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6315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茶叶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茶叶包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中,茶叶包装结构包括:包装模组与折叠式茶包。上述包装模组包含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及带体。其中,第一外壳大致抵接于第二外壳并且包围定义有一容置空间。带体围绕地固定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彼此相抵接部位的外侧,以维持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相对位置,且带体完全遮蔽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彼此相抵接的部位。所述折叠式茶包呈折叠状地容置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内。借此,提供一种适用于折叠式茶包的茶叶包装结构。
【专利说明】茶叶包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茶叶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以往的茶叶大都是以茶包型态或是原片茶叶型态呈现,现有茶包型态不论是扁平袋式茶包,或三角型锥体茶包欲进行外部包装时,一般会被放置在扁平袋状构造内,而散装茶叶则是被压缩密封于真空袋体内或容置于茶罐中。
[0003]然而,由于茶包的构造日新月异,现有的外包装方式已逐渐不合适,尤其是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220337759.5号所提出的或者台湾新型专利第M452702号所记载的折叠式茶包(亦即,该专利所称的接合式的冲泡物折叠包覆结构)。因此,如何适应如同(或类似于)上述折叠式茶包,而设计出相对应的外部包装构造,已成为本领域内的课题之一。
[0004]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为改善上述缺失,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茶叶包装结构。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折叠式茶包的茶叶包装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茶叶包装结构,包括:一包装模组,包含有:一第一外壳,具有一第一端板及自该第一端板周缘一体弯曲延伸的一环状第一侧板,而远离该第一端板的该第一侧板末端缘定义为一第一配合端部;一第二外壳,具有一第二端板及自该第二端板周缘一体弯曲延伸的一环状第二侧板,而远离该第二端板的该第二侧板末端缘定义为一第二配合端部;其中,该第一外壳的第一配合端部大致抵接于该第二外壳的第二配合端部,并且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包围定义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带体,围绕地固定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彼此相邻的外缘,以维持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相对位置,且该带体完全遮蔽该第一外壳的第一配合端部与该第二外壳之间的第二配合端部;以及一折叠式茶包,包含有:一适于水流动穿透的中空状折叠体,内部容置有数个茶叶,该折叠体形成有一折线单元,该折叠体透过该折线单元而能沿一伸缩方向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伸缩,且该折线单元位于垂直该伸缩方向的平面上;一第一盖体与一第二盖体,分别固定于该折叠体沿该伸缩方向上的相反两端部;其中,该折叠式茶包透过该折叠体沿该伸缩方向收缩而收容于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所包围的容置空间内。
[000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茶叶包装结构,其能使折叠式茶包以较小的体积收容于包装模组内,以避免包装空间的浪费,和上下固定住折叠式茶包使其不会任意移位。并且包装模组还能有效地保护折叠式茶包,使其免于受到过度外力的撞击或挤压而损坏其折线单元,进而影响到折叠式茶包的伸缩。而包装模组更是能避免折叠式茶包受到异物的污损。
[0008]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茶叶包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茶叶包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茶叶包装结构的包装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茶叶包装结构的折叠式茶包的分解示意图(省略茶叶);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茶叶包装结构的折叠式茶包位于第一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茶叶包装结构的折叠式茶包位于第二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7为本实用新型茶叶包装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8]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茶叶包装结构100,包括一包装模组I以及容置于包装模组I内的一折叠式茶包2。以下将先说明包装模组I与折叠式茶包2各自的构造,而后再介绍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
