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包装产品的设备和过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144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用于包装产品的设备和过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装产品的设备和过程。根据某些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受控的气氛下或在真空下包装产品的设备和过程。根据其他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贴体包装产品的设备和过程。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和过程采用用于塑料膜的热封的创新性加热器。



背景技术:

塑料容器常用于食物的包装和用于多种多样的其他物品,其中例如通过热的应用将形成外皮(skin)或盖的塑料膜粘接于容器,或者其中围绕(多个)待包装物品缠绕塑料膜并且然后通过热封将其封闭。

一种将盖粘接于托盘的方法涉及使用具有一层金属箔的层压塑料盖:电源向附近的感应线圈提供电流,所述感应线圈诱导电流进入金属箔中以产生热,所述热使盖和容器的多个部分熔化并将盖熔合于容器唇部。例如,ep0469296公开了一种感应密封组件,其使用单匝线圈来密封塑料容器的塑料盖。所述组件包括:巢部(nest),其具有用于保持待密封的容器的凹部;以及活动密封头,其用于保持盖或箔膜和用于相对于容器中的开口定位盖。提供构件以将密封头的一部分抵靠巢部的一部分紧固,以在密封头的下部部分与巢部的上部部分之间形成气密室。感应密封组件使用真空源和惰性气体源以在密封之前将空气从容器冲走。安装在密封头中的感应线圈在盖中诱发加热电流以将盖密封于容器。

为了包装产品(具体地,食品),过去已经研发了真空包装。在已知的真空包装过程当中,真空贴体包装常用于包装食品,诸如新鲜的和冷冻的肉和鱼、奶酪、加工过的肉、即时餐等等。比如,在fr1258357、fr1286018、au3491504、usre30009、us3574642、us3681092、us3713849、us4055672和us5346735中描述了真空贴体包装。

真空贴体包装基本上是热成型过程。具体地,通常将产品放置在刚性或半刚性支撑件(诸如,托盘、碗或杯)上。支撑件与放置在其上的产品被放在真空室中,在该真空室中,加热热塑性材料的膜(其由真空保持在放置在支撑件上的产品上方的恰当位置中)以将其软化。然后,排空支撑件与膜之间的空间,且最后释放膜上方的真空以引起膜向下盖在产品周围并密封于支撑件的未被产品覆盖的表面,从而因此围绕产品和在支撑件上形成紧密的外皮。

us2007/0022717公开了一种用于使用膜材料来气密包装物体的机器。所述机器具有:下部工具,其用于支撑两个托盘;以及上部工具,其具有装纳在上部工具内侧并面向下部工具的切割装置。膜被插在上部工具与下部工具之间。首先使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彼此抵靠地闭合,且然后由在上部工具内侧操作的切割装置将膜切割成托盘的周边边沿的大小。密封工具将膜的切割区域热封于托盘的周边边沿。真空位于托盘的周围区域中以引起膜的深拉延。该参考文献还提到同一装置能够被用于用未深拉延的膜来密封托盘以在产品上形成外皮。

us2005/0257501公开了一种用于包装布置在托盘中的机器。该机器具有用于支撑托盘的下部工具以及具有切割装置的上部工具。在操作期间,沿环绕托盘的边缘夹紧膜,并由上部工具使膜沿延伸远离产品的方向变形。然后,排空环绕产品的空间,然后将膜和托盘的边缘密封,然后由切割装置切割膜。

wo2011/012652示出一种用于包装托盘中的产品的设备。该机器包括第一膜转移板,所述第一膜转移板被配置成用于保持膜片、加热膜片、将膜片带到托盘(其上布置有产品)上方的位置和将膜片气密地固定到托盘。也存在第二膜转移板。如对于第一膜转移板那样,第二膜转移板也被配置成用于保持膜片、加热膜片、将膜片带到托盘(其上布置有产品)上方的位置和将膜片气密地固定到托盘。在机器的第一操作步骤中,第一膜转移板保持第一膜片并加热第一膜片,同时第二膜转移板释放第二膜片由此允许第二膜片被拉入第一托盘中;并且在机器的第二操作步骤期间,第二膜转移板保持第三膜片并加热第三膜片,同时第一膜转移板释放第一膜片由此允许第一膜片被拉入第二托盘中。机器还包括旋转圆筒,所述旋转圆筒适合于绕其轴线x旋转,第一膜转移板和第二膜转移板连接到所述旋转圆筒,使得当旋转圆筒绕其轴线x旋转时,第一膜转移板和第二膜转移板的位置交换。真空布置允许通过存在于托盘中的至少一个孔从托盘内膜片(由第一膜转移板或者第二膜转移板中的任一者定位)下方移除空气。这些膜转移板被配置成释放膜片,由此在真空布置从托盘内移除空气时允许膜片被拉入托盘中。

wo8500339公开一种包装设备,其中托盘寄放在下部工具座中并且其中上部工具包括处于单个被加热主体中的加热头。加热头具有作用在膜的膜部分的周边带上的周边突出部分,以将所述周边部分热封于托盘的对应水平边沿。加热头的中央部分由呈板的形式的绝缘材料覆盖。能够借由脉冲密封技术或通过其他密封技术来执行密封。

gb958602示出一种包装设备,其具有脉冲加热系统以使作用在膜周边带上的周边加热器变暖,从而热封该膜周边带。

尽管至少一些上述技术方案已被满意地采用,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在热封期间对塑料膜的加热的控制。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使用于将塑料膜的多个部分例如热封于寄放产品的支撑件或者其他塑料膜或膜部分的过程和设备可用,其中,改进了至少在热封阶段期间对馈送至在膜上起作用的加热表面的热的控制。

另一目标是设想一种能够在有效地提供热封所需的热的同时减少能量消耗的过程和设备。

此外,本发明的目标是一种设备和过程,其中即使在热敏膜(诸如,热收缩性膜)的情况下仍可有效地进行热封。

本发明的补充目标是设想一种过程和设备,其能够针对贴体包装和针对气调包装两者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上文所指定的目标中的一个或多个大致由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中的任一者的过程和设备实现。

本文在下文中公开了本发明的方面。

第1方面涉及一种包装设备,其包括:

包装组件,其被配置成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支撑件和用于将膜紧密地固定到支撑件,所述包装组件包括:

-下部工具,其限定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与待包装产品的预定数量的座,

-上部工具,其面向下部工具并与下部工具协作,

所述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至少能够在第一操作条件与第二操作条件之间相对运动,在所述第一操作条件中,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彼此间隔分开并允许将所述膜的至少一个膜部分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方,且在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彼此接近并允许将所述膜部分热封于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处的至少一个支撑件,

-内部加热器,其由上部工具承载并具有被配置成加热所述膜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加热表面,

-周边加热器,其由上部工具承载并相对于内部加热器定位在径向外侧,所述周边加热器具有被配置成将所述膜部分的至少周边区域热封于至少一个支撑件的加热表面;

供应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被供应到所述周边加热器和所述内部加热器的能量;以及

控制装置,其作用在供应单元上并被配置成用于命令供应单元和独立于对内部加热器的能量供应控制对周边加热器的能量供应。

在根据第1方面的第2方面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执行加热循环,所述加热循环包括以下步骤:

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保持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下第一离散时间间隔、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二温度、保持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二温度下第二离散时间间隔、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二温度之下。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3方面中,第一温度不同于第二温度。

在根据前两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方面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连续地多次重复执行所述加热循环,在所述连续加热循环中的每个期间,所述膜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被热封于至少一个相应的支撑件。在实践中,当热粘接操作起始时(即,在周边加热表面触及膜且膜部分的周边区域与支撑件的对应表面接触之后—比如,在托盘的情况中,当膜部分的周边区域或边界接触托盘顶部边沿的顶表面时)加热循环开始,并且一旦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从膜被提起(或甚至略在前)就结束。

在根据前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方面中,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控制供应单元,使得在每个加热循环期间,供应单元仅在离散时间段期间向周边加热器供应能量,该离散时间段之后是没有能量被供应到周边加热器的时间段,从而引起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升温并保持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第一离散时间间隔,和引起随后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在根据前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6方面中,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控制供应单元,使得在每个加热循环期间,供应单元仅在离散的时间段期间向内部加热器供应能量,该离散时间段之后是没有能量被供应到内部加热器的时间段,从而引起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升温并保持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二温度第二离散时间间隔,和引起随后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二温度之下。

在根据前五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7方面中,其中,加热循环被配置成使得第二温度相对于第一温度更低。

在根据前六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8方面中,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包括在150℃与300℃之间。

在根据前七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9方面中,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包括在180℃与240℃之间。

在根据前八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0方面中,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包括在200℃与220℃之间。

在根据前九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1方面中,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包括在150℃与300℃之间。

在根据前十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2方面中,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包括在180℃与240℃之间。

在根据前十一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3方面中,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包括在200℃与220℃之间。

在根据前十二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4方面中,第一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

在根据前十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5方面中,第二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

在根据前十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6方面中,其中,控制装置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从相应的基线温度急剧地增加到第一温度。就急剧增加而言,这意指以高于1℃/msec、可选地高于5℃/msec的随时间的温度增加率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所述温度增加。

在根据前十五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7方面中,其中,控制装置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从相应的基线温度急剧地增加到第二温度。就急剧增加而言,这意指以高于1℃/msec、可选地高于5℃/msec的随时间的温度增加率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所述温度增加。

在根据前十六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8方面中,其中,每个加热循环均被配置成使得在周边加热器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之后开始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二温度,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开始相对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开始被延迟。

在根据前十七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9方面中,其中,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比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更长。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20方面中,其中:

-所述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具有环形形状并环绕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并且

-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时,周边加热器被配置成加热所述膜部分的周边带(换言之,周边区域呈周边带的形状),同时内部加热器被配置成加热同一膜部分的位于周边带径向内侧的内部区的至少一部分。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21方面中,其中,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两者均是平坦的。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22方面中,其中,至少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时,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与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共平面,或相对于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缩进,使得当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膜部分的顶表面时,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与同一膜部分的顶表面间隔分开预定的距离。具体地,缩进可以是大约数mm(1mm至10mm)的略微缩进。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23方面中,其中:

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定位在距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一径向距离处,并在由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环绕的区域中延伸。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24方面中,其中,内部加热器的所述加热表面是环形形状的加热表面,

或由单个闭合轮廓线界定的连续加热表面,可选地盘形或多边形连续加热表面,所述连续加热表面占据由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所环绕的所述区域的大致全部或大多数,

或包括多个平行间隔分开的带的加热表面,所述带在其端部处通过连接部分连接。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25方面中,周边加热器包括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延伸的第一导电元件。比如,周边加热器可完全由第一导电元件形成。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26方面中,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元件是导电环形元件。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27方面中,其中,第一导电元件是导电环形扁平元件。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28方面中,内部加热器包括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延伸的第二导电元件。比如,内部加热器可完全由第二导电元件形成。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29方面中,所述第二导电元件是导电环形元件,可选地导电环形扁平元件。

在根据第28方面的第30方面中,所述第二导电元件是导电连续板。

在根据第28方面的第31方面中,所述第二导电元件是导电曲折元件,可选地导电扁平曲折元件。就曲折元件而言,预期其是形成包括平行的相邻器件(所述器件在其端部处横向地连接)的绕组的棒形(可选地扁平棒形)导体。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32方面中,第一导电元件包括:

-支撑基底,其由上部工具承载,

-金属导电带,其固定到支撑基底,以及

-可选的保护层,其覆盖金属导电带并限定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在根据从第1方面至第31方面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33方面中,第一导电元件包括:

-支撑基底,其由上部工具承载,

-绝缘层,其接触支撑基底,

-呈金属-玻璃混合物的形式的传导性层,其接触绝缘层,以及

-保护层,其覆盖传导性层并限定加热表面。

在根据从第1方面至第31方面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34方面中,第一导电元件包括导电碳结构;所述导电碳结构包括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或排他地由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形成):

石墨结构,

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结构,

富勒烯结构,其中碳原子以球形、管状、纤维状或椭圆形构型键合在一起:具体地,富勒烯结构可采取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形式。

应注意的是,第一导电元件可由完全以上文所公开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导电碳结构形成。

例如,第一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石墨形成,或第一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一个单个石墨烯层形成,或第一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形成,或第一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碳纳米管的富勒烯结构形成,或第一导电元件可以碳纳米纤维的富勒烯结构形成。

根据另一变型,碳结构可包括由相邻地彼此接触以形成传导性主体的碳丝或由嵌在塑料树脂基质中的碳丝形成的结构:在后一种情况下,碳丝可以被相邻地放置并且在规定的区段处(诸如在其端部处)彼此电气连接。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35方面中,其中,第一导电元件包括:结构基底,其承载所述碳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保护层,其在与结构基底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覆盖碳结构。在实施例中,所述碳结构夹在两个相对的保护层之间,与结构基底相对的保护层限定所述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例如,第一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包括形成扁平(可选地伸长的)构造的碳结构的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

在根据前两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36方面中,其中,周边加热器的第一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具有厚度为至少5μm且宽度为至少2mm的横截面,更可选地厚度为至少10μm且宽度为至少5mm的横截面。例如,周边加热器的第一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可具有在5μm与300μm之间、可选地在10与200之间的横截面厚度。横截面宽度可为至少2mm,更可选地为至少5mm。

在根据前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37方面中,其中,周边加热器的第一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具有高于5ω·mm2/m、可选地包括在15ω·mm2/m与25ω·mm2/m之间的平均电阻率。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38方面中,第二导电元件包括:

-支撑基底,其由上部工具承载,

-金属传导性结构,其选自以下项的组中:带、板和曲折件(meander),所述金属传导性结构固定到支撑基底,以及

-可选的保护层,其覆盖金属传导性结构并限定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在根据从第1方面至第37方面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39方面中,第二导电元件包括:

-支撑基底,其由上部工具承载,

-绝缘层,其接触支撑基底,

-呈金属玻璃混合物层的形式的传导性结构,其采取带、板或曲折件的形状,所述传导性结构接触绝缘层,以及

-保护层,其覆盖传导性层并限定加热表面。

在根据从第1方面至第37方面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0方面中,第二导电元件(比如呈扁平的环形或板形或曲折形元件的形式)包括导电碳结构;所述导电碳结构包括以下项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或排他地由以下项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形成):

石墨结构,

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结构,

富勒烯结构,其中碳原子以球形、管状、纤维状或椭圆形构型键合在一起:具体地,富勒烯结构可采取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形式。

应注意的是,第二导电元件可由完全以上文所公开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导电碳结构形成。

例如,第二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石墨形成,或第二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一个单个石墨烯层形成,或第二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形成,或第二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碳纳米管的富勒烯结构形成,或第二导电元件可以碳纳米纤维的富勒烯结构形成。

根据另一变型,碳结构可包括由相邻地彼此接触以形成传导性主体的碳丝或由嵌在塑料树脂基质中的碳丝形成的结构:在后一种情况下,碳丝可以被相邻地放置并且在规定的区段处(诸如在其端部处)彼此电气连接。

在根据从第1方面至第37方面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1方面中,第二导电元件包括导电连续扁平元件,诸如带或板;例如,第二导电元件的导电碳结构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石墨烯层。

在根据从第1方面至第37方面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2方面中,第二导电元件包括导电曲折元件,可选地导电扁平曲折元件;例如,第二导电元件的导电碳结构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石墨烯层。

