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检测设备及其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0084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检测设备及其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路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输送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路板无法自动进入光学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区域并从该区域输出的问题。输送机构设置于电路板检测设备中以用于传送电路板,固定安装于主体框架上并包括用以接收电路板的送料组件、用以传输经电路板检测设备检测后的电路板的传送组件以及使电路板位于光学成像系统的信息采集区域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位于送料组件与传送组件之间并包括主传动带。利用送料组件将电路板传送至传动组件上以使电路板接受光学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并由传动组件将检测后的电路板传送至传送组件中,经传动组件输送至下一工序工作台,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中。
【专利说明】电路板检测设备及其输送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机构以及具有该输送机构的电路板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印刷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尺寸越来越小,靠传统的人工目视检测已不能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因此,对印刷电路板进行自动化检测的线路板检测设备应运而生。
[0003]传统的电路板检测设备通常采用人工将电路板放置到光学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区域,极容易因人工操作而造成对电路板的损坏,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路板无法自动进入光学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区域并从该区域输出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输送机构,设置于电路板检测设备中以用于传送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以采集电路板之信息的光学成像系统;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连接上一工序工作台的第一侧和连接下一工序工作台的第二侧;所述输送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侧以接收所述电路板的送料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侧以传输经所述电路板检测设备检测后的电路板的传送组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以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信息采集区域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送料组件与所述传送组件之间并包括将电路板从第一侧传输至第二侧的主传动带,所述主传动带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相面对设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侧的一对第一辘辊组件和一对第二辘辊组件以及驱动所述主传动带转动的驱动件,所述主传动带绕设于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辘辊组件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信息采集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以支承所述电路板的支托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以检测所述电路板沿所述送料组件传输至所述传动组件的来板感应部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第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与所述送料组件之间的位置调节组件,所述电路板沿所述送料组件穿过所述位置调节组件传送至所述传动组件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固定压轮、与所述固定压轮相对设置的调节部件以及固定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以调节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距离的位置感应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压轮相对设置的调节压轮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压轮上且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位置感应件的滑动轴,所述调节压轮与所述固定压轮形成供所述电路板通过的通道。
[0011]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之第二侧的固定支架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两相对侧壁之间的第一输送辊轮以及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一输送辊轮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之第二侧的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两相对侧壁并远离所述第二侧的第二输送辊轮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辊轮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的传送皮带。
[0013]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之第二侧的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两相对侧壁且并排设置的输送滚轮组件以及第二传动带,所述输送滚轮组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转动轴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滚轮,所述滚轮与相邻转动轴上的所述滚轮交错设置,所述第二传动带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二输送辊轮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
[001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以采集电路板之信息的光学成像系统,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连接上一工序工作台的第一侧和连接下一工序工作台的第二侧,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位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并包括与所述电路板垂直设置的摄像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以用于固定安装所述摄像装置的固定板;所述电路板检测设备还包括上述输送机构。
[001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利用送料组件将来自上一工序工作台上的电路板传送至该电路板检测设备内,即传送至传动组件上以使电路板接受光学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并由传动组件将检测后的电路板传送至传送组件中,经传动组件输送至下一工序工作台,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并有利于将该电路板检测设备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检测设备的立体图,主要体现输送机构;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路板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一输送机构的结构;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电路板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另一输送机构的结构;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电路板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又一输送机构的结构;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图2中VIII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9是图3中传送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构5设置于电路板检测设备中以用于传送电路板100,所述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I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内以采集电路板100之信息的光学成像系统2 ;所述主体框架I包括连接上一工序工作台(图未示)的第一侧11和连接下一工序工作台(图未示)的第二侧19 ;所述输送机构5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侧11以接收所述电路板100的送料组件5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侧19以传输经所述电路板检测设备检测后的电路板100的传送组件53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内以使所述电路板100位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的信息采集区域的传动组件52,所述传动组件52位于所述送料组件51与所述传送组件53之间并包括将电路板100从第一侧11传输至第二侧19的主传动带520,所述主传动带520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相面对设置。该电路板检测设备设置于上一工序工作台与下一工序工作台之间,并利用输送机构5将电路板100从上一工序工作台传输至该电路板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并将经该电路板检测设备检测后的电路板100传送至下一工序工作台,整个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参与电路板100的输送过程。利用送料组件51将来自上一工序工作台上的电路板100传送至该电路板检测设备内,即传送至传动组件52上以使电路板100接受光学成像系统2的图像采集,并由传动组件52将检测后的电路板100传送至传送组件53中,经传动组件52输送至下一工序工作台,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并有利于将该电路板检测设备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中。
