)通过联动装置(4)驱动第二分针轮(2)和第一分针轮
(I);
[0031]第一分针轮(I)由一个圆柱形的第一筒体(5)构成,第一筒体(5)的轴线水平布置,第一筒体(5)相对支承架(6)转动支承;第一筒体(5)的外缘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分针槽(7),第一分针槽(7)在第一筒体(5)外缘周向布置,第一分针槽(7)的横截面为燕尾槽形,其中燕尾槽形的拐角处构成第一卡针部(8),第一卡针部(8)在第一筒体(5)径向的槽深小于针灸针(9)的两倍柄部直径,大于或等于针灸针(9)的一倍柄部半径;第一筒体(5)的外缘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0),第一环形槽(10)将第一分针槽(7)在轴向分割成至少两段,第一环形槽(10)的槽底在第一筒体(5)径向上低于第一分针槽(7)的槽底;
[0032]第二分针轮(2)由一个圆柱形的第二筒体(11)构成,第二筒体(11)的轴线水平布置,第二筒体(11)相对支承体(6)转动支承,第一电机(3)采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第一电机(3)的转轴相对第二筒体(11)传动连接,第二筒体(11)的外缘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分针槽(12),第二分针槽(12)在第二筒体(11)外缘周向布置,第二分针槽(12)的横截面为燕尾槽形,其中燕尾槽形的拐角处构成第二卡针部(13),第二卡针部(13)在第二筒体(11)径向的槽深小于针灸针(9)的两倍柄部直径,大于或等于针灸针(9)的一倍柄部半径;第二筒体(11)的外缘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14),第二环形槽(14)将第二分针槽
(12)在轴向分割成至少两段,第二环形槽(14)的槽底在第二筒体(11)径向上低于第二分针槽(12)的槽底。
[0033]第一分针轮(I)上的第一分针槽(7)和第二分针轮(2)上的第二分针槽(12)在外圆周向的布置,理论上可以均匀布置或者非均匀布置。本例子中为均匀布置,因均匀布置加工简便,设备的自动控制程序简单。当为非均匀布置时,配合特定的自动控制程序亦可。
[0034]第一分针轮(I)上的第一分针槽(7)和第二分针轮(2)上的第二分针槽(12)的横截面均为燕尾槽形,这种燕尾槽形可以采用左右两侧槽角对称或者左右两侧槽角非对称的燕尾槽。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均为左右两侧槽角对称的燕尾槽,加工简便,且抓针效果更好。在其他例子中,可为非对称性的燕尾槽,即左右两侧槽角不等。
[0035]第一分针轮(I)与第二分针轮(2)平行并列布置,并且第一分针轮(I)的外缘与第二分针轮(2)的外缘间隔相邻,其中,第一分针轮(I)的后半部与第二分针轮(2)的前半部之间的空间中倾斜设置有一第一承接板(15),第一承接板(15)的一端位于第一分针轮
(I)的上半部,另一端位于第二分针轮(2)的下半部,位于第一分针轮(I)上半部的第一承接板(15)端部设有第一延伸片(16),第一延伸片(16)插入第一环形槽(10)接触连接,位于第二分针轮(2)下半部的第一承接板(15)端部设有第二延伸片(17),第二延伸片(17)插入第二环形槽(14)接触连接,第一分针轮(I)的前半部作为两级分针轮结构的分针输入端,第二分针轮(2)的后半部作为两级分针轮结构的分针输出端。
[0036]第一分针轮(I)的前半部与一送针机构相连,该送针机构包括第二承接板(19)、传送带轮机构(20)和第二电机(22),该第二承接板(19)的一端位于第一分针轮(I)的下半部,另一端与传送带轮机构(20)的传送面接触连接,位于第一分针轮(I)下半部的第二承接板(19)端部设有第三延伸片(21),第三延伸片(21)插入第一环形槽(10)接触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2)的转轴相对传送带轮机构(20)传动连接,在所述传送带轮机构(20)两侧各固设有一第一挡板(23),且两第一挡板(23)的间距略大于针灸针(9)的长度,使在输送针灸针(9)时,针灸针(9)不易朝针头或者针柄方向窜动。
[0037]第二承接板(19)与第一分针轮(I)对应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针灸针(9)的传感器(18),以提供对第二电机(22)的控制信号。
[0038]第二分针轮(2)的后半部与一落针导向机构相连,该落针导向机构为一导向块