在根据前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3方面中,第二导电元件包括:结构基底,其承载相应的碳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保护层,其在与结构基底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覆盖碳结构,可选地其中,所述碳结构夹在两个相对的保护层之间,与结构基底相对的保护层限定所述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例如,第二导电元件的导电碳结构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石墨烯层。

在根据前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4方面中,其中,内部加热器的第二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具有厚度为至少5μm且宽度为至少5mm的横截面,更可选地厚度为至少10μm且宽度为至少10mm的横截面。

在根据前五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5方面中,内部加热器的第二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具有高于2ω·mm2/m、可选地高于2ω·mm2/m的平均电阻率。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6方面中,设备包括冷却回路(coolingcircuit),所述冷却回路与上部工具相关联并被配置成冷却所述内部加热器和所述周边加热器,所述冷却回路由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成引起冷却流体在所述冷却回路中循环并用于调节冷却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可将冷却流体设定到远低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的温度(比如,低于所述温度多于100℃)。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7方面中,供应单元是供电单元且包括:

-至少一个脉冲变压器,

-至少一个电气电路,其将脉冲变压器连接到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8方面中,供应单元是供电单元且包括:

-至少第一脉冲变压器和将第一脉冲变压器连接到第一导电元件的第一电气电路,以及

-至少第二脉冲变压器和将第二脉冲变压器连接到第二电阻抗的第二电气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成作用在供电单元上以在预先确定的电压下分别向所述第一导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独立地供应电流。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49方面中,设备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并发射与所检测到的温度有关的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应注意,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例如,ir传感器)。还应注意,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存在可以是不必要的,且可基于测得的第一导电元件的电阻来计算加热表面的温度。

比如,可使用第一电传感器,其电气地连接或能够电气地连接到周边加热器的碳结构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所述碳结构的电参数并发射对应的电参数信号,所述电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电阻抗,

当在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施加预定电压时,流经所述预定节段的电流,

当强行使预定的电流流经预定节段时,在所述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检测到的电压。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0方面中,设备包括:

第二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并发射与所检测到的温度有关的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应注意,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例如,ir传感器)。还应注意,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存在可以是不必要的,且可基于测得的第二导电元件的电阻计算加热表面的温度。

比如,可使用第二电传感器,其电气地连接或可电气地连接到内部加热器的碳结构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所述碳结构的电参数并发射对应的电参数信号,所述电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电阻抗,

当在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施加预定电压时,流经所述预定节段的电流,

当强行使预定的电流流经预定节段时,在所述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检测到的电压。

在根据前两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1方面中,其中,控制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一温度的期望值向周边加热器供应能量。

替代性地,控制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一电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电参数信号和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应注意,控制装置还可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基于以下各项来计算周边加热器的碳结构的真实温度的值:

所述电参数的值,和

存储在控制装置中的校准曲线或校准表和电参数的与碳结构的温度的对应值相关的值。

另外,控制装置可被配置成控制供应单元基于真实温度的所述计算值、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在根据前两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2方面中,其中,控制单元连接到第二温度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的期望值向内部加热器供应能量。

替代性地,控制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二电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电参数信号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来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应注意,控制装置还可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基于以下各项计算内部加热器的碳结构的真实温度的值:

所述电参数的值,和

存储在控制装置中的校准曲线或校准表和电参数的与碳结构的温度的对应值相关的值。

另外,控制装置可被配置成控制供应单元基于真实温度的所述计算值、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来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3方面中,其中:

-上部工具包括具有相应作用表面(activesurface)的加热头,

-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两者均由所述加热头承载,

-加热头被配置成采取膜密封位置(优选地,与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的所述第二操作条件对应),其中在所述膜密封位置处,至少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被配置成压抵所述膜部分的对应顶表面并允许将膜部分热封于下方的至少一个支撑件,并且可选地其中,在所述热封位置处,所述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被配置成接触所述膜部分的顶表面或被放置在距所述膜部分的顶表面预定距离处,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控制包装组件,使得在每个所述加热循环期间,加热头至少在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期间保持所述膜密封位置,优选地直到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到期之后为止。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4方面中,其中:

-上部工具包括具有相应作用表面的加热头,

-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两者均由所述加热头承载,

-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和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两者均具有环形形状并形成所述作用表面的一部分,其中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定位成距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一径向距离处并环绕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在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径向内部的位置中,加热头呈现固定体积的中央凹部,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时,所述中央凹部垂直地延伸远离下部工具以限定一空间,其中位于定位在所述座中的一个中的支撑件上的产品的至少一部分可接收在所述空间中。

在根据从第1方面至第53方面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5方面中,其中:

-上部工具包括具有相应作用表面的加热头,

-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两者均由所述加热头承载,

-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安置于与所述作用表面公共的平面中并形成所述作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

-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位于距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一径向距离处并环绕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在根据从第1方面至第53方面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6方面中,其中:

-上部工具包括具有相应作用表面的加热头,

-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两者均由所述加热头承载,

-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形成所述作用表面的一部分,

-加热头包括承载内部加热器的中央主体和承载周边加热器并环绕中央主体的周边主体,周边主体和中央主体被配置成能够相对运动以形成中央凹部,所述中央凹部的体积由周边主体相对于中央主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中央凹部定位成使得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时,其垂直地延伸远离下部工具以限定一空间,其中位于支撑件上的产品的至少一部分可接收在所述空间中。

在根据前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7方面中,其中:

-加热头包括被配置成操作性地对应于所述作用表面以便保持所述膜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接触作用表面的构件;

-设备包括保留构件(retentionmeans),所述保留构件被配置成作用在所述膜的纵向相对边界上,以保持所述膜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处于与加热头和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对齐的位置。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8方面中,其中,所述座中的每个均被配置成接收相应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基壁、从基壁向上露出的侧壁和从所述侧壁径向地突出的顶部边沿。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59方面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支撑框架,

-膜供应组件,其被配置成用于供应连续膜;

-膜切割单元,其在连续膜上起作用并被配置成用于至少横向地切割连续膜;以及

-膜驱动组件。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60方面中,其中,膜切割单元位于包装组件外侧,并且其中,膜驱动组件被配置成用于将已切割的膜片从切割单元驱动到包装组件内侧和定位在相应的座处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支撑件上方;

替代性地,切割单元位于包装组件内侧,且膜驱动组件被配置成将连续膜从膜供应组件驱动到包装组件内侧和位于相应座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支撑件上方。

在根据前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61方面中,其中,控制装置连接到包装组件并被配置成用于命令包装组件从第一操作条件转到第二操作条件以及反之,所述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协作以限定包装室,对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所述包装室被封闭(可选地,被密闭地封闭)。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62方面中,设备包括:

-真空布置,其连接到包装室并被配置成用于从所述包装室移除气体,该真空布置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真空泵和将所述包装室的内侧连接到真空泵的至少一个排气管,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成控制真空布置至少当包装组件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且所述包装室密闭地封闭时从所述包装室抽出气体。

在根据前两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63方面中,设备包括:

-受控气氛布置,其连接到包装室并被配置成用于将气体流喷射至所述包装室中,所述受控气氛布置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喷射装置和将所述包装室的内侧连接到喷射装置的至少一个喷射管,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受控气氛布置至少当包装组件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且所述包装室密闭地封闭时喷射所述气体流;其中,受控气氛布置被配置成将气体喷射至包装室中,所述气体包括一定量的n2、o2和co2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量不同于如存在于20℃和海平面(1个大气压)下的气氛中的这些相同气体的量。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64方面中,设备包括真空布置和受控气氛布置两者,且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受控气氛布置或者在从所述真空布置的启用的预定延迟之后或者在所述包装室内侧已达到预定的真空水平之后开始喷射所述气体流,可选地,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受控气氛布置在仍在从所述包装室进行所述气体抽出时开始喷射所述气体流。

在根据前六十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65方面中,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温度的期望值(该值可被存储在连接到控制装置的存储器中或可经由连接到控制装置的用户接口被接收),

-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温度的所述期望值向周边加热器供应能量。

在根据前六十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66方面中,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温度的期望值(该值可被存储在连接到控制装置的存储器中或可经由连接到控制装置的用户接口被接收),

-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温度的所述期望值向内部加热器供应能量。

在根据前六十五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67方面中,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识别预期被使用的膜的类型的信息(该信息可被存储在连接到控制装置的存储器中或可经由连接到控制装置的用户接口被接收)并基于所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温度的期望值;比如,可提示用户在可用在设备上的许多膜当中作出选择并且基于该选择设定第一温度的期望值,

-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温度的所述期望值向周边加热器供应能量。

在根据前六十六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68方面中,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识别预期被使用的膜的类型的信息(该信息可被存储在连接到控制装置的存储器中或可经由连接到控制装置的用户接口被接收)并基于所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温度的期望值;比如,可提示用户在可用在设备上的许多膜当中作出选择并基于该选择设定第一温度的期望值,

-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温度的所述期望值向内部加热器供应能量。

第69方面涉及使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个的用于使用支撑件和热收缩性类型的膜来包装产品(p)的设备,其中所述产品定位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且所述热收缩性类型的膜被热封于所述支撑件。

第70方面涉及使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个的用于使用托盘包装产品(p)的设备,其中所述托盘具有托盘基座、托盘侧壁和托盘顶部边沿,其中,产品定位在托盘内侧,并且其中,热收缩性类型的膜被热封于托盘边沿的顶表面。

在根据前两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71方面中,在周边加热器接触膜且膜接触支撑件或托盘之后,和在使周边加热器加热表面达到第一温度之后,使内部加热器达到第二温度。

第72方面涉及使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包装布置在支撑件上的产品的过程,所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定位一个或多个支撑件,

-将至少一个膜部分(其可呈连续片的纵向部分的形式或呈预切割的离散膜片的形式)定位在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中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上方,

-保持第一工具和第二工具处于所述第一操作条件一时间,所述时间足以使支撑件和对应的膜部分恰当地定位,

-在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且所述膜部分定位在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上方的情况下,使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运动,

-将膜部分热封于支撑件,热封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引起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的膜部分顶表面,

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

保持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第一离散时间间隔,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引起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所述膜部分的顶表面或被放置在距所述膜部分的顶表面预定距离处,

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二温度,保持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二温度下第二离散时间间隔,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二温度之下,

-将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定位在所述第一操作条件中,

-使多个具有被紧密地固定的膜的支撑件运动远离包装组件。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73方面中,第二温度不同于第一温度。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74方面中,第二温度低于第一温度。

在根据前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75方面中,膜是热收缩性膜。

在根据前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76方面中,支撑件是托盘,所述托盘具有基壁和侧壁,并且顶部边沿从侧壁径向地露出。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77方面中,引起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的膜部分顶表面的步骤包括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膜部分的周边区域和使后者接触托盘的顶部边沿的顶表面。

在根据前六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78方面中,其中,保持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膜部分直到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冷却到第一温度之下的温度,比如冷却到低于第一温度至少50℃的基线温度为止。

在根据前七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79方面中,其中,该过程包括以下的另外的步骤,这些步骤在使膜维持在距支撑件一距离处的情况下进行,所述距离足以允许在支撑件内侧进行气体循环,

-在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在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限定密闭地封闭的包装室的情况下,引起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两种:从密闭地封闭的包装室抽出气体和将气体喷射入具有受控成分的气体混合物的包装室内。

在根据前八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80方面中,以下步骤是按时间顺序的步骤:

引起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的膜部分顶表面,

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

保持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第一离散时间间隔,

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在根据前九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81方面中,热封步骤包括用周边加热器加热所述膜部分(或膜片)的周边带和用内部加热器加热同一膜部分(或膜片)的位于周边带径向内侧的内部区。

在根据前十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82方面中,第一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

在根据前十一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83方面中,第一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

在根据前十二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84方面中,第二离散的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可选地第二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

在根据前十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85方面中,在热封步骤期间,在周边加热器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之后,开始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二温度,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开始相对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开始被延迟。

具体地,可以延迟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开始直到当热封表面触及膜部分且后者触及支撑件时的时刻为止。根据另一选项,可以延迟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直到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之后(换言之,周边加热器的冷却可以在发起内部加热器的加热之前开始)。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86方面中,其中,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长于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

在根据前十六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87方面中,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从密闭地封闭的包装室抽出气体直到所述包装室内侧达到包括在100毫巴与300毫巴、可选地在150毫巴与250毫巴之间的压力为止,以及然后,在保持膜部分或膜片处于距支撑件口部一距离处的同时,将气调气体喷射到包装室内,可选地其中,喷射所述气体流以便形成气调是在气体抽出仍在进行的同时,以便缩短形成气调的时间。

在根据前十七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88方面中,在周边加热器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之后开始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二温度:可选地,在周边加热器加热到第一温度之后至少0.1秒、优选地0.25秒,开始将内部加热器加热到第二温度。换言之,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开始略微延迟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开始,以便避免(当使用热收缩性膜时)引起待密封于边沿的周边膜部分的滑移。具体地,可以延迟第二时间间隔的开始直到当热封表面触及膜部分且后者触及支撑件时的时刻为止。根据另一选项,可以延迟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直到第一时间间隔的结束之后,即直到当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发生时(换言之,周边加热器的冷却可以在发起内部加热器的加热之前开始)。

在根据前十八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89方面中,该过程还包括通过使冷却流体(水或油或其他流体)在与加热表面相邻的冷却回路中循环来冷却所述内部加热器和所述周边加热器,以在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之后获得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急剧温度降低。

在根据前十九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90方面中,所述至第一温度的增加是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从相应的基线温度到第一温度的急剧增加。就急剧增加而言,其意指以高于1℃/msec、可选地高于5℃/msec的随时间的温度增加率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所述温度增加。

在根据前二十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91方面中,所述至第二温暖的增加是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从相应的基线温度到第二温度的急剧增加。就急剧增加而言,其意指以高于1℃/msec、可选地高于5℃/msec的随时间的温度增加率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所述温度增加。

在根据前二十一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92方面中,第一温度的所述减小是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从第一温度到相应的基线温度的急剧降低。就急剧降低而言,其意指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所述温度以高于1℃/msec、可选地高于5℃/msec的随时间的温度降低率降低。

在根据前二十二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93方面中,第二温度的所述减小是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从第二温度到相应的基线温度的急剧降低。就急剧降低而言,其意指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所述温度以高于1℃/msec、可选地高于5℃/msec的随时间的温度降低率降低。

第94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包装组件的加热器组件,其具有:

加热器,其具有被配置成热封塑料膜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的加热表面,所述加热器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元件,以及

供应单元,其连接到加热器的导电元件并被配置成通过引起电流流经所述导电元件向所述加热器供应电能,

其中,导电元件包括导电碳结构。

更详细地,导电碳结构包括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或排他地由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形成):

石墨结构,

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结构,

富勒烯结构,其中碳原子以球形、管状、纤维状或椭圆形构型键合在一起:具体地,富勒烯结构可采取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形式。

应注意,导电元件可由完全以上文所公开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导电碳结构形成。

例如,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石墨形成,或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一个单个石墨烯层形成,或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形成,或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碳纳米管的富勒烯结构形成,或导电元件可以碳纳米纤维的富勒烯结构形成。

