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8866发布日期:2019-04-09 21:5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片状物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根据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片状物盒设置为在附接位置和拆卸位置之间可移动,在附接位置该盒附接于主壳体的附接部分,在拆卸位置该盒从所述附接位置拆卸(分离)。片状物盒包括:片状物容纳部分,该片状物容纳部分用于容纳片状物;抬升板,该抬升板用于在其上支撑片状物;和抬升机构。抬升板设置在片状物容纳部分上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可移位。抬升机构被构造成升高抬升板。

在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操作抬升机构以抬升该抬升板,将抬升板上的片状物堆升高至片状物供给位置。每个抬升至片状物供给位置的片状物通过分离辊从该片状物堆中分离,并且分离的片状物通过运送辊朝向图像形成单元运送。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抬升机构通过与驱动齿轮啮合而被驱动,从而可以升高抬升板,其中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被传输至驱动齿轮。

这里,驱动齿轮和运送辊暴露于片状物附接部分中的空间。因此,如果驱动齿轮和运送辊被驱动,并且片状物盒处于从片状物盒从附接部分拆卸后的拆卸位置,则从外侧进入附接部分中的异物可能陷入驱动齿轮和运送辊上,妨碍正常的图像形成操作。

为了避免这种缺点,日本专利申请No.2011-195319公开了一种设置有离合器的图像形成设备,该离合器设置在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输至运送辊的齿轮系中。离合器用来切断驱动力至运送辊的传输,以便当片状物盒处于拆卸位置时,停止驱动运送辊。

根据上述公开的结构,当片状物盒处于拆卸位置时,可以切断驱动力至运送辊的传输以停止驱动运送辊。然而,在拆卸位置,仍维持从驱动源至驱动齿轮的驱动力传输,因此,即使当片状物盒移动至拆卸位置时,驱动齿轮仍然被驱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当片状物盒处于拆卸位置时,该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停止运送辊和驱动齿轮的驱动状态,因此避免异物陷入运送辊和驱动齿轮。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壳体、图像形成单元、驱动源、片状物盒、运送辊和驱动力传输机构。壳体设置有片状物附接部分,该片状物附接部分限定附接空间。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驱动源被构造成供给驱动力。片状物盒在能够附接位置和拆卸位置之间移动,在附接位置片状物盒附接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在拆卸位置片状物盒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拆卸。片状物盒包括:抬升板、板升高齿轮和按压部分。抬升板被构造成支撑片状物并且使片状物在竖直方向上移位。板升高齿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至抬升板。运送辊暴露于附接空间,并且被构造成接收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以将运送力施予片状物。驱动力传输机构被构造成在片状物盒处于附接位置的状态下联结至板升高齿轮,以将驱动力传输至板升高齿轮,驱动力传输机构还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至运送辊。驱动力传输机构包括:板驱动齿轮、传输齿轮系和转换机构。板驱动齿轮暴露于附接空间,并且被构造成在片状物盒处于附接位置的状态下联结至板升高齿轮,以将驱动力传输至板升高齿轮。传输齿轮系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至运送辊并且传输至板驱动齿轮。转换机构定位在驱动源和传输齿轮系之间并且被构造成接通和切断从驱动源至传输齿轮系的驱动力的传输。转换机构包括:太阳齿轮、从动齿轮、摆动齿轮和传输开关。太阳齿轮由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驱动。从动齿轮将驱动力传输至传输齿轮系。摆动齿轮与太阳齿轮接合以围绕太阳齿轮回转,摆动齿轮能够在联结位置和非联结位置之间回转,在联结位置摆动齿轮与太阳齿轮和从动齿轮接合,在非联结位置摆动齿轮与太阳齿轮接合并且与从动齿轮分离。传输开关被构造成转换摆动齿轮的位置,传输开关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用于将摆动齿轮保持在非联结位置,第二位置用于允许摆动齿轮在联结位置和非联结位置之间回转,传输开关被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推动,片状物盒的按压部分被构造成当片状物盒处于附接位置的状态下朝向第二位置按压传输开关;在片状物盒处于附接位置的状态下,随着传输开关通过按压部分移动至第二位置,摆动齿轮能够在联结位置和非联结位置之间回转,并且在片状物盒处于拆卸位置的状态下,随着传输开关移动至第一位置,摆动齿轮被保持在非联结位置。

