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包装机横向送袋包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5874发布日期:2018-08-21 16:5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包装机横向送袋包装机构。



背景技术:

国内茶叶包装为了便于泡茶与储藏的方便和包装的美观,大多数采用重量5-10克的小袋包装,特别是一些闻名世界的好茶叶,如福建泉州安溪产的铁观音等名贵茶叶已大量采用小包装出售。但由于茶叶是无规则形状且比较松散易脆的固体物,一般的手工定量称重难以准确,5-10克的茶叶包装袋体积小,袋体又是折合式的,要把小量茶叶装入袋中比较麻烦,人工包装既烦锁又耗时很不方便,每人每小时最多也只能包装0.75kg的茶叶。

在对高品质或有特殊要求的茶叶进行小袋包装时往往需要将茶叶先盛放到内袋(膜)中,然后再将内袋放到外包装袋中,从而使茶叶储放及运输过程中保证其良好的品质,体现其较高的档次。为了提高茶叶包装的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对这种双袋茶叶包装进行自动化机械设计。其中,如何实现将预先堆放好的外袋取出并在其中填入已经装有定量茶叶的内袋是茶叶包装机的重点和难点,其机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包装机的包装质量和包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包装机横向送袋包装机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茶叶包装机横向送袋包装机构,包括外袋取料装置、外袋进料机构、内袋转移机构、对接导槽机构、填充整形机构、底座和控制系统;外袋取料装置、外袋进料机构、内袋转移机构、对接导槽机构和填充整形机构均设于底座上,由控制系统控制各部分的工作;

所述外袋取料装置设于外袋进料机构的前方,为外袋进料机构取出并供应外袋;所述内袋转移机构设于外袋进料机构的后方,为外袋填充转移供应已装内袋;所述对接导槽机构设于外袋进料机构和内袋转移机构的一侧,为外袋进料机构所供送的外袋和内袋转移机构所供应的已装内袋进行导向对接;所述填充整形机构设于对接导槽机构的后方,为对接导槽机构已导向对接的外袋与已装内袋进行填充整形。

进一步的,所述外袋取料装置包括外袋堆放仓、吸盘一、滑动块、横向导轨、纵向导轨、凸轮和电机;外袋堆放仓设于纵向导轨上方,横向导轨可上下滑动地设于纵向导轨上,滑动块可左右滑动地设于横向导轨上,吸盘一固定于滑动块上方,由电机带动凸轮的旋转;所述滑动块和横向导轨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滚轮,两个滚轮与凸轮的边缘滚动接触,由凸轮的旋转带动横向导轨的向上滑动和滑动块的向后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袋进料机构包括皮带传送装置、压轮、吸辊、吸盘二、吸辊驱动装置、座体和传感器;皮带传送装置、吸辊和吸辊驱动装置均设于座体上,压轮设于皮带传送装置的皮带上方,吸辊设于皮带传送装置的后方,吸盘二设于吸辊上,由吸辊驱动装置驱动吸辊的转动,由传感器感应外袋的位置,传感器连接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皮带传送装置和吸辊驱动装置的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内袋转移机构包括卡抓机构、转轴、转轴支撑座、旋转驱动装置、滑移座、水平移动导轨、前送驱动装置和底部支撑座一;水平移动导轨设于底部支撑座一上,滑移座可前后移动地设于水平移动导轨上,由前送驱动装置驱动滑移座在水平移动导轨上的前后移动;所述卡抓机构包括两个卡爪和卡爪夹紧驱动装置;转轴可转动地设于转轴支撑座中,卡抓机构设于转轴的前端,由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转轴的旋转,转轴支撑座固定在滑移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导槽机构包括导槽、导槽固定座、撑袋片、导槽移动导轨、导槽驱动装置和底部支撑座二;导槽移动导轨设于底部支撑座二上,导槽固定座可滑移地设于导槽移动导轨上,导槽固定在导槽固定座上,撑袋片设于导槽前,由导槽驱动装置驱动导槽固定座沿导槽移动导轨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整形机构包括填充头、填充头固定座、填充头移动导轨和填充头驱动装置;填充头固定在填充头固定座上,填充头固定座可前后滑移地设置在填充头移动导轨上,由填充头驱动装置驱动填充头随填充头固定座沿填充头移动导轨前后移动。其中,填充头为长方条状,通过长方条的方形端面对外袋中的物料挤压,使茶叶填充紧凑的同时包装更加美观。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有效实现自动抓取并撑开外带,然后将已经装有定量茶叶的内袋转移并填充到所撑开的外袋中,从而完成茶叶包装的关键工序;

2)填充效率高,填充紧凑,包装效果好;

3)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图;

图2是外袋取料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3是外袋进料机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内袋转移机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对接导槽机构和填充整形机构在本发明中的位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种茶叶包装机横向送袋包装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袋取料装置1、外袋进料机构2、内袋转移机构3、对接导槽机构4、填充整形机构5、底座6和控制系统。外袋取料装置1、外袋进料机构2、内袋转移机构3、对接导槽机构4和填充整形机构5均设于底座6上,由控制系统控制各部分的工作。

