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存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7237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存粮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存粮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存粮区域且具有部分透明外观的可视存粮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粮袋顶部通常是敞开的,消费者可利用细绳等物件对其扎口来保证粮食不受外界的污染,但是每次取用均需解开细绳,十分麻烦。一旦存储不当,粮食会腐败或霉变。局部粮食的腐败/霉变将快速感染至整个粮袋,使整袋粮食不再具有可食用性。现有的存粮桶通常采用聚乙烯材料为壳体,整体密闭结构,取用粮食时需将桶盖打开,这样一来,每次取用粮食时,桶内粮食均需要暴露在空气中,增加粮食受到污染的概率。另外,每次取用粮食无法得知确切的粮量,需要使用者凭借经验来判断,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视存粮器,其主体包括存粮区域和出粮通道,所述存粮区域设置于所述出粮通道上方并定位成靠近所述主体顶部,由多个竖向隔板分隔成多个子存粮区域,所述存粮区域为三层结构,自内向外分别为无纺布层,黄麻织料层和硬质支撑层,所述无纺布层由无纺布构成,所述黄麻织料层由黄麻织料构成,所述硬质支撑层由聚丙烯制成,所述无纺布与所述黄麻织料热压结合并固定连接于硬质支撑层上;所述出粮通道设置于所述存粮区域下方并定位成靠近所述主体底部,由聚丙烯制成,所述出粮通道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出粮口,所述出粮通道与所述存粮区域通过多个横向隔板隔离,每一子存粮区域配备一横向隔板,所述多个横向隔板中的每一个横向隔板是可动的。

优选地,所述出粮通道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出粮口位于所述出粮通道的沿其延伸方向的端处。

优选地,所述出粮口靠近所述主体底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横向隔板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存粮器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之上。

优选地,所述热压结合的无纺布和黄麻织料通过黏胶黏附于所述硬质支撑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可视存粮器,存粮器的整个存粮区域被竖向隔板和横向隔板分隔成多个单独的存粮区域,各个单独的存粮区域彼此隔离,这样,即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存粮区域内的粮食受到污染,也不会对剩余的存粮区域内的粮食造成影响。当取用粮食时,抽拉一个或多个横向隔板,令一个或多个存粮区域与出粮通道连通,粮食自存粮区域降落到出粮通道,再经出粮口倒出,从而实现每次精确出粮量且安全无污染的目的。本发明的出粮口直接设置在水平延伸的出粮通道上,设计简单易用,出粮方便。存粮区域的三层结构能够吸收其内存放的粮食呼吸作用产生的水分并且黄麻织料的黄麻纤维具有抑制菌性,由聚丙烯制成的透明的硬质支撑层方便使用者查看横向隔板的位置和出粮通道内的出粮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可视存粮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视存粮器的侧向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可视存粮器的存粮区域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

1-存粮区域;2-出粮通道;3-出粮口;4-提手;7-把手; 9-开口;11-第一子存粮区域;16-第六子存粮区域;51-第一竖向隔板;55-第五竖向隔板;61-第一横向隔板;66-第六横向隔板;661-弯折部;662-止挡件;81-无纺布层;82-黄麻织料层;83-硬质支撑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可视存粮器的整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存粮器其主体包括存粮区域1和出粮通道2。其中存粮区域1设置于出粮通道2的上方并靠近主体顶部。存粮区域1由隔板分隔成若干子存粮区域。本文中,存粮区域1由五个竖向隔板和六个横向隔板分隔成六个子存粮区域。为了叙述的简便性,仅仅对第一子存粮区域11、第六子存粮区域16和第一竖向隔板51、第五竖向隔板55以及第一横向隔板61、第六横向隔板66进行标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推及另外四个子存粮区域具有相同的容积和作用。

第一子存粮区域11和第六子存粮区域16分别通过第一竖向隔板51和第五竖向隔板55以及第一横向隔板61和第六横向隔板66分隔而成,大体沿存粮器的主体纵向地形成,以大米为例,各子存粮区域可盛装100g大米。

