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9924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包括主梁,安装在主梁上,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沿主梁进行左右往复滑动的滑动装置,通过铰接结构可绕铰轴转动地连接在滑动装置上的料耙主体,及设于料耙主体与滑动装置之间,使料耙主体转动的牵引结构;铰接结构设有左右两个,铰接结构处还固设有两个接触球面,接触球面的弧形面朝向并抵触铰轴端部,左侧铰接结构对应的接触球面设于其右端,右侧铰接结构对应的接触球面设于其左端。料耙主体向左运动时,受向右阻力而发生微量形变,左侧铰轴与对应的接触球面有微量间隙,右侧铰轴与对应的接触球面紧密相抵将阻力传递给滑动装置,反之亦然,改善料耙主体的受力,提高其抗疲劳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取料作业的取料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规的料耙装置均为平面三角形骨架,再由型钢组焊加强杆和耙齿焊在主骨架上,或用钢丝绳作为骨架的附属结构刮取物料。这种平面结构刚度较差,当料耙加大时,料耙的自重加大,料耙的变形量将会很大。料耙的变形带来运动不平稳,最终带来整机的震动。另外耙齿通过焊接方式与主体骨架连接,不便于更换。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1973462A公开了刮板取料机双层钢桁栓接耙齿立体料耙,整个装置由料耙、耙齿、圆钢、螺栓副、第一梁、支座、油缸支座、第二梁、第三梁、第四梁、第五梁、滚轮装置、驱动液压缸、滑轮结构、钢丝绳、塔架、手摇卷筒组成,料耙设计采用双层钢桁立体结构,料耙各梁采用不同规格的异型钢制成,料耙耙齿采用螺栓副栓接结构,耙齿端部用圆钢串联焊在一起,料耙底部通过滚轮装置作用在支撑梁上,通过驱动液压缸驱动,上部通过滑轮结构、钢丝绳与塔架上手摇卷筒或电动葫芦连接,耙架与水平成38度角。
[0004]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刮板取料机双层钢桁栓接耙齿立体料耙,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该立体料耙中,料耙底部通过滚轮装置作用在支撑梁上,料耙底部的铰耳和滚轮装置上的铰耳通过销轴连接 ,料耙在刮取物料过程中的阻力由料耙底部的铰耳承担,致使该铰耳容易出现疲劳破环,进而缩短了料耙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立体料耙,容易出现疲劳破坏,使用寿命短;进而提供一种抗疲劳强度大,且耐用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包括主梁,安装在所述主梁上,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沿所述主梁进行左右往复滑动的滑动装置,通过铰接结构可绕铰轴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动装置上的料耙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料耙主体与所述滑动装置之间,牵引所述料耙主体转动的牵引结构,所述料耙主体下方的所述铰接结构设有左右两个,所述料耙主体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的位置处还固设有两个接触球面,所述接触球面的弧形面朝向并抵触所述铰轴的端部,且左侧铰接结构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设于左侧所述铰轴的右端,右侧铰接结构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设于右侧铰轴的左端。
[0007]所述接触球面采用热处理的高强度钢制成。
[0008]所述铰接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料耙主体下方的具有铰接孔的第一铰耳,成型在所述滑动装置上的具有铰接孔的第二铰耳,以及穿过所述第一铰耳和所述第二铰耳上的所述铰接孔的所述铰轴。
[0009]所述料耙主体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的位置处还固设有用以加强所述接触球面的受力强度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贯穿焊接在所述料耙主体的钢管上的贯穿板件,与所述接触球面径向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贯穿板件和所述钢管焊接的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端面和所述钢管垂直相焊,固定在所述贯穿板件上的第二加强板,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方的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处的横截面呈“T”型,所述第三加强板沿着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侧壁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钢管相焊接。
[0010]所述接触球面的一端为螺纹端,所述第一加强板上成型有通孔,所述螺纹端穿过所述通孔在螺母作用下与第二件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料耙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0012]所述料耙主体采用双层空间钢桁架管结构。
[0013]所述料耙主体由多个分料耙单元组装而成,各个所述分料耙单元之间采用可拆卸式锻造法兰连接。
[0014]牵引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料耙主体上端的具有第三铰耳的上铰点,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上的卷扬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三铰耳和所述卷扬机构相连的两个滑轮结构,以及穿过两个所述滑轮结构将所述料耙主体上端与所述滑动装置活动连接的柔性钢丝绳。
[0015]所述上铰点包括与各钢管嵌入焊接的分板,以及将各所述分板焊接成一体的中间板,且所述中间板上设有所述第三铰耳。
[0016]所述料耙主体上的耙齿结构包括焊接在所述料耙主体上的固定部,以及与串联圆钢连接,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可拆卸部。
[0017]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可拆卸部的连接处设有改善所述螺栓受力的“U”型卡槽。