优选地,传输开关包括:臂构件和推动构件,臂构件能够绕着沿太阳齿轮的轴线在圆周方向枢转地移动;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朝向第一位置推动臂构件,在片状物盒处于附接位置的状态下,随着臂构件通过按压部分移动至第二位置,摆动齿轮能够在联结位置和非联结位置之间回转,当片状物盒处于拆卸位置的状态下,随着臂构件通过来自推动构件的推力移动至第一位置,摆动齿轮被保持在非联结位置。

优选地,传输开关包括推动构件,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朝向非联结位置推动摆动齿轮,在片状物盒处于附接位置的状态下,随着推动构件通过按压部分移动至第二位置,摆动齿轮能够在联结位置和非联结位置之间回转,并且当片状物盒处于拆卸位置的状态下,随着推动构件通过推力移动至第一位置,摆动齿轮被保持在非联结位置。

优选地,板驱动齿轮设置在壳体上。板驱动齿轮具有联结部分,在该联结部分板驱动齿轮与板升高齿轮联结。壳体包括盖,该盖覆盖除板驱动齿轮的联结部分以外的板驱动齿轮。

优选地,传输齿轮系被构造成将从转换机构传输的驱动力分开为两个分支,在分支点处分别导向运送辊和板驱动齿轮。传输齿轮系包括:第一齿轮系,第一齿轮系将从转换机构接收的驱动力传输至分支点;第二齿轮系,第二齿轮系将从分支点接收的驱动力传输至板驱动齿轮;和第三齿轮系,第三齿轮系将从分支点接收的驱动力传输至运送辊。

优选地,传输开关形成有伸长孔,伸长孔保持摆动齿轮的轴,传输开关具有限定该伸长孔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在第一位置侧,第二边缘在第二位置侧。在传输开关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边缘定位在摆动齿轮的回转范围以外,并且第二边缘在摆动齿轮的非联结位置处,并且摆动齿轮的轴随着与第二边缘接触而被保持在非联结位置。在传输开关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定位在摆动齿轮的回转范围以外,并且摆动齿轮的轴被保持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从而摆动齿轮能够在联结位置和非联结位置之间回转。

优选地,片状物盒进一步包括侧壁。按压部分是从侧壁突出的肋。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目的将由以下接合附图所做的说明而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板升高机构和按压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板升高机构和驱动力传输机构的平面视图;

图4A是侧视图,用于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抬升板通过板升高机构向上移位,并且示出抬升板的端部分处于最低位置的状态;

图4B是侧视图,用于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抬升板通过抬升机构向上移位,并且示出抬升板的端部分处于升高位置的状态;

图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侧视图;

图6A是侧视图,用于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转换机构中的传输开关和摆动齿轮的位置,并且示出摆动齿轮处于联结位置以及传输开关处于第二位置;

图6B是侧视图,用于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转换机构中的传输开关和摆动齿轮的位置,并且示出摆动齿轮处于非联结位置以及传输开关处于第一位置;

图7是立体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主壳体的一部分,该主壳体具有盖,用于覆盖暴露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的附接空间的板驱动齿轮;

图8A是侧视图,用于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片状物盒从拆卸位置移动至附接位置时,通过转换机构转换驱动力传输状态,并且示出摆动齿轮处于非联结位置以及传输开关处于第一位置;

图8B是侧视图,用于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片状物盒从拆卸位置移动至附接位置时,通过转换机构转换驱动力传输状态,并且示出摆动齿轮处于联结位置以及传输开关处于第二位置;

图9A是侧视图,用于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片状物盒从附接位置移动至拆卸位置时,通过转换机构转换驱动力传输状态,并且示出摆动齿轮处于联结位置以及传输开关处于第二位置;

图9B是侧视图,用于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片状物盒从附接位置移动至拆卸位置时,通过转换机构转换驱动力传输状态,并且示出摆动齿轮处于非联结位置以及传输开关处于第一位置;

图10A是根据一个变型的转换机构的侧视图,其中传输开关通过扭转弹簧提供,并且示出扭转弹簧处于第二位置;和

图10B是根据该变型的转换机构的侧视图,其中传输开关通过扭转弹簧提供,并且示出扭转弹簧处于第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图9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结构]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主壳体2、片状物供给单元3、图像形成单元5、排出单元8和马达4。

片状物供给单元3定位在主壳体2的下部分,并且用来将放置在片状物供给单元3中的片状物S运送至图像形成单元5。图像形成单元5定位在片状物供给单元3在片状物运送方向的下游并且用来在从片状物供给单元3供给的片状物S上形成图像。排出单元8定位在图像形成单元5的下游,并且用来将在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片状物S排出至主壳体2的外部。