外袋取料装置1设于外袋进料机构2的前方,为外袋进料机构2取出并供应外袋。内袋转移机构3设于外袋进料机构2的后方,为外袋填充转移供应已装内袋。对接导槽机构4设于外袋进料机构2和内袋转移机构3的一侧,为外袋进料机构2所供送的外袋7和内袋转移机构3所供应的已装内袋进行导向对接。填充整形机构5设于对接导槽机构4的后方,为对接导槽机构4已导向对接的外袋7与已装内袋进行填充整形。

其中,外袋取料装置1(如图2所示)包括外袋堆放仓11、吸盘一、滑动块12、横向导轨13、纵向导轨14、凸轮15和电机16。外袋堆放仓11设于纵向导轨14上方,横向导轨13可上下滑动地设于纵向导轨14上,滑动块12可左右滑动地设于横向导轨13上,吸盘一固定于滑动块12上方,由电机16带动凸轮15的旋转。滑动块12和横向导轨13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滚轮17,两个滚轮17与凸轮15的边缘滚动接触,由凸轮15的旋转带动横向导轨13的向上滑动和滑动块12的向后滑动。

工作时,电机16带动凸轮15旋转,凸轮15驱动横向导轨13带动滑动块12沿纵向导轨14向上滑移,动滑动块12上的吸盘一接触并吸附外袋堆放仓11最下层的一个外袋。随着凸轮15的继续旋转,横向导轨13下降而载有一个外袋的吸盘一随动滑动块12被推向后方。

如图3所示,外袋进料机构2包括皮带传送装置21、压轮22、吸辊23、吸盘二、吸辊驱动装置24、座体25和传感器。皮带传送装置21、吸辊23和吸辊驱动装置24均设于座体25上,压轮22压设于皮带传送装置21的皮带上方,吸辊23设于皮带传送装置21的后方,吸盘二设于吸辊23上,由吸辊驱动装置24驱动吸辊23的转动,由传感器感应外袋的位置,传感器连接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皮带传送装置21和吸辊驱动装置24的动作。

外袋被推送到皮带传送装置21的皮带上时,在皮带与压轮22的共同作用下,外袋向后输送。当外袋到达吸辊23上时,吸辊23上的吸盘二吸住外袋上口一侧,随着吸辊23的转动,外袋继续向后传送并且外袋口被吸盘二吸开,进而使外袋口套在对接导槽机构4的导槽41前方的撑袋片上。

如图4所示,内袋转移机构3包括卡抓机构31、转轴32、转轴支撑座33、旋转驱动装置34、滑移座35、水平移动导轨36、前送驱动装置37和底部支撑座一38。水平移动导轨36设于底部支撑座一38上,滑移座35可前后移动地设于水平移动导轨36上,由前送驱动装置37驱动滑移座35在水平移动导轨36上的前后移动。卡抓机构31包括两个卡爪311和卡爪夹紧驱动装置312。转轴32可转动地设于转轴支撑座33中,卡抓机构31设于转轴32的前端,由旋转驱动装置34驱动转轴32的旋转,转轴支撑座33固定在滑移座35上。

旋转驱动装置34通过转轴32带动卡抓机构31向下翻转并打开两个卡爪311。当两个卡爪311翻转至水平位置(已盛装茶叶内袋所在位置)时,卡爪夹紧驱动装置312驱动两个卡爪311加紧已盛装茶叶内袋的上方。前送驱动装置37驱动卡抓机构31随转轴支撑座33和驱动滑移座35沿水平移动导轨36向前推送,将已盛装茶叶内袋推送至对接导槽机构4的导槽41中。

如图5所示,对接导槽机构4包括导槽41、导槽固定座42、撑袋片、导槽移动导轨43、导槽驱动装置和底部支撑座二44。导槽移动导轨43设于底部支撑座二44上,导槽固定座42可滑移地设于导槽移动导轨43上,导槽41固定在导槽固定座42上,撑袋片设于导槽41前,由导槽驱动装置驱动导槽固定座42沿导槽移动导轨43左右移动。

导槽驱动装置驱动内部装有已盛装茶叶内袋且前端撑袋片撑有外袋的导槽41随导槽固定座42沿导槽移动导轨43向一侧移动,移动至导槽41正对填充整形机构5的填充头51。

填充整形机构5包括填充头51、填充头固定座52、填充头移动导轨53和填充头驱动装置。填充头51固定在填充头固定座52上,填充头固定座52可前后滑移地设置在填充头移动导轨53上,由填充头驱动装置驱动填充头51随填充头固定座52沿填充头移动导轨53前后移动。其中,填充头51为长方条状,通过长方条的方形端面对外袋中的物料挤压,使茶叶填充紧凑的同时包装更加美观。

填充头驱动装置驱动填充头51随填充头固定座52沿填充头移动导轨53向前移动,进而使填充头51伸入导槽41中将其中的已盛装茶叶内袋挤压至前端外袋中,然后填充头51继续前伸将盛有内袋及茶叶的外袋推离填充头51。至此,完成外袋和内袋的取料对接和填充下料工作,再配合茶叶包装机的其它辅助包装机构即可完成茶叶的双袋包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木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木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实施例中仅是以茶叶包装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其并不仅限于茶叶的包装。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