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可操作的电力线路铺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801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人可操作的电力线路铺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人可操作的电力线路铺线器。



背景技术:

放线滑车是电力线路施工中必须应用的一种工具,主要结构由铝或尼龙滑轮、框架固定装置、挂钩或u型槽稳固装置组成,使用滑车在线路架设放紧线过程中,可以减轻导线的摩擦阻力,防止导线的破股损伤和绝缘层损伤,并且能够提高施工速度,减少停电时间。

现在在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架设施工中,使用的放线滑车从u型槽稳固装置到滑轮顶部,距离约140mm左右,而p-15的棒式绝缘子高度在240mm左右,p-20的棒式绝缘子高度在350mm左右,滑轮矮,绝缘子高,差距较大。因此在紧线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不得不用肩部将导线扛起来从滑车内取出,再上抬提升到绝缘子高度,放进绝缘子顶部的沟槽内进行绑扎,需要消耗大量体力,严重影响工作进度。

在施工中小线径导线较轻,工作人员不用很费力就能完成导线的提升、绑扎工作,但对于150mm2以上的大线径导线,工作人员要完成导线的提升、绑扎工作很费力,特别是中相线,由于放线滑车也要固定在下横担上,距离杆顶绝缘子的距离在1100mm左右,高度距离很大,有时甚至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这样容易造成施工进度缓慢,送电时间延时的状况。弊端之二就是为了降低架设中相线的抬线难度,一般会将放线滑车从下横担上拆卸下来,然后固定到中相线的杆顶帽上使用,这样导致的问题就是需要二次拆卸安装导线滑车,非常不方便。弊端之三就是,将导线抬升到更高的绝缘子后,会使导线拉紧程度超过事前设定的紧线程度,导致实际施工后导线拉紧程度与规定拉紧程度发生偏移误差,大大降低了架线施工质量,严重的会影响线路输电安全;弊端之四就是需要确定两电杆间放线电缆长度时都是通过计算印制在电缆两端的距离数获得的,这样就需要两个人在电杆上进行无线通讯,非常不方便。

对于绝缘子高度比放线滑车低的应用场合,在将导线从放线滑车移动到绝缘子顶部时,只需将导线向上抬起一点,然后向下轻放导线到绝缘子顶部,这样虽然操作省力,而且一个人就能操作,但是这样会出现一个新情况,那就是导线下放是在紧线工作完成后进行的,因此导线下放会导致拉紧的导线再次放松,不符合高空架线规章要求,需要重新紧线,返工现象明显大大降低了架线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体积小巧,安装方便,固定可靠,拆卸简单,能够根据线杆绝缘子实际高度自由调整放线高度,能够自动确定放线电缆长度,无需进行无线通讯确认,一次架线只需安装拆卸一次,紧线操作后只需平移导线即可,使紧线前后导线松紧度一致,保证了紧线操作后的架线质量,避免了向上移动导线导致线紧故障或向下移动导线导致线松故障的问题,一人就能操作,且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一种一人可操作的电力线路铺线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一人可操作的电力线路铺线器的结构特点是:包括底座,底座底部设置有与电杆横担锁紧配合的下锁紧装置,所述下锁紧装置包括固设在底座底部的定位板,定位板内设有轴向水平延伸的内螺孔,还包括卡装板,卡装板上部设有卡装孔,卡装孔内插装有与内螺孔螺接配合的卡装螺栓,卡装板上端固设有与横担的水平板钩挂配合的上钩板,卡装板下端固设有与横担的竖直板钩挂配合的下钩板,卡装螺栓穿出内螺孔的端部螺接有端部螺母,底座上固设有支架,支架通过支架轴铰接有撑筒,撑筒下段固设有与支架轴同轴设置的下齿轮,支架上设置有与下齿轮的齿卡装定位配合的下定位装置,撑筒上端固设有两个向上延伸且平行设置的主撑板和副撑板,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垂直设置有与支架轴平行设置的主轮轴,主轮轴上安装有能绕主轮轴轴心线转动的主轮,主轮的轮毂外周面为中部向主轮轴靠近而边部远离主轮轴的弧面,主撑板外侧通过转动连接装置安装有贴近主撑板外侧面转动的上齿轮,撑筒上安装有与上齿轮的齿卡装定位配合的上定位装置,上齿轮上部通过水平轴铰接有与副撑板上端搭接配合的上支架,副撑板和上支架之间设置有使两者对应锁紧在一起的上锁紧装置,上支架上通过与主轮轴平行设置的副轮轴转动安装有副轮,副轮的轮毂外周面为中部向副轮轴靠近而边部远离副轮轴的弧面。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下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下滑道,下滑道内滑动插装有下滑杆,下滑杆包括固接在一起的下内置段和下外延段,下内置段通过下拉簧与下滑道端部弹性连接在一起,下外延段上固设有与下齿轮的下齿槽轴向插装配合的下三角块,下滑道上设有与下三角块滑动配合的下锥槽,下三角块靠近下内置段的一端固设有边棱与下三角块圆滑过渡的下三角锥块,下外延段和下三角块末端固设有下拉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转动连接装置包括通过主轴承转动安装在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的主轮轴,主轮轴一端与上齿轮固定连接在一起;或者转动连接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的主轮轴,主轮轴一端安装有副轴承,上齿轮中心部设有与副轴承卡装配合的副轴承座;或者所述转动连接装置包括固设在主撑板外侧的外筒,外筒与主轮轴同轴设置,外筒上安装有外轴承,上齿轮中心部固设有与外轴承卡装配合的外轴承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上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撑筒上的上滑道,上滑道内滑动插装有上滑杆,上滑杆包括固接在一起的上内置段和上外延段,上内置段延伸出撑筒设置,上内置段末段套装有上卡环,上内置段末段上设有上卡孔,上卡孔内卡装有上卡销,上卡环和撑筒外壁间的上内置段上套装有上弹簧,撑筒上固设有包罩上内置段、上卡环和上卡销的上罩,上外延段上固设有与上齿轮的上齿槽轴向插装配合的上三角块,上滑道上设有与上三角块滑动配合的上锥槽,上三角块靠近上内置段的一端固设有边棱与上三角块圆滑过渡的上三角锥块,上外延段和上三角块末端固设有上拉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上锁紧装置包括固设在副撑板上与主轮轴同轴设置的大圆盘和固设在上支架上与副轮轴同轴设置的小圆盘,小圆盘和大圆盘边部相切设置,小圆盘的相切部固设有向大圆盘径向延伸的小插杆,大圆盘边部环设有若干与插杆插装配合的大插孔,大圆盘上还设有若干与大插孔中部一一垂直连通的横插孔,横插孔内滑动插装有横插杆,横插杆内端固设有尖部斜向下倾斜的斜尖部,小插杆中部设有与斜尖部滑动插装配合的斜槽,横插孔包括与大插孔连接的细段和远离大插孔设置的粗段,粗段和细段衔接部形成一个台阶,横插杆上设有与台阶限位配合的限位环,横插杆外端通过大拉簧与台阶弹性连接,横插杆外端通过大铰轴铰接有沿大圆盘径向延伸的控制杆,大圆盘上固设有中杆,中杆末端通过中铰轴与控制杆中部铰接在一起,还包括与大圆盘中心部对应的控制块,控制块外周均布有与各控制杆一一对应的卡槽,控制杆通过总铰轴铰接在卡槽内。

