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模秸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0826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模秸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环模秸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其包括控制模块、一次输送装置、送袋装置、装料装置和二次输送装置。送袋装置包括搓轮、金属框、挡板、压板等,装料装置由机械挂钩、红外线传感器、筛板、隔离板、导料筒、电磁铁组成。控制模块控制送袋装置出袋,挂于机械挂钩前端。同时,物料挤压成型落于一次输送装置上,经一次输送装置到达装料装置入袋装料。在装料装置处物料装袋至一定程度,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机械挂钩卸载,使得袋子落于二次输送装置被送于储藏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环模秸秆压块生产线的智能化操作,保证了压块收集过程的连贯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环模秸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环模秸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
技术背景
[0002]随着环模挤压成型技术的发展,我国大量的秸杆也得到了更好的综合利用,如秸杆挤压成块可以做生物质燃料的同时也更加方便地进行储藏和运输,但现今环模压块成型的生产线还存在着各种问题,特别是智能化的水平还特别低,在生产车间里,机械式的人力劳作不仅工作量特别大,而且长期暴露于大噪音大粉尘的工作环境也严重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提高环模秸杆压块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是一个厄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对于成型压块的收集装袋和运送环节。
[0003]现有的环模秸杆压块生产线主要靠人力收集压块并进行装袋和运送。一般一条生产线需要2?3人在末端进行收集工作,不仅劳作强度比较大,而且很难保证前后两次装袋过程的连续性;关于现有的相关的收集装袋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CN2450901公开了一种玉米秸杆自动上料检斤压块装袋机,可通过位于小车一端装袋口上的卸料插片进行物料的卸载,并且通过小车车厢底部的多个滑辊在小车轨道上进行物料的运送;中国专利申请号CN102424145A提供了一种块状物料的自动装袋装置,可实现块状物料装袋过程的取袋、开袋、套袋等一系列的动作,但是装置比较复杂,且根据实际情况不适合环模压块生产线的配置;甘肃农业大学的连文香(连文香.4U - 1400FD型马铃薯联合收集机分级装袋装置及机架的研究与设计[D].甘肃农业大学,2010.)研制了一种应用于马铃薯的分级装袋装置,实现了对于马铃薯直径在40mnTl00mm之间的分级装袋的工作;中国专利申请号CN102202976A公开了一种散料装袋装置,通过设计的特定旋转机构实现了全自动地悬挂口袋和锁紧口袋的功能,由上可知:目前所使用的收集装袋装置还不能较好地配合使用于环模压块的生产线,虽然部分智能装袋装置能实现一系列自动装袋的功能,但是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合环模压块生产线的推广和使用,所实用新型的环模秸杆压块生产线智能收集装置不但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而且能够很好地配合于现有的压块生产线的使用,实现了环模压块生产线收集端的智能控制,减少了劳力,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也避免了工作人员暴露于大粉尘大噪音的生产环境而影响身体健康,并且特有的两个出袋装置的安装和导料筒隔离板的设计,有效保证了装袋过程的连贯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环模秸杆压块生产线智能收集装置,解决现有的环模秸杆压块生产线收集装置智能化水平较低,收集装袋过程连续性差、工人劳作强度较大以及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所设计的控制模块PLC和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对装袋过程进行全程的控制和反馈,并且安装了两个进袋装置、四个机械挂钩以及特有的导料筒中隔离板的设计,保证了收集装袋过程的连贯性;在收集装袋装置的后端设计了二次输送装置,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在装袋后搬运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整条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为:一种环模秸杆压块生产线智能收集装置,包括控制装置、一次输送装置、送袋装置、装料装置和二次输送装置,一次输送装置、装料装置和二次输送装置依次沿着输送方向安装,其中一次输送装置由一次水平输送装置和一次斜输送装置组成;一次输送装置和二次输送装置相同,都由金属架、辊筒、小电机、输送带、皮带和皮带轮构成;辊筒安装在金属架的两端,输送带平铺并卷绕于前后两个辊筒上;在一次水平输送装置和一次斜输送装置的前端的辊筒轴端和小电机轴端各过盈配合安装一个皮带轮,并用皮带相连接;一次水平输送装置输送带末端的水平高度高于一次斜输送装置输送带起始端的水平高度。