[0027]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送料组件51、所述传动组件52和所述传送组件53沿电路板100的传输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电路板100在整个传送过程中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以避免因高低落差而造成对电路板100的损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传输效率。
[0028]在该实施例中,在对电路板100进行图像采集时,电路板100经送料组件51传送至传动组件52上,所述电路板100位于所述传动组件52上以供光学成像系统2进行图像采集,此时,所述电路板100位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的信息采集区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与所述电路板100相互垂直,以保证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的信息采集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电路板100,提闻检测精准度。
[002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包括与所述电路板100垂直设置的摄像装置20以及设置于主体框架I内以用于固定安装于所述摄像装置20的固定板21,所述摄像装置20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当所述摄像装置20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所述摄像装置20等间距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21上,且所述摄像装置20沿所述电路板100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电路板10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电路板100的前进方向垂直。所述摄像装置20的具体数量依所述电路板100的宽度和每个摄像装置20可采集区域的直径而定,例如,当电路板100的面积较小时,即小于或者等于单个摄像装置20可采集区域的直径,则可以仅固定安装一个摄像装置20于固定板21上以对所述电路板100进行检测;当电路板100的面积大于单个摄像装置20可采集区域的直径时,需要设置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摄像装置20,具体视实际需求而定。通过设置至少一个摄像装置20覆盖所述电路板100宽度方向的区域,而无需通过左右移动摄像装置20来对电路板100的宽度方向进行图像采集,从而不需要设计复杂的运动控制系统,其结构简单,且有利于降低故障率。
[0030]请参照图2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52还包括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侧11和所述第二侧19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内侧的一对第一辘辊组件521和一对第二辘辊组件522以及驱动所述主传动带520转动的驱动件523,所述主传动带520绕设于所述驱动件523、所述第一辘辊组件521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所述摄像装置20的信息采集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521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辘辊组件521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均垂直于电路板100的传送方向,电路板100传送至传动组件52上以待检测时,电路板100位于第一辘辊组件521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以使摄像装置20的信息采集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电路板100,而无需通过左右移动摄像装置20来对电路板100的宽度方向进行图像采集,从而不需要设计复杂的运动控制系统,其结构简单,且有利于降低故障率。另外,利用驱动件523驱动主传动带520以带动第一辘辊组件521和第二辘辊组件522转动,以将电路板100输送至摄像装置20的信息采集区域以及将电路板100从信息采集区域传送至传送组件53中,提高了传送效率,并避免人手干预对电路板100的损坏。优选地,所述驱动件523为驱动电机33,以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0031]请参照图2至图7,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辘辊组件521包括位于承载所述电路板100 —侧的第一辘棍件524以及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形成供所述电路板100穿过的间隙的第二辘棍件525,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包括位于承载所述电路板100 —侧的第三辘棍件526以及与所述第三辘棍件526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三辘棍件526形成供所述电路板100穿过的间隙的第四辘棍件527,所述主传动带520绕设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所述第三辘棍件526和所述驱动件523上,并带动第一辘棍件524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转动,以起到传送电路板100的作用。所述第一辘棍件524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形成的供电路板100穿过的表面与送料组件51和所述传送组件53的承载面共面,以便于传输电路板100,可以防止电路板100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卷边或者破损等缺陷。
[0032]请参照图2至图4,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52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521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以支承所述电路板100的支托板528。可以理解地,所述支托板528设置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之间以用于支承所述电路板100,所述支托板528平行于所述固定板21,使所述电路板100平稳地通过所述摄像装置20的信息采集区域,以使所述摄像装置20的信息采集区域全面覆盖于所述电路板100上,以提高成像质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托板528也可以由小滚轮组合或者平面皮带传送的方式替换。
[0033]请参照图2和图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以检测所述电路板100沿所述送料组件51传输至传动组件52的来板感应部件61。利用来板感应部件61感测电路板100是否从送料组件51传输至所述传动组件52上,当感测到即将有电路板100通过时,该来板感应部件61把感测到的来板信息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对接收的来板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指令给相应部件,例如,传动组件52中的驱动件523和/或者摄像装置20,这些部件收到指令后进入准备状态。优选地,所述来板感应部件61内设有位置传感器等。
[0034]请参照图2和图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5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的第一侧11并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521与所述送料组件51之间的位置调节组件6,所述电路板100沿所述送料组件51穿过所述位置调节组件6传送至所述传动组件52上。可以理解地,利用位置调节组件6检测电路板100是否即将进入摄像装置20的信息采集区域,并调节所述摄像装置20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实现整个检测过程的自动化操作。
[0035]请参照图2和图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组件6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的固定压轮62、与所述固定压轮62相对设置的调节部件63以及固定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以调节所述摄像装置20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位置感应件64 ;所述调节部件63包括与所述固定压轮62相对设置的调节压轮65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压轮65上和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位置感应件64的滑动轴66,所述调节压轮65与所述固定压轮62形成供所述电路板100通过的通道。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厚度的电路板100,利用位置调节组件6以调节所述摄像装置20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当所述电路板100进入所述调节压轮65与固定压轮62之间的通道内时,调节压轮65会被迫上升一定高度,该高度为电路板100的厚度,调节压轮65带动滑动轴66滑动一定距离,该距离为电路板100的厚度,此时,位置感应件64感测到有电路板100的厚度大小。由位置感应件64感知待通过的电路板100的厚度大小,该位置感应件64将电路板100的厚度大小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对接收的电路板100厚度大小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指令给摄像装置20的距离调节机构(未标示),该距离调节机构根据接收的指令带动所述摄像装置20相对于所述电路板100移动,以达到所述摄像装置20的最佳焦距位置,提高图像采集清晰度。
[0036]请参照图2和图5,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组件53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之第二侧19的固定支架530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530两相对侧壁之间的第一输送辊轮531以及第一传动带532,所述第一传动带532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二侧19的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可以理解地,所述固定支架530上形成供所述电路板100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形成于所述固定支架530的两相对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等间距并排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530内,且所述第一输送棍轮531呈长条状并与所述电路板100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一传动带532绕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上,通过驱动件523带动第三辘棍件526的轴转动而带动第一传动带53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输送棍轮531转动,以传送所述电路板100。各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各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的直径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的直径相同,以使电路板100顺利从传动组件52传输至传送件上。