作为改进,副轮两端同轴固设有副齿轮,主轮两端同轴固设有能与副齿轮卡装啮合的主齿轮,上支架内安装有计数器,副轮外周上安装有与计数器对应的反光片,上支架上还安装有与计数器电连接的显示器、喇叭、闪光灯和键盘。

作为进一步改进,主撑板、副撑板和上支架的内侧壁上设有与主齿轮和副齿轮对应的齿轮槽,主齿轮的齿和副齿轮的齿都设置成边角圆滑过渡。

作为进一步改进,撑筒下部两侧分别通过底铰轴铰接有与下齿轮对应的护罩,护罩包括平行设置的内罩板和外罩板,内罩板和外罩板呈对应的月牙形,内罩板外圈边和外罩板的外圈边之间固设有弧形板,弧形板上端、内罩板上端和外罩板上端固设有与底铰轴铰接配合的铰接部,铰接部内侧设有与撑筒嵌入配合的上缺口,弧形板下部设有与支架嵌入配合的下缺口。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一人可操作的电力线路铺线器,体积小巧,安装方便,固定可靠,拆卸简单,能够根据线杆绝缘子实际高度自由调整放线高度,能够自动确定放线电缆长度,无需进行无线通讯确认,一次架线只需安装拆卸一次,紧线操作后只需平移导线即可,使紧线前后导线松紧度一致,保证了紧线操作后的架线质量,避免了向上移动导线导致线紧故障或向下移动导线导致线松故障的问题,一人就能操作,且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竖直状态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倾斜状态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锥槽和下三角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打开状态时撑筒、上支架和上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转动连接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转动连接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护罩和支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下锁紧装置第二种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一人可操作的电力线路铺线器包括底座1,底座底部设置有与电杆横担0锁紧配合的下锁紧装置,所述下锁紧装置包括固设在底座1底部的定位板031,定位板031内设有轴向水平延伸的内螺孔032,还包括卡装板033,卡装板033上部设有卡装孔034,卡装孔034内插装有与内螺孔032螺接配合的卡装螺栓035,卡装板033上端固设有与横担0的水平板036钩挂配合的上钩板037,卡装板033下端固设有与横担030的竖直板038钩挂配合的下钩板039,卡装螺栓035穿出内螺孔032的端部螺接有端部螺母040,底座上固设有支架2,支架通过支架轴3铰接有撑筒4,撑筒下段固设有与支架轴同轴设置的下齿轮18,支架上设置有与下齿轮的齿卡装定位配合的下定位装置5,撑筒上端固设有两个向上延伸且平行设置的主撑板6和副撑板7,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垂直设置有与支架轴平行设置的主轮轴8,主轮轴上安装有能绕主轮轴轴心线转动的主轮9,主轮的轮毂外周面为中部向主轮轴靠近而边部远离主轮轴的弧面,主撑板外侧通过转动连接装置安装有贴近主撑板外侧面转动的上齿轮10,撑筒上安装有与上齿轮的齿卡装定位配合的上定位装置11,上齿轮上部通过水平轴12铰接有与副撑板上端搭接配合的上支架13,副撑板和上支架之间设置有使两者对应锁紧在一起的上锁紧装置,上支架上通过与主轮轴平行设置的副轮轴14转动安装有副轮15,副轮的轮毂外周面为中部向副轮轴靠近而边部远离副轮轴的弧面。