根据另一变型,碳结构可包括由相邻地彼此接触以形成传导性主体的碳丝或由嵌在塑料树脂基质中的碳丝形成的结构:在后一种情况中,碳丝可以被相邻地放置并且在规定的区段处(诸如在其端部处)彼此电气地连接。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95方面中,导电元件包括承载碳结构的结构基底;以及至少一个保护层,其在与结构基底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覆盖碳结构,可选地其中,所述碳结构夹在两个相对的保护层之间,进一步地其中,与结构基底相对的保护层限定所述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96方面中,碳结构包括限定扁平伸长构造的碳结构的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或排他地由限定具有扁平伸长构造的碳结构的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形成。

在根据前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97方面中,碳结构包括具有厚度为至少5μm且宽度为至少2mm的横截面,可选地厚度为至少10μm且宽度为至少5mm的横截面。

在根据前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98方面中,碳结构呈现高于5ω·mm2/m、可选地包括在15ω·mm2/m与25ω·mm2/m之间的平均电阻率。

第99方面涉及一种包装设备,其包括:

包装组件,其被配置成用于接收待包装的产品(p)和用于包装产品(p)的至少一个膜,

以及与包装组件相关联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根据前五个方面中的任一个。

第100方面涉及前述方面的包装设备,其中:

所述包装组件被配置成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支撑件和用于将膜紧密地固定到支撑件,所述包装组件包括:

-下部工具,其限定被配置成用于接收具有待包装产品(p)的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的预定数量的座,

-上部工具,其面向下部工具并与下部工具协作,

所述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可至少在第一操作条件与第二操作条件之间相对地运动,其中在所述第一操作条件中,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彼此间隔分开并允许将所述膜的至少一个膜部分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方,且在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彼此接近并允许将所述膜部分热封于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处的至少一个支撑件,

所述加热器包括由上部工具承载的周边加热器,并且其中,导电元件包括形成周边加热器的一部分的第一导电元件,所述周边加热器被配置成将所述膜部分的至少周边区域热封于至少一个支撑件。

第101方面涉及前述方面的设备或根据前七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加热组件,其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作用在供应单元上并被配置成用于命令供应单元并控制对加热器的电能供应,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加热循环:

将电压施加到导电元件以引起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

维持所述电压以便保持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下第一离散时间间隔,

减小或取消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以便使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第102方面涉及前述方面的设备或加热组件,其中,第一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并且其中,维持向导电元件施加电压大致等于第一离散时间段的时间段。

在根据前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第103方面中,设备的加热器由所述包装组件的加热头承载,能够使所述加热头从其与待热封的膜间隔分开的休止位置运动到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膜的待密封表面的膜密封位置,进一步地其中,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控制包装组件,使得在每个所述加热循环期间,加热头至少在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期间保持所述膜密封位置,优选地直到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到期之后为止。

第104方面涉及前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或前九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加热组件,其中,供电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脉冲变压器,其被配置成生成具有包括在0.1秒与5秒之间、可选地在0.2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旨在作为脉冲序列的总持续时间)的电压脉冲,

-至少一个电气电路,其将脉冲变压器连接到导电元件,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成作用在供应单元上以在预先确定的电压下向所述导电元件供应电流并供应预先确定的时间段。

第105方面涉及前五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或前十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加热组件,其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并发射与检测到的温度有关的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

其中,控制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一温度的期望值向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第106方面涉及前六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加热器还包括内部加热器,所述内部加热器也由上部工具承载并具有被配置成加热所述膜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加热表面,其中,周边加热器环绕内部加热器,并且其中,导电元件包括形成内部加热器的一部分的第二导电元件,

控制装置还被配置成用于控制供应单元独立于对第二导电元件的能量供应向第一导电元件供应电能,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加热循环包括以下额外的步骤:

向第二导电元件施加电压以引起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不同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

维持施加到第二导电元件的所述电压以便保持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二温度第二离散时间间隔,

减小或取消施加到第二导电元件的电压以便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二温度之下。

根据该方面,设备还可以包括以下特征:

-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并发射与检测到的温度有关的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应注意,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例如,ir传感器);

-由于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存在可以是不必要的,因此可基于测得的第一导电元件的电阻计算加热表面的温度。

比如,可使用第一电传感器;第一电传感器电气地连接或可电气地连接到周边加热器的碳结构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所述碳结构的电参数并发射对应的电参数信号,其中,所述电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电阻抗,

当在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施加预定的电压时流经所述预定节段的电流,

当强行使预定的电流流经预定节段时所述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所检测到的电压。

-第二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并发射与检测到的温度有关的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应注意,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例如,ir传感器)。

-由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存在可以是不必要的,因此可基于测得的第二导电元件的电阻来计算加热表面的温度。

比如,可使用第二电传感器;所述第二电传感器电气地连接或可电气地连接到内部加热器的碳结构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所述碳结构的电参数并发射对应的电参数信号:电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电阻抗,

当在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施加预定电压时流经所述预定节段的电流,

当强行使预定的电流流经预定节段时所述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所检测到的电压。

控制装置可连接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一温度的期望值向周边加热器供应能量。

替代性地,控制装置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电参数信号和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应注意,控制装置还可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基于以下各项计算周边加热器的碳结构的真实温度的值:

所述电参数的值,和

存储在控制装置中的校准曲线或校准表和电参数的与碳结构的温度的对应值相关的值。

另外,控制装置可被配置成控制供应单元基于真实温度的所述计算值、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控制装置也可连接到第二温度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的期望值向内部加热器供应能量。

替代性地,控制装置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电参数信号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应注意,控制装置还可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基于以下各项计算内部加热器的碳结构的真实温度的值:

所述电参数的值,和

存储在控制装置中的校准曲线或校准表和电参数的与碳结构的温度的对应值相关的值。

另外,控制装置可被配置成控制供应单元基于真实温度的所述计算值、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向内部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第107方面涉及前七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连续地多次重复执行所述加热循环,在所述连续加热循环中的每个期间,所述膜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被热封于至少一个相应支撑件,

-在每个加热循环期间,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控制供应单元仅在离散时间段期间向周边加热器的第一导电元件供应能量,在该离散时间段之后是没有供应能量的时间段,从而引起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升温并且保持至少处于第一温度第一离散时间间隔,和引起随后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可选地,在每个加热循环期间,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控制供应单元仅在离散时间段期间向内部加热器的第二导电元件供应能量,在该离散时间段之后的是没有供应能量的时间段,从而引起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升温并且保持至少处于第二温度第二离散时间间隔,和引起随后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二温度之下。

第108方面涉及前八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加热循环被配置成使得第二温度相对于第一温度更低,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温度包括在150℃与260℃之间,可选地在180℃与240℃之间,更可选地在200℃与220℃之间;

-所述第二温度(如果存在第二或内部加热器)包括在150℃与260℃之间,可选地在180℃与240℃之间,更可选地在200℃与220℃之间,

进一步地其中,第一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并且

可选地其中,第二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

第109方面涉及前九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进一步地其中,控制装置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以高于1℃/msec、可选地高于5℃/msec的随时间的温度增加率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从相应的基线温度急剧增加到第一温度;

可选地进一步地其中,控制装置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以高于1℃/msec、可选地高于5℃/msec的随时间的温度增加率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从相应的基线温度急剧增加到第二温度。

第110方面涉及前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每个加热循环被配置成使得在周边加热器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之后开始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二温度,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开始相对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开始被延迟,可选地其中,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开始紧接着第一时间间隔的结束之后发生,更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长于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

第111方面涉及前五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

-所述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具有环形形状并环绕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并且

-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中时,周边加热器被配置成加热所述膜部分的周边带,同时内部加热器被配置成加热同一膜部分的位于周边带径向内侧的内部区的至少一部分。

第112方面涉及前六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

-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两者均是平坦的,并且

-至少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时,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或者与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共平面,或者

相对于内部加热器的周边表面缩进,使得当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膜部分的顶表面时,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与同一膜部分的顶表面间隔分开预定的距离。

第113方面涉及前七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位于距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一径向距离处,并在由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环绕的区域中延伸,内部加热器的所述加热表面包括选自以下组中的一者:

-环形形状的加热表面,

-由单个闭合轮廓线界定的连续加热表面,可选地盘形或多边形连续加热表面,所述连续加热表面占据由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环绕的所述区域的大致全部或大多数,

-包括多个平行地间隔分开的带的加热表面,所述带在其端部处由横向带连接。

第114方面涉及前八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周边加热器的第一导电元件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延伸,所述第一导电元件是导电环形元件(可选地,导电环形扁平元件),其具有导电碳结构,所述导电碳结构包括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或排他地由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形成):

石墨结构,

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结构,

富勒烯结构,其中碳原子以球形、管状、纤维状或椭圆形构型键合在一起:具体地,富勒烯结构可采取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形式。应注意,第一导电元件可由完全以上文所公开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导电碳结构形成。

例如,第一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石墨形成,或第一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一个单个石墨烯层形成,或第一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形成,或第一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碳纳米管的富勒烯结构形成,或第一导电元件可以碳纳米纤维的富勒烯结构形成。

根据另一变型,碳结构可包括由相邻地彼此接触以形成传导性主体的碳丝或由嵌入塑料树脂基质中的碳丝形成的结构:在后一种情况下,碳丝可被相邻地放置并且在规定的区段处(诸如,在其端部处)彼此电气地连接。

关于内部加热器的第二导电元件,其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延伸,所述第二导电元件是选自以下组中的一者:

导电环形元件,可选地导电环形扁平元件,其具有导电碳结构;

导电连续板,其具有导电碳结构;

导电曲折元件,可选地导电扁平曲折元件,其具有导电碳结构。

第二导电元件(比如,呈扁平的环形或板形或曲折形元件)包括导电碳结构;所述导电碳结构包括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或排他地由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形成):

石墨结构,

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结构,

富勒烯结构,其中碳原子以球形、管状、纤维状或椭圆形构型键合在一起:具体地,富勒烯结构可采取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形式。

应注意,第二导电元件可由完全以上文所公开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导电碳结构形成。

例如,第二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石墨形成,或第二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一个单个石墨烯层形成,或第二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形成,或第二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碳纳米管的富勒烯结构形成,或第二导电元件可以碳纳米纤维的富勒烯结构形成。

根据另一变型,碳结构可包括由相邻地彼此接触以形成传导性主体的碳丝或由嵌入塑料树脂基质中的碳丝形成的结构:在后一种情况下,碳丝可被相邻地放置且在规定的区段处(诸如,在其端部处)彼此电气地连接。

第115方面涉及前九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第一导电元件包括:结构基底,其承载相应的碳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保护层,其在与结构基底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覆盖碳结构,可选地其中,所述碳结构夹在两个相对的保护层之间,与结构基底相对的保护层限定所述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可选地,其中第一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包括形成具有扁平构造的碳结构的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116方面中,周边加热器的第一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具有厚度为至少5μm且宽度为至少3mm的横截面、更可选地厚度为至少10μm且宽度为至少5mm的横截面,以及高于5ω·mm2/m、可选地包括在15ω·mm2/m与25ω·mm2/m之间的平均电阻率。

第117方面涉及前十一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第二导电元件包括:结构基底,其承载相应的碳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保护层,其在与结构基底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覆盖碳结构,可选地其中,所述碳结构夹在两个相对的保护层之间,与结构基底相对的保护层限定所述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可选地,其中第二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包括形成具有扁平构造的碳结构的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118方面中,内部加热器的第二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具有厚度为至少5μm且宽度为至少5mm的横截面、更可选地厚度为至少10μm且宽度为至少10mm的横截面,以及高于2ω·mm2/m、可选地高于5ω·mm2/m的平均电阻率。

第120方面涉及前十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包括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与上部工具相关联并被配置成冷却所述内部加热器和所述周边加热器,所述冷却回路由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成引起冷却流体在所述冷却回路中循环并用于调节冷却流体温度。

第121方面涉及前十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供电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电脉冲变压器,

-至少一个电气电路,其将电脉冲变压器连接到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

-至少第一电脉冲变压器和将第一电脉冲变压器连接到第一导电元件的第一电气电路,以及

-至少第二电脉冲变压器和将第二电脉冲变压器连接到第二电阻抗的第二电气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成作用在供电单元上以在预先确定的电压下分别向所述第一导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独立地供应电流。

第122方面涉及前十五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并发射与检测到的温度有关的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

-第二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并发射与检测到的温度有关的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

其中,控制单元连接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一温度的期望值向第一导电元件供应能量(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第一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接收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的期望值向第二导电元件供应能量(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第二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第123方面涉及前十六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

-上部工具包括具有相应作用表面的加热头,

-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两者均由所述加热头承载,

-加热头被配置成采取膜密封位置(优选地,与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的所述第二操作条件对应),其中在所述膜密封位置处,至少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被配置成压抵所述膜部分的对应顶表面并允许将膜部分热封于下方的至少一个支撑件,并且可选地其中,在所述热封位置处,所述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被配置成接触所述膜部分的顶表面或被放置在距所述膜部分的顶表面预定距离处,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控制包装组件,使得在每个所述加热循环期间,加热头至少在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期间保持所述膜密封位置,优选地直到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到期之后为止。

第124方面涉及前十七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

-上部工具包括具有相应作用表面的加热头,

-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两者均由所述加热头承载,

-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和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两者均具有环形形状并形成所述作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位于距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一径向距离处并环绕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在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径向内部的位置中,加热头呈现具有固定体积的中央凹部,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时,所述中央凹部垂直地延伸远离下部工具以限定一空间,位于定位在所述座中的一个中的支撑件上的产品的至少一部分可接收在所述空间中,

或者其中:

-上部工具包括具有相应作用表面的加热头,

-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两者均由所述加热头承载,

-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安置于与所述作用表面公共的平面中并形成所述作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

-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位于距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一径向距离处并环绕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或者其中

-上部工具包括具有相应作用表面的加热头,

-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两者均由所述加热头承载,

-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形成所述作用表面的一部分,

-加热头包括承载内部加热器的中央主体和承载周边加热器并环绕中央主体的周边主体,周边主体和中央主体被配置成能够相对运动以形成中央凹部,所述中央凹部的体积由周边主体相对于中央主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中央凹部定位成使得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时,其垂直地延伸远离下部工具以限定一空间,位于支撑件上的产品的至少一部分可接收在所述空间中。

第125方面涉及前述十八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

-加热头包括被配置成操作性地对应于所述作用表面以便保持所述膜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接触作用表面的构件;

-设备包括保留构件,所述保留构件被配置成作用在所述膜的纵向相对边界上,以保持所述膜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处于与加热头和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对齐的位置。

第126方面涉及前十九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所述座中的每个均被配置成接收相应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基壁、从基壁向上露出的侧壁和从所述侧壁径向突出的顶部边沿。

所述设备还包括:

-支撑框架,

-膜供应组件,其被配置成用于供应连续膜,

-膜切割单元,其在连续膜上起作用并被配置成用于至少横向地切割连续膜,其中,膜切割组件位于包装组件外侧或包装组件内侧,

-膜驱动组件,在切割单元位于包装组件外侧的情况下,所述膜驱动组件被配置成用于将已切割的膜片从切割单元驱动到包装组件内侧和定位在相应座处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支撑件上方,或在切割单元位于包装组件内侧的情况下,所述膜驱动组件

-被配置成将连续膜从膜供应组件驱动到包装组件内侧和位于相应座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支撑件上方,

其中,控制装置连接到包装组件并被配置成用于命令包装组件从第一操作条件转到第二操作条件以及反之,所述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协作以限定包装室,对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所述包装室被封闭(可选地,被密闭地封闭)。

