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换筒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854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架,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式换筒台架。



背景技术:

棉条是纺织品的原料,在其运输前需要进行装筒。传统的棉条装筒是在出条机的下面放置一个转盘,人工将棉条筒放在转盘上,待筒满后再人工拿下来,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且需要人与出条机近距离接触,具有一定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整体式换筒台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台架本体,所述台架本体上设有置筒工位、齿轮组、和若干推杆,所述置筒工位包括圆形通孔和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适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转盘通过传动链条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五个齿轮;若干所述推杆相互平行。

所述五个齿轮分别为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和齿轮五,所述齿轮一位于所述台架本体的外侧,所述齿轮二和齿轮三为一组,所述齿轮四和齿轮五为一组,两组齿轮分别位于所述台架本体长边的内侧,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齿轮五通过传动杆连接,所述齿轮二与所述齿轮三通过传动链条连接,所述齿轮四与所述齿轮五通过传动链条连接。

若干所述推杆平面高于所述置筒工位平面,所述推杆的两端头分别连接在两侧传动链条上。

在所述置筒工位的后方还设有卸筒工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推杆将棉条筒推至出条机下,装满棉条后推杆将满筒推出,同时将后面的空筒推至出条机下装料,提高了装筒自动化水平,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保证了人工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整体式换筒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台架本体,2是通孔,3是转盘,4是齿轮一,5是齿轮二,6是齿轮三,7是齿轮四,8是齿轮五,9是推杆,10是卸筒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整体式换筒台架,包括台架本体1,所述台架本体1上设有置筒工位、齿轮组、若干推杆9和卸筒工位10,所述置筒工位包括圆形通孔2和转盘3,所述转盘3的底部适配于所述通孔2内,所述转盘2通过传动链条(即传动链条一)与驱动装置连接,在工作过程中驱动装置通过传动链条带动转盘转动,确保棉条盘放入筒中;所述齿轮组包括五个齿轮;若干所述推杆9相互平行。

所述五个齿轮分别为齿轮一4、齿轮二5、齿轮三6、齿轮四7和齿轮五8,所述齿轮一4位于所述台架本体1的外侧,所述齿轮二5和齿轮三6为一组,所述齿轮四7和齿轮五8为一组,两组齿轮分别位于所述台架本体1长边的内侧,所述齿轮一4与齿轮二5、齿轮五8通过传动杆连接,所述齿轮二5与所述齿轮三6通过传动链条连接(即传动链条二),所述齿轮四7与所述齿轮五8通过传动链条连接即传动链条(即传动链条三)。将另一驱动装置与齿轮一4连接,工作过程中,驱动装置带动齿轮一4转动,进而促使齿轮一4带动齿轮二5和齿轮五8转动,而齿轮二5通过传动链条带动齿轮三6转动,齿轮五8通过传动链条带动齿轮四7转动。

若干所述推杆9平面高于所述置筒工位平面,所述推杆9的两端头分别连接在两侧传动链条(即传动链条二和三)上,随传动链条运动而循环运动。工作过程中,传动链条带动推杆9移动,推杆9则推动满载后的棉条筒移动,退出工位。

所述卸筒工位10位于置筒工位的后面,卸筒工位10可以是一斜坡,或平面,或平面与斜坡的结合;利于棉条筒顺利移出台架。

工作过程中,人只要将空筒放在台架上,打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齿轮组转动,推杆将空筒推至出条机出口处,此时,另一驱动装置带动转盘转动,让棉条有序装入筒中,装满后,前面的推杆将满筒推出,后面的推杆将空筒推至出条机下,继续装筒。本发明提高了棉条装筒的自动化水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