片状物供给单元3包括片状物盒10、片状物供给机构20、运送辊24a、较准辊25和驱动力传输机构30(图3)。

片状物盒10用来在主壳体2的下部分附接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和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拆卸。也就是说,片状物盒10在附接位置和拆卸位置之间可移动,在附接位置片状物盒10附接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在拆卸位置片状物盒10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拆卸(分离)。

片状物盒10包括:片状物容纳部分11,片状物容纳部分11用于容纳片状物S;抬升板12,抬升板12定位在片状物容纳部分11中,用于支撑片状物;和板升高机构13(图2),板升高机构13设置有板升高齿轮131,板升高齿轮131用于将驱动力传输至抬升板12。抬升板12用来使放置在抬升板12上的片状物S向上和向下(在竖直方向上)移位。

片状物盒10在图1中从右向左插入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以将片状物盒10附接至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并且将片状物盒10定位在附接位置。在片状物盒10处于附接位置的状态下,片状物盒10附接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并且被容纳在形成在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中的附接空间中。此外,片状物盒10在图1中被向右拉出从而将片状物盒10定位在拆卸位置,在该拆卸位置片状物盒10脱离附接位置。

在下文描述中,图1中的向左/向右方向将被称为“附接/拆卸方向”,图1中的左侧将被称为“附接侧”,并且图1中的右侧将被称为“拆卸侧”。

抬升板12具有附接侧的一端部分,该一端部分可枢转移动地支撑到片状物容纳部分11。抬升板12具有拆卸侧的另一端部分,在抬升板12绕着位于附接侧的一端部分的枢轴12a枢轴移动时,该另一端部分能够向上和向下移位。板升高机构13用来在驱动马达4时抬升抬升板12,从而在抬升板12上的片状物S可以被抬升至片状物供给位置。

片状物供给机构20用来从放置在片状物盒10中的剩余片状物中分离出一个片状物,并且将该分离的片状物朝向运送辊24a运送。片状物供给机构20包括拾取辊21、分离辊22和分离垫23。

拾取辊21用来拾取通过抬升板12抬升至片状物供给位置的片状物S,并且被定位在抬升板12的拆卸侧的另一端部分的上方。分离辊22定位在拾取辊21在片状物运送方向的下游,并且分离垫23面对分离辊22并被朝向分离辊22推动。

通过拾取辊21拾取的片状物S被朝向分离辊22运送,并且该片状物S在分离辊22和分离垫23之间与其余片状物分离,然后被朝向运送辊24a运送。

运送辊24a用来将运送力施予片状物S,并且被定位在片状物供给机构20在片状物运送方向的下游。纸张除尘辊24b被定位为与运送辊24a面对。从片状物供给机构20朝向运送辊24a运送的片状物S被夹持在运送辊24a和纸张除尘辊24b之间,并且被朝向校准辊25运送。运送辊24a暴露于形成在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中的附接空间。

校准辊25定位在运送辊24a在片状物运送方向的下游。对置辊26设置为与校准辊25面对。片状物S的前端部分被夹持在校准辊25和对置辊26之间并且片状物S被临时停止,从而通过校准辊25和对置辊26调整前端部分的方位。然后,在规定时刻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运送片状物S。

驱动力传输机构30用来在片状物盒10附接至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的状态下在与板升高齿轮131接合时,将驱动力从马达4传输至板升高机构13的板升高齿轮131。驱动力传输机构30也用来将驱动力从马达4传输至运送辊24。

图像形成单元5包括处理盒50、曝光单元60和定影单元70。处理盒50用来将图像转印至从片状物供给单元3运送的片状物S的表面上,并且包括感光鼓54。曝光单元60用来使感光鼓54的表面曝光。定影单元70用来将转印的图像定影至片状物S。

处理盒50定位在主壳体2中的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的上方,并且包括显影剂腔室51、供给辊52、显影辊53、感光鼓54和转印辊55。

曝光单元60包括激光二极管、多角镜、透镜和反射镜。曝光单元60用来发出激光束以使感光鼓54的表面曝光,用于基于图像数据在该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剂腔室51中容纳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在调色剂通过搅拌构件(未图示)进行搅拌的同时,腔室51中的调色剂供给至供给辊52。供给辊52用来将调色剂供给至显影辊53。

显影辊53布置为与供给辊52接触,并且用来承载从供给辊52供给的调色剂。设置摩擦构件(未图示),用于将在显影辊53上承载的调色剂充以正电。通过偏压施加单元(未图示)对显影辊53施加具有正极性的显影偏压。