[0018]所述牵引结构设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牵引结构和两个所述铰接结构都相对于所述料耙主体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I)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中,所述料耙主体下方的所述铰接结构设有左右两个,所述料耙主体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的位置处还固设有两个接触球面,所述接触球面的弧形面朝向并抵触所述铰轴的端部,且左侧所述铰接结构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设于左侧所述铰轴的右端,右侧所述铰接结构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设于右侧所述铰轴的左端;即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料耙主体在所述滑动装置的作用下沿所述主梁向左运动时,所述料耙主体受到的阻力向右,所述料耙主体在所述阻力的作用下向右发生微量形变,此时,左侧所述铰接结构的所述铰轴与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之间有微量间隙,而右侧所述铰接结构的所述铰轴与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紧密相抵,因此所述料耙主体受到的所述阻力通过右侧所述铰接结构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传递给所述滑动装置,而并非由所述料耙主体承担,进而大大改善了所述料耙主体的受力,提高了所述料耙主体的抗疲劳强度,延长了所述料耙主体的使用寿命。
[0021](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中,所述接触球面采用热处理的高强度钢制成,因此所述接触球面具有良好的表面硬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反生形变或磨损。
[0022](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中,所述料耙主体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的位置处还固设有用以加强所述接触球面的受力强度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贯穿焊接在所述料耙主体的钢管上的贯穿板件,与所述接触球面径向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贯穿板件和所述钢管焊接的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端面和所述钢管垂直相焊,固定在所述贯穿板件上的第二加强板,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方的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处的横截面呈“T”型,所述第三加强板沿着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侧壁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钢管相焊接;即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强结构所包含的多个加强板通过所述贯穿板件与所述料耙主体焊接呈一体,以加强所述接触球面的受力强度,使所述接触球面能顺利的将所述料耙主体上的所述阻力传动给所述滑动装置。
[0023](4)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中,所述接触球面的一端为螺纹端,所述第一加强板上成型有通孔,所述螺纹端穿过所述通孔在螺母作用下与第二件固定连接;这样便于更换已磨损的所述接触球面。
[0024](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中,所述料耙主体由多个分料耙单元组装而成,各个所述分料耙单元之间采用可拆卸式锻造法兰连接;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装出不同大小的所述料耙主体,且便于加工维护和搬运。
[0025](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中,牵引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料耙主体上端的具有第三铰耳的上铰点,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上的卷扬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三铰耳和所述卷扬机构相连的两个滑轮结构,以及穿过两个所述滑轮结构将所述料耙主体上端与所述滑动装置活动连接的柔性钢丝绳;所述牵引结构牵引着所述料耙主体绕所述链接结构发生转动,通过调节所述料耙主体的不同俯仰角度来实现不同角度的取料需要。
[0026](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中,所述上铰点包括与各钢管嵌入焊接的分板,以及将各所述分板焊接成一体的中间板,且所述中间板上设有所述第三铰耳,从而有效避免不同直径钢管相关处的焊缝密集,保证所述上铰点的抗疲劳能力。
[0027](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中,所述料耙主体上的耙齿结构包括焊接在所述料耙主体上的固定部,以及与串联圆钢连接,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可拆卸部,因而可以根据物料的不同,更换不同的所述耙齿结构的所述可拆卸部,以实现该取料装置的最佳取料效果。
[0028](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可拆卸部的连接处设有改善所述螺栓受力的“U”型卡槽;在刮取物料过程中,所述“U”型卡槽之间的挤压面能改善所述螺栓的受力,提高了所述螺栓和所述料耙主体的使用寿命。
[0029](1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中,所述牵引结构设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牵引结构和两个所述铰接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料耙主体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牵引结构和两个所述铰接结构的对称设置,以实现所述料耙主体的匀速滑动和对称受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3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结构示意图;[003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接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铰点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耙齿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另一种耙齿结构示意图;