第127方面涉及前二十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真空布置,其连接到包装室并被配置成用于从所述包装室移除气体,该真空布置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真空泵和将所述包装室的内侧连接到真空泵的至少一个排气管,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成控制真空布置至少当包装组件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并且所述包装室被密闭地封闭时从所述包装室抽出气体;以及

-受控气氛布置,其连接到包装室并被配置成用于将气体流喷射到所述包装室中,所述受控气氛布置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喷射装置和将所述包装室的内侧连接到喷射装置的至少一个喷射管,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受控气氛布置至少当包装组件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并且其中所述包装室被密闭地封闭时喷射所述气体流;其中,受控气氛布置被配置成将气体喷射至包装室中,所述气体包括一定量的n2、o2和co2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量不同于如存在于20℃和海平面(1个大气压)下的气氛中的这些相同气体的量,

可选地其中,设备包括真空布置和受控气氛布置两者,并且其中,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受控气氛布置或者在从所述真空布置的启用预定的延迟之后或者在所述包装室内侧已达到预定的真空水平之后开始喷射所述气体流。

更可选地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受控气氛布置在仍在从所述包装室进行所述气体抽出时开始喷射所述气体流。

第128方面涉及前二十一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其中,控制装置被配置成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温度的期望值和所述第二温度的期望值,可选地,经由连接到控制装置的用户接口接收,或

-接收识别预期被使用的膜的类型的信息(可选地,经由连接到控制装置的用户接口),并基于所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的期望值;

-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温度的所述期望值向周边加热器供应能量,

-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温度的所述期望值向内部加热器供应能量。

第129方面涉及前述方面与用于通过以下步骤包装产品(p)的设备有关的任一个的设备:

-将热收缩性膜热封于支撑件上,所述产品(p)先前已被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或

-将至少一个热收缩性膜定位成围绕产品(p),且然后将所述热收缩性膜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彼此热封。

第130个方面涉及一种包装布置在支撑件上的产品(p)的过程,所述支撑件具有基壁和侧壁,所述过程使用根据涉及设备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设备,所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定位一个或多个支撑件,

-将至少一个膜部分或至少一个膜片定位在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中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上方,

-保持第一工具和第二工具处于所述第一操作条件一时间,所述时间足以使支撑件和对应的膜部分或膜片恰当地定位,

-在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使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运动,其中所述膜部分或膜片定位在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上方,可选地在足以允许在支撑件(4)内侧进行气体循环的距离处,

-可选地其中,在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限定用包括引起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两项的过程被密闭地封闭的包装室:从密闭地封闭的包装室抽出气体和将具有受控成分的气体混合物气体喷射至包装室中,

-将膜部分或膜片热封于支撑件,所述热封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引起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的膜部分或膜片顶表面,

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

保持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第一离散时间间隔,

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引起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所述膜部分的顶表面或被放置在距所述膜部分的顶表面预定的距离处,

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不同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保持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二温度第二离散时间间隔、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二温度之下,

-将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定位在所述第一操作条件中,

-使多个具有被紧密地固定的膜的支撑件运动远离包装组件。

第131方面涉及根据前述方面的过程,其中,热封包括用周边加热器加热所述膜部分或膜片的周边带和用内部加热器加热同一膜部分或膜片的位于周边带径向内侧的内部区,

其中,膜是非热可收缩性的且第一温度等于第二温度,或者其中,膜是热收缩性的且第二温度低于第一温度。

第132方面涉及根据前两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过程,其中,第一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并且其中,第二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

第133方面涉及根据前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过程,其中,在热封步骤期间,在周边加热器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之后开始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二温度,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开始相对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开始被延迟,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长于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

第134方面涉及根据前四个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过程,其包括以下步骤:从密闭地封闭的包装室抽出气体,直到在所述包装室内侧达到包括在100毫巴与300毫巴、可选地在150毫巴与250毫巴之间的压力,并且然后,当保持膜部分或膜片距支撑件口部一距离时,将气调气体喷射到包装室中,可选地其中,喷射所述气体流以便形成气调是在气体抽出仍在进行的同时,以便缩短形成气调的时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清楚,所述描述借助于示例并且不是限制给出,并且将参考附图来阅读,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布局,其中,从膜卷提供膜且膜相对于包装组件在外侧被预切割成膜片,在所述包装组件处预切割的膜片被热封于支撑件(例如,呈托盘的形式);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布局,其中,从膜卷提供膜且膜被馈送至包装组件,在所述包装组件处膜被热封于支撑件(例如,呈托盘的形式)并且或者紧接在热封之前或者膜密封之后被切割成离散的膜片;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与包装组件的第一实施例有关的示意性前视立视图,所述包装组件可存在于图1a中所示的类型的包装设备中;

-图3至图11是图2的包装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前视立视图,其表示包装过程的连续阶段。根据这些图的设备和过程可比如或者在托盘中有气调或者常规气氛被留在托盘中的情况下被用于将盖热封于托盘;

-图12是图表,其在第一轴线上指示当使用图2至图11的包装组件时由图1a的设备遵循的包装过程的步骤,且在第二轴线上以秒为单位指示时间,其中,在图表区域中,用灰色图案区域表示每个包装过程步骤的时间间隔;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与包装组件的第二实施例有关的示意性前视立视图,所述包装组件可存在于图1a中所示的类型的包装设备中;

-图14至图21是图13的包装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前视立视图,其表示包装过程的连续阶段。根据这些图的设备和过程可比如或者在托盘中有气调或者常规气氛被留在托盘中的情况下被用于将盖热封于托盘;

-图22是图表,其在第一轴线上指示当使用图13至图21的包装组件时由图1a的设备遵循的包装过程的步骤,且在第二轴线上以秒为单位指示时间,其中,在图表区域中,用灰色图案区域表示每个包装过程步骤的时间间隔;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与包装组件的第三实施例有关的示意性前视立视图,所述包装组件可存在于图1a中所示的类型的包装设备中。在该图中,包装组件包括能够枢转地操作的两个上部工具;替代性地,可能使用仅具有一个上部工具和转移装置的包装组件,所述转移装置用于使预切割的膜片运动到如图1中所示的包装组件中;

-图24至图30是图23的包装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前视立视图,其表示包装过程的连续阶段。根据这些图的设备和过程可比如或者在托盘中有气调或者常规气氛被留在托盘中的情况下被用于将盖热封于托盘;

-图31是图表,其在第一轴线上指示当使用图23至图30的包装组件时由图1的设备遵循的包装过程的步骤,且在第二轴线上以秒为单位指示时间,其中,在图表区域中,用灰色图案区域表示每个包装过程步骤的时间间隔;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第一替代性加热头的透视图;

-图32a以根据图32的剖切平面a-a所截取的中断的横截面表示第一导电元件的结构的第一选项;

-图32b以根据图32的剖切平面a-a所截取的中断的横截面表示第一导电元件的结构的第一选项;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第二替代性加热头的透视图;

-图33a以根据图33的剖切平面c-c的中断的横截面表示第二导电元件的结构的第一选项;

-图33b以根据图33的剖切平面c-c的中断的横截面表示第二导电元件的结构的第二选项;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第三替代性加热头的透视图;

-图34a以根据图34的剖切平面d-d所截取的中断的横截面表示第一导电元件的结构;

-图34b以根据图34的剖切平面e-e所截取的中断的横截面表示第二导电元件的结构;

应注意,图32至图34(及因此图32a、图32b、图33a、图33b、图34a、图34b的横截面)相比于其中所示的部件的操作条件是颠倒地表示的。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供应单元和控制装置的示意图,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馈送至一个或多个加热器的能量,具体地电能;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加热棒的透视图,所述加热棒可被用在图37和图38的设备中;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另一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布局;以及

-图38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图37的设备的加热器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限定和约定

应注意的是,在本详细描述中,贯穿附图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各种图中所示的对应部分。应注意,附图并不按比例且因此其中所示的零件和部件是示意性表示。

虽然本发明的某些方面可针对将产品包装到仅由一个或多个塑料膜形成的包装中得到应用,但以下描述将主要涉及定位在支撑件4(塑料膜被热封于所述支撑件)上的产品的包装。应注意,产品可以是食品或不是食品。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支撑件4或者意指产品放置于其上的大致扁平元件,或者意指具有基壁4a、侧壁4b和从侧壁4b径向地露出的顶部边沿4c的类型的容器,所述容器限定一体积,产品定位于所述体积内。

托盘或支撑件4可具有矩形形状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诸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等,且可以或者在包装过程发生时形成(例如,在包装设备的热成型站处),或者其可被先前制造成,且然后被馈送至包装设备。

也应注意,本文中所描述和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方面可应用于使用预制的托盘的设备或过程以及所谓的‘热成型过程或机器’(也就是可应用于其中支撑件和托盘是从塑料卷开始在线热成型的设备和过程)。

碳结构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碳结构指代具有导电能力的结构。

导电碳结构包括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或排他地由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形成):

-石墨结构,

-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结构,

-富勒烯结构,其中碳原子以球形、管状、纤维状或椭圆形构型键合在一起:具体地,富勒烯结构可采取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形式。

应注意,本文中所描述的导电元件(第一和/或第二)可由完全以上文所公开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导电碳结构形成。

例如,第一导电元件和/或第二导电元件可排他地以石墨形成,或可排他地以一个单个石墨烯层形成,或可排他地以多个相互重叠的石墨烯层形成,或可排他地以碳纳米管的富勒烯结构形成,或可以碳纳米纤维的富勒烯结构形成,或可排他地由所提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形成。

根据另一变型,导电碳结构可包括由相邻地彼此接触以形成传导性主体的碳丝或由嵌入塑料树脂基质中的碳丝形成的结构:在后一种情况下,碳丝可被相邻地放置且在规定的区段处(诸如,在其端部处)彼此电气地连接。

取决于其具体结构和制造商可用的技术,可以各种方式将碳结构应用于支撑件以形成加热器:比如,可将碳结构的带或层或丝胶合于支撑件;或可由沉积在支撑件上(例如,经喷洒或涂刷)的颗粒形成带或层或丝,或能够在制造期间将呈上述结构中的任何结构的碳结构嵌入树脂基质(例如,嵌入增强树脂基质中)。

托盘

当支撑件采取托盘的形式时,其可由单层或优选地多层聚合材料制成。

在单层材料的情况下,合适的聚合物是比如聚苯乙烯、聚丙烯、聚酯、高密度聚乙烯、聚乳酸、pvc等等,是发泡的或固体中的任一者。

优选地,托盘4设有阻气性质。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这种术语指代具有如根据astmd-3985在23℃和0%的相对湿度下测得的小于200cm3/m2-day-bar、小于150cm3/m2-day-bar、小于100cm3/m2-day-bar的透氧率的材料的膜或片。

对于阻气性单层热塑性托盘4而言合适材料是比如聚酯、聚酰胺等等。

在托盘4由多层材料制成的情况下,合适的聚合物是比如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聚酰胺、聚苯乙烯、聚酯、聚乳酸、pvc等等。多层材料的一部分能够是固体,且一部分能够是发泡的。

例如,托盘4可包括至少一层选自由聚苯乙烯、聚丙烯、聚酯等组成的组的发泡聚合材料。

或者通过使用共挤压技术共挤压所有层,或者通过胶合层压或热层压比如硬质发泡或固体基底与薄膜(通常被称为“衬垫”),可产生多层材料。

薄膜可被层压在托盘4的接触产品p的一侧或者背向产品p的一侧中的任一者上,或者层压在两侧上。在后一种情况下,层压在托盘4的两侧上的膜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可选地,存在一层阻氧材料(比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以提高包装产品p的保存期。

可针对阻气层采用的阻气聚合物是pvdc、evoh、聚酰胺、聚酯及其共混物。将设定阻气层的厚度以便使托盘设有适合于具体包装产品的透氧率。

托盘也可包括可热封层。通常,将从聚烯烃当中选择可热封层:所述聚烯烃诸如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以及均聚酯和共聚酯,例如petg、乙二醇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用以将阻气层更好地粘附于相邻层的额外层(诸如,粘附层)可存在于托盘的阻气材料中,且优选地具体地取决于用于阻气层的具体树脂而存在。

在多层材料被用于形成托盘4的情况下,这种结构的一部分可以是发泡的,且一部分可以是未发泡的。比如,托盘4可包括(从最外层到最内食物接触层)一个或多个结构层、阻气层和可热封层,所述结构层通常由以下材料制成,诸如泡沫聚苯乙烯、泡沫聚酯或泡沫聚丙烯,或例如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酯的浇铸板或硬纸板。

可从发泡聚合材料片获得托盘4,所述发泡聚合材料片具有包括至少一个阻氧层和层压于面向包装产品的一侧上的至少一个表面密封层的膜,使得所述膜的表面密封层是托盘的食物接触层。第二膜(或者阻气的或者非阻气的)可层压在托盘的外表面上。

具体的托盘4制法(formulation)被用于在食用之前需要在常规烤箱或微波炉中加热的食品。容器的与产品接触的表面(即,参与用封盖膜形成密封的表面)包括聚酯树脂。比如,容器能够由涂覆有聚酯的硬纸板制成,或其可由聚酯树脂一体地制成。用于本发明的包装的合适容器的示例是cpet、apet或apet/cpet容器。这种容器能够是发泡的或者非发泡的中的任一者。

包含发泡零件的用于封盖或外皮应用的托盘4具有低于8mm的总厚度,且比如可包括在0.5mm与7.0mm之间,且更经常地在1.0mm与6.0mm之间。

在不包含发泡零件的硬质托盘的情况下,单层或多层热塑性材料的总厚度优选地低于2mm,并且比如可包括在0.1mm与1.2mm之间且更经常地在0.2mm与1.0mm之间。

支撑件

可用与针对托盘所公开的材料和结构相同的材料和结构制成支撑件。

可应用于托盘或支撑件的膜或膜材料

将膜或膜材料18应用于托盘4以将盖形成于托盘上(例如,以便map—气调包装)或与托盘或支撑件相关联并匹配产品的轮廓的外皮上。

用于外皮应用的膜可由柔性多层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多层材料包括至少第一可热封外层、可选的阻气层和第二耐热外层。可热封外层可包括能够焊接到承载待包装产品的支撑件的内表面的聚合物,诸如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如ldpe、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共聚酯(例如,petg)。可选的阻气层优选地包括不透氧树脂,如pvdc、evoh、聚酰胺及evoh与聚酰胺的共混物。耐热外层可由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乙烯/环烯烃共聚物(诸如,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离聚物、(共)聚酯、(共)聚酰胺制成。膜也可包括其他层,诸如粘附层或本体层,以增加膜的厚度并改进其弊端和深拉延性质。具体地使用的本体层是离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和聚酯。在所有膜层中,聚合物组分可包含通常包括在这种成分中的适当量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中的一些优选地包括在外层中或外层中的一个中,同时一些其他添加剂优选地被添加到内层。这些添加剂包括包装膜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滑爽剂和防结块剂(诸如,滑石、蜡、硅石等等)、抗氧化剂、稳定剂、塑化剂、填充剂、颜料和染料、交联抑制剂、交联增强剂、uv吸收剂、气味吸收剂、除氧剂、杀菌剂、抗静电剂等等添加剂。