(24),导向块(24)为一多面体结构,该多面体具有相交于导向棱(25)的圆弧下滑面(26),下滑平面(27),在圆弧下滑面(26)的一侧有一圆弧导向面(28),圆弧导向面(28)与圆弧下滑面(26)同心,并且在径向上低于圆弧下滑面(26);所述导向块(24)的导向棱(25)对应于第二分针轮(2)上针灸针(9)的落针位置,同时导向棱(25)与第二分针轮(2)之间具有不大于一根针灸针(9) 一倍柄部直径的间隙,所述圆弧下滑面(26)围绕第二分针轮(2)的轮面,所述下滑平面(27)向下倾斜。
[0039]与导向块(24)的下滑平面(27)后设集针盒(30)。
[0040]两个分针轮的联动装置(4)可以是通过齿轮链带或同步带连接或通过齿轮咬合连接。
[0041]两个分针轮平行于支承体(6)设有第二挡板(29),第二挡板(29)可以调节与支承体(6)之间距离。
[0042]参见图1,以第一分针轮(I)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该基准线的左面称为第一分针轮(I)的后半部,右面称为第一分针轮(I)的前半部,以第一分针轮(I)的水平中心线为基准,该基准线的上面称为第一分针轮(I)的上半部,下面称为第一分针轮(I)的下半部;同样,以第二分针轮(2)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该基准线的左面称为第二分针轮(2)的后半部,右面称为第二分针轮(2)的前半部,以第二分针轮(2)的水平中心线为基准,该基准线的上面称为第二分针轮(2)的上半部,下面称为第二分针轮(2)的下半部。
[0043]传感器(18)为光电传感器。
[0044]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堆叠的针灸针(9)针簇平铺在用于送针的传送带轮机构(20)的传送带上,且摆放时使针灸针(9)长度方向垂直于传送带行进方向,传送带向前行进,带动其上承载的针灸针(9)针簇向前运动至第二承接板(19)的进料端,一簇针灸针(9)沿第二承接板(19)下滑至第一分针轮(I)的轮面与第二承接板(19)的交汇处,此处的传感器
(18)感测到有针灸针(9)时,控制传送带停止运动以控制针灸针(9)在第二承接板(19)上的数量,此处的针灸针(9)落入第一分针轮(I)的分针槽(7)中,第一分针轮(I)在联动装置(4)的驱动下旋转,第一分针轮(I)的分针槽(7)带走了第二承接板(19)出料端的一簇针灸针(9)后,传感器(18)感测到无针,即控制传送带运行,再带动新一簇针灸针(9)进入,通过第一分针轮(I)的分针,在第一承接板(15)的进料端针灸针(9)数量控制在更合理数量,一般在几支,再通过第二分针轮(2)的分针,在第二分针槽(12)中的针灸针(9)基本控制在一支或两支,第二分针轮(2)在为步进电机的第一电机(3)的带动下作角度可控的旋转,带动其上分针槽(12)中的针灸针(9)旋转至落针导向机构处停住,此时第二分针轮(2)对应于导向块(24)上的相交导向棱(25)的分针槽(12)中的针灸针(9)可能为一支或者两支,偶尔也可能会是没有针灸针的空位状态或者甚至是有三支针灸针,而此时只有一根针灸针能够通过导向块(24)上的导向棱(25)与第二分针轮(2)之间的间隙,再沿导向块(24)的圆弧下滑面(26)下落,落入后续工位,而多余的针灸针(9)被导向棱(25)阻挡,沿下滑平面(27)滑入集针盒(30)等装置中,再由工作人员取走后放入传送带上。沿圆弧下滑面(26)下滑的针灸针(9)即是被单支分拣出来的针灸针,以利进入后续工位。
[004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两级分针轮机构组合构成,第一级分针轮机构由第一分针轮(I)组成,第二级分针轮机构由第二分针轮(2)和第一电机(3)组成,第一电机(3)通过联动装置(4)驱动第二分针轮(2)和第一分针轮(I); 所述第一分针轮(I)由一个圆柱形的第一筒体(5)构成,第一筒体(5)的轴线水平布置,第一筒体(5)相对支承架(6)转动;第一筒体(5)的外缘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分针槽(7),第一分针槽(7)在第一筒体(5)外缘周向布置,第一分针槽(7)的横截面为燕尾槽形,其中燕尾槽形的拐角处构成第一卡针部(8),第一卡针部(8)在第一筒体(5)径向的槽深小于针灸针(9)的两倍柄部直径,大于或等于针灸针(9)的一倍柄部半径;第一筒体(5)的外缘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0),第一环形槽(10)将第一分针槽(7)在轴向分割成至少两段,第一环形槽(10)的槽底在第一筒体(5)径向上低于第一分针槽(7)的槽底; 