[0036]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节结构示意图;
[0037]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动装置示意图;
[0038]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梁示意图;
[0039]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_主梁;2_滑动装置;3_铰接结构;4_接触球面;5-铰轴;6-第一铰耳;7_第二铰耳;8_贯穿板件;9_第一加强板;10_第二加强板;11-第二加强板;12_钢管;13-加强筋;14-上铰点;15_分板;16-中间板;17-卷扬机构;18-滑轮结构;19-柔性钢丝绳;20_耙齿结构;21_固定部;22_可拆卸部;23_ “U”型卡槽;24_料耙主体;311-竖直长边;312_水平短边;31_铰座;32_调整块;33_调节螺杆;34_螺栓;35_短边竖直梁;36_长边竖直梁;37_水平梁;38_滑动轮;39_滑动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004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包括主梁1,安装在所述主梁I上,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沿所述主梁I进行左右往复滑动的滑动装置2,通过铰接结构3可绕铰轴5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动装置2上的料耙主体24,以及设置在所述料耙主体24与所述滑动装置2之间,牵引所述料耙主体24转动的牵引结构,所述料耙主体24下方的所述铰接结构3设有左右两个,所述料耙主体24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3的位置处还固设有两个接触球面4,所述接触球面4的弧形面朝向并抵触所述铰轴5的端部,且左侧铰接结构3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4设于左侧所述铰轴5的右端,右侧铰接结构3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4设于右侧铰轴5的左端,如图2所示;
[0042]在本实施中,当所述料耙主体24在所述滑动装置2的作用下沿所述主梁I向左运动时,所述料耙主体24受到的阻力向右,所述料耙主体24在所述阻力的作用下向右发生微量形变,此时,左侧所述铰接结构3的所述铰轴5与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4之间有微量间隙,而右侧所述铰接结构3的所述铰轴5与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4紧密相抵,因此所述料耙主体24受到的所述阻力通过右侧所述铰接结构3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4和所述铰轴5传递给所述滑动装置2,而并非由所述料耙主体24承担;
[0043]反之,当所述料耙主体24在所述滑动装置2的作用下沿所述主梁I向右运动时,所述料耙主体24受到的阻力向左,所述料耙主体24在所述阻力的作用下向左发生微量形变,此时,右侧所述铰接结构3的所述铰轴5与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4之间有微量间隙,而左侧所述铰接结构3的所述铰轴5与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4紧密相抵,因此所述料耙主体24受到的所述阻力通过左侧所述铰接结构3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4和所述铰轴5传递给所述滑动装置2,而并非由所述料耙主体24承担;
[0044]综上,具有该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大大改善了所述料耙主体24的受力,提高了所述料耙主体24的抗疲劳强度,延长了所述料耙主体24的使用寿命。
[004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接触球面4采用热处理的高强度钢制成;因此所述接触球面4具有良好的表面硬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反生形变或磨损。
[0046]所述铰接结构3包括成型在所述料耙主体24下方的具有铰接孔的第一铰耳6,成型在所述滑动装置2上的具有铰接孔的第二铰耳7,以及穿过所述第一铰耳6和所述第二铰耳7上的所述铰接孔的所述铰轴5。
[0047]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料耙主体24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3的位置处还固设有用以加强所述接触球面4的受力强度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贯穿焊接在所述料耙主体24的钢管12上的贯穿板件8,与所述接触球面4径向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贯穿板件8和所述钢管12焊接的第一加强板9,与所述第一加强板9的端面和所述钢管12垂直相焊,固定在所述贯穿板件8上的第二加强板10,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二加强板10上方的第三加强板11,所述第三加强板11与所述第二加强板10连接处的横截面呈“T”型,所述第三加强板11沿着所述第二加强板10的侧壁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加强板9和所述钢管12相焊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所包含的多个加强板通过所述贯穿板件8与所述料耙主体24焊接呈一体,以加强所述接触球面4的受力强度,使所述接触球面4能顺利的将所述料耙主体24上的所述阻力传动给所述滑动装置2。
[0048]为了便于更换随着使用时间而发生磨损的所述接触球面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球面4的一端为螺纹端,所述第一加强板9上成型有通孔,所述螺纹端穿过所述通孔在螺母作用下与第二件固定连接。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9与所述料耙主体24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加强板9与所述第二加强板10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3。