本一人可操作的电力线路铺线器主要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撑筒和上支架,其中撑筒和底座是铰接配合关系,也就是摆动配合关系,上支架和撑筒也是铰接配合关系,也即摆动配合关系。详细而言,底座上部固设有支架,支架通过支架轴与撑筒下部铰接在一起。在本专利中,因为支架轴是水平设置的,因此撑筒可以绕支架轴在对应的竖直面内来回摆动。为方便叙述,将撑筒与支架铰接的一端称为铰接端或下端,将撑筒另一端称为摆动端或上端。在本专利中,撑筒是一个中空的长方形管,因此不但质量轻盈,携带方便,而且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保证了使用中的可靠性。撑筒的一个侧壁上固设有一个下齿轮,下齿轮与支架轴同轴设置,这样当撑筒绕支架轴摆动时下齿轮也同步摆动,反之,当下齿轮被定位不动时撑筒也就固定不动。支架上设有与下齿轮对应的下定位装置,通过操作下定位装置可以使下定位装置与下齿轮的齿卡装定位配合,这样下齿轮就被下定位装置定位。为方便叙述,将下齿轮被下定位装置定位的状态称为下定位状态。在下定位状态时,下齿轮与支架为固定卡装连接配合关系,此时,下齿轮不能相对支架摆动,也即撑筒与底座为锁定的一体结构。因为下定位装置是与下齿轮的齿卡装定位配合的,因此当下定位装置与下齿轮的不同齿卡装定位配合时,下齿轮就处于不同的摆动角度。也就是说,在摆动范围内,撑筒摆动到任一角度,下定位装置都能将下齿轮锁定住,使撑筒固定在底座上。显然,当撑筒处于竖直状态时,撑筒摆动端相对底座的距离最高,而当撑筒摆动到接近水平状态时,撑筒摆动端相对底座的距离最低。因为底座通过下锁紧装置安装到电杆横担上,且撑筒摆动端是放线电缆00的支撑部位,因此,在撑筒竖直状态被锁定时放线电缆被撑起的高度最高,在撑筒水平状态时放线电缆被撑起的高度最低,而撑筒位于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时放线电缆被撑起的高度与撑筒摆动端的高度成正比。这样,在放线时,只需将底座安装到电杆横担上一次,即可通过调节撑筒的倾斜角度来控制放线电缆被撑起的高度,无需更换底座固定位置,也不需要大距离搬抬放线电缆,一人即可操作,省时省力,有助于提高放线效率。

撑筒上端固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主撑板和副撑板,主撑板和副撑板分别位于撑筒的两个相对面上并与撑筒的对应侧壁平齐设置。主撑板和副撑板平行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即是放线电缆通过的通道。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垂直设置有一根主轮轴,主轮轴与支架轴平行设置。主轮轴上套装有主轮,主轮能绕主轮轴的轴心线自由转动。在进行放线时,放线电缆就是在主轮的滚动支撑下实现轴向移动的。因此,在实际放线操作时,需要调整撑筒倾斜程度时,参考的依据就是使支撑放线电缆的主轮轮毂上边侧的高度与要放置放线电缆的绝缘子顶部线槽高度一致。因为主轮可以自由转动,因此放线电缆被牵拉而轴向移动时会非常顺畅,不但操作省力,而且保护了放线电缆。在本专利中,与放线电缆相接触的主轮的轮毂外周面设置为中部向主轮轴靠近而边部逐渐远离主轮轴的弧面,也即主轮为中部直径最细,越往两端主轮直径越粗的结构,这样主轮与放线电缆接触的轮毂外周部分就是一个圆滑过渡的环槽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对移动中的放线电缆进行径向限位,使放线电缆在重力作用下一直处于上述环槽结构的槽底附近,这样不但可以避免移动中的放线电缆越出环槽结构而脱落,也避免了因为碰触到两侧的主撑板和副撑板而划伤放线电缆外皮。

在本专利中,撑筒上方设置有上支架,准确地说,是主撑板和副撑板上方设置有上支架。为方便叙述,将主撑板和副撑板组成的结构称为双板结构,上支架与双板结构扣罩配合,且将两者对应扣罩配合的状态称为扣合状态。在扣合状态时,上支架和双板结构就围成了一个相对闭合的口型结构,该口型结构就是放线电缆的活动空间结构,因此上支架具有限位放线电缆活动范围,防止放线电缆在放线过程中滑脱的作用。在本专利中,双板结构边侧通过转动连接装置安装有上齿轮,上齿轮通过转动连接装置可以贴紧所在双板结构侧壁转动。上齿轮上部通过水平轴与上支架对应侧铰接配合,水平轴与上齿轮轴心线垂直设置,因此上支架可以绕水平轴相对上齿轮摆动。综上所述,当上齿轮摆动时上支架也必然随之摆动,而且在扣合状态时,上支架能够与双板结构的不同部位以不同角度相扣合。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在下定位状态时,能够使上支架始终处于主轮轴的正上方,也即使上述口型结构处于直立状态,此时上述口型结构给放线电缆提供的有效活动范围最大,既能保证放线电缆不会滑脱,又能使放线电缆在最大活动范围内自由、顺畅滑动,保证了本专利的可靠、顺畅使用。

