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915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包括旋转座,在旋转座中设有U形的换向通道,在对应换向通道的两个缺口的位置上均设有气压输送结构,还包括限位驱动结构,在两个缺口的位置上均设有限位驱动结构,在换向通道中靠近其中一个缺口的位置上设有一检测结构,限位驱动结构将缺口打开或封锁,使片状元件穿过缺口或将片状元件挡住。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限位驱动结构,当片状元件需要换向时,其中一个缺口处的限位顶针打开,使片状元件进入到换向通道中并换向,光纤检测结构检测片状元件换向成功后,另一个缺口处的限位顶针打开,使片状元件进入到转盘的载物口中,盖板和旋转底座铰接,具有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维修和检查方便等优点。
【专利说明】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的自动编带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使用和运输方便,以适应现代电子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装配需要,电子元器件一般需要进行自动编带包装,于是自动编带机应运而生。电子元器件的编带具有严格的极性与正反方向要求,有统一标记的面必须朝向同一方向,便于生产线用户的连续使用。特别是在对片状元件进行编带时,片状元件的极性方向是打乱的,有的左边正极,有的右边正极,所以在放入载带之前,需要对片状元件进行极性测试,当检测到片状元件的极性方向不对时,需要通过换向结构对片状元件进行换向。
[0003]而现有的编带机极性旋转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在基座上的转盘,转盘上设置有若干转盘分度槽,转盘的一侧设置有一极性旋转座,该极性旋转座上设有一个U形的导槽,该导槽的两缺口对应于两相邻的转盘分度槽设置,且两缺口位置均设置有气嘴与光纤检测装置。在进行换向时,片状元件需要从U形的导槽的一端吹入从另一端吹出,在轨道中一次完成180度旋转。此过程完全由气流控制,存在可靠性低和故障率高等问题。特别是当设置在转盘分度槽中不需要换向的片状元件移动到导槽的缺口处,由于导槽还存在气压差,容易使不需要换向的片状元件发生偏转,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生产效率高的片状元件安装限位针的旋转结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包括旋转座,在所述旋转座中设有U形的换向通道,在对应所述换向通道的两个缺口的位置上均设有气压输送结构,还包括限位驱动结构,在两个所述缺口的位置上均设有所述限位驱动结构,在所述换向通道中靠近其中一个所述缺口的位置上设有一检测结构,所述限位驱动结构将所述缺口打开或封锁,使片状元件穿过所述缺口或将片状元件挡住。
[000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限位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和限位顶针,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限位顶针在所述缺口中来回移动。
[000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旋转座包括旋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上的盖板,所述换向通道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盖板之间。
[000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盖板之间,并构成所述换向通道。
[0009]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铰链结构,所述盖板通过所述铰链结构与所述旋转底座铰接。
[001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气压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上的气孔和与抽气装置连接的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气孔连通。
[001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检测结构是光纤传感器,所述光纤传感器的对射式光纤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旋转底座上。
[0012]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旋转底座上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设有穿孔,所述限位顶针设置在所述穿孔中。
[001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铁、驱动轴和压缩弹簧,所述电磁铁设置在与所述旋转底座连接的电磁铁固定板上,所述驱动轴贯穿所述电磁铁,所述驱动轴的上端与所述限位顶针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下端穿过所述电磁铁固定板与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与所述电磁铁固定板连接的光纤安装板上。
[0014]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上还设有感应片固定座,一感应片设置在所述感应片固定座上,一接近传感器对应所述感应片设置在所述光纤安装板上。
[00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限位驱动结构,限位驱动结构的限位顶针在缺口中来回移动,将缺口打开或封锁,使片状元件穿过缺口或将片状元件挡住,当片状元件需要换向时,其中一个缺口处的限位顶针打开,使片状元件进入到换向通道中并换向,光纤检测结构检测片状元件换向成功后,另一个缺口处的限位顶针打开,使片状元件进入到转盘的载物口中,盖板和旋转底座铰接,具有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维修和检查方便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另一种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旋转底座;11.换向通道;12.第一定位块;13.第二定位块;2.盖板;
3.铰链结构;31.上固定板;32.铰链;33.铰链轴;331.轴承;34.盖板摆臂;4.气压输送结构;41.气管接头;42.气孔;5.限位驱动结构;51.限位顶针;52.电磁铁;53.驱动轴;54.感应片固定座;55.感应片;56.压缩弹簧;57.接近传感器;58.导向销;61.下固定板;62.电磁铁固定板;63.光纤安装板;64.光纤夹板;7.检测结构;71.对射式光纤;8.转盘;81.载物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0022]请参见图1至图3,图1至图3所揭示的是一种片状元件安装限位针的旋转结构,包括旋转座,在所述旋转座中设有U形的换向通道11,在对应所述换向通道11的两个缺口的位置上均设有气压输送结构4。还包括限位驱动结构5,在两个所述缺口的位置上均设有所述限位驱动结构5,在所述换向通道11中靠近其中一个所述缺口的位置上设有一检测结构7,所述限位驱动结构5将所述缺口打开或封锁,使片状元件穿过所述缺口或将片状元件挡住。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座包括旋转底座I和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I上的盖板2,所述盖板2和所述旋转底座I可以是固定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换向通道11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I和所述盖板2之间。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I和所述盖板2之间,并构成所述换向通道11。所述定位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I上的第一定位块12和第二定位块13,所述第一定位块12的一侧面成圆弧形,所述第二定位块13靠近所述第一定位块12的侧面成U形,圆弧形侧面、U形侧面、所述旋转底座I的表面和所述盖板2的表面共同构成所述换向通道11,并且所述换向通道11具有一定的密封性。所述第一定位块12和所述第二定位块13是一体结构。所述换向通道11是由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I和所述盖板2上的凹槽构成,当所述旋转底座I和所述盖板2合在一起的时候,所述凹槽就构成了所述换向通道11。