感光鼓54定位为与显影辊53邻接。在感光鼓54的表面通过充电器(未图示)均匀地充以正电后,该表面通过曝光单元60被曝光。感光鼓54的曝光区域具有低于非曝光区域的电位。因此,根据图像数据在感光鼓54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带正电的调色剂从显影辊53供给至感光鼓54的表面,从而静电潜像变为可见的调色剂图像。

转印辊55面对感光鼓54,并且由偏压施加单元(未图示)施加阴性的转印偏压。当片状物被夹持在感光鼓54和转印辊55之间并且运送通过感光鼓54和转印辊55之间的转印位置,并且转印偏压被施加于转印辊55的表面时,在感光鼓54的表面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片状物S。

定影单元70包括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加热辊71由来自马达4的驱动力驱动,并且加热辊71由从电源(未图示)供给的电力加热。加压辊72面对加热辊71并且与加热辊71接触。加压辊72通过加热辊71的旋转而被驱动。当片状物S被夹持在加压辊72和加热辊71之间并且在它们之间被运送时,在片状物S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至该片状物S。

排出单元8包括排出辊81和排出盘82。排出辊81由一对运送辊提供,该一对运送辊用来将从定影单元70运送的片状物S朝向主壳体2的外部排出。排出盘82由主壳体2的上表面提供。由排出辊81排出的片状物S被接收在排出盘82上。

[板升高机构13]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抬升抬升板12的板升高机构13。

如图2和图3所示,板升高机构13包括:板升高齿轮131,该板升高齿轮131能够传输驱动力用于使抬升板12向上移位;齿轮132a,该齿轮132a布置在板升高齿轮131在驱动力传输方向的下游;齿轮132b,该齿轮132b布置在齿轮132a在驱动力传输方向的下游;齿轮133,该齿轮133布置在齿轮132b在驱动力传输方向上的下游;和板升高构件134,该板升高构件134连接至齿轮133,用于升高(抬升)抬升板12。

板升高齿轮131接收从马达4输入的驱动力,该马达4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板升高齿轮131与齿轮132a接合并且将驱动力传输至齿轮132a。齿轮132b与齿轮132a同轴地设置并且与齿轮132a一起旋转。齿轮132b与齿轮133接合。因此,输入到齿轮132a的驱动力从齿轮132b输出至齿轮133。当从齿轮132b输入驱动力时,齿轮133驱动板升高构件134。由此,板升高齿轮131将驱动力经由齿轮132a、132b和133传输至抬升板12,以及板升高构件134,以使抬升板12向上移位。

板升高构件134是板形构件,该板形构件在正交于如上所述的附接/拆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板升高构件134设置有接触部134a。接触部134a形成在板升高构件134在正交于附接/拆卸方向的方向上的中心区域,并且朝向如上所述的拆卸侧突出。接触部134a接触抬升板12的底表面。

如图4A所示,当抬升板12处于其最低位置并且板升高齿轮131被驱动以逆时针方向(图4A中R1)旋转时,齿轮133也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4B所示,随着齿轮133旋转,板升高构件134的接触部134a被升高。随着接触部134a上升,抬升板12绕着枢轴12a枢转地移动,从而抬升板12的拆卸侧的另一端部分向上移位。

这里,片状物盒10具有侧壁10a,侧壁10a相对于正交于附接/拆卸方向的方向定位在一侧。板升高齿轮131和齿轮132a、齿轮132b、齿轮133安装在侧壁10a的外表面上。

[驱动力传输机构30]

驱动力传输机构30设置在主壳体2中,用于将驱动力从马达4传输至板升高齿轮131和运送辊24a。

如图5所示,驱动力传输机构30包括:板驱动齿轮330,该板驱动齿轮330在片状物盒10处于附接位置的状态下联结至板升高齿轮131,并且用来将驱动力从马达4传输至板升高齿轮131;传输齿轮系320,传输齿轮系320将驱动力传输至运送辊24a和板驱动齿轮330;转换机构310,转换机构310布置在马达4和传输齿轮系320之间,用于允许和中断驱动力从马达4至传输齿轮系320的传输;和驱动齿轮系300,驱动齿轮系300用于将驱动力从马达4传输至转换机构310。马达4是权利要求的“驱动源”的一个示例。

驱动齿轮系300包括:齿轮301a,齿轮301a与设置在马达4的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4a接合;齿轮301b,齿轮301b与齿轮301a同轴地设置并且能够与齿轮301a一起旋转;齿轮302,齿轮302与齿轮301b接合;齿轮303,齿轮303与齿轮302接合;齿轮304a,齿轮304a与齿轮303接合;齿轮304b,齿轮304b与齿轮304a同轴地设置并且能够与齿轮304a一起旋转;齿轮305a,齿轮305a与齿轮304b接合;齿轮305b,齿轮305b与齿轮305a同轴地设置并且能够与齿轮305a一起旋转;齿轮306,齿轮306与齿轮305b接合;齿轮307,齿轮307与齿轮306接合;和齿轮308,齿轮308与齿轮307接合。