在本专利中,撑筒上安装有上定位装置,上定位装置能与上齿轮的齿卡装定位配合,从而起到对整个上齿轮的定位作用。为方便叙述,将上定位装置把上齿轮定位的状态称为上定位状态。在上定位状态时,上齿轮与双板结构构成一体式固定结构,或者说上齿轮与撑筒上部构成一体式固定结构。因为上定位装置是与上齿轮的齿卡装定位配合的,因此当上定位装置与上齿轮的不同齿卡装定位配合时,上齿轮与双板结构或撑筒的相对位置关系就不同,表征最明显的就是铰接在上齿轮上的上支架与双板结构或撑筒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也就是说,通过操作上定位装置与上齿轮不同的齿卡装定位配合,可以调整上支架与撑筒的相对固定位置或相对固定角度,这样也就能实现在下定位状态时,可以保持上支架处于直立状态或竖直状态,以使前述口型结构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使放线电缆放线时更加顺畅和可靠。

在本专利中,副撑板和上支架之间设置有上锁紧装置,上锁紧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使上支架和副撑板的对应部对应锁紧在一起,这样前述口型结构就构成了一个结构固定的口型结构,即使放线电缆在口型结构内因外力上下左右晃动,也不会从口型结构内滑脱,保证了放线操作的可靠性和顺畅性。为方便叙述,将上支架与副撑板对应锁紧的状态称为上锁紧状态。当放线电缆轴向牵拉到位后,需要将放线电缆固定到绝缘子顶部时,只需将上锁紧装置解锁,即可使上支架从双板结构上方分离,也即将上支架绕水平轴摆离双板结构。此时,上述口型结构分成了两个分离的u形结构,可以很方便地将放线电缆取出。因为撑筒上端,也即双板结构中的主轮已经调整到与绝缘子线槽等高的位置,因此只需大致平移放线电缆即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在本专利中,上支架上安装有一根副轮轴,在上锁紧状态时副轮轴与主轮轴平行设置。副轮轴上安装有副轮,副轮能绕副轮轴的轴心线自由转动。这样设置,可以在放线电缆受到外力而碰触到副轮时,副轮能与放线电缆同步转动,有效避免了摩擦。副轮的轮毂外周面为中部向副轮轴靠近而边部远离副轮轴的弧面。在上锁紧状态时,上支架和双板结构构成口型结构,在口型结构的支撑下,主轮和副轮扣合成一个能自由转动的椭圆形空腔结构,该椭圆形空腔结构所限定的空间就是放线电缆的实际活动空间。由于该活动空间呈椭圆形,因此无论放线电缆受到怎样方向的外力,放线电缆与椭圆形空腔结构的接触都是圆滑过渡配合的,而且两者的接触是同步移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放线电缆在放线过程中外皮受到的摩擦损伤。