膜的一个或多个层能够进行交联以改进膜的强度和/或其耐热性。可通过使用化学添加剂或通过使膜层经受能量辐射处理来实现交联。通常制造用于贴体包装的膜以便当在包装循环期间被加热时展现出低收缩性。那些膜通常在160℃下沿纵向和横向方向两者(astmd2732)收缩小于15%,更经常地低于10%,甚至更经常地低于8%。所述膜通常具有包括在20微米与200微米之间、更经常地在40微米与180微米之间,且甚至更经常地在50微米与150微米之间的厚度。

贴体包装通常是“易开的”,即其通过手动拉开两个连接部(web)(通常从如包装的角的点开始,在该处上连接部有意地未密封于支撑件)能够容易地打开。为实现该特征,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那样,膜或者托盘能够设有合适的成分从而允许容易打开包装。通常,调整密封剂成分和/或托盘和/或膜的相邻层的成分以便实现易开特征。

在打开易开包装时,能够出现各种机制。

在第一机制(“可剥式易开”)中,通过在密封界面处使膜和托盘分离来打开包装。

在第二机制(“粘附破坏(adhesivefailure)”)中,通过初始穿透密封层中的一个的厚度,继之以该层从下方的支撑件或膜的脱层来实现包装的打开。

第三系统基于“内聚破坏(cohesivefailure)”机制:通过密封层的内部破裂实现易开特征,在包装的打开期间,所述密封层沿平行于该层自身的平面破裂。

在本领域中已知具体共混物以获得这种打开机制,确保膜从托盘表面剥离,诸如ep1084186中所描述的那些。

另一方面,在膜18被用于在托盘4上形成盖的情况下,可通过共挤压或层压过程获得膜材料。盖膜可具有对称或不对称结构并且能够是单层或多层。

多层膜具有至少2个、更经常地至少5个、甚至更经常地至少7个层。膜的总厚度可经常地从3微米到100微米变化,具体地从5微米到50微米变化,甚至更经常地从10微米到30微米变化。

可以可选地使膜进行交联。可通过用高能量电子以合适的剂量给送水平辐照来实施交联,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那样。上文所描述的盖膜可以是热收缩性的或热定型的。热收缩性膜通常展现出根据astmd2732测得的在120℃下沿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范围为从2%到80%、更经常地从5%到60%、甚至更经常地从10%到40%的自由收缩值。热定型膜通常具有在120℃下沿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astmd2732)的低于10%、优选地低于5%的自由收缩值。盖膜通常至少包括可热封层和外皮层,所述外皮层通常由耐热聚合物或聚烯烃制成。密封层通常包括可热封聚烯烃,所述可热封聚烯烃相应地包括单个聚烯烃或两种或更多聚烯烃(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或其共混物)的共混物。通过将一种或多种防雾添加剂结合于密封层的成分中或通过由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技术手段将一种或多种防雾添加剂涂覆或喷洒到密封层的表面上,能够使密封层进一步设有防雾性质。密封层还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塑化剂。外皮层可包括聚酯、聚酰胺或聚烯烃。在一些结构中,能够有利地将聚酰胺和聚酯的共混物用于外皮层。在一些情况下,盖膜包括阻隔层。阻隔膜通常具有低于100cm3/(m2·day·atm)且更经常地低于80cm3/(m2·day·atm)的otr(在23℃和0%r.h.下根据astmd-3985评估)。阻隔层通常由选自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oh)、无定形聚酰胺和乙烯基-偏二氯乙烯及其掺混物的皂化或水解产物的热塑性树脂制成。一些材料包括夹在两个聚酰胺层之间的evoh阻隔层。外皮层通常包括聚酯、聚酰胺或聚烯烃。

在一些包装应用中,盖膜不包括任何阻隔层。这种膜通常包括本文中所限定的一种或多种聚烯烃。

非阻隔膜通常具有从100cm3/(m2·day·atm)到高达10000cm3/(m2·day·atm)、更通常地高达6000cm3/(m2·day·atm)的otr(根据astmd-3985在23℃和0%r.h.下评估)。

基于聚酯的特殊成分是用于即时餐包装的托盘封盖的那些。对于这些膜而言,聚酯树脂能够构成按膜的重量计的至少50%、60%、70%、80%、90%。这些膜通常结合基于聚酯的支撑件使用。

比如,容器能够由涂覆有聚酯的硬纸板制成,或其可由聚酯树脂一体地制成。对于包装而言合适的容器的示例是cpet、apet或apet/cpet容器(或者发泡的或者非发泡的)。

通常,双向拉伸的pet被用作盖膜,因为其在标准食物加热/烹调温度下的高热稳定性。双向拉伸的聚酯膜常常是热定型的(即,不可热收缩)。为改进pet封盖膜到容器的可热封性,通常在膜上设置更低熔点材料的可热封层。可热封层可与pet基层共挤压(如ep-a-1,529,797和wo2007/093495中所公开的那样),或其可被溶剂涂覆或挤压涂覆在基膜上(如us2,762,720和ep-a-1,252,008中所公开的那样)。

具体地,在新鲜红肉包装的情况下,有利地使用两个封盖膜,所述封盖膜包括透氧的内封盖膜和不透氧的外封盖膜。当包装的肉相对于托盘壁的高度向上延伸时,这两个膜的组合也显著防止肉变色,这在新鲜肉的阻隔包装中是最关键的情形。

这些膜例如在ep1848635和ep0690012中描述,其公开内容特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盖膜能够是单层。单层膜的通常成分包括如本文中所限定的聚酯及其共混物或如本文中所限定的聚烯烃及其共混物。

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所有膜层中,聚合物组分可包含通常包括在这种成分中的适当量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中的一些优选地包括在外层中或外层中的一个中,同时一些其他添加剂优选地被添加到内层。这些添加剂包括包装膜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滑爽剂和防结块剂(诸如,滑石、蜡、硅石等等)、抗氧化剂、稳定剂、塑化剂、填充剂、颜料和染料、交联抑制剂、交联增强剂、uv吸收剂、气味吸收剂、除氧剂、杀菌剂、抗静电剂、防雾剂或成分等添加剂。

适合于封盖应用的膜能够有利地是穿孔的,以便允许包装的食物呼吸。

可通过使用本领域中可用的不同技术,通过激光或机械构件(诸如,设有若干针的辊筒)使那些膜穿孔。

膜的每单位面积的穿孔的数量及穿孔的尺寸影响膜的透气性。

微穿孔膜的特征通常在于从2500cm3/(m2·day·atm)到高达1000000cm3/(m2·day·atm)的otr值(根据astmd-3985在23℃和0%r.h.下评估)。

宏穿孔膜的特征通常在于高于1000000cm3/(m2·day·atm)的otr值(根据astmd-3985在23℃和0%r.h.下评估)。

此外,能够规划本文中所描述的用于封盖应用的膜以提供到支撑件上的牢固或可剥离密封。astmf-88-00中描述了一种测量可剥离密封的力(本文中被称为“剥离力”)的方法。可接受的剥离力值在从100g/25mm到850g/25mm、从150g/25mm到800g/25mm、从200g/25mm到700g/25mm的范围中。

通过具体地设计托盘和盖制法实现期望的密封强度。

一般地,能够印刷盖膜的一个或多个层,以便向消费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令人愉悦的图像和/或商标或其他广告信息以提高包装产品的零售。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诸如,本领域中已知的旋转丝网、凹版印刷或柔版印刷技术)来印刷膜。

关于材料的限定和约定

pvdc是任何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聚物的主要量包括偏二氯乙烯且所述共聚物的小量包括可与其共聚合的一种或多种不饱和单体,通常为氯乙烯和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及呈不同比例的其共混物。通常,pvdc阻隔层将包含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塑化剂和/或稳定剂。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evoh包括皂化的或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并且指代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所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具有优选地包括从大约28摩尔%到大约48摩尔%、更优选地从大约32摩尔%到大约44摩尔%的乙烯的乙烯共单体含量,且甚至更优选地至少85%、优选地至少90%的皂化程度。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聚酰胺”旨在既指代均聚酰胺又指代共聚酰胺或三元共聚酰胺(ter-polyamides)。该术语具体地包括脂肪族聚酰胺或共聚酰胺,例如聚酰胺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6、聚酰胺69、聚酰胺610、聚酰胺612、共聚酰胺6/9、共聚酰胺6/12、共聚酰胺6/66、共聚酰胺6/69;芳香族和部分芳香族聚酰胺或共聚酰胺,诸如聚酰胺6i、聚酰胺6i/6t、聚酰胺mxd6、聚酰胺mxd6/mxdi;及其共混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共聚物”指代衍生于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单体的聚合物,且包括三元共聚物。乙烯均聚物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共聚物包括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通常包括乙烯和选自具有3到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诸如,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等)的一个或多个共单体的共聚物。

乙烯/α-烯烃共聚物通常具有在从大约0.86g/cm3到大约0.94g/cm3的范围中的密度。术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通常被理解为包括落入大约0.915g/cm3到大约0.94g/cm3、且具体地大约0.915g/cm3到大约0.925g/cm3的密度范围中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组。有时,在从大约0.926g/cm3到大约0.94g/cm3的密度范围中的线性聚乙烯被称为线性中密度聚乙烯(lmdpe)。低密度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被称为极低密度聚乙烯(vldpe)和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可通过非均相聚合过程或者均相聚合过程中的任一者获得乙烯/α-烯烃共聚物。

另一种有用的乙烯共聚物是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其是乙烯和一种或多种不饱和酯单体的共聚物。有用的不饱和酯包括:脂肪族羧酸的乙烯基酯,其中所述酯具有4到12个碳原子,诸如乙酸乙烯酯;以及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其中所述酯具有4到12个碳原子。

离聚物是乙烯和不饱和单羧酸的共聚物,所述不饱和单羧酸具有由金属离子(诸如,锌或优选地钠)中和的羧酸。

有用的丙烯共聚物包括:丙烯/乙烯共聚物,其是具有大重量百分数含量的丙烯的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以及丙烯/乙烯/丁烯三聚物,其是丙烯、乙烯和1-丁烯的共聚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聚烯烃”指代任何聚合烯烃,其能够是直链的、支链的、环状的、脂肪族、芳香族、取代的或未取代的。更具体地,包括在术语聚烯烃中的是烯烃的均聚物、烯烃的共聚物、烯烃和可与烯烃共聚的非烯烃类共单体(诸如,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其改性聚合物等等。具体示例包括聚乙烯均聚物、聚丙烯均聚物、聚丁烯均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丁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酸共聚物(例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聚甲基戊烯等。

术语“聚酯”在本文中被用于指代均聚酯和共聚酯两者,其中,均聚酯被限定为获自一种二羧酸与一种二元醇的缩合的聚合物,且共聚酯被限定为获自一种或多种二羧酸与一种或多种二元醇的缩合的聚合物。合适的聚酯树脂是比如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的聚酯(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优选包含乙烯单元且基于二羧酸单元包括至少90摩尔%、更优选地至少95摩尔%的对苯二甲酸酯单元的聚酯。其余的单体单元选自其他二羧酸或二元醇。合适的其他芳香族二羧酸优选地是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5-、2,6-或2,7-萘二羧酸。关于脂环族二羧酸,应提到环己烷二羧酸(具体地,环己烷-1,4-二羧酸)。关于脂肪族二羧酸,(c3-ci9)链烷双酸是特别合适的,具体地琥珀酸、癸二酸、己二酸、壬二酸、辛二酸或庚二酸。合适的二元醇是例如脂肪族二元醇,诸如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和1,6-己二醇,以及脂环族二元醇,诸如1,4-环己烷二甲醇和1,4-环己烷二元醇,可选地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环的包含杂原子的二元醇。

衍生于一种或多种二羧酸或其低级烷基(高达14个碳原子)的二酯与一种或多种二醇(具体地,脂肪族或脂环族二醇)的共聚酯树脂也可以被用作用于基膜的聚酯树脂。合适的二羧酸包括芳香族二羧酸,诸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或2,5-、2,6-或2,7萘二羧酸;以及脂肪族二羧酸,诸如琥珀酸、癸二酸、己二酸、壬二酸、辛二酸或庚二酸。合适的二醇包括脂肪族二元醇,诸如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和1,6-己二醇;以及脂环族二元醇,诸如1,4-环己烷二甲醇和1,4-环己烷二元醇。这种共聚酯的示例是(i)壬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与脂肪族二醇(优选地,乙二醇)的共聚酯;(ii)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与脂肪族二醇(优选地,乙二醇)的共聚酯;以及(iii)癸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与脂肪族二醇(优选地,丁二醇)的共聚酯;(iv)乙二醇、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的共聚酯。合适的无定形共聚酯是衍生自脂肪族二元醇和脂环族二元醇与一种或多种二羧酸(优选地,芳香族二羧酸)的那些共聚酯。典型的无定形共聚酯包括对苯二甲酸与脂肪族二元醇和脂环族二元醇(尤其是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酯。

详细描述

设备1的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a和图2至图12。具体地,图1a示出用于包装布置在托盘4中的产品p的设备1。设备1适于气调包装,其中在已在支撑件4内形成气调气体之后将塑料膜18应用于托盘4的顶部边沿4c;和/或适于产品p的真空贴体包装,其中塑料材料的薄膜向下盖在产品上并密切地粘附于顶部边沿和支撑件的内表面以及产品表面,因此使最少量(如果存在)的空气留在包装内。也可在将膜片应用于托盘或支撑件且既不形成真空也不形成气调的情况下使用设备1。

设备1包括框架2、用于使托盘4移位的运输组件3、膜驱动组件5和包装组件8。

随附的图中所示的托盘4呈现基壁4a、从基壁露出并界定其中能够装纳产品p的空间的侧壁4b,和从侧壁4b径向地突出的顶部边沿4c:在所示的示例中,顶部边沿4c具有水平平坦部分,其限定用于紧密地固定塑料膜的最佳密封表面。

框架2限定设备1的基体,并用于承载和支撑如本文中所描述的设备1的各种零件。

运输组件3包括移位平面20(其可以是托盘或支撑件安置于其中和滑动的物理平面,或例如借助于轨道或引导件沿其引导托盘的理想平面)。平面20被限定在框架的顶部区域上,并对应于滑动平面20布置输送机46。在所示的示例中,运输组件3由框架2承载(例如,固定到框架2),使得滑动平面20大致是水平的且输送机46根据由图1中所示的箭头a1指示的水平方向使托盘或支撑件4运动。布置在框架2上的运输组件3被配置成用于使支撑件或托盘4沿预先限定的路径从装载站(可能已装有相应产品p的支撑件或托盘4定位在该处)移位到包装组件8(在该处膜18被紧密地固定到每个支撑件或托盘4),如下文将详细地解释的那样。输送机46使托盘(例如,每次预定数量的托盘)在包装组件8内侧移位于恰当位置以便接收膜18。比如,控制单元100(下文将进一步描述该控制单元)可控制输送机46每次使预定数量的托盘或支撑件4从包装组件外侧的区域移位到包装组件内侧的区域(在该区域处,一个或多个托盘与膜18的相应膜部分18a垂直对齐)。输送机可比如包括:第一转移装置46a(诸如图1a中所示的带),其被配置成用于使托盘紧靠近包装组件;以及第二转移装置46b,其适于拾取所述托盘中的一个或多个并将其带入包装站内。第二转移装置可比如包括臂,所述臂作用在托盘或支撑件的侧部上,以便从第一转移装置拾取支撑件、将其带入包装站中,且然后返回第一转移装置以拾取新的一组托盘或支撑件4。替代性地,输送机46可包括作用在托盘上并在包装组件内侧推送托盘的推送件(例如,呈横向于所述方向a1延伸的棒的形式)。可由链或带使推送件运动,并且使其运动到包装组件内侧以恰当地定位许多托盘,且然后一旦托盘已到达其在包装组件内侧的恰当位置,就使推送件从包装组件撤回。根据另一替代方案,输送机46可包括壳体(例如,呈设有用于接收许多托盘的空腔的板的形式),所述壳体沿所述方向a1运动并与支撑件或托盘4一起在包装站内侧运动:根据该上一个替代方案,壳体被恰当地成形以便在将膜应用到托盘4的期间寄放在包装站内侧。