出粮通道2设置于存粮区域1的下方并靠近主体底部,该出粮通道2沿水平方向延伸,即沿存粮器主体的长度方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延伸。出粮通道2与存粮区域1之间设置横向隔板,横向隔板数量为六个,第一横向隔板61位于第一子存粮区域11底部,第六横向隔板66位于第六子存粮区域16底部,以此类推。每一子存粮区域配备一横向隔板。横向隔板将出粮通道2与存粮区域1隔离开。

图2为本发明可视存粮器的侧向示意图。图3为图2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为了清楚显示各部件,图3显示了沿图2中B-B线的截面。以第六子存粮区域16为例,第六横向隔板66具有大体平的形状,其一端固定连接把手7,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661。通过向把手7施加外力,能够迫使第六横向隔板66沿存粮器主体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从而使出粮通道2与第六子存粮区域16连通或隔离开。

具体地,可视存粮器主体的靠近把手7一侧的侧壁设有开口9,第六横向隔板66穿过开口9并到达与把手7相对的另一侧的侧壁,开口9的高度稍大于第六横向隔板66的厚度且小于第六横向隔板66的厚度与弯折部661的高度之和,使得既可以拉动把手7使第六横向隔板66沿可视存粮器主体的宽度方向运动又能够保证即使向外拉动把手7至最大,也不会将第六横向隔板66全部拉出。存粮器主体的与把手7相对的另一侧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纳部,可以容纳第六横向隔板66的弯折部661。进一步地,该容纳部的底部部分向上形成止挡件662,止挡件662与侧壁容纳部最深处之间的距离大于弯折部661的宽度,从而使得弯折部661能够容纳在侧壁容纳部内并由止挡件662限制其动作。弯折部661与止挡件662相配合从而第六横向隔板66能够作为第六子存粮区域16的底部稳定地承受来自第六子存粮区域16内粮食的压力而不会轻易脱落。止挡件662可稍稍变形。

出粮口3设置在出粮通道2上并位于出粮通道2的端处,靠近主体底部设置。出粮口3通过合页(未示出)及与该合页相连的片材(未示出)设置成可开闭的且一般为常闭状态。闭合时,片材与可视存粮器主体的侧壁紧密配合,防止外部蚊蝇或其他污染源接触出粮通道2。当出粮通道2内落有大米且使用者倾斜存粮器使出粮通道2内的大米运动到出粮口3进而对出粮口3产生压力时,在合页的作用下片材向外开启允许大米倒出。由于合页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可视存粮器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手4,方便使用者提起存粮器和/或倾倒出粮通道2中的大米。

图4为本发明可视存粮器的存粮区域的层结构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可视存粮器,其主体的存粮区域1具有三层结构,外层为硬质支撑层83,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大体为透明的。通过该透明的硬质支撑层83,使用者既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各横向隔板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也能够随时了解出粮通道内的大米是否全部倒出。硬质支撑层83内顺序布置有黄麻织料层82和无纺布层81。无纺布层81与大米(未图示)直接接触,其将大米与黄麻纤维板隔离,以免大米直接接触黄麻纤维板导致磨损。黄麻织料层82主要起作用的为黄麻纤维,能够吸收水分,从而保持大米的干燥。并且,黄麻纤维还具有良好的抑制菌性,保持大米的新鲜度。

在本实施例中,无纺布层81和黄麻织料层82通过热压的方式结合并通过黏胶以黏合的方式固定到硬质支撑层83上。但这仅仅是示例性的,三者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可靠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子存粮区域装有100g大米。作为另一种选择,每一子存粮区域装有更多或更少规格的大米或者其他粮食如红豆、绿豆等。

根据本发明,各个子存粮区域彼此隔离,这样,即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子存粮区域内的粮食受到污染,也不会对剩余的存粮区域内的粮食造成影响。出粮通道2与存粮区域1的硬质支撑层一体形成,由聚丙烯材料制成,聚丙烯材料制成大体透明的出粮通道2,方便使用者观察出粮通道2内的情况。

取用粮食时,抽拉一个或多个横向隔板,令一个或多个存粮区域与出粮通道连通,粮食自存粮区域降落到出粮通道,再经出粮口倒出,从而实现每次精确出粮量的目的。

出粮口设计成向外开启,且通常为常闭状态。这样保证出粮通道的干净卫生,不易受到污染。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