本下锁紧装置主要包括设置在底座底部的定位板、设置在定位板端部的卡装板和将卡装板定位在定位板上的卡装螺栓。本专利在实际使用时,一般使用一套也可以使用两套下锁紧装置,分别位于底座的左右两侧,下面以一套下锁紧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定位板内设有内螺孔,内螺孔轴向水平设置。内螺孔具有两个端口,为方便叙述,将其两个端口分别称为左端口和右端口,其中左端口为内侧端口,也即朝向锥管的端口,右端口为外侧端口,也即背离锥管的端口。卡装板上设有卡装孔,卡装螺栓的螺纹段穿过卡装孔后与内螺孔螺接配合。卡装板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上钩板和下钩板,上钩板和下钩板的主要作用是与横担钩挂限位配合。在本专利中,卡装孔设置在卡装板的上部,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下钩板所在段要长于上钩板所在段的长度。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使本专利能够配合、适应不同安装角度的横担,也即提高本专利的通用性。横担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板面,为方便叙述,将其水平设置的板面称为水平板,将其竖直设置的板面称为竖直板。当安装本专利的右侧横担是竖直板贴近卡装板时,则只需在自然状态下拧紧卡装螺栓即可。此时,下钩板会随着卡装螺栓的拧紧逐渐向竖直板下端靠近,当卡装螺栓拧紧时,下钩板也完全卡装到竖直板下端,这样,定位板、卡装板和下钩板就将横担从右侧半包围起来。同样的,左侧的锁紧装置会从左侧对左侧的横担进行半包围,这样,两套锁紧装置就分别从左侧和右侧与两个横担夹持在一起,也即起到了固定本专利的目的。当安装本专利的右侧横担是水平板时,需要将卡装板绕卡装螺栓旋转九十度,也即将上钩版和下钩板上下换位。因为下钩板所在段较短,所以可以正好与横担水平板对应。也即,当锁紧卡装螺栓时,倒置的上钩板将与水平板钩挂限位配合,也即定位板、卡装板和倒置的上钩板通过对横担水平板从右侧的半包围实现了对整个右侧横担的右侧半包围。同样的,左侧的锁紧装置也会通过对横担水平板从左侧的半包围实现对整个左侧横担的左侧半包围,同样起到了左右两侧共同夹持左右两侧两个横担的作用,也即起到了锁紧定位本专利的作用。卡装螺栓穿出内螺孔的端部螺接有端部螺母,端部螺母主要起增强锁紧卡装螺栓的作用,也即起到了增强锁紧卡装板的作用,也即起到了增强锁紧装置锁紧效果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下滑道19,下滑道内滑动插装有下滑杆20,下滑杆包括固接在一起的下内置段21和下外延段22,下内置段通过下拉簧23与下滑道端部弹性连接在一起,下外延段上固设有与下齿轮的下齿槽24轴向插装配合的下三角块25,下滑道上设有与下三角块滑动配合的下锥槽0026,下三角块靠近下内置段的一端固设有边棱与下三角块圆滑过渡的下三角锥块26,下外延段和下三角块末端固设有下拉环27。本下定位装置是通过滑动卡装限位配合结构来实现对下齿轮进行定位的。滑动卡装限位配合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下滑道和插装在下滑道内的下滑杆,其中,下滑道横向延伸设置,下滑杆在下滑道内可以横向滑动。在本专利中,下滑道包括两部分结构,即横向延伸设置的下滑道主体和下锥槽。下锥槽的数量为一个,设置在下滑道与下齿轮对应的一端部上且靠近下齿轮设置。下锥槽是一个横向延伸的竖向剖面为三角形的横槽结构,因此从竖向上看,下锥槽就是一个上端尖下端宽的锥形结构。下锥槽的位置和尺寸可以使下齿轮的也即下齿槽转动到与下锥槽对应位置时与下锥槽横向完全对齐。下锥槽与下滑道是上下配合关系。两者连通为一个较大的槽体结构。为方便叙述,将该槽体结构成为大槽。与大槽对应的,下滑杆也包含两部分结构,即下内置段和下延伸段,下内置段和下延伸段都与下滑道横向滑动配合。下内置段设置在远离下齿轮的下滑道一端,并通过下拉簧与下滑道对应端部弹性连接,这样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下滑杆会被下拉簧弹性拉向下滑道远离下齿轮一端,起到了自动拉紧下滑杆的作用。下外延段与下齿轮对应设置,位于下外延段下方。下外延段上固设有一个下三角锥块和一个下三角块,三角锥块和下三角块位于下外延段靠近下齿轮的侧壁上。下三角块为横向延伸的竖向截面为三角形的棱柱,下三角块具有两个端面和三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向下与下外延段顶面对应固接,剩余两个侧面衔接部构成一个横向延伸的平直棱边且与下锥槽贴紧横向滑动配合。在本专利中,下三角锥块位于下三角块靠近下拉簧的一端,下三角锥块是一个横截面为近似三角形的锥形块。下三角锥块具有一个背对尖部的底面和三个侧面,底面与小三角块对应固接,其中一个侧面向下与下外延段顶面对应固接,剩余两个侧面为从尖部向底面圆滑过渡的弧面,且该两个弧面衔接部构成一个从下外延段顶面向前述平直棱边圆滑过渡的弯曲棱边。设置三角锥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下齿轮的下齿槽与下锥槽的对齐程度,使两者能够完全对齐,这样就起到了使下三角块沿下锥槽准确滑入下齿槽的导向作用。在定位时,下拉簧会通过下滑杆拉动下三角锥块和下三角块向下锥槽和下齿槽滑动。因为下三角锥块具有尖端,因此滑入很顺畅,具有导向作用。若下齿轮的位置不合适使下齿槽和下锥槽不能对齐,下三角锥块的尖部和弯曲棱边会逐渐滑入下齿槽,并在滑入过程中利用其侧面向下齿轮施加压力从而拨动下齿轮转动,最终使下齿槽与下锥槽完全对齐,因此本专利具有自动对齐、找正的功能。下三角锥块在纠正下齿槽位置后会优先滑入下齿槽,并在下拉簧作用下拉动下三角块也对应滑入下齿槽内。由于下三角块的两个侧壁和下齿槽的两个侧壁是贴紧滑动配合的,因此下三角块滑入下齿槽后,下齿槽和下三角块之间不存在间隙。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下插入状态或下定位状态。由于下三角块只能沿下齿轮轴向滑动,而下齿轮只能绕其轴心线转动,因此在下插入状态时下齿轮将不能转动,也即被定位。在本专利中,下外延段和下三角块末端固设有下拉环,当需要解除定位时,只需向外轴向拉动下拉环,即可将下三角块和下三角锥块拉出下齿槽,也即解除了下齿轮定位,操作非常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装置包括通过主轴承28转动安装在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的主轮轴,主轮轴一端与上齿轮固定连接在一起;或者转动连接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的主轮轴,主轮轴一端安装有副轴承29,上齿轮中心部设有与副轴承卡装配合的副轴承座30;或者所述转动连接装置包括固设在主撑板外侧的外筒31,外筒与主轮轴同轴设置,外筒上安装有外轴承32,上齿轮中心部固设有与外轴承卡装配合的外轴承座33。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主轮轴通过主轴承安装在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因此主轮轴可以通过主轴承在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自由转动。主齿轮与邻近的主轮轴端部对应固接在一起,且两者同轴设置。当主轮轴转动时主齿轮同步转动,或者说主齿轮转动时主轮轴也同步转动,这样就实现了主齿轮贴近撑筒并能转动的功能。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主轮轴是固定安装在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的,而且主轮轴的一端延伸出撑筒侧壁。为方便叙述,将主轮轴延伸出撑筒的一端称为外端。主轮轴外端上安装有副轴承,主齿轮中心部同轴固设有与副轴承卡装配合的副轴承座。这样,当主齿轮受外力转动时,就通过副轴承绕主轮轴的外端转动,同样实现了主齿轮贴近撑筒并能转动的功能。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在主撑板外侧壁上固设有一个外筒,外筒为圆筒,按照轴心线垂直主撑板侧壁的方式固定在主撑板上,而且外筒与主轮轴同轴设置。外筒上安装有外轴承,上齿轮中心部同轴固设有与外轴承卡装配合的外轴承座。这样,当上齿轮转动时,上齿轮会通过外轴承绕外筒转动,也可以实现主齿轮贴近撑筒并能转动的功能。