[002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铰链结构3,所述盖板2通过所述铰链结构3与所述旋转底座I铰接。所述铰链结构3包括上固定板31、铰链32、铰链轴33和盖板摆臂34,所述上固定板31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I上,所述铰链32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31上,所述盖板摆臂34的一端通过所述铰链轴33设置在所述铰链32上,所述铰链轴33通过轴承331与所述铰链32配合,所述盖板2设置在所述盖板摆臂34上。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当片状元件在所述换向通道11中发生故障时,只需要旋转所述盖板摆臂34,就可以将所述盖板2揭开,排除故障,具有检查和维修方便等优点。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压输送结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I上的气孔42和与抽气装置连接的气管接头41,所述气管接头41与所述气孔42连通。所述气孔42对应地设置在两个所述缺口的位置上,在所述气孔42中流动的气流会使片状元件离开或回到转盘8的载物口 81中。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驱动结构5包括驱动装置(未图示)和限位顶针51,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限位顶针51在所述缺口中来回移动。在所述旋转底座I上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设有穿孔(未图示),所述限位顶针51设置在所述穿孔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铁52、驱动轴53和压缩弹簧56,所述电磁铁52设置在与所述旋转底座I连接的电磁铁固定板
62上,所述驱动轴53贯穿所述电磁铁52,所述驱动轴53的上端与所述限位顶针51连接,所述驱动轴53的下端穿过所述电磁铁固定板62与压缩弹簧56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56的另一端设置在与所述电磁铁固定板62连接的光纤安装板63上。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是电动缸或气压缸。
[0027]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驱动轴53的下端上还设有感应片固定座54,一感应片55设置在所述感应片固定座54上,一接近传感器57对应所述感应片55设置在所述光纤安装板63上。在所述光纤安装板63上还设有导向销58,所述导向销58位于所述感应片55的两边,防止所述感应片55左右发生偏转或者位移。[002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下固定板61,所述电磁铁固定板62通过所述下固定板61与所述旋转底座I连接,所述检测结构7是光纤传感器,所述光纤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光纤安装板
63上,所述光纤传感器的对射式光纤71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2和所述旋转底座I上,在所述下固定板61上还设有光纤夹板64,所述光纤夹板64用来将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I上的所述对射式光纤71固定。
[00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所述转盘8的所述载物口 81中的片状元件需要换向时,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缺口中的所述限位顶针51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将所述缺口打开。所述气压输送结构4工作,使其中一个所述气孔42吹气,另一个所述气孔42吸气,片状元件在气流的作用下,在所述换向通道11移动并换向。换向后偏转元件移动到另一个所述缺口的位置时,被另一个所述缺口中的所述限位顶针51挡住。这时,所述检测结构7检测到片状元件已经被换向成功,所述限位顶针51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将另一个所述缺口打开。在片状元件换向的过程中,所述转盘8旋转并且所述转盘8上没有装载片状元件的所述载物口 81移动到另一个所述缺口的位置。然后所述气压输送结构4工作,使其中一个所述气孔42继续吹气,另一个所述气孔42继续吸气,片状元件在气流的作用下,被设置在所述转盘8的所述载物口 81中。当所述所述转盘8上的所述载物口 81中的片状元件不需要换向时,所述限位顶针51将两个所述缺口封锁。这样就不会因为所述换向通道11还存在气压差和其它原因,使不需要换向的片状元件发生偏转,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结构简单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包括旋转座,在所述旋转座中设有U形的换向通道,在对应所述换向通道的两个缺口的位置上均设有气压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驱动结构,在两个所述缺口的位置上均设有所述限位驱动结构,在所述换向通道中靠近其中一个所述缺口的位置上设有一检测结构,所述限位驱动结构将所述缺口打开或封锁,使片状元件穿过所述缺口或将片状元件挡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和限位顶针,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限位顶针在所述缺口中来回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包括旋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上的盖板,所述换向通道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盖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盖板之间,并构成所述换向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铰链结构,所述盖板通过所述铰链结构与所述旋转底座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上的气孔和与抽气装置连接的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气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是光纤传感器,所述光纤传感器的对射式光纤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旋转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底座上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设有穿孔,所述限位顶针设置在所述穿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铁、驱动轴和压缩弹簧,所述电磁铁设置在与所述旋转底座连接的电磁铁固定板上,所述驱动轴贯穿所述电磁铁,所述驱动轴的上端与所述限位顶针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下端穿过所述电磁铁固定板与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与所述电磁铁固定板连接的光纤安装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状元件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上还设有感应片固定座,一感应片设置在所述感应片固定座上,一接近传感器对应所述感应片设置在所述光纤安装板上。
【文档编号】B65B15/04GK203819552SQ201420169406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何选民, 林广满, 段雄斌 申请人:何选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