驱动齿轮系300的齿轮,即齿轮301a、齿轮301b、齿轮302、齿轮303、齿轮304a、齿轮304b、齿轮305a、齿轮305b、齿轮306、齿轮307和齿轮308,从马达4侧连续地设置在驱动力传输方向的下游。齿轮308联结至转换机构310。利用这种布置,驱动齿轮系300可以将驱动力从马达4传输至转换机构310。

如图6A和图6B所示,转换机构310包括:太阳齿轮311,当通过来自马达4的驱动力驱动时,该太阳齿轮311能够绕着旋转轴311a旋转;从动齿轮313,该从动齿轮313将驱动力从转换机构310传输至传输齿轮系320;摆动齿轮312,当与太阳齿轮311接合时,该摆动齿轮312能够围绕太阳齿轮311绕着旋转轴311a回转(沿轨道移动),以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移动,在联结位置X1摆动齿轮312与太阳齿轮311和从动齿轮313都啮合,在非联结位置X2摆动齿轮312与太阳齿轮311啮合但是与从动齿轮313分离(脱离接合);和传输开关315,该传输开关315用于通过在第一位置Y1和第二位置Y2之间枢转地移动来转换摆动齿轮312的位置,第一位置Y1用于将摆动齿轮312保持在非联结位置X2,第二位置用于保持摆动齿轮312使得摆动齿轮312能够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回转。换句话说,第二位置是用于允许摆动齿轮312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回转的位置。如后文将描述,传输开关315从第二位置Y2朝向第一位置Y1被推动。

太阳齿轮311与驱动齿轮系300的齿轮308同轴地设置,并且能够与齿轮308一起旋转。来自马达4的驱动力经由驱动齿轮系300被传输至太阳齿轮311。

图6A示出摆动齿轮312处于联结位置X1并且传输开关315处于第二位置Y2。图6B示出摆动齿轮312处于非联结位置X2并且传输开关315处于第一位置Y1。

在联结位置X1,摆动齿轮312在其回转范围的顺时针方向(图6A中R2)的末端。在非联结位置X2,摆动齿轮312在其回转范围的逆时针方向(图6A中R3)的末端。

在第二位置Y2,传输开关315在其可枢转移动范围的顺时针方向的末端。在第一位置Y1,传输开关315在其可枢转移动范围的逆时针方向的末端。

传输开关315包括臂构件315a和弹簧315b,臂构件315a绕着太阳齿轮311的旋转轴311能够圆周地(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枢转移动,弹簧315b朝向第一位置Y1(即摆动齿轮312的非联结位置X2)推动臂构件315a。换句话说,弹簧315b逆时针方向推动臂构件315a以便朝向第一位置Y1移动传输开关315。弹簧315b是权利要求中“推动构件”的示例。

臂构件315a由板形构件构成,该板形构件从太阳齿轮311的中心部径向向外突出。臂构件315a包括压力接收部件315c。压力接收部件315c在旋转轴311a的轴线方向上从臂构件315a的侧表面突出。此外,臂构件315a形成有伸长孔315d。伸长孔315d形成在臂构件315a的径向的外端部分中并且沿着圆周方向延伸。伸长孔315d保持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旋转轴312a是权利要求中“轴”的示例。

伸长孔315d由第一边缘315e和第二边缘315f部分地限定,当臂构件315a枢转地移动至其第一位置Y1时,第一边缘315e形成在臂构件315a的枢转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当臂构件315a移动至其第二位置Y2时,第二边缘315f形成在臂构件315a的枢转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在图6中,伸长孔315d在逆时针方向侧的边缘构成第一边缘315e,而在顺时针方向侧的边缘构成第二边缘315f。

当传输开关315处于图6A所示的第二位置Y2时,限定伸长孔315d的第一边缘315e和第二边缘315f沿圆周定位在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的回转范围以外。因此,当摆动齿轮312处于联结位置X1时,在第二边缘315f和旋转轴312a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当摆动齿轮312在非联结位置X2时,在第一边缘315e和旋转轴312a之间形成间隙。换句话说,当传输开关315处于第二位置Y2时,伸长孔315d不会限制摆动齿轮312在其回转范围内的移动。因此,当臂构件315a处于第二位置Y2时,装配到伸长孔315d的旋转轴312a可以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的整个回转范围内回转。