在实际生产时,所述上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撑筒上的上滑道34,上滑道内滑动插装有上滑杆35,上滑杆包括固接在一起的上内置段36和上外延段37,上内置段延伸出撑筒设置,上内置段末段套装有上卡环38,上内置段末段上设有上卡孔39,上卡孔内卡装有上卡销40,上卡环和撑筒外壁间的上内置段上套装有上弹簧41,撑筒上固设有包罩上内置段、上卡环和上卡销的上罩42,上外延段上固设有与上齿轮的上齿槽43轴向插装配合的上三角块44,上滑道上设有与上三角块滑动配合的上锥槽45,上三角块靠近上内置段的一端固设有边棱与上三角块圆滑过渡的上三角锥块46,上外延段和上三角块末端固设有上拉环47。本上定位装置是通过滑动卡装限位配合结构来实现对上齿轮进行定位的。滑动卡装限位配合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撑筒上的上滑道和插装在上滑道内的上滑杆,其中,上滑道横向延伸设置,上滑杆在上滑道内可以横向滑动。在本专利中,上滑道包括两部分结构,即横向延伸设置的上滑道主体和上锥槽。上锥槽的数量为一个,设置在上滑道与上齿轮对应的一端部上且靠近上齿轮设置。上锥槽是一个横向延伸的竖向剖面为三角形的横槽结构,因此从竖向上看,上锥槽就是一个上端尖上端宽的锥形结构。上锥槽的位置和尺寸可以使上齿轮的也即上齿槽转动到与上锥槽对应位置时与上锥槽横向完全对齐。上锥槽与上滑道是上下配合关系。两者连通为一个较大的槽体结构。为方便叙述,将该槽体结构成为上槽。与上槽对应的,上滑杆也包含两部分结构,即上内置段和上延伸段,上内置段和上延伸段都与上滑道横向滑动配合。上内置段设置在远离上齿轮的上滑道一端,上内置段有一段延伸出撑筒。上内置段的外段上套装有一个上卡环,上卡环外侧的上内置段端部设有上卡孔,上卡孔内插装有上卡销,上卡销的主要作用是对上卡环进行限位,防止下卡环从上内置段滑脱。上卡环和撑筒外壁之间的上内置段上套装有上弹簧,上弹簧具有将上滑杆向远离上齿轮一端拉动的作用。这样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上滑杆会被上弹簧弹性拉向上滑道远离上齿轮一端,起到了自动拉紧上滑杆的作用。撑筒上固设有套装上弹簧、上卡环的上罩,不但为上内置段的滑动提供了设定空间,也保护了上弹簧、上卡环等部件。上外延段与上齿轮对应设置,上齿轮位于上外延段上方。上外延段上固设有一个上三角锥块和一个上三角块,三角锥块和上三角块位于上外延段靠近上齿轮的侧壁上。上三角块为横向延伸的竖向截面为三角形的棱柱,上三角块具有两个端面和三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向上与上外延段顶面对应固接,剩余两个侧面衔接部构成一个横向延伸的平直棱边且与上锥槽贴紧横向滑动配合。在本专利中,上三角锥块位于上三角块靠近上弹簧的一端,上三角锥块是一个横截面为近似三角形的锥形块。上三角锥块具有一个背对尖部的底面和三个侧面,底面与小三角块对应固接,其中一个侧面向上与上外延段顶面对应固接,剩余两个侧面为从尖部向底面圆滑过渡的弧面,且该两个弧面衔接部构成一个从上外延段顶面向前述平直棱边圆滑过渡的弯曲棱边。设置三角锥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上齿轮的上齿槽与上锥槽的对齐程度,使两者能够完全对齐,这样就起到了使上三角块沿上锥槽准确滑入上齿槽的导向作用。在定位时,上弹簧会通过上滑杆拉动上三角锥块和上三角块向上锥槽和上齿槽滑动。因为上三角锥块具有尖端,因此滑入很顺畅,具有导向作用。若上齿轮的位置不合适使上齿槽和上锥槽不能对齐,上三角锥块的尖部和弯曲棱边会逐渐滑入上齿槽,并在滑入过程中利用其侧面向上齿轮施加压力从而拨动上齿轮转动,最终使上齿槽与上锥槽完全对齐,因此本专利具有自动对齐、找正的功能。上三角锥块在纠正上齿槽位置后会优先滑入上齿槽,并在上弹簧作用上拉动上三角块也对应滑入上齿槽内。由于上三角块的两个侧壁和上齿槽的两个侧壁是贴紧滑动配合的,因此上三角块滑入上齿槽后,上齿槽和上三角块之间不存在间隙。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上插入状态或上定位状态。由于上三角块只能沿上齿轮轴向滑动,而上齿轮只能绕其轴心线转动,因此在上插入状态时上齿轮将不能转动,也即被定位。在本专利中,上外延段和上三角块末端固设有上拉环,当需要解除定位时,只需向外轴向拉动上拉环,即可将上三角块和上三角锥块拉出上齿槽,也即解除了上齿轮定位,操作非常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锁紧装置包括固设在副撑板上与主轮轴同轴设置的大圆盘48和固设在上支架上与副轮轴同轴设置的小圆盘49,小圆盘和大圆盘边部相切设置,小圆盘的相切部固设有向大圆盘径向延伸的小插杆50,大圆盘边部环设有若干与插杆插装配合的大插孔51,大圆盘上还设有若干与大插孔中部一一垂直连通的横插孔52,横插孔内滑动插装有横插杆53,横插杆内端固设有尖部斜向下倾斜的斜尖部54,小插杆中部设有与斜尖部滑动插装配合的斜槽55,横插孔包括与大插孔连接的细段56和远离大插孔设置的粗段57,粗段和细段衔接部形成一个台阶58,横插杆上设有与台阶限位配合的限位环59,横插杆外端通过大拉簧60与台阶弹性连接,横插杆外端通过大铰轴61铰接有沿大圆盘径向延伸的控制杆62,大圆盘上固设有中杆63,中杆末端通过中铰轴64与控制杆中部铰接在一起,还包括与大圆盘中心部对应的控制块65,控制块外周均布有与各控制杆一一对应的卡槽66,控制杆通过总铰轴67铰接在卡槽内。该上锁紧装置外周滚动相切式多路插装锁紧结构来实现上支架和副撑板锁紧的,主要结构包括大圆盘、下圆盘、小插杆、横插杆和控制块。其中,大圆盘固设在副撑板上,为圆形,与主轮轴同轴设置。小圆盘固设在上支架上,也为圆形,与副轮轴同轴设置。因此,在上锁紧状态时,无论上齿轮在摆动范围内以何种角度被定位,小圆盘外周和大圆盘外周都贴紧在一起,也即始终保持相切配合关系。小圆盘周边的小插杆只有一根,位于大圆盘和小圆盘的相切点位置,且沿小圆盘径向延伸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无论以何种角度被锁紧时,小插杆总能在相切点位置插入大圆盘。大圆盘外周边上均匀环设有若干大插孔,大插孔沿大圆盘径向延伸设置。在某一大插孔作为相切点配合时,小插杆必然会准确插装进该大插孔内。大圆盘上还设置有与大插孔垂直连通的横插孔,横插孔的轴心线与主轮轴轴心线平行设置。横插孔内滑动插装有横插杆,横插杆内端固设有一个延伸进大插孔的斜尖部。小插杆上设有一个斜槽,斜槽与斜尖部对应设置。这样,当小插杆插入大插孔再把斜尖部插入斜槽时,小插杆将被锁紧在大插孔内不能滑出,也即上支架被锁紧在副撑板上。在本专利中,横插孔包括连通大插孔的细段和远离大插孔并与外界连通的粗段,粗段和细段衔接部形成一个台阶。横插杆外端与所述台阶之间连接有大拉簧,大拉簧的弹性拉力使横插杆自动弹性插入大插孔内。为了对斜尖部插入大插孔的深度进行限制,在粗段内的横插杆上固设有与台阶限位配合的限位环。当限位环按压到台阶时,斜尖部插入大插孔的深度与斜槽的深度一致。在本专利中,每根横插杆外端都通过一根大铰轴铰接有一根控制杆,控制杆另一端向大圆盘圆心部延伸设置。大圆盘上还固设有向控制杆中部延伸设置的中杆,中杆与控制杆中部通过中铰轴铰接配合,这样控制杆就构成了一根由中杆支撑的杠杆。大圆盘外侧圆心部设有一个控制块,控制块呈与主轮轴同轴设置的圆柱状。控制块圆周上环设有与各个控制杆末端一一对应设置的卡槽,卡槽内固设有与控制杆末端铰接配合的总铰轴。因为同一控制杆的大铰轴、中铰轴和总铰轴是平行关系,因此当沿主轮轴轴向把控制块推向主轮轴时,控制块将通过各个控制杆同时翘起各个横插杆,具有一控多或一拖多的作用。因此,无论上支架以什么角度与双板结构锁紧,无论小插杆与哪个大插孔插装配合,只要按一下控制块,就能控制所有横插杆动作,也即使小插杆脱离斜尖部的锁紧,也即使上支架解除锁紧,操作非常方便。