[0006]送袋装置固定在一次斜输送装置金属架下方,并位于装料装置的后下方;送袋装置包括金属框、弹簧、压板、底板、挡板A、挡板B、挡板C、搓轮和搓轮支架;搓轮支架和金属框固定在一次斜输送装置的金属架上,并且搓轮支架位于金属框的上方;底板平铺于金属框上,并在距离底板前端1/3处用弹簧和承放袋子的压板前段相连;挡板A位于压板中部,将金属框分成左右两室;挡板B固定安装于压板的侧端部和后端部以保证较多袋子的存放不会滑漏;挡板C安装在压板前部,且高出处于弹簧自然伸长下的压板4(T50mm,以保证每次搓轮出袋只出一个袋子;搓轮支架左右两端分别有一个搓轮,搓轮分别位于由挡板A所分成的左右两室的上方,且铰接于搓轮支架上,并由与搓轮连接的两个输送电机带动用于进袋。
[0007]装料装置由红外线传感器、机械挂钩、导料筒、隔离板、绕线式电磁铁以及筛板组成;4个机械挂钩安装在导料筒的下沿处,左边2个机械挂钩和右边2个机械挂钩分别对应于左右两室的送袋装置,且于两组机械挂钩中间各安装一个红外线传感器,用于监测并反馈袋子中压块的收集是否达到指定量;机械挂钩的设计是可控的,机械挂钩的钩头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可以灵活地在安装平面内进行90度转动以便于物料卸载。导料筒位于一次斜输送装置前端部,并与水平成45度,导料筒的斜侧板设计为筛板,从而更好地将未成形的压块以及粉末进行过滤。隔离板安装于筛板上,并与筛板铰接相连;当隔离板左摆的时候,导料筒右室出料,反之,右摆的时候,导料筒左边出料;在隔离板中部以及导料筒的左壁各内嵌有一块绕线式电磁铁,由PLC控制电流极性电路来改变电磁铁的极性,从而控制隔离板左右摆动。
[0008]控制装置由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PLC)、控制箱和相关的连线组成,控制箱固定在一次斜输送装置金属架的侧端部,PLC放置在控制箱内,并与搓轮的输送电机、机械挂钩和绕线式电磁铁相连。
[0009]二次输送装置的结构与一次水平输送装置相同,其后端部(已装袋物料的输出起点)放在导料筒下方,并沿物料输送方向与一次输送装置在一条直线上放置。
[0010]金属架、金属框和导料筒均采用45号钢材料,且对导料筒内壁进行抛光和涂层处理,以降低粗糙度,减小摩擦力;隔离板采用40Cr,热处理的方式为淬火后进行回火,回火温度在600-650°C之间。
[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PLC控制器和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对装袋过程进行全程的控制和反馈,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送袋装置的设计,不仅省去了生产线工作人员一次次人工套袋的程序,减轻了工作量,而且使得整个收集过程紧密有序,避免了先前常因装袋迟缓而压块外漏的现象;在导料筒中,绕线式电磁铁内嵌于隔离板的设计保证了收集装袋过程的连贯性和可控性;在导料筒下方设计安装了机械挂钩,从而使得装袋结束后的卸袋过程变得简单易行且容易控制;在本装置的前后,又分别安装了一次输送装置和二次输送装置,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在装袋后搬运的工作强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者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者技术方案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根据本实用新型附图还可以得到其他附图。
[0014]图1是环模秸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环模秸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送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环模秸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导料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环模秸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导料筒出料口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辊筒;2、输送带;3、金属架;4、小电机;5、皮带轮;6、皮带;7、金属框;8、可编程控制器(PLC);9、弹簧;10、压板;11、挡板A ;12、挡板B ;13、挡板C ;14、搓轮支架;15、底板;16、机械挂钩;17、导料筒;18、红外线传感器;19、隔离板;20、绕线式电磁铁;21、筛板;22、搓轮。