[0037]请参照图3和图6,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组件53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之第二侧19的固定支架530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530两相对侧壁并远离所述第二侧19的第二输送辊轮533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辊轮533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的传送皮带534。可以理解地,所述固定支架530上形成供所述电路板100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形成于所述固定支架530的两相对侧壁之间,所述传送皮带534位于所述通道内。优选地,所述传输皮带为平面皮带,或者有多条并列设置的皮带形成的皮带组合,且各所述皮带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输送辊轮533位于所述固定支架530之远离传动组件52的一侧,且垂直于所述电路板100的传送方向。所述传动皮带绕设于所述第二输送辊轮533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上,通过驱动件523带动所述第三辘棍件526的轴转动而带动所述传送皮带534转动,从而实现对所述电路板100的传送。所述传送皮带534的承载所述电路板100的表面与所述支托板528的表面齐平,以使电路板100顺利从传动组件52传输至传送件上。
[0038]请参照图4、图7和图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组件53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之第二侧19的固定支架530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530两相对侧壁且并排设置的输送滚轮组件535以及第二传动带536,所述输送滚轮组件535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转动轴5350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5350的滚轮5352,所述滚轮5352与相邻转动轴5350上的所述滚轮5352交错设置,所述第二传动带536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二侧19的所述第二输送辊轮533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可以理解地,所述固定支架530上形成供所述电路板100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形成于所述固定支架530的两相对侧壁之间,所述输送滚轮组件535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输送滚轮组件535的转动轴5350等间距并排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530内,且与上述电路板100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二传动带536绕设于所述转动轴5350与上述第三辘棍件526上,所述滚轮5352交错设置于各转动轴5350上,通过驱动件523带动所述第三辘棍件526的轴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带53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输送滚轮5352组转动,以传送所述电路板100。所述各滚轮5352的轮径与上述第三辘棍件526的直径基本相同,以使电路板100顺利从传动组件52传输至传送件上。
[003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送料组件51可以采用上述传送组件53的三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结构相似,作用相同,此处不赘述。
[0040]请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I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内以采集电路板100之信息的光学成像系统2 ;所述主体框架I包括连接上一工序工作台的第一侧11和连接下一工序工作台的第二侧19,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位于所述第一侧11与所述第二侧19之间并包括与所述电路板100垂直设置的摄像装置20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内以用于固定安装所述摄像装置20的固定板21 ;所述电路板检测设备还包括上述输送机构5。该实施例中的所述输送机构5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输送机构5的结构相同,作用相同,此处不赘述。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机构,设置于电路板检测设备中以用于传送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以采集电路板之信息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连接上一工序工作台的第一侧和连接下一工序工作台的第二侧;所述输送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侧以接收所述电路板的送料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侧以传输经所述电路板检测设备检测后的电路板的传送组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以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信息采集区域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送料组件与所述传送组件之间并包括将电路板从第一侧传输至第二侧的主传动带,所述主传动带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相面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侧的一对第一辘辊组件和一对第二辘辊组件以及驱动所述主传动带转动的驱动件,所述主传动带绕设于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辘辊组件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信息采集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以支承所述电路板的支托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以检测所述电路板沿所述送料组件传输至所述传动组件的来板感应部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第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与所述送料组件之间的位置调节组件,所述电路板沿所述送料组件穿过所述位置调节组件传送至所述传动组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固定压轮、与所述固定压轮相对设置的调节部件以及固定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以调节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距离的位置感应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压轮相对设置的调节压轮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压轮上且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位置感应件的滑动轴,所述调节压轮与所述固定压轮形成供所述电路板通过的通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之第二侧的固定支架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两相对侧壁之间的第一输送辊轮以及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一输送辊轮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之第二侧的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两相对侧壁并远离所述第二侧的第二输送辊轮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辊轮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的传送皮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之第二侧的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两相对侧壁且并排设置的输送滚轮组件以及第二传动带,所述输送滚轮组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转动轴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滚轮,所述滚轮与相邻转动轴上的所述滚轮交错设置,所述第二传动带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二输送辊轮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
10.一种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以采集电路板之信息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连接上一工序工作台的第一侧和连接下一工序工作台的第二侧,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位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并包括与所述电路板垂直设置的摄像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以用于固定安装所述摄像装置的固定板;所述电路板检测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机构。
【文档编号】B65H5/06GK204008479SQ20142020450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4日
【发明者】纪其乐 申请人:奥蒂玛光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