当臂构件315a处于图6B所示的第一位置Y1时,在伸长孔315d的第二边缘315f处于旋转轴312a的回转范围内的非联结位置X2的同时,伸长孔315d的第一边缘315e沿圆周定位在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的回转范围以外。也就是说,当臂构件315a处于第一位置Y1时,伸长孔315d的第二边缘315f接触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并且将其朝向臂构件315a的第一位置侧按压,并且将摆动齿轮312保持在非联结位置X2。

通过这样的方式,当臂构件315a处于第二位置Y2时,臂构件315a将摆动齿轮312维持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的可回转状态(沿轨道可移动状态),并且当臂构件315a处于第一位置Y1时,臂构件315a将摆动齿轮312维持在非联结位置X2。

从动齿轮313布置在太阳齿轮311在驱动力传输方向上的下游。当摆动齿轮312处于联结位置X1时,驱动力从太阳齿轮311传输至从动齿轮313,但是当摆动齿轮312处于非联结位置X2时,不传输该驱动力。

如图3和图5所示,传输齿轮系320包括:齿轮321a,齿轮321a与转换机构310的从动齿轮313接合;齿轮321b,齿轮321b与齿轮321a同轴地设置并且能够与齿轮321a一起旋转;齿轮322,齿轮322与齿轮321b接合;齿轮323,齿轮323与齿轮321a接合;齿轮324,齿轮324与齿轮323接合;齿轮325,齿轮325与齿轮324接合;齿轮326a,齿轮326a与齿轮325接合;齿轮326b,齿轮326b与齿轮326a同轴地设置并且能够与齿轮326a一起旋转;和齿轮327,齿轮327与齿轮326b接合。

传输齿轮系320用来将从转换机构310传输的驱动力分开为两个分支,分别导向运送辊24a和板驱动齿轮330。传输齿轮系320的齿轮321a至327构成第一齿轮系320a、第二齿轮系320b和第三齿轮系320c,第一齿轮系320a用于将从转换机构310接收到的驱动力传输至分支点,第二齿轮系320b用于将驱动力从分支点传输至板驱动齿轮330,第三齿轮系320c用于将驱动力从分支点传输至运送辊24a。

更具体地,第一齿轮系320a由齿轮321a和齿轮321b构造。第二齿轮系320b由齿轮321a、齿轮323、齿轮324、齿轮325、齿轮326a、齿轮326b和齿轮327构造。第三齿轮系320c由齿轮321b和齿轮322构造。

第二齿轮系320b的齿轮327与板驱动齿轮330同轴地设置并且能够与板驱动齿轮330一起旋转。因此,传输齿轮系320的第一齿轮系320a和第二齿轮系320b可以将驱动力从转换机构310传输至板驱动齿轮330。

第三齿轮系320c的齿轮322具有旋转轴322a,旋转轴322a作为运送辊24a的驱动轴。因此,传输齿轮系320中的第一齿轮系320a和第三齿轮系320c能够将驱动力从转换机构310传输至运送辊24a。

来自马达4的驱动力经由传输齿轮系320的齿轮327输入至板驱动齿轮330。当片状物盒10处于附接位置时,板驱动齿轮330与板升高机构13的板升高齿轮131接合并且可以将输入板驱动齿轮330的驱动力输出至板升高齿轮131。换句话说,当片状物盒10处于其附接位置时,板驱动齿轮330与板升高齿轮131联结,使驱动力能够从板驱动齿轮330传输至板升高齿轮131。

相反地,当片状物盒10处于其拆卸位置时,即,当片状物盒10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拆卸(分离)时,板驱动齿轮330与板升高齿轮131分离并且不能将驱动力输出至板升高齿轮131。换句话说,当片状物盒10处于拆卸位置时,驱动力不能从板驱动齿轮330传输至板升高齿轮131。

板驱动齿轮330暴露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的附接空间,在其中片状物盒10附接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具体地,如图7所示,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由分隔部2b部分地限定,分隔部2b设置在主壳体2的正交于附接/拆卸方向的方向上的一侧。板驱动齿轮330经由贯穿地形成在分隔部2b中的孔突出至壳体2的外侧,暴露于限定在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中的附接空间。

盖2c形成在分隔部2b上以便覆盖暴露于形成在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中的附接空间的板驱动齿轮330,并且留出板驱动齿轮330的至少一个联结部分。该联结部分是板驱动齿轮与板升高齿轮131联结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盖2c覆盖除了其联结部分以外的整个板驱动齿轮330。亦即,只有板驱动齿轮330的联结部分暴露于限定在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中的附接空间。