在实际生产时,副轮两端同轴固设有副齿轮16,主轮两端同轴固设有能与副齿轮卡装啮合的主齿轮17,上支架内安装有计数器68,副轮外周上安装有与计数器对应的反光片82,上支架上还安装有与计数器电连接的显示器69、喇叭70、闪光灯71和键盘72。在主轮和副轮上安装对应的主齿轮和副齿轮后,在上锁紧状态时,主齿轮和副齿轮会相互啮合,这样就实现了主轮和副轮的传动配合。也就是说,在放线操作时,放线电缆在重力作用下半缠绕在主轮上并与主轮同步转动,此时副轮也在主齿轮和副齿轮的啮合传动下同步转动。由于主齿轮和副齿轮的传动比是固定的,因此通过检测副齿轮的圈数就能计算出主轮的圈数,也就能计算出放线电缆实际放了多长。上支架上安装有计数器,副轮上安装有与计数器对应的反光片,当计数器每检测到一次反光片的反光时就计数一圈并计算出电缆的放线长度。上支架上还设置有与计数器点连接的键盘、显示器、闪光灯和喇叭。通过键盘可以设定要放线的长度,通过显示器可以看到输入数据并予以确认。当计数器计算的长度达到设定长度时,计数器控制闪光灯闪光报警并控制喇叭发生报警,这样,无论在黑天或白天还是在吵闹或安静的环境都能获得报警信号,非常实用。这样设置带来的有点效果就是,可以避免因为没有放线长度提示而出现放线多了需要往回抽线或者提前将电缆放完的弊端,也能避免因为担心出现上述弊端而慢慢放线时时检测判断放线长度是否合适的弊端,还能避免需要对电缆两端印制的距离数进行计算而出现的电缆两端的两个人必须通过移动工具进行通讯确认的问题,也即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主撑板、副撑板和上支架的内侧壁上设有与主齿轮和副齿轮对应的齿轮槽73,主齿轮的齿和副齿轮的齿都设置成边角圆滑过渡。在主撑板、副撑板和上支架内侧壁上设置齿轮槽后,可以将主齿轮和副齿轮半包罩起来,这样就起到了使放线电缆远离主齿轮和副齿轮的作用,避免了放线电缆晃动时被旋转的主齿轮或副齿轮割伤。在本专利中,主齿轮的齿和副齿轮的齿都设置成边角圆滑过渡,这样设置不但有利于两者的传动啮合,即使放线电缆因为特殊原因碰触到主齿轮或副齿轮,也不会被他们的边角所剐蹭,保证了放线电缆的安全性。