[0019]请适时参照图3,上述包装模组I包含有一第一外壳11、一第二外壳12、及一带体13。其中,该包装模组I定义有一中轴线C,并且包装模组I大致对称于中轴线C,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包装模组I的构造并不受限于此。
[0020]上述第一外壳11为一体成型的构造且具有一第一端板111及自第一端板111周缘一体弯曲延伸的一环状第一侧板112,而远离第一端板111的第一侧板112末端缘定义为一第一配合端部1121。其中,第一端板111大致为圆形构造,第一侧板112大致为圆环状构造,并且上述第一侧板112以及第一端板111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而第一配合端部1121则大致呈圆环状平面。
[0021]上述第二外壳12为一体成型的构造且具有一第二端板121及自第二端板121周缘一体弯曲延伸的一环状第二侧板122,而远离第二端板121的第二侧板122末端缘定义为一第二配合端部1221。其中,第二端板121为圆形构造,第二侧板122为圆环状构造,并且上述第二侧板122以及第二端板121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而第二配合端部1221则大致呈圆环状平面。
[0022]再者,上述第一外壳11的第一端板111与第二外壳12的第二端板121为半径相同的圆形构造,并且第一外壳11的第一配合端部1121大致抵接于第二外壳12的第二配合端部1221,以使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共同包围定义有一容置空间14。其中,上述“大致抵接”是指平面状的第一配合端部1121与平面状的第二配合端部1221彼此相向且尽可能的相互接触,但有可能包含到因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制造公差而使第一配合端部1121与第二配合端部1221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
[0023]更详细地说,上述中轴线C通过上述第一端板111的圆心以及第二端板121的圆心,并且第一配合端部1121与第二配合端部1221分别位于垂直中轴线C的平面上。再者,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于本实施方式中各进一步限定为能用以防止水气渗入容置空间14的一纸塑外壳。其中,有关上述防止水气渗入容置空间14的功能,其能透过第一外壳11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有防潮膜而达到,又或者在成形第一外壳11的过程中加入防潮物来达成。同理,第二外壳12的防止水气渗入容置空间14的功能亦如同上述第一外壳11,在此不加以复述。此外,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亦可透过其他的防水材质制造而成,如:不织布、塑胶。
[0024]附带说明一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为相同的构造,但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第一外壳11的第一侧板112对应于中轴线C的高度亦可相异于第二外壳12的第二侧板122对应于中轴线C的高度(图略)。
[0025]上述带体13呈长条状且其长度至少大于第一配合端部1121的外周长(或第二配合端部1221的外周长),而带体13的宽度则需足以遮蔽因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制造公差而使第一配合端部1121与第二配合端部1221之间所产生的间隙。更详细地说,带体13围绕地固定(如:粘贴)于第一侧板112与第二侧板122彼此相邻的外缘,以维持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相对位置,且带体13完全遮蔽第一外壳11的第一配合端部1121与第二外壳12之间的第二配合端部1221。也就是说,上述包装模组I透过带体13固定于第一侧板112与第二侧板122,不但可使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更是能防止异物或水气经由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相接处进入容置空间14内。
[0026]须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指的条状带体13,是透过围绕粘贴于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之后,带体13的相反两末端部位重迭且贴合。当然也不排除带体13呈环状而直接套设固定于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
[0027]以上为包装模组I的构造说明,下述将接着介绍与折叠式茶包2的构造。但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式茶包2是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220337759.5号或者台湾新型专利第M452702号所提出的折叠式茶包为例。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包装模组I及其与折叠式茶包2之间的对应关系,而有关折叠式茶包2的说明,本实施例仅呈现其主要特征,其余可能的变化态样可依设计者的需求而加以调整,在此不再加以举例说明。举例来说,若欲得知折叠式茶包2的可能变化态样,可参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220337759.5号或者台湾新型专利第M452702号所记载的内容。