应注意,可或者在装载站上游或者在装载站与包装组件8之间的任何位置中将产品p定位在支撑件或托盘4上。运输组件3还包括马达9(例如,步进马达单元)以便以逐步运动方式操作输送带46。

膜驱动组件5可包括供应连续膜18的膜卷10。膜驱动组件5还可以包括固定到框架2且适合于支撑卷10的臂11(图1a中以虚线表示)。可如上文所公开的那样取决于具体需求制成膜卷10的膜18。应注意,可用任何已知的构件(比如,使用在包装组件的上游和/或下游起作用的驱动辊或驱动机构,或使用作用在膜18的纵向边界上的运输装置,或上述构件的组合或任何其他合适的装置)将连续膜18从膜驱动组件5馈送到包装组件8内侧的恰当位置。

设备包装组件8被配置成用于将膜片18紧密地固定到所述支撑件4;包装组件8包括下部工具22和上部工具21。如从图2可更好地看到的,下部工具22具有限定预定数量的座23b的许多内壁23。在实施例中,下部工具22设有多个座23b,每个座23b均用于寄放对应的支撑件4;上部工具21被配置成用于保持膜18的足以封闭定位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座23b中的托盘的适当膜部分18a。

每个座23b均被配置成用于接收一个支撑件4。比如,在图2至图11的示例中,座23b由内壁23周边地界定,且支撑件或托盘4被接收在座23b内使得顶部边沿4c可安放在内壁23的端表面23a上方。上部工具21面向下部工具22,并被配置成用于恰好在相应托盘4上方保持膜18的膜部分18a。如图2至图11中所示,上部工具21和下部工具22协作以限定包装室24:在包装组件8的第一操作条件(例如,在图2和图3中示出)中,上部工具21和下部工具22间隔分开且包装室24打开,由此允许膜18运动到包装室24内侧且膜18的膜部分18a恰好处于相应托盘4上方。在包装组件8的第二操作条件中,包装室24相对于设备1外侧的气氛被封闭(在某些情况下被密闭地封闭),使得可将膜部分18a至少热封于托盘4的顶部边沿4c。

应注意,就密闭地封闭而言,其意指包装室24不能与该室外侧的气氛自由连通,因为仅在设备1的控制下经由供应通道或排放通道才可以供应气体或从该室抽出气体。

为了打开和关闭包装室,设备1具有在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下在所述上部工具21和所述下部工具22中的至少一者上起作用的主致动器33(见图1a);在实践中,主致动器33可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可被替换为任何其他种类的电动、气动或液压线性致动器),其被配置成用于沿横向于所述水平方向a1的方向在所述第一操作条件(图3)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图4)之间抬升和降低一个或两个工具22,在所述第一操作条件中,上部工具21与下部工具22间隔分开且所述包装室24打开以接收所述膜部分18a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在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上部工具21的封闭表面34紧密地邻抵下部工具22的封闭表面35(或抵靠插入构件400的邻接表面)以相对于设备外侧的气氛密闭地封闭所述包装室24;在所述封闭表面34和35处,可定位衬垫或其他元件以便促进气密的封闭。

上部工具21包括:内部加热器200,其由上部工具承载以便面向座23b,并且具有加热表面201,所述加热表面被配置成加热所述膜部分18a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周边加热器202,其由上部工具21承载以便面向同一个座23b并相对于内部加热器201定位在径向外侧。周边加热器202基本上环绕内部加热器200并与表面23a对齐,使得周边加热器201的加热表面203在与膜18接触时能够将膜18热封于托盘4:具体地,上部工具21被配置成使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203对应于位于座23b中的托盘4的边沿4c,使得可将所述膜部分18a的与边沿4c重叠的至少周边区域18b热粘接于边沿4c。

如可自图2看到的,所述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203具有环形形状。应注意,就环形形状而言,其旨在是可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任何其他封闭形状的封闭形式的形状。在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中,加热表面203的封闭形状仿效托盘4的边沿4c的顶表面的形状,或仿效内壁23的顶表面23a的形状。

如图2中所示,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203环绕(且具体地,完全包围)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201,使得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时,周边加热器202被配置成加热所述膜部分18a的周边区域或周边带18b,同时内部加热器200被配置成加热同一膜部分18a的位于周边区域18b径向内侧的内部区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详细地且再次参考图2,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与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两者均可采取平坦构造以便完美地匹配托盘的顶部边沿4c的形状。应注意,当第一工具21和第二工具22(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第二操作位置时,可操作致动器(诸如,由上部工具21带来且由控制装置100控制的辅助致动器312)以使加热表面抵靠膜部分18a的所提到的周边带,并且其中顶部边沿4c被压在膜部分18a的所述周边带与顶表面23a之间。

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第二操作位置时,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203与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201共面,使得两个表面同时接触膜部分18a的相应部分。

替代性地,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201可相对于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203略微(例如,从1mm到20mm)缩进,使得当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膜部分的顶表面时,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与同一膜部分的顶表面间隔分开预定的距离。

现在参考图32和图33,其示出可用作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设备的上部工具21的一部分的加热头,示出的是上部工具21可包括具有内部加热器200和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头,其中,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201位于距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203一径向距离'd'处,并在由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环绕的区域中延伸:换言之,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不与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接触。保持这两个加热表面以及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彼此分开且热隔离。

在图33中,示出的是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201可为环形形状的加热表面,同时在图34中,示出的是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201可为由单个封闭轮廓线界定的连续加热表面:在图34的示例中,加热表面201为矩形,但当然其能够是任何合适的形状(这通常取决于托盘的形状),诸如盘形或多边形或圆形,或者椭圆形或具有圆角的多边形等。然而,在图34的情况下,连续加热表面被设计成占据由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所环绕的大致全部或大多数(超过50%,优选地超过70%)理想平面区域。最后,在图32的示例中,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201是包括多个平行间隔分开的带204的加热表面,所述带在其端部处例如通过横向带或通过横向连接部分205(诸如,以限定曲折形状)连接。

在另一方面中,周边加热器202包括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延伸的第一导电元件:第一导电元件的形状如周边加热器加热表面那样,并依靠第一导电元件中引起的温度增加(由电流的通行引起)向加热表面203输送热。因此,第一导电元件是环形元件,可选地导电环形扁平元件。第一导电元件可装纳在周边加热器主体内侧,或可基本上形成周边加热器自身。

轮到内部加热器200,其包括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延伸的第二导电元件:第二导电元件的形状如内部加热器加热表面那样,并依靠第二导电元件中引起的温度增加(由电流的通行引起)向加热表面203输送热。第二导电元件可装纳在内部加热器主体内侧,或可基本上形成内部加热器自身。第二导电元件因此可为:

导电环形元件,可选地,导电环形扁平元件;

导电连续板;

导电曲折元件,可选地导电扁平曲折元件。

在进一步的结构细节中,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可采取各种替代性设计。

在第一选项(图32a)中,第一导电元件包括:

-支撑基底206,其由上部工具21承载或与上部工具21一体化;

-金属或碳结构(例如,呈多个重叠的石墨烯层或上述形式中的一种的形式)传导性带207,其固定到支撑基底;以及

-可选的保护层208,其覆盖金属或碳结构传导性带并限定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在第二选项(图32b)中,第一导电元件包括:

-支撑基底206,其由上部工具承载或与上部工具一体化;

-绝缘层209,其接触支撑基底;

-接触绝缘层的限定传导性带的呈金属-玻璃混合物形式的传导性层207;以及

-保护层208,其覆盖传导性层并限定加热表面。

应注意,图33中所示的加热头的第一导电元件可呈现上文针对图32中所示的加热头的第一导电元件所描述的结构,且因此图32a和图32b也可反映对应于周边加热器的沿图33的平面b-b截取的横截面的结构。

关于第二导电元件,其可在第一选项(图33a)中包括:

-支撑基底210,其由上部工具21承载或与上部工具21一体化;

-金属或碳结构(例如,呈多个重叠的石墨烯层或上文所描述的形式中的一种的形式)传导性结构211,其选自以下组:带、板和曲折件,所述金属或碳结构固定到支撑基底,以及

-可选的保护层212,其覆盖金属或碳传导性结构并限定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替代性地,根据第二选项(图33b),第二导电元件可包括:

-支撑基底210,其由上部工具承载或与上部工具一体化;

-绝缘层213,其接触支撑基底;

-呈金属玻璃混合物层形式的传导性结构211,其采取带、板或曲折件的形状,所述传导性结构211接触绝缘层;以及

-保护层212,其覆盖传导性层并限定加热表面。

根据图34、图34a和图34b中所示的替代方案,第一导电元件包括:导电层,其呈碳结构207的形式;结构支撑基底206,其承载碳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保护层208,其在与结构基底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覆盖碳结构。基底可固定到上部工具或与上部工具相关联的加热头。

碳结构可以可选地夹在两个相对的保护层208之间,其中,与结构基底相对的保护层限定所述周边保护器的加热表面。

具体地,第一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包括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或排他地由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形成):

-石墨结构,

-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结构,

-富勒烯结构,其中碳原子以球形、管状、纤维状或椭圆形构型键合在一起:具体地,富勒烯结构可采取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形式。

碳结构具有扁平伸长的(即,具有主要发展平面)构造(例如,如图32至图34中所示的环形)。周边加热器的第一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可具有厚度为至少5μm的横截面:比如,横截面厚度可在5μm与300μm之间、可选地在10与200之间。横截面宽度可为至少2mm,更可选地为至少5mm。平均电阻率可高于5ω·mm2/m、可选地包括在15ω·mm2/m与25ω·mm2/m之间。图34、图34b中所示的第二导电元件包括:结构基底210,其承载相应的碳结构211;以及至少一个保护层212,其在与结构基底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覆盖碳结构;可选地第二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夹在两个相对的保护层212之间,其中,与结构基底210相对的保护层限定所述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201;而且第二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包括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或排他地由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形成):

-石墨结构,

-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结构,

-富勒烯结构,其中碳原子以球形、管状、纤维状或椭圆形构型键合在一起:具体地,富勒烯结构可采取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形式。

此外,碳结构可具有扁平伸长构造;内部加热器的第二导电元件的碳结构可具有厚度为至少5μm的横截面:比如,横截面厚度可在5μm与300μm之间、可选地在10与200之间。横截面宽度可为至少3mm,更可选地为至少5mm,甚至更可选地为至少10mm,且平均电阻率高于2ω·mm2/m、更可选地高于5ω·mm2/m。

设备1还包括供应单元300,其被配置成控制被供应到所述周边加热器和所述内部加热器的能量;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供应单元是与控制装置或控制单元100连接并由其控制的供电单元。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作用在供应单元上并被配置成用于命令供应单元300和独立于对内部加热器200的电能供应控制对至周边加热器202的电能供应。

进一步详细地,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加热循环:

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保持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下第一离散时间间隔、使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使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不同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保持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二温度第二离散时间间隔、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二温度之下。

在本文中所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向第一导电元件施加电压将能量转移到周边加热器202,同时通过向第二导电元件施加电压将能量转移到内部加热器。

因此,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300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加热循环:

向第一导电元件施加电压以引起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

维持所述电压以保持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第一离散时间间隔,

减小或取消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以便使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向第二导电元件施加电压以引起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不同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

维持施加到第二导电元件的所述电压以便保持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二温度第二离散时间间隔,

减小或取消施加到第二导电元件的电压以便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二温度之下。

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连续地多次重复执行所述加热循环。在实践中,每次必须将膜部分18a固定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托盘(或支撑件)时,发生加热循环:在所述连续加热循环中的每个期间,所述膜部分18a中的至少一个被热封于至少一个相应的支撑件或托盘。

详细地,在每个加热循环期间,所述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用于控制供应单元300仅在离散时间段期间向周边加热器202供应能量,在该离散时间段之后是没有能量被供应到周边加热器202的时间段,从而引起使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升温并保持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第一离散时间间隔,和引起随后使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以类似的方式,在每个加热循环期间,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用于控制供应单元仅在离散时间段期间向内部加热器200供应能量,在该离散时间段之后是没有能量被供应到内部加热器的时间段,从而引起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升温并保持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二温度下第二离散时间间隔,和引起随后使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二温度之下。

加热循环可被配置成使得第二温度相对于第一温度更低。例如:所述第一温度可包括在150℃与300℃之间的范围中,同时所述第二温度包括在180℃与240℃之间的范围中,更可选地在200℃与220℃之间的范围中。此外,第一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且第二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图12(其涉及使用热收缩性膜的情况)示出保持第一温度1秒同时保持第二温度1秒的¾。

根据另一方面,每个加热循环均被配置成使得在周边加热器202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之后开始使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二温度(在图12中,示出的是在使周边加热器加热到第一温度之后0.25秒开始热收缩,即,使内部加热器加热到第二温度)。换言之,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开始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开始略微延迟,以便避免(当使用热收缩性膜时)引起待密封于边沿4c的周边膜部分滑移。如图12中所示,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的整个持续时间可长于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

设备1还可包括冷却回路220(图2),所述冷却回路与上部工具21相关联并被配置成冷却所述内部加热器200和所述周边加热器202;所述冷却回路由控制装置100控制,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成引起冷却流体(水或油或其他流体)在所述冷却回路(在图2中,冷却回路220被示意性地示于加热器200和202上方)中循环并用于将冷却流体温度调节到显著低于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两者的温度,且因此辅助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之后获得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急剧降温。

如图35中所示,图35示意性地示出供应单元300和控制装置100的可能结构,所述控制装置100用于控制馈送至一个或多个加热器的电能;供应单元是供电单元且包括:

-至少一个脉冲变压器301,

-至少一个电气电路302,其将脉冲变压器连接到周边加热器202的第一导电元件和内部加热器200的第二导电元件。

具体地,电气电路可包括两个继电器303和304(例如,ssr型继电器),每个继电器电气地介于脉冲变压器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中的相应的一者之间并由控制装置100控制,以便向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施加适当电压且因此获得上文所描述的加热循环。

替代性地,供应单元300可包括用于每个导电元件的专用变压器(替代方案未示出),即,至少第一脉冲变压器和第一电气电路,所述第一电气电路将第一脉冲变压器连接到第一导电元件;以及至少第二脉冲变压器和第二电气电路(未示出),所述第二电气电路将第二脉冲变压器连接到第二电阻抗。

在两种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均被配置成作用在供电单元300上,以在预先确定的电压下分别向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独立地供应电流。

