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盒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047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餐盒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餐盒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一餐盒本体,该餐盒本体是由一底板、二侧板、一前板及一后板所构成,并界定有一容置空间,且由后板延伸有一可翻折覆盖于餐盒本体的罩体,该餐盒本体的二侧板是分别由前板及后板连接处的底端往上延伸有折线,并使二侧板的二折线间形成内缩部,且折线与前板的连接处间则形成撑张部,以当餐盒本体将罩体往下翻折包装时,其前板放松后因侧板的内缩部回弹而复位,并通过撑张部顶靠前盖板及侧盖板的邻接处形成限位,以便不需另外配合橡皮筋等固定件穿套即能达到包装状态,以增添结构使用的方便性及实用性。
【专利说明】餐盒的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餐盒结构,尤指一种不需另外配合固定件即能完成包装固定的餐盒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社会的环境,大量被丢弃的餐盒或便当盒,造成的垃圾处理及人类与动物界生态的破坏问题,多年来一直无法解决,因此在禁用保丽龙餐盒、汤匙及碗之后,人们改以纸材制品替代,然而已知具有盒盖的餐盒,无法自行的盖合固定于餐盒上,必须另外利用橡皮筋圈套于餐盒及盒盖外,方能将餐盒的盒盖固定,且于餐盒内仍有食物时,除了必须反复的套上橡皮筋束紧导致增加麻烦外,更无法以无外物束紧的状态上暂时的有效覆盖该食物,造成该餐盒使用的不便,且圈套橡皮筋的用量往往是提供一条以上,进而增加业者的成本,并且产生不必要的橡皮垃圾,有加以改善的必要,此乃为现有便当盒使用上最大问题与缺点。
[0003]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0005]已知具有盒盖的餐盒,无法自行的盖合固定于餐盒上,必须另外利用橡皮筋圈套于餐盒及盒盖外,方能将餐盒的盒盖固定,且于餐盒内仍有食物时,除了必须反复的套上橡皮筋束紧导致增加麻烦外,更无法以无外物束紧的状态上暂时的有效覆盖该食物,造成该餐盒使用的不便,且圈套橡皮筋的用量往往是提供一条以上,进而增加业者的成本,并且产生不必要的橡皮垃圾,有加以改善的必要,此乃为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0006]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0007]一种餐盒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一餐盒本体,该餐盒本体由一底板、二侧板、一前板及一后板所构成,并界定有一容置空间,且由后板延伸有一可翻折覆盖于餐盒本体的罩体,该罩体以上盖板与后板连结,其特征在于:
[0008]该餐盒本体的二侧板分别由前板及后板连接处的底端往上延伸有折线,并使二侧板的二折线间形成内缩部,且折线与前板的连接处间则形成撑张部。
[0009]其中,该餐盒本体的前板与二侧板连接后呈一向外具一角度的倾斜状。
[0010]其中,该罩体的上盖板两侧另呈垂直状延伸有二侧盖板,并限制于餐盒本体的二侧板外,而上盖板前侧另延伸有前盖板且罩覆于餐盒本体前板外。
[0011]其中,该前盖板配合餐盒本体的前板由上往下形成一向内限缩的倾斜状。
[0012]其中,该前盖板的二外侧顶端处分别往中央处延伸有弯折线,且二弯折线间向外凸出与前板具一间隙以形成一掀起部。
[0013]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0014](一)、本实用新型的二侧板是分别由前、后板的邻接处延伸有折线,并形成一内缩部,当餐盒本体装设后欲将罩体往下翻折包装时,因两侧板是通过前板内压并配合折线而内缩,令罩体往下罩覆时,其两侧的侧盖板将不受二侧板的干涉,能更为顺手而具有较佳盖阖角度,以增添结构使用的方便性。
[0015]( 二)、再者,当罩体往下罩覆于餐盒本体上方时,其前板放松后因侧板的内缩部回弹而复位,并通过撑张部顶靠前盖板及侧盖板的邻接处形成限位,以便不需另外配合橡皮筋等固定件圈套即能达到包装状态,有效减少固定件的使用,降低成本的支出,增添结构使用的实用性及环保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请配合实施例及附图,详述说明如后,其中: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摊平状态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作动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盖合状态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A-A’方向剖视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B-B’方向剖视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掀开作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首先,先请参阅图1配合图2