[004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料耙主体24采用双层空间钢桁架管结构。所述料耙主体24由多个分料耙单元组装而成,各个所述分料耙单元之间采用可拆卸式锻造法兰连接;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装出不同大小的所述料耙主体24,且便于加工维护和搬运。
[0050]如图3所示,所述牵引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料耙主体24上端的具有第三铰耳的上铰点14,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2上的卷扬机构17,分别与所述第三铰耳和所述卷扬机构17相连的两个滑轮结构18,以及穿过两个所述滑轮结构18将所述料耙主体24上端与所述滑动装置2活动连接的柔性钢丝绳19。因此,所述牵引结构能够牵引着所述料耙主体24绕所述链接结构发生转动,通过调节所述料耙主体24的不同俯仰角度来实现不同角度的取料需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铰点14包括与各钢管12嵌入焊接的分板15,以及将各所述分板15焊接成一体的中间板16,且所述中间板16上设有所述第三铰耳;从而有效避免不同直径钢管12相关处的焊缝密集,保证所述上铰点14的抗疲劳能力。
[0051 ]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料耙主体24上的耙齿结构20包括焊接在所述料耙主体24上的固定部21,以及与串联圆钢连接,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部21相连的可拆卸部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料耙主体24的焊接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所述可拆卸部22可以是直条性,也可以弯曲呈一定角度,如图4和5所示。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物料的不同,更换不同的所述耙齿结构20的所述可拆卸部22,以实现该取料装置的最佳取料效果。
[0052]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可拆卸部22的连接处设有改善所述螺栓受力的”U”型卡槽
23;在刮取物料过程中,所述”U”型卡槽23之间的挤压面能改善所述螺栓的受力,提高了所述螺栓和所述料耙主体24的使用寿命。
[0053]为了实现所述料耙主体24的匀速滑动和对称受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结构设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牵引结构和两个所述铰接结构3都相对于所述料耙主体24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0054]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滑动装置2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3位置处还设有对所述铰接结构3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铰接结构3和所述滑动装置2 二者可拆卸连接的铰座31,安装在所述滑动装置2下端与所述铰座31之间的若干调整块32,以及穿过若干所述调整块32在螺母的配合下将若干所述调整块32固定成一体的调节螺杆3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调整块32的数量,使与所述铰接结构3和所述滑动装置2 二者可拆卸连接的所述铰座31的位置相对于所述主梁I和所述滑动装置2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所述料耙主体24的上下移动,调节料耙耙齿吃料深度,提高取料效率高。
[0055]所述铰座31呈“L”型,所述铰座31的竖直长边311通过竖直方向上的多个螺栓34与所述滑动装置2连接,所述铰座31的水平短边312穿过所述调节螺杆33与所述调整块32固定成一体。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座31的竖直长边311通过多个所述螺栓34实现与所述滑动装置2的可拆卸连接,并可通过多个所述螺栓34实现所述铰座31与所述滑动装置2的连接位置的上下移动,该连接位置的上下移动由与所述铰座31的水平短边312可拆卸连接的所述调整块32的个数决定。同时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铰座31的水平短边312可以在穿过所述调节螺杆33与所述调整块32相连后,进一步与所述调整块32焊接成整体。
[0056]如图7和8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动装置2包括两个可滑动的对称安装在所述主梁I左右两侧的料耙小车,所述料耙下车的首端和尾端都设有相互平行的短边竖直梁35和长边竖直梁36,以及将所述短边竖直梁35的上端和所述长边竖直梁36的上端相连的水平梁37,所述料耙小车的首端和尾端通过若干中间梁连接成一体,所述短边竖直梁35、所述长边竖直梁36和所述水平梁37围绕所述主梁I半包围设置,且所述短边竖直梁35、所述长边竖直梁36和所述水平梁37上各设有一个滑动轮38,所述主梁I上成型有滑动凹槽39,所述短边竖直梁35的下端伸入所述滑动凹槽39,且设置在所述短边竖直梁35的下端内侧的所述滑动轮38与所述滑动凹槽39的侧壁相抵,设置在所述水平梁37底侧的所述滑动轮38与所述滑动凹槽39的上端端面相抵,设置在所述长边竖直梁36下端内侧的所述滑动轮38与所述主梁I的外侧壁下端相抵。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料耙小车通过所述短边竖直梁35和所述滑动凹槽39扣合套设在所述主梁I上,且所述料耙小车的首端和尾端都设有三个所述滑动轮38,使所述料耙小车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能顺利、灵活地带动所述料耙主体24滑动。其中,优选所述短边竖直梁35、所述长边竖直梁36和所述水平梁37设为箱型梁,所述中间梁设为工字梁。
[005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设为两个,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料耙小车相连并驱动所述料耙小车沿所述主梁I进行往复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单个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单个所述料耙小车进行往复滑动,进而实现单侧所述料耙小车和所述料耙主体24的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启单侧所述料耙主体24的运动,节约了整体装置的能耗和延长了所述料耙主体24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主梁I左/右侧的油缸、以及一端设置在所述油缸内,另一端伸出所述油缸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料耙小车相连;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伸缩杆的伸出端端部的单铰座,成型在所述料耙小车上的双铰座,以及将所述单铰座和所述双铰座相连的中间销轴。