在实际生产时,撑筒下部两侧分别通过底铰轴74铰接有与下齿轮对应的护罩75,护罩包括平行设置的内罩板76和外罩板77,内罩板和外罩板呈对应的月牙形,内罩板外圈边和外罩板的外圈边之间固设有弧形板78,弧形板上端、内罩板上端和外罩板上端固设有与底铰轴铰接配合的铰接部79,铰接部内侧设有与撑筒嵌入配合的上缺口80,弧形板下部设有与支架嵌入配合的下缺口81。

在撑筒下部铰接护罩后,可以起到遮罩下齿轮的作用,这样就避免了放线电缆在放线过程中被下齿轮刮擦,保护了电缆外皮。在本专利中,护罩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内罩板和外罩板,内罩板和外罩板设置成相互对应的月牙形。为便于叙述将内罩板和外罩板半径较小的边侧称为内边侧或内弧边或内圈边,将半径较大的边侧称为外边侧或外弧边或外圈边。内罩板和外罩板的外边侧对应固设有弧形板,这样,内罩板、外罩板和弧形板就包罩成一个月牙形内腔,正好与下齿轮的左右两边侧包罩设置。弧形板上端、内罩板上端和外罩板上端固设有铰接部,铰接部通过底铰轴与撑筒下部铰接配合,这样护罩就能绕底铰轴自由摆动。在本专利中,铰接部内侧设有与撑筒嵌入配合的上缺口,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撑筒大角度倾斜时,也即撑筒横向贴近底座能够为撑筒和护罩相交提供空间,也即扩大了护罩的摆动范围,也即增大了撑筒的有效摆动范围。在本专利中,弧形板下部设有与支架嵌入配合的下缺口,下缺口的主要作用是在撑筒小角度倾斜时,护罩在重力作用下会使下缺口自然卡装到对应支架上,也即使支架自动卡入下缺口内,这样可以使护罩能够贴近下齿轮,避免下齿轮暴露,不但保证了电缆的安全,也保证了操作人员免于收到下齿轮刮擦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