所示,一种餐盒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一餐盒本体10,该餐盒本体10是由一底板11、二侧板12、一前板13及一后板14所构成,并界定有一容置空间15,该餐盒本体10的二侧板12是分别由前板13及后板14连接处的底端往上延伸有折线121,并于二侧板12的二折线121间形成内缩部122,且折线121与前板13的连接处间则形成撑张部123,该前板13是与二侧板12连接后呈一向外具一角度的倾斜状,而后板14则延伸有一可翻折覆盖于餐盒本体10上方的罩体20,该罩体20是以上盖板21与后板14连结,该罩体20的上盖板21两侧另呈垂直状延伸有二侧盖板22,并限制于餐盒本体10的二侧板12外,而上盖板21前侧另延伸有前盖板23且罩覆于餐盒本体10的前板13外,该前盖板23是配合餐盒本体10的前板13由上往下形成一向内限缩的倾斜状,又该前盖板23的二外侧顶端处是分别往中央处延伸有弯折线231,且二弯折线231间是向外凸出与前板13具一间隙以形成一掀起部232。
[0026]其结构的使用,再请参阅图3、4、5配合图6、7所示,该餐盒本体10是由容置空间15供饭、菜食物的容设,而容设后欲将罩体20由后板14往下翻折封合时,则先将拿持餐盒本体10并由前板13往内压动,使二侧板12因折线121而被挤压,进而将内缩部122向内限缩,此时能将罩体20往下翻折封盖,使两侧的侧盖板22及前方的前盖板23分别罩盖于餐盒本体10的二侧板12及前板13外,且前板13放松后因侧板12的内缩部122回弹而复位,并以撑张部123向外顶靠罩体20的前盖板23及侧盖板22的邻接处,又该罩体20的前盖板23是配合前板13形成倾斜状,以当前盖板23罩盖于前板13外并受撑张部123顶靠时,即通过倾斜的内缩设置形成限位而无法直上开启,不须另外提供固定件加以圈套固定就能完成包装。
[0027]反之,欲将罩体20翻起掀开时,续请参阅图8所示,其前盖板23是分别往中央处集中设有二弯折线231,且二弯折线231间是形成一凸起的掀起部232,并使前盖板23与前板13间具有一间隙,以便能由掀起部232形成的间隙施力将罩体20掀起。
[0028]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本实用新型的二侧板12是分别由前、后板13、14的邻接处延伸有折线121,并形成一内缩部122,当餐盒本体10装设后欲将罩体20往下翻折包装时,因两侧板12是通过前板13内压并配合折线121而内缩,令罩体20往下罩覆时,其两侧的侧盖板22将不受二侧板12的干涉,能更为顺手而具有较佳盖阖角度,以增添结构使用的方便性;(二)再者,当罩体20往下罩覆于餐盒本体10上方时,其前板13放松后因侧板12的内缩部122回弹而复位,并通过撑张部123顶靠前盖板23及侧盖板22的邻接处形成限位,不需另外配合橡皮筋等固定件圈套即能达到包装状态,有效减少固定件的使用,降低成本的支出,增添结构使用的实用性及环保性。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创作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于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故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
[0030]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餐盒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一餐盒本体,该餐盒本体由一底板、二侧板、一前板及一后板所构成,并界定有一容置空间,且由后板延伸有一可翻折覆盖于餐盒本体的罩体,该罩体以上盖板与后板连结,其特征在于: 该餐盒本体的二侧板分别由前板及后板连接处的底端往上延伸有折线,并使二侧板的二折线间形成内缩部,且折线与前板的连接处间则形成撑张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盒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餐盒本体的前板与二侧板连接后呈一向外具一角度的倾斜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盒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罩体的上盖板两侧另呈垂直状延伸有二侧盖板,并限制于餐盒本体的二侧板外,而上盖板前侧另延伸有前盖板且罩覆于餐盒本体前板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盒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盖板配合餐盒本体的前板由上往下形成一向内限缩的倾斜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餐盒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盖板的二外侧顶端处分别往中央处延伸有弯折线,且二弯折线间向外凸出与前板具一间隙以形成一掀起部。
【文档编号】B65D5/18GK204056518SQ201420392875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李新杰 申请人:李新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