[00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通过控制所述油缸的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以调节所述料耙小车运动速度的PLC控制装置;即所述PLC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所述油缸的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来实施对所述油缸的流量和压力控制,以达到对所述料耙小车和所述料耙主体24的运动速度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目的。
[005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包括主梁(I),安装在所述主梁(I)上,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沿所述主梁(I)进行左右往复滑动的滑动装置(2 ),通过铰接结构(3 )可绕铰轴(5)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动装置(2)上的料耙主体(24),以及设置在所述料耙主体(24)与所述滑动装置(2)之间,牵引所述料耙主体(24)转动的牵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耙主体(24)下方的所述铰接结构(3 )设有左右两个,所述料耙主体(24)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3)的位置处还固设有两个接触球面(4),所述接触球面(4)的弧形面朝向并抵触所述铰轴(5)的端部,且左侧铰接结构(3)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4)设于左侧所述铰轴(5)的右端,右侧铰接结构(3)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4)设于右侧铰轴(5)的左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球面(4)采用热处理的高强度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结构(3)包括成型在所述料耙主体(24)下方的具有铰接孔的第一铰耳(6),成型在所述滑动装置(2)上的具有铰接孔的第二铰耳(7),以及穿过所述第一铰耳(6)和所述第二铰耳(7)上的所述铰接孔的所述铰轴(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耙主体(24)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3 )的位置处还固设有用以加强所述接触球面(4)的受力强度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贯穿焊接在所述料耙主体(24)的钢管(12)上的贯穿板件(8),与所述接触球面(4)径向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贯穿板件(8)和所述钢管(12)焊接的第一加强板(9),与所述第一加强板(9)的端面和所述钢管(12)垂直相焊,固定在所述贯穿板件(8)上的第二加强板(10),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二加强板(10)上方的第三加强板(11),所述第三加强板(11)与所述第二加强板(10)连接处的横截面呈“T”型,所述第三加强板(11)沿着所述第二加强板(10)的侧壁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加强板(9)和所述钢管(12)相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球面(4)的一端为螺纹端,所述第一加强板(9)上成型有通孔,所述螺纹端穿过所述通孔在螺母作用下与第二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9)与所述料耙主体(24)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加强板(9)与所述第二加强板(10)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3)。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耙主体(24)采用双层空间钢桁架管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耙主体(24)由多个分料耙单元组装而成,各个所述分料耙单元之间采用可拆卸式锻造法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牵引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料耙主体(24)上端的具有第三铰耳的上铰点(14),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2)上的卷扬机构(17),分别与所述第三铰耳和所述卷扬机构(17)相连的两个滑轮结构(18),以及穿过两个所述滑轮结构(18)将所述料耙主体(24)上端与所述滑动装置(2)活动连接的柔性钢丝绳(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点(14)包括与各钢管(12)嵌入焊接的分板(15),以及将各所述分板(15)焊接成一体的中间板(16),且所述中间板(16)上设有所述第三铰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耙主体(24)上的耙齿结构(20)包括焊接在所述料耙主体(24)上的固定部(21),以及与串联圆钢连接,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部(21)相连的可拆卸部(22 )。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可拆卸部(22)的连接处设有改善所述螺栓受力的” U”型卡槽(2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结构设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牵引结构和两个所述铰接结构(3)都相对于所述料耙主体(24)的纵向中心线 对称设置。
【文档编号】B65G65/10GK203767648SQ201420171351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0日
【发明者】唐兴华, 黄亚夫, 叶阜, 李波, 张起伟, 李玉民, 余崇义, 王华贵, 高翔, 陈振, 江兆华, 王玉坤, 吕喜敏 申请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