[片状物盒10的按压部分15]

如图2所示,按压部分15形成在构成片状物盒10的侧壁10a的外表面上。当片状物盒10附接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时,按压部分15朝向第二位置Y2按压传输开关315的臂构件315a。

按压部分15是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从侧壁10a的外表面向外突出。在本实施例中按压部分15是板状突起,其形成为肋。然而,按压部分15不需要形状为肋状,代替地,例如,可以构造成形成为凸起的圆形或者柱状构件。如图2所示,按压部分15定位在设置在片状物盒10上的板升高机构13的拆卸方向的下游。

当片状物盒10处于其附接位置时,按压部分15接触臂构件315a的压力接收部件315c,朝向第二位置Y2按压臂构件315a。当片状物盒10处于其拆卸位置时,按压部分15与臂构件315a的压力接收部件315c分离。

[用于转换驱动传输状态的转换机构310的操作]

转换机构310用来根据片状物盒10是否处于附接位置或者拆卸位置,转换从马达4至板驱动齿轮330和运送辊24a的驱动力的传输状态。也就是说,转换机构310用来接通和切断从马达4至传输齿轮系320的驱动力的传输。

当片状物盒10处于拆卸位置时,片状物盒10的按压部分15与转换机构310中的臂构件315a的压力接收部件315c分离。相应地,臂构件315a通过弹簧315b的推力推动进入第一位置Y1。从此状态,如果片状物盒10随后在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中朝向附接侧插入,则片状物盒10的按压部分15接触臂构件315a的压力接收部件315c,如图8A所示。

在按压部分15接触压力接收部件315c后,片状物盒10进一步朝向附接侧插入直到到达其附接位置。此时,按压部分15按压抵靠臂构件315a的压力接收部件315c,因此臂构件315a从第一位置Y1枢转地移动至第二位置Y2,如图8B所示。

当臂构件315a处于其第二位置Y2时,摆动齿轮312维持在这样的状态,其中摆动齿轮可以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的回转范围内回转。由此,当太阳齿轮311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摆动齿轮312随着这种旋转回转至联结位置侧并且变为与从动齿轮313接合。当摆动齿轮312与从动齿轮313接合时,驱动力能够从太阳齿轮311传输至从动齿轮313。由此,在这种状态下,来自马达4的驱动力可以传输到运送辊24a和板驱动齿轮330。

另一方面,当片状物盒10处于如图9A所示的附接位置并且在拆卸方向上被拉向其拆卸位置时,片状物盒10的按压部分15与臂构件315a的压力接收部件315c分离,如图9B所示。当按压部分15与压力接收部件315c分离时,臂构件315a通过弹簧315b的推力从第二位置Y2枢转地移动至第一位置Y1。

当臂构件315a枢转地移动至第一位置Y1时,限定伸长孔315d的第二边缘315f朝向臂构件315a的第一位置侧按压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将摆动齿轮312保持在非联结位置X2。

当处于非联结位置X2时,摆动齿轮312与从动齿轮313分离,中断驱动力从太阳齿轮311至从动齿轮313的传输。因此,驱动力不再从马达4传输至运送辊24a和板驱动齿轮330,因此,不再驱动运送辊24a和板驱动齿轮330旋转。

[本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1,当片状物盒10放置在附接位置时,按压部分15使传输开关315枢转地移动至第二位置Y2。在这种状态下,摆动齿轮312被保持以便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可回转(沿轨道可移动)。当片状物盒10被向外拉至拆卸位置时,传输开关315枢转地移动至第一位置Y1以将摆动齿轮312保持在其非联结位置X2。

通过这种构造,当片状物盒10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移除时,即处于其拆卸位置时,传输开关315将摆动齿轮312保持在其非联结位置X2,从而中断驱动力从马达4至板驱动齿轮330的传输。因此,由于板驱动齿轮330和运送辊24a不再旋转,当片状物盒10从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被移除时,尽管板驱动齿轮330和运送辊24a暴露于形成在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中的附接空间,异物也不会进入或者陷入板驱动齿轮330的齿中或者运送辊24a中。

此外,传输开关315设置有臂构件315a和弹簧315b,臂构件315a能够绕着太阳齿轮311的旋转轴311a沿圆周枢转地移动,弹簧315b朝向摆动齿轮312的非联结位置侧推动臂构件315a。当片状物盒10放置在拆卸位置时,摆动齿轮312通过弹簧315b朝向第一位置Y1推动臂构件315a而保持在其非联结位置X2。旋转轴311a是权利要求中“轴”的示例。