所述第二分针轮(2)由一个圆柱形的第二筒体(11)构成,第二筒体(11)的轴线水平布置,第二筒体(11)相对支承体(6)转动支承,第一电机(3)采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第一电机(3)的转轴相对第二筒体(11)传动连接,第二筒体(11)的外缘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分针槽(12),第二分针槽(12)在第二筒体(11)外缘周向布置,第二分针槽(12)的横截面为燕尾槽形,其中燕尾槽形的拐角处构成第二卡针部(13),第二卡针部(13)在第二筒体(11)径向的槽深小于针灸针(9)的两倍柄部直径,大于或等于针灸针(9)的一倍柄部半径;第二筒体(11)的外缘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14),第二环形槽(14)将第二分针槽(12)在轴向分割成至少两段,第二环形槽(14)的槽底在第二筒体(11)径向上低于第二分针槽(12)的槽底; 所述第一分针轮(I)与第二分针轮(2)平行并列布置,并且第一分针轮(I)的外缘与第二分针轮(2)的外缘间隔相邻,其中,第一分针轮(I)的后半部与第二分针轮(2)的前半部之间的空间中倾斜设置有一第一承接板(15),第一承接板(15)的一端位于第一分针轮(I)的上半部,另一端位于第二分针轮(2)的下半部,位于第一分针轮(I)上半部的第一承接板(15)端部设有第一延伸片(16),第一延伸片(16)插入第一环形槽(10)接触连接,位于第二分针轮(2)下半部的第一承接板(15)端部设有第二延伸片(17),第二延伸片(17)插入第二环形槽(14)接触连接,第一分针轮(I)的前半部作为两级分针轮结构的分针输入端,第二分针轮(2)的后半部作为两级分针轮结构的分针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针轮(I)的前半部与一送针机构相连,该送针机构包括第二承接板(19)、传送带轮机构(20)和第二电机(22),该第二承接板(19)的一端位于第一分针轮(I)的下半部,另一端与传送带轮机构(20)的传送面接触连接,位于第一分针轮(I)下半部的第二承接板(19)端部设有第三延伸片(21),第三延伸片(21)插入第一环形槽(10)接触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2)的转轴相对传送带轮机构(20)传动连接,在所述传送带轮机构(20)两侧各固设有一第一挡板(23),且两第一挡板(23)的间距略大于针灸针(9)的长度; 所述第二承接板(19)与第一分针轮(I)对应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针灸针(9)的传感器(18),以提供对第二电机(22)的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针轮(2)的后半部与一落针导向机构相连,该落针导向机构为一导向块(24),导向块(24)为一多面体结构,该多面体具有相交于导向棱(25)的圆弧下滑面(26),下滑平面(27),在圆弧下滑面(26)的一侧有一圆弧导向面(28),圆弧导向面(28)与圆弧下滑面(26)同心,并且在径向上低于圆弧下滑面(26);所述导向块(24)的导向棱(25)对应于第二分针轮(2)上针灸针(9)的落针位置,同时导向棱(25)与第二分针轮(2)之间具有不大于一根针灸针(9) 一倍柄部直径的间隙,所述圆弧下滑面(26)围绕第二分针轮(2)的轮面,所述下滑平面(27)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24)的下滑平面(27)后设集针盒(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针轮的联动装置(4)是通过齿轮链带或同步带连接或通过齿轮咬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自动分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针轮平行于支承体(6)设有第二挡板(29),第二挡板(29)可以调节与支承体(6)之间距离。
【文档编号】B65B35/06GK204037972SQ20142008744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曹健英 申请人:曹健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