[0019]图中:I为一次水平输送装置;II为一次斜输送装置JII为二次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实施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0021]以水稻秸杆为例;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环模秸杆压块生产线智能收集装置中,挤压产出的水稻秸杆压块首先落于一次水平输送装置上,由小电机4带动皮带轮5和皮带6传动,从而带动辊筒I上的输送带2向前运送秸杆压块;在一次水平输送装置和一次斜输送装置连接处,压块由于向前输送的惯性由较高的水平输送装置落至较低的斜输送装置上,由一次斜输送装置运送至收集装袋装置,在压块到达导料筒17前,红外线传感器18感应到机械挂钩16处没有袋子,并将信息反馈至PLC 3 ;PLC 8接收并对信息进行处理,控制搓轮输送电机带动左右两个搓轮22出袋,袋子在送袋装置上放置时必须是袋口朝出袋方向,以便机械挂钩16容易挂上。送袋装置出袋的同时,PLC 8控制绕线式电磁铁20的电流极性电路,使得两块电磁铁20异性从而将隔离板19向左吸弓丨,从而使得导料筒17右边进料,压块通过输送装置到达导料筒19,经过在导料筒19底部设计的的筛板21,将压块当中未成形的物料以及杂料进行过滤,以提高压块的总体成形质量,秸杆压块通过筛板21便开始装袋,当右边机械挂钩16的袋子装料到达设定范围后,红外线传感器18感应并将信息反馈给PLC 8控制器,PLC8再次控制绕线式电磁铁20的电流极性电路,使得绕线式电磁铁20极性同性,将隔离板19排斥到导料筒17的右边,从而控制导料筒17左室进料,与此同时,PLC 8控制机械挂钩16的挂钩向下90度旋转,将装满压块的袋子卸载,待卸载完毕后机械挂钩16又迅速恢复原状,被卸载的袋子落于二次输送装置上,被运送到指定的储藏室,机械挂钩16卸载后,红外线传感器18感应到右边没有袋子,再次反馈信息,通过PLC3控制送袋装置的搓轮22再次出袋,以此送袋、装料、卸载等程序进行循环,保证环模秸杆压块机收集装袋端工作的连贯性、可控性和高效性。
[002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构思之内,对本实用新型做技术上的修改,等同替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环模秸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包括一次输送装置和二次输送装置,其中一次输送装置由一次水平输送装置和一次斜输送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装料装置、送袋装置和控制装置,一次输送装置、装料装置和二次输送装置依次沿着输送方向安装; 送袋装置固定在一次斜输送装置的金属架下方,并位于装料装置的后下方;送袋装置包括金属框、弹簧、压板、底板、挡板A、挡板B、挡板C、搓轮和搓轮支架;搓轮支架和金属框固定在一次斜输送装置的金属架上,并且搓轮支架位于金属框的上方;底板平铺于金属框上,并在距离底板前端1/3处用弹簧和承放袋子的压板前段相连;挡板A位于压板中部,将金属框分成左右两室;挡板B固定安装于压板的侧端部和后端部以保证较多袋子的存放不会滑漏;挡板C安装在压板前部,且高出处于弹簧自然伸长下的压板4(T50mm,以保证每次搓轮出袋只出一个袋子;搓轮支架左右两端分别有一个搓轮,搓轮分别位于由挡板A所分成的左右两室的上方,且铰接于搓轮支架上,并由与搓轮连接的两个输送电机带动用于进袋; 装料装置由红外线传感器、机械挂钩、导料筒、隔离板、绕线式电磁铁以及筛板组成;4个机械挂钩安装在导料筒的下沿处,左边2个机械挂钩和右边2个机械挂钩分别对应于左右两室的送袋装置,且于两组机械挂钩中间各安装一个红外线传感器,用于监测并反馈袋子中压块的收集是否达到指定量;机械挂钩的钩头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能够灵活地在安装平面内进行90度转动以便于物料卸载;导料筒位于一次斜输送装置前端部,并与水平成45度,导料筒的斜侧板设计为筛板,从而更好地将未成形的压块以及粉末进行过滤;隔离板安装于筛板上,并与筛板铰接相连;当隔离板左摆的时候,导料筒右室出料,反之,右摆的时候,导料筒左边出料;在隔离板中部以及导料筒的左壁各内嵌有一块绕线式电磁铁,由PLC控制电流极性电路来改变电磁铁的极性,从而控制隔离板左右摆动; 控制装置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箱和相关的连线组成,控制箱固定在一次斜输送装置金属架的侧端部,PLC放置在控制箱内,并与搓轮的输送电机、机械挂钩、绕线式电磁铁和红外线传感器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模秸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次输送装置和二次输送装置相同,都由金属架、辊筒、小电机、输送带、皮带和皮带轮构成;辊筒安装在金属架的两端,输送带平铺并卷绕于前后两个辊筒上;在一次水平输送装置和一次斜输送装置的前端的辊筒轴端和小电机轴端各过盈配合安装一个皮带轮,并用皮带相连接;一次水平输送装置输送带末端的水平高度高于一次斜输送装置输送带起始端的水平高度;二次输送装置的结构与一次水平输送装置相同,其后端部放在导料筒下方,并沿物料输送方向与一次输送装置在一条直线上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模秸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架、金属框和导料筒均采用45号钢材料,且对导料筒内壁进行抛光和涂层处理,以降低粗糙度,减小摩擦力;隔离板采用40Cr,热处理的方式为淬火后进行回火,回火温度在600-650°C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模秸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的网孔为30mm*30mm的平行四边形,均布于筛板(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模秸杆压块机智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材料采用60Si2Mn,并对其表面进行喷丸处理。
【文档编号】B65B5/10GK204056473SQ201420348830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7日
【发明者】陈树人, 蒋成宠, 蒋晓霞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