为了将摆动齿轮312保持在其非联结位置X2,臂构件315a绕着太阳齿轮311的旋转轴311a枢转地移动,以朝向非联结位置侧按压摆动齿轮312,其中太阳齿轮311的旋转轴311a作为摆动齿轮312的回转中心。由此,当从联结位置X1移动至非联结位置X2时,摆动齿轮312可以平稳地从从动齿轮313抽离。

此外,当板驱动齿轮330设置在主壳体2中,并且暴露于形成在片状物盒附接部分2a中的附接空间时,盖2c形成在主壳体2中,用于覆盖除去至少板驱动齿轮330的联结部分以外的板驱动齿轮330。因此,板驱动齿轮330的暴露区域,暴露于附接空间的暴露区域可以减少,从而抑制异物进入板驱动齿轮330内。

此外,传输齿轮系320将从转换机构310传输的驱动力分开以便将驱动力传输至运送辊24a和板驱动齿轮330两者。传输齿轮系320包括第一齿轮系320a、第二齿轮系320b和第三齿轮系320c,第一齿轮系320a用于将驱动力从转换机构310传输至分支点,第二齿轮系320b用于将驱动力从分支点传输至板驱动齿轮330,第三齿轮系320c用于将驱动力从分支点传输至运送辊24a。

利用这种布置,用来在驱动力的传输和中断之间转换的转换机构310定位在分支点的马达4侧,其中在该分支点处驱动力分支至运送辊24a和板驱动齿轮330。由此,单个的转换机构310就足以接通和切断驱动力至运送辊24a和板驱动齿轮330两者的传输。

此外,传输开关315包括伸长孔315d,伸长孔315d用于保持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当传输开关315处于第一位置Y1时,限定伸长孔315d的第二边缘315f将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保持在其非联结位置X2。当传输开关315处于第二位置Y2时,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被保持以便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可回转。

因此,传输开关315被构造成将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保持在伸长孔315d并且转换摆动齿轮312的保持状态。由此,可以简化传输开关315的结构,便于传输开关315的设计。

此外,通过将片状物盒10的按压部分15形成为从侧壁10a的侧表面突出的肋,按压部分15可以形成为便于片状物盒10通过树脂模具制造的简单形状。

[转换机构310的变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一种变型的转换机构310。图10示出根据这种变型的转换机构310。在该变型中,转换机构310包括由扭转弹簧构造成的传输开关317。

具体地,传输开关317(扭转弹簧)包括操作臂317a,操作臂317a可以在第一位置Z1(参见图10B)和第二位置Z2(参见图10A)之间枢转地移动,第一位置Z1用于将摆动齿轮312保持在非联结位置X2,第二位置Z2用于允许摆动齿轮312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回转。操作臂317a朝向非联结位置X2推动摆动齿轮312。也就是说,操作臂317a能够朝向非联结位置X2推动摆动齿轮312。传输开关317(扭转弹簧)是权利要求中“推动构件”的示例。

当片状物盒10处于附接位置时,操作臂317a通过片状物盒10的按压部分15按压进入第二位置Z2,如图10A所示。当片状物盒10处于其拆卸位置时,按压部分15与操作臂317a分离。由此,操作臂317a通过传输开关317的推力枢转地移动至其第一位置Z1,如图10B所示。

当处于第二位置Z2时,操作臂317a被圆周地定位在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的回转范围以外并且与摆动齿轮312分离。因此,操作臂317a在该回转范围内不会限制摆动齿轮312的移动。因此,当操作臂317a处于第二位置Z2时,摆动齿轮312被保持以便能够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的回转范围内回转。

然而,当处于第一位置Z1时,操作臂317a在旋转轴312a的回转范围内处于非联结位置X2。也就是说,操作臂317a在第一位置Z1朝向第一位置侧按压摆动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并且将摆动齿轮312保持在非联结位置X2。

通过这样的方式,摆动齿轮312能够在按压部分15已经将操作臂317a枢转地移动至第二位置Z2的状态下在联结位置X1和非联结位置X2之间回转,并且摆动齿轮312能够当旋转轴312a通过已经枢转地移动至第一位置Z1的操作臂317a推动时保持在非联结位置X2。

[转换机构310的变型的效果]

在该变型中,通过利用如上所述的扭转弹簧构造成的传输开关317构成转换机构310的传输开关315,可以简化传输开关315的结构。由此,这种结构可以有助于使驱动力传输机构30的尺寸更小且成本更低。

本发明公开了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和变型,然而本发明并非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