在另一方面(再次示于图35中)中,设备(且具体地,包装组件8)可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305,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并发射与检测到的温度有关的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以及可选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其用于检测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并发射与检测到的温度有关的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应注意,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例如,ir传感器)。还应注意,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存在可以不是必要的,且可基于测得的第一/第二导电元件的电阻计算加热表面的温度。

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那么控制装置100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05和可选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接收第一温度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一温度的期望值向周边加热器202供应能量,以及可选地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的期望值向内部加热器供应能量。这允许主动控制温度及因此有效实施密封操作及(在适用的情况下)收缩效应。

在替代方案中,可从电测量值推出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的温度;因此,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存在可以不是必要的,且可基于测得的第一导电元件的电阻计算加热表面的温度。

比如,可使用第一电传感器,其电气地连接或可电气地连接到周边加热器的碳结构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所述碳结构的电参数并发射对应的电参数信号,所述电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电阻抗,

-当在碳结构的所述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施加预定的电压时流经所述预定节段的电流,

-当强行使预定的电流流经预定节段时在所述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检测到的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将连接到所述第一电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电参数信号和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应注意,控制装置还可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基于以下各项计算周边加热器的碳结构的真实温度的值:

所述电参数的值,和

存储在控制装置中的校准曲线或校准表以及电参数的与碳结构的温度的对应值相关的值。

另外,控制装置可被配置成控制供应单元基于真实温度的所述计算值和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例如,基于真实温度的所述计算值与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异或比值)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类似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存在可以不是必要的,且可基于测得的第二导电元件的电阻计算加热表面的温度。比如,可使用第二电传感器,其电气地连接或可电气地连接到内部加热器的碳结构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所述碳结构的电参数并发射对应的电参数信号,所述电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电阻抗;

-当在所述碳结构的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施加预定电压时,流经所述预定节段的电流;

-当强行使预定的电流流经预定节段时,所述预定节段的端部处检测到的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将连接到所述第二电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电参数信号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应注意,控制装置还可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电参数信号并基于以下各项计算内部加热器的碳结构的真实温度的值:

所述电参数的值,和

存储在控制装置中的校准曲线或校准表以及电参数的与碳结构的温度的对应值相关的值。

另外,控制装置可被配置成控制供应单元基于真实温度的所述计算值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例如,基于真实温度的所述计算值与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异或比值)向加热器的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

在图2的第一实施例中,上部工具21包括具有相应作用表面311的加热头310。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加热头310安装成在辅助致动器312的作用下相对于上部工具21垂直运动,所述辅助致动器312与包装组件相关联并由控制装置100控制。在该实施例中,周边加热器202与内部加热器200两者由所述加热头承载,且加热头被配置成采取膜密封位置(优选地,对应于上部工具21和下部工具22的所述第二操作条件):在所述膜密封位置处,至少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被配置成压抵所述膜部分18a的对应顶表面,所述顶表面压抵边沿4c,所述边沿相应地压抵顶表面23a。这与加热循环的启用(所述启用与上部工具和加热头的运动同步)一起允许将膜部分18a热封于下方的至少一个支撑件。

当加热头处于所述热封位置时,所述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被配置成接触所述膜部分18a的顶表面或放置在距所述膜部分18a的顶表面预定的距离处,以便恰当地加热所述膜部分的中央区。

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用于控制包装组件,使得在每个所述加热循环期间,加热头至少在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期间保持所述膜密封位置并由此保持膜部分18a的周边部分202抵靠顶部边沿4c,优选地直到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到期之后为止。控制装置100也可被配置成用于控制包装组件使得在每个所述加热循环期间,加热头保持所述膜密封位置直到所述第一离散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离散时间间隔到期之后为止。

应注意,取决于需求,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和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可采取不同形状。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和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两者均可具有环形形状并形成加热头的所述作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其中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位于距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一径向距离处并环绕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在如图35中所示的这种情况下,在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的径向内部的位置中,加热头可呈现具有固定体积的中央凹部,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时,所述中央凹部垂直地延伸远离下部工具以限定一空间,位于定位在所述座中的一个中的支撑件上的产品的至少一部分可接收在所述空间中。

替代性地,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和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安置在与加热头的所述作用表面的一部分的公共平面中并形成加热头的所述作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其中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位于距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一径向距离处并环绕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见图2和图32)。替代性地,加热头可处于至少两个可相对运动的主体中:承载内部加热器200的中央主体和承载周边加热器202并环绕中央主体的周边主体,并且其中周边主体和中央主体被配置成可相对运动以形成中央凹部313。在这种情况下,凹部的体积由周边主体相对于中央主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中央凹部定位成使得当上部工具21和下部工具22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时,其垂直地延伸远离下部工具22以限定一空间,位于支撑件上的产品的至少一部分可接收在所述空间中。

还应注意,加热头可包括构件(例如,用于生成真空的构件,或机械钳,或其他),所述构件被配置成对应于所述作用表面操作,以便在膜部分已到达相应支撑件或托盘4上方的恰当位置时保持所述膜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接触作用表面;替代性地或额外地,设备可包括保留构件(诸如,钳或其他保留构件),所述保留构件被配置成作用在所述膜的纵向相对边界上以保持所述膜部分18a中的一个或多个处于与加热头和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座对齐的位置。

最后,在第一实施例中,上部工具21承载膜切割单元320,所述膜切割单元因此寄放在包装组件8的室24内侧,被配置成在连续膜18上起作用并被配置成用于至少横向地切割连续膜:如图2中所示,切割单元230可定位在周边加热器202周边外侧,并且可被推向膜部分18a(例如,在推送元件322的作用下,所述推送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弹簧或气动致动器或液压致动器)或相对于加热头311的作用表面定位,使得当使上部工具21降低且使加热头向下部工具22运动时,在周边加热器和内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膜部分18a顶表面之前,切割单元320的切割工具321触及同一膜部分18a顶表面。应注意,插入件400可介于上部工具21与下部工具22之间以避免在切割期间切割工具干扰托盘边沿4c和保持膜部分18a处于恰当位置。

设备1的控制单元100(其也连接到运输组件3、膜驱动组件5和包装组件8)被配置成用于使输送机46同步,使得当包装室24打开时引起发生预定数量的托盘或支撑件4从包装室24外侧的区域到包装室24内侧的区域的运动以及膜18的运动,同时仅当所述预定数量的托盘或支撑件4及相应膜部分18a相对于上部工具21处于恰当位置时包装室24才被封闭。

设备1还可包括真空布置27,所述真空布置27连接到包装室24并被配置成用于从所述包装室内侧移除气体;所述真空布置包括至少一个真空泵28和将所述室24的内侧连接到真空泵的至少一个排气管29;控制单元100控制真空泵28至少在包装组件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即,其中所述包装室被密闭地封闭)时从所述包装室24抽出气体。

设备1还可包括或可替代性地包括受控气氛布置30,所述受控气氛布置30连接到包装室24并被配置成用于将气体流喷射到所述包装室中;该受控气氛布置包括至少一个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包括作用在至少一个喷射管32上的喷射泵和/或一个喷射阀31,所述喷射管32将所述室的内侧连接到可远离设备1定位的气体的源(未示出);控制单元100可被配置成控制喷射阀31的打开和关闭(或喷射泵的启用)以至少在包装组件8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即,其中所述包装室24被密闭地封闭)时喷射所述气体流。控制单元100还可被配置成控制室24内侧生成的气调的成分。比如,控制单元100可调节喷射到包装室内的气体流的成分。被喷射到包装室内以生成气调的气体混合物可根据产品p的性质变化。一般地,气调混合物包括一容积量的n2、o2和co2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容积量不同于如存在于20℃和海平面(1个大气压)下的气氛中的这些相同气体的量。如果产品p是诸如肉、家禽、鱼、奶酪、面包或意大利面的产品,那么可使用以下气体混合物(以在20℃、1个大气压下的体积百分数表达量):

-红肉,去皮的家禽:o2=70%、co2=30%

-带皮的家禽、奶酪、意大利面、面包产品:co2=50%,n2=50%

-鱼:co2=70%、n2=30%或co2=40%、n2=30%、o2%=30

-加工的肉:co2=30%、n2=70%。

根据一个方面,控制单元100可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喷射泵或所述喷射阀31或者在从所述真空泵28的启用预定的延迟之后或者在所述包装室24内侧已达到预定的真空水平之后开始喷射所述气体流。在另一方面中,控制单元100可引起开始喷射所述气体流以便形成气调,同时所述真空泵28仍起作用以便缩短形成气调的时间。此外,因为优选的是避免包装室24中具有极强的真空且同时期望确保该室内侧的恰当气氛,所以有利的是在开启气体喷射之后停止真空泵。以此方式,室内侧的压力从不低于期望值。在重叠期间,所喷射的气体与残余空气混合并继续抽真空,混合空气气调继续被移除使得初始空气的量减少。

根据另一方面,应注意的是,控制单元100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喷射泵31使得不以过高的速度(过高的速度可能破坏由上部工具对切割的膜的稳固保持)喷射气流。控制单元100可将气体喷射控制在设定在一极限之下的气体压力下,以防止膜脱离上部工具21或对应于上部工具21的膜误定位(保持喷射压力处于1.3巴与4.0巴之间,或可选地在1.5巴与3.0巴之间)。

虽然设备1可具有真空布置27和受控气氛布置30中的一者或两者,但应理解的是,设备1的控制单元100还可被配置成在不启用真空布置或受控气氛布置且因此在托盘内保留正常的环境气氛的情况下将膜片18紧密地接合于托盘。这可以比如是不易坏的产品的情况。在更简单的版本中,设备1可被设计成无真空布置且无气调布置。

在对设备1的第一实施例的上述结构描述之后,下文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所述操作在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下进行,且实现在托盘中包装产品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所描述的过程允许在气调下包装。在任何情况下,设备1也能够进行产品的贴体包装。此外,设备1可被用于将盖应用于托盘并因此在正常环境气氛中进行包装。

一旦室24已封闭且在真空布置和/或受控气氛布置的操作之后(图4至图6),控制装置100就被配置成作用在辅助致动器312上以强行使加热头的切割单元320进一步垂直运动(图7),所述切割单元在从膜18的其余部分切割膜部分18a之后到达膜的表面(图8)。此时,膜部分18a的周边边界18b陷入周边加热元件与定位于座4中的托盘的边沿4c之间。因此,控制装置100可开始如上文所描述的加热循环,从而使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处于第一温度足以将周边边界18b热封于边沿4c的短时间间隔。在使用可收缩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也使内部加热器200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足以获得覆盖托盘口部的膜部分的受控热收缩的短时间间隔,其因此呈现完美受控的扁平形状。图9和图10示意性地示出首先使周边加热器达到第一温度(周边加热器被遮住(shaded)),然后(图10)也使内部加热器达到第二温度(两个加热器都被遮住)。一旦加热循环完成,就可以冷却两个加热器(中断对加热器的能量供应,且可选地使冷却流体在冷却回路220中循环(图10))。

然后,控制装置100打开包装室24,具有所应用的膜的托盘前进到包装组件的下游。然后可重复该循环。

设备1的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1a和图13至图22。除了涉及包装组件8的以下差异之外,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针对第一实施例(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做出的以上描述也适用于第二实施例且不予以重复。而且,可结合该第二实施例使用上文结合图32、图33、图34、图32a、图32b、图33a、图33b所描述的方面(见第一实施例)。

如所提到的,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仅有的差异涉及具有安装于上部工具21的加热头310的包装组件,使得当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处于第二操作条件中时,加热头的作用表面311及因此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和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在切割装置320的切割工具可触及膜顶表面之前触及膜。比如,可在周边加热器202的周边外侧的位置中将切割装置固定到加热头,并使切割工具321保持相对于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203和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201撤回,所述切割工具可由安装到加热头310的中间主体500承载,以便在被配置成用于将加热器推向膜部分18a的推送元件(其可呈一个或多个弹性弹簧、气动致动器或液压致动器的形式)的作用下垂直运动,使得当使上部工具下降且使加热头朝向下部工具运动时,切割单元的切割工具321在加热表面接触膜部分顶表面之后触及同一膜部分顶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插入件400可不存在。

最后,第二实施例可包括:真空布置27,其与上部工具20与下部工具21两者相关联;以及受控气氛布置30,其也与上部工具20与下部工具21两者相关联。

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如下。所述操作在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下发生,且实现在托盘中包装产品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所描述的过程允许在气调下包装。在任何情况下,设备1也能够进行产品的贴体包装。此外,设备1可被用于将盖应用于托盘并因此在正常环境气氛中包装。

一旦室24已被封闭(从图14的配置移到图15的配置),且在真空布置和/或受控气氛布置的操作(图16示出真空的形成,且图17示出受控气氛的形成)之后,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作用在辅助致动器312上以强行使加热头310进一步垂直运动,且因此使内部加热器和外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接触膜18(图18)。此时,膜部分18a的周边区域18b陷入周边加热元件202加热表面与定位于座4中的托盘的边沿4c之间。然后,加热头的进一步运动(例如,由辅助致动器312操作)带动切割单元320(图19)以使切割工具321抵靠膜18并因此切割膜部分18a。然后,或与切割大致同时地(然而,应注意,也可在其中一个加热器一接触膜时就开始加热循环),控制装置100可开始如上文所描述的加热循环,从而使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处于第一温度足以将周边边界18b热封于边沿4c的短时间间隔。在使用可收缩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也使内部加热器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足以获得覆盖托盘口部的膜部分的受控热收缩的短时间间隔,其因此呈现完美受控的扁平形状。图19和图20示意性地示出首先使周边加热器达到第一温度(在图19中周边加热器被遮住),且然后(图20)也使内部加热器200达到第二温度(两个加热器都被遮住)。一旦加热循环完成,就可以冷却两个加热器(中断对加热器的能量供应,且可选地使冷却流体在冷却回路220中循环(图21))。然后,控制装置100打开包装室24,具有所应用的膜的托盘前进到包装组件的下游。然后,可重复该循环。

设备1的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3至图31。除以下差异之外,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因此,为简洁性起见,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方面和部件不同的该第二实施例的方面和部件:参考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针对第一实施例做出的以上描述也适用于第三实施例且不予以重复。而且,可结合该第三实施例使用上文结合图32、图33、图34、图32a、图32b、图33a、图33b所描述的方面(见第一实施例)。

设备1适于产品p的真空贴体包装,其中,塑料材料的薄膜(诸如,下文所描述的膜片18)向下盖在产品p上并密切地粘附于顶部边沿4c和支撑件4的内表面以及产品表面,因此使最少量(如果存在)的空气留在包装内。然而,也可在先前在托盘中形成气调的情况下将膜片18应用于托盘或支撑件的情况中使用设备1。设备1也可被用于包装扁平支撑件上的产品。

框架2限定设备1的基体,并用于承载和支撑如本文中所描述的设备1的各种零件。用于托盘4的运输组件3与第一实施例的运输组件3类似。膜驱动组件5包括供应连续膜18的膜卷10。膜供应组件5还可以包括固定到框架2且适合于支撑卷10的臂11(图1中以虚线表示)。此外,膜供应组件5可包括膜冲压装置(由于本质上已知而未示出),所述膜冲压装置基本上被配置成为膜边缘提供正确的轮廓,以当由切割单元320横向地切割时,与带有圆角的托盘4口部的形状匹配。冲压装置还可帮助保持从膜卷10拉出的膜的展开部分根据预定方向对齐。膜18的驱动组件5还包括用于将膜从卷10拉出并将其对应于膜切割单元320恰当地定位在切割站的夹送辊12和/或其他构件(比如,所述构件可包括作用在膜的侧部上的钳和/或作用在膜的前边缘并且被配置成拉出膜的钳)。根据具体需求,可制成卷在膜卷10上的膜并使其具有在上述章节中专门针对膜所公开的结构。