[0028]具体而言,请参阅图4至图6,上述折叠式茶包2包含有一适于水流动穿透的中空状折叠体21、一第一盖体22、与一第二盖体23。其中,上述折叠体21大致呈中空圆柱状且于内侧界定有一伸缩方向R,于本实施例中的伸缩方向R相当于折叠体21的中心轴线方向,但不受限于此。再者,上述折叠体21垂直于上述伸缩方向R的截面呈环状,并且折叠体21形成有一大致对称于伸缩方向R的折线单元211,而上述折叠体21相对的两端各形成有一开口 212,213ο
[0029]更详细地说,上述折线单元211包含有交错排列设置的数个形状大致相同的内折线与数个形状大致相同的外折线,换言之,每一外折线位于相邻的两内折线之间。并且该些内折线与外折线大致位于垂直伸缩方向R的平面上,所述折叠体21两端透过折线单元211而能沿伸缩方向R于一第一位置(如图5)与一第二位置(如图6)间伸缩。
[0030]上述第一盖体22与第二盖体23的构造大致相同,进一步地说,第一盖体22与第二盖体23呈圆形板状,并且第一盖体22与第二盖体23分别固定于折叠体21沿伸缩方向R上的相反两端部(如图4中的折叠体21顶端部与底端部),以遮蔽折叠体21的两开口 212、213。其中,第一盖体22与第二盖体23的形体相较于折叠体21而言,较不易产生形变。具体来说,所述第一盖体22与第二盖体23可透过设计其厚度(或密度、硬度)大于折叠体21的厚度(或密度、硬度),以使第一盖体22与第二盖体23的形体较不易产生形变。再者,第一盖体22与第二盖体23分别固定于折叠体21之后,所述折叠体21的内部容置有数个茶叶24 (尤指原片茶叶)。
[0031]当上述折叠体21位于第一位置(如图5)时,第一盖体22与第二盖体23的距离Dl小于第一端板111与第二端板121之间的距离DO (如图3);当折叠体21位于第二位置(如图6)时,第一盖体22与第二盖体23的距离D2大于第一端板111与第二端板121之间的距离DO (如图3)。
[0032]因此,如图7所示,上述折叠式茶包2透过折叠体21位于第一位置而收容于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所包围的容置空间14内,并且所述伸缩方向R大致与中轴线C重迭。而于本实施例中,当折叠式茶包2沿伸缩方向R正投影于第一外壳11时,第一端板111位于折叠体21所正投影于第一外壳11的区域内。
[0033]借此,上述折叠式茶包2能以较小的体积收容于包装模组I内,以避免包装空间的浪费,并且包装模组I还能有效地保护折叠式茶包2,使其免于受到过度外力的撞击或挤压而损坏其折线单元211,进而影响到折叠式茶包2的伸缩,包装模组I更是能避免折叠式茶包2受到异物的污损。
[0034]综上所述,本使用新型所提供的茶叶包装结构,其能使折叠式茶包以较小的体积收容于包装模组内,以避免包装空间的浪费,和上下固定住折叠式茶包使其不会任意移位。并且包装模组还能有效地保护折叠式茶包,使其免于受到过度外力的撞击或挤压而损坏其折线单元,进而影响到折叠式茶包的伸缩,同时也能保护折叠式茶包内的茶叶,不会因受外力挤压而碎裂。而包装模组更是能避免折叠式茶包受到异物的污损。
[0035]再者,本使用新型提供的包装模组所具备的防潮功能,还能避免容置于其内的折叠式茶包受潮,进而确保折叠式茶包内的茶叶能保有原先所具备的口感。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茶叶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包装模组,包含有: 一第一外壳,具有一第一端板及自该第一端板周缘一体弯曲延伸的一环状第一侧板,而远离该第一端板的该第一侧板末端缘定义为一第一配合端部; 一第二外壳,具有一第二端板及自该第二端板周缘一体弯曲延伸的一环状第二侧板,而远离该第二端板的该第二侧板末端缘定义为一第二配合端部;其中,该第一外壳的第一配合端部抵接于该第二外壳的第二配合端部,并且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包围定义有一容置空间;及 一带体,围绕地固定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彼此相邻的外缘,以维持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相对位置,且该带体完全遮蔽该第一外壳的第一配合端部与该第二外壳之间的第二配合端部;以及 一折叠式茶包,包含有: 一适于水流动穿透的中空状折叠体,内部容置有数个茶叶,该折叠体形成有一折线单元,该折叠体透过该折线单元而能沿一伸缩方向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伸缩,且该折线单元位于垂直该伸缩方向的平面上; 一第一盖体与一第二盖体,分别固定于该折叠体沿该伸缩方向上的相反两端部; 其中,该折叠式茶包透过该折叠体沿该伸缩方向收缩而收容于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所包围的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为半径相同的圆形构造,且所述包装模组定义有一中轴线,该中轴线通过该第一端板的圆心与该第二端板的圆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模组大致对称于该中轴线,且所述带体围绕地粘贴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抵接处的外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为相同的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折叠式茶包沿该伸缩方向正投影于该第一外壳时,该第一端板位于该折叠式茶包所正投影于该第一外壳的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茶叶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各进一步限定为能用以防止水气渗入该容置空间的一纸塑外壳。
【文档编号】B65D8/04GK203854933SQ201420103623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曾沂滨 申请人:曾沂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