第三实施例的设备1被设计成用于在与包装组件8间隔分开并定位在包装组件8外侧的位置(切割单元320在该处操作的切割站)处将连续膜18切割成离散的膜部分18a,并且然后将切割的膜部分运输到包装组件8中,在该处,膜部分18a被粘接于相应的支撑件或托盘4。设备1包括用于将一或多个切割的膜片从切割站转移到包装组件内侧托盘上方的位置的装置;然而,如何将切割的膜片运输到包装组件和托盘或支撑件上方并不相关:下文提供合适的转移装置的非限制性示例。

膜切割单元320可位于切割站处(见图1和图23)。切割单元320包括具有刀片和刀片活塞(bladepiston)的切割工具321。活塞可替换为任何其他种类的电动、气动或液压线性致动器。刀片活塞优选地固定到框架2并连接到切割工具321,以便沿横向于膜18的展开部分的方向(如由图1中所示的双箭头a2所指示的)推送和拉动切割工具。应注意,可用水平地运动的切割工具使膜18沿垂直方向展开。

包装组件8包括下部工具22和上部工具21。下部工具22包括用于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支撑件4的预定数量的座23,同时上部工具21被配置成用于保持至少(多个)切割的膜片。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被配置成可在至少第一操作条件与第二操作条件之间相对于彼此运动,其中在所述第一操作条件中,下部工具和上部工具间隔分开并允许一个或多个支撑件4定位在所述座23处,且在所述第二操作条件中,下部工具和上部工具朝向彼此接近以便限定或促成限定包装室24。在一个方面中,包装室24可相对于外侧气氛被密闭地封闭,这意指可使包装室24达到其中其不能与该室外侧的气氛自由连通且仅可以在设备1的控制下经由适当的供应通道或排放通道向该室供应气体或从该室抽出气体。

如图1和图2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可借助于转移装置将切割的膜部分18a移至组件8的包装室24中。转移装置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种类。

比如,根据第1可能的替代方案,转移装置600可包括作用在切割的膜片上的转移机构601(图1),所述转移机构可被用于将切割的膜片从切割站(在该处,切割组件切割膜部分18a)运输到包装组件8内,且然后离开包装组件8。

替代性地,转移装置可包括移位机构602(图23),所述移位机构被配置成使上部工具21从包装组件8运动到其中切割单元实现膜片的切割之处的外侧的位置;以此方式,允许上部工具21拾取(多个)切割的膜部分18a并返回包装组件8并与下部工具22对齐,由此将(多个)切割的膜部分18a带入包装室24中和托盘上方。应注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想其他方式以便将一个或多个预切割的膜片转移到包装组件8内侧:在实践中,适于拾取膜片并将其转移到包装组件中的任何解决方案都可以是合适的。

最后,关于包装组件8,上部工具21无需任何切割单元320,并且加热头具有被配置成用于接收膜部分18a(且具体地,所述切割的膜片的膜部分)的相应作用表面。保持构件330与头310相关联,并被配置成用于朝向作用表面311吸引膜部分或膜片18a。保持构件330可包括:多个抽吸孔331,其通向作用表面;至少一个真空源,例如包括由控制装置100控制并连接到抽吸孔331的真空泵;以及至少一个选择器阀,其也由控制装置100控制,将所述抽吸孔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真空源或者通风管线中的至少一者。控制单元100可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步骤启用保持构件:将选择器阀切换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所述阀将抽吸孔连接到真空源,由此引起通过孔抽吸气体。替代性地,可使用两个阀,其可被选择性地打开和封闭以确定所述孔至真空源或者至通风管线中的任一者之间的流体连接。应注意,除真空源之外或代替真空源,保持构件330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机械保持器,诸如钳、夹具等等;

-粘附系统,其比如包括与作用表面311相关联的粘附部分;

-加热系统,其比如包括可加热部分,所述可加热部分由控制装置100控制,与保持构件相关联以引起作用表面的加热及因此膜片18的加热,以便增加膜片对作用表面的粘性;

-电系统,比如可以用不同于塑料片18的典型极性的极性使作用表面充电。

虽然设备1可具有真空布置27和受控气氛布置30中的一者或两者,但应理解的是,设备1的控制单元100也可被配置成在不启用真空布置或受控气氛布置且因此在托盘内保留正常的环境气氛的情况下将膜部分18a紧密地接合于托盘。这可以是比如不易坏的产品的情况。因此,在一版本中,设备1可被设计成无真空布置且无气调布置。

第三实施例的操作如下。所述操作在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下发生,且实现在托盘中包装产品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所描述的过程允许在气调下进行贴体包装。在任何情况下,设备1也能够进行产品的贴体包装。此外,设备1可被用于将盖应用于托盘并因此在正常环境气氛中包装。

首先,在切割站处,切割单元320以离散膜片的形式从连续膜18切割膜部分18a。然后,或者上部工具21运动到包装站并拾取切割的膜片,或者由转移装置600使切割的膜片运动到包装组件中。在后一种情况下,上部工具21拾取切割的膜部分,且转移装置离开包装室24(图24)。然后,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对齐(如果必要)并从第一操作条件运动到第二操作条件(见图24和图25),并且其中由加热头310的保持构件330保持膜部分18a抵靠加热头的作用表面(及因此也抵靠内部加热器和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优选地,膜18a被维持在距边沿4c的顶表面一距离处。

一旦室24已封闭(图25的配置),且在真空布置和/或受控气氛布置的操作之后(图26示出真空的形成,且图27示出受控气氛的形成),控制装置100就被配置成作用在辅助致动器312上,以强行使加热头310进一步垂直运动并因此朝向表面23a带动内部加热器和外部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其承载切割的膜部分18a),使得膜部分18a(且详细地,膜片18a的周边边界18b)压抵边沿4c的顶表面(图28)。此时,膜部分18a的周边区域18b陷入周边加热元件202加热表面与定位于座4中的托盘的边沿4c之间。然后,控制装置100可开始如上文所描述的加热循环,从而使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处于第一温度足以将周边区域18b热封于边沿4c的短时间间隔。在使用可收缩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还使内部加热器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足以获得覆盖托盘口部的膜部分的受控热收缩的短时间间隔,其因此呈现完美受控的扁平形状。图29和图20示意性地示出首先使周边加热器达到第一温度(在图29中周边加热器被遮住),且然后(图30)也使内部加热器达到第二温度(两个加热器都被遮住)。一旦加热循环完成,就可以冷却两个加热器(中断对加热器的能量供应,且可选地使冷却流体在冷却回路220中循环)。然后,控制装置100打开包装室24,具有应用的膜的托盘前进到包装组件的下游。然后,可重复该循环。

第四实施例

参考图36和图37所示的第四实施例涉及包装设备1,所述包装设备1包括:包装组件8,其被配置成用于接收待包装产品p,和用于包装产品p的至少一个膜18;加热器202(在图37的示例中,示出由相应的加热棒260和262承载的两个相对的加热器200、202,当然具有单个加热器的解决方案也是可能的)与包装组件相关联并具有被配置成对所述膜的一个或多个部分进行热封的加热表面。在实践中,每个加热器200、202的加热表面是平坦且笔直的带,其每一个均作用在相应的膜18或膜部分上以沿热封带热封两个膜部分。比如,图36和图37中可见的两个膜部分可以是同一管状膜18的一部分,一旦形成交叉的密封带,这两个膜部分就围绕产品p形成膜包装。

加热器200、202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元件;供应单元300连接到加热器的导电元件并被配置成通过引起电流流经所述导电元件向所述加热器供应电能。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导电元件包括上文所描述的类型的导电碳结构211,即包括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或排他地由以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形成):

-石墨结构,

-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结构,

-富勒烯结构,其中碳原子以球形、管状、纤维状或椭圆形构型键合在一起:具体地,富勒烯结构可采取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形式。

更详细地,导电元件包括:结构基底210,其承载碳结构211;以及至少一个保护层212,其在与结构基底210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覆盖碳结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碳结构211可选地夹在两个相对的保护层之间,与结构基底相对的保护层限定所述加热器的加热表面。

碳结构可具有扁平伸长构造,其具有厚度为至少5μm且宽度为至少2mm的横截面,可选地具有厚度为至少10μm且宽度为至少5mm的横截面。

碳结构优选地呈现高于5ω·mm2/m、可选地包括在15ω·mm2/m与25·ωmm2/m之间的平均电阻率。

控制装置100作用在连接到导电碳结构211的供应单元300上。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用于命令供应单元并控制对加热器的电能供应。

具体地,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命令供应单元300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加热循环:

将电压施加于导电元件以引起加热器(或多个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增加到第一温度,

维持所述电压以保持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下第一离散时间间隔,

减小或取消施加于导电元件的电压以便使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所述第一温度之下。

第一离散时间段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且维持电压施加于导电元件大致等于第一离散时间段的时间段。

第一温度可包括在150℃与300℃之间的范围中,同时所述第二温度包括在180℃与240℃之间的范围中,更可选地在200℃与220℃之间的范围中。与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类似,供电单元300包括:至少一个脉冲变压器,其被配置成生成具有包括在0.2秒与5秒之间(具体地,在0.5秒与1.5秒之间)的持续时间的电压脉冲;至少一个电气电路,其将脉冲变压器连接到导电元件:控制装置100被配置成作用在供应单元300上以在预先确定的电压下向所述导电元件供应电流并且供应预先确定的时间段,以便保持加热器的加热表面至少处于第一温度下足以形成热封带的第一离散时间间隔,且然后中断(或实质上减小)电能的供应直到用于形成下一个热封带的后续加热循环。

可提供第一温度传感器305,其被配置成用于检测加热器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并发射与检测到的温度相关联的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控制装置100连接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并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并控制供应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一温度的期望值向导电元件供应电能(可选地,通过调节施加到导电元件的电压和/或施加所述电压的持续时间)。应注意,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例如,ir传感器)。还应注意,如上文已针对先前实施例所讨论的那样,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存在可以是不必要的,且可基于测得的第一导电元件的电阻计算加热表面的温度。

第四实施例的操作如下。所述操作在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下发生,且实现在膜包装内包装产品的过程。

首先,以常规方式形成管状膜(例如,通过挤压或通过纵向地粘接扁平膜的两个相对的纵向边缘)。然后,将产品p定位在由管状膜形成的空腔内侧。然后,使由膜和产品形成的组件沿图37中的箭头a3的方向运动到包装组件8。在产品p之前和之后以规律间隔形成横向封带b(其大致横向于运动的方向a3)。通过使加热器200、202抵靠彼此或可替代地通过使单个加热器200抵靠膜(所述膜由支撑棒或其他支撑元件被支撑在相对侧处)的表面,形成每个转移热封带b。一旦一个或两个加热器接触膜并使待密封的两个相对的膜部分彼此抵靠地封闭,就可以发起上文所描述的加热循环。一旦形成密封部,就中断加热循环,使管状膜前进预定的长度,且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样在距先前密封部一距离处形成新的密封部,且因此围绕产品p封闭和密封膜包装。

设备1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具有至少一个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100可包括具有存储器(或多个存储器)的数字处理器(cpu)、模拟型电路,或一个或多个数字处理单元与一个或多个模拟处理电路的组合。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表明控制单元100被“配置”或“编程”以执行某些步骤:这在实践中可通过允许对控制单元进行配置或编程的任何手段实现。比如,在包括一个或多个cpu的控制单元100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适当的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含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控制单元执行时引起控制单元100执行结合控制单元所描述的和/或要求保护的步骤。替代性地,如果控制单元100是模拟型,则控制单元的电路被设计成包括被配置成在使用中处理电信号以便执行本文中所公开的控制单元步骤的电路。

一般来说,控制单元100作用在以下项上并控制以下项:运输组件3、膜切割单元320、转移装置46、包装组件8和特别地上部工具21和/或下部工具22、真空布置、受控气氛布置。具体地,控制单元100可被配置成用于控制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要求保护的过程的执行、发明内容章节中所描述的过程的执行,和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操作的执行。

虽然已结合目前被视为最实际和优选的实施例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不同地,本发明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型和等价布置。

所描述的致动器的具体性质是例证性的,并且只要强加于运动零件(所述致动器在其上操作)的运动的类型是相同的,就可以使用替代类型的致动器。

还应注意,虽然所描述的实施例示出单个包装组件,但是可并行使用多个包装组件以便优化生产率。

技术效果和优势

上文所描述和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方面实现下文中简要概括的技术效果和优势。

比如在控制装置100和供应单元300的控制下以独立的方式控制周边加热器202和内部加热器200的可能性允许就温度增加的位置与温度增加的持续时间而言对加热表面温度有准确的控制。这导致使用任何种类的膜(即,也有热收缩性类型的膜或可能经历热变形的膜)的可能性,因此确保实现具有大致完美的美学外观的包装的可能性。

此外,即使当使用高度可收缩的热收缩性膜时,根据本发明的过程和设备也允许准确控制对应于加热表面的热分布(thermicprofile),因此导致对应地准确控制强加于已加工膜上的收缩的程度,最小化膜中的不受控制的变形和可引起托盘变形的向托盘的力的传递。

另外,控制周边加热器202和内部加热器200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使得所述表面在极短的和限定的时间间隔内达到相应的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允许相对于至膜部分18a的中央区域的热传递适时延迟至膜部分18a的周边区域18b的热传递。因此,假设必须将膜部分18a密封于托盘4的顶部,则可能首先开始将膜部分18a的周边区域18b热封于托盘4的顶部边沿4c,且然后发起在不传递切向力(即,指向平行于托盘边沿的顶表面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的膜部分(其可收缩或经历热应力)的中央区的加热,所述切向力可危害膜18a与边沿4c之间的热粘接,并将不期望的应力传递到托盘壁。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可能在周边加热器的加热表面仍接触邻抵托盘边沿的膜并在其上施加压力的同时急剧降低同一加热表面(具体地,周边加热器202的加热表面)的温度,结果是在释放粘接压力之前可有效地进行粘接,因此获得无瑕疵的热粘接并仍保持用于完成粘接循环的整体时间极短。

此外,对加热表面和减少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期间保持所述加热表面处于高温下)的准确控制避免热的分散及至其他部件的不期望的热传递。具体地,切割装置和与切割装置相关联的刀片保持大致冷的,因此避免粘连、低效率切割等等的问题。

还应注意的是,基本上按需(即,仅当粘接的执行发生时)提供热的可能性导致显著的能量节约。

当使用设有呈石墨烯层形式的导电元件的加热器实现本发明的方面时,进一步增强了以上效应,因为呈石墨烯层形式的导电元件展示出非常小的热惯性(且因此可被快速地加热和冷却,从而需要更少的来自供应单元的电功率及因此更少的能量),即使当达到200℃至250℃的范围中的温度时也大致不伸长或变形(因此导致执行结构是简单的,以及可靠的加热器)。没有热伸长也导致在整个加热过程期间石墨烯结构具有完美的平面性,并且因此加热表面具有完美的平面性以及